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三十五
-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三十五
选举考
举士
明以科目取士盖沿唐宋之旧而规制亦略与元同独试士之法则视历代而稍变焉
其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命题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於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戍丑未年会试乡试以八月会试以二月皆初九日为第一塲又三日为第二塲又三日为第三塲廷试以三月朔乡试直隶於京府各省於布政司会试於礼部举子则国子生及府州县学生员之学成者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者皆由有司申举性资敦厚文行可称者应之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考选庶吉士者皆为翰林官其他或授给事御史主事中书行人评士太常国子博士或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官举人贡生不第入监而选者或授小京职或授府佐及州县正官或授教职
太祖吴元年三月定文武科取士之法
洪武三年五月始设科取士定条格
诏曰汉唐及宋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贵文学而不求德艺之全前元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每纳奔竞之人夤缘阿附辄窃仕禄其怀材抱道者耻与并进甘隐山林而不出风俗之敝一至於此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朕将亲策於廷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
是年京师行省各举乡试初塲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塲论一道三塲策一道五经义限五百字以上四书义限三百字以上论亦如之策限一千字以上中式後十日复以骑射书算律五事试之直隶贡额百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皆四十人广西广东皆二十五人其才多或不及者不拘额数高丽安南占城许其国士子於本国乡试贡赴京师
四年正月诏设科取士连举三年嗣後三年一举时以天下初定诏各省连举三年且以官多缺员举人俱免会试赴京听选
三月始策试天下贡士
六年二月诏暂罢科举命有司察举贤才以德行为本文艺次之
时天下举人至京既罢会试命开文华堂选年少质美者肄业其中
十五年八月复设科举以三年一试着为定制
十七年三月颁科举定式
初塲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道四书主朱子集注易主程传朱子本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及胡安国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二塲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三塲试经史时务策五道俱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减二道凡举子试卷每塲草卷正卷各纸十二幅首书姓名年甲籍贯三代本经前期在内赴应天府在外赴布政司印卷置簿附写於缝上用印钤记仍将印卷官姓名置长条印记用於卷尾各还本人试之日黎明举子入塲每人用军一人看守禁讲问代冒黄昏纳卷未毕者给烛三枝烛尽不成者扶出举子作文毕送受卷官收受类送弥封官撰字号封记送誊録所誊録毕送对读所对读毕送内考试官閲看提调监试官不得干预凡举子试卷用墨笔受卷誊録对读皆红笔考试官青笔其用墨处不许用红用红处不许用墨乡会试同
顾炎武日知録曰太祖洪武三年八月京师及各行省开乡试中式者後十日复以五事试之曰骑射书算律骑观其驰驱便捷射观其中之多寡书通於六义算通於九法律观其决断诏文有曰朕特设科举以起怀才抱德之士务在经明行修博通古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伏读此制真所谓求实用之士者矣至十七年命礼部颁行科举程式文辞增而实事废盖与初诏求贤之法稍有不同而行之二百余年非所以善述祖宗之意也【臣】等谨按永乐间颁四书五经大全废注疏不用其後春秋亦不用张洽传礼记止用陈澔集说
十八年三月初选进士为翰林院承勅监六科庶吉士时廷试擢一甲进士丁显等为翰林院修撰二甲马京等为编修吴文为检讨进士之入翰林自此始使进士观政於诸司其在翰林承勅监等衙门者曰庶吉士其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者仍称进士进士之为庶吉士及观政进士之名自此始
二十一年始命进士立石题名於太学着为令
至成祖永乐十三年立石北京
二十三年八月诏凡选举毋録吏卒之徒
先是科举初设帝重其事凡民间俊秀子弟皆得与选惟吏胥不许应试至是复申命之
日知録曰东京之盛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贞观之时自屯营飞骑亦给博士使授以经有能通经者听得贡举小人学道则易使岂不然乎元顺帝至正六年命左右二司六部吏属於午後讲习经史其时朝纲已弛人心将变虽有此令而实无其益是以太祖初设科举严斥吏胥又诏凡选举毋録吏卒之徒然而尝与羣臣言元初有宪官疾吏往候之宪官起扶杖而行因以杖授吏吏拱手郤立不受宪官悟其意他日见吏谢之吏曰某为属吏非公家僮不敢避劳虑伤理体是则吏卒中未尝无正直之人顾上所以陶熔成就之者何如尔
二十四年定文字格式
日知録曰明初三塲之制虽有先後而无重轻乃士子之精力多专於一经略於考古主司閲卷复护初塲所中之卷而不深求其二三塲夫昔之所谓三塲非下帷十年读书千卷不能有此三塲也今则务於捷得不过於四书一经之中拟题一二百道窃取他人之文记之入塲之日抄誊一过便可侥幸中式而本经之全文有不读者矣率天下而为欲速成之童子学问由此而衰心术由此而坏宋嘉佑中知谏院欧阳修上言今之举人以二千人为率请寛其日限而先试以策而考之择其文词鄙恶者文意颠倒重杂者不识题者不知故实略而不对所问者误引事迹者虽能成文而理识乖诞者杂犯旧格不考式者凡此七等之人先去之计二千人可去五六百以其留者次试以论又如前法而考之又可去其二三百其留而试诗赋者不过千人矣於千人而选五百少而易考不至劳昏考而精当则尽善矣纵使考之不精亦当不至大滥盖其节抄剽盗之人皆以先策论去之矣今纵不能复两汉举士之法不得已而以言取人则文忠之论亦似可取盖救今日之弊莫急乎去节抄剽盗之人而七等在所先去则闇劣之徒无所侥幸而至者渐少科塲亦自此而清也又曰科塲之法欲其难不欲其易使更其法而予之以难则觊幸之人少少一觊幸之人则少一营求患得之人而士类可渐以清抑士子之知其难也而攻苦之日多多一攻苦之人则少一羣居终日言不及义之人而士习可渐以正矣
三十年诏再试在监下第举人中式者以次除教授教谕训导等官不中者授吏目
成祖永乐元年二月礼部言科举旧制应子午卯酉年乡试去年兵革仓卒有未及举行者请以今年八月皆补试从之
二年三月始选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
先是庶吉士不专属翰林是年既授一甲三人曾棨周述周孟简等官复命於第二甲择文学优等杨相等五十人及善书者汤流等十人俱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遂专属翰林矣复命学士解缙等选才资英敏者就学文渊阁缙等选修撰棨编修述孟简庶吉士相等共二十八人以应二十八宿之数庶吉士周忱自陈少年愿学帝喜而俞之增忱为二十九人司礼监月给笔墨纸光禄给朝暮馔礼部月给膏烛钞人三锭工部择近第宅居之帝时至馆召试五日一休沐必使内臣随行且给校尉驺从其後每科所选多寡无定额十三年选至六十二人而宣宗宣德二年止邢恭一人以其在翰林院习四夷译书久他人俱不得与也孝宗弘治四年给事中涂旦以累科不选庶吉士请循祖制行之大学士徐溥言自永乐二年以来或间科一选或连科累选或数科不选或合三科同选初无定限或内阁自选或礼部选送或会礼部同选或限年岁或拘地方或采誉望或就廷试卷中查取或别出题考试亦无定制请自今以後一次开科一次选用令新进士録平日所作论策诗赋序记等文字限十五篇以上呈之礼部送翰林考订少年有新作五篇亦许投试翰林院择其词藻文理可取者按号行取礼部以糊名试卷偕阁臣出题考试於东阁试卷与所投之文相称即收预选每科所选不过二十人每选所留不过三五辈将来成就必有足赖诏从其请命内阁同礼吏二部考选以为常自嘉靖癸未至万历庚辰中间有九科不选神宗尝命间科一选礼部侍郎吴道南持不可崇祯甲戍丁丑复不选余悉遵弘治间例其与选者谓之馆选以翰詹官高资深者一人课之谓之教习三年学成优者留翰林为编修检讨次者出为给事御史谓之散馆与常调官待选者体格殊异
六月命翰林官试下第举人择文词优等者以闻帝以会试下第举人既多其中必尚有可取者或本有学问而为文之际记忆偶差以致谬误或考閲之官神情昏倦失於详审以致黜落此皆可矜於是令翰林院出题更试得张鋐等六十人召见皆赐冠带命於国子监肄业以俟後科四年三月传胪之明日进所选副榜士亲策之擢周翰等三人肄业翰林余俱授学官七年命会试下第举人再试送国子监肄业其优等者仍赐冠带或加俸给又曲阜孔谔以圣裔中副榜第一授左春坊左中允宣宗时犹循此制英宗正统而後副榜不复再试矣至神宗万历三年命自後会试毕凡举人下第及中副榜不愿就教者仍例悉分送两监肄业
日知録曰永乐六年六月翰林院庶吉士沈升上言近年各布政司按察司不体朝廷求贤之盛心苟图虚誉有稍能行文大义未通者皆领乡荐冒名贡士至会试下第其中文字稍优者得除教官其下者亦得升之国监以致天下士子竞怀侥幸不务实学洪熙元年十一月四川双流县知县孔友谅上言乞将前此下第举人通计其数设法清理是明初才开举人之涂而其弊即已如此然下第举人犹令入监读书三年许以省亲未有使之游荡於人间者正统十四年存省京储始放回原籍其放肆无耻者游说干谒靡所不为己见於成化十四年礼部之奏至於末年则挟制官府武断乡曲於是崇祯中命巡按御史考察所属举人间有黜革而风俗之坏已不可复返矣
三年命北直隶於顺天府乡试
十三年二月命行在礼部会试天下贡士三月策士於北京
十四年命贵州士子附云南乡试
云南乡试始於六年至是贵州亦附焉迨仁宗洪熙元年令贵州愿试者就试湖广宣宗宣德二年命仍附云南世宗嘉靖十四年巡按御史王杏奏贵州去云南道里艰阻士子附试不便请就本省开科从之
仁宗洪熙元年九月【时宣宗已即位】定乡试取士额
南京国子监及南直隶共八十名北京国子监及北直隶共五十名江西五十名浙江福建各四十五名湖广广东各四十名河南四川各三十五名陕西山西山东各三十名广西二十名云南交趾各十名宣宗宣德四年增云南五名七年定顺天八十名英宗正统二年令不拘额数五年定顺天仍八十名应天百名浙江福建皆六十名江西六十五名河南广东皆五十名湖广五十五名山东四川皆四十五名陕西山西皆四十名广西三十名云南二十名六年增顺天二十名景帝景泰元年又令不拘额数四年南北直隶各增三十五名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广山东各增三十名广东四川陕西山西广西各增二十五名云南增十名宪宗成化三年又增云南十名十年复增五名孝宗弘治七年增云贵共五名世宗嘉靖十四年定云南四十名贵州二十五名十九年增湖广至九十名神宗万历十三年增云南五名交趾初定十名寻以弃其地止
定会试中额及南北卷分取之制
会试之额明初无定数少至三十二人其多者至四百七十二人至是定为不过百名英宗正统五年增为百五十名其後或二百名或二百五十名或三百五十名增损不一皆临期奏请定夺至宪宗成化乙未而後率取三百名有因题请及恩诏而广五十名或百名者
初制礼闱取士不分南北自洪武丁丑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取宋琮等五十二人皆南士三月廷试擢陈?为第一帝怒所取之偏命侍读张信等二人覆閲?亦与焉帝犹怒不已悉诛信蹈及信?等戍三吾於边亲自閲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六月复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皆北士也然讫永乐间未尝分地而取至仁宗始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宣德正统间分为南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南则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景泰初诏书遵永乐间例五年会试复从给事中徐廷章言分南北中卷南卷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凤阳庐州二府滁徐和三州也成化二十二年万安当国周洪谟为礼部尚书皆四川人乃因布政使潘稹之请南北各减二名以益於中至孝宗弘治二年复从旧制嗣後相沿不改惟武宗正德三年给事中赵铎承刘瑾指请广河南陕西山东西乡试之额乃增陕西为百河南为九十五山东山西俱九十而以会试分南北中卷为不均乃增四川额十名并入南卷其余并入北卷南北均取百五十名盖瑾陕西人而阁臣焦芳河南人相附和各狥其私瑾芳败旋复其旧
宣宗宣德八年三月赐诸进士宴於礼部着为令英宗正统六年诏考官取文务淳实典雅不许浮华违者听风宪官纠劾治罪
其後孝宗弘治七年诏士子作文务淳雅通畅不许用浮华险怪艰澁之词答策不许引用谬误杂书其陈及时务须斟酌得宜便於实用不得泛为夸大及偏执私见有乖醇厚之风
弘治中吏部侍郎王鏊制科议曰国家设科取士之法先之经义以观穷理之学次论表以观其博古之学终策问以观其时务之学行之百五十年宜得其人超轶前代卒未闻有如古之豪杰者出於其间而文词终有愧於古虽人才高下系於时然亦科目之制为之也三代取士之法吾未暇论唐宋以来科有明经有进士明经即今经义之谓也进士则兼以诗赋当时二科并行而进士得人为盛名臣将相皆是焉出明经虽近正而士之拙者则为之谓之学究诗赋虽近於浮艳然必博观泛取出入经史百家盖非诗赋之得人而博古之为益於治也至宋王安石为相黜诗赋崇经学科塲以经义论策取士可谓一扫历代之陋然士专一经白首莫究其余经史付之度外谓非已事後安石言初意驱学究为进士不意驱进士为学究盖安石亦自悔之矣今科塲虽兼策论而百年之间主司所重士子所习惟在经义以为经义既通则策论可无竢乎习夫古之通经者通其义焉耳今也割裂装缀穿凿支离以希合主司之求穷年毕力莫有底止偶得科目弃如弁髦始欲从事於学而精力竭矣人才之不如古其实由此然则进士之科可无易乎曰科不竢易也经义取士其学正矣所恨者其途稍狭不能尽天下之才耳愚欲於进士之外别立一科如前代制科之类必兼通诸经博洽子史词赋乃得预焉有官无官皆得应之其甲授翰林次科道次部属而有官者则递升焉如此天下之士皆将奋志於学虽有官者亦翘翘然有兴起之心无复专经之陋矣
景帝景泰七年八月赐大臣子陈瑛王伦为举人时太常少卿刘俨中允黄谏主顺天乡试大学士陈循子瑛王文子伦皆被黜循等因言考官不公请治俨谏罪且摘策题有无正统之语以激帝怒赖高谷言得释而瑛伦特赐举人许一体会试天顺初并除名
英宗天顺二年命两京天文生阴阳生官生许就京乡试
八年命依亲监生从提学官考就本处乡试
後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命南京监生人等并从南京都察院考送应天府乡试孝宗弘治五年奏准吏部听选监生给假在家者许就本处乡试
宪宗成化七年五月中书舍人吕?乞就顺天府乡试从之
二十三年诏举人任教官六年有功绩者许会试孝宗弘治四年诏各处乡试考官二司及御史务以礼待文章纯驳悉听去取不得帘外巧立五经官以夺其权如考官不能胜任并举主罪之
穆宗隆庆元年十二月御史刘翾请增取士制额以补守令之缺从之
神宗万历五年命凡士子文字合式者除正卷外悉将各房备卷以次填入副榜不拘额数
十一年申定乡试遣官之制
初乡试主考二人两京用翰林同考四人用教职而各省则先期於儒官内聘明经公正者为之景帝景泰二年命在京在外乡试同考官五经用五人三年命布按二司同巡按御史推举见任教官年五十以下三十以上文学亷谨者聘充考官於是教官主试遂为成例其後有司循私聘取或非其人监临官又往往侵夺其职掌世宗嘉靖七年用兵部侍郎张璁言各省皆遣京官或进士每省二人驰往主试两京房考亦各加科部官一员閲两科旋罢二十五年从给事中万虞恺言各省乡试精聘教官不足则聘外省推官知县益之四十三年又从南京御史奏两京同考用京官进士易诗书各二人春秋礼记各一人其余乃参用教官至万历四年命两京乡试取到同考教官衰老者遣回北京於观政进士及候补甲科南京於附近知县推官内各选取补充至是诏定科塲事宜部议复举张璁之说言彼时因主考与监临官礼节小嫌故行止二科而止今宜仍遣廷臣由是浙江江西福建湖广皆用编修检讨他省用部科官而同考亦多用甲科教职仅取一二而已
会试主考二人同考八人太祖洪武十八年命临期具奏於翰林内用主考二人并同考三人余以教官充补景泰五年从尚书胡濙请俱用翰林部曹罢教官不用其後主考率以阁臣为正翰詹一人副之熹宗天启二年会试命大学士何宗彦朱国祚为主考国祚以故事辞帝曰今岁朕首科特用二辅臣以光重典卿不必辞嗣後二辅臣典试以为常房考自景泰後亦渐增至武宗正德六年用翰林十一人科部各三人分诗经房五易书各四春秋礼记各二万历十一年以易卷多减书之一以增於易十四年书卷复多乃增翰林一人以补书之缺四十四年诗易各增一房共为二十房翰林十二人科部各四人至明末不变
二十五年辽东巡按御史李思孝奏请以辽东士子编为边字号
辽东一镇旧隶山东科举亦随之世宗嘉靖十三年改附顺天科举加顺天中额五名至是思孝以边方中式不易因有是请
三十三年十二月定宗室科举入仕例
旧制宗室无就试者万历二十三年郑世子载堉始请宗室皆得儒服就试视才器使诏许奉国中尉以下入试辅国中尉以上爵尊不得与继而礼臣言封爵科举原自两途彼既愿从科目入仕应照士子出身资格铨除何拘原爵从之惟不得除京朝官然屡经定制尚未果行至是以诞育元孙颁诏天下复及之後熹宗天啓四年二月会试始开宗科朱慎?成进士从主考何宗彦朱国祚请即授中书舍人愍帝崇祯四年朱统鉓成进士初选庶吉士吏部以宗室不宜官禁近请改中书舍人统鉓疏争命仍授庶吉士
愍帝崇祯七年赐五经举人顔茂猷进士
知贡举礼部侍郎林钎言举人顔茂猷文兼五经作二十三艺帝念其该洽许送内帘茂猷中副榜特赐进士以其名别为一行刻於试録第一名之前
明登科总目
太祖洪武四年三月廷试天士贡士俞友仁等一百二十人赐吴伯宗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帝亲制策问试於奉天殿寻赐宴中书省授伯宗礼部员外郎余各以次授官高丽金涛中三甲授安邱县丞以不通华言请还本国命给道里费送归
十八年三月廷试黄子澄等四百七十二人赐丁显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是科练子宁对策极言今日朝廷用人狥其名而不求其实以小善而遽进之以小过而遽戮之因历陈古昔所以教养任用之道言甚剀切不顾忌讳帝嘉之擢第二
二十一年三月廷试施显等九十七人赐任亨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四年三月廷试许观等三十一人仍赐观进士第一余及第出身有差
观贵池人乡会试俱第一後复姓黄
二十七年三月廷试彭德等百人赐张信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年三月廷试宋琮等五十二人赐陈?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六月廷试任伯安等六十一人赐韩克忠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是年有春榜夏榜之号
惠帝建文二年三月廷试吴溥等一百十人赐胡广王艮李贯三人进士及第并授翰林院修撰余赐进士出身有差
是科对策艮最优已擢第一帝见其貌寝寘第二而以广易之赐名靖後复名广与同榜杨荣金幼孜杨溥胡濙顾佐陈洽皆为永乐时名臣而艮独死建文之难士论多之
成祖永乐二年三月廷试杨相等四百七十二人赐曾棨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年三月廷试朱缙等二百一十九人赐林环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九年三月廷试陈燧等八十四人赐萧时中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七年帝北巡仁宗监国礼部会试得陈燧等八十四人送国子监读书至是始廷试
十年三月廷试林志等一百六人赐马铎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三年三月廷试洪英等三百五十一人赐陈循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六年三月廷试董璘等二百五十人赐李骐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九年三月廷试陈中等二百一人赐曾鹤龄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二年三月廷试叶恩等一百五十人赐邢寛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宣宗宣德二年三月廷试赵鼎等一百一人赐马愉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试陈诏等一百人赐林震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帝临轩发策毕退御武英殿谓翰林儒臣曰取士不尚虚文有若刘蕡苏辙辈直言抗论朕当显庸之乃赋策士歌以示读卷官顾所擢第一人林震亦无所表见焉
八年三月廷试刘哲等九十九人赐曹鼐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鼐以泰和典史运粮至京师会试中式及廷试策问河洛象数鼐对称旨遂擢第一
英宗正统元年三月廷试刘定之等一百人赐周旋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年三月廷试杨鼎等九十九人赐施盘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七年三月廷试姚夔等一百四十九人赐刘俨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年三月廷试商辂等一百五十人仍赐辂进士第一余及第出身有差
辂淳安人宣宗乙卯浙江榜第一人三试皆第一明代三元黄观後惟辂一人而已
十三年三月廷试岳正等一百五十人赐彭时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景帝景泰二年三月廷试吴滙等二百一人赐柯潜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试彭华等三百四十五人赐孙贤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英宗天顺元年三月廷试夏积等二百九十四人赐黎淳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年三月廷试陈选等一百五十六人赐王一夔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八年三月【时宪宗已即位】以谅阴不御殿传策试吴釴等二百四十七人赐彭教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七年二月礼部试日火死者九十余人英宗命俱赠进士出身改期八月会试至是宪宗御西角门策之
宪宗成化二年三月廷试章懋等三百五十三人赐罗伦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试费誾等二百四十七人赐张昇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八年三月廷试吴寛等二百五十一人仍赐寛进士第一余及第出身有差
十一年三月廷试王鏊等三百人赐谢迁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四年三月廷试梁储等三百五十人赐曾彦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十年三月廷试赵寛等二百九十八人赐王华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年三月廷试储巏等三百人赐李旻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三年三月廷试程楷等三百五十一人赐费宏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孝宗弘治三年三月廷试钱溥等二百九十八人赐钱福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六年三月廷试汪俊等二百九十八人赐毛澄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九年三月廷试陈澜等二百九十八人赐朱希周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二年三月廷试伦文叙等三百人仍赐文叙进士第一余及第出身有差
十五年三月廷试鲁铎等二百九十七人赐康海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八年三月廷试董玘等三百三人赐顾鼎臣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武宗正德三年三月廷试邵鋭等三百四十九人赐吕柟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六年三月廷试邹守益等三百四十九人赐杨慎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九年三月廷试霍韬等三百九十六人赐唐臯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二年三月廷试伦以训等三百四十九人赐舒芬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六年五月【时世宗已即位】策试张治等三百五十人赐杨惟聪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五年治等试礼部中式以武宗南巡未廷试至是世宗御西角门策之
世宗嘉靖二年三月廷试李舜臣等四百一十人赐姚涞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试赵时春等三百一人赐龚用卿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八年三月廷试唐顺之等三百二十三人赐罗洪先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一年正月廷试林春等三百一十六人赐林大钦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四年四月廷试许谷等三百二十五人赐韩应龙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七年三月廷试袁炜等三百二十人赐茅瓒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年三月廷试林树声等二百九十八人赐沈坤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三年三月廷试瞿景淳等三百二十二人赐秦鸣雷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时少傅翟銮子汝俭汝孝俱在试中帝疑二人滥首甲抑第一为第三以第三置二甲及拆卷而所拟第三者果汝孝也给事中王交王尧日因劾会试考官少詹事江汝璧等阿附銮罪汝璧等逮问銮父子皆削籍
二十六年三月廷试胡正蒙等三百一人赐李春芳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九年三月廷试傅夏器等三百二十人赐唐汝楫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二年三月廷试曹大章等四百一人赐陈谨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五年三月廷试金达等二百九十六人赐诸大绶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八年三月廷试蔡茂春等三百三人赐丁士美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十一年三月廷试王锡爵等二百九十九人赐徐时行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十四年三月廷试陈栋等三百九十四人赐范应期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穆宗隆庆二年三月廷试田一儁等四百三人赐罗万化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试邓以赞等三百九十六人赐张元忭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神宗万历二年三月廷试孙鑛等二百九十九人赐孙继臯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试冯梦祯等三百一人赐沈懋学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八年三月廷试萧良有等三百二人赐张懋修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一年三月廷试李廷机等三百四十一人赐朱国祚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四年三月廷试袁宗道等三百四十五人赐唐文献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七年三月廷试陶望龄等三百四十七人赐焦竑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年三月廷试吴默等三百四人赐翁正春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三年三月廷试汤宾尹等三百四人赐朱之蕃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六年三月廷试顾起元等二百九十二人赐赵秉忠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二十九年三月廷试许獬等三百一人赐张以诚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二年三月廷试杨守勤等三百八人仍赐守勤进士第一余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五年三月廷试施凤来等二百九十八人赐黄士俊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十八年三月廷试韩敬等三百二人仍赐敬进士及一余及第出身有差
是科会试庶子汤宾尹为同考官韩敬出其门明年御史孙居相劾宾尹私韩敬以敬故与各房互换闱卷时吏部方考察尚书孙丕扬因寘宾尹敬於察典敬有文名衆颇惜之
四十一年三月廷试周延儒等三百四十四人仍赐延儒进士第一余及第出身有差
四十四年三月廷试赐钱士升等三百四十四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时吴江沈同和会试第一同里赵鸣阳第六同和素不能文文多出鸣阳手事觉两人并谪戍
四十七年三月廷试庄际昌等三百四十五人仍赐际昌进士第一余及第出身有差
熹宗天启二年三月廷试刘必达等四百九人赐文震孟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试华琪芳等三百人赐余煌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愍帝崇祯元年三月廷试曹勲等三百五十三人赐刘若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年三月廷试吴伟业等三百四十九人赐陈于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七年三月廷试李青等三百二人赐刘理顺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年三月廷试吴贞启等三百一人赐刘同升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三年三月廷试杨琼芳等二百九十六人赐魏藻德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十五年特赐史惇等二百六十三人进士出身
十六年九月廷试陈名夏等三百九十五人赐杨廷监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三十五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