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老子指归
    卷之一(初校)
    上德不德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去彼取此。
    【指归】:天地所由,物类所以,道为之元,德为之始,神明为宗,太和为祖。道有深微,德有厚薄,神有清浊,和有高下。清者为天,浊着为地,阳者为男,阴者为女。人物禀假,受有多少,性有精粗,命有长短,情有美恶,意有大小。或为小人,或为君子,变化分离,剖判为数等。故有道人,有德人,有仁人,有义人,有礼人。敢问彼人何行而名号殊谬以至于斯?庄子曰:虚无无为,开导万物,谓之道人。清静因应,为所不为,谓之德人。兼爱万物,博施无穷,谓之仁人。理名正实,处事之义,谓之义人。谦退辞让,敬以守和,谓之礼人。凡此五人,皆乐长生,尊厚德,贵高名。各慎其情性⑴,任其聪明。道其所长,归其所安。趋物舛驰,或否或然。变化殊方,建号万差。德有优劣,世有盛衰,风离俗异,民命不同。故或有溟涬玄寥而无名,或蒙澒芒芒而称皇,或汪然漭泛而称帝,或廓然昭昭而称王,或远通参差而称伯。此其可言者也。然而伯非伯,而王非王,而帝非帝,而皇非皇,而有非有,而无非无,千变万化,不可为计,重累亿万,不可为名。何以明之?夫易姓而王,封于泰山,禅于梁父者,七十有二义⑵,其有形兆圻堮仿髴不可识者,不可称言,此其性命不同、功名不齐者非耶也⑶?是故,上德之君,体道而存。神与化伦,德动玄冥。天下王之,莫有见闻。德归万物,皆曰自然。下德之君,体德而行。神与化游,德配皇天。天下王之,或见或闻。德流万物,复反其君。夫何故哉?
    上德之君,性受道之纤妙,命得一之精微,性命同于自然,情意体于神明,动作伦于太和,取舍合乎天心。神无所思,志无所虑,聪明玄远,寂泊空虚。动若无形,静若未生,功若天地,事如婴儿。遗形藏志,与道相得。溟涬蒙澒,天下莫知。潼溶方外,翱翔至远。阴阳为使,鬼神为谋。身与道变,上下无穷。进退推移,常与化俱。故恬淡无为而德盈于玄域,玄默寂寥而化流于无极。恩不可量,厚不可测,兼包大营,泽及万国。知不足以伦其化,言不足以导其俗。天下咮咮喁喁,皆蒙其化而被其和。若此者元无,绝而不知为之者何谁也。
    下德之君,性受道之正气,命得一之下中,性命比于自然,情意几于神明,动作近于太和,取舍体于至德。托神于太虚,隐根于玄冥,动反柔弱,静归和平。(载)[戴]⑷规履矩,镜视太清,变化惚恍⑸,因应无形。希夷茫昧,几无号谥⑹,方地随天,与化为常,德盛泽流,洋溢万方。美德未形,天下童蒙,四海为一,荡荡玄默,与民俯仰,与物相望。当此之时,大道未分,醇德未剖,六合之内,一人独处。其务损而不益,其事修而不作,所为者寡,所守者约。民敦厚而忠信,世和慎而寂泊,水草为蓄积,裘褐为盛服,巨木为廊庙,严穴为室宅。主如天地,民如草木,被道合德,恬淡无欲。阴阳和洽,万物蕃殖,无有制令,宇内宾伏。嘉禾朱草,勺药而⑺生,神龙凤凰,与人相托。甘露降而不霁,祥风动而不息。无义无仁,六合之内,和合天亲。无节无(祀)[礼]⑻,四海之内,亲为兄弟。亲而不和,敬而不恭,天地人物,混沌玄通。
    上仁之君,性醇粹而清明,皓白而博通。心意虚静,神气和顺,管领天地,无不包裹。睹微得要,以有知无,养生处德,爱民如子。昭物遭变,响应影随,经天之分,明地之理。别人物之宜,开知故之门,生事起福,以益万民。录内略外,导之以亲,积思⑼重原,以昭殊方。法禁平和,号令宽柔,举措得时,天下欢喜。雷霆不暴作,风雨不卒起,草木不枯瘁,人民不夭死。跂行喙息,皆乐其生,蜎飞蠕动,尽得其所。老弱群游,壮者耕桑,人有玄孙,黄发儿齿。君如父母,民如婴儿,德流四海,有而不取。
    上义之君,性和平正,而达通情,察究利害,辨智聪明。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好举大功,以建鸿号,乐为福始,恶为祸先。秉权操变,以度时世,崇仁励义,以临万民。因天地之理,制万物之宜,事亲如奉神,履民如临深。兼德万国,折之以中,威而不暴,和而不淫。严而不酷,察而不刻,原始定终,立势御民。进退与时流,屈伸与化俱,事与务变,礼与俗化。号令必信,制分别明,纲要而不疎,法正而不淫。万事决于臣下,权势独断于君。廷⑽正以慎道,显善以发奸。作五则,刻肌肤。敬元贵始,常与名俱,因节而折,循理而割。权起势张,威震海内,去己因彼,便民不苛。纤芥之恶贬,秋毫之美举。内施王室,外及人物,承弊通变,存亡接绝。扶微起幼,仁德复发,有土传嗣,子孙不绝。
    上礼之君,性和而情柔,心疎而志欲,举事则阴阳,发号顺四时。纪纲百变,网罗人心,尊宠君父,卑损臣子。正上下,明差等,序长幼,别夫妇,合人伦,循交友。归奉条贯,事有差品,拘制者褒录,不羁者削贬。优游强梁,包裹风俗,导以中行。顺心从欲,以和节之,迫情禁性,防堤未萌。牵世系俗,使不得淫。绝人所不能以⑾,强人所不能行,劳神伤性,事众⑿费烦,乱得以治,危得以宁。知故通达,醇悫消亡,大道灭绝,仁德不兴。天心不洽,四位失常,雷霆毁折,万物夭伤。父子有丧,而天不为之和;昼夜凄凄,而世不为之化;钟磬喤喤,而俗不为之变;沉吟雅韵,而风不为之移。谦退辞让,天下不信;守柔伏雌,天下不亲;悬爵设赏,贤人不下;攘臂直圭,君子不来。夫何故哉?辞丰貌美而诚心不施故也。
    是故,帝王根本,道为元始。道失而德次之,德失而仁次之,仁失而义次之,义失而礼次之,礼失而乱次之。凡此五者,道之以一体而世主之所长短也。故所为非其所欲也,所求非其所得也,不务自然而务小薄。夫礼之为事也,中外相违,华盛而实毁,末(降)[隆]⒀而本衰。礼薄于忠,权轻于威,信不及义,得不逮仁。为治之末,为乱之元,诈伪所起,忿争所因。故制礼作乐,改正易服,进退威仪,动有常节,先识来事,以明得失,此道之华而德之末,一时之法,一隅之术也。非所以当无穷之世,通异方之俗者也。是故,祸乱之所由生,愚惑之所由作也。
    何以明之,庄子曰:夫天地之应因于事,事应于变,变无常时。是以事不可预设而变不可先图,犹痛不可先摩而痒不可先折,五味不可以升斗和,琴瑟不可以尺寸调也。故至微之微,微不可言,而至妙之妙,妙不可传。忠信之至,非礼之所能饰,而时和先后,非数之所能存也。故聪明(传)[博]⒁达,智虑四起,睹阴之纲,得阳之纪,明鬼神之道,通万物之理,仰则见天之里,俯则见地之里,教民不休,事至不止,以此致平,非所闻也。比夫万物之托君也,犹神明之居身而井水之在庭也:水不可以有为清也,神不可以思虑宁也,夫天地之间,万物并兴,不可以有事平也。是以,大丈夫之为化也,体道抱德,太虚通洞。成而若缺,有而若亡。其静无体,动而无声。忠信敦悫,不知为首,玄默暗昧,朴素为先。损心弃意,不见威仪,无务无为,若龙若蛇。违礼废义,归于无事,因时应变,不豫设然。秉微统要,与时推移,取舍屈伸,与变俱存⒂。祸乱患咎,求之于己,百祥万福,无情于人。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无“各慎其情性”。
    ⑵津逮本、学津本作“君”。
    ⑶“非耶也”当作“非也耶”。丛书集成本作“耶非也”。
    ⑷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⑸津逮本、学津本作“恍惚”。
    ⑹津逮本、学津本作“谥号”。
    ⑺津逮本、学津本作“并”。
    ⑻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⑼疑作“恩”。
    ⑽津逮本、学津本作“延”。
    ⑾津逮本、学津本作“已”。
    ⑿怡兰本作“重”。
    ⒀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⒁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⒂津逮本、学津本无“与变俱存”。
    得一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为正而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侯王自谓孤、寡、不谷,唯斯以贱为本与!非耶?故造舆于无舆。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经)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地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指归】:一者,道之子,神明之母,太和之宗,天地之祖。于神为无,于道为有,于神为大,于道为小。故其为物也,虚而实,无而有,圆而不规,方而不矩,绳绳忽忽,无端无绪,不浮不沉,不行不止,为于不为,施于不与,合囊变化,负包分理。无无之无,始始之始,无外无内⑵,混混沌沌,芒芒泛泛,可左可右。虚无为常,清静为主,通达万天,流行亿野。万物以然,无有形兆,窅然独存,玄妙独处。周密无间,平易不改,混冥浩天,无所不有。陶冶神明,不与之同,造化天地,不与之处。禀而不损,收而不聚,不曲不直,不先不后。高大无极,深微不测,上下不可隐议,旁流不可揆度。潢尔舒与,皓然焊生,焊生而不与之变化,变化而不与之俱生。不生也而物自生,不为也而物自成。天地之外,毫厘之内,禀气不同,殊形异类,皆得一之一以生,尽得一之化以成。故一者,万物之所导而变化之至要也,万方之准绳而百变之权量也。一,其名也;德,其号也;无有,其舍也;无为,其事也;无形,其度也;反,其大数也;和,其归也;弱,其用也。故,能知一,千变不穷,万输不失。不能知一,时凶时吉,持国者亡,守身者没。
    是故昔之得一者:天之性得一之清,而天之所为非清也。无心无意,无为无事,以顺其性;玄玄默默,无容无式,以保其命。是以阴阳自起,变化自正。故能刚健运动以致其高,清明大通,皓白和正,纯粹真茂,不与物糅。(礭)[确]⑶然大易,干干光耀,万物资始,云蒸雨施,品部流形⑷,元首性命,玄玄苍苍,无不尽覆。地之性得一之宁,而地之所为非宁也。无知无识,无为无事,以顺其性。无度无数,无爱无利,以保其命。是以山川自起,刚柔自正。故能信顺柔弱,直方和正,广大无疆,深厚清静,万物资生,无不成载。神之性得一之灵,而神之所为非灵也。不思不虑,无为无事,以顺其性。无计无谋,无向无首,以保其命。是以消息自起,存亡自正。故老能复壮,死能复生,困能复达,废能复荣。变化不极,反复不穷,物类托之,不失其中。谷之性得一以⑸盈,而谷之所为非盈也。不欲不求,无为无事,以顺其性。不仁不义,不与不施,以保其命。是以虚实自起,盛衰自正。故能蒸山流泽,以为通德。涓涓不息,绵绵不绝,皓皓洋洋,修远无极,以盈江海,深大不测。侯王之性得一之正,而侯王之所为非正也。去心去志,无为无事,以顺其性。去聪去明,虚无自应,以保其命。是以和平自起,万物自正。故能体道合德,与天同则。抱神履和,包裹万物,声飞化物,盈溢六合。得导天地,明照日月,制世御俗,宇内为一。
    凡此五者,得一行之,与而不废,成而不缺,流而不绝,光而不灭。夫何故哉?性命自然,动而由一也。是故,使天有为,动不顺一,为高者卑,为清得裂。阴阳谬戾,纲匙纪绝。和气隔塞,三光消灭。雷霆妄作,万物皆失。使地有为,动不顺一,为直得枉,为宁得发。山川崩绝,刚柔卷折。气化不通,五行毁缺。百谷枯槁,群生疾疫。使神有为,动不顺一,为达得困,为灵得歇。变化失序,缔滞消竭。盛衰者亡,弛张者殁。使谷有为,动不顺一,为有得亡,为盈得竭。虚实反复,流泽不入。侯王有为,动不顺一,为贵得贱,为正得蹶。乱扰迷惑,事由己出。百官失中,丧其名实。万民不归,天地是绝。
    凡此五者,性命淳美,变化穷极,进退屈伸,不离法式。得一而存,失一而没。况乎非圣人而王万民、废法式而任其心者哉!是故,天人之道,物类化变,为寡者众,为贱者贵,为高者卑,为成者败。益之者损,利之者害。处其反者得其覆,为所求者失所欲。是以,贤君圣主,势在民上,爵尊天下,泽连万物。德怀四海,道之所佑,天地所助,万物所归,鬼神所与。厉身起节,自谓孤寡,处卑守微,躬涉劳苦,损心挫志,务设民下。不为贵,故擅民之命;不为高,故常在民上;不欲也,故无所不有;不为也,故无所不宰;万物纷繧,身无所与,故能为之本。
    非独王道,万事然矣。夫工之造舆也,为圆为方,为短为长,为曲为直,为纵为横,终身揳揳,卒不为舆,故能成舆,而令可行也。夫玉之为物也,微以寡;而石之为物也,巨以众。众故贱,寡故贵。玉之与石,俱生一类,寡之与众,或求或弃,故贵贱在于多少,成败在于为否。是以圣人,为之以反,守之以和,与时俯仰,因物变化。不为石,不为玉,常⑹在玉石之间。不多不少,不贵不贱,一为纲纪,道为桢干。故能专制天下而威不可胜,全活万物而德不可量。贵而无忧,贱而无患,高而无殆,卑而愈安。审于反复,归于玄默,明于有无,反于太初。无以身为,故神明不释;无以天下为,故天下与之俱。夫何故哉?因道而动,循一而行。道之至数,一之大方,变化由反,和纤为常,起然于否,为存于亡。天地生于太和,太和生于虚冥。
    注释
    ⑴各校本皆无“经”字,衍。
    ⑵津逮本、学津本作“无内无外”。
    ⑶据津逮本改。
    ⑷津逮本、学津本作“品物流行”。周易干卦彖辞作“品物流形”。指归系引周易语。
    ⑸津逮本、学津本作“之”。
    ⑹津逮本、学津本作“当”,疑误。
    上士闻道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指归】:道德天地,各有所章,物有高下,气有短长。各劳其所乐,患其所患,见其所见,闻其所闻,取舍殁⑴缪,畏喜殊方。故鹑鴳高飞,终日驰骛,而志在乎蒿苗;鸿鹄高举,径历东西,通千达万,而志在乎陂池;鸾凤翱翔万仞之上,优游太清之中,而常以为卑。延颈舒翼,凌苍云,薄日月,高翔远逝,旷时不食,往来九州岛,栖息八极,乃得其宜。三者殊便,皆以为娱。故无穷之原,万寻之泉,神龙之所归,小鱼之所去。高山大丘,深林巨壑,茂木畅枝,鸿鸟虎豹之所喜,而鸡狗之所恶。悲夫!三代之遗风,(褐)⑵儒墨之流文,诵诗书,修礼节,歌雅颂,弹勤瑟,崇仁义,祖絜白,追观往古,通明数术,变是定非,已经得失,身宁名荣,乡人传业∶中士之所道,上士之所废也。闲居幽思,强识万物,设伪饰非,虚言名实,趋翔进退,升降贵集,治闺门之礼,偶时俗之际,倾侧偃仰,务合当世,阿富顺贵,下众耳目,获尊蒙宠,流俗是则∶此下士之所履,而中士之所弃。故规矩不相害,殊性孰相安。贤圣不为匹,愚智不为群。大人乐恬淡,小人欣于戚戚。堂堂之业而⑶不喻于众庶,栖栖之事不悦于大丈夫。鸟兽并兴,各有所趋。群士经世,各有所归。是以捐聪明,弃智虑,反归真朴。游于太素,轻物傲世,卓尔不污。喜怒不婴于心,利害不接于意,贵尖同域,存亡一度。动于不为,览于玄妙,经神平静,无所章载,抱德含和,帅然反化∶大圣之所尚,而上士之所务,中士之所眩爚,而下士之所大笑也。是故,中士所闻非至美也,下士所见非至善也。中士所眩,下士所笑,乃美善之美善者也。夫陈大言,舒至论,表自然,穷微妙,则中士眩而下士笑。浮言游说,生息百变,起福兴利,成功遂事,则中士论而下士觉。彼非喜凶而恶吉,贵祸而贱福也。性与之远,情与之反,若处黄泉,听视九天,辽远绝灭,不能见闻而已矣。
    故圣人建言曰“有之”。有之者,言道之难知,(推)[惟]⑷柄自然之归,以统万方之指者能有之,非庸庸者之所能闻也。夫故何哉?圣人之道,深微浩远,魁魁忽忽,冥冥昭昭。虚无寂泊,万物以往。纤微高大,无有形象。穷而极之,则知不能存也;要而约之,则口不能言也;推移离散,则书不能传也。何则?进道若退,亡道若存,欲治天下,还反其身。静为虚户,虚为道门,泊为神本,寂为和根,啬为气容,微为事功。居无之后,在有之前,弃捐天下,先有其身,养神积和,以治其心。心为身主,身为国心,天下应之,若性自然。
    是故,夷道若类,使正玄起,除其法物,去其分理。从民之心,听其所有,灭其文章,平其险阻。折关破键,使奸自止,坏城散狱,使民自守。休卒偃兵,为天下市,万方往之,如川归海。
    德如溪谷,不施不与,不爱不利,不处不去。无为而恩流,不仁而泽厚,长育群生,为天下母。
    大白青青,常如惊恐,无制而势隆,无寄而权重,德交造化,于天下为友。出白入黑,不为美好,逐功逃名,乃长昭昭。
    盛德之人,敦敦悾悾,若似不足,无形无容。简情易性,化为童蒙,无为无事,若痴若聋。身体居一,神明千之,变化不可见,喜欲不可闻,若闭若塞,独与道存。
    建德若偷,无所不成。涂民耳目,饰民神明。绝民之欲,以益民性。灭民之乐,以延民命。捐民服色,使民无营⑸。塞民心意,使得安宁。
    质真若渝,为民玄则。生之以道,养之以德。导之以精神,和之以法式。居以天地,照以日月。变以阴阳,食以水谷。制以无形,系以无极。天下喁喁,靡不宾服,宇内康宁,万物繁殖。若非其功,而非其德,大而似小,醇而似薄。
    大方不矩,无所不包。方于不方,直于不直,无圻无堮,无法无式。不方不直,万物自得。不直不方,天地自行。在为之阴,居否之阳。和为中主,分理自明。与天为一,与地为常。
    是故,大器晚成,无所不有。变于无形,化于无朕,动而无声,为而无体。威德不可见,功业不可视。祸息于冥冥,福生于窅窅。寂泊而然,是谓至巧。万物生之,莫知所以。勉勉而成,故能长久。
    是以,大音希声,告以不言。言于不言,神明相传。默然不动,天下大通。无声而万物骇,无音而万物唱。天地人物,无期俱和,若响应声。
    大象无形,大状无容。进而万物存,退而万物丧,天地与之俯仰。阴阳与之屈伸。效之象之,若影随形。
    是知道盛无号,德丰无谥。功高无量,而天下不以为大;德弥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贵;光耀六合,还反芒昧。夫何故哉?道之为化也,始于无,终于末,存于不存,贷于⑹不贷,动而万物成,静而天下遂也。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殊”。
    ⑵“褐”字衍。津逮本、学津本无。
    ⑶津逮本、学津本无“而”。
    ⑷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⑸津逮本、学津本作“争”。
    ⑹津逮本、学津本作“而”。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