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二
-
[卷二\诸证门] 伏梁证
(主心积。出《素问·腹中论》)若梁之伏隐也,居脐上逆,脐下顺,不可移动,为水溺涩,故有二等。
鳖甲汤
主之∶治伏梁积气,心下如臂,痞痛不消,小便不利。
鳖甲(去裙栏,醋炙黄色)京三棱大腹子皮芍药当归柴胡(去苗)生地黄(各一两)官桂生姜(切作片子,焙干。各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木香各半钱,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卷二\诸证门] 喑俳证
(主肾虚。出《素问·脉解论》)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废,不为用。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不仁。经云∶喑俳,足不履用,声音不出者。
地黄饮子
主之∶治喑俳,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
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少许,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卷二\诸证门] 厥逆证
(主心痛。出《素问·腹中论》)膺肿颈痛,胸满腹胀,上实下虚,气厥而逆,阳气有余于胸也,不可针灸,宜服顺气汤。
小茯苓汤
主之∶治厥逆病,三焦不调升降,胸膈膺肿,胸满腹胀,冷气冲注,刺痛。
赤茯苓人参陈皮(去白)桔梗(锉,炒。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不计时候。
[卷二\诸证门] 风成寒热证
(主风。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因于露风,寒热之始腠理,次入胃,食不化,热则消中,寒栗振动也。
解风散
主之∶治风成寒热,头目昏眩,肢体疼痛,手足麻痹,膈上壅滞。
人参川芎独活麻黄(去节,汤洗,焙。各一两)甘草(一两)细辛(去苗,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薄荷叶少许,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卷二\诸证门] 风成寒中证
(主风。出《素问·风论》)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津液所生为泣也。
当归汤
主之∶治风邪所伤,寒中,目泣自出,肌瘦,泄汗不止。
当归人参官桂(各三钱)干姜(炮)白术白茯苓甘草川芎白芍药(各半两)细辛(去苗,半两)陈皮(一两,去白)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计时候,并三服。
[卷二\诸证门] 风成热中证
(主风。出《素问·风论》)风热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目,肥人风气不外泄,为热中目黄之病也。
青龙散
主之∶治风气,邪传化腹内,瘀结而目黄,风气不得泄,为热中烦渴引饮。
地黄仙灵脾何首乌(去黑皮,泔浸一宿,竹刀子切,焙。各一分)防风(去苗,一分)荆芥穗(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调下,食后,每日三服。
[卷二\诸证门] 脑风证
(主风气。出《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项背怯寒,脑户极冷,以此为病。
神圣散
主之∶治脑风,邪气留饮不散,项背怯寒,头疼不可忍者。
麻黄(去节)细辛(去苗)干蝎(一半生,一半炒)藿香叶(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煮荆芥、薄荷,酒调下,茶也得。并治血风。
又方治脑风,邪气留饮,头痛不可忍者,用远志末,不以多少,于鼻中,与痛处揉之。
相兼前药可用也。
[卷二\诸证门] 首风证
(主新沐中风。出《素问·风论》)新沐中风,为首风,头面多汗,恶风,当先一日甚,至其风日则少愈。
大川芎丸
主之∶治首风,旋晕眩急,外合阳气,风寒相搏,胃膈痰饮,偏正头疼,身拘倦。
川芎(一斤)天麻(四两,用靳州者)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下,食后。
秘方茶酒调散
治一切诸风痰壅,目涩昏眩,头疼心愦,烦热,皮肤病痒,并风毒壅滞。清爽神志,通和关窍,消恶汗。
石膏(另为细末)菊花细辛(去苗)香附子(去须,炒,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温茶、酒调下,食后,日三服。
[卷二\诸证门] 目风眼寒证
(主眼。出《素问·风论》)风入系头,则血脉凝滞,不能上下通流于目,令风寒客之,目风眼寒也。
石膏散
主之∶治目风眼寒,及偏正头疼,夹脑风,鼻出清涕,目泪,疼痛不已。
石膏(二两,炭火烧,研细末)川芎(一两)甘草(半两,炙)上为末,每服一钱,葱白、好茶同煎汤调下,食后,日二服。
[卷二\诸证门] 漏风证
(主酒风。出《素问·风论》)饮酒中风,或汗多,不可单衣,食则汗出,多如液漏。久不治,为消渴疾。
白术散
主之∶治漏风,久虚多汗,食之汗出如洗,少者痿劣。
牡蛎(二钱,焙赤)白术(一两一分)防风(二两半)上为末,每服一钱,温水调下,不计时。如恶风,倍防风、白术。如汗多面肿,倍牡蛎。
[卷二\诸证门] 胃风证
(主风。出《素问·风论》)因于失衣,风感之,颈多汗,恶风,膈塞不通,寒则胃泄,腹满,气不通。
大豆蔻丸
主之∶治胃风,颈多汗,恶风,饮食不下,小腹善满,失衣则腹胀,食寒则泄,形瘦。
肉豆蔻草豆蔻陈皮独活意苡仁人参川芎(各半两)羌活防风桔梗甘草(炙)木香(分各)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饮下,不计时候,日进三服。
胃风汤
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腹胁虚满痛,及肠胃泄毒,或下瘀血。
人参白茯苓(去皮)芎官桂当归(去苗)白芍药白术(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入粟米百余粒,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空心食前。此药与大豆蔻丸为表里也。
[卷二\诸证门] 行痹证
(主痹。出《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风气胜者,行痹,上下左右无留,随所至作。
防风汤
主之∶治行痹,行走无定,痹麻不快。
防风甘草当归赤茯苓(去皮)杏仁(去皮,炒熟)桂枝(各一两)黄芩秦艽葛根(各三钱)麻黄(半两,去节)上为末,每服五钱,酒水合二盏,枣三枚,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卷二\诸证门] 痛痹证
(主痹。出《素问·痹论》)寒胜者,为痛痹,大宜宣通。阴寒为痛,宜通气温经而愈。
加减茯苓汤
主之∶治痛痹,四肢疼痛,拘倦浮肿。
赤茯苓(去皮)桑白皮(各二两)防风官桂川芎芍药麻黄(去节。各一两半)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枣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以姜粥投之,汗泄为度,效矣。
[卷二\诸证门] 着痹证
(主痹。出《素问·痹论》)湿气胜者,为着痹,湿地水气甚,重着而不去,多汗而濡者。
茯苓川芎汤
主之∶治着痹,留注不去,四肢麻,拘挛,浮肿。
赤茯苓桑白皮防风官桂川芎麻黄芍药当归甘草(炙。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枣三枚,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如欲出汗,以粥投之。
[卷二\诸证门] 周痹证
(主痹。出《灵枢·周痹》)《黄帝针经》云∶在血脉之中,随上下,本痹不痛今能上下周身,故以名之。
大豆散
主之∶治周痹,注五脏留滞,胃中结聚。益气出毒,润皮毛,补肾气。
大豆(一斤,炒香熟)上为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空心,加至一钱,日三服。
[卷二\诸证门] 胞痹证
(主膀胱。出《素问·痹论》)小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太阳直行,从巅入循于脑,气下灌于鼻,时出清涕不止。
肾着汤
主之∶治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
赤茯苓(去皮)白术(各四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二两,炮)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盏,去滓,温服,日三服。
[卷二\诸证门] 肠痹证
(主痹。出《素问·痹论》)虽多饮,不得溲,不成大便,糟粕不化,故气喘急而飧泄。
木香丸
主之∶治肠痹,腹痛,时发飧泄,气不消化,小便秘涩。
木香白术官桂芜荑良姜诃子皮(各一两)附子(炮,去皮)浓朴(生姜制)肉豆蔻(各二两)干姜(三分)甘草(半两)上为末,曲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空心。
[卷二\诸证门] 热痹证
(主痹。出《素问·痹论》)阳气多,阴气少,阳热遭其阴寒,故痹。脏腑热,煽然而闷也。
升麻汤
主之∶治热痹,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唇口反纵,皮色变,兼诸风皆治。
升麻(三两)茯神(去皮)人参防风犀角(镑)羚羊角(镑)羌活(各一两)官桂(半两)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二块(碎)、竹沥小许,同煎至一盏,温服,不计时候。
[卷二\诸证门] 白淫证
(主虚劳。出《素问·痿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纵,发为痿,及为白淫。太过者,白物为淫,随溲而下,故为劳弱。
秘真丸
主之∶治白淫,小便不止,精气不固,及有余沥,或梦寐阴人通泄耳。
龙骨(一两,另研)诃子皮(五个,用大者)缩砂仁(半两,去皮)朱砂(一两,研细,一分为衣)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空心,温酒下,冷水亦得。不可多服。
大便秘,葱白汤、茶下。
[卷二\诸证门] 胃脘痈证
(主痈。出《素问·病能论》)胃脉沉细,阳气不得下通,寒痈,阳热聚于胃口,腐坏成脓。
射干汤
主之∶治胃脘痈,人迎脉逆而甚,嗽脓血,营卫不流,热聚胃口成痈。
射干(去毛)栀子仁赤茯苓(去皮)升麻(各一两)赤芍药(一两半)白术(半两)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入地黄汁一合、蜜半合,再煎,温服,不计时候。
[卷二\诸证门] 阳厥证
(主诸气。出《素问·病能论》)怒狂者,生于阳也,阳胜则气逆,狂怒上气,夺食即已。食入阴,善于阳,则平其气。
若阳胜,气逆多怒。
羚羊角汤
主之∶治阳厥,气逆多怒,而颈脉复动。已食阴养于阳,平其气。
羚羊角人参(各三两)赤茯苓(二两,去皮)远志(去心)大黄(炒。各半两)甘草(一分,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新补,又方治阳厥,若除烦下气,铁落为饮,铁浆汤饮之,食后并服。
[卷二\诸证门] 息积证
(主心腹。出《素问·奇病论》)病胁下满,逆气不已,气逆胁下,息而不消,积而不散,气元在胃,妨饮食。不可针灸,宜导引服药尔。
白术丸
治息积,胁下气逆,妨闷喘息不便,呼吸引痛不已。
白术枳实官桂(各一两半)人参(二两)陈皮桔梗(醋炒)甘草(各一钱)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日三服。
[卷二\诸证门] 证
(主肝。出《素问·奇病论》)人有尺脉数甚,急而见,腹必急,数亦为虚,见以名耳。
柏子仁散
主之∶治,肝虚生寒,脉数劲急,腹胁痞闷,见于外。(《圣惠方》中十五味柏子仁丸亦治。)柏子仁茯苓防风细辛白术官桂枳壳川芎(各三两)附子当归槟榔(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卷二\诸证门] 厥逆头痛证
(主肾。出《素问·奇病论》)肾虚犯大寒,头痛,齿亦痛,痛之甚,数岁不已者是也。以∶
天南星丸
主之∶治厥逆头痛,齿痛骨寒,胃脉同肾脉厥逆,头痛不可忍之。
天南星(炮)硫黄(研)石膏(研)消石(研。各等分)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日午、临卧三时服。
[卷二\诸证门] 胆瘅证
(主肝。出《素问·奇病论》)谋虑不决,胆虚,气上冲口中,上溢则口苦,是清净之府,肝浊扰之,气上溢。
益胆汤
主之∶治胆瘅,胆虚,热气上冲,口中当苦,泄热不已,脏腑固虚致然。
黄芩(去朽)甘草(炙)人参(各二两)官桂(一两)苦参茯神(各两半)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卷二\诸证门] 濡泄证
(主利。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内经》云∶湿胜则濡泄。《甲乙经》云∶寒客生濡,胃泄,如随气而下利。
豆蔻散
主之∶治濡泄不止,寒客于脾胃,故伤湿而腹痛滑利不止。
肉豆蔻(五个)甘草(炙)浓朴(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一盏调下,食前,白汤亦得。
[卷二\诸证门] 溏证
(主利。出《素问·气交变大论》)脾虚风冷,阴盛,糟粕不化,大便黄黑如溏,或大肠有寒也。
吴茱萸丸
治溏,泻泄不止,脾虚胃弱,大肠有寒,大便青黑或黄,利下。
吴茱萸(汤洗,炒)干姜赤石脂陈曲(炒熟)当归(焙)浓朴(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空心服。
[卷二\诸证门] 三焦约证
(主大小肠。出《素问·宣明五气论》)小腹痛,不得大小便,邪气入客,约而不行,故谷气不得通也。
枳壳丸
主之∶治三焦约,调顺三焦气脉,消痞滞,利胸膈,治风,通大小便。
陈皮(一两)槟榔(半两)牵牛(四两,一半生一半熟,捣,取头末一两半,余不用)木香(一分)枳壳(二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生姜汤下,食后,日三服。
[卷二\诸证门] 胃寒肠热证
(主胃。出《素问·五脏别论》)胃寒不受,水谷不化,泻泄,寒之气在上,肠热之气在下,故胀而泄。
妙应丸
主之∶治胃寒肠热,水谷不化,腹胀痞满,泄利不已。
川乌头(去尖,半两)栀子仁干姜(生。各一分)上为末,生姜汁、面糊为九,如桐子大,每服五丸,温酒下,食前,日进二服。
[卷二\诸证门] 胃热肠寒证
(主胃。出《素问·五脏别论》)胃热则消谷,善食而饥,奈肠寒,则血凝脉重,小腹疼痛而胀。
青橘皮丸
(又云∶前胡木香散亦治饥)治胃热肠寒,善食而饥,便溺少而腹胀痛,大便或涩。
青皮京三棱黄连蓬莪术(炮。各一两)巴豆霜(一分)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九丸,茶、酒下,食后。(少与之,不可多也。)
[卷二\诸证门] 控睾证
(主小肠。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甲乙经》云∶小肠病,结于腰上而不下,痛冲心肺,邪所系。
茴香楝实丸
主之∶治小肠病结上而不下,痛冲心肺。
茴香(炒)楝实(麸炒,去核)吴茱萸马练花(醋炒。各一两)陈皮(一两)芫花(半两,醋炒)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
[卷二\诸证门] 阴疝证
(主男病。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足厥阴之脉,环阴器,抵小腹,小腹痛或肿,肾虚寒,水涸竭。泻邪补脉为治。
蒺藜汤
主之∶治阴疝,牵引小腹痛。诸厥疝,即阴疝也。欲劳,痛不可忍之。
蒺藜(去角,炒)附子(炮,去皮脐)栀子(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煎至六分,去滓,每日三服。
控睾证茴香练实丸,亦治此证。
[卷二\诸证门] 诸痹证
(主风。出《素问·痹论》)痹乃风寒湿三气相合而为痹。风者,百疾之长,善行数变,多汗恶风,目胁痛,或走注四肢,皮肤不仁,屈伸不便。
升麻前胡汤
主之∶治肝风虚所中,头痛目眩,胸膈壅滞,心烦痛昏闷,屈伸不便。
升麻前故(各一两半)玄参地骨皮(各一两)羚羊角葛根(各二两)酸枣仁(一钱)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再煎三五沸,食后温服,如行五六里,更进一服。
[卷二\诸证门] 心疝证
(主心痛。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心脉急,小腹有形,心不受邪,必传于府,故小腹有形。心气逆不顺,当痛不已。
当兼心气治,不止为有寒邪所中。
木香散
主之∶治心疝,小腹痛,闷绝不已者。
木香陈皮(各一两)良姜干姜诃子皮赤芍药枳实(各半两)草豆蔻黑牵牛(各三两)川芎(三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四圣散
治肾藏风,并一切癣。
白附子白蒺藜黄羌活(各等分,生用)上为末,每服二钱,汤调下,空心,一日三服。
久癣不瘥,十日大愈。
赴筵散
治口疮不已者。
密陀僧黄柏青黛(各等分)上同研为细末,每用干糁于疮上。
不过三二日,即便愈。
诃子汤
治失音不能言语者。
诃子(四个,半炮半生)桔梗(一两,半炙半生)甘草(二寸,半炙半生)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同童子小便一盏,同水一盏,煎至五七沸,温服。
甚者不过三服,即愈。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