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二(别录之二)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二(别录之二)
    庚午岁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有译有本录中菩萨三藏录之二(大乘经重单合译下)
    月灯三昧经十一卷(或十卷一帙)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全本后出单重合译)
    月灯三昧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经)
    宋沙门释先公译(第二别译)
    右一经出前大月灯经第七卷异译(第一别译单卷者本阙)
    无所希望经一卷(一名象步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
    象腋经一卷。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两译本阙)
    大净法门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一译阙本)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二卷。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第一译)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一卷。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等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后出阿弥陀佛偈经一卷(与后经异本或无经字)
    后汉失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观无量寿佛经一卷(亦云无量寿观经与前后经异本)
    宋西域三藏^8□良耶舍译(第一译二译一阙)
    阿弥陀经一卷(亦名无量寿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一译第二本阙)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亦直云称赞净土经)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求那跋陀罗所译小无量寿经寻本不获诸藏纵有即与弥弥陀文同不异)
    上十一经十三卷同帙。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亦云弥勒上生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单本)
    右上生经虽是单译随成佛经次第编此。
    弥勒成佛经一卷(与后经异本)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弥勒来时经一卷(失译出法上录今附东晋录第三译)
    弥勒下生经一卷(一名弥勒受决经初云大智舍利弗)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四译)
    (谨依长房内典二录普云弥勒下生经初云大智舍利弗者其经先是长安沙门释道标译萧齐江州沙门道政删改今详此说或谓不然其释道标乃是什公门下诠义之僧元非翻译之主纵使是标译出文义有何不周降至齐朝政重删改年月悬远叙述参差彼云道政所删难为准约经中子注乃曰秦言故是秦翻无繁惑矣什录先载是其出焉)
    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第六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六译三译一阙)
    诸法勇王经一卷。
    宋罽贤三藏昙摩密多译(第二译)
    一切法高王经一卷(一名一切法义王经)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出序记第三译)
    (右经初序记云魏兴和四年岁次壬戌季夏六月朔次乙未二十三日丁巳创译婆罗门客瞿昙流支沙门昙林在窦太尉定昌寺译八千四百四十九字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其一切法高王经周录为单本者误也)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一译本阙)
    第一义法胜经一卷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出序记第一译)
    (右经初序记云魏兴和四年岁次壬戌九月一日甲子翟昙流支沙门昙林于尚书令仪同高公第译五千五百七十六字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顺权方便经二卷(一名转女身菩萨经或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一卷(亦云转女身菩萨问答经)
    姚秦罽宝三藏昙摩耶舍译(出经后记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乐璎珞庄严经捡寻群录或云姚秦罗什所翻亦云宋朝法海所译今准经后记云比丘慧法于罽宾秦寺请毗婆沙昙摩耶施译胡为秦其罽宾秦寺未详其处耶施译出故应无谬群录咸云昙摩耶舍善毗婆沙时人共号为毗婆沙故僧佑录云舍利弗毗昙毗婆沙译者即其人也舍之与施声相近耳今什录中除附耶舍之录前后四译两译阙本)
    上十一部经十二卷同帙。
    六度集经八卷(亦名六度无极经或九卷)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重单合译)
    太子须大挐经一卷(或云须达挐)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周录为单今为重译)
    右一经出六度经第二卷施度中异译
    菩萨睒子经一卷(亦云孝子睒经)
    僧佑录云安公录中失译经(今附西晋录第二译)
    睒子经一卷。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出六度经第二卷施度中异译。
    太子慕魄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太子沐魄经一卷(或作慕魄)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三译拾遗编入)
    右二经同本。出六度经第四卷戒度中异译。
    九色鹿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出法上录)
    右一经出六度经第六卷精进度中异译。
    上七经十四卷同帙(其九色鹿经周录为单本误也)
    无字宝箧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一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于西太原寺译(出大周录第三译)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重译(拾遗编入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大周录云与大方广宝箧经同本异译者误也前后四译一译阙本)
    老女人经一卷(亦名老母经或云老女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拾遗编入第一译)
    老母经一卷。
    僧佑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第二译)
    老母女六英经一卷(亦云老母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三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月光童子经一卷(一名月明童子经或名申日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申日儿本经一卷(录作兜本误也或无日)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二译拾遗编入)
    德护长者经二卷(一名尸利崛多长者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第四译四译一阙)
    右三经同本异译(上之三经虽是同本而广略全异互有增减又支谦译中有申日经一卷云与月光童子经同本异译今检寻文句二经不殊父名申日子号月光约父子名以分二轴两本既同故不双出其申日经或在小乘藏中云出阿含其增壹阿含中虽有尸利崛多长者缘起无月光童子事编在彼中亦将误也)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卷(一名菩提无行经亦直名菩提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一译)
    伽耶山顶经一卷(亦云伽耶顶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二译)
    象头精舍经一卷。
    隋天竺沙门毗尼多流支译(第三译)
    大乘伽耶山顶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出大周录第四译)
    右四经同本异译(其沙门靖迈翻经图中别载菩提经一卷大周录中又有菩提无行经一卷此之二经并是什公所译文殊问菩提经之异名无繁重载)
    长者子制经一卷(一名制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菩萨逝经一卷(或云誓童子经或直云逝经)
    西晋沙门白法祖译(第三译)
    逝童子经一卷。
    西晋沙门支法度译(第四译五译二阙)
    右三经同本异译(又大周录中别载制经一卷即安高译者异名不合重载)
    犊子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出法上录第一译)
    乳光佛经一卷(亦云乳光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广略稍异前后四译两译阙本)
    无垢贤女经一卷(或名胎藏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出聂道真录第二译)
    右一经云与胎藏经同本俱云竺法护译今勘二本文句全同但名有异今存一本)  腹中女听经一卷(一名不庄校女经)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第三译)
    转女身经一卷。
    宗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二经稍略总五译二阙)
    上二十一经二十二卷同帙。
    无上依经二卷。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全本第二译出经后记)
    (右此无上依经谨按长房等录并云陈永定二年丁丑真谛三藏于南康郡净土寺出其经后记乃至梁绍泰三年太岁丁丑九月八日三藏真谛于平固县南康内史刘文陀请令译出今寻诸家年历差互不同长房年历但至承圣五年丙子梁国即绝甄鸾及王道圭年纪至绍泰二年丙子改为太平元年太平二年丁丑改为永定元年陈霸先立号为陈国又有年纪不知何人所撰彼云承圣三年甲戌改为大定元年逮于后梁凡经八载方改年号然四家年历并无绍泰三年四本既并不同未详孰为正说或可梁绍泰三年丁丑即是陈初永定元年也历中但纪后号不载前名今者且依经记为梁代译也)
    未曾有经一卷。
    后汉失译(旧录在小乘单本中误也第一译)
    甚希有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是前无上依经初品出第一卷)
    决定总经一卷(或云决定总持经亦云决总持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谤佛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宝积三昧文殊问法身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入法界体性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拾遗编入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如来师子吼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第一译)
    大方广师子吼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大乘百福相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第一译)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再译(拾遗编入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大乘四法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于东太原寺译(出大周录第一译)
    菩萨修行四法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于弘福寺译(拾遗编入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希有希有校量功德经一卷(或直云希有校量功德经)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一译)
    最无比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广略少异)
    前世三转经一卷。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第一译)
    银色女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阿阇世王受决经一卷。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第一译)
    采莲违王上佛授决号妙华经一卷(亦直云采莲违王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拾遗编入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从无上依经下一十九经大周录中在单本内今勘为重译)
    正恭敬经一卷(或名正法恭敬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第一译)
    善敬经一卷(亦名善恭敬经一名善恭敬师经)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广略少异)
    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一译)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一卷。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称赞大乘经旧为单本今为重译)
    上二十三经二十四卷同帙。
    谏王经一卷(亦云大小谏王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第一译)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一卷(亦直云胜军王经)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一卷(亦直云胜光天子经)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三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其谏王经同在小乘录胜军王经在大乘录并云单本者误也)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一译)
    转有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文殊师利巡行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一译)
    文殊尸利行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三译)
    缘起圣道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六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六译四译阙本其缘起圣道经周录在单本中误也又有闻城十二因缘经一卷即与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文同不异但名别耳今存一本)
    稻芊经一卷。
    失译今附东晋录。
    了本生死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谦自注解三译一阙)
    右二经同本异译(莫辩先后)
    自誓三昧经一卷(题下注云独证品第四出比丘净行中)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拾遗编入第一译)
    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一译阙本)
    灌洗佛形像经一卷(亦云四月八日灌经亦直云灌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拾遗编入第一译)
    摩诃刹头经一卷(亦名灌佛形像经)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造立形像福报经一卷。
    失译今附东晋录。
    作佛形像经一卷(亦云优填王作佛形像经)
    失译(今在汉录周录在小乘单本中及云西晋沙门法炬译者误也)
    右二经同本异译(莫辩先后)
    龙施女经一卷(或无女字)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一译)
    龙施菩萨本起经一卷(或云龙施女经亦云龙施本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广略少异)
    八吉祥神□经一卷(或无神字)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一译)
    八阳神□经一卷(亦直云八阳经新勘为重译)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
    八吉祥经一卷。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第四译)
    八佛名号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五译)
    右四经同本异译(缘起大同佛名稍异前后五译一译阙本)
    盂兰盆经一卷(亦云盂兰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报恩奉盆经一卷。
    失译今附东晋录。
    右二经同本异译(莫辩先后广略稍异)
    浴像功德经一卷。
    大唐天竺三藏宝思惟译(新编入录第一译)
    浴像功德经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后本稍广)
    校量数珠功德经一卷。
    大唐天竺三藏宝思惟译(新编入录第一译)
    数珠功德经一卷(内云曼殊室利□藏中校量数珠功德法)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上二十九经二十九卷同帙。
    不空□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三帙。
    大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新编入录当第四译)
    不空□索□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一译)
    不空□索神□心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是前大经序品三藏流志先译一卷名不空□索□心经寻本未获)
    不空□索陀罗尼自在王□经三卷(亦云不空□索心□王经)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宝思惟译(新编入录第一译)
    不空□索陀罗尼经一卷(一名普门)
    大唐天后代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此是梵本经抄非是全部与前三经同名异本)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经二卷(或一卷)
    大唐总持寺沙门释智通译(拾遗编入第一译)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一卷(或云千臂千眼)
    大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初译本贝叶交错文少失次)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西天竺沙门伽梵达摩译(拾遗编单本)
    右此心经虽是单本随前身经编之于此。
    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新编入录第一译)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天竺三藏宝思惟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上九经十二卷同帙。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三译)
    如意轮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新编入录第四译)
    右四经同本异译(上四本经虽有广略据其梵本并译未尽义净出者共法最略)  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一卷(亦名一字□王经)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宝思惟译(新编入录第一译)
    曼殊室利菩萨□藏中一字□王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十二佛名神□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一译)
    称赞如来功德神□经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五千五百佛名经第一卷初十二佛号与前十二佛名同而不别又十二佛名经旧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
    孔雀王□经一卷(亦名大金色孔雀王经并结界场法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四译)
    大金色孔雀王□经一卷。
    失译(今附秦录拾遗编入第五译)
    佛说大金色孔雀王□经一卷。
    失译(亦附秦录拾遗编入第六译)
    孔雀王□经二卷。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第七译)
    大孔雀□王经三卷。
    大唐三藏义净于东都内道场译(新编入录第八译)
    右五经同本异译(新旧八译五存三阙前六文略后二稍广)
    上十一经十四卷同帙。
    陀罗尼集经十二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出大周录单重合译)
    右出金刚大道场经大明□藏之少分也。撮要而译(此集之中大般若□经等有别行者录不具显人多生疑恐非正典今为除疑故别条末列之如后)
    第一卷佛部卷上(大神力陀罗尼释迦佛顶三昧陀罗尼品)
    第二卷佛部卷下(初画一切佛顶像法次有二十六印并□诸佛□印法第三阿弥陀佛大思惟经序分□印法并说持诵得往生事及数珠法第四大金轮陀罗尼第五拔折啰功能法相品)第三卷(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在舍卫国说大般若理趣中□及般若心□皆在此中于中第十二印并□名般若无尽藏注云是一印□筏梨耶思蝇伽法师译卷末复有大轮金刚陀罗尼若诵此□即当入坛及得用印不成盗法)第四卷观世音卷上(十一面观世音神□经)第五卷观世音卷中(初有二印及□千啭观世音菩萨□次有六印及□观世音杂□印第三十二臂观世音菩萨一印并□第四不空□索观世音四印并□第五画观世音像法第六观世音毗俱知菩萨三昧法印□品也)第六卷观世音等诸菩萨卷下(初阿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法印□唐云马头第二诸大菩萨法会印□品大势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等并有印□法)第七卷金刚部卷上(初金刚藏大威神力三昧法印□品第二金刚藏眷属法印□品诸眷属金刚说□并印)第八卷金刚部卷中(初金刚阿蜜哩多军茶利菩萨自在神力□印品第二拔折罗咤呵娑印□法唐云大笑金刚)第九卷金刚部卷下(初金刚乌枢沙摩法印□品唐云不净洁金刚即火头金刚是第二天青面金刚□法)第十卷诸天卷上(初摩利支天经第二功德天法中天竺国菩提寺僧阿难律木叉师迦叶师等于法行寺翻流行于唐国)第十一卷诸天卷下(诸天等献佛助成三昧法印□品大梵摩天帝释摩醯首罗四天王日天月天星宿天地天火天阎罗天一切龙王□印并祈雨法那罗延天干闼婆紧那罗摩呧啰伽孔雀王师子王伽噜荼大辩天神王焰摩檀陀水天风天阿修罗王遮文茶天法一切毗那夜迦法一切药叉法一切罗刹法)(右大梵摩天等皆献□印)第十二卷(诸佛大陀罗尼都会道场印□品是灌顶普集会坛法)
    十一面观世音神□经一卷(周宇文氏天竺三藏耶舍崛多等译第一译)
    十一面神□心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经。与前陀罗尼集经第四卷。十一面神□经。同本异译(而集经中印法稍广)
    摩利支天经一卷(或加小字)
    失译(今附梁录拾遗编入)
    右一经是集经第十卷初摩利支天经少分异译)
    □五首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翻经图单重合译)
    □五首者(能灭诸罪千啭陀罗尼□一六字陀罗尼□二七俱胝佛所说神□三随一切如来意神□四观自在菩萨随心□五其千啭□亦有别写以为一经既在此中故不别出大周录中分为五经者非也)
    千啭陀罗尼观世音菩萨□经一卷。
    大唐总持寺沙门释智通译(拾遗编入第二译)
    右千啭□二首。与上集经第五卷初千啭观世音□。及杂□中千啭陀罗尼。同本异译。
    六字神□经一卷(或云六字□法)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新编入录第四译)
    右一经。与上集经第六卷中文殊师利菩萨□法。及□五首经六字陀罗尼。并杂□中六字陀罗尼□。同本异译。
    七俱胝佛大心准提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第一译)
    七俱胝佛母准泥大明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南天竺三藏金刚智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比于旧经新者稍广然据梵文译仍未尽□五首中及杂□内惟独译□更无余法)
    上九经二十卷二帙(上帙七卷下帙十三)
    观自在菩萨随心□经一卷(亦云多唎心经)
    大唐总持寺沙门释智通译(新编入录)
    右此观自在随心□。前□五首经。及杂□经中观世音初随心□。并集经第
    五。并先译出故编于此。
    种种杂□经一卷(或无经字)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拾遗编入单重合译)
    杂□总二十三首(法华经内□六首旋塔灭罪陀罗尼一礼拜灭罪命终诸佛来迎□一供养三宝□一观世音忏悔□一金刚□蛇□一生禅安隐□一□肿□一金刚□治恶鬼病一千啭陀罗尼一观世音随心□四首七俱胝佛神□一随一切如来意神□一与□五首中者同本六字陀罗尼□一归依三宝□一)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朝散郎杜行顗奉制译(出大周录第一译)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拾遗编入第二译)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罽宾沙门佛陀波利译(出大周录第三译)
    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于东都再译(拾遗编入第四译)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或加□字)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五译)
    右五经同本异译。
    无量门微密持经一卷(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一译)
    出生无量门持经一卷(或云新微密持经)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尼译(第五译)
    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一卷(或云出无量门持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拾遗编入第六译)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一卷(或直云破魔陀罗尼经)
    宋西域沙门功德直共玄畅译(第七译)
    阿难陀目佉尼诃离陀邻尼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第八译)
    舍利弗陀罗尼经一卷。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第九译)
    一向出生菩萨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十译)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新编入录第十一译)
    右八经同本异译(长房等录中觉贤经数更有新微密持经一卷即是出生无量门持经是功德贤经数复有出无量门持经一卷即是阿难陀目佉尼诃离陀经是既是重载故不别存新旧十一译三译阙本)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一译)
    妙臂印幢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胜幢臂印经旧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
    上十七经十七卷同帙。
    无崖际持法门经一卷(一名无际经)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第一译)
    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门陀罗尼经一卷。
    高齐居士万天懿译(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一译阙本)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第一译)
    金刚场陀罗尼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一卷。
    失译(今附东晋录)
    华聚陀罗尼□经一卷。
    失译(今附东晋录)
    华积陀罗尼神□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周录在单本中误也)
    右三经同本异译(莫辩先后)
    六字□王经一卷。
    失译(今附东晋录第一译)
    六字神□王经一卷。
    失译(拾遗编入今附梁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虚空藏菩萨问佛经一卷(亦云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
    失译(今附梁录第一译拾遗编入)
    如来方便善巧□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如来方便经旧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
    持句神□经一卷(亦云陀罗尼句)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拾遗编入第一译)
    陀邻尼□经一卷(亦云陀邻□□)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拾遗编入第三译)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出内典录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二本略后经稍广前后四译三存一阙其最胜灯王经旧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
    善法方便陀罗尼□经一卷。
    失译(今附东晋录)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一卷。
    失译(今附东晋录)
    护命法门神□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出大周录第三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之二经莫辩先后其护命法门经周录在单本中误也)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西域沙门弥陀山等译(新编入录第二译又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初译名离垢净光陀罗尼经寻本未获故阙之耳)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一卷(亦直云请观世音经)
    东晋外国居士竺难提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上十九经十九卷同帙。
    内藏百宝经一卷(亦云内藏百品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温室洗浴众僧经一卷(亦直云温室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拾遗编入第一译前后两译一本阙)
    须赖经一卷。
    前凉月支优婆塞支施仑译(出经后记第三译前后四译三本阙)
    私诃昧经一卷(一名菩萨道树经亦名道树三昧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菩萨生地经一卷(一名差摩竭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周为单本误第一译前后两译一本阙)
    四不可得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梵女首意经一卷(一名首意女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成具光明定意经一卷(或云成具光明三昧或直云成具光明经)
    后汉西域三藏支曜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宝网经一卷(亦云宝网童子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菩萨修行经一卷(亦名威施长者问观身行经)
    西晋河内沙门帛法祖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诸德福田经一卷(或云诸福田经或直云福田经)
    西晋沙门法立法炬共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第三译三译二阙)
    佛语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金色王经一卷。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演道俗业经一卷。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百佛名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上十七经十七卷同帙。
    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一名集诸佛华或四卷)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第三译三译二阙)
    须真天子经三卷(亦云问四事经或二卷)
    西晋沙门竺法护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摩诃摩耶经一卷(亦直云摩耶经或二卷)
    萧齐沙门释昙景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除恐灾患经一卷。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孛经一卷(或云孛经钞)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拾遗编入第二译前后三译两本阙)
    观世音菩萨受记经一卷(一名观世音受决经)
    宋黄龙沙门释昙无竭译(第三译三译二阙)
    上六经十卷同帙。
    海龙王经四卷(或三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首楞严三昧经三卷(亦直云首楞严经或二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九译九译八阙)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云出深功德经中亦云普贤观经)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第三译三译二阙)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一卷。
    宋西域三藏^8□良耶舍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不思议光菩萨所问经一卷(亦云所说)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上五经十卷同帙。
    十住断结经十卷(或云十地断结经或十一卷或十四)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诸佛要集经二卷(亦直云要集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未曾有因缘经二卷(亦直云未曾有经)
    萧齐沙门释昙景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上三经十四卷二帙。
    菩萨璎珞经十二卷(或十四卷或十六卷)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超日明三昧经二卷(或无三昧字或三卷)
    西晋清信士聂承远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上二经十四卷二帙。
    贤劫经十三卷(亦名□陀劫三昧经或七或十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从无垢净光陀罗尼经下三十六经虽云重译但一本存余皆遗失寻求不获)
    大乘经单译(一百三十一部二百九十三卷二十四帙)
    大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二帙)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二帙)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佛名经十二卷(或十三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三劫三千佛名经三卷(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卷上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卷中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卷下失译拾遗编入今附梁录)
    上二经十五卷二帙(其三劫佛名出长房入藏录中今合成一部其中贤劫佛名出贤劫经中合为重译今以上下佛名是其单本以类相从编之于此)
    五千五百佛名经八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二卷(云出众经或四卷)
    曹魏代译失三藏名(拾遗编入)
    上二经十卷同帙(其不思议功德经大周录云与不思议光菩萨所问经等同本者误也)
    华手经十三卷(一名摄诸善根经或十或十一或十二一帙)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一名方等檀持陀罗尼经)
    北凉沙门法众于高昌郡译(出宝唱录)
    僧伽咤经四卷。
    元魏藏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力庄严三昧经三卷。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
    大唐罽宾沙门佛陀多译译(拾遗编入)
    上四经十二卷同帙。
    观佛三昧海经十卷(或八卷一帙或无海字)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右此观佛三昧经大周录云宋永初年求那跋陀罗译出内典录者谨按内典录云是东晋觉贤所译非宋代功德贤周录误也又云与后秦罗什所译单卷观佛三昧经同本编为重译今以什公译者久阙其本卷数全殊不可悬配令依诸旧录编单本内)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十卷。
    失译在后汉录。
    菩萨本行经三卷。
    失译(今附东晋录拾遗编入)
    上二经十卷同帙(按大周录中其七卷报恩经云与汉代支谶所译单卷大方便报恩经同本其三卷菩萨本行经云与西晋聂道真所译单卷菩萨本行经同本今以单卷报恩及本行二经先是阙本卷数全殊不可悬配今依诸旧录编单本内)
    法集经六卷(或七卷或八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观察诸法行经四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
    菩萨处胎经五卷(亦直云胎经或八卷)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弘道广显三昧经四卷(或无三昧字亦名阿耨达龙王经亦名入金刚问定意经凡十二品)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一经仁寿大周等录皆云与阿耨达龙王经同本异译二经俱云竺法护出编为重译按僧佑录竺护所出但有阿耨达经二卷下注云一名弘道广显三昧经长房录中竺护所译有弘道广显三昧经二卷下注云亦名阿耨达请佛经唐内典录护公所译双载二经又长房内典二录西晋失译复有阿耨达龙王经二卷今对勘二经文并无异但以立名多种致使群录差殊或有双载二经或有互题名目时无悟者流滥日深今一废一存庶无谬失但留一本编入单中)
    施灯功德经一卷(一名然灯经)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上三经十卷同帙。
    央崛魔罗经四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右此央崛魔罗经大周录云与竺法护译指髻等七经同本异译者误也不可以名目似同悬即配为重译谨按隋录其指髻经出增壹阿含中鸯崛悔过等六经从前大经抄出既非同本异译依旧编在单中)
    无所有菩萨经四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出内典录)
    明度五十校计经二卷(或无明度字或无五十字)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上三经十卷同帙。
    中阴经二卷。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大法鼓经二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文殊师利问经二卷(亦直云文殊问经)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月上女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二卷(失译今附秦录)
    上五经十卷同帙(其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大周录云与大方等如来藏经同本异译今寻文理义旨悬殊故为单本)
    大乘密严经三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
    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卷(亦名大乘实义经云出六根聚经)
    外国沙门菩提登译(莫知年代出大周录今附隋录)
    莲华面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一卷(一名问署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拾遗编入)
    大乘造像功德经二卷(或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出大周录)
    上五经十卷同帙(其大乘造像功德经大周录云与造立形像福报经同本异译者误也文意既殊故为单译)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三卷。
    大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新编入录)
    一字佛顶轮王经五卷(亦云五佛顶经或四卷)
    大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新编入录)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经一卷。
    大唐北天竺三藏宝思惟译(新编入录)
    上三经九卷同帙。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一帙)
    大唐循州沙门怀迪共梵僧于广州译(新编入录)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共沙门一行译(新编入录)
    苏婆呼童子经三卷(或云苏婆呼律或二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新编入录)
    上二经十卷同帙。
    苏悉地羯罗经三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新编入录)
    牟梨曼陀罗□经一卷(或无经字失译)
    (拾遗编入今附梁录)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四卷(亦云经)
    大唐南天竺三藏金刚智译(新编入录)
    上三经八卷同帙。
    七佛所说神□经四卷(或无所说字)
    晋代译失三藏名(今附东晋录)
    (右此七佛神□经大周录中编为重译云与吴代外国优婆塞支谦所译单卷七佛神□经同本今以此单卷经久阙其本卷数复殊不可悬配今依旧录编单本内)
    大吉义神□经二卷(或四卷)
    元魏昭玄统沙门释昙曜译(出法上录)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新编入录)
    金刚光焰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新编入录)
    阿咤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一卷。
    失译(拾遗编入今附梁录)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一卷。
    失译(拾遗编入今附梁录)
    大普贤陀罗尼经一卷失译(拾遗编入今附梁录)
    大七宝陀罗尼经一卷失译(拾遗编入今附梁录)
    六字大陀罗尼□经一卷失译(拾遗编入今附梁录)
    安宅神□经一卷后汉失译。
    摩尼罗亶经一卷。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拾遗编入)
    玄师□陀所说神□经一卷(录云幻师无所说字)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拾遗编入)
    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诸佛心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持世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六门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总持寺沙门释智通译(出大周录)
    上十九经二十三卷同帙。
    智炬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出大周录)
    诸佛集会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出大周录)
    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北天竺三藏宝思惟译亦云所得(出大周录)
    百千印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新编入录)
    救面燃饿鬼陀罗尼神□经一卷(亦云施饿鬼食□经后兼有施水□)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新编入录)
    庄严王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
    香王菩萨陀罗尼□经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
    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
    拔除罪障□王经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
    善夜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出成就一切义品)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新编入录)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一卷。
    大唐南天竺三藏金刚智译(新编入录)
    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一卷。
    大唐南天竺三藏金刚智译(新编入录)
    (右虚空藏等三经及前四卷瑜伽并出金刚顶经彼经梵本有十万颂此之四经略要抄译非全部也)
    佛地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有论七卷释)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亦云佛临般亦名遗教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有释论一卷)
    (右此遗教经旧录所载多在小乘律中或编小乘经内今以真谛法师译遗教论彼中解释多约大乘小宗不显故移编此)
    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佛印三昧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拾遗编入)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一卷。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拾遗编入)
    异出菩萨本起经一卷(或无起字)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拾遗编入)
    千佛因缘经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出法上录)
    贤首经一卷(一名贤首夫人经)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月明菩萨经一卷(或云月明童子或云月童子)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右此月明菩萨经大周录中编为重译云与月光童子经等同本者误也文意全异改为单译)
    心明经一卷(一名心明女梵志妇饭汁施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灭十方冥经一卷(或云十方灭冥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鹿母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又群录中更有鹿子经一卷云是吴代外国优婆塞支谦所译即与前鹿母经文句全同但立名殊故不双出)
    魔逆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上二十六经二十六卷同帙。
    德光太子经一卷(一名赖咤和罗所问光德太子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德光太子经大周录中编为重译云与须赖经等同本异译者误也文意既异故为单本)
    大意经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坚固女经一卷(一名牢固女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商主天子所问经一卷(或无所问字)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诸法最上王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一卷(一名八曼茶罗经)
    大唐天竺三藏那提译(出大周录)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一卷。
    大唐天竺三藏那提译(出大周录拾遗编入)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一卷(或加般字)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翻经图)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翻经图)
    差摩婆帝受记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不增不减经一卷(或云二卷者误也)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造塔功德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拾遗编入)
    右绕佛塔功德经一卷(亦云绕塔功德经)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新编入录)
    大乘四法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新编入录)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出大周录)
    大乘流转诸有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
    妙色王因缘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
    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一卷。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新编入录)
    般泥洹后灌腊经一卷(一名四辈灌腊经亦直云灌腊经)
    西天三藏竺法护译。
    (右此灌腊经大周等录皆为重译云与盂兰盆经等同本异译者误也今寻文异故为单本)
    八部佛名经一卷(亦云八佛经)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上二十二经二十二卷同帙(其八部佛名经大周录云与八吉祥□经等同本异译者误也八数虽同说处全异所为复别故为单本)
    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一卷(或云内六波罗蜜经安公出方等部)
    后汉临淮沙门严佛调译(拾遗编入)
    菩萨投身饿虎起塔因缘经一卷(僧佑录云以身施饿虎经)
    北凉高昌沙门释法盛译(出经后记)
    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一卷(新为共译附三秦录亦名金刚清净经)
    师子月佛本生经一卷。
    新为失译(附三秦录)
    (右金刚清净经群录并云吴代外国优婆塞支谦译汉后失译复有其名师子月佛经群录并云西晋三藏竺法护译今详二经文句并非谦护所翻似是秦凉已来什公等译今为失源附于秦录)
    长者法志妻经一卷
    失译(安公凉土异经录中有名今亦附凉录。
    萨罗国经一卷(或云萨罗国王经)
    失译(今附东晋录)
    右二经。法上录中并云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今详二经文句并非什公所翻。似是晋魏代译其法志妻经安公凉土异经录中先有其名今亦附凉录。萨罗国经附于晋录)
    十吉祥经一卷。
    失译今附秦录。
    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一卷。
    失译(今附梁录拾遗编入)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一卷(失译今附秦录)
    金刚三昧经二卷(或一卷)
    北凉失译(拾遗编入)
    法灭尽经一卷僧佑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
    甚深大回向经一卷。
    僧佑录中失录经(今附宋录)
    天王太子辟罗经一卷(或无天王字亦云譬罗)
    僧佑录云安公阙中异经(今附秦录拾遗编入)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二卷(亦直云净行经或无经字)
    僧佑录云安公凉土异经(今附凉录)
    八大人觉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出宝唱录)
    三品弟子经一卷(亦云弟子学有三辈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四辈经一卷(或云四辈弟子经亦云四辈学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出法上录)
    当来变经一卷(或云当来变识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过去佛分卫经一卷(或云过世)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十二头陀经一卷(一名沙门头陀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树提伽经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长寿王经一卷。
    僧佑录云安公失译经(今附西晋录)
    右此长寿王经。大周录等云出阿含。谨按四阿含内并无此经。虽增一第十六中有长寿王缘起文意全异。此乃大乘故编于此。
    法常住经一卷。
    僧佑录云安公失译经(今附西晋录)
    上二十三经二十五卷同帙(从优婆夷净行经下十经旧录之中皆编小乘部内今检寻文理多涉大乘编在小中恐乘至理故移于此)
    菩萨调伏藏。
    二十六部五十四卷五帙。
    夫戒者防患之总名也。菩萨净戒唯禁于心。声闻律仪则防身语。故有托缘兴过聚徒诃结。菩萨大人都无此事。佛直为说令使遵行。既无犯制之由故阙诃结之事。诸大乘经明学处者摭之。于此为菩萨调伏藏云。
    菩萨地持经十卷(或名地持论或八卷一帙)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右一经初有归敬颂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昔高齐昭玄统沙门法上答高句丽问云地持是阿僧佉比丘从弥勒受得阿僧佉者即无着菩萨是也又按梁沙门僧佑地持记云菩萨地持经八卷有二十七品分为三段第一段十八品第二段四品第三段五品文中不出有异名而今此本或题云菩萨戒经或题云菩萨地经今检寻经未亦有多名文云名为菩萨地名为菩萨藏摩得勒伽名摩诃衍摄名不坏显示名无障碍清净智根本佑云不出异名者不然又检群录昙无谶所译别存菩萨戒经或云菩萨地经者误也。)
    菩萨善戒经九卷(一云菩萨地或十卷)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等译。
    (右一经群录皆云与地持经同本异译今详文理非不差殊其善戒经前有序品后有奉行地持经并无其地持戒品中有受菩萨戒文及菩萨戒本善戒经即无自余之外文意大同地持复出瑜伽诸录成编入论既有差殊未敢为定又按梁沙门僧佑菩萨善戒经记云此名善戒名菩萨地名菩萨毗尼摩戒名如来藏名一切善法根本名安乐国名诸波罗蜜聚凡有七名第一卷先出优波离问受戒法第二卷始方有如是我闻次第别品乃有三十而复有别本题为菩萨地经今按寻经本与佑记不同经初即有如是我闻而无优波离问受戒法但有九卷其优波离问受戒法即后单卷菩萨善戒经是若将此为初卷即与佑记符同然此地经本离之已久乍合成十或恐生疑此善戒经亦同地持作其三段第一段名菩萨地有三十品第二段名如法住有四品第三段名毕竟地有六品佑云次第列品者或恐寻之未审也)
    净业障经一卷(失译今附秦录单本)
    上二经十卷同帙(其净业障经法上录云竺法护译详其文句与护公译经文势全异故为失译)
    优婆塞戒经七卷(是在家菩萨戒或五或六或十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单本
    梵网经二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前本阙)
    受十善戒经一卷。
    汉后失译(拾遗编入单本)
    上三经十卷同帙。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或无菩萨字新编为律)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第一译三译二阙)
    佛藏经四卷(一名选择诸法经或二卷或三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单本。
    菩萨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慈氏菩萨说)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拾遗编入第二译)
    菩萨戒本一卷(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弥勒菩萨说)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一译阙本)
    菩萨戒羯磨文一卷(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弥勒菩萨说)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菩萨善戒经一卷(优波离问菩萨受戒法)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出宝唱录单本)
    上六经十经同帙。
    菩萨内戒经一卷。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出法上录单本)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出宝唱录单本)
    (右此优婆塞五戒威仪经群录编在小乘律中者误也初是菩萨戒本后是受菩萨戒文及舍忏等法既非小宗故移编此)
    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或直云净律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出法上录第三译)
    寂调音所问经一卷(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经)
    宋沙门释法海译(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一译阙本)
    大乘三聚忏悔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出内典录单本)
    菩萨五法忏悔文一卷(或云菩萨五法忏悔经)
    失译(今附梁录单本)
    菩萨藏经一卷。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单本。
    三曼陀□陀罗菩萨经一卷。
    西晋清信士聂道真译单本。
    菩萨受斋经一卷。
    西晋清信士聂道真译(第二译三译二阙)
    文殊悔过经一卷(一名文殊五体悔过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舍利弗悔过经一卷(亦直云悔过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三译二阙)
    法律三昧经一卷(亦直云法律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十善业道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新编入录单本)
    上十四经十四卷同帙(谨按旧录大乘律中有宝梁经迦叶经今为编入宝积会中故不重出其大方广三戒经与宝积三律仪会同本决定毗尼经与宝积优波离会同本今并编入宝积部中故此不载)
    菩萨对法藏。
    九十七部五百一十八卷五十帙。
    菩萨阿毗达磨有其二类。一者解释契经二者诠法体相。旧录所载和杂编之。今所集者分为二例。释契经者列之于前。诠法性者编之于后。庶无糅杂览者易
    知。
    大乘释经论。
    二十一部一百五十五卷一十五帙。
    大智度论一百卷(或一百一十或七十卷十帙)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单本。
    右龙树菩萨造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什法师云若具足翻应有千卷秦人识弱故略之十分存一)
    十地经论十二卷(或十五卷一帙)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等译单本。
    右天亲菩萨造释十地经即华严十地品是(论序云菩提留支勒那摩提在洛阳殿内二人同译佛陀扇多传语帝亲笔受长房录中留支摩提二录俱载者不然今合为一本在留支录)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五卷(或六卷或七卷或十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单本。
    右释弥勒所问经。即宝积经第四十一会是。
    大乘宝积经论四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右释旧单卷大宝积经。即宝积第四十三会是。
    宝髻菩萨四法经论一卷(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毗目智仙等译(出序记单本)
    右释大集经宝髻品。今入宝积在第四十七会(论序记云魏兴和三年岁次辛酉九月朔旦庚子之日乌苌国人刹利王种三藏法师毗目智仙中天竺国婆罗门人瞿昙流支护法大士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勃海高仲密爱法之人沙门昙林道俗相假于邺城内在金华寺译四千九百九十七字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
    上三论十卷同帙。
    佛地经论七卷(亲光等菩萨造释佛地经)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金刚般若论二卷(无着菩萨造)
    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出内典录单本)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一卷(无着菩萨造)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
    上三论十卷同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一译)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三卷(无着菩萨颂世亲菩萨释)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第二译)
    右二论及颂同本异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二卷(功德施菩萨造亦云功德施论)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单本(出大周录上四论及颂造者虽异并释金刚般若经又有金刚仙论十卷寻阅文理乃是元魏三藏菩提留支所撰释天亲论既非梵本翻传所以此中不载)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二卷(一名伽耶山顶经论婆薮槃豆菩萨造)
    元魏三藏菩提留支译单本(第一译)
    妙法莲华经论一卷(婆薮槃豆菩萨造)
    元魏中天竺三藏勒那摩提共僧朗等译(第一译)
    上五论十一卷同帙。
    法华经论二卷(初有归敬颂者或一卷)
    元魏北天竺三藏菩提留支共昙林等译(拾遗编入第二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其三藏义净新译法华论五卷寻本未获)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四卷(释胜思惟经或三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单本。
    涅槃论一卷(婆薮槃豆菩萨造略释涅槃经)
    沙门达磨菩提译不知年代(内典录中附元魏代第一译后本阙)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释涅槃一颂)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单本。
    遗教经论一卷(释遗教经)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拾遗编入单本)
    无量寿经论一卷(婆薮槃豆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单本)
    三具足经论一卷(天亲菩萨造有释论无经本)
    元魏天竺三藏毗目智仙等译(出序记单本)
    (右论初记云三藏法师毗目智仙婆罗门人瞿昙流支爱敬法人沙门昙林于邺城内在金华寺魏兴和三年岁次辛酉月建在戌朔次庚午十三日译千百十言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渤海高仲密启请供养守护流通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
    转法轮经论一卷(天亲菩萨造有释论无经本)
    元魏天竺三藏毗目智仙等译(出序记单本)
    (右论初记云魏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渤海高仲密善求义方选真简伪故请法师毗目智仙并其弟子瞿昙流支于邺城内在金华寺兴和三年岁次大梁建酉之月朔次庚子十一日译三千九百四十二言沙门昙林对译录记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
    上八论十二卷同帙。
    大乘集义论。
    七十六部三百六十三卷三十五帙。
    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弥勒菩萨说十帙)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重合译)
    (右此瑜伽论梁代三藏真谛译者名十七地论只得五卷缘碍遂辍北凉三藏昙无谶译地持论但成十卷乃是本地分中菩萨地此瑜伽论当第三译前之二本部帙不终大唐译者方具备矣)
    显扬圣教论二十卷(无着菩萨造二帙)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瑜伽师地论释一卷(最胜子等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翻经图单本)
    显扬圣教论颂一卷(无着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王法正理论一卷(弥勒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七卷(无着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上四论十卷同帙。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安慧菩萨糅释上集论)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中论四卷(龙树菩萨本梵志青目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单本或八卷)
    上二论二十卷二帙。
    般若灯论释十五卷(龙树菩萨本分别明菩萨释)
    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出内典录单本)
    右与中论本同释异。
    十二门论一卷(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单本。
    十八空论一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出翻经图)
    百论二卷(提婆菩萨造婆薮开士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单本)
    广百论本一卷(圣天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上五论二十卷二帙。
    大乘广百论释论十卷(圣天本护法释一帙)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十住毗婆沙论十四卷(龙树菩萨造或十二或十五)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单本。
    菩提资粮论六卷(圣者龙树本比丘自在释)
    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出内典录单本)
    上二论二十卷二帙。
    大乘庄严经论十三卷(无着菩萨造或十五卷一帙)
    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出内典录单本)
    大庄严论经十五卷(马鸣菩萨造或十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单本)
    顺中论二卷(无着菩萨造)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出序记单本)
    (右顺中论序记云魏尚书令仪同高公延国上宾瞿昙流支在第供养正通佛法对释昙林出斯义论武定元年岁次癸亥八月十日挥辞丙寅凡有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七字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
    摄大乘论三卷(无着菩萨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第二译)
    上三论二十卷二帙。
    摄大乘论二卷(无着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第一译)
    摄大乘本论三卷(无着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三译)
    右三本论同本异译。
    摄大乘释论十五卷(世亲菩萨释或十二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第一译)
    上三论二十卷二帙(又按仁寿大周等录复有摄论一本十二卷成部亦云真谛所译勘与此同今者但存一本)
    摄大乘论释论十卷(世亲菩萨释一帙)
    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摄大乘论释论十卷(世亲菩萨释一帙)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三译)
    右三释论同本异译。
    摄大乘论释十卷(无性菩萨释一帙)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右与前三论本同释异。
    佛性论四卷(天亲菩萨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单本。
    决定藏论三卷。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单本。
    (右此决定藏论大周录中乃云失译而不指言何代翻出今详此论文势乃是真谛所翻论中子注乃曰梁言前代录家遗之不上今为真谛所译编于梁代录中)
    辩中边论颂一卷(弥勒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中边分别论二卷(婆薮槃豆造或三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第一译)
    上四论十卷同帙。
    辩中边论三卷(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三译)
    右二释论同本异译。
    究竟一乘宝性论四卷(或三卷或五卷)
    元魏天竺三藏勒那摩提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业成就论一卷(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毗目智仙等译(出序记第一译)
    (右论序记云魏兴和三年岁次大梁七月辛未朔二十五日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渤海高仲密敬请三藏法师乌茛国人中天竺国婆罗门人瞿昙流支释昙林等在邺城内金华寺译四千八百七十二字序中三藏虽不列名准制即是毗目智仙群录直云瞿昙流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
    大乘成业论一卷(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
    因明正理门论本一卷(大域龙菩萨造)
    大唐三藏义净译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一译)
    上五论十卷同帙。
    因明正理门论一卷(大域龙菩萨造)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旧理门论周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商羯罗主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显识论一卷(内题云显识品从无相论出)
    天竺三藏真谛译(出论题单本附陈代录)
    转识论一卷(即出前显识论)
    天竺三藏真谛译(出论题单本附陈代录)
    唯识论一卷(一名破色心初云唯识无境界)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第一译)
    唯识论一卷(初云修道不共他上二论并天亲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第二译)
    唯识二十论一卷(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翻经图第三译)
    右三论同本异译(周录不言同本新勘为重译)
    成唯识宝生论五卷(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护法菩萨造)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单本)
    唯识三十论一卷(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拾遗编入)
    上九论十三卷同帙。
    成唯识论十卷(护法等菩萨造释上三十论一帙)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大丈夫论二卷(提婆罗菩萨造)
    北凉沙门释道泰译(出翻经图单本)
    入大乘论二卷(坚意菩萨造)
    北凉沙门释道泰译(出内典录单本)
    大乘掌珍论二卷(清辩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大乘五蕴论一卷(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初译本阙)
    大乘广五蕴论一卷(安慧菩萨造与前论异本)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单本)
    宝行王正论一卷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单本)
    大乘起信论一卷(马鸣菩萨造)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第一译)
    上七论十卷同帙。
    大乘起信论二卷(马鸣菩萨造)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新编入录)
    右二论同本异译(旧起信论周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
    发菩提心论二卷(或云发菩提心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单本)
    (右此发菩提心论大周录中经论二录俱有其名今以菩萨所造编于论录但存一本或云天亲菩萨所造亦云弥勒菩萨所说未详孰是)
    三无性论二卷(出无相论或一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单本)
    方便心论一卷(凡四品或二卷)
    元魏西域沙门吉迦夜共昙曜译(第二译两译一阙)
    如实论一卷(题云如实论反质难品)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单本)
    无相思尘论一卷(或直云思尘论)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出翻经图第一译)
    观所缘论一卷(陈那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周录不言同本新勘为重译)
    观所缘论释一卷(护法菩萨造)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单本)
    上八论十一卷同帙。
    回诤论一卷(龙树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毗目智仙等译(出序记单本)
    (右论序云魏兴和三年岁次大梁建辰之月朔次癸酉辛卯之日乌长国人刹利王种三藏法师毗目智仙共天竺国婆罗门人瞿昙流支在邺城内金华寺译凡有一万一千九十八字沙门昙林之笔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勃海高仲密启请供养群录直云瞿昙流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
    缘生论一卷(圣者□楞伽造)
    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出内典录单本)
    十二因缘论一卷(净意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单本。
    壹输卢迦论一卷(龙树菩萨造)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单本)
    大乘百法明门论一卷(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单本)
    百字论一卷(提婆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解卷论一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出翻经图第一译)
    掌中论一卷(陈那菩萨造)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第二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其解卷论周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
    取因假设论一卷(陈那菩萨造)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单本)
    观总相论颂一卷(陈那菩萨造)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单本)
    止观门论颂一卷(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单本)
    手杖论一卷(尊者释迦称造)
    大唐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单本)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无着菩萨本世亲菩萨释)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新编入录单本)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坚慧菩萨造)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出大周录单本)
    破外道小乘四宗论一卷(提婆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单本)
    破外道小乘涅槃论一卷(提婆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单本)
    上十六论十六卷同帙。
    都计大乘经律论见流行者。总六百八十六部。二千七百四十五卷。二百五十八帙。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