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六(入第八经下半)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六(入第八经下半)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三地面香海者。上之大海既是藏识。今明心华之内摄诸种子。一一种子不离藏海。故有多香海。然一一具於性德。故皆有庄严。长行分二。初总举数。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至)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准下剎种及梵本中。皆有十不可说。今阙十字。或是译人之漏。或是传写之失。下标种处亦然。
    △二别显庄严。准后总结。应云一一香海各有若干庄严。今文略无。若桉文取义。一切之言。即一切海。总以妙宝而为其底等。文有二十句。前十明海体状。一底。二岸。三网。四水。五华。六垽。七声。八光。九人卫现通。十结广无尽。
    一切妙宝庄严其底(至)所有庄严悉於中现。
    阶陛庄严具众宝(至)悉是如来自在力。
    初一颂阶陛及栏楯。次一颂树林。三颂华敷。四颂幢相。五颂城殊。六颂墙阁。缭者缠也。七颂结严属佛。一昔因。二现力。
    △四海间香河。即随一一心。同时相应。功德流注也。长行亦三。初举数。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至)香水河右旋围绕。
    △二辨严具。
    一切皆以金刚为岸。
    岸体诸河并无差别。故云一切皆以。
    净光摩尼以为严饰。
    以珠严岸。
    常现诸佛宝色光云。
    现佛光色。
    及诸众生所有言音。
    出异类音。
    其河所有漩澓之处(至)种种形相皆从中出。
    漩澓出影。
    摩尼为网众宝铃铎。
    网铎垂覆。
    诸世界海所有庄严悉於中现。
    总显多严。
    摩尼宝云以覆其上(至)及一切佛神通之事。
    宝云覆上。现圣依正。
    复出妙音称扬三世佛菩萨名。
    澓出妙音。
    其香水中常出一切宝焰光云相续不绝。
    水涌光云。长劫无尽。
    △三结广数。
    若广说者一一河各有世界海微尘数庄严。
    既绕小海及与小河。尚有剎海尘数之严。弥显标结。非唯约事。皆是一多无碍耳。
    △二偈颂。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至)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清净香流满大河(至)炳然显现诸佛影。
    初半偈颂岸体金刚。次一偈半颂摩尼严岸。三一颂光云言音。次三皆颂漩澓出影。七颂网镡垂覆。及总现诸严。前现事严。此说道行。八颂现佛依正。九颂澓出妙音。十颂水出光云。
    △五河间华林。长行有三。初总标。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至)悉以妙宝种种庄严。
    △二别显。
    一一各有四天下微尘数(至)众宝树林次第行列。
    别显二事。谓华及树。水陆各一。实有多事。然此一段。文势少异。不列十事。以显无尽。而但举二。展转明多。初一白莲。后一宝树。
    一一树中恒出一切(至)摩尼宝王充徧其地。
    □□宝树。出五蕊用。一出庄严云。二宝王照耀。三华香盈满。四出音演法。五雨宝徧地。五中有总有别。上总下别。别有八事。通三世间。
    所谓莲口轮摩尼宝王(至)普垂布光网云摩尼宝王。
    上六现器。
    现一切诸佛神变摩尼宝王。
    此一现正觉。
    现一切众生业报海摩尼宝王。
    此一现众生世间。如剑叶林等。现恶业报。天意树等。即善业报。男女林中。朝生暮落。皆业报海。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且结树之雨宝。已有剎海尘数。例上出云等四。一一皆然。一树之中。已有多种剎海之严。次例芬陀利华亦同於树。其华与树。各有四天下尘。一一皆尔。如华树等类。复应有剎海尘数之物。故为无尽之严也。
    △三总结。
    其香水河两间之地一一悉具如是庄严。
    △二应颂不次。文分为三。初宝树。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至)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其地平坦极清净(至)悉以十力广开演。
    △二白莲华。
    摩尼妙宝芬陀利(至)悉现光明无尽歇。
    △三有三偈。颂结严所因。
    三世所有诸庄严(至)随其意乐悉清净。
    谓由佛力。体用无碍。现而常如。
    然此三偈有多意趣。初一偈器世间。次一智正觉。后一众生。欲明一一事中。皆现三世间严。影略其文耳。又初明一果能现。次例一切庄严。后明尘尘皆尔。从略至广。从粗至细。又初明佛力。次彰愿力。后随乐力。又初果后因。愿通因果。又初自后他。愿通自他。又初明即性无性。体本不生。次明即相无相。现无来去。后明不坏於相。各见不同。方显华藏之严。皆言亡虑绝。非可情求也。
    △六辨总结庄严。上来诸段虽说庄严。犹未能尽。今总显一一之境。若说不说。皆具剎海尘数功德庄严。是以文云一切境界。长行文二。初标庄严难测。
    尔时普贤菩萨(至)世界海庄严不可思议。
    △二征释所由。
    何以故诸佛子(至)清净功德之所庄严。
    清净功德文含二义。一谓众多果严。即是清净功德。二谓一一果严。从多清净功德因生。以因望果。应成四句。谓多因一果。一因多果等。故随一事。即曰难思。是以颂云。但由如来昔所行。神通愿力而出生。斯即因也。若语果严。略有五相。一者令多。周给一切。二者令常。永无乏绝。三者令妙。悦可众心。四者称性。无生无相。五者自在。镕融无碍。偈文具之。总斯五义。故曰难思。况因果相即。
    △二偈文有十。大分为二。初果严用胜三。初别明严用。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至)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此剎海中一切处(至)一切剎海咸周徧。
    △二结现缘。
    所有化佛皆如幻(至)一切剎中如是现。
    △三结多类。
    如来自在神通事(至)一切皆於宝中见。
    △二对因果。
    十方所有诸变化(至)神通愿力而出生。
    由行愿神通为因。故获变化如镜像果。
    若有能修普贤行(至)普现其身净众剎。
    以普贤胜智为因。故得一尘净众剎果。
    不可思议亿大劫(至)一剎那中悉能现。
    由长时近友为因。故得剎那顿现之果。
    诸佛国土如虚空(至)本愿力故住其中。
    彰净因之意。使仿而行之。前半智境。严即无严。谓自受用土。周徧无等。法性之土。体性无生。二皆无相。后半悲应。无严之严。严徧法界。无住之住。常住剎中。
    △三所持剎网。释品目世界之言。又前明本剎。今辨末界。故兼染净。文三。初告众许说。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至)有何等世界住我今当说。
    △二双标二章。
    诸佛子此不可说(至)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
    标二章者。谓种及剎。然剎种依剎海。诸剎依剎种。则宽狭可知。名从何得。欲明世界无边方便显多。故立此名。谓积多世界。共在一处。摄诸流类。故名为种。如是种类。复有众多。深广无边。故名为海。如积多鱼。以成一种。鱼龙龟鳖。山泉岛屿。乃有多种。并悉摄在一大海中。而言世界无边者。海外有海。海海无穷也。若尔种无别体。揽界以成。何以下文说有形体。虽依种类以立种名。何妨此种别有其体。如多蜂孔。共成一窠。岂妨此窠别有其体。上举鱼龙。盖分喻耳。即依后义。亦得名为种性。依於此种。能生世界。如依一禾有多谷粒。旧经云性。多取此义。恐滥体性。故改为种。言有不可说者。若准下文。香海及种。皆有十不可说。梵本亦有。今脱十字。多是传写之漏耳。
    △三广释二章二。初通明剎种不同。释剎种章二。初长行二。初列十门。
    诸佛子彼诸世界种於世界海中。
    然此十门剎种之异。并悉不离所依华藏。故云於世界海中。所列十事。与成就品。都望全异。彼通诸海。此明一海之中所有剎种。若别别相望。互有互无。起具因缘。清净佛出。劫住转变。彼有此无。方所分齐。行列趣入。力持等五。彼无此有。依住形体。庄严无别。彼此名同。前后互出。都有十五。皆显十者。俱表无尽。而或异者。彰义多端。复有同者。恐滥全别。何以起具。前有此无。前段总明。成立因果。此中正辨。何等世界。所依住故。余可思准。然与前同。已如前释。不同吾事。今当说之。
    各各依住各各形状各各体性。
    上三同前。
    各各方所。
    若圆满方所。周徧法界。无处不有。不即三界。不离三界。若随宜方所。随十方中。向背名别。
    各各趣入。
    依门趣入。约法门者。谓三解脱。又互相现入。而无来去等。
    各各庄严。
    同前。
    各各分齐。
    约事随宜。广狭异故。约佛分齐。则十方无际。
    各各行列。
    即是道路。约事可知。约法。谓大念慧行。以为游路。
    各各无差别。
    同前。
    各各力加持。
    即食能令住。约法。广大法味喜乐所持。又此互出。显佛净土十八圆满十五摄故。言十八者。显色形色。分量方所。因果及主。辅翼眷属。任持事业。摄益无畏。住处游路。乘门依持。
    云何摄耶。此具因缘。即因圆满。依住即是依持。形状即当形色。体摄二种。一摄显色。七宝光明。为体性故。二摄果满。随类之果。可知。约佛大圆镜智相应净识之所变故。故上偈云。或一念心普示现为体。庄严摄三。谓一摄住处。如来庄严为住处。二摄辅翼。菩萨严故。三摄眷属。有余众故。清净摄三。一摄事业。谓作有情之义利故。二摄摄益。谓现证解脱。灭彼烦恼及灾横故。三摄无畏。谓内无灾横外无怖畏故。此中依住摄二圆满。一摄主。二摄乘。或说一乘等故。方所分齐。二名全同。行列即路。趣入即门。力持谓任持。劫住转变。十八中无。义同於果。及事业摄。亦可成二十圆满。於理无违。谓劫住穷未来故转变。即如来神通变化。世界海普清净转变。即圆满义。其无差别。彼文虽无。即由此故。方显圆满。余皆随宜。故云各各。无差既同。云何各各。所无差事。有多种故。若将此十。对成就品十。亦得相摄。恐厌繁文。又上诸文一一段中。具多圆满。一一融摄。故异余宗。
    △二随门广释。但释其三。谓依住形状体性。余七虽略。义已上说。今初分二。初列。
    诸佛子此世由种(至)依一切佛音声摩尼王海住。
    △二结。
    如是等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
    △二形状二。初列二十种。
    诸佛子彼一切世界种(至)或作诸庄严具形。
    回转形者。褶亵往来之形也。坛墠形者。筑土为坛。除地为墠。佉勒迦者梵音。此云竹篅。
    △后结尘数不同。
    如是等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
    △三体性二。初列。
    诸佛子彼一切世界种(至)清净音声为体。
    亦二十种。前十色相。后十是声。会释如前。
    △二结。
    如是等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
    △二应颂有十。分为六段。初一颂一住。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至)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剎种坚固妙庄严(至)或有住於香海等。
    △二有一颂。颂形状及布列安住。
    须弥城树坛墠形(至)各各布列而安住。
    △三颂体性。
    或有体是净光明(至)佛功德音亦如是。
    △四颂三事。
    剎种一一差别门(至)无等无量悉周徧。
    谓初二句颂所入门。次句方所等四句庄严。余二偈中广大剎之本相。即是分齐广狭。此彼相入。亦颂趣入。初偈以多入一。后偈一多互入。皆入而无入。入则坏缘起。不入坏性用。又要由不入。方能入耳。又约体本空。故无来无入。约相不坏。故如本无差。以性融相。故得互入。
    △五颂无差。
    一切国土微尘中(至)一切众生悉调伏。
    谓尘容佛海等无差故。
    △六颂力加持。
    佛身周徧一切剎(至)普化一切诸含识。
    主伴皆是神力任持。普化之言。兼於法味。
    △二别明种剎香海。双释二章者。谓香海依剎海。剎种依香海。诸剎依剎种。长行分三。初总举诸海所依。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至)如天帝网分布而住。
    上来虽复但标剎种及剎二章。而依住中。皆云依海。故列海数。此多香海。并在剎海地面。故云所依。言如帝网者。大都分布。则似车轮。其有别者。谓帝释殿网贯天珠成。以一大珠当心。次以次大珠。贯穿匝绕。如是展转。更递围绕。经百千匝。若上下四面。四角望之。皆行伍相当。今此香海虽在地面。分布相似。又有涉入重重之义。故云如也。
    △二次第别显诸海种剎。文分为三。初辨中间一海。次辨右旋十海。后明十海所管之海。然十海各管不可说佛剎尘数之海。总显则有十不可说佛剎尘数。次第说者。但有一百一十一海。余皆略指。今初中央一海分二。光明香海出华。以持剎种三。初香海名。
    诸佛子此最中央香水海(至)摩尼王幢为底。
    以多华发光故。亦由菩萨行华而为因故。
    △二举华名。
    出大莲华名一切香摩尼王庄严。
    谓以香摩尼。严此华故。又从摩尼底而出生故。约法即万行圆明之所成故。海能有华。故受华名。华依於海。取海底称。
    △三剎种名。
    有世界种而住其上(至)以一切庄严具为体。
    约事。宝光远照故。约法。其世界种。正是所含种子。一一皆有大智光明徧照法界义故。性德互严故。
    △二所持世界三。初总举大数。
    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於中布列。
    △二别辨当中。有二十层广大主剎。准标及结。皆有不可说剎尘之数。今文但列十九佛剎尘数。为二十层。其能绕剎。但有二百一十佛剎尘数。下当会释二十层。即分二十段。第一层有七事。
    其最下方有世界(至)金刚庄严光耀轮为际。
    辨际。谓世界所据之际。如金刚际。
    依众宝摩尼华而住。
    依住。若准此名。大同剎种所依莲华。而旧释云。於前无边香海所出华上。更有此华。持此一界者。以例上诸层。别有依住。故为此释。何妨最下依於总华。思之。
    其状犹如摩尼宝形。
    状形。谓摩尼状有於八楞。似方不方。似圆不圆。故异下八隅。
    一切宝华庄严云弥覆其上。
    上覆。
    佛剎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烧种种安住种种庄严。
    眷属。
    佛号净眼离垢灯。
    本界佛名离二障垢。智眼清净。照世如灯。然佛德无边。各随一义。二层已去或有八事。谓加去此远近故。或有九事。加纯净言故。准此若无此言。即通染净。此上眷属渐加剎数。中间诸事可以准知。
    △第二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师子光胜照。
    △第三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净光智胜幢。
    △第四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无量精进力善出现。
    △第五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至)其形普方而多有隅角。
    言普方者。都望则方。而一面之中。亦有多角。隅即是角。
    梵音摩尼王云以覆其上(至)佛号香光喜力海。
    △第六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普光自在幢。
    △第七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至)欢喜海功德名称自在光。
    △第八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至)佛号广大名称智海幢。
    △第九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至)清净月光明相无能摧伏。
    △第十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至)佛号一切法海最胜王。
    △第十一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无量功德法。
    △第十二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超释梵。
    △第十三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此世界名娑婆。
    主剎即此娑婆。
    以金刚庄严为际(至)庄严虚空云而覆其上。
    言形如虚空者。静法云。大小乘经。并说虚空体无形质。不可见相。今云有形者。回文者误。梵本云三曼多(周圆)第嚩皤博曩(天宫)伽伽那(虚空)阿楞迦罗(庄严盖覆)僧塞怛那。(形状)回文应以形状置周圆之前。虚空安天宫之上。然后合缀饰云。其形周圆。似空居天宫庄严之具。而覆其上。静法此正。深有理致。今依经通之。亦有理在。谓空虽无形。随俗说故。以俗典指空为天。谓天为圆穹。其形如鏊。是故书说天。势围平野。亦如法华云。梵王为众生之父。亦随俗说耳。
    十三佛剎微尘数世界(至)毗卢遮那如来世尊。
    △第十四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徧法界胜音。
    △第十五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其状犹如卍字之形。
    形如卍字者。静法云。室利[革*未]瑳。本非是字。乃是德者之相。正翻吉祥海云。众德深广如海。益物如云。古来三藏误译洛剎曩。为恶剎攞。遂以相为字。故为谬耳。然此相以为吉祥万德之所集成。因目为万。意在语略义含。合云万相耳。
    摩尼树香水海云(至)佛号不可摧伏力普照幢。
    △第十六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清净日功德眼。
    △第十七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无碍智光明徧照十方。
    △第十八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无量方便最胜幢。
    △第十九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普照法界虚空光。
    △第二十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福德相光明。
    △三类结所余。此中非唯结数。兼总显上文所依住等。文分为四。初总结都数。
    诸佛子此徧照十方(至)佛剎微尘数广大世界。
    即举本剎种。结有若干。此所结剎定是主剎。以下文指此不可说佛剎。更有两重绕故。其直上中间有十九佛剎。而结有不可说者。以旁论故。不尔。岂一剎种最下。唯一主剎。故知如向所说主剎。横竖共论有不可说。故下结其所在。云及在香水河中。思之。
    △二结形类三。初总列十门。
    各各所依住各各形状(至)各各力加持周匝围绕。
    既言周匝围绕。明知傍去。
    △二广说十门。
    所谓十佛剎微尘数回转形(至)微尘数门闼形世界。
    世界形状。有十八句。望前剎种形中。阙须弥山形。及严具形。余皆全同。但此约剎为异耳。
    △三结归都数。
    如是等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
    △三结眷属。
    此一一世界各有十佛剎(至)广大世界周匝围绕。
    然有两重主伴。此一一者。指上不可说尘数也。若望前文。主剎直上。绕数渐增。今总相说。故云一一各有十剎尘也。又是欲显无尽义故。
    此诸世界一一复有(至)微尘数世界而为眷属。
    如上之言。文含二义。一即总指前能绕所绕之数。绕一世界。不欲繁文。故云如上。二者如上。亦用十佛剎。为能绕也。依此则似译人文繁理隐。何不言一一复有十佛剎尘数耶。若依前义。则译者之妙。
    △四彰所在。
    如是所说一切世界(至)及围绕此海香水河中。
    即最□香海。□言及在香河。明知傍去。
    (入第九经)。
    △二明右旋十海。即绕处□妙华光海。有其十也。各有剎种十海。即为十段。初离垢焰藏海二。初牒中海以定方。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至)妙华光香水海东。
    即是所绕。从东为首。
    △二明能绕之海二。初海华剎种。
    次有香水海名离垢焰藏(至)以菩萨行吼音为体。
    △二明种所持剎。有二十重。下九海例然。今第一海二十重中。各有七事。一相去远近。二剎名。三形状。四所依。五上覆。六眷属。七佛号。或有说体。或说清净。即或八或九。其第一重无去远近。但有最下方言。然文并可知。有难即释。第一重。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至)佛号眉间光徧照。
    △第二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德华藏。
    剎名。
    其形周圆依一切宝华蕊(至)佛号一切无边法海慧。
    △第三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功德相光明普照。
    △第四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善眷属出兴徧照。
    △第五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法喜无尽慧。
    △第六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清净普光明。
    △第七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功德华清净眼。
    △第八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慧力无能胜。
    △第九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广大目如空中净月。
    △第十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金色须弥灯。
    △第十一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逈照法界光明智。
    △第十二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宝灯普照幢。
    △第十三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莲华焰徧照。
    △第十四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名宝藏庄严状如四洲。
    水中可居曰洲。准俱舍。东洲如半月。南洲如车。西如满月。北则畟方。四洲形异。而云如者。似此界也。
    依宝璎珞须弥住(至)佛号无尽福开敷华。
    △第十五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甘露音。
    △第十六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最胜法无等智。
    △第十七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徧照虚空光明音。
    △第十八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普现胜光明。
    △第十九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无边功德称普光明。
    △第二十重。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普照虚空灯。
    此中文无标结大数。准例合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六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