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十五 针灸门 腧穴 背腧部
卷四百十五 针灸门
         普济方卷四百十五 针灸门 腧穴 背腧部
         第二行四十四穴(外督兪二穴。气海兪二穴。关元兪二穴)
         大杼二穴 在项后第一椎下两傍。相去各寸半陷中。针五分。可灸七壮(甲乙经同)。明堂经云。禁灸。下经云。灸五壮(素问同。难<??锍-釒>骨会大杼。骨病治此)。铜人经云。甲乙经足太阳手少阳之会。疗疟。颈项强痛。不可俛仰。左右不可顾。头痛振寒。癫疾瘈痵。气实胁满。伤寒汗不出。脊强喉痹。烦满风劳。气急咳嗽。胸中郁郁。身热目眩。腹痛卧不安席。西方子云。又名本神。不灸(膀胱)。资生经云。明堂经禁灸。而铜人经云可灸七壮。必有说也。要非大急。不必灸。
         风门二穴 一名热府。在二椎下两傍。相去各寸半。针五分。留七呼。若频刺。洩诸阳热气。背永不发痈疽。灸五壮。铜人经云。督脉足太阳之会。治伤寒颈项强。目瞑多嚏。鼻鼽。出清涕。风劳。呕逆上气。胸背痛。喘气卧不安。西方子云。疗风眩头痛。鼻衄。窒喘息不通。咳逆。
         肺兪二穴 在三椎下两傍。各寸半。针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出甲乙经)。甄权针经云。在三椎下两傍。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是穴。针五分。留七呼。灸百壮。明堂下经云。三壮(千金云。肺兪。对乳引绳度之)。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上气呕吐。支满不嗜食。汗不出。腰背强痛。寒热喘满。虚烦口乾。传尸。骨蒸劳。肺痿咳嗽。疗胸中气满。背偻如龟。头目眩。令人失颜色。又云。理癫癵。瘿气。肉痛皮痒。明堂经云。在第三椎下两傍。各一寸宛宛中。主肺寒肺热唾血。西方子云。主吐逆。脊强。喘嗽。少气。胸中痛。及百病。
         厥阴兪二穴 在四椎下两傍。各寸半。针三分。灸七壮(千金扁鹊云。名关兪)。铜人经云。治逆气呕吐。心痛。留结胸中。烦闷。牙痛。西方子云。灸五壮(出山眺经)。
         心兪二穴 在五椎下两傍。各寸半。针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不可灸。明堂下经云。灸五壮(千金第七节对心横三间)。铜人经云。治心中风。狂走发癵。乱语。悲泣。心胸闷乱。烦满汗不出。结积寒热。呕吐不下食。飡食即吐。咳嗽。唾血。目痛。明堂经云。主心痛。背相引咳嗽。不得息。烦心多涎。胃中弱。目目□巟目□巟泪出。悲伤也。资生经云。铜人载。心兪不可灸。可针入三分。世医因此遂谓心兪禁灸。但可针尔。殊不知刺中心一日死。乃素问之所戒。岂可妄针耶。千金言。风中心。急灸心兪百壮。服续命汤。又当权其缓急可也。岂可泥不可灸之说。而坐受毙耶。
         督兪二穴 一名高盖。在六椎下两傍。各寸半。禁针通灸。铜人经云。主理寒热。腹中痛。雷鸣。气逆心痛。灸三壮。资生经云。铜人经缺此穴。明堂经有之。今依明堂入在此。恐铜人本不全也。
         膈兪二穴 在七椎下两傍。各寸半。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下经云。五壮(难疏。血会鬲兪。血有病治此)。铜人经云。治咳而呕逆。膈胃寒痰。食饮不下。胸满支肿。两胁痛。腹胀。胃脘暴痛。热病汗不出。喉痹。腹中积癖。默默嗜卧。四肢怠惰。不欲动。身常湿不能食。食则心痛。周痹身皆痛。又云。治寒热骨痛。虚胀支满。痰疟。□□玄癖气块。膈上痛。西方子云。主胸胁相引。不得倾侧。肩背寒痓。痰饮。吐逆。汗出。哽噎。咽肿不得消。食饮不下。主吐食。明堂经云。治胃弱食少。资生经云。八椎下两傍。铜人明堂。并缺兪穴。
         肝兪二穴 在九椎下两傍。各寸半陷者中。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明堂经下云。七壮。素问云。刺中肝。五日死。又云。主咳逆。两胁满闷。肋中痛。目中白翳。气短唾血。目上视。多怒狂衄。目目□巟目□巟远视也。铜人经云。主咳引两胁急痛。不得息。转侧难。撅胁下与脊相引痛。而反折目上视。目眩循眉头痛。咳引胸中痛。寒疝少腹痛。又云。理口乾。中风。支满。短气。不食。食不消。吐血。目不明闭塞。腰痛肩寒。西方子云。主热病瘥后食五辛。多患眼闇如雀目。鼻中酸。吐血。呕血。筋急。手相引痛筋寒热痓。
         胆兪二穴 在十椎下两傍。各寸半。正坐取之。灸三壮。针五分。明堂经云。三分。下经云。灸五壮。又素问云。刺中胆一日半死。铜人经云。治心腹胀满。呕则食无所出。口苦舌乾。咽中痛。食饮不下。目黄。胸胁支满。不能转侧。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又云。足太阳脉气所发。主理心胀满。吐逆。短气。痰寒闷。食难下不消。针入三分。
         脾兪二穴 在十一椎下两傍。各寸半陷中。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下经云。五壮。素问云。刺中脾。十日死。铜人经云。主腹胀引胸背痛。食饮倍多。身渐羸瘦。黄疸。善欠。胁下满。洩利。体肿。四肢不收。痰喘。□□玄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又云。理腰身黄胀满邪气。西方子云。主腰脊强急。热痓引骨痛。食不生肌肤。欲吐身重。不欲动。明堂经云。主饮食多咽。四肢烦热。嗜卧怠惰。
         胃兪二穴 在十二椎下两傍。各一寸半。针三分。留七呼。灸随年为壮。明堂经云。三壮。下经云。七壮。铜人经云。治胃中寒腹胀不嗜食。羸瘦。肠鸣腹痛。胸胁支满。脊痛筋挛急。又云。理烦满吐食。针二分。灸三壮。西方子云。主食多。呕吐食不下。
         三焦兪二穴 在十三椎下两傍。各一寸半。针五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经云。针三分。下经云。灸五壮。铜人经云。治肠鸣腹胀。腰痛。水谷不化。腹中痛欲泻注。目眩头痛。吐逆饮食不下。肩背拘急。腰脊强。不得俛仰。又云。足太阳脉气所发。西方子云。主腹积聚如石。灸三壮。明堂经云。正坐取陷中。灸五壮。主背痛身热。
         肾兪二穴 在十四椎下两傍。各寸半。与脐平。针三分。留七呼。灸以年为壮。明堂经云。三壮。下经云。五壮。素问云刺中肾六日死。又云。主腰疼不可俛仰。转侧难。身寒热。饮食倍多。身羸瘦。面黄黑。目目□巟目□巟然。主丈夫妇人久积冷气。变成劳疾。铜人经云。治虚劳。耳聋。肾虚。水藏久冷。心腹月□真胀。两胁满引少腹急痛。少气溺血。小便浊出精。阴中疼。五劳七伤虚惫。脚膝拘急。足寒如冰。头重身热振栗。腰中四支淫泺。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又云。主冷呕。好独卧。西方子云。主腰痛。小腹痛。呕吐。寒中洞泄。小便难。赤浊。骨寒热。两胁引满。目不明。恶风寒。面赤热。心痛如悬。慎如前法。
         气海兪二穴 在十五椎下两傍。各寸半。通灸。铜人经云。理腰痛。痔病泻血。灸三壮。资生经云。按明堂经有气海兪。而铜人经无之。恐铜人本不全。故依明堂附入于此。
         大肠兪二穴 在十六椎下两傍。各寸半。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经云。治腰痛肠鸣。腹胀满。绕脐切痛。大小便不利。或有洞泻。食不化。脊骨强。不得俛仰。针入三分。灸三壮。西方子云。主大小便不利。腹月□真肿。暴泻食不下。喜饮。忌生冷。酒面等物。
         关元兪二穴 在十七椎下两傍。各寸半。针三分。铜人经云。理风劳。腰痛。泻利。虚胀。小便难。妇人瘕聚诸疾。资生经云。按明堂经有关元兪。而铜人经无之。恐铜人本不全。故依明堂附入于此。
         小肠兪二穴 在十八椎下两傍。各寸半。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经云。治小便赤涩。淋沥烦热。少腹□□□痛。脚肿。短气不嗜食。大便脓血出。五痔疼痛。妇人带下。西方子云。主大小便难。淋沥。小便黄赤。泻痢脓血。五色重下肿痛。腰脊疝痛。及腰脊急强。
         膀胱兪二穴 在十九椎下两傍。各寸半。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明堂下经云。七壮。又云。主腰脊急强。腰下酸重。劳损不仁。腹中痛。大便难也。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风劳腰脊痛。泻利。大便难。小便赤涩。遗溺。阴生疮。少气。足骨□行寒。拘急不得屈伸。女子瘕聚。脚膝无力。西方子云。主泻利肠痛。烦满汗不出。小便赤黄。坚结积聚。足清不仁。主热痓引骨痛。明堂经云。各二寸半陷中。
         中膂内兪二穴 一名脊内兪。在二十椎下两傍。各寸半。侠脊起肉。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下经云。主腰痛。夹脊膂痛。上下按之应者。从项后至此穴。痛皆灸之。立愈。铜人经云。治肠冷赤白痢。肾虚。消渴。汗不出。腰脊不得俛仰。腹胀胁痛。西方子云。主腰疝。寒热痓反折。
         白环兪二穴 在二十一椎下两傍。各一寸半。甲乙经云。针如腰兪法同。挺腹地。端身两手相重支额。纵息令皮肤俱缓。乃取其穴。针八分。得气即泻。泻讫多补之。不宜灸。明堂下经云。灸三壮。又云。主腰脊急强痛。不能俯仰。起坐难。手足不仁。小便黄。腰尻重。不举也。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大小便不利。及治腰髋疼痛。脚膝不遂。温疟。腰脊冷疼。不得安卧。劳损。风虚。不宜灸。忌房劳。不得举重。
         上髎二穴 在第一空腰髁下侠脊陷中。针三分。灸七壮。千金云。腰髁下一寸。铜人经云。足太阳少阳络。治腰膝冷痛。呕逆。鼻衄。寒热疟。妇人绝嗣。阴挺出不禁。白沥。西方子云。在腰髁下一寸。侠脊两傍。灸三壮。主腰痛痓反折。大小便不利。
         次髎二穴 一名次窌。在第二空侠脊陷中。可灸七壮。针三分。铜人经云。治疝气下坠。腰脊疼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坚胀。西方子云。灸三壮。主腰脊痛。恶寒。妇人赤白沥下。腰痛不可俛仰。足清不仁。大小便不利。
         中髎二穴 在第三空侠脊陷中。针二分。留十呼。灸三壮。铜人经云。足厥阴少阳所结。治丈夫五劳七伤六极。腰疼痛。大便难。腹胀。下利。小便淋涩。飧洩。妇人绝子。带下。月事不调。西方子云。主妇人赤淫时白气癃。月事少。大小便不利。
         下髎二穴 在第四空侠脊陷中。针二分。留十呼。灸三壮。铜人经云。足太阳厥阴所结。治腰痛不得转侧。女子下苍汁不禁。阴中痛引少腹急疼。大便下血。寒湿内伤。赤沥。阴中痒痛引小腹控月□少不可俛仰。大小便不利。肠鸣腹胀欲泻注。
         会阳二穴 一名利机。在阴尾骨两傍。针八分。灸五壮。铜人经云。督脉气所发。治腹中冷气。泻利不止。久痔。阳气虚乏。阴汗湿。西方子云。主腹中有寒。泻注。肠澼便血。千金。八窌在腰目下三寸。侠脊相去四寸(两边四穴。故名八窌)。其曰侠脊四寸。是除脊各寸半也。凡大杼下穴。皆当除脊各一寸半。
         背腧部第三行左右二十八穴
         附分二穴 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傍。相去侠脊各三寸。灸五壮。针三分。铜人经云。手足太阳之会。正坐取之。治肩背拘急。风冷客于腠。颈项强痛。不得回顾。风劳臂肘不仁。西方子云。主背痛引颔引颈。
         魄户二穴 在三椎下两傍。各三寸。正坐取之。针五分。得气即泻。又宜灸。留针。日灸七壮。止百壮。明堂经云。日七壮。至二百壮。下经云。魄户在三椎下两傍。各三寸。灸三壮。又云。魄户在三椎下两傍。各三寸。灸五壮。明堂经云。主肩膊间急痛。背气不能引顾。咳逆上喘。素问注云。魄户上直附分。铜人经云。宛宛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背膊痛。咳逆上气。呕吐烦满。虚劳肺痿。五尸走疰。项强胸背连痛。不得回顾。西方子云。主肺寒热。呼吸不得卧。呕沫喘气相追逐。背胛闷无力。劳损萎黄。忌猪鱼酒面生冷等物。资生经云。铜人经有魄户穴。明堂上经亦同。而下经既有魄户穴又有魄户穴。皆云在三椎下。若谓误写魄字。则不应两出魄户穴也。考之下经。既有悬钟矣。后又有悬钟。既有天突矣。其治小儿又有天突。意者。魄户即鬼户。误作魄。而两出之。不然。何其穴皆在三椎旁欤。
         膏肓兪二穴 在四椎下(明堂经云。近五椎)。两傍各三寸。无所不疗。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明堂经云。狂感症误)。取穴之法。令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令臂勿得动摇也。从胛上角。摸索至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从胛骨之裹去胛。容侧指许。摩胠去表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于肩中。灸两胛中一处。至百壮。多至五百(明堂经云六百壮。多至千壮)。当觉下砻砻然似流水之状。亦当有所下出。若得停痰宿疾。则无所不下也。如病人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取穴灸之。凡取。以右手从左肩上住。指头所不及者。是穴也。右取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当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不尔。即胛骨覆其穴灸之。无验(明堂经云。不尔。肘骨覆穴。不可得也。所伏衣襩当令大小有常足。不尔。则失其穴也)。此穴灸讫后。令人阳气益盛。当消息以自补养。当取身体平复。论曰。昔在和缓。不救晋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所不能及。即此穴是也。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病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之得穴。灸之无疾不愈(出千金外台)。西方子云。其取穴法。有孙思邈王惟一右用之叶善琪僧仲之或用钩股。或抱栲栳。或坐或卧。或正坐或斜立。或起手曲肘。或坐而伸臂。或揣椎骨定高下。或量脐心。或量命门。或坐点坐灸。各有所长。然而终未明大法。以予平昔用此数十。取十百取百一无差者。各各取之按其穴。须得病人中指麻木。则灸无不取效。其要法。在第四椎下。第五椎上。各去脊三寸宛宛中。资生经云。灸膏肓功效。诸经例能言之。而取穴则未也。千金等方之外。庄绰论之最详。然繁而无统。不能定于一。王氏云。予尝以意取之。令病人两手交在两膊上(灸时亦然)。胛骨遂开。其穴立见。以手指膜索第四椎下两傍。各三寸四肋三间之中间。按之痠疼是穴。灸之千百壮。少亦七七壮。当依千金立点立灸。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云(若只合爪在两膝头中点穴。亦得)。
         神堂二穴 在五椎下两傍。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针三分。灸五壮。明堂下经云。三壮。素问注云。上直魄户。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肩痛连胸背痛。不能俛仰。腹满。洒淅寒热。腰脊强急。明堂经云。主逆气上攻。时复噎也。
         言□意譆二穴 在肩膊内廉。在六椎下两傍。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以手痛按之。病者言言□意譆。针三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二七壮。止百壮。明堂下经云。五壮。又云。主疟久不愈者。背气满闷。胸中气噎。劳损虚乏。不得睡也。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腋拘挛暴脉。急引胁痛。热病汗不出。温疟寒疟。肩背痛。目眩。鼻衄。喘逆。腹胀。肩膊内廉痛。不得俛仰。又云。其穴抱肘取之。主肩背寒痓。风疟。西方子云。治小儿食晦头痛。及五心热疟久不愈。及咳逆上气。忌苋菜白酒。
         膈关二穴 在七椎下两傍。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针五分。灸五壮。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背痛恶寒。脊强俛仰难。食饮不下。呕哕多涎唾。胸中噎闷。
         魄门二穴 在九椎下两傍。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灸三壮。针五分。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食饮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又治呕吐不住多涎。
         阳纲二穴 在十椎下两傍。各三寸陷中。正坐阔肩取之(亦作微俯取之)。针五分。灸三壮。明堂下经云。七壮。主饮食不下。腹中雷鸣。腹满虚胀。大便泻。消渴。身热目黄。不嗜食怠惰也。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小便赤涩。西方子云。主大小便不节。黄水。小便黄。肠鸣泻注面黄。
         意舍二穴 在十一椎下两傍。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针五分。灸五十壮。至百壮。明堂经云。五十壮。至百二十壮。甲乙经云。三壮。针五分。下经云。灸七壮。明堂经云。第九椎下两傍。各三寸。主胁胀满。背痛恶寒。食饮不下。呕吐不留住也。素问云。灸二壮。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满虚胀。大便滑泻。消渴。面目黄赤。不嗜食。
         胃仓二穴 在十二椎下两傍。各三寸。针五分。灸五十壮。明堂经云。五十壮。甲乙经云。三壮。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内虚胀。水肿。食饮不下。恶寒。背脊不得俛仰。针三分。灸五壮。西方子云。治水肿虚胀。水食不消。
         肓门二穴 在十三椎下两傍。各三寸叉肋间。异经云。与鸠尾相直。灸十壮。针五分。铜人经云。治心下肓大坚。妇人乳有瘀疾。
         志室二穴 在十四椎下两傍。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针五分。灸三壮。明堂下经云。两傍各三寸半。灸七壮。又云。微俛而取之。主腰痛脊急。两胁胀满。大便难。食饮不下。背气俯仰不得也。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脊强痛。食饮不消。腹中坚急。阴痛下肿。失精。小便淋沥。资生经云。明堂上经作两傍各三寸。与铜人经同。而下经乃作三寸半。必是分外半字也。
         胞肓二穴 在十九椎下两傍。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灸五七壮。针五分。明堂经云。灸五七壮。至五十壮。甲乙经云。三壮。下经云。五壮。主腰痛不可忍。俛仰难。恶寒小便涩也。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痛恶寒。少腹坚急。癃闭下肿。不得小便。又云。治腰背卒痛急。食不消。腹中坚急。阴痛下肿。疗恶气。
         秩边二穴 在二十椎下两傍。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灸三壮。针五分。忌同。明堂经云。在二十椎下两傍。各三寸。灸三壮。针三分。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痛不能俛仰。小便黄赤涩。腰尻重。不能举。五痔发肿。慎如前法。资生经云。素问气府论注曰。秩边在二十一椎下两傍。上直胞肓。与铜人经明堂经二十椎下不同。未知其孰是。姑两存之。以上二十八穴。当准千金方除脊三寸取穴。
         侧颈项部左右十八穴
         天容二穴 在耳下曲颊后。灸三壮。铜人经云。手太阳脉气所发。主颈项痈。不能言。颈肿项痛。不可顾。耳嘈嘈若蝉鸣。咳逆呕沫。上气喘息。齿噤喉痹。寒热。咽如鲠。又云。针入一寸。西方子云。又名大容(小肠)。
         天牖二穴 在颈筋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明堂云。发际上一寸。陷中)。针一寸。留七呼。不宜补。亦不宜灸。若灸面肿眼合。先取言□意譆。后针天牖风池。即差。若不先针言□意譆。即难疗。明堂经云。针五分。得气即泻。泻尽更留三呼。泻三吸。下经云。灸三壮。西方子云。发际上一寸。不灸。又云。发际宛宛中。主瘰疬寒热。颈有积气。暴聋。肩中痛。头风目眩。鼻塞不闻香臭。铜人经云。手少阳脉气所发。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夜梦颠倒。面青无颜色。针入五分。不宜灸(三焦)。资生经云。铜人经明堂上经皆云。不宜灸。下经素问注乃云。灸三壮。恐凡禁穴许灸一壮至三壮也已。
         天窗二穴 一名窗龙。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灸三壮。针三分。明堂经云。主耳鸣聋。无所闻。颊肿喉中痛。暴喑不能言。及肩痛引项不得顾。铜人经云。手太阳脉气所发。西方子云。治耳痛及痔漏颈痛(小肠)。
         天鼎(一名天顶)二穴 在颈缺盆直扶突后一寸。灸三壮。针三分。忌同。明堂下经云。在项缺盆直扶突气舍后一寸陷中。灸十壮。素问气府注云。在颈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同身寸之半。按甲乙经作寸半。铜人经云。手阳明脉气所发。治暴喑气哽。喉痹咽肿。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西方子云。在曲颊下一寸。人迎后(大肠)。
         扶突二穴 一名水穴。在人迎后寸半。灸三壮。针三分。素问注云。在颈当曲颊一寸。人迎后。仰而取之。铜人经云。在气舍后一寸半。灸三壮。主舌本出。咳逆上气。咽中鸣喘。多唾喘饮。喉中如水鸡鸣。又云。手阳明脉气所发(又)。
         缺盆二穴 一名天盖。在肩下横骨陷中。灸三壮。针三分。素问云。针二分。不宜刺太深。使人逆息也。明堂经云。肩上横骨陷中(素问同)。肩上是穴。铜人经云。治寒热瘰疬。缺盆中肿。外溃则生。胸中热满。腹大水气。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嗽。西方子云。主哽噎。胸热息贲。胁下气上冲。铜人经云。在肩下横骨陷中。明堂乃云。在肩上横骨陷中。又云。肩上是穴。恐铜人误下字也(胃)。
         人迎二穴 一名五会。在颈大脉。动脉应手。侠结喉旁。仰而取之。以候五藏气。足阳明脉气所发。禁灸。灸之不幸伤人。针四分。铜人经云。治吐逆霍乱。脑满。喘呼不得息。项气闷肿。食不下(又)。
         水突二穴 一名水门。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灸三壮。针三分。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咳逆上气。咽喉痈肿。呼吸短气。喘息不卧(又)。
         气舍二穴 在颈直人迎侠天突陷中。针三分。灸三壮。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咳逆上气。瘤瘿。喉痹咽肿。颈强不得回顾。西方子云。主肩肿。哽咽食不下也(又)。
         膺腧部中行七穴
         天突一穴 在结喉下一寸。宛宛中(一作陷者中)。针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灸亦得。但不及针。其下针宜直横下。不得低手。低手即伤五藏之气。伤人短寿。明堂下经云。一穴在项结喉下五分。中央宛宛中。灸五壮。素问气穴注云。在颈结喉下四寸中央宛宛中。刺一寸。灸三壮。甲乙经云。在结喉下五寸。明堂下经。灸小儿云。结喉下三寸两骨间。千金名天瞿。资生经校勘。在结喉下五寸是穴。明堂下经云。主咳逆气喘。暴喑不能言。身寒颈肿。喉中鸣翕翕。胸中气哽哽。西方子云。主颊舌缝脉青。暴恡气哽。喉痹咽乾。咳逆喘息。肩背痛。及漏颈痛。铜人经云。阴维任脉气之会。治咳嗽上气。胸中气噎。喉中状如水鸡声。肺壅咯唾脓血。气壅不通。咽乾。舌上急。喉中生热疮。不得下食。慎如药法。及辛酸等物(任)。
         璇玑一穴 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头取之。灸五壮。针入三分。明堂经云。灸三壮。主胸胁支满。咳逆上喘。喉中鸣也。铜人经云。任脉气所发。治胸支满痛。喉痹咽肿。水浆不下。又云。主喉痈。
         华盖一穴 在璇玑下一寸陷中。仰头取之。针三分。灸五壮。明堂下经云。三壮(本云五壮)。又云。主胸胁支满。咳逆上气。喘不能言也。铜人经云。任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痛引胸中。
         紫宫一穴 在华盖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头取之。灸五壮。针三分。明堂下经云。在华盖下一寸。灸七壮。铜人经云。任脉气所发。治胸胁支痛。胸膺骨疼。痹痛。痰饮食不下。呕逆上气。烦心吐血。及唾如白胶。
         玉堂一穴 一名玉英。在紫宫下一寸六分陷中。灸五壮。针三分。铜人经云。任脉气所发。主胸满不得喘息。痹痛。胸膺骨疼。呕逆上气。烦心及吐寒痰。又云。可灸三壮。
         膻中一穴 一名元儿。在玉堂下一寸六分。横直两乳间陷中。仰卧取之。灸七七壮。禁针。不幸令人夭。明堂经云。日灸七壮。止七七壮。禁针。不幸令人死。甲乙经云。针三分。明堂下经云。灸三壮。千金云。鸠尾上一寸。铜人经云。任脉气所发。治肺气咳嗽。上喘唾脓。不得下食。胸中气满如塞。可灸二七壮。及疗膈气呕逆吐涎沫。妇人乳汁少及乳不下。又云。主肺痈。明堂经云。主胸膈满闷。气短。喉中鸣。灸五壮立愈。岐伯曰。治积气乾噎。慎猪鱼酒面等物。资生经云。灵兰秘典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说者曰。膻中为气之海。然心主为君。以敷宣教令。膻中主气。以气有阴阳。气和志适。则喜乐由生。分布阴阳。故官为臣使也。然则亶中者。乃十二藏之一。臣使之官。为气之海。分布阴阳。非其他穴比者。或患气噎膈气。肺气上喘。不得下食。胸中如塞等疾。宜灸此(难疏云。气会三焦。外筋直两乳间。气痛治此)。
         中庭一穴 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灸五壮。针三分。明堂经云。针二分。下经云。膻中下一寸。灸三壮。又云。膻中下一寸宛宛中。主食饮不下。呕逆食下还出也。铜人经云。任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噎塞心下满。
         膺腧部第二行左右十二穴
         腧府(素问作前)二穴 在巨骨下。璇玑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明堂经云。仰卧取之)。针三分。灸五壮。明堂下经云。灸三壮。又云。主咳逆上气。喘急呕逆。不下饮食。胸中痛也。铜人经云。足太阳脉气所发(又云。足少阳脉气所发)。主喘逆呕吐。胸满不得食(肾)。
         彧中二穴 在腧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面取之(明堂经云。仰卧取之)。针四分。灸五壮。明堂下经云。腧府下一寸。灸三壮。又云。主咳嗽上喘。不能食也。铜人经云。足少阳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咳嗽喘逆不得息。呕吐。上气涎出多。胸满不得食。喘悸。坐不安席(又云。足少阴脉气所发)。
         灵墟二穴 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针三分。灸五壮。铜人经云。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引胸不得息。咳逆呕吐。胸满不嗜食。又云。足少阳脉气所发。
         神封二穴 在灵墟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灸五壮。针三分。铜人经云。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满不得食。咳逆乳痈。洒淅恶寒。西方子云。主胸满不得息。
         步廊二穴 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针三分。灸五壮。铜人经云。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鼻塞不通。呼吸少气。喘息。不得举臂。
         神藏二穴 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针三分。铜人经云。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咳嗽喘逆。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食(又云。足少阳脉气所发)。
         膺腧部第三行左右十二穴
         气户二穴 在巨骨下兪府两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针三分。灸五壮。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喘逆上气。呼吸胸背急。不得息。食不知味(胃)。
         库房二穴 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针三分。明堂经云。在陷者宛宛中。主胸胁支满。咳逆上气。呼吸不得息。及肺寒咳嗽。多唾脓血浊沫。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
         屋翳二穴 在库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针三分。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咳逆上气。呼吸多唾浊沫脓血。身体肿。皮肤痛不可近衣。淫泺瘈痵不仁。
         膺窗二穴 在屋翳下一寸六分陷中。灸五壮。针四分。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胸满短气。唇肿乳痈。寒热睡卧不安。西方子云。主胸塞痈肿。及肠鸣泄注也。
         乳中二穴 当乳是。足阳明脉气所发。禁灸。灸不幸生蚀疮。疮中有清汁脓血可治。疮中有瘜肉若蚀疮者死。微刺三分。西方子云。禁不灸。
         乳根二穴 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壮。针三分。明堂经云。主胸下满闷。痛膺臂肿。及乳痛也。明堂经云。主隔气不下食。噎病。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胸下满痛。臂肿乳痈。凄惨寒痛。不可俛仰。西方子云。主胸中满痛。
         以上十二穴。去膺中行各四寸。递相去一寸六分。
         膺腧部第四行左右十二穴
         云门二穴 在巨骨下。侠气户旁各二寸陷中。灸五壮。针三分。刺深使人气逆。不宜深刺。明堂经云。云门在巨骨下。气户两旁各二寸陷中。动脉应手。举臂取之。山眺经云。在人迎下第二骨间。相去二寸三分。通灸。禁针。甲乙经云。灸五壮。针七分。若深。令人气逆。西方子云。主呕逆上气。胸胁彻骨痛。主喉痹胸中烦满。咳喘不得息。不得举臂。胸胁短气。气上冲心。肩痛。铜人经云。手太阴脉气所发。针入二分。又云。足太阴脉气所发。理肺同药疗之(肺)。
         中府二穴 一名膺中。兪肺之募。在云门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间。针三分。留五呼。灸五壮。素问注云。在胸中行两旁。相去六寸。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陷中。仰而取之。明堂经云。主肺急。胸中满。喘逆。唾浊善噎。皮肤痛也。铜人经云。主喉痹胸满。寒热胸中满。腹痛。面腹肿。及膈寒食不下。呕吐还出。及肺系急。咳輙胸痛。主上气咳唾浊涕。肩背痛。风汗出。腹胀食饮不下。悚悚胆热。又云。足太阴之会。主肤骨痛寒热(又)。
         周荣二穴 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针四分。明堂经云。灸五壮。主胸胁支满。不得俛仰。咳唾稠脓也。铜人经云。足太阴脉气所发。主咳逆上气。呼吸多唾浊沫脓血。饮食不下(脾)。
         胸乡二穴 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者宛宛中。仰而取之。针四分。灸五壮。铜人经云。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引胸背痛。卧不得转侧(又)。
         天溪二穴 在胸乡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针四分。灸五壮。铜人经云。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中满痛。咳逆上气。喉中作声。乳肿痈溃。贲膺(又)。
         食窦二穴 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中。举臂取之。针四分。灸五壮。铜人经云。足太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膈间雷鸣。陆陆常有水声。以上十二穴去膺中行各六寸六分。
         侧胁部左右凡八穴
         渊液二穴 在腋下三寸宛宛中。举臂得之。禁灸。灸之不幸令人生肿蚀马疡。内溃者死。寒热生马疡可治。针三分。铜人经云。治胸无力。臂不举。西方子云。又名泉液也(胆)。
         輙筋二穴 在腋下三寸复前一寸胁首。灸三壮。针六分。铜人经云。足少阳脉气所发。治胸中暴满。不得卧喘息也(又)。
         天池二穴 一名天会。在乳后一寸腋下三寸。著胁直腋撅肋间。灸三壮。针三分。铜人经云。手心主足少阳脉之会。治寒热胸膈烦满。头痛。四支不举。腋下肿。上气咳嗽。胸中有声。喉中鸣。明堂经云。主寒热痎疟。热病汗不出(心)。
         大包二穴 在渊液下三寸。脾之大络。布胸胁中。出九肋间。灸三壮。针三分。铜人经云。治腹有大气。不得息。胸胁中痛。内实则其身尽寒。虚则百节皆纵(脾)。
         腹部中行十五穴
         鸠尾一穴 一名尾翳。一名骨□曷骭。在胸前蔽骨下五分。不可灸。灸即令人毕世少心力。此穴大难针。大好手方可下针。不然。取气多。令人夭。针三分。留三呼。泻五吸。肥人倍之。明堂经云。在蔽骨下五分陷者中。灸三壮。主心惊悸。神气耗散。癫癵病狂。不择言也。素问注云。不可灸刺。人无蔽骨者。从歧骨际下行一寸。铜人经云。治心风惊癵发癫。状如鸟鸣。破心吐血。心中气闷。不喜闻人语。心腹胀满胸中满。咳逆数噫。喘息。喉痹咽壅。水浆不下。忌如前法。西方子云。禁灸(任)。
         巨关一穴 心之募。在鸠尾下一寸。鸠尾巨者。少令强一寸中取穴。针六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可灸七壮。止七七壮。明堂经云。在鸠尾下一寸陷者中。主心痛不可忍。呕血。烦心。膈中不利。胸胁支满。霍乱吐痢不止。困顿不知人。铜人经云。任脉气所发。治心中烦满。热病。胸中痰饮。腹胀暴痛。恍惚不知人。息贲时唾血。蛔虫心痛。蛊毒霍乱。发狂不识人。惊悸少气。又云。主热风癵。西方子云。主风癫浪言。或作鸟鸣声。不能食。无心力。凡心痛有数种。冷痛。蛔虫心痛。蛊毒。霍乱不识人。及腹中满暴痛。汗出及手清臂不举。忌同。
         上脘(一作管)一穴 在巨阙下一寸。当一寸五分去蔽骨一寸(明堂经云去巨骨三寸)。针入八分。先补后泻。神验。如风癵热病。宜先泻后补。立愈。日灸二七壮。至百壮。未愈。倍之。忌同。明堂下经云。灸三壮。铜人经云。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治心中热烦。贲豚气胀满不能食。霍乱吐利。身热汗不出。三焦多涎。心常惊悸。心痛不可忍。伏梁气状如覆杯。林又云主霍乱心痛不可眠卧。心中闷发哕。西方子云。去鸠尾三寸。明堂经云。主呕吐食饮不下。胸胀气满。心忪惊悸。时吐呕血。腹内刺痛。
         中腕一穴 一名太仓。胃之募。在上腕下一寸。上纪者。中腕也。针八分。留七呼。泻五吸。疾出针。灸二七壮。止百壮。忌同。明堂经云。日灸二七壮。止四百壮(千金。一名胃募。在心下四寸。胃管下一寸)。铜人经云。手太阳足阳明所发。任脉之会。治心下胀满。伤饱食不化。霍乱。吐泻。不自知。心痛。温疟。伤寒。饮水过多。腹胀气喘。因读书得贲豚气上攻。伏梁心下闷状如覆杯。寒癖结气。忌猪鱼生冷酒面等物。西方子云。主心匿不能食。反胃霍乱。心痛。热瘟。痎疟。天行。伤寒。腹中热。喜渴涎出是蛔。以手聚而按之坚持。及腹胀不通。大便坚。忧思损伤。气积聚。及腹中痛甚作脓肿。往来上下。胁下坚痛。鼻间焦臭头热。鼻齣衄。伤寒伤饱。食饮不化。目黄振寒。及冲疝胃痛。死不知人。及治背与心相按而痛。资生经云。王氏云。按气穴论注云。中腕居心蔽骨与脐之中。刺入一寸二分。与铜人经稍异。宜从铜人为稳。其曰。胃之募。盖饮食蓄积于此也。予尝苦脾痛。尝灸此穴觉冷气从两胁下而上至灸处即散。此灸之功也。自后频灸此穴。亦每教人灸此。凡脾疼不可忍。饮食全不进者。皆宜灸之(难经疏。府会太仓。府病治此。在心下三寸)。
         建里一穴 在中腕下一寸。针五分。留十呼。灸五壮。铜人经云。治心下痛。不欲食。呕逆上气。腹胀身肿。又云。治肠中疼痛。针入一寸二分。灸亦良。西方子云。在中脘下一寸二分。不可灸。
         下脘一穴 在建里下一寸。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二七壮。止二百壮。铜人经云。在足太阴任脉之会。治腹痛。六腑之气寒。谷食不转。不嗜食。小便赤。腹坚硬。癖块。脐上脉厥气动。日渐羸瘦。针入八分。灸亦佳。又云。治腹胃不调。腹内痛不能食。肠坚腹胃胀。
         水分一穴 在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若水病。灸大良。可灸七壮。止百壮。禁针。针水尽即毙(一云。陷者中)。明堂经云。水分穴若水病灸大良。日灸七壮。止四百壮。针五分。留三呼(又云。水气难得针。针水分穴。水尽即死。又云可针。今莫若以不针为是)。又云。主水气浮肿。鼓胀。肠鸣如雷。鼓声时上冲心。日灸三壮。四日止。铜人经云。任脉气之所发。治腹坚如鼓。水肿肠鸣。胃虚胀。不嗜食。绕脐痛冲胸不得息。又云。一名分水。主腹痛不能食。肠坚腹肿。胃管不调。坚硬。资生经云。明堂经云。若是水病。灸之大良。针入五分。而铜人经云。若是水病。灸之大良。禁不可针。针水尽即毙。是又不可针矣。恐人但知明堂经之可针。不知铜人经之不可针也。于是书之以示世医云。按水分穴。仍以不进针为是。
         神阙一穴 一名气合。当脐中灸百壮。禁针。忌同。素问注云。禁刺。刺之使人脐中恶。肠溃矢出者死。不可治。灸三壮。铜人经云。治泻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腹大绕脐痛。水肿鼓胀。肠中鸣。状如流水声。久冷伤惫。可灸百壮。禁不可针。慎如常法。西方子云。小儿灸五壮。止七壮。资生经云。脐中。千金等经不言禁灸。只言禁针。铜人经云。宜灸百壮。近世名医。遇人中风不省。急灸脐中皆效。徐伻。卒中不省得桃源簿为灸脐中。百壮始苏。更数月。乃不起。郑纠云。有一亲。卒中风。医者为灸五百壮而苏。后年余八十。向使徐伻灸至三百壮。安知其不永年耶(论神阙穴多灸极是)。
         阴交一穴 一名横户。素问云。在脐下一寸。针八分。得气即泻。灸百壮止。明堂经云。灸不及针。日三七壮。止百壮。西方子云。明堂经云。日灸三七壮。止七百壮。主脐下热。小便赤。气痛。状如刀搅。作块状。如覆杯。妇人月脉断绝。月事不调。带下崩中。因产后恶露不止。绕脐冷痛。如藏腑游气。及脐下□□□痛。铜人经云。任脉气所发。治寒疝。引少腹痛。腰膝拘挛。腹满。女人月事不绝。针入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灸亦得。然不及针。
         气海一穴 一名脖胦。一名下肓。在脐下一寸半宛宛中。针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灸百壮。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治藏气虚惫。贲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差皆灸之。明堂经云。灸七壮。主冷病面黑。肌体羸瘦。四肢力弱。小腹气积聚贲豚。腹坚。脱阳欲死。不知人。五脏气逆上攻也。西方子云。主少腹疝气。游行五藏。腹中切痛。及惊不得卧。主冷气冲心。妇人恶露不止。绕脐痛。气结成块。状如覆杯。小便赤涩。铜人经云。任脉气所发。治脐下冷痛。及妇人月事不调。带下崩中。慎如常法。资生经云。此经以气海为生气之海。难经疏。以为元气之海。则气海者。盖人之元气所生也。故柳公度曰。吾养生气无他术。但不使元气作喜怒。使气海常温尔。今人既不能不以元气作喜怒矣。若能时。灸气海使温。亦其次也。王氏曰。余旧多病。常苦气短。医者教灸气海。气遂不促。自是每岁须一二次灸之。则以气怯故也。
         石门一穴 一名利机。一名精露。在脐下二寸。灸亦良。可灸二七壮。止百壮。妇人不可针。针之终身无子。甲乙经云。一名精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门。针八分。留三呼。得气即泻。下经云。灸七壮。千金云。灸绝孕。刺五分。明堂经云。在脐下二寸陷者中。主腹大坚。气淋小便黄。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卒疝绕脐痛。贲豚气上冲。甄权云。主妇人因产恶露不止。西方子云。又名端田。女子不灸。主腹胀痛。坚硬。妇人恶露不止。遂成结块。崩中漏下。断续灸亦良。大便难。并大便闭塞。气结心坚满。及小腹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并小腹中拘急。及腹中满。暴痛。汗出。并水胀水气行皮中。小腹皮敦敦然。小便黄。气满不欲食。谷入不化。及呕吐并贲豚上气。小腹疝气游行五藏。疝绕脐冲胸。不得息。疝积及二丸骞痛。铜人经云。三焦之募。任脉气所发。治腹坚肢满。资生经云。脐下二寸名石门。明堂经载甲乙经云。一名丹田。千金素问注。亦谓丹田。在膝下二寸。世医因是遂以石门为丹田。误以丹田乃在脐下三寸。难经疏论之详而有据。当以难经疏为正。铜人经云。针之绝子。千金云。灸之绝孕。要之。妇人不必针灸此穴(论丹田穴。当以脐下二寸为是也)。
         关元一穴 一名次门。在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任脉之会。下纪者。关元也。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百壮。止三百壮。明堂经云。若怀胎必不宜针。若针而落胎。胎多不出。而针外昆仑立出。灸亦良。然不及针。灸三十壮。下经云。五壮。岐伯云。但是积冷处。皆宜灸。明堂经云。在脐下三寸陷者中。主贲豚。寒气入小肠。时欲呕。溺血。小便黄。腹漏不止。卒疝小腹痛。转胞不得小便。西方子云。主脐下□□□痛。小便赤涩。不觉遗沥。小便处痛。状如疝。尿如血色。脐下结血状如覆杯。妇人带下。因产恶露不止。月脉断绝。产道冷。及胁下胀。小腹热而偏痛。寒气入腹。及石淋。脐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及肠中尿血。胞转气淋。又主小便数及泄痢不止。小腹满。石淋及贲豚气入小腹。暴疝痛。身热头痛。进退往来。铜人经云。及治妇人带下瘕聚。月脉断绝。带下经冷。慎如常法。资生经云。关元乃丹田也。诸经不言。惟难经疏云。丹田在脐下三寸。方圆四寸。著脊梁。两肾间中央赤是也。左青右白。上黄下黑。三寸法三光。四寸法四时。五色法五行。两肾间名大海。而贮其血气。亦名大中。极言取人身之上下四向。最为中也。老医与人灸。皆从此说。多者千余壮。少者三二百壮。不知全活者几何人。然亦宜频灸。故曰若要安丹田。三里不曾乾。
         中极一穴 一名玉泉。一名气原。在关元下一寸。针八分。留十呼。得气即泻。灸百壮至三百壮。明堂经云。主妇人月事断绝。四度针(铜人经作一度针)。针即有子。故即时任针也。灸不及针日。三七壮。下经云。五壮。又云。在脐下四寸陷者中。灸五壮。至尸厥不知人。冷气积聚。时上冲心。饥不能食。小腹痛积聚。坚硬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绝子。面黑□干也。西方子云。主淋。小便赤。尿道痛。脐下结块如覆杯。妇人因产后恶露不止。遂成疝瘕。或因月事不调。血结成块。拘挛腹疝。月水不下。乳食疾绝子。阴痒。子门不端。小肠若寒。贲豚抢心。饥不能食。腹胀经闭。不通。小便不利。失精。及主恍惚尸厥。烦痛。铜人经云。膀胱之募。是三阴任脉之会。治五淋。及阳气虚惫。疝瘕水肿。贲豚抢心。甚则不得息。
         曲骨一穴 在横骨上毛际陷中。灸七壮。至七七壮。针二寸。明堂下经云。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中。千金云。脐下五寸。明堂经云。主五淋小便黄。水病胀满。妇人带下赤白。恶合阴阳。小便闭涩不通。但是虚乏冷极者。皆宜灸之。西方子云。又名屈骨。主小便胀。血癃。小便难。主癫疝。小腹痛。妇人赤白带下。铜人经云。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不通。灸同。针一二寸。
         会阴一穴 一名屏翳。在两阴间。任脉别络。夹督脉冲脉之会灸三壮。西方子云。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间。主阴头寒。主痔与阴相通者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经不通。男子阴端寒冲心。铜人经云。治小便难。窍中热。皮疼痛。谷道搔痒。
         腹部第二行左右二十二穴
         幽门二穴 侠巨阙两旁各五分。灸五壮。针五分。明堂经云。在巨阙旁各一寸半陷中。千金云。幽门侠巨阙各一寸。明堂经云。一名幽关。铜人经云。冲脉足少阴之会。治胸中引痛。心下烦闷逆。气里急支满。不嗜食。数咳。健忘。泻利脓血。少腹胀满。呕沫吐涎喜唾。女子心痛。逆气善吐。食饮不下。乾哕。西方子云。在巨阙旁半寸陷中。资生经云。铜人经云。在幽门侠巨阙。肓兪夹脐傍各五寸。相去一寸。明堂乃云幽门在巨阙旁一寸半。通谷夹上脘旁相去三寸。按千金四满(第二行穴)。在丹田(今石门)。两边各一寸半。与明堂经合。始知铜人经误云(肾)。
         通谷二穴 在幽门下一寸。针五分。灸五壮。明堂经云。夹上脘两旁。相去三寸。下经云。灸三壮。又云。在幽关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壮。主失欠口?。及呕。暴哑不能言也。西方子云。主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主项如拔不可左右顾。目目□巟目□巟不明。风寒及鼻出清涕。结积留饮。□□玄癖。癖囊胸满支饮。主喜呕。及心中愤愤。数欠。癫癵。心下悸。咽中澹澹恐生食喜呕。铜人经云。冲脉足少阴之会。主乾呕。又无所出。又治劳食。欲膈结。
         阴都二穴 一名食宫。在通谷一寸。灸三壮。针三分。铜人经云。冲脉足少阴之会。治身寒热。疟病。心下烦满。气逆。西方子云。主多唾呕沫。大便难。及妇人无子。藏有恶血。腹厥痛绞刺。不可忍。及肠鸣。明堂经云。在通谷下一寸。陷者中。主□□皆疟病。心恍惚。
         石关二穴 在阴都下一寸。灸三壮。针一寸。明堂经云。在阴都下一寸宛宛中。主多唾呕沫。大便难。妇人无子。藏有恶血。腹厥内逆。满痛绞刺。不可忍者。西方子云。又名石门。灸五壮。主脊强。下关大便闭塞气结心坚满。及脊痓反折。铜人经云。冲脉足少阴之会。疗妇人恶血上冲腹中。溺痛不可忍。灸三壮。针一分。
         商曲二穴 在石关下一寸。灸五壮。针一寸。铜人经云。冲脉足少阴之会。治腹中积聚。肠中切痛。不嗜食。
         肓兪二穴 在商曲下一寸脐旁各五分。灸五壮。针一寸。铜人经云。冲脉足少阴之会。治大便乾燥。腹中切痛。及大腹寒疝。小腹有热可灸五壮。针入一寸。
         中注二穴 在肓腧下一寸。灸五壮。针一寸。铜人经云。冲脉足少阴之会。治小腹有热。大便坚燥不利。西方子云。在肓腧下五分。
         四满二穴 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针三分。灸三壮(千金云。丹田旁各一寸半。即心下。八寸。脐下横为一寸半。即心下文是。令人校勘。四满二穴。千金云在丹田旁各一寸半。即心下八寸。脐下横文是。凡证得丹田在二寸)。铜人经云。冲脉足少阴之会。治脐下积聚。疝瘕肠澼。切痛振寒。大腹石水小腹切。切痛及奔<?犭屯>豚上下。西方子云。主妇女脏中或胞中有恶血。内逆满痛疝。及诸血□□□痛。
         气穴二穴 一名胞门。一名子户。在四满下一寸。灸五壮。针三分。铜人经云。冲脉足少阴之会。治妇人月事不调。洩利不止。贲气上下。引腰脊痛。西方子云。在关元左边三寸是。右三寸名子户。主月水不通。
         大赫二穴 一名阴维。一名阴关。在气穴下一寸。灸五壮。针入三分。铜人经云。冲脉足少阴之会。治男子阴器结缩。女子赤带。西方子云。千金肾藏云。在屈骨端三寸(又名阴维)。主男子虚劳失精。阴上缩。茎中痛。灸三十壮。及主女子赤淫。
         横骨二穴 在大赫下一寸。灸三壮(千金云。名屈骨端。在阴上横骨中。宛曲如却月中央是也)。西方子云。又名曲骨。主精五藏虚竭。治腹胀小便难。阴器下纵引痛。铜人经云。此穴诸经阙疗病法。
         以上二十二穴。去腹中行皆当为一寸半。说见幽门。
         腹部第三行左右二十四穴
         不容二穴 在幽门两旁各一寸半。灸五壮。针五分。明堂经云。在上脘两旁各一寸。灸三壮(素问注。在第四肋端)。又云。主腹内弦急。不得食。腹痛如刀刺。两胁积气膨膨然。西方子云。去任脉二寸。直两肋端相去四寸。主胸背相引痛。呕吐喘咳。口乾。痰癖胁下痛。重肋疝瘕。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腹满□□玄癖不嗜食。腹虚鸣。资生经云。素问云。夹鸠尾外。当乳下三寸。夹胃脘各一寸五分。不容至太乙也。夹脐广三寸各三。滑肉门。天枢。外陵也。下脐二寸夹脐各三。大巨。水道。归来也。皆腹第三行穴也。甲乙经云。天枢在脐旁各二寸。与诸书同。特此经为异。信若是。则其穴不当在乳下也。如此。乳下则广三寸之说为当(胃)。
         承满二穴 在不容下一寸。针三分。灸五壮。明堂经云。三壮。千金云。夹巨阙两旁一寸半。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肠鸣腹胀。上气喘逆。膈气。食饮不下。肩息唾血。可灸五壮。针二分。西方子云。主胁下坚痛。
         梁门二穴 在承满下一寸。灸五壮。针三分。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胸胁下积气。食饮不思。大肠滑洩。完谷不化。
         关门二穴 在梁门下一寸。针八分。灸五壮。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遗溺上满。及身腹重。主积气肠鸣。卒痛。洩利。不欲食。腹中气游走。夹脐急。痰疟。振寒。
         太乙二穴 在关门下一寸。灸五壮。针八分。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癫疾狂走心烦。吐舌。
         滑肉门二穴 在太乙下一寸。灸五壮。针八分(下一寸至天枢)。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癫疾狂走。吐舌。呕逆。
         天枢二穴 一名长溪。一名谷门。大肠之募。去肓兪一寸半。夹脐旁各二寸陷中。灸五壮。针五分。留十呼(千金云。魂魄之舍。不可针。合脐相去可三寸)。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疗夹脐切痛。时上冲心。烦满呕吐。霍乱寒疟。洩利食不化。女子月事不时。血结成块。肠鸣腹痛。不嗜食。可灸百壮。针入五分。留七呼。西方子云。亦名长谷。循际。主久积冷气绕脐切痛。女子漏下。赤白。腹大坚急。面色苍苍。主冬月重感于寒则泄。肠胃间游气。面浮肿。唾血吐血。热甚。狂言语。
         外陵二穴 在天枢下一寸。灸五壮。针三分。西方子云。在天枢下半寸。灸五壮。主腹中疼痛。心如悬。下引脐腹痛。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
         大巨二穴 在长溪下二寸。灸五壮。针五分(长溪。天枢也。千金云。在脐下二寸。两旁各二寸)。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少腹胀满。烦渴。□□贵疝。偏枯。四肢不举。西方子云。主小便难。阴下纵。喜惊。
         水道二穴 在大巨下三寸。灸五壮。针三寸半。西方子云。主三焦结热。大小便不利。肩背痛。小腹满。引阴中痛。腰背强急。膀胱寒。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二寸五分。
         归来二穴 在水道下二寸。灸五壮。针八分(外台云。在水道下三寸。今校勘归来二穴。在水道下二寸为是)。铜人经云。治小腹奔豚。卵缩上。引茎中痛。妇人血藏积冷。
         气冲二穴 一名气街。在归来下。鼠鼷上一寸动脉应手宛宛中。禁针。灸七壮。立愈。炷如大麦。明堂下经云。灸五壮。素问注云。在腹脐下。横骨两端。鼠鼷上。针三分。千金云。归来下一寸。明堂经云。鼠鼷上一寸。灸三壮。主腹有大气。腹胀。脐下坚。□□贵疝。阴肿。亦主妇人月水不通。无子。西方子云。素问刺热论注云。主<?疒颓>疝。阴肿痛。阴痿。茎中痛。两丸骞痛。不可仰卧。及大腹石水。及腹中满。热淋。闭不得尿。主腹中大热不安。大气上攻心。暴腹胀满。癃淫泺。妇人月水暴闭。塞乳。难子。上抢心。若胞不出。众气尽乱。绞痛不得反息。及气冲腰痛不得俛仰。铜人经云。足阳明脉气所发。治肠中大热。不得安卧。腹有逆气。月水不利。身热。腹中痛。
         以上二十四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
         腹部第四行左右十四穴
         期门二穴 肝之募。在不容旁一寸半。直两乳第二肋端。针四分。灸五壮(千金云。直两乳下第二肋端旁一寸半。又云乳直下一寸半)。铜人经云。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治胸中烦热。贲豚上下。目青而呕。霍乱洩利。腹坚硬。大喘不得安卧。胁下积气。女子产余疾。食饮不下。胸胁支满。心中切痛。善噫。若伤寒过经不解。当针期门。使经不传。西方子云。主胁下胀。心痛。气短。喜障酸腹大坚。不得息。胀痹满。少腹尤大。及小腹满。小便难。阴下纵。伤食腹满(脾)。
         日月二穴 胆之募。在期门下五分陷中。灸五壮。针五分(千金云。一名神光。一名胆募)。明堂经云。主悲不乐。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铜人经云。足太阴少阳阳维之会。治太息善悲。小腹热。可灸五壮。针入七分(胆)。
         腹哀二穴 在日月下一寸半。针三分。铜人经云。在日月下一寸三分。足太阴阴维之会。治大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疼痛。西方子云。此穴不灸(脾)。
         大横二穴 在腹哀下三寸半。直脐旁。灸三壮。针七分。铜人经云。足太阴阴维之会。疗大风逆气。多寒善悲。可灸五壮。西方子云。在腹哀下二寸。主腹热。欲走太息。四肢不可动。多汗。洞利。资生经云。肓腧去脐旁当一寸半。天枢去脐当三寸。大横去脐当四寸半。其去章门合为六寸。难经疏乃云。章门在脐上二寸。两旁九寸。为可疑焉耳。
         腹结二穴 一名肠窟。又名临窟。在大横下三分。针七分。灸五壮。铜人经云。治绕脐痛。上冲抢心。腹寒洩利。咳逆。西方子云。在大横下二寸三分。
         府舍二穴 在腹结下三寸。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交会。此三脉上下三入腹络肝脾结心肺。从胁上至肩。此太阴郄三阴阳明之别。针七分。灸五壮。铜人经云。治疝痛。脾中急痛。循胁上下抢心。腹满积聚。厥气霍乱。
         冲门二穴 一名慈宫。上去大横五寸。府舍下横骨两端约中动脉。针入七分。灸五壮。铜人经云。足太阴厥阴之会。治腹寒气满积聚疼痛。淫泺阴疝难乳。子上冲心。不得息。以上十四穴去腹中行各当为四寸半。
         前胁部左右十二穴(外胁堂二穴)
         章门二穴 一名长平。一名胁髎。脾之募。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针六分。灸百壮。明堂经云。七壮。止五百壮(难经疏。藏会季胁章门也。藏病治此。是胁骨下短胁。在脐上二寸。两旁九寸)。铜人经云。足厥阴少阴之会。治肠鸣盈盈然。食饮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口乾不嗜食。胸胁支满喘息。心痛腰不得转侧。伤饱身黄羸瘦。贲豚腹肿脊强。四肢懈惰。善恐少气厥逆。肩臂不举。忌如常法。又云。一名胁髎。主膀胱气癖疝瘕。膀胱气痛。状如雷声积聚气。针入六分。灸亦良。明堂经云。灸七壮。主腰背肋间痛。腹中膨胀。两胁积气如卵石也。西方子云。主咳逆吐食哕噫。食入还出。热中苦吞。而闻食臭。寒中洞泄不化。胸满呕吐。无所出。身瞤石水身肿。诸漏。灸百壮(肝)。
         京门二穴 一名气腧。一名气府。肾之募。在监骨腰中季胁本侠脊。灸三壮。针三分。留七呼。铜人经云。治腰痛不得俛仰。寒热月□真胀。引背不得息。水道不利。溺黄。少腹急肿痛。肠鸣洞洩。髀枢引痛。西方子云。主肩背寒痓。肩甲内廉痛。脊痓及折体痛(胆)。
         带脉二穴 在季胁下一寸八分陷中(一云宛宛中)。针六分。灸五壮。明堂下经云。灸七壮。如带绕身管束诸经脉(千金云。在季胁端)。又云。主两胁下气转背痛。不可忍也。铜人经云。治妇人少腹坚痛。月事不调。带下赤白。里急瘈痵也。
         五枢二穴 在带脉下三寸。一云在水道傍一寸五分陷中。针一寸。灸五壮。明堂下经云。三壮。铜人经云。治男子寒疝。阴卵上入小腹痛。明堂经云。在带脉下二寸。主膀胱气。攻两胁也。西方子云。在水道下一寸半。主妇人赤白。里急瘈痵(胆)。
         维道二穴 在章门下五寸三分。针八分。灸三壮。铜人经云。足少阳带脉之会。治呕逆不止。三焦不调。水肿。不嗜饮食。及咳逆不止。
         居髎二穴 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中。灸三壮。针八分。铜人经云。在章门下一寸三分。阳躥足少阳之会。治腰引少腹痛。肩引胸臂挛急。手臂不得举而至肩。
         胁堂二穴 在腋下二骨间陷中。举腋取之。灸五壮。明堂下经云。胁堂主胸胁。气满。噫哕喘逆。目黄。远视目□巟目□巟不明铜人经无之。故附入于此。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