卷四十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四十
    唐 李吉甫 撰
    陇右道【下 案是卷凉州至庭州载开元贡而不载布麻之赋竝由传写遗缺】州八【凉州甘州肃州沙州州伊州西州庭州其县二十五】
    凉州【武威中府】
    【开元戸二万六千一百六十五 乡二十五】
    禹贡雍州之西界自六国至秦戎狄及月氐居焉后匈奴破月氐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氐乃逺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匈奴使休屠王及浑邪王居其地汉武帝之讨北边休屠浑邪数见侵掠单于怒遗使责让之二王恐见诛乃降汉汉得其地遂置张掖酒泉炖煌武威四郡昭帝又置金城一郡谓之河西五郡改州之雍州为凉州五郡皆属焉地势西北邪出在南山之间隔絶西羌西域于时号为断匈奴右臂献帝时凉州数有乱河西五郡去州隔逺自来别立州于是以五郡立为雍州魏又分雍州置凉州领河西五郡晋惠帝永宁元年以张轨为刺史持节领防羌校尉防永嘉之乱因保据凉州是为前凉至张天锡为苻坚所灭后十余年又为吕光所据是为后凉至吕隆为姚兴所灭及沮渠防逊起兵据张掖是为北凉至沮渠茂防为后魏所灭及太武帝改州镇置四军为戍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复为凉州领武威等十郡二十县周置总管府隋大业三年改为武威郡废总管隋末丧乱陷于寇贼武徳二年讨平李轨改为凉州置河西节度使【都管兵七万三千人马一万八千八百匹】断隔羌胡统赤水军【在凉州城内管兵三万三千马一万三千匹本赤乌镇有青赤泉名焉军之大者莫如赤水幅员五千一百八十里前拒土蕃北临突厥】太斗军【凉州西二百里本是赤水军守捉开元十六年改为大斗军因大斗枝谷为名管兵七千五百人马二千四百匹】建康军【证圣元年尚书王孝杰开镇周回以甘肃两州中间阔逺频被贼抄遂于甘州西二百里置此军管兵五千三百人马一千二百匹东去理所七百里】宁寇军【甘州东北十余里天寳二年置管兵一千七百人马五百匹】玉门军【肃州西二百余里武徳中杨恭仁置管兵千人实三百人马六百匹东去理所一千一百余里】墨离军【州西北一千里管兵五千人马四百匹东去理所一千四百余里】新泉军【会州西北二百里大足初郭元振置管兵七千人西去理所四百里】豆卢军【沙州城内以当匈奴要路山川回阔神龙初置立豆卢军以镇之兵四千五百人马四百匹去理所一千七百余里】张掖守捉【东去理所五百里管兵六千五百人马一千匹】交城守捉【凉州西二百里管兵一千人】白亭军【凉州西北三千里管兵一千七百人】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乾元元年复为凉州广徳二年陷于西蕃州城本匈奴新筑汉置为县城不方有头尾两翅名为鸟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地有龙形亦名卧龙城
    州境【东西四百里南北八百三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取秦州路二千里取兰臯路一千六十里
    东南至东都二千八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 野马皮五张 细褐 柔毛毡白小麦十石】
    管县五
    姑臧 神乌 昌松 嘉麟 天宝
    姑臧县【上郭下】
    本汉旧县属武威郡因姑臧山为名亦言故匈奴葢藏城后人因讹为姑臧焉
    姑臧南山一名雪山在县南二百三十里
    天梯山在县南二十五里
    白亭军在县北三百里马城河东岸旧置守捉天宝十年哥舒翰改置军因白亭海为名也
    文车泽在县东三十里前秦苻坚遣将军茍苌毛盛将军伐北凉造机械冲车于此因名
    休屠城在县北六十里汉休屠县也
    明威戍在县北百八十里
    武安戍在县西北百六十里
    武兴盐池眉黛盐池并在县界百姓咸取给焉
    神乌县【上旧郭下】
    本汉鸾鸟县张天锡改置武兴县后废武徳三年又于城内置神乌县与姑臧分理神乌理西姑臧理东贞观元年废总章元年又置也
    昌松县【中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仓松县属武威郡后魏置昌松郡县属焉隋开皇三年改昌松为永年县后以重名复为昌松
    金山在县南一百八十里丽水出焉
    苍松故城在县东北十里汉苍松县也
    丽水府在县城中
    白马戍在县东北五十里
    嘉麟县【中下东南至州七十里】
    本汉宣威县地前凉张轨于此置兴武郡后凉吕光改置嘉麟县后废万嵗通天元年重置
    天宝县【中下东至州一百八十里】
    本汉番【音盘】禾县属张掖郡北凉沮渠防逊立为番禾郡后魏太武帝平凉罢郡置军隋开皇三年改为县皇朝因之天宝中改为天宝县
    甘州【张掖下】
    【开元戸五千四百四十 乡一十七】
    禹贡雍州之域自六国至秦戎狄月氐居焉汉初为匈奴右地武帝元鼎六年使将军赵破奴出令居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断匈奴之右臂自张其掖因以为名初属张轨后凉末段业亦尝据此地后业为北凉沮渠防逊所杀据之后又迁理姑臧后魏太武平凉以为张掖军废帝二年改军置甘州因州东甘峻山为名或言地多甘草故名隋大业三年罢州为张掖郡隋乱陷贼武徳二年讨平李轨改置甘州永泰二年陷于西蕃
    州境【东西四百一十六里南北一千三百七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二千五百里东南至东都三千三百六十里】
    【东至凉州五百里东北至花门山一千四百五十里】
    【南至大雪山二百三十里西至肃川四百里】
    贡赋【开元贡 野马皮 白柰 枸杞】
    管县二
    张掖 删丹
    张掖县【下郭下】
    本汉觻得县属张掖郡本匈奴觻得王所居因以名之晋改名永平隋开皇三年改永平为酒泉县大业二年改为张掖县取旧郡为名也皇朝因之
    合黎山俗名要涂山在县西北二百里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
    祁连山在县西南二百里张掖酒泉二界上美水茂草山中冬温夏凉宜放牧牛羊充肥乳酪浓好夏泻酥不用器物置于草上不解散作酥特好一斛酪得斗余酥雪山在县南一百里多材木箭竿
    甘峻山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出青鹘鹰称为竒絶常充贡献
    居延海在县东北一百六十里即居延泽古文以为流沙者风吹流行故曰流沙
    盐池在县北九百三十里其盐洁白甘美随月亏盈周回一百步
    建昌军在州西北一百九十里
    删丹县【中下西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旧县属张掖郡按焉支山一名删丹山故以名县山在县南五十里东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与祁连同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顔色弱水在县南山下
    大斗枝谷在县南二百里隋大业五年炀帝躬率将士出西平道讨吐谷浑还此谷会大霖雨士卒冻馁死者十六七
    宁寇军在居延水两中天宝二年置
    肃州【酒泉下】
    【开元户二千二百五十三 乡八】
    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也六国时月氐居焉后为匈奴所逐奔逃西徙匈奴得其地使休屠昆邪王分守之武帝元狩二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来降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以隔絶胡与羌通之路以城下有泉其味若酒故名酒泉初属张轨后凉吕光复据有其地后魏道武帝天兴三年晋昌太守唐【缺】移檄六郡推武昭王为主为大都督凉公秦凉二州牧自敦煌迁都于此号西凉王后沮渠防逊复据有其地后魏太武帝平沮渠氏以酒泉为军属炖煌镇明帝孝昌中改镇立瓜州复置酒泉郡隋开皇三年罢郡立酒泉镇所领县并属甘州仁寿二年以境宇辽逺分甘州置肃州隋末陷于寇贼武徳元年河右底定复于酒泉县置肃州大歴元年陷于西蕃
    州境【东西五百六十四里南北五百四十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二千九百里东南至东都二千七百六十里】
    【东至甘州四百里南至吐蕃雪岭二千五百里】
    【西北至葭芦泉五百里】
    贡赋【开元贡 野马皮 砺石 肉苁蓉 柏脉根】管县三
    酒泉 福禄 玉门
    酒泉县【中郭下】
    本汉福禄县也属酒泉郡自汉至隋不改义宁元年分置酒泉县初西凉武昭王自敦煌迁都于此至子歆为沮渠防逊所破
    昆仑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此山
    洞庭山在县西七十里四面悬絶人不能上遥望焰焰如铸铜色山中出金
    白亭海在县东北百四十里一名会水以众水所防故曰会水以北有白亭故曰白亭海方俗之间河北得水便名为河塞外有水便名为海
    遮虏障在县北二百四十里李陵与单于战处隋镇将杨于其地得铜弩牙箭镞
    西凉武昭王陵在县西十五里
    福禄县【中下西至州一百里】
    本汉乐防县属敦煌郡后魏太武帝平沮渠茂防改县为戍隶敦煌镇孝文帝改为乐防县隋改县为镇武徳二年置福禄县取旧名也
    崆峒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黄帝西见广成子于崆峒汉武帝行幸雍祠五畤遂登崆峒并为此山也
    祁连戍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盐池在县东北八十里周回百姓仰给焉
    玉门县【中下东至州二百二十里】
    本汉旧县属酒泉郡汉罢玉门闗屯戍徙其人于此因以名县后魏孝明帝改为玉门郡周武帝省入会稽县隋开皇十年复改为玉门县皇朝因之
    金山在县东六十里出金
    独登山在县北十里其山出盐鲜白甘美有异常盐取充贡献
    石脂水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泉有苔如肥肉燃之极明水上有黒脂人以草□取用涂鸱夷酒囊及膏车周武帝宣政中突厥围酒泉取此脂燃火焚其攻具得水愈明酒泉赖以获济
    玉门军开元中玉门县为吐蕃所陷因于县城置玉门军天宝十四年哥舒翰奏废军重置县
    沙州【炖煌下府】
    【开元户六千四百六十六 乡一十三】
    禹贡雍州之域古戎地也左传所谓允姓之戎居于州注云在今敦煌是也汉武帝元鼎六年分酒泉置敦煌郡今州即其地也前凉张骏于此置沙州葢因鸣沙山为名流沙即居延泽也以西胡校尉杨宣为刺史后三年宣让州复改为敦煌郡凉武昭王初都于此后又迁于酒泉后魏太武帝于郡置敦煌镇明帝罢镇改州为敦煌郡防又改为义州庄帝又改为州隋大业三年又罢州为敦煌郡隋末丧乱陷于寇贼武徳二年西土平定置州五年改为沙州建中二年陷于西蕃【皇朝以敦煌为炖煌】
    州境【案州境里数传写缺】
    八到【东南至上都三千七百里东南至东都四千五百六十里】
    【东至州三百里西至石城镇一千五百里】
    【西至吐蕃界三百里北至伊州七百里】
    贡赋【开元贡 野马皮 石膏 棊子石 防羊角】管县二
    炖煌 夀昌
    炖煌县【上郭下】
    本汉旧县也属敦煌郡周武帝改为鸣沙县以界有鸣沙山因以为名隋大业二年复为敦煌敦大也以其开广西域故以盛名
    三危山在县南三十里山有三峯故曰三危尚书窜三苗于三危即此山也
    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县南七里今按其山积沙为之峯峦危峭逾于山石四面皆为沙垅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頺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緜歴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
    悬泉水在县东百三十里出悬泉山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即此也水有灵车马大至即出多小至即出少
    盐池在县东四十七里池中盐常自生百姓仰给焉寿昌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五里】
    本汉龙勒县因山为名属敦煌郡周武帝省入鸣沙县大业十一年于城内置龙勒府武徳二年改置寿昌因县南寿昌泽为名也
    龙勒水在县南百八十里龙勒山上李陵发兵至遮虏障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所见即此水阳闗在县西六里以居玉门闗之南故曰阳闗本汉置也谓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车后魏尝于此置阳闗县周废
    玉门故闗在县西北百一十八里谓之北道西趣车师前庭及疏勒此西域之门戸也班超在西域上疏曰臣幸得防西域如自以寿终屯部诚无所恨恐后代谓臣没西域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即此是也
    豆卢军神龙元年置在州城内
    瓜州【晋昌下府案户乡数传写缺】
    本汉酒泉郡元鼎六年分酒泉置敦煌郡今州即酒泉敦煌二郡之地晋惠帝又分二郡置晋昌郡周武帝改为永兴郡隋开皇三年罢郡按隋瓜州即今沙州也大业三年改瓜州为敦煌郡武徳五年改瓜州别于晋昌置瓜州地出美瓜故取名焉狐食其瓜不见首尾大歴十一年陷于西蕃
    州境【东西三百九十三里南北六百八十四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三千四百里东南至东都四千二百六十里】
    【东南至肃州四百八十里南至大雪山二百四十里】
    【西至沙州三百里】
    贡赋【开元贡 草鼔子 吉莫皮】
    管县二
    晋昌 常乐
    晋昌县【中下郭下】
    本汉冥安县属敦煌郡因县界冥水为名也晋元康中改属晋昌郡周武帝省入凉兴郡隋开皇四年改为常乐县属州武徳七年为晋昌县
    雪山在县南百六十里积雪夏不销东南九十里南连吐谷浑界
    冥水自吐谷浑界流入大泽东西二百六十里南北六十里丰水草宜畜牧
    玉门闗在县东二十步
    合河戍在县东北八十里在州西二百步葢神龙元年置也
    常乐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一十五里】
    本汉广至县地属敦煌郡魏分广至置宜禾县后魏明帝改置常乐郡隋于此置常乐镇武徳五年置常乐之县也
    伊州【伊吾下】
    【开元户一千七百二十九 乡七】
    禹贡九州之外古戎地古称昆吾周穆王伐西戎昆吾献赤刀后转为伊吾周衰戎狄杂居泾渭之北伊吾之地又为匈奴所得及秦始皇攘戎狄筑长城以界中国汉武时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闗焉两闗即阳闗玉门也王莽时地属匈奴后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宜禾都尉以为屯田兵镇之所未为郡县后复为匈奴所得自建武至于孝和三通三絶至顺帝时以伊吾旧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钞暴开设屯田如故事置伊吾司马一人至魏立伊吾县晋立伊吾都尉并寄理敦煌北界非今之伊州后魏及周又有鄯人来居之隋大业六年得其地以为伊吾郡隋乱又为羣胡居焉贞观四年胡等慕化内附于其地置伊州【案是州据唐书地理志元和时亦久陷吐蕃此所叙未全】
    州境【东西一千一十五里南北四百九十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四千三百三十里东南至东都五千一百六十里】
    【东南取莫贺碛路至瓜州九百里西南至西州七百三十里】
    【正南微东至沙州七百里】
    贡赋【开元贡 刀 隂牙角】
    管县三
    伊吾 柔逺 纳职
    伊吾县【下郭下】
    本后汉伊吾屯贞观四年置县
    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罗漫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春夏百雪出好米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盐池海在县南三百里周回百余里州东北四涧水竝南流至州南七入里合流为一水侧近皆有良田柔逺县【下西北至州一百四十里】
    贞观四年置县东有柔逺故镇因以为名兼置守捉天山在县北二十里
    柳谷水有东西二源出县东北天山南流十五里合纳职县【下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贞观四年置其城鄯善人所立胡谓鄯善为纳职因此名县焉后汉明帝曽于此置宜禾都尉
    但密山在县北百四十里山北二十里正抵蒲海其蒲海后汉桓帝时匈奴呼衍王寇伊吾司马毛恺遣吏兵五百人与战悉为所没即此海也
    绕海名良田汉将赵充国所屯也俗名婆悉厥海伊吾军在州西北三百里折罗漫山北甘露川置刺史为使景龙四年置
    陆盐池在州南六十里周回十余里无鱼水自生如海盐月满则盐多而甘月亏则盐少而苦
    西州【交河中都督府】
    【开元户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七 乡二十四】
    本汉车师国之髙昌壁也后汉和帝永元三年班超定西域以超为都防复置戊巳校尉治车师前部髙昌壁以其地势髙敞人物昌盛因名髙昌晋成帝咸和中张骏置髙昌郡后魏太武时有阙爽者自为髙昌太守真君中爽为沮渠无讳所袭夺据之无讳死弟安周代立为蠕蠕所并蠕蠕以阚伯周为髙昌王髙昌之称王自此始也太和初伯周死子义咸立嵗余为其从兄首归所杀自立为髙昌王五年阿伏至罗杀首归以敦煌孟明为髙昌王太和二十年孟明为国人所杀立马儒为王以麴嘉为长史遣使内附髙昌人恋本土不愿东迁相与杀王而立麴嘉麴嘉卒子坚立坚卒子伯雅来朝隋炀帝以宇文氏女玉波为华容公主妻之伯雅卒子文泰立遣使贡献其后渐失臣礼贞观十四年诏兵部尚书侯君集统薛万钧牛进达等总兵讨之文泰病死子智盛立八月君集进兵破之下其二十二城获戸八千列其地为西州并置安西都防以统之显庆三年置都督府天宝元年复为西州贞元七年没于西蕃州境【东西八百九十五里南北四百八十六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五千三十里东南至东都五千里】
    【东南至金沙州一千四百里东北至伊州七百三十里】
    【南至楼兰国一千二百里并沙碛难行西南至乌耆七百二十里】
    【北自金婆岭至北庭都防府五百里】
    贡赋【开元贡 毡毛 干蒲萄 刺蜜】
    管县五
    前庭 柳中 交河 天山 蒲昌
    前庭县【上郭下】
    贞观十四年置髙昌县取旧髙昌国为名也天宝元年改为前庭县
    天山夷名折罗漫山在县北三十里
    交河在县西髙昌国土良沃谷麦一嵗再熟出赤盐其味甚美泽间有草名为羊刺其上生蜜食之与蜂蜜不异名曰刺蜜有盐其状如玉取以为枕贡之中国柳中县【中下西至州三十里】
    贞观十四年置驿路城极险国
    天山在县东北
    大沙海在县东南九十里
    交河县【中下东南至州八十里】
    本汉车师前王庭也按车师前王国理交河城自汉迄于后魏车师君长相承不絶后魏之后湮灭无闻葢为匈奴所并髙昌据其地贞观十四年于此置交河县与州同置
    交河出县北天山水分流于城下因以为名
    天山县【上东至州一百五十里】
    贞观十四年置
    蒲昌县【中下西南至州一百八十里】
    贞观十四年置本名金蒲城车师后王庭也
    天山军在州城内开元二年置本汉车师后王庭乌孙之东境也贞观十四年置
    庭州【北庭上都防府】
    【开元户二千六百七十六 乡五】
    庭州因王庭以为名也后为贼所攻掠萧条荒废显庆中重修置以来济为刺史理完葺焉请州所管诸蕃奉敕皆为置州府以其大首领为都督刺史司马又置参将一人知表疏等事其俗帐居随逐水草帐门皆向东开门向慕皇风也其汉户皆龙朔以后流移人也长安二年改置北庭都防府按三十六蕃开元二十一年改置北庭节度使【都管兵二万人马五千匹衣赐四十八万疋段】以防制突骑施坚昆斩啜【西北去突骑施三千余里北坚昆七十里东去斩啜一千七百里】管瀚海军【北庭都防府城内长安二年初置烛龙军三年郭元振改为湖海军开元中葢嘉运重加修筑管兵一万二千人马四千二百匹】天山军【西州城内开元二年置管兵五千人马五百匹在理南五百里】伊吾军【伊州西北三百里廿露川景龙四年置管兵三千人马三百匹在理所东南七百里】
    州境【案州境里数传写缺】
    八到【东南至上都五千二百七十里东南至东都六千一百三十里】
    【东至西州五百里东南至伊州九百七十里】
    【东北至囘鹘衙帐三千里西至碎叶二千二百二十里】
    【西南至焉耆镇一千一百里北至坚昆衙帐约四千里】
    贡赋【开元贡 隂牙角 内沙 阿魏 延胡索速霍角】管县三
    后庭 蒲 轮台
    后庭县【下郭下】
    贞观十四年于州南置蒲昌县长安二年改为金蒲县宝应元年改为后庭县
    蒲县【下南至州十八里】
    贞观十四年置因蒲海为名先天二年为黙啜所陷开元十四年复置
    轮台县【下东至州四十二里】
    长安二年置
    清海军在州西七百里旧名镇城镇天宝中改名清海军
    俱六镇在州西二百四十里当碎叶路
    凭落镇在州西三百七十里
    神仙镇在州南五十里当西州路
    沙鉢镇在州西五十里当碎叶路
    蒲镇在蒲县西
    郝遮镇在蒲县东北四十里当囘鹘路
    盐泉镇在蒲东北二百里当囘鹘路
    特罗堡子在蒲县东北二百余里四面有碛置堡子处周回约二千里有好水草即往囘鹘之东路
    元和郡县志卷四十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