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洞真部玉诀类 
    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
    经名: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七卷,南宋夏元鼎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卷之一
    云峰散人永嘉夏宗禹着
    七言四韵诗一十六首以象二八一斤之数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材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唯贪利禄求荣显,不顾形容暗顿枯。
    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西山会真记》曰:名利不可不求之,自有定分,识破者自无萦绊。恩爱不可不作,作之自有绿业,识破自无牵缠。况人生百岁,七十者希,梦幻泡影,曾无定据,昧者徒知利禄荣显,堆金积玉,以为永久享用,殊不知形容暗顿,难买无常,溘然朝露之时,则利禄堆金於我何益哉?惟大道有常,超出物表,不生不灭,无去无来。其在世也,视物无心。其厌世也,栖神有道。利禄不可汨,金玉不可污,岁月不可老,无常不可来,岂不诚大丈夫哉。不然古圣何以曰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乎。
    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
    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裹已眠尸。
    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
    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更愚痴。
    生死昼夜,理势之常。惟以道自持,则虽死犹生,况神仙长生不死者乎。故斩闻道,夕死可矣。非谓其闻道而反得速死也,盖虽死犹生也。尸解飞升,谓其有幻化也,盖神仙能出死入生者也。昧者不知,徒驰骛於利欲之场,朝不保暮,妻财弃去,罪业随身,平叔深悯之也。苟或知之,则必求大药以免是息可也。然是药非外求也,所谓人人自有长生药者也,特不遇师以指明之耳。傥或通师而复不能修炼,则石火光阴,易於生老病死,岂不愚痴也哉。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绿我独异於人。
    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
    金鼎欲留朱裹汞,玉池先下水中银。
    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悟真》之诗代太上宣明金丹秘旨,然首二篇止劝世,其实此篇为谈玄之首。解注者不知几人,皆不能推明其蕴。何以指迷后学,无他,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也。夫真中之妙,妙中之真,学者以为形容大道之助语耳。不知金丹玄奥,正欲别於真凡。得其真者,与天地合德。造其妙者,虽鬼神莫知。或堕於凡,则悖道伤生矣。《云房》曰:些子天机论炁精,此真真外更无真。《药镜》曰:从缘得至真,能显化通神。故平叔拳拳以真凡为训,既曰不识真铅正祖宗,又曰好把真铅着意寻。既曰若要真铅留汞,又曰内有天然真火,与夫用铅不得用凡铅,用了真铅也弃捐,无非使人别真凡之异,是明道之本,乃修金丹之门户,乌可略而不思哉。且离南、午也,为阳为火。坎北、子也,为阴为水。阳火炎上,阴水润下,上下若聧而不交也。然离中一爻为耦,是外阳内阴之象,则阴负阳而趋下,阴降而阳亦降矣。《坎》中一爻为奇,是外阴内阳之象,则阳负阴而趁上,阳升而阴亦升矣。虽然此阴阳升降之义,非颠倒坎离法也,世人徒泥於此,往往以心为离,以肾为坎,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便执为金丹作用,非也,此特安乐法也。盖心肾有形有质,有盛有衰,何以为道。惟神仙能虚坎实离,峡为颠倒之法。何者,太极未判,有物混成,孰为离,孰为坎。自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水火既分,坎离始画。故二阴抱一阳,为坎 ,坎中满,外象水也,而阳火生於其中,神仙必炼此阳以虚其中,而起其火为金丹之用。二阳抱一阴为离 ,离中虚外象火也,而阴水生於其中,神仙必炼此阴,以实其中,而联其爻为纯阳之体。故坎之虚则为坤 ,离之实则为乾 。此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取将坎位心中实,点向离官腹里阴者是也。若夫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何关於此哉。至於浮沉宾主之说,尤非寓言,是人身有物,一浮一沉,一宾一主,气脉潜通,曾无间断。苟沉者一损,则浮者亦损矣。为主者一亏,则为宾者亦亏矣。是以欲留朱汞於金鼎,必先下水银於玉池,则根荣而末茂,源深而流长者也。然而汞、铅二物不能自为造化,必假神功之火抽添运用,方得玄珠成象,赫赤成丹,曾不终朝,道果圆就矣。海蟾公曰:沉归海底去,抱出日头来。岂非深潭日轮之现矣。得道如此,则信我独异於人也。
    此篇说尽金丹骨髓,漏泄天机,学者能因文解义,则目击道存,不在三千六百门矣。
    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明珠。
    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
    须知大隐居廛市,休向深山守静孤。
    龙,阳物也。虎,阴物也。阴阳交媾,托喻龙虎,片饷工夫,玄珠产於正位。正位者,乃黄中通理之位也。譬犹果生枝上,子在胞中,炁候周天,自然诞熟。南北宗源,翻成卦象,即是前说颠倒坎离之义。道光曰面南看北斗,定裹采真铅者是也。晨昏火侯,合於天枢,即朝屯暮蒙,与天地合德,无非自然时候,不在坐守庚申,吐纳子午也。得此道者,无贵无贱,无市无山,志士若能修炼,不妨在市居朝也。王鼎真人曰:坎虎、离龙、龟精、凤髓,知君已悟丹头,风灯难保,宜早向前修。不在存心想肾,亦非干孤坐岩,陬君知否,眼前有药,朝夕自沉浮,阳精能捉住些儿,妙处岂假多求。望曲江澄净,神水西流,金木无令间膈,阳魂与阴魄相投。鸿蒙内一轮红日光耀,鼎中收。
    黄芽白雪不难寻,远者须凭德行深。
    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岂离壬。
    炼成灵质入难识,消尽阴魔鬼莫侵。
    欲向人间留秘诀,未逢一个是知音。
    黄芽白雪乃古圣九品上丹,取元君木精,以水火鼎器,不计岁月,久久炼养,自然英华结瑞,离於砂汞凡质,可谓从无入有,超凡入圣。服之改形换骨,便可飞升,世人安能识此宝乎。以人身内丹言之,亦有此二宝也,但其福薄行浅者,俯仰有愧,未易得此。故平叔既勉达道者须修阴功阳德,契合天地,而复指其不难寻之路,谓四象五行皆藉於土,三元八卦不离於壬。岂非以土生黄芽而壬生白雪也,且土位居中,其色黄,以青龙之木、白虎之金、朱雀之火、玄武之水,无土不能全其造化,是土为五行之主,滋生万物。吕仙曰震雷发动山头雨,渐浇灌黄芽出土者也。壬居水位,因金生之,其色白,其气寒。若天、地、人之三元,乾、坤、艮、巽、坎、离、震、兑之八卦,皆不能离於壬水。水为金丹之母,壬又为子之初,是一阳才动作丹时也。古歌曰:修道必水府求玄,虚室生白,则白雪自壬而生也。人能炼此灵宝,销尽阴魔,虽父子不传,信人难识也。杳冥莫测,信鬼莫侵也。虽然人见说土生黄芽,便认以脾为中土。壬生白雪,便认以肾为壬水。殊不知脾肾乃有质之物,譬如砂汞亦有质之剂,何以为变化之灵。修丹之士内固不可拾脾肾,外亦不可去汞砂,要知黄芽、白雪乃出於形质之外,谓之无中有、有中无,玄中玄、妙中妙,不可思议也。世人争名夺利,荒淫酒色,虽一小安乐法尚不行持,欲求大道知音、金丹秘诀亦忧忧乎难矣。
    人人尽有长生药,自是愚迷枉摆抛。
    甘露降须天地合,黄芽生要坎离交。
    井蛙应为无龙窟,篱鴳争知有凤巢。
    药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茆。
    天地媾精而生物,男女媾精而生人。其生生化化、本本原原,无仙无凡、无贵无贱,皆受一点真阳之炁,自当三才并立而长生住世也。惟人之爱河欲海流浪滋深,昼夜摆抛尾间,不禁一时恣情快乐,那知百岁修真,真愚迷,亦甚矣。故平叔怜之,谓长生之药,人身自有,甘露,黄芽即其实也。自天炁下降,地炁上腾,冲和熏蒸,则甘露降矣。离纳戊土,坎纳己土,水火往来,会於中黄之位,则黄芽生矣。此非身外事也,而下士闻道,必大笑之。亦如井蛙寸跳於勺水,篱鴳卑飞於蒿莱,不知沧海有龙官、邓林有凤巢,何足责哉。惟有道者修此大药,时饮甘露,日探黄芽,火候抽添,周天数足,则回阳换骨,神光发现,金相端严,与道合真矣。阴真人曰:到得黄芽处,黄金满我家。何必寻草烧茆,以变外炉之物哉。
    好把真铅着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
    但将地魄擒朱汞,自见天魂制水金。
    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
    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金丹大道不出铅汞二物,举世无人知者,何也。太上曰:以铅为君,以汞为臣。铅若不真,汞亦难亲。古歌曰:只恐铅不真,铅真药自成。世人往往以铅者,北方正炁一点阳精是也。殊不知其中有真有凡,真者与天地合德,凡者与犬彘同行。况铅、汞虽分,其本一物。铅能生汞,汞复生铅,七反还丹是也。苟不着意推寻,求师访友,得其金篦刮膜,则生老病死实蹉跎於石火光阴中矣。傥若知此,则将天魂、地魄、金铅、火汞互相制伏,则道德可修矣。盖天之魂为阳、为日、为火、为汞,地之魄为阴、为月、为水、为铅,皆铅、汞异名也。但以地魄擒制火汞,是阴能制阳也。以天魂制伏水金,是阳能伏阴也。一阴一场之谓道,日月交合之谓丹。则道何患不高,德何患不重。虽幽显异类,自可伏龙虎而钦鬼神矣。宜其寿齐天地,超出物表,何有尘世之忧恼哉。
    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
    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
    浑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
    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
    三黄者,雌黄、雄黄、硫黄者也,兼以水银、珠丹砂则四神也。众草,乃烧炼之药,皆外丹作用。世人不能守真抱一,反求诸己,内竭精气,外服灵丹,是扬汤止沸,抱薪救火,未有能生者也。固非谓丹不灵,服之无益也。平叔曰里面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是也。且三黄四神乃真仙内丹已成,积功累行,厌居尘世,将欲解化,奈何躯壳本是父母遗体,因其精血臭腐,生为神奇,必当赖外丹点化,使之改形换骨,补足阳神,方能乘虚步气,跨鹤腾云。今声色凡流以多资而炼药,以虚惫而求助,谓之阴阳得类可乎,谓之二八相当可乎。盖有内丹方服外丹,以我纯阳之身,赖彼纯阳之剂,是得类也。譬若以我之半斤,称彼之八两,是相当也。如此则潭底之日赫赤辉光,山头之月恍惚有象,正是一浮一沉,气豚相通,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时人要识此理,当求真铅、真汞,不用凡砂、水银也。
    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卷之一竟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