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二] 滞下叙论
《经》中所载,有血溢、血泄、血便、注下,古方则有清浓血及泄下,近世并为痢疾,其实一也。但以寒、热、疳、蛊,分为四门,未为至当。且疳蚀疮脓,中蛊下血,与利脓血,证状大别。疳蚀虽下赤白,当在疳湿疮门;蛊利清血,当在中毒蛊门。今之滞下赤白者至多,皆是冷热相搏,非干疳湿蚀疮类;下利清血亦多,与中蛊毒者大异。临视须详,不可道听,治法差互,立见夭伤,勉之勉之。
[卷之十二] 滞下三因证治
病者滞下,人皆知赤为热,白为寒,而独不知纯下清血为风,下如豆羹汁为湿。夫六气之伤人,初无轻重,以暑热一气,燥湿同源,收而为四,则寒热风湿,不可偏废。古方云∶风停于肤腠后,乘虚入客肠胃,或下瘀血,或下鲜血,注下无度,湿毒下如豆羹汁,皆外所因之明文也。古方有五泄,因脏气郁结,随其所发,便利脓血,作青黄赤白黑之不同者,即内所因也。又饮服冷热酒醴醯醢,纵情恣欲,房室劳逸,致损精血,肠胃枯涩,久积冷热,遂成毒痢,皆不内外因。治之,先推其岁运以平其外,察其郁结以调其内,审其所伤以治不内外,使条然明白,不至妄投也。
[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白头翁汤
治热痢,滞下下血,连月不瘥。
白头翁(二两)黄连柏皮秦皮(各二两)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服。
[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桃花丸
治冷痢腹痛,下如鱼脑白物。
赤石脂()干姜(炮,等分)上为末,蒸饼糊丸。米饮下三五十丸。
[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胃风汤
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痛;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方见失血门风痢下血证)
[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露宿汤
治风痢纯下清血。
杏仁(七粒,去皮尖)若木疮(一掌大)乌梅(两个)草果(一个)酸石榴皮(半个)青皮(两个)甘草(二寸)上为锉散,作一剂。水二碗,生姜三片,煎七分碗,露星宿,次早空心服。
[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苦散
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不化。
黄连(去须,锉如豆)吴茱萸白芍药(锉如豆,各二两,同炒令赤色)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驻车丸
治冷热下痢肠滑,赤白如鱼脑,日夜无度,腹痛不可忍者。
黄连(六两)阿胶(麸炒)当归(各三两)干姜(炮,二两)上为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子大。米饮下五十丸至一百丸。
[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万金散
治冷热痢。
罂粟壳(一两,赤用蜜炙,白不炙,赤白杂半生半炙)橘皮甘草(并如上法,各一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以百沸汤七分盏,急用盏盖之,候温澄清者服。血痢,入乌梅一个。罂粟壳,《本草》不说治痢,近用之极效,其功不下地榆、黄柏、秦皮,但性紧涩,服之则呕,不可不知。
[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固肠汤
治肠虚下痢,赤白频并,日久无度,老幼产妇,俱可服之。
罂粟壳(三两,醋浸炙稍黄)枳壳(麸炒去瓤)白芍药(各二两)橘红当归甘草(炙,各一两)诃子(煨去核)木香(煨)人参白姜(炮,各半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三圣丸
治下痢赤白,日夜无度;及泄泻注下。
柏皮(大浓者,去粗皮切)大蒜(细切研)罂粟壳(去瓣细切,各等分)上三物,一处捣筛过,粗者更捣,同淹一宿,次日慢火炒香熟,亦旋筛取细者,余更炒,不尔,则细者焦,碾为末,粟米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断下汤
治下痢赤白,无问久近长幼,皆可服。
罂粟壳(炙,十四个,去瓣)草果(一个,不去皮炒)白术(一钱)甘草(炙,半钱)茯苓(一钱)上为锉散。作一剂,水一大碗,姜七片,枣七个,煎至一大盏,分二服,空腹。或下纯赤,加黑豆二十七粒;白则加炮干姜一钱。
[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浓肠汤
治下痢赤白罂粟壳(八两,锉炒)地榆(六两)白术紫苏叶木瓜干(各二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二个,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水煮木香丸
治肠胃虚弱,风湿进袭,泄泻水谷,滞下脓血,刺疼痛,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当归(洗)芍药甘草(炙)诃子(去核,各半两)浓朴(去粗皮,切,姜制)青皮陈皮(各一两)缩砂仁木香(炮,各一分)罂粟壳(切醋淹炒,五两)上为末,蜜丸一两作五丸。每服一丸,水一盏,煎七分,食前温服。
[卷之十二] 料简
凡血得热则淖溢,故鲜;得寒则凝泣,故瘀。当审其风热风冷二证,与蛊利大别,外有血痔、血枯、内衄、酒利、肺疽、肠胃蓄瘀、远近血等,各有门类,不可混杂。古方云∶积冷积热,及水谷实而下利者,并以大黄汤下之。《养生方》亦云∶大则疏涤之。更不知有寒热风湿虚实之不同,后人寻即妄用,被害者多矣。吁,可伤哉。
[卷之十二] 秘结证治
夫胃、大小肠、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入出者也。人或伤于风寒暑湿,热盛,发汗利小便,走枯津液,致肠胃燥涩,秘塞不通,皆外所因;或脏气不平,阴阳关格,亦使人大便不通,名曰脏结,背内所因;或饮食燥热而成热中,胃气强涩,大便坚秘,小便频数,谓之脾约,属不内外因。既涉三因,亦当随其所因而治之,燥则润之,涩则滑之,秘则通之,约则缓之,各有成法。
[卷之十二\秘结证治] 神功丸
治气壅风盛,大便秘涩,后重疼痛,烦闷。此药当量虚实加减。
大黄(四两,麸煨,蒸亦可)人参(二两)诃子皮(四两)麻仁(二两,别研)上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汤、温酒、米饮皆可下,食后临卧服。
[卷之十二\秘结证治] 麻子仁丸
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大便坚,小便利而不渴。
麻子仁(五两,研)芍药枳实(麸炒,各八两)大黄(蒸,一斤)浓朴(姜制炒,半两)杏仁(去皮尖炒,别研,五两半)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未知,加五十丸。一法,麻仁一两半、杏仁三分、大黄一两,枳实、芍药、浓朴各半两。此根据《局方》出。本是汉方,合用大黄、枳实一斤,正得今二两,浓朴当用四两,杏仁当用六钱一字,麻仁一两二钱半,芍药一两,乃均制合理,用当以理推。
[卷之十二\秘结证治] 半桃丸
治年高风秘冷秘,心腹一切癖冷气。暖元脏,止泄泻,进饮食。
硫黄(研细)半夏(汤洗七次,焙干为末)上等分,以生姜汁同熬炊饼末,搅匀,杵数百下,丸如梧子大。空心温酒姜汤下三十丸。
[卷之十二\秘结证治] 胃气丸
治虚人老人风秘不通,不可服凉药,用此甚效。(方见霍乱门)
[卷之十二\秘结证治] 蜜兑法
蜜三合盐少许,煎如饧,出冷水中,捏如指大,长三寸许,纳下部立通。
[卷之十二] 脱肛证治
肛门为肺下口,主大肠,肺脏实则热,热则肛门闭塞;腑虚则大肠寒,寒则肛门脱出。
又妇人产蓐用力过多,及小儿叫呼,及久利后,皆使肛门滞出。
[卷之十二\脱肛证治] 皮散
治肛门或因洞泄,或因用力脱出不收。
皮(烧存性用,一个)磁石(半两,碎)桂心(半两)上为末。饮方寸匕。忌举重及房室。《肘后》治妇人阴脱,加鳖头一枚,烧灰研入。
[卷之十二\脱肛证治] 香荆散
治肛门脱出,大人小儿悉主之。
香附子荆芥穗(各等分)上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
又方用五倍子为末。每三钱,水二碗,煎减半,入白矾一块,安小桶子内洗之立效。
[卷之十二\脱肛证治] 铁粉散
治脱肛历年不愈。
铁粉(研细)每用少许掺之,按令入即愈。
又方用木贼不以多少,烧存性。
上为细末掺肛门上按之。
[卷之十二\脱肛证治] 水圣散子
治小儿脱肛不收。用浮萍草,不以多少。
上杵为细末。有患,用药干贴。
[卷之十二\脱肛证治] 又方
用磨刀水洗亦效。
[卷之十二] 淋闭叙论
淋,古谓之癃,名称不同也。癃者,罢也;淋者,滴也。今名虽俗,于义为得。古方皆云∶心肾气郁,致小肠膀胱不利,复有冷淋、湿淋、热淋等,属外所因;既言心肾气郁,与夫惊忧恐思,即内所因;况饮啖冷热,房室劳逸,及乘急忍溺,多致此病,岂非不内外因。
三因备明,五淋通贯,虽证状不一,皆可类推,所谓得其要者,一言而终也。
[卷之十二] 淋证治
诸淋大率有五∶曰冷,曰热,曰膏,曰血,曰石。五种不同,皆以气为本,多因淫情交错,内外兼并,清浊相干,阴阳不顺,结在下焦,遂为淋闭。
[卷之十二\淋证治] 生附散
治冷淋,小便秘涩,数起不通,窍中疼痛,憎寒凛凛。多因饮水过度,或为寒泣,心虚志耗,皆有此证。
附子(去皮脐,生用)滑石(各半两)瞿麦木通(各三分)半夏(汤洗七次,三分)上为末。每服二大钱,水二盏,姜七片,灯芯二十茎,蜜半匙,煎七分,空心服。
[卷之十二\淋证治] 石韦散
治热淋。多因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数,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便出沙石。
木通石韦(去毛,各二两)甘草当归王不留行(各一两)滑石白术瞿麦芍药葵子(各三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小麦汤调下,食前,日三。兼治大病余热不解,后为淋者。
[卷之十二\淋证治] 地肤子汤
治下焦有热,及诸淋闭不通。
地肤子(三两)知母黄芩猪苓(去皮)瞿麦枳实(麸炒)升麻通草葵子(炒)海藻(洗去腥,各二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服。大便俱闭者,加大黄。女人房劳,小便难,大腹满痛,脉沉细者,用猪肾半只,水二盏,煎盏半,去肾,下药,煎七分服。
[卷之十二\淋证治] 鹿角霜丸
治膏淋。多因忧思失志,意舍不宁,浊气乾清,小便淋闭,或复黄赤白黯如脂膏状,疲剧筋力,或伤寒湿,多有此证。
鹿角霜白茯苓秋石(各等分)上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卷之十二\淋证治] 草汁
治膏淋及尿血。
草上捣汁二升,醋二合和,空腹服一盏。又浓煮汁饮,亦治淋沥尿血。
[卷之十二\淋证治] 立效散
治血淋。多因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所出如血,或外挟风冷风热,或内伤志劳神,或房室过度,丹石发动。便鲜赤者,为风热伤心;瘀血者,为风冷伤肾,及大小便俱出血者。
瞿麦穗(一两)甘草(炙,三分)山栀子(半两,炒)上同为末。每五钱至七钱,水一碗,入连须葱根七个、灯芯五十茎、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时时温服,不拘时候。既云血寒则瘀,此药末必匀治,宜煎木通汤下麝香鹿茸丸、菟丝子丸等,所以《养生方》云∶不可专以血得热则淖溢为说,于理甚明,不复详引。鹿茸丸、菟丝子丸,方见后虚损门。
[卷之十二\淋证治] 石燕丸
治石淋。多因忧郁,气注下焦,结所食咸气而成,令人小便碜痛不可忍,出沙石而后小便通。
石燕子(烧令通赤,水中淬一两次,捣研水飞,焙干)滑石石韦子(去毛)瞿麦穗(各一两)上为末,糊为丸,如梧子大。煎瞿麦灯芯汤下十丸,食前服,日二三。甚即以石韦去毛、瞿麦穗、木通各四钱,陈皮、茯苓各三钱,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服。
[卷之十二\淋证治] 瞑眩膏
治诸淋,疼痛不可忍受,及沙石淋。
大萝卜切一指浓四五片,好白蜜淹少时,安净铁铲上,慢火炙;干则又蘸蜜,取尽二两蜜,番覆炙,令香软,不可焦,候温细嚼,以盐汤一盏送下立效。
[卷之十二\淋证治] 沉香散
治气淋。多因五内郁结,气不得舒,阴滞于阳,而致壅闭,小腹胀满,使溺不通,大便分泄,小便方利。
沉香(不焙)石韦(去毛)滑石王不留行当归(炒,各半两)葵子(炒)白芍药(各三分)甘草(炙)橘皮(各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大麦饮调下;饮调亦得,食前。
[卷之十二\淋证治] 发灰散
治饮食忍小便,或走马及房劳,皆致胞转,脐下急满不通。
乱发(不拘多少,烧为灰)上研细。每用二钱,米醋二合,汤少许,调服。一法,与葵子等分为末,饮服二钱,服讫,即炒黑豆叶存其上则通。
[卷之十二\淋证治] 猪苓散
治伤风感寒,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猎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炒)滑石(碎研,各等分)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
五苓散
治伤暑疸热,小便不利。煎茅根汤调尤佳。(方见伤暑门)
[卷之十二] 料简
方书中所出淋病,证状不一,所谓诸淋,亦不能备尽。若随其所因而命名,如劳,如惊,如寒,如湿,如风,如暑,以至暴淋等,虽无定论,皆不出三因之所致也。当详此推治,无施不可。又有转胞,以胞系了戾,小便不通,证状自别,不可不辨。然治之亦当利其小便,古方令服肾气八味丸,其中有茯苓故也。
[卷之十二] 遗尿失禁证治
《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者,乃心肾气传送失度之所为也。故有小涩而遗者,有失禁而出不自知。又妇人产蓐,产理不顺,致伤膀胱,遗尿无时。又小儿胞冷尿床,亦着成人者。治之各有方。
[卷之十二\遗尿失禁证治] 家韭子丸
治少长遗尿;及男子虚剧,阳气衰败,小便白浊,夜梦泄精。此药补养元气,进美饮食。
家韭子(六两,炒)鹿茸(四两,酥炙)苁蓉(酒浸)牛膝(酒浸)熟地黄当归(各二两)巴戟(去心)菟丝子(酒浸,各一两半)杜仲(去皮锉制,炒丝断)石斛(去苗)桂心干姜(炮,各一两)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食前盐汤、温酒下。小儿遗尿者,多因胞寒,亦禀受阳气不足故也,别作一等小丸服。
[卷之十二\遗尿失禁证治] 阿胶饮
治小便遗失不禁。
阿胶(二两,炒)牡蛎(取粉)鹿茸(切酥炙,各四两)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服;或作细末,饮调亦好。
[卷之十二\遗尿失禁证治] 张真君茯苓丸
治心肾气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沥,或不禁,及遗泄白浊。
赤茯苓白茯苓(各等分)上为末,以新汲水挪洗,澄去新沫,控干,别取地黄汁,同与好酒银石器内熬成膏,搜和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盐酒嚼下。常服轻身延年。
[卷之十二\遗尿失禁证治] 鸡内金散
治溺床失禁。
鸡(一具,并肠净洗烧为灰,男用雌者,女用雄者)上研细。每服方寸匕,酒饮调服。
又方用羊肚系盛水令满,线缚两头,熟煮,取中水,顿服。
又方用猪胞洗净,铁铲上炙香熟,嚼细,温酒下。
[卷之十二] 九虫论
古方论列脏腑中九虫,虽未必皆有,亦当备识其名状。若蛔虫,则固不待言而知,其他皆由脏虚,杂食甘冷肥腻,节宣不时,腐败凝滞之所生也。又有神志不舒,精魄失守,及五脏劳热,又病余毒,气血积郁而生。或食果,与夫畜兽五内遗留诸虫子类而生,不可具载。亦犹生瘕,殆非九数可尽,姑列诸例,为学人备。
[卷之十二] 九虫例
九虫者,一曰伏虫,长四分,为群虫之长;二曰白虫,长一寸,相生至多,其母长至四五丈,则杀人;三曰内虫,状如烂杏,令人烦满;四曰肺虫,其状如蚕,令人咳;五曰胃虫,状如虾蟆,令人吐逆呕哕;六曰弱虫,状如瓜瓣,令人多唾;七曰赤虫,状如生肉,令人肠鸣;八曰蛲虫,至微细,状如菜虫,居洞肠间,多则为痔漏痈疽诸疮,无所不为;九曰蛔虫,长一尺,贯心则杀人。又有尸虫,与人俱生,状如犬马尾,或如薄筋,根据脾而居,长三寸许,大害于人。然多因脏虚寒劳热而生,治之各有方。
[卷之十二\九虫治法] 乌梅丸
治蛔厥。令病者静而复烦,此为脏寒,蛔上入隔,故烦;须臾复上,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自吐蛔。
乌梅(一百五十个)当归川椒(去目汗)细辛附子(炮去皮脐)桂心人参黄柏(各三两)干姜(炮,五两)黄连(八两)上为末,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熟捣成泥,和药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一二千下,丸如梧子大。食前饮服十丸,稍加至三十丸。
[卷之十二\九虫治法] 集效丸
治因脏腑虚弱,或多食甘肥,致蛔虫动作,心腹绞痛,发则肿聚,往来上下,痛有休止,腹中烦热,口吐涎沫,是蛔咬,宜服此药。若积年不瘥,服之亦愈。又治下部有虫生痔,痔痒痛。
木香鹤虱(炒)槟榔诃子(煨去核)芜荑(炒研)附子(炮去皮脐)干姜(炒,各七钱半)大黄(锉炒,一两半)上为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橘皮汤下;妇人醋汤下。
[卷之十二\九虫治法] 化虫丸
治寸白虫。兼治诸虫。
硫黄(一两,别研)木香(半两)蜜陀僧(三分,别研)附子(生用,一个去皮脐为末)上先以附子末,用好醋一升熬成膏,入三药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前荆芥茶清放冷下,虫即化为清水。
[卷之十二\九虫治法] 槟榔散
治诸虫在脏腑,久不瘥。
槟榔(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至二钱,煎茶蜜汤调下,空心食前服。
[卷之十二] 咳嗽叙论
人之所以滋养其身者,唯气与血。呼吸定息,卫气之常,失常则为咳嗽;津液流润,荣血之常,失常则为痰涎。咳嗽吐痰,气血已乱矣。顾世治嗽之药极多,而卒不能遍效者,盖其致病之因不一。世谓五嗽,且以五脏而言之,要之内因七情,外合六淫,饮食起居,房劳叫呼,皆能单复倚互而为病。故《经》云∶五脏六腑,感寒热风湿,皆令人咳。又微寒微咳,厉风所吹,声嘶发咳;热在上焦,咳为肺痿;秋伤湿,冬咳嗽,皆外所因。喜则气散,怒则气激,忧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紧,恐则气却,惊则气乱,皆能发咳,即内所因。
其如饮食生冷,房劳作役,致嗽尤多,皆不内外因。其可一法而治之?治之,当推其三因,随脉证治疗,散之,下之,温之,吐之,以平为期。
[卷之十二] 外因咳嗽证
伤风咳者,憎寒壮热,自汗恶风,口干烦躁;伤寒咳者,憎寒发热,无汗恶寒,烦躁不渴;伤暑咳者,烦热引饮,口燥,或吐涎沫,声嘶咯血;伤湿咳者,骨节烦疼,四肢重着,洒洒淅淅,并属外所因。诊其脉,浮为风,紧为寒,数为热,细为湿。随其部位,与人迎相应;推其脏腑,则见病源也。
[卷之十二] 内因咳嗽证
喜伤心者,咳而喉仲介介如肿状,甚则咽肿喉痹,名为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与气俱失。怒伤肝者,咳而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下满,名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思伤脾者,咳而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名为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则长虫出。忧伤肺者,咳而喘息有声,甚则唾血,名为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恐伤肾者,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则咳涎,名为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此等皆聚于胃,关于肺。肺取俞最近,故内因多先有所感,世人并名肺咳嗽也,并属内所因。诊其脉,随其部位,与气口相应,浮紧则虚寒,沉数则实热,弦涩则少血,洪滑则多痰。以此类推,无施不可。
[卷之十二] 不内外因咳嗽
病者咳嗽,发作寒热,引腰背痛,或复喘满,此因房劳伤肾;病者中满腹胀,抢心痛,不欲食,此因饥饱伤脾;病者咳嗽,左胁偏痛,引小腹并膝腕疼,此因疲极伤肝;病者咳嗽,吐白涎,口燥声嘶,此因叫呼伤肺;病者咳嗽,烦热自汗,咽干咯血,此因劳神伤心。
并属不内外因。诊其脉,随其类。假如尺脉浮涩而数,则知伤肾;右关脉濡,则知饮食伤脾;左关脉弦短,则知疲极伤肝。但不应人迎气口者,即是不内外因,皆类推。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华盖散
治肺虚,或感风寒暑湿,及劳逸抑郁,忧思喜怒,饮食饥饱,致脏气不平,咳唾脓血,渐成肺痿,憎寒发热,羸瘦困顿,皮肤甲错,将成劳瘵。
甜葶苈(半两)苦葶苈(半两,并用纸隔炒)茯苓人参细辛干姜(炮)桔梗(锉炒)杏仁(去皮尖,麸炒)紫菀款冬花甘草(炙)陈皮(各一分)上为细末,用羊肺一个心血不透者,切细研烂,旋旋入药掺肺内,再研匀,药尽为度,泥土墙上,以湿纸七重盖覆,每日去纸一重,七日药就,候干刮下,再研,罗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盐汤调下;米饮亦得,空心日二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五味子汤
治秋冬之交,皮肤为寒湿所搏,寒气内折,咳嗽昼夜不已。
陈橘皮(二两)麻黄(去节)甘草(炙)杏仁(去皮尖,麸炒)五味子白茯苓(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带热服,食后临卧日三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白术汤
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憎寒发热,上气喘急。
白术(二两)五味子茯苓(各一两)甘草(一分)半夏(四个,洗去滑,切作十六片)上为锉散,分作十六服。水一盏半,姜五片,入半夏一片,煎七分,空腹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丁香乌梅丸
治膈气壅蔽,外感风寒,咳嗽痰涎白沫,胸背痛,不能俯仰,口干咽燥。
乌梅肉(四两)紫苏木瓜(各二两)茯苓(二两四钱)甘草(三两三钱)檀香(半两)人参(七钱)麝香(一字)上为末,用蜜一斤、蜡二两为丸,如樱桃大。含化,不以时。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人参散
治咳嗽肺虚,不能制下,大肠泄泻,上气喘咳,服热药不效。
人参款冬花罂粟壳(等分,醋炙)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阿胶一片、乌梅半个,同煎七分,去滓,睡正着时急唤醒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太白丹
治肺感寒发热,咳嗽无度。
通明白矾(枯)成炼钟乳寒水石(,水飞过,各等分)上研匀,炊饼糊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先嚼生姜、胡桃各一片令细,吸太阳气和药咽,仍用茶清或温酒送下。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阿胶散
治一切咳嗽。虚人老人皆可服。
阿胶(麸炒)马兜铃(各一两)五灵脂(研)桑白皮(各半两)甘草(炙,一分)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通口食后夜卧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平气饮
治一切咳嗽,吐痰涎,恶风,不能食。
人参白术川芎当归五味子甘草(炙,一分)木瓜干紫苏子(炒)茯神乌药(去木)杏仁(去皮尖,麸炒)桂心白芷(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温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杏仁煎
治暴咳,失声不语。
杏仁(去皮尖,研,三两)桑白皮生姜(取汁)蜜砂糖(各一两半)木通贝母(各一两三钱)紫菀茸五味子(各一两)上将桑白皮、木通、贝母、紫菀、五味子为锉散,以水三升,慢火熬取一升,裂去滓,入杏仁、糖蜜、姜汁慢火敖成膏。旋含化。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蛤蚧散
治元气虚寒,上气咳嗽,久年不瘥。
蛤蚧(一对,炙)成炼钟乳款冬花肉桂白矾(飞过,别研)甘草(炙,各半两)上为末。每服半钱,用芦管吸之;或觉咽干,即用米饮调下,空心食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款冬花散
治伤风冷嗽,诸未效者。
款冬花(不拘多少)上一味为粗末。炉上烧,以酒漏盖吸咽烟,觉咽干口燥,以茶清送下。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白散子
治久年咳嗽不愈者。
附子(一枚煨熟新水浸一时久去皮脐焙干)上为末。每服一钱,白砂蜜二钱,水一盏,煎七分,通口服。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青金丹
治肺虚壅,咳嗽喘满,咯痰血。
杏仁(去皮尖,一两)牡蛎(取粉,入杏仁同炒黄色,去牡蛎粉不用)青黛(一两)上研匀,入黄蜡一两,熔搜和丸,如弹子大,压匾如饼。每用中日柿一个去核,入药在内,湿纸裹煨,约药熔,方取出,去火毒,细嚼,糯米饮送下。一方,名甲乙饼,治咳出血片,兼涎内有血条,不问年久月深,但声在,一服效。用青黛一分,牡蛎粉二钱匕,杏仁七粒去皮尖研,蜡丸了,汤使,并同前。
应梦人参散
治风壅痰嗽咯血,及伤寒体热头痛。(方见疫病门)
[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神效散
治老少喘嗽神效。
杏仁(去皮尖,炒,一两半)甘草(炙)旋复花(各三两)白术莲肉(去心皮)射干(米泔浸)前胡御米(略炒)百合(水浸去沫)白扁豆(略炒)川芎(各三两)人参白茯苓(各四两)神曲(炒,五两)桑白皮(炙)干葛(各六两)桔梗(七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食前温服。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