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太平寰宇记>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七
    宋 乐史 撰
    河北道十六
    易州 雄州 霸州
    易州上谷郡今理易县禹贡冀州之域星分危宿一度虞舜分易州又为并州之地周官职方氏正北曰并州其浸涞易按春秋分属燕赵汉书地理志曰燕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新城故安又续汉书地理志赵分晋得中山秦并天下是为上谷郡地汉置涿州郡即今州为汉涿郡之故安县也晋为范阳国後魏又为上谷郡隋开皇元年自今遂城所理英雄城移南营州居燕之侯台仍改名易州取州南易水为名炀帝初州废复为上谷郡遥取汉上谷以为名唐武德四年讨平窦建德改为易州领易涞水永乐遂城遒五县五年割遒县置北易州州废仍以遒来属开元二十三年分置五回楼亭板城三县天宝元年改为上谷郡乾元元年复为易州
    元领县八 今二
    易县 满城
    二县割出
    容城入雄州 遂城建威虏军
    四县废
    涞水入易州 五回入易州 楼亭旧废 板城旧废
    州境
    东西二百里 南北三百九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东京一千四百四十六里 西南至西京一千四百七十五里 西南至长安二千三百三十五里 东至幽州二百一十四里 南至莫州一百八十里 西至蔚州飞狐县东界一百四十里 北至妫州怀戎县南界废故城镇二百里 东南至莫州西南至定州北平县界一百四十七里 西北至
    蔚州取飞狐路三百六十里 东北至幽州良乡县八十里
    户
    唐开元领八县户四万四千三十五皇朝二县管主客户二千六百四十三
    风俗
    与幽州同
    人物
    祖约字士言范阳遒人能清言有名理为光禄大夫门施行马 祖逖字士雍约弟也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夜闻荒鸡鸣蹴琨曰此非恶声也二人并有英气每语时辄中宵起坐逖北征济江中流击楫曰祖逖不清中原而济有如大江
    土产
    人葠 墨 绵 紫草 丹葠 今进墨五百锭入翰林院
    易县旧十九乡今十二乡本汉故安县也汉书文帝封申屠嘉为故安侯地理志故安县属涿郡晋地道记属范故城是也高齐天保七年省其武阳故城即是燕之南鄙隋开皇十六年於故安故城西北隅置易县即今县 龙山隋图经云易县西南三十里龙山石上往往有仙人及龙迹西麓谷有一洞大如车轮春则风出东夏出南秋出西冬出北有沙门法猛以夏日入其东穴见石堂石人欲穷诸穴有一人厉声云法师其余三穴皆如东者不宜更入猛仍意不息不觉忽在外穴也盖神异难测 孔山在州西南四十五里水经云易水又东经孔山北其山有孔表里通彻故名山下有穴出锺乳最佳 白马山在县北十八里郡国志云周时人多学道于白马山天宝六年勅改为燕丹山 送荆陉九经记云易县西南三十里即荆轲入秦之路也 駮牛山郡国志云山色黑白斑駮形似牛故以为名易水出其东北易水一名安国河亦名北易水源出县西北穷独山中东南流经武阳故城南又东入漆水界县中易水注水经云出故安阎安城谷中东过五大夫城又东经易京城与北易水合流入巨马河史记云燕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祖送易水之上即此处也 鱼邱水竹书纪年云晋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邱水经云鱼水出鱼山山有石如巨鱼水发其下 濡水源出县西南穷独山南谷 雹水一名南易水源出县西南石兽冈漆水河一名巨马河自蔚州飞狐县界入注水经云
    巨马河即漆水也东北经郎山西望衆崖竞举若鸟翼立石崭岩似劔戟之杪又南流刀山层岩直指干霄远望岩则若积刀环 紫石水水经云在易县南 大黉岭即霍原隐此教授之所在州北一百九十里 荆卿城在县西九里周回二里九州要记云荆轲城南临濡水即轲以金丸投龟处轲入秦樊於期刎头付轲于此城 高渐离城在县南十六里史记云荆轲死秦始皇得高渐离惜其善击筑重赦之渐离复进得近乃以铅置筑中举筑扑秦皇帝不中此即渐离所居 长安城在县东南二十七里汉书云宣帝时幽州刺史李宣尚范阳公主主长安乃筑此城象长安故以为名城中有枣树花而不结皆向西南而引俗谓之思乡枣 斜安城郡国志云易县在斜安城传冈不正因以名之东隅上有班姬是也 范阳故城汉范阳县理于此故城在今县东南六十里故城即秦置一名故城後魏明帝孝昌二年为杜洛周攻破高齐後主武平七年又移范阳於东故城北十七里伏图城一名小范阳是也西北去州四十五里隋初置伏图城移范阳县名于今涞水县有于伏图别置遒县以属昌黎郡大业十年又移遒县於伏图城西南即今州东南三十四里故遒城是十三年陷入寇二城俱废 五公城在废县东三十里去州三十里河北记云易县有五公城王潭不从王莽潭子舆生五子避隐于此世祖竝封为侯元才北平侯显才蒲阳侯益才安嘉侯仲才新市侯季才唐侯所谓中山五王其西三十里有五大夫城说与此同 嘉夷县在废城西北四十里去州六十里水经云巨马河水东流经加夷山即□子于山中养无目父母之所也舆地志云易县加夷城有坑阔三丈深五丈俗呼为□子窟金台在县东南三十里燕昭王所造置金于上以招贤士又有西金台俗呼此为东金台 古野狐城在县三十里耆老云昔有狐于九荆岭食五粒松子後得仙谓之飞狐县其狐常来至此时人呼为野狐城 西金台在县东南六十里即燕王以金招贤士之所 小金台在县南十五里燕昭王所造郭隗台也按春秋语云郭隗谓燕王礼贤从隗始乃为碣石馆于台前 望马台在县东南十五里水经云黄金台北有望马台 候台在州子城西南隅高三层燕昭王所筑以候云物 三公台在县东南十八里其台相去三十六步并高大燕昭王所立乐毅邹衍剧辛所游之处故曰三公台 石柱在县东南三十里临易水州郡志云易州义石柱後魏末杜葛乱杀人骸骨狼藉如乱麻至齐神武起兵扫除凶丑拾遗骸骨葬于此立石柱以志之 废涞水县在州北四十二里十四乡本汉遒县属涿州汉书年表景帝封匈奴降王六疆为遒侯今县北一里故遒城是也後汉移於故城南即今涞水县所理後周大象二年省入涿县隋初自伏图城移范阳郡于此六年又改为故安县九年又移故安于涿县界今涿州故安也十年又於此置永阳县十八年改为涞水县以近涞水为名按县地即周封召公於此也皇朝太平兴国六年并入易县 巨马河在今县东北二里 郎山在易县西南四十里
    满城县西南一百里旧一乡今三乡本汉北平县属中山国汉书高帝封张苍为北平侯後魏武帝永熙二年置永乐县属易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满城县 赵简子祠安城冢记赵简子筑北平城以拒燕今满城是也其祠在城北一百步咷山下晋永康元年立 张苍墓汉丞相北平侯张苍本武阳人也因封于此子孙相继于今见在 废五回县在州西七十里本汉易县唐开元二十三年刺史卢晖奏析易县地置在五回入山东麓以界内五回岭名之二十四年刺史田琬以旧县所居险隘遂迁于东古五公城即今县理是五公城已解在易县 五回山在今县西九十里州郡志云易县五回岭高四十里水经云委折五回下望层山若蚁垤也下有三碑即後魏所立文云皇帝大延元年车驾东巡援弓而射飞矢逾于岩山三百余步後镇军将军定州刺史乐良公乞文于射所造亭立碑中山安喜贾聪书鬭鸡台在县东南八十里水经云五回山南七里有鬭鸡台传云燕太子丹鬬鸡于此 废楼亭县废板城县此二县唐开元二十三年刺史卢晖奏置天宝复废
    雄州
    雄州今理归义县本涿州之归义县之瓦子济桥在涿州易州东当九河之末旧瓦置桥关周显德六年收复三关以其地控扼幽蓟建为雄州仍移归易州之容城并易等二县于城中
    领县二
    归义 容县
    州境
    东西一百五十里 南北八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东京一千二百里 西南至西京一千六百五十里 西南至长安二千四百五十里 东至莫州新镇七十里 西至定州二百五十里 南至莫州三十里 北至新城县七十里 东南至莫州长丰县九十里 西南至定州保赛军一百里 东北至霸州一百里 西北至易州一百五十里
    户
    皇朝管主客户四千四十
    风俗
    与易州同
    土产
    古战争之地绢布之外别无药物
    归义县旧十二乡今十乡本涿州之属邑在州北唐末移于瓦桥晋建军城周世宗收复三关立雄州于此易河在县南门外从秦州流入下至霸州 巨马河在州北三十里西北从易州流入下至霸州 台河淀在县北一十五里 襄子淀在县北巨马河北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半属新城县
    容城县五乡战国时其地属燕本汉容县也汉书地理志云燕南得涿郡之容城後汉省晋地理志涿地复为容城县属范阳国高齐天保七年省并入范阳唐武德四年讨平窦建德置北义州仍改为遒县以属焉贞观元年废北义州县归本属圣历二年契丹入寇固守得全改名全忠县天宝元年改为容城复旧也 巨马河在县北 南易水在县南流入瀛州高阳县界与滱水合流 废县城在州西北五十里 大泥淀在县南三十里注水经云易水东流容城大泥淀注之泥同口之谓也 浑泥城在县南四十里水经注云泥同口有浑泥城汉景改为亚谷城封东胡降王卢它之为亚谷侯即此也 三台城在县南三十五里按城冢记云燕魏二国各据一城分易水为界燕筑三台登降耀武汉赤眉贼起兵于此亦增筑三台
    霸州
    霸州今理永清本上谷郡地星分箕尾幽州之古益津关也晋天福初陷契丹周显德六年收复因置霸州并永清县仍割莫州之文安瀛州之大城二县隶焉
    领县三
    永清 文安 大城
    州境
    东西七十五里 南北一百七十三里
    四至八到
    南至东京一千二百里 西南至西京一千六百里西南至长安二千五百里 东至乾宁军界八十
    里 接淀泊至雄州八十里 南至瀛州一百九十里 北至幽州二百里 东南至乾宁军一百四十五里 西南至莫州七十里 东北至当州永清县界孟村三十里接幽州北界 西北至当州县界永清村二十五里接幽州北界
    户
    皇朝户主三千六百六十三客一千二百四十四风俗
    与瀛州同
    土产
    丝 绵 绢 无药物
    永清县二乡本幽州会昌县唐天宝中改为永清县即古溢津关周显德六年收复三关遂于溢津关建霸州仍置永清县 瓦河水在县西南三百步 平曲城在县东三十二里汉景帝封公孙潭为平曲侯即此也文安县西北去州五十五里旧二十二乡今四乡汉文安县渤海郡後汉属河间国至和帝二年置瀛州县属焉晋分瀛州之东平舒东州文安章武四县置章武国县在古文安城至後魏太平十一年置瀛州以统章武县遂归瀛州北齐废章武入文安隋大业七年征辽途经于河口当三河合流之处割文安舒二邑户于河口置丰利县隋末乱离百姓南移就是城唐贞观元年以丰利文安二县相逼遂废文安城仍移文安名就丰利城置文安县即今理也周朝改属霸州 五渠水今名长鸣沟邢子厉志云後魏延兴初文安县人孙愿捕鱼於五渠水中有鱼从西来共以柴塞之忽有人谓愿曰须臾当得大鱼若愿多求宜勿杀也愿与共食唯觉出气少腥而衣衫多?及去愿送之以鱼固辞不受去愿後下网果得大鱼其状如鲤而大愿以为异物遂杀之而食俄然风雨昼昏闻鸟飞声比风息雨霁有人乘船至前见鱼无数飞入海愿遂不复渔矣因呼入海之处为飞鱼口云 滹沱河水在今县西北三十里又东溢为赵淀 狐狸淀隋图经云文安狐狸淀俗谓之掘鲤淀非君子淀君子淀在博野界 急流口在县北十七里通永清界 赵君祠按图经赵夔汉武帝时为文安县令好神仙值文安大旱乃自焚身土人感慕因立祠焉 古文安县城在今县东北三十里 古三城角在县西北二十里後赵石勒筑以备燕 古南北卢蒲城在县西二十七里左传齐侯放卢蒲嫳于此燕末入燕境权置二城在鄚县界 乐巨叔墓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後语乐毅後从燕入赵毅生闲闲生巨叔毅封昌国君至汉高祖求毅之後又封巨叔为华城君卒葬于此大城县西北去州九十五里旧二十三乡今四乡本汉东平舒县属渤海郡後汉属河间国晋於此置章武国後魏为章武郡北齐废郡为平舒县隋开皇十六年於长卢县置景州平舒县属焉大业末刘黑闼兵乱河朔侵吞郡县唐武德四年贼平县属景州贞观元年州废归瀛州平舒者以人性寛舒为县名周显德六年割隶霸州今改名大城县 平陵城在县东北一百一十里汉书苏建封平陵侯即此地也 凤凰台在县东北一十五里石勒三年凤凰现于此因筑 滹沱河在县北一百十里 永济池在县东五十里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七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