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道德真经注卷之四
    山阳王弼注
    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莫若#1,犹莫过也。啬,农夫。农人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於齐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於此。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常也。
    早服谓之重积德。
    唯重积德,不欲锐速,然后乃能使早服其常,故曰早服谓之重积德者也。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道无穷也。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以有穷而莅国,非能有国也。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国之所以安,谓之母。重积德,是唯图其根,然后营末,乃得其终也。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扰也。躁则多害,静则全真。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得众心矣。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治大国则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则其鬼不神也。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神不害自然也。物守自然,则神无所加;神无所加,则不知神之为神也。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道洽则神不伤人,神不伤人,则不知神之为神。道洽则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不伤人,则亦不知圣人之为圣也。犹云非独不知神之为神,亦不知圣人之为圣也。夫恃威网以使物者,治之衰也。使不知神圣之为神圣,道之极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不伤人,神亦不伤人。故曰两不相伤也,神圣合道,交归之也。
    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
    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故曰大国下流也。
    天下之交,
    天下所归会也。
    天下之牝。
    静而不求,物自归之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以其静,故能为下也。牝,雌也。雄躁动贪欲,雌常以静,故能胜雄也。以其静复能为下,故物归之也。
    故大国以下小国,
    大国以下,犹云以大国下小国。
    则取小国;
    小国则附之。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大国纳之也。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言唯修卑下,然后乃各得其所。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小国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归之。大国修下,则天下归之。故曰各得其所欲,则大者宜为下也。
    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奥,犹暧也,可得庇荫之辞。
    善人之宝,
    宝以为用也。
    不善人之所保。
    保以全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言道无所不先,物无有贵於此也。虽有珍宝璧马,无以匹之。美言之,则可以夺众货之贾,故曰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则千里之外应之,故曰可以加於人也。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不善当保道以免放。
    故立天子,置三公,
    言以尊行道也。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此道上之所云也。言故立天子,置三公,尊其位,重其人,所以为道也。物无有贵於此者,故虽有拱抱宝璧以先驷马而进之,不如坐而进此道也。
    古之所以贵比道者,何不日以求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以求则得求,以免则得免,无所而不施,故为天下贵也。
    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小怨则不足以报,大怨则天下之所欲诛,顺天下之所同者,德也。
    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曰犹难之,
    以圣人之才,犹尚难於细易,况非圣人之才,而欲忽於此乎?故曰犹难之也。
    故终无难矣。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以其安不忘危,持之不忘亡,谋之无功之势,故曰易也。
    其脆易浮,其微易散。
    虽失无入有,以其微脆之故,未足以兴大功,故易也。此四者,皆说慎终也。不可以无之故而不持,不可以微之故而弗散也。无而弗持,则生有焉;微而不散,则生大焉。故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
    为之於未有,
    谓其安未兆也。
    治之於未乱。
    谓微脆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当以慎终除微,慎微除乱,而以施为治之,形名执之。反生事原,巧辟滋作,故败失也。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财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好欲虽微,争尚为之兴。难得之货虽细,食盗为之起也。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不学而能者,自然也。喻於不学者#2,过也。故学不学,以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明谓多见巧诈,蔽其朴也。愚谓无知守真,顺自然也。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多智巧诈,故难治也。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智犹治也。以智而治国,所以谓之贼者,故谓之智也。民之难治,以其多智也,当务塞兑闭门,令无知无欲,而以智术动民邪心,既动复以巧术防民之伪。民知其术,防随而避之,思惟密巧,奸伪益滋,故曰以智治国,国之贼也。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
    稽,同也,今古之所同则不可废。能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
    与物反矣,
    反其真也。
    然后乃至大顺。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久矣其细,犹曰其细久矣。肖则失其所以为大矣,故夫曰:若肖,久矣其细也。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
    夫慈,以陈则胜,以守则固,故能勇也。
    俭故能广,
    节俭爱费,天下不匮,故能广也。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唯后外其身,为物所归,然后乃能立成器,为天下利,为物之长也。
    今舍慈且勇,
    且犹取也。
    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
    相恳而不避於难,故正也。
    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士,卒之帅也。武,尚先陵人也。
    善战者不怒,
    后而不先,应而不唱,故不在怒。
    善胜敌者不与,
    不与争也。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用人而不为之下,则力不为用也。
    是谓配天古之极。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
    彼逐不止。
    攘无臂,扔无敌,
    行谓行陈也。言以谦退、哀慈、不敢为物先用战,犹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也,言无有与之抗也。
    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言吾哀慈谦退,非欲以取强无敌於天下也,不得已而卒至於无敌,斯乃吾之所以为大祸也。宝,三宝也,故曰几亡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可不出户窥牖而知,故曰甚易知也。无为而成,故曰甚易行也。或於躁欲,故曰莫之能知也。迷於荣利,故曰莫之能行也。
    言有宗,事有君。
    宗,万物之宗也。君,万物之主也。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以其言有宗、事有君之故,故有知之人不得不知之也。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唯深,故知之者希也。知我益希,我亦无匹,故曰知我者希,则我者贵也。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被褐者,同其尘。怀玉者,宝其真也。圣人之所以难知,以其同尘而不殊,怀玉而不渝,故难知而为贵也。
    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不知知之不足任,则病也。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清静无为,谓之居。谦后不盈,谓之生。离其清静#3,行其躁欲,弃其谦后,任其威权,则物扰而民僻。威不能复制民,民不能堪其威,则上下大溃矣。天诛将至,故曰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言威力不可任也。
    夫唯不厌,
    不自厌也。
    是以不厌。
    不自厌,是以天下莫之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不自见其所知,以耀光行威也。
    自爱不自贵,
    自贵则物狎厌居生。
    故去彼取此。
    七十三章
    勇於敢则杀,
    必不得其死也。
    勇於不敢则活。
    必齐命也。
    此两者,或利或害。
    俱勇而所施者异,利害不同,故曰或利或害也。
    天之所恶之。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孰,谁也,言谁能知天下之所恶意故邪,其唯圣人。夫圣人之明,犹难於勇敢,况无圣人之明而欲行之也,故曰犹难之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天虽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言而善应
    顺则吉,逆则凶,不言而善应也。
    不召而自来,
    处下则物自归。
    繟然而善谋。
    垂象而见吉凶,先事而设诚,安而不忘危,未召而谋之,故曰繟然而善谋也。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诡异乱群谓之奇也。
    常有司杀者杀。夫司杀者,是代大匠斲#4。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为逆顺者之所恶忿也#5。不仁者,人之所疾也,故曰常有司杀也。
    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
    强兵以暴於天下者,物之所恶也,故必不得胜。
    木强则共。
    物所加也。
    强大处下,
    木之本也。
    柔弱处上。
    枝条是也。
    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与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则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唯无身无私乎自然,然后乃能与天地合德。
    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言唯能处盈而全虚,损存以补无。和光同尘,荡而均者,唯其道也,是以圣人不欲示其贤以均天下。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以,用也。其谓水也,言用水之柔弱,无物可以易之也。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以和之,其伤不复,故必有余怨也。
    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
    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
    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
    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令怨生而后责於人也。
    无德司彻。
    彻,司人之过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八十章
    小国寡民,
    国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况国大民众乎?故举小国而言也。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言使民虽有什伯之器,而无所用之,当何患不足也。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使民不用,惟身是宝,不贪货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远徙也。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无所欲求。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实在质也。
    美言不信。
    本在朴也。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
    极在一也。
    博者不知。圣人不积,
    无私自有,唯善是与,任物而已。
    既以为人己愈有,
    物所尊也。
    既以与人己愈多。
    物所归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
    动常生成之也。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顺天之利,不相伤也。
    道德真经注卷之四竟
    #1莫若:原本作『莫如』,据张本改。
    #2喻於不学者:『不』字疑衍。
    #3离:原本作『虽』,据张本改。
    #4是代大匠斯:『代』字原脱,据张本加。
    #5为逆顺者之所恶忿也:此句疑作『为逆者,顺之所恶也』。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