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五十三
-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典>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五十三
礼【嘉三】
册封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崇德元年
孝庄文皇后肇封
西永福宫庄妃暨
册封东关雎宫宸妃
西麟趾宫贵妃
东衍庆宫淑妃是日设黄幄於
清宁宫前设黄案於幄内
太宗文皇帝御崇政殿
閲册宝宣
制
命正副使持
节至
清宁宫行
册封礼成
妃等率公主福晋以下及大臣命妇於
太宗文皇帝前行六肃三跪三叩礼又於
孝端文皇后前行六肃三跪三叩礼次公主福晋大臣命
妇於
妃前各行四肃二跪二叩礼各如仪
顺治十三年
册封
皇贵妃
世祖章皇帝驾幸南苑於
行宫正殿
閲册宝遣使持
节往封
皇贵妃受
册宝行礼如仪礼成
颁诏天下
康熙十六年
孝昭仁皇后正位中宫同日
孝懿仁皇后肇封
贵妃又
册封
安嫔
敬嫔
端嫔
荣嫔
惠嫔
宜嫔
僖嫔各行礼如仪其公主福晋以下及大臣命妇奉
旨均免庆贺十八年
孝恭仁皇后肇封
德嫔行礼如仪二十年
孝懿仁皇后以
贵妃晋封
皇贵妃
孝恭仁皇后以
德嫔晋封
德妃同日封
贵妃又
惠嫔封惠妃
宜嫔封宜妃
荣嫔封荣妃均行礼如仪停止庆贺三十七年
册封
贵妃
和嫔
良嫔均行礼如仪五十七年
册封
宣妃
和妃
成妃
密嫔
定嫔
勤嫔各行礼如仪是日
诸嫔增给采仗视
妃仪仗内减红段瑞草繖拂子各一对并
命补给
端嫔采仗
雍正元年
世宗宪皇帝
册立中宫同日
孝圣宪皇后肇封
熹妃暨封
贵妃
齐妃
懋嫔
裕嫔各行礼如仪是日陈设
贵妃仪仗福晋以下大臣命妇等行庆贺
皇后礼毕於
贵妃前行庆贺礼十二年
册封
谦嫔行礼如仪
乾隆二年
皇上行册立中宫礼同日封
贵妃
娴妃
纯妃
嘉嫔均行礼如仪六年
嘉嫔晋封
嘉妃暨
册封
愉嫔
怡嫔
舒嫔均行礼如仪十年
贵妃晋封
皇贵妃
娴妃
纯妃晋封
贵妃
愉嫔晋封
愉妃暨
册封
令嫔均行礼如仪十四年
册封
摄六宫事皇贵妃同日
嘉妃晋封
贵妃
令嫔
舒嫔晋封
妃暨
册封
婉嫔均行礼如仪奉
谕礼部所进册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及晋封贵妃仪注内称公主福晋命妇皆诣皇贵妃贵妃宫行礼等语朕意初封即系贵妃者公主福晋命妇自应行礼若由妃晋封者仪节较当酌减此一定之差等且今皇贵妃及嘉贵妃同日受封而公主福晋命妇行礼畧无区别则於仪制亦未允协嘉贵妃前着照纯贵妃之例不必行礼十六年
册封
庆嫔
颖嫔十九年
册封
忻嫔均行礼如仪二十四年
令妃晋封
贵妃
庆嫔
颖嫔晋封
妃暨
册封
豫嫔均行礼如仪二十五年
纯贵妃晋封
皇贵妃行礼如仪二十八年
忻嫔
豫嫔晋封
妃均行礼如仪三十年
令贵妃晋封
皇贵妃行礼如仪三十三年
庆妃晋封
贵妃
容嫔晋封
妃暨
册封
顺嫔均行礼如仪三十六年
册封
惇嫔行礼如仪三十九年
惇嫔晋封
妃行礼如仪四十一年
顺嫔晋封
妃暨
册封
诚嫔
循嫔均行礼如仪凡
册封
贵妃
妃
嫔仪节具
大清通礼
【臣】等谨按杜典有册命皇太子礼盖唐制如此今考史册所载历代建储之事覆辙相寻其弊不可胜言钦惟我
朝
列圣嗣服均未明言册立而
天眷有德付托得人光啓亿万年无疆之祚
圣祖仁皇帝时以理密亲王之事上烦
圣虑明示
训谕谓立储之事未可轻定
世宗宪皇帝圣鉴周详
特颁谕旨以示
神明化裁之妙用我
皇上睿照高深洞彻时势再三
宣谕深斥泥古建储之失并
命纂辑储贰金监一书永垂万世训诫仰见
本朝
家法相承
深识远虑有超出於从古帝王万万者兹恭録
圣祖
世宗圣谕及我
皇上谕旨於篇所有册立条目不复编列焉
康熙五十二年二月
圣祖仁皇帝谕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九卿等曰赵申乔陈奏皇太子为国本应行册立朕自幼读书凡事留意纎悉无遗况建储大事朕岂忘怀但关系甚重有未可轻立者昔立允礽为皇太子时索额图怀私倡议凡皇太子服御诸物俱用黄色所定一切仪注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於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我
太祖皇帝并未预立皇太子
太宗皇帝亦未预立皇太子汉唐以来太子幼冲尚保无事若太子年长其左右羣小结党营私鲜有能无事者人非圣人谁能无过安得有克尽子道如武王者今衆皇子学问见识不後於人但年俱长成已经分封其所属人员未有不各庇护其主者即使立之能保将来无事乎且为君难为臣不易古来人君穷兵黩武者有之崇尚佛老者有之任用名法者有之朕御极五十余年朝乾夕惕上念
祖宗遗绪之重下念臣民仰望之殷乾纲独断柔远能迩体恤臣庶毫无私心当吴三桂叛乱时已失八省势几危矣朕灼知满汉蒙古之心各加任用励精图治转危
为安是以数十年来海?宁靖今欲立皇太子必能以朕心为心者方可立之岂宜轻举即臣僚为国为民念兹在兹先忧後乐者实不易得太子之为国本朕岂不知立非其人关系匪轻朕将允礽从幼教训迨後长成变为暴虐无所不为不知忠孝不识廉耻行事乖戾有不可言者推其故皆由疯狂成疾迷惑所致此疾有二十余载矣凡人醉後伤人醒时知悔伊似长醉不醒所为过恶身不自知伊之仪表及学问才技俱有可观今一至於此非疯狂而何自废而复立以来朕尤加意教训心血耗尽因伊狂疾终不痊愈故又行废黜孟子云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大学云人莫知其子之恶盖父之於子严不可寛亦不可诚为难事如朕方能处置得宜耳尔诸大臣俱各有子凡人幼时犹可教训及其长成一诱於党类便各有所为不复能拘制矣立皇太子事未可轻定特召集尔衆大臣明示朕意
雍正元年八月
世宗宪皇帝御乾清宫西煖阁
召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大臣九卿入
谕曰我
圣祖仁皇帝为
宗社臣民计慎选於诸子之中命朕缵承统绪於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薄海内外莫不倾心悦服共享安全之福
圣祖之精神力量默运於事先贯注於事後神圣睿哲高出乎千古帝王之上自能主持若朕则岂能及此也
皇考当日亦曾降
旨於尔诸臣曰朕万年後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必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致贻累於尔诸臣也朕自即位以来念
圣祖付托之重
太祖
太宗
世祖创垂大业在於朕躬夙夜兢兢惟恐未克负荷向日朕在藩邸时坦怀接物无猜无疑饮食起居不加防范此身利害听之於命盖未任天下之重也今躬膺
圣祖付托神器之重安可怠忽不为长久之虑乎当日圣祖因二阿哥之事身心忧悴不可殚述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然
圣祖既将大事付托於朕朕身为
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於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
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後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诸王大臣等当各竭忠悃辅弼朕躬俾朕成一代之令主朕於尔等亦必保全成就笃厚恩谊岂非家国天下之大庆乎朕意若此诸王大臣其共议之诸王大臣
奏曰
皇上圣虑周详臣下岂有异议惟当谨遵
圣旨
上曰尔诸臣既同心遵奉谕旨朕心深为慰悦乃命诸臣退仍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将密封锦匣收藏於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後乃出
乾隆元年七月
皇上御乾清宫西煖阁
召总理事务王大臣九卿等入
谕曰朕受
皇考付托之重践阼以来兢兢业业无刻不以敬天勤民为念宵衣旰食日理万几务期海宇乂安庶政咸
理仰副我
皇考付托得人之圣心以绵
宗社无疆之庆朕思
宗社大计莫如建储一事自古帝王即位首先举行所以重国本而定鸿基也朕即位已逾半载而未经降旨者并非不稽古典而视此事为缓图良以後世人心不古往往有因建储太早以致别生事端者或本人恃贵骄矜渐至失德或左右逢迎谄媚诱引作非甚且有奸宄之徒窥视谗构以揺动之是以
皇祖当日於建储一事大费苦心及授神器於我皇考时一言而定万世之业我
皇考御极之元年
圣心即默注朕躬不肯宣布中外而传集诸王大臣九卿
特加训谕
亲书密旨收藏於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後此我皇考监古宜今宝爱玉成之妙用也今朕当春秋方盛之时皇子年齿又尚冲幼揆之事势虽若可缓而国本攸系自以预定为宜再四思维惟有循用
皇考成式亲书密旨照前收藏在我
皇考神明化裁创举於一时而朕继志述事踵行於今日此乃酌权剂经之道非谓後世子孙皆当奉此以为法则也将来皇子年齿渐长日就月将识见扩充志气坚定万无骄贵引诱之习朕仍应布告天下明正储贰之位若夫以建储为嫌忌而不肯举行者此庸主卑陋之见朕亦深鄙者也今传集总理事务王大臣九卿等面降此旨非谓诸臣不知朕心必俟朕之谆谆告谕也诚恐天下读书泥古者以朕不早建储为疑用是特为宣晓如有拘牵旧制复行奏请者着该衙门将奏章发还今日朕亲书密旨着总理事务王大臣亲看宫中总管太监谨收藏於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後三年十月
谕曰二阿哥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为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
皇考命名永琏隐然示以承宗器之意御极後不即册立者恐幼年志气未定恃贵骄矜或左右谄媚逢迎至於失德甚且有窥伺动揺之者故於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遵照
皇考成式亲书密旨召诸王大臣面谕收藏於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後是虽未册立朕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於本月十三日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深为悲悼一切典礼着照皇太子仪注行元年密藏之谕旨着取出将此晓谕天下知之十八年十一月
谕会典馆总裁官曰詹事乃东宫僚佐储贰未建其官原可不设第以翰林叙进之阶姑留以备词臣迁转地耳古称建储为国本大计朕酌古准今深知於理势有所难行载在史册者姑置勿论即如理密亲王当
皇祖时
圣慈锺爱初无间言嗣以东宫既建狎昵匪人陷於失德再致废黜然其先所置宫僚何尝非一时之选如汤斌即所称当代醇儒然亦何禆万一盖别立宫府则僚属多人贤否参杂断难保其不滋事端夫以
皇祖之包含宏大尚迫於
宗社之重必不可容可见建储一事亦如封建井田固不
可行之近世也是以
皇考鉴於前事默定
宸衷不事建储分府惟择老成宿望大臣如朱轼鄂尔泰
福敏张廷玉蔡世远等劝读内廷
圣谟深远
慈覆如天朕缵承以来恪遵
家法今皇子等读书内廷亦惟慎简师傅俾之薰陶德性讲习经书日有程课其视出阁就傅有名无实者相去为何如耶夫豫教固所当重实则存乎其人此
苍穹之敷佑
宗社之贻庥景运灵长有非人力所致者矣会典载詹事官春秋进讲虚文缛节甚属无谓又如皇太子贺笺论体制当由内阁撰拟乃由詹事颁发此亦前明坊局闲曹借以招事示权已尔果尔则贺
皇太后
皇后表笺亦当由内务府颁发耶此皆沿袭之谬着该总裁官改正进呈四十八年九月
上谕朕閲馆臣所进职官表志詹事府一门其按语内称詹事府为东宫官属我国家万年垂统家法相承不事建储册立詹事府各员留以备词臣迁转之阶等语是书馆臣因朕前降谕旨於建储一事之断不可行明切训示故於按语内特为掲出其实书生拘迂之见岂能深计及此且使是书留传後世安知不又訾议馆臣为无奈迎合谕旨非其本怀耶用是不得不再为明白宣谕夫尧授舜舜授禹唐虞固公天下即禹之传啓亦非於在位时有建立太子之事三代以後人心不古秦汉预立太子其後争夺废立祸乱相寻不可枚举远而唐高祖立建成为太子至於兄弟相残建成被害近而明神宗朝羣臣奏请预立国本纷纭扰乱大率皆为後来希荣固宠之地甚至宵小乘间伺衅酿为乱阶如梃击等案神宗召见太子泣为慰藉父子之间至於如此閲之真可寒心可知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於此即以我朝而论
皇祖时理密亲王亦尝立为皇太子且特选公正大臣如汤斌者为之辅导乃既立之後情性乖张即汤斌亦不能有所匡救羣小复从而蛊惑遂致屡生事端上烦
皇祖圣虑终至废黜且即理密亲王幸而无过竟承大统亦不过享国二年其长子弘晳纵欲败度不克干蛊年亦不永使相继嗣立不数年间连遭变故岂我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是以
皇祖有鉴於兹自理密亲王既废不复建储迨我皇祖龙驭上宾传位
皇考绍登大宝十三年励精图治中外肃清
皇考敬法
前徽虽不预立储位而於宗祏大计实早为筹定雍正元
年即
亲书朕名缄藏於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内又另书密封一
匣常以随
身至雍正十三年八月
皇考升遐朕同尔时大臣敬谨啓视传位於朕之御笔复取出内府缄盒密记核对脗合人心翕然此天下
臣民所共知者也朕登极之初恪遵
家法以皇次子乃
孝贤皇后所生嫡子为人端重醇良依
皇考之例曾封其名藏於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内後乃禀命不融未几薨逝遂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将其名撤出追諡为端慧皇太子是未尝不立嫡也但不以明告衆耳嗣後皇七子亦
孝贤皇后所出秉资纯粹深惬朕心惜不久亦即悼殇其时朕视皇五子於诸子中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於彼而未明言乃复因病旋逝设依书生之见规仿古 制继建元良则朕三十余年之内国储凡三易尚复成何事体是以前於癸巳年复书所立皇子之名藏於匣内常以自随是年
南郊大祀命诸皇子在
坛襄事曾以所定皇子默祷
上帝若所定之子克承堂构则祈
昊苍眷佑俾得年命延长倘非
天意所属则速夺其算朕亦可另为选择毋悮我国家宗
社生民重寄本年恭诣
盛京祗谒
祖陵亦如告
天之言默祝於
太祖
太宗之前仰祈
灵爽式凭永垂昭鉴朕非不爱子也诚以宗社为重若朕之子孙皆以朕此心为心实大清国亿万斯年之福也今日召对诸皇子及军机大臣面降此旨即朕前所默告
上帝
祖
宗之言岂容有丝毫虚饰耶朕於天下一切庶务无不宵旰勤求悉心筹画宁於继体付托之重转不早为定计乎秋间朕於避暑山庄河岸御枪打鵁鶄失足落水湿衣其时不特御前王公大臣等闻知俱即趋至问安即汉军机大臣亦接踵前赴该处朕仍率伊等谈笑而行并未有因内廷禁地太监等敢於阻止者设朕起居偶有违和大臣等俱可直诣寝所此皆由朕平日君臣一体无日不接见诸臣面承谕旨何至有若前代夜半禁中出片纸之语为杞人之忧乎总之建储一事即如井田封建之必不可行朕虽未有明诏立储而於
天
祖之前既先为斋心默告实与立储无异但不似往代覆辙之务虚名而受实祸耳故现在詹事官属虽沿旧制而其实一无职掌祗以备员为翰林陞转之资耳因再明切宣谕我子孙其各敬承勿替庶几亿万年无疆之休其在斯乎总之此事朕亦不敢必以为是其有欲遵古礼为建立之事者朕亦不禁俟至於父子兄弟之间猜疑渐生酿成大祸时当思朕言耳并谕馆臣将此旨冠於是编之首俾天下万世咸知朕意十月
谕曰朕历览前代建储诸弊及我朝
家法相承於立储一事之不可行已明降谕旨宣示中外至史册所载因建立储贰致酿事端者不可枚举自当勒成一书以昭殷鉴着皇子等同军机大臣及上书房总师傅等将历代册立太子事蹟有关鉴戒者采辑成书陆续进呈即着皇孙等之师傅为誊録书成名为古今储贰金监
册封诸王贝勒贝子
【臣】等谨按杜典有策拜诸王侯一条盖兼同异姓而言之今考我
朝定制同姓封爵载在会典者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未入八分镇国公未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凡十有四等亲王以下贝子以上受封者
旨下举行
册封典礼谨据
大清会典备列如左
崇德元年定
册封诸王贝勒贝子之礼届日诸王贝勒及文武各官均
於
崇政殿前分翼序立内院官奉
制册印设
殿内黄案上请
旨授封内院官引诸王贝勒依次进跪
殿前宣
制册官及奉
制册官於黄案东西面立次第宣
制册毕奉
制册印授诸王贝勒王等祗受转授从官从官跪受王等
次第各复原位立
册封礼成奉
制册印官前引王等随後进至
清宁宫前前引官分翼东西面立鸣赞官赞排班赞进赞跪叩兴王等於
皇帝前行三跪九叩礼毕前引官前行王等随後由大清门次第出诸王贝勒相贺按班次序立互行二跪六叩礼各回府第诸王福晋贝勒夫人等各於王贝勒前行庆贺礼毕王府属官僚各於本王前庆贺行二跪六叩礼贝勒府属官各於贝勒前庆贺行一跪三叩礼
顺治九年定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受封谢
恩礼部具题於每月常朝日进
殿前行礼十一年定封亲王世子给金
册封郡王给镀金银
册封贝勒以下皆给授
诰命十四年定亲王郡王嗣封者传至宗人府礼部堂官
授
册宝该嗣王跪受贝勒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传至宗人府
宗人府官颁给
诰命均跪受若年幼者就府第宣赐十七年定凡封贝勒
给纸
制册
康熙十二年定封亲王世子郡王
钦点正副使持
节往封受
册宝印礼仪封亲王曰宝郡王曰印贝勒有
制册无印其行礼并同又定封亲王世子郡王遣内大臣散秩大臣为正使礼部侍郎内阁翰林院学士为副使封贝勒贝子遣内阁侍读学士侍读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为正使礼部郎中员外郎主事为副使封镇国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由宗人府礼部给授
诰命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谕和郡王绵伦薨逝伊虽无子嗣现有亲弟二人按兄终弟及之例应得袭爵着宗人府於绵循绵倬除服後带领引见候朕简定至向来王等袭爵惟军功勲旧诸王例应世袭罔替此外如怡贤亲王之公忠体国经
皇考
特恩有世袭罔替之旨亦应遵守勿替其余恩封诸王袭爵时例应以次递降盖承恩封爵宜有亲疎之例若不限以等差则国家延祚奕世王爵愈积愈多既不免於冗滥且与勲劳世及者无所区分亦非所以昭奬劝此展亲之恩不得不示之节制也即如和勤亲王永璧袭爵时已应降袭郡王朕念其为和恭亲王嫡长子朕之亲侄不忍降封是以仍袭亲王迨至绵伦则不得不递减为郡王矣今继绵伦袭爵者於例应降封贝勒但朕念其为和恭亲王之孙且绵伦袭爵未久即婴疾早逝弗克长享藩封殊为可悯今若照例改为贝勒则是和恭亲王薨後未五年而王爵已失於心实有所不忍此次仍着加恩袭封郡王将来再遇应袭时即照例递行降袭又念诸王递降之例自贝勒贝子公以下至奉恩将军不过六七传即至奉恩将军世袭罔替朕心仍有所不忍嗣後着加
恩凡亲王以次递降者至镇国公而止郡王以次递降者至辅国公而止其公爵均着世袭罔替俾我大清国亿万斯年亲王郡王之子子孙孙均得永延世泽恪守恩封以称朕笃厚宗亲至意着为令四十三年正月奉
旨复还睿亲王封号并令补继袭封又信郡王改复豫亲王原封康亲王改复礼亲王简亲王改复郑亲王显亲王改复肃亲王平郡王改复克勤郡王原号宗人府会同军机大臣遵
旨议奏睿亲王本无子嗣从前曾将豫亲王之子多尔
博承继为嗣今应遵面奉
谕旨即令多尔博之四世孙淳颖承袭睿亲王爵其豫亲王爵即令现袭信郡王之修龄承袭康亲王改复礼亲王等原给宝文印文交礼部改镌其册内亦止将奉
旨年月及改复封号增镌得
旨允行三月
谕朕因我朝开国时宗室懿亲勤劳佐命其殊勲茂绩实为史册罕有如睿亲王多尔衮受诬黜爵豫亲王多铎缘事降封朕为核其生平事蹟昭雪加恩复还原封世袭又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克勤郡王岳托等并令称其原号用昭惇叙酬庸渥典其余诸王贝勒内或有显着功绩而封爵後经降夺者除本人身罹重愆不当复邀优典外若系承袭之子孙获咎议处竟将初封褫革未为平允因令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查明具奏今据开列清单进呈朕详加閲核如饶亲王阿巴泰及其子安亲王岳洛俱屡着功绩其子孙内止有奉恩将军一人不足以酬劳阀着加恩赏封辅国公一人又敬谨亲王尼堪功勲颇显且以力战捐躯其子孙内现在止有一辅国公亦着加恩晋封镇国公至谦郡王瓦克达巽亲王满达海镇国公屯齐从前亦均着有功绩现无承袭之人并着加恩瓦克达子孙赏给一等镇国将军满达海子孙赏给一等辅国将军屯齐子孙赏给一等奉国将军此次加赏之公爵世职俱着世袭罔替所有应袭之子孙均着宗人府照例?选数人带领引见凡
册封诸王贝勒贝子仪具
大清通礼
册封公主
【臣】等谨按杜典不及册封公主礼今考
大清会典所载凡
册封公主福晋夫人及郡主县主县君等仪节具备谨
以次着於篇
崇德元年定
册封公主之礼是日内院官奉
制册设采亭内陈设
崇政殿请
旨授封持
节官前行次
册亭次封使至公主府门公主率侍从等出仪门右迎入
行受
册礼礼成封使持
节复
命公主送
节至仪门外是日诸王贝勒文武各官咸於
崇政殿前分翼序立
皇帝陞殿诸公主由右门至
崇政殿於
皇帝前行六肃三跪三叩礼次进
清宁宫於
皇后前行六肃三跪三叩礼次诣
诸妃前各行四肃二跪二叩礼公主各回府第各府属官於本府公主前行庆贺礼
顺治十一年定封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同辈者封长公主长一辈者封大长公主】均给
金册又定封郡主县主郡君礼仪均与公主同唯封郡主
以下均给授
诰命
康熙十二年定封内外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奏遣往封正副使及宣读
制册官均与封诸王例同封郡主县主郡君奏遣正副使
及宣读
制册官均与封贝勒贝子例同县君乡君由宗人府礼部
给授
诰命三十九年定郡主县主郡君未经受封五年一次由
部彚题遣使往封
册封王等福晋贝勒贝子夫人
崇德元年定
册封王等福晋贝勒贝子夫人之礼封王福晋与公主同顺治十一年定封亲王福晋世子福晋金
册郡王福晋镀金银
册贝勒夫人以下均给授
诰命
康熙十二年定凡封亲王世子郡王福晋奏遣正副使及宣读官与亲王世子郡王例同封贝勒贝子夫人与封贝勒贝子例同镇国公夫人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由宗人府礼部给授
诰命三十九年定王福晋以下贝子夫人以上未经受封
者五年一次由部彚题遣使往封凡
册封公主福晋夫人等仪具
大清通礼
婚礼
【臣】等谨按杜典纳后册后之礼并列一门今考
大清通礼
大婚
册立各具仪注自应分载凡
册立中宫之典已见前篇兹据会典所述顺治八年十
一年康熙四年
大婚礼仪以冠於婚礼篇之首
大婚
顺治八年八月
世祖章皇帝大婚预择吉行纳采礼【采币等物详见通礼】前期一日
行大徵礼【采币等物详见通礼】遣官各一人以
大婚祗告於
天
地
太庙至日早卤簿大驾乐悬陈设如常仪銮仪卫官陈皇后仪驾於
皇后邸礼部官设案於
太和殿正中又设案於
皇后邸堂正中设
册宝盝於案上又设案於中案之东设采亭二於
太和门外阶下内院礼部官朝服奉
册宝由中道入
太和殿陈於案王公百官咸朝服序立
世祖章皇帝礼服御殿陞座内院官奉
册宝授册封使臣使臣跪受兴由中道奉出礼部堂官前
导至
太和门外设於采亭銮仪卫校尉舁
册宝亭次第行前列御仗二对由
协和门出诣
皇后邸
世祖章皇帝还宫遣亲王二人奏请
昭圣皇太后幸位育宫【今 保和殿】
昭圣皇太后陞舆乐作仪驾前导
世祖章皇帝恭迎於
太和门内
昭圣皇太后舆由御道进
位育宫使臣至
皇后邸后父率亲属朝服出迎於门外
皇后礼服同后母朝服迎於庭使臣奉
册宝由中道入置东案上
皇后就案南北面跪宣读官立案左西面宣
册宝文毕次第奉授侍左女官跪接献
皇后
皇后祗受转授侍右女官女官跪接陈於案上盝内皇后兴行六肃三跪三拜礼毕
皇后陞舆女官奉
册宝盝设采亭内仪驾鼔乐前导至
协和门仪驾止【交内执事人】女官奉
册宝前行
皇后舆由中道入至
太和殿阶下降舆入宫礼部堂官奏请
御殿
世祖章皇帝礼服诣中和殿诸王入至
中和殿
世祖章皇帝率诸王诣
昭圣皇太后前行礼毕诸王退出复原班立
世祖章皇帝御太和殿
午门鸣钟鼓中和韶乐作
世祖章皇帝陞座乐止鸣鞭
赐后父及亲属燕王公百官咸与燕毕
还宫
皇后率后母暨公主福晋命妇朝
昭圣皇太后於位育宫礼成
皇后还宫
昭圣皇太后赐后母燕公主福晋命妇咸与燕毕昭圣皇太后乘舆还宫
世祖章皇帝恭送如初越三日
世祖章皇帝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行庆贺礼颁诏天下各如常仪是日
赐后父母兄弟及从人等金币有差十一年六月世祖章皇帝大婚礼并与顺治八年典礼同惟
孝惠章皇后行谒见
昭圣皇太后礼於大婚之第三日
昭圣皇太后御宫
孝惠章皇后率公主福晋命妇行礼如仪乃设燕燕毕各
退
康熙四年九月
圣祖仁皇帝大婚预择吉行纳采礼【采币等物详见通礼】以礼部尚
书内务府总管充使咸朝服齎至
孝诚仁皇后邸后祖率后父朝服出迎於大门外使臣陈礼物於堂陈马於庭授后父后父跪受讫率子弟望
阙行谢
恩礼是日设纳采燕於
孝诚仁皇后邸
命公主三人辅臣命妇三人往与燕内大臣侍卫各旗民公以下武官二品以上满汉文官侍郎以上咸朝服与燕大婚前期行大徵礼【采币等物详见通礼】以礼部内务府堂官为正副使咸朝服齎至
孝诚仁皇后邸后祖率后父朝服出迎及以礼物授受仪
与纳采同是日
赐后祖父母父母衣服各跪受讫后祖父率子弟於堂之
南后祖母率诸妇於堂之北行谢
恩礼如仪前期遣官祗吿至日发
册奉迎
閲册宝仪均与顺治八年同
钦差命妇十一人四人前导七人後随诣
孝诚仁皇后邸襄事又以命妇十人恭侍执事於皇后宫以内大臣侍卫翊卫届时
圣祖仁皇帝御殿发册
孝诚仁皇后受册宝行礼均如前仪钦天监官报时孝诚仁皇后陞舆前导命妇於舆前後随命妇於舆後皆
乘骑行内大臣侍卫咸从由
大清门中门入至
午门外仪驾止
孝诚仁皇后舆入自中门至
太和殿阶下内大臣侍卫退
孝诚仁皇后降舆内监奉
册宝前导由中道至
中和殿前导後随命妇退恭侍命妇祗迎入宫内监奉
册宝授守
宝内监讫退
圣祖仁皇帝礼服诣
昭圣慈夀太皇太后宫
仁宪皇太后宫行礼毕
御太和殿赐
皇后亲属暨诸王百官燕燕毕乃还宫
仁宪皇太后率辅臣命妇诣
昭圣慈夀太皇太后宫
赐后母暨亲属燕如仪诸王百官免随行礼公主福晋命
妇免会燕至酉时
宫中设合卺燕行合卺礼翼日
孝诚仁皇后诣
昭圣慈夀太皇太后宫
仁宪皇太后宫行朝见礼越三日
圣祖仁皇帝御殿羣臣上表行庆贺礼
颁诏天下凡
大婚仪具
大清通礼
皇子婚
【臣】等谨按杜典婚礼篇上自天子纳妃后下迄公侯大夫婚礼而止至庶人则阙焉又公主以下于归之礼或由唐代以前初无定制俱未备载伏考
大清通礼凡
皇子婚公主下嫁下逮品官士庶均附列於
大婚礼仪之後盖男女婚姻人伦之始备立礼制是为切於前民兹从通礼之例以次附载并以补杜氏之阙云
康熙年定
皇子婚礼由内务府承
旨交钦天监择吉具奏至日
命大臣命妇偕老者一人传
旨福晋父祗受
命行谢
恩礼
皇子往福晋父家行礼择吉行纳采礼【采币等物详见通礼】成婚礼均设燕
皇子婚娶前期於
皇太后
皇帝
皇后前行礼成婚次日偕福晋於
皇太后
皇帝
皇后前行礼如
行幸驻跸
时巡省方俟
回銮择吉行礼凡
皇子婚仪具
大清通礼
皇孙 皇曾孙婚
康熙年定
皇孙婚礼纳采用表里八十棉二百五十斤余均与皇子同纳采设筵三十席羊二十六酒四十缾成婚设筵四十席羊三十五酒五十缾余均与
皇子同
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定
皇曾孙婚礼纳采用表里五十棉一百七十斤余均与
皇孙同纳采设筵十六席羊十二酒十六缾成婚设筵二十席羊十六酒二十缾余均与
皇孙同
公主下嫁
顺治初定公主下嫁之礼有
旨指婚乃择吉令大臣命妇偕老者一人传
旨至日召额驸及其父兄至
宫门前大臣传
旨讫谢
恩行礼择吉纳采具驼马筵席羊酒【详见通礼】额驸於是日诣午门恭进乃设燕行礼如仪下嫁前一日额驸诣宫门前谢
恩是日遣官齎送妆匳诣额驸第铺设至日额驸恭进鞍马甲胄马驼筵席羊酒及设燕如纳采仪【详见通礼】下嫁日以
皇子福晋近支王福晋贝勒贝子夫人内
钦命三人送亲合卺襄礼成婚後九日行归宁礼凡公主
下嫁仪具
大清通礼
亲王以下婚
崇德初定亲王郡王亲王世子郡王长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闲散宗室婚礼【详见通礼】又定觉罗婚礼有职者各照品级无职者与庶民同
顺治九年定王以下公以上奉
旨赐婚者咸朝服於
中和殿或
位育宫【今 保和殿】谢
恩行三跪九叩礼成婚日行礼同又定王公未受封之子婚礼视其父已受
封者各从其爵
康熙元年定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有婚嫁事报礼部具题奉
旨赐婚者咸朝服於
太和殿或
宫门前行谢
恩礼凡亲王以下婚仪具
大清通礼
郡主以下出嫁
崇德初定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于归礼【详见通礼】顺治九年定凡奉
旨赐婚公主郡主等外藩王以下内外各官咸朝服於
中和殿或
位育宫谢
恩行三跪九叩礼成婚日行礼同
康熙元年定奉
旨赐婚者外藩王以下内外各官诣
太和殿或
宫门前行谢
恩礼凡郡主以下出嫁仪具
大清通礼
品官庶士庶人婚
顺治九年定官员士庶婚礼公纳采礼段衣五袭段衾褥三具金领约一具金簪二枝金耳饰全副是日具筵用牲九成婚日具筵二十席侯纳采礼与公同纳采日具筵用牲八成婚日具筵十有八席伯纳采礼与侯同纳采日具筵用牲七成婚日具筵十有七席一品官纳采礼段衣四袭余与侯
伯同纳采日具筵用牲六成婚日具筵十有五席二品官纳采礼段衣三袭段衾褥二具余与一品官同纳采日具筵用牲四成婚日具筵十席三品官纳采礼与二品官同纳采日具筵用牲三成婚日具筵八席四品官纳采礼段衣二袭段衾褥一具金领约一具金耳饰全副纳采日具筵用牲二成婚日具筵六席五品官纳采礼与四品官同纳采日具筵用牲二成婚日具筵五席六品以下官纳采礼与五品官同纳采日具筵用牲二成婚日用牲三军民人等纳采礼衣一袭衾褥一具金耳环全副纳采日具筵用牲一成婚日用牲二康熙七年定公纳采礼段衣五袭段衾褥四具金领约一具金簪四枝金耳饰全副金指环四是日具筵十有六席成婚日筵二十六席侯纳采礼段衣五袭段衾褥三具金领约一具金簪三枝金耳饰全副是日具筵十有三席成婚日筵二十席伯纳采礼与侯同纳采日具筵十有二席成婚日筵十有八席一品官纳采礼段衣四袭段衾褥三具金领约一具金簪三枝金耳饰全副是日具筵十席成婚日筵十有六席二品官纳采礼段衣三袭段衾褥二具余与一品同是日具筵八席成婚日筵十有二席三品官纳采礼与二品官同纳采日燕用牲八成婚日具筵九席四品官纳采礼段衣二袭余与三品官同纳采日燕用牲七成婚日具筵八席五品官纳采礼与四品官同纳采日燕用牲六成婚日具筵六席六品以下官纳采礼与五品官同纳采日燕用牲五成婚日用牲七
雍正元年定公纳采礼金领约一具金簪三枝金耳饰一副段衣四袭段衾褥三具纳采日燕用牲九成婚日具筵二十席侯纳采礼与公同纳采日燕用牲八成婚日具筵十有八席伯纳采礼与侯同纳采日燕用牲七成婚日具筵十有七席一品官纳采礼段衣三袭余与伯同纳采日燕用牲六成婚日具筵十有五席二品官纳采礼段衣二袭段衾褥一具余与一品同纳采日燕用牲四成婚日具筵十有三席三品官纳采礼金簪二枝余与二品同纳采日燕用牲三成婚日具筵八席四品官纳采礼金领约一具金耳饰一副段衣一袭段衾褥一具纳采日燕用牲二成婚日具筵六席五品官纳采礼与四品同纳采日燕用牲二成婚日具筵五席六品以下官纳采礼与五品官同纳采日具筵用牲二成婚日用牲三自四品以下领约耳饰各听其力能具者备用军民人等纳采礼衣一袭衾褥一具具筵用牲一成婚日用牲二凡有品级官员婚嫁或用本官执事鼓乐人不得过十二名镫不得过六对无品级人及生监军民不得僭用执事鼔乐人不得过八名镫不得过四对一应糜费概行严禁又定汉人婚娶纳采及成婚礼四品官以上紬段不得过八疋金银首饰不得过八件食品不得过十五品以下官各减二八品官以下有顶带人员以上又各减二军民人等紬绢不得过四果合不得过四其金银财礼官民概不许用至庶民妇女有僭用冠帔补服大轿者禁违者罪坐夫男凡品官士庶婚仪具
大清通礼
皇朝通典卷五十三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