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三十九 证门·厥证门
-
[卷之三十九\证门] 病机
经曰∶诸项强,皆属于湿。(王注∶太阳伤湿。)又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王注∶阳内郁而阴行于外。)刘河间云∶诸强直,筋劲强直而不柔和也,土主安静故也。阴曰柔,阳曰刚。
亢则害,承乃制,故湿过极,则反兼风化制之,然兼化者,虚象而实,非风也。
又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谓筋劲强有力,不柔和也。然燥金为病,紧敛短缩,劲急。风木为病,反见燥金之化,由亢则害,承乃制也。又况风能胜湿,而为燥也。
[卷之三十九\证门] 病机
仲景云∶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独头摇动,卒口噤,背反张者,病也。又云∶太阳病,发热无汗,而反恶寒,名曰刚;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
[卷之三十九\证门] 病机
仲景云∶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疮家过汗亦致,风病汗下亦致。此为汗下之过,亡津液之致,亦内因也。
[卷之三十九\证门] 病机
证不因汗下之过,必是气血内虚,外为风寒湿热所袭,而成也。观夫仲景谓伤寒汗下之过,与夫产后、疮人多患之,斯可见矣。陈无择始谓气血内虚,与仲景之言相台,所谓扩异世而同符者,至理而已。
[卷之三十九\证门] 病机
张子和医案有病风搐目眩,角弓反张,数日不食。诸医皆作惊风、暗风、风痫,治以南星、雄黄、乌附,不效。戴人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阳主动,阴主静,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肝木茂而自病。先涌风痰二三升,次以寒剂下之,又以针刺百会,出血立愈。可见,风搐与不同,而证属湿,土极必兼风木摇动之化;风搐属木,木极必见金燥紧敛之形。要之亦可同论,故取此条,以证病不专于风寒湿之外至,亦有风火热之内作者也。
[卷之三十九\证门] 脉候
脉浮缓,为有汗;肺浮紧,为无汗。
脉沉细渚,湿所伤也。
脉沉伏弦紧,阳缓阴急,则久久拘挛;阴缓阳急,则反张强直。
《脉经》曰∶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曰,为难治。
又云∶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又云∶家脉皆伏坚,直上下。
[卷之三十九\证门] 治法
古人以强直为,而项背反张强硬如发痫状无异,要在察其有汗、无汗,以分刚柔。
无汗,葛根汤主之;有汗,桂枝加栝蒌汤主之。刚胸满口噤,脚挛急,切牙,当行大承气汤。证并属太阳,项强口噤一证,例则太阳兼阳明。因有阳明,故不宜汗,而宜用承气汤下之也。
[卷之三十九\证门] 治法
仲景云∶汗下过多为坏证。所成如产后因虚致。惟宜补血降火,敦土平木,清痰祛湿,随证施治。不可概以湿热内盛,郁遏生风而作者,例用散解风寒,而虚虚之误,不可不察也。
[卷之三十九\证门] 药方
(《金匮》)
栝蒌桂枝汤
治太阳病,其证惫,身体强ktkt然,脉反沉迟,此为病。
栝蒌根桂枝芍药(各钱半)甘草(五分)生姜(五片)大枣(二枚)上水盏半,煎八分,热服取微汗。
桂枝加葛根汤
治柔。
葛根(二钱)桂枝芍药(各一钱)甘草(五分)生姜(三钱)枣(二枚)上水盏半,煎八分,温服。二皆可用小续命汤加减服。若胸满口噤,切牙脚挛,卧不着床者,以大承气汤下之无疑。
小续命汤
(方见风门。)
葛根汤
(方见伤寒门。)治太阳刚无汗,小便少,气上冲。
[卷之三十九\证门] 药方
加味神术汤
治无汗刚。
苍术川芎本白芷细辛甘草麻黄羌活独活(等分)上水盏半,姜三片,葱一根,煎七分服。
[卷之三十九\证门] 药方
桂心白术汤
治有汗厥逆,拘急柔。
桂心附子白术川芎甘草黄(等分)上水盏半,枣一枚,煎七分服。
[卷之三十九\证门] 药方
(《难知》)
防风当归散
治发汗过多,发热,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
防风当归川芎生地黄(等分)上咀,水盏半,煎七分服。
[卷之三十九\证门] 药方
(《金匮》)
大承气汤
(方见伤寒门。)治病,内实热壅,胸满切牙,用此下之。
[卷之三十九] 厥证门
(玉太仆曰∶厥者,气上逆也。手足寒,则为寒厥;手足热,则为热厥。又曰∶厥逆者,则寒厥、热厥、气厥、风厥等,气逆上,或呕吐,或满闷,或胀,或气急,或暴不知人,世谓香港脚冲心者是也。)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病机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寒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人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由阳气衰,不能渗荣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又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满而经脉虚。阴气虚则气入,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此人必数醉入房,肾气独衰,阳气独盛,故手足为之热也。
帝曰∶厥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则不知人也,名曰尸厥。厥则暴死,气复至则生,不复则死是也。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病机
《内经》虽有寒热六经之分,见证不过寒热二者而已。寒厥则因多欲而夺其精,故致阳衰阴盛。邪在三阴,则手足为之厥冷,谓之寒厥。热厥则因醉饱入房,精虚则热入,故致阴虚阳盛。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谓之热厥。热极而成厥逆者,阳极而似阴也;寒极而成厥逆者,独阴无阳也。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病机
仲景云∶热深厥深。故伤寒、湿病、瘟病皆是热厥。此谓热极而成厥,阳极而似阴也。
脉虽沉伏,按之必数,病因积热,为之阳厥。阴厥初得之,四肢冷,脉微沉而不数,多恶寒,引衣自覆。下利清谷,四肢逆,蜷卧,唇青,自利不渴,小便色白。病因沉寒,为之阴厥。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病机
丹溪云∶厥者,逆也,手足逆冷也,因气血逆而冷也。有气虚、血虚、痰郁三者而成也。
故手足麻者,气虚也;手足木者,湿痰、死血也。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病机
厥有卒中恶候,为外邪所忤。因冒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厥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妄言,牙紧口噤;或惚不知人事,头旋晕倒,此为客忤,鬼击吊丧,入庙登冢所致也,名飞尸卒厥。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脉候
脉沉微不数者,寒厥也。脉沉伏而数者,热厥也。
脉至如喘,名曰气厥者,不知人。
《金匮》论脉沉细而滑者,沉则为寒,滑则为气实。寒气相搏,入脏,唇青身冷,即死。
其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则生。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治法
凡厥逆卒暴,即与苏合丸,姜汤浓调灌之。通其关窍,苏醒后,却辨寒热阴阳厥证,补泻治之,是为至要。若阴阳稍差,则促死甚易。热深阳厥,不可作阴厥,用热药治之,则精绝而死矣。急宜大、小承气汤,随其轻重治之。
沉寒阴厥,急以四逆汤、理中汤之属治之。甚者,仍灸关元、神阙百壮,方得回阳。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治法
气虚者,四君子汤为主。身冷,从八味顺气散、调元散。兼有痰者,四七导痰汤。
血虚以四物汤为主。血因气滞,以白薇汤。产后瘀血,加桂附主之。
痰厥以二陈汤为主。甚者,加姜汁、竹沥。寒痰、湿痰、卒闷壅急者,星香姜附汤斟酌用之。
蛔厥为胃寒所生。经曰∶蛔者,长虫。胃寒即吐蛔。理中汤加川椒五粒、槟榔五分,吞乌梅丸,效。蛔见椒则头伏故也。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药方
苏合丸
(方见中风门)治卒暴厥不知人。未辨寒热风痰,先与此药,化姜阳灌之。醒后,辨脉证,用药分治。
瓜蒂散
(方见风门)治诸厥禁,先用搐鼻。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药方
(手足俱热。)
大承气汤
治积热发厥,阳极似阴,亦下之。
小承气汤白虎汤
(二方见伤寒门。)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药方
(手足俱寒。)
理中汤
治沉寒阴厥,四肢逆冷,唇青自利,脉微迟。
四逆汤姜附汤
(并见伤寒门。)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药方
(有外忤邪气,有郁痰火盛,挟痰火者,从痰厥治。)仲景云∶尸厥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而死也。
调气平胃散
治卒暴尸厥。触犯邪气,昏晕卒倒无所知。
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各二钱)藿香砂仁(各四钱)甘草(六钱)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点沸汤调服。
平胃散
苍术(米泔浸,一斤)浓朴(姜汁炒)陈皮(各十两)甘草(炒,五两)上为细末,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枚,煎汤入盐炒少许,调服。
(《三因》)
追瑰汤
治卒厥暴死,及客忤鬼击,飞尸奄忽,气绝口噤。
麻黄(三钱,去节)杏仁(二十五粒,去皮尖)甘草(炙,一钱)上水盏半煎。口噤斡开灌之。若不下,分病患头发,左右提之,引肩臂,药下即苏。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药方
(分气虚气逆。)
四君子汤
(方见气门)
八味顺气散
(方见中风门)治卒厥气逆。
调气散
(见上)
导痰汤四七汤
(治气厥兼痰壅盛,并见气门。)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药方
(失血及产后得之者多。)
四物汤
(方见血门。)
白薇汤
治血中厥,平居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口噤,移时方寤。此泄汗之过。血气并于阳,独上而不下,气塞而不行,故身如死。阴阳复通,移时方寤。可先用仓公散,后用白薇汤。
白薇当归(各二钱)人参(钱半)甘草(炙,七分)上水盏半,煎七分,温服。
仓公散
瓜蒂藜芦明矾()雄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少许,吹入鼻中,得嚏。此药能起死回生。
返魂汤
治血逆卒厥,并产后血气昏晕,目闭口噤。惟妇人多有此病。
当归(酒洗)川芎肉桂干姜(炮)亦芍药甘草黑豆(炒,去壳)紫苏(各等分)上水盏半煎,或为细末,每服二钱,酒调灌下。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药方
二陈汤导痰汤
(并见痰门。)
星香汤顺元散
(并见中风门。)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药方
(浩饮,好饮酒人是也)
生姜自然汁
治饮酒之卒厥者。先以姜汁灌之,立苏后,以解酲汤服之愈。
解酲汤
(方见内伤门)治浩饮过多成厥。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药方
理中汤
(方见伤寒门)治胃虚蛔厥。
乌梅丸
(方见心痛门。)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易简方
一方∶
治尸厥。石菖蒲去毛为末。每用一字,吹入两鼻内,仍以桂末着舌下。
一方∶
治尸厥。以附子一枚,煎酒温服。
一方∶
以灶煤一二钱,浆水和饮之。不醒者,以数人用管吹气入耳中。以梁上尘如豆大着鼻中,吹之瘥。
[卷之三十九\厥证门] 灸法
人中
(一穴,在鼻下灸七壮,或针入至齿妙。)
膻中
(一穴,在两乳间陷中,灸二十壮。)
两乳间
妇人宜灸之。
一法以绳围臂腕,男左女右。将绳从大椎上度下,至脊中,绳头尽处是穴。(灸二十壮愈。)
[卷之三十九] 螈候
(螈,即搐搦也。)
[卷之三十九\螈候] 病机
《灵枢》曰∶颠痫螈,不知所苦,两跷之下,阳男阴女。
《原病式》云∶螈,动也。惕跳动螈,火之体也。又云;螈惕跳,动也。火主动,故夏热则脉洪大而长,螈之象也。
成无己云∶螈者,筋肺急也;者,筋脉缓也。急者,则引而缩;缓者,则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螈。俗谓搐搦者是也。
[卷之三十九\螈候] 病机
一曰风木太甚,二曰风木气虚,三曰火热,少阳所至为螈,四曰岁土太过,湿气流行,则病善螈。
[卷之三十九\螈候] 病机
凡癫痫、风虚、破伤风三疾,皆能螈。但痫、螈,则仆地不省而然。风螈,则角弓反张而然。破伤风螈,则有疮口而然。故此三疾,各有三门。然又有不仆倒,不角弓反张,又无疮口而螈者,故另立此螈一门,为肝虚、心虚而致然也。
[卷之三十九\螈候] 脉候
经曰∶肝脉小急,痫螈筋挛。又云∶肝脉微涩,为螈筋挛。
心脉急甚为螈。脾脉急甚为螈。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螈,其色白。
《脉经》曰∶寒热螈,其脉代绝者,死。
[卷之三十九\螈候] 治注
河间云∶精液少,筋脉不荣灌而引急,及五劳七伤,小便数,大便难,加减建中汤主之。
又云,肾生精液,肝主筋,心主脉,肾精盛,则滋育诸筋,荣灌诸脉,故筋脉柔和。今肾中精亏,筋脉相引而螈,当滋肾以沃之。
[卷之三十九\螈候] 治注
一小儿,年十三岁,伏天戏水得湿,精神愦,怠惰嗜卧,头疼身热,腿脚沉重。女医用和解发散之太过,汗出透衾,次日寻衣撮空,又以承气汤下之后,言语渐不出,四肢不能收持,有时项强,手足螈,搐急而挛,目左视而白睛多,口唇肌肉动,饮食减少,形体羸瘦,盖伤湿而过汗也。且人之元气起于脐下,肾间动气周于身,遍行百脉。今盛暑时,大发其汗而亡阳,百脉行涩,故三焦之气不能上荣心脉,心火旺而肺气焦,阳气亡而声不出也。又曰∶阳气者,刚则养神,柔则养筋。又曰∶夺血无汗,夺汗无血。今汗多而血气损,筋无所养,故螈搐急也。治当益水之源,补其生发之气。以人参益气汤主之。经曰∶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酸收之;参之甘温,补其不足之气,而缓其急搐,故以为君;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生甘草微寒,黄柏苦辛寒,以救肾水而生津液,故以为臣;当归辛温和血脉,陈皮苦辛,白术苦甘,炙甘草甘温益脾胃,进饮食。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药之酸微寒,以收耗散之气而补肺以为佐;升麻柴胡平,以升发之气为使,乃从阴引阳之谓也。
[卷之三十九\螈候] 药方
加减建中汤
治肾虚,津液不能荣筋脉而螈。
人参(三两)炙甘草(一两)官桂白茯苓(二两)当归(四两)附子(炮)浓朴(姜制。
各半两)龙骨(一两)黄麦门冬(去心,各三两)白芍药生地黄(各四两)上咀,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饴少许,煎八分,温服。
人参益气汤
治虚而螈搐。
黄(五钱)人参黄柏白芍药升麻柴胡(各三分)当归炙甘草白术甘草(生。
各二分)陈皮(三分)上咀,水二盏,先浸一时,煎至一盏,热服。早饭后,午后,各一服。
独活汤
治虚螈,愦自汗,及中风自汗者,尤宜服之。
续命煮散
治体虚自汗,口眼动,手足螈,此以扶荣卫,养血气,极效。(二方见中风门。)
增损柴胡汤
治产后经水适断感证,手足牵搐切牙,昏冒宜服。
柴胡(一钱)黄芩(四钱)人参半夏(各三钱)石膏(四钱)知母(二钱)黄(半两)甘草(一钱)上为粗未,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三十九] 颤振候
(颤振与螈相类,但螈则手足牵引而或屈或伸;颤振则但战栗动而不屈伸是也。)
[卷之三十九\颤振候] 病机
《灵枢》帝曰∶人之(音躲,垂下掉动之貌也。)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因其所在,补分肉之间。又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
[卷之三十九\颤振候] 病机
经曰∶木气太过,曰发生。发生之纪,其动掉眩颠疾是也。木不及曰委和,委和之纪,其病动摇注恐。
又曰∶阳明司天,燥气不临,肝气上为病。
[卷之三十九\颤振候] 治法
治颤振以参、术补虚,茯苓、半夏行痰饮。肾虚者,青盐丸;如实热积滞而颤振者,子和之法治之,及仲景藜芦甘草之类。
仲景云∶病患常以手指臂动身体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纲目》∶人常抽掣而战掉,至于盏物不举,以治痰茯苓丸服之立愈。又治臂痛如神。
[卷之三十九\颤振候] 药方
(《本事》)
星附散
治中风能言,口不斜,而手足曳,脉虚浮而数,宜汗而解之。
天南星半夏(二味切薄片,姜汁浸透用)黑附子(炮)白附子川乌白僵蚕没药人参白茯苓(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二钱,酒水各一盏,煎八分,热服。二三服,汗出瘥。
青盐丸
治肾虚,腰膝无力,而战掉。
小茴香(三两)菟丝子(末,四两)青盐(一两)干山药(二两)上先将菟丝子洗净,无灰酒浸,日中晒七日,冬天近火煨之,爆干,另为末。将诸药为末和匀,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或盐汤下。
(《三因》)
独活散
治气虚感风,或惊恐相乘,肝胆受邪,使上气不受正位,致手招摇,手足颤掉,渐成目昏。
独活地骨皮细辛芎菊花防风炙甘草(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取青汁入少竹沥,温服。
愈风汤
治颤振。(方见中风门。)治手战用浮萍捣自然汁,和酒空心服,立效。
[卷之三十九\颤振候] 药方
内关
合谷
(灸上穴。并密语手足掉。)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