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孔子之卒
    一、孔子之卒与葬
    《左传》哀公十六年:
    夏四月己丑,孔丘卒。
    是年,孔子年七十三。
    疑辨二十五
    《戴记  檀弓》篇:“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子贡闻之,趋而入。子曰:‘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段。”今按《论语》载孔子言,皆谦逊无自圣意,此歌以泰山梁木哲人自谓,又预决其死于梦兆,亦与孔子平日不言怪力乱神不类,恐无此事。因后人多传述此歌,故仍附载于此。
    《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丘卒,公诔之,曰:“昊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所自律。”子贡曰:“君其不没于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一人,非名也。君两失之。”
    鲁之君臣虽不能用孔子,而心亦知敬,故死犹诔之。然曰余一人,此乃天子自称之辞,子贡亦知纠其愆。此见孔子讲学精神不随孔子之没而俱亡。然孔子亦以此终不能见用于当世。
    《檀弓》:
    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父而无服。”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惟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孟子》:
    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史记  孔子世家》: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史记  儒林传》:
    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
    观此,知孔子身后受世尊敬,实远超于此下百家之上而无可伦比,固不自汉武帝表章六经后始然也。
    二、孔子之后世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卒。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尝为魏相。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于陈下。鲋弟子襄,年五十七,尝为孝惠皇帝博士,迁为长沙太傅,长九尺六寸。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安国为今皇帝博士,至临淮太守,早卒。
    自伯鱼下迄安国共十一代。孔子开私家讲学之先声,战国百家竟起。然至汉室,不少皆仅存姓氏。其平生之详多不可考。独孔子一人,不仅其年数行历较诸家为特著,而其子孙世系四百年绵延,曾无中断。此下直迄于今,自孔子以来已两千年七十余代,有一嫡系相传,此惟孔子一家为然。又若自孔子上溯,自叔梁纥而至孔父嘉,又自孔父嘉上溯至宋微子,更自微子上溯至商汤,自汤上溯至契,盖孔子之先世代代相传,可考可稽者又可得两千年。是孔子一家自上至下乃有四千年之谱谍,历代递禅而不辍,实可为世界人类独特仅有之一例。
    三、孔门七十子儒学之流衍
    《史记  儒林传》: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盖自孔子身后,儒者之际遇,儒学之流衍,皆非孔子生前可比,而战国百家言遂亦以之竞起,其精神气运则皆自孔子启之也。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