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第二
    唐洪州百丈山沙门 怀海 集编
    清古杭真寂寺苾刍 仪润 说义
    越城戒珠寺住持 妙永 校阅
    报恩章第二
    述曰。礼重祭祀。所以报恩酬德。而一切恩中。 国恩为最。钦惟 盛朝崇佛。爰及僧伦。所以体恤之者。极至  圣圣相承。罔或有间。释子追慕。其容已乎。 国忌之规。所以立也。至若诸天。有护法之恩。於是有斋天之规。日月有照临之恩。於是有护日护月之规。檀越有信施之恩。於是有祈晴。祈雨。遣蝗之规。凡此皆报恩也。又有兼求恩者。则祈祷韦陀是也。以天尊。现天身而护法。愿力宏深。有感斯应。故南山赞云。韦陀将军。最多洪护。若见魔属。惑乱比邱。则凄惶奔赴。应时剪除。可谓善於形容天尊护法之心矣。今丛林中。凡遇灾难等事。祈祷韦陀。无不灵应。知求恩。自知报恩。故以附於报恩一章。灶神以大众饮食所赖。本为五祀之一。故殿於卷末也。
    国忌佛事
    逢 本朝。   先圣忌辰。(即  宾天日。又称升遐)隔宿。客堂挂牌。(牌云)某日恭逢   (某)皇帝升天忌辰。早课。大众师。齐诣大殿。讽楞严咒念佛。伏愿   圣心垂鉴。 佛日增辉。
    ○(用黄纸写)   (某)皇帝圣位。供大殿佛前。设香花灯烛。果供几筵。正日早课。僧众云集烧香传炉。住持拈香。维那举香赞。课诵如常。是日大殿。设坛讽金刚经。知客请住持拈香。上供时。住持上香。上茶汤。念诵毕。维那回向云。某州某寺。住持传法(臣)僧某甲。於今某月某日。恭遇   (某)皇帝圣忌之辰。谨集僧众。讽诵经咒。所萃殊利。谨伸回向。伏愿   神游八极。乘云车风马逍遥。   位证中天。受玉殿琼楼快乐。十方三世一切佛(云云)。(举赞)敬维   先主。护法周全。葵忱倾向莫名言。奉报在心田。众志虔虔。唱诵利   先天。 奈麻升天界菩萨摩诃萨(三称)。
    证义曰。此   先帝。陟天道场。理合举行。
    供天(若但供天。客堂预日。挂供天诸师牌。若兼经忏。即忏牌加五鼓供天。预晚严净发符)
    凡供天法事。预日。知客於法堂。命香灯师。打扫洁净。及张挂幢旛灯彩。庄严供具等事。堂正中上首。设高座。供佛法僧三牌位。次于左右两傍。铺设香案。桌围供器。奉供 光明会上。侍从诸人。及三界司事神祇等。四十六牌位。亦罗列香花。灯烛等事。次于丹墀下中间。设天仙位。供物俱同。凡供菜面饭。俱要丰盛如法。切不可用生冷不可食物。反招不恭过愆。如是齐备。前一日晚。止静后。鸣鼓三下。知客通知维那等齐集。次请斋主拈香。众师严净已。即发符牒。预达诸天。仪如常式。但加结末(赞云)光明会上。护法诸天。日月星斗曜人间。持国赐安然。供奉心虔。福寿永绵绵。 南无登云路菩萨摩诃萨(三称各回)。
    ○次日五更。忏师洁躬祇候。法堂灯烛供献俱备。知客鸣鼓三下。领众师齐集。知客请斋主拈香。余事载科仪兹不赘。科仪有详略二种。详本别行。略载禅门日诵。唯四十九牌位式。列左。 奈摩中天教主。本师释迦牟尼文佛。(牌中)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微妙声佛。过去宝华功德海琉璃金山照明佛。宝胜佛。无垢炽宝光明王相佛。金焰光明佛。金百光明照藏佛。金山实盖佛。金花焰光相佛。大炬佛。宝相佛。(共十四佛。写作一个牌位。上中)奈摩金光明海。微妙法炬。最胜经王。(上左)奈摩光明会上。诸大菩萨。信相菩萨。金光明菩萨。金藏菩萨。常悲菩萨。法上菩萨。(共六位写作一个牌位。上右)婆婆界主。号令独尊。大梵天王。并诸眷属之位。(左一。以下每位末。俱添并诸眷属之位六个字)地居世主。忉利中王。帝释尊天。(左二)东方护世。乾达婆主。持国天王。(左三)南方护世。鸠盘茶主。增长天王。(左四)西方护世。大龙王主。广目天王。(左五)北方护世。大药叉主。多闻天王。(左六)亲伏怨魔。誓为力士。金刚密迹尊天。(左七)特尊之主。居色顶天。摩酰首罗尊天。(左八)二十八部。统领鬼神。散脂大将尊天。(左九)能与总持。大智慧聚。大辩才尊天。(左十)随其所求。令得成就。大功德尊天。(左十一)殷忧四部。外护三洲。韦驮天将尊天。(左十二)增长出生。证明功德。坚牢地神尊天。(左十三)觉场垂荫。因果互严。菩提树神尊天。(左十四)生诸鬼王。保护男女。鬼子母神尊天。(左十五)行日月前。救兵戈难。摩利支尊天。(左十六)百明利生。千光破暗。日宫太阳尊天。(左十七)星主宿王。清凉照夜。月宫太阴尊天。(左十八)秘藏法宝。主执群龙。娑竭罗王尊天。(左十九)掌幽冥权。为地狱主。阎摩罗王尊天。(左二十)五岳居东。泰山府君。天齐仁元尊神。(左二十一)铁围两山。十八狱主。十殿冥王尊神。(左二十二)空神。地神。昼神。夜神。一切护身诸神等众。(左二十三)无色四空。非非想处。无所有处。识处。空处。诸大天王。(右一)色界四禅。五那含天。色究竟。善现。善见。无热。无烦。诸大天王。(右二)色界四禅。外道所居。无想天王。(右三)色界四禅。居凡夫位。广果。福生。无云天上。诸大天王。(右四)色界三禅。遍净。无量净。少净。诸大天王。(右五)色界二禅。光音。无量光。少光。诸大天王。(右六)色界初禅。天主大梵。次及梵辅。梵众。诸位天王。(右七)欲色之间。示为波旬。五帝大魔。及诸魔天。(右八)欲界居顶。他化大自在天王。(右九)欲界居次。恒受化乐。自在天王。(右十)欲界居中。兜率陀天。知足天王。(右十一)欲界空居。夜摩天王。(右十二)居须弥顶。四方各八。三十二大天王。(右十三)居须弥腰。四方四部。诸天天子。(右十四)因本空居。应世吉凶。诸星宿天。(右十五)须弥山下。如次三级。常憍天。持鬘天。坚首天。诸天天子。(右十六)光明会上。迹示八部。紧那罗王。迦楼罗王。摩睺罗伽王等。一切神王。(右十七)光明会上。迹掌器界。尼连河神。主雨大神。大饮食神。风水诸神。火神等神。(右十八)东西两土。十八伽蓝。本寺伽蓝。护法圣众。(右十九)天干地支。六十太岁。十二宫神。诸大星君。(右二十)值年太岁。本命宫曹。业道冥官。一切星君。(右二十一)某省省主。某府府主。某县县主。城隍尊神。(右二十二)当山土地正神。某坊土地正神。(即斋主所住土地。右廿三)凡供天法仪。略如日诵本中。常仪行之。兹备疏式云。伏以灵山会上。受 如来付嘱之音。摩竭场中。证世主妙严之品。群生有赖。三界高居幸蒙降临。希垂朗鉴。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大清国省府县都图土地 祠下居住。奉 佛修斋供天。为祈保何事云云。(略书意旨二语)信 (某甲)。(或有司为请主。或乡宦。或士庶。各具名姓) 是日稽首拈香。至心皈命 光明会主。释迦文佛。金光会上。诸佛菩萨。天龙八部。权实圣贤。金莲座下。恭通情者。伏为何事云云(详书所求心愿) 特选今月某日。敬陈簠簋之清斋。遍奉权舆之 天主。望垂 天恩。俯纳下诚。伏愿 佛心哀愍。天德宏敷。随本愿以施恩。示感应之如响。人心克一。天听斯聪。大显威神。用资法化。 右疏恭奏 三宝诸天。速疾垂恩。无任惶悚激切之至。 年月日。 某某具疏。
    证义曰。金光明经。藏有三译。一。北凉。昙无谶译。四卷。即今流通本。二。隋僧宝贵。与天竺志德合入。有八卷。三。唐僧。义净译。十卷。文义周足。名金光明最胜王经。今之供天。但宗北译。供二十诸天。太略矣。此有四十九位。乃并宗三译足见古规。详细甚妙。今摘录金光明最胜王经第八卷。大辩才天女品偈一段。以证古规。经云。我今皆召请。佛之声闻众。皆愿速来至。成就我求心。所求真实语。皆愿无虚诳。上从色究竟。及以净居天。大梵及梵辅。一切梵王众。乃至遍三千。索诃世界主。并及诸眷属。我今皆召请。唯愿降慈悲。哀怜同摄受。他化自在天。及以乐变化。睹史多天众。慈氏当成佛。夜摩诸天众。及三十三天。四天王众天。一切诸天众。地水火风神。依妙高山住。七海三神众。所有诸眷属。满财及五顶。日月诸星辰。如是诸天众。令世间安隐。期等诸天神。不乐作罪业。敬礼鬼子母。及最小爱儿。龙天药叉众。乾达阿苏罗。及以紧那罗。莫呼洛伽等。我以世尊力。悉皆申召请。据此经文。当依此古规备供。方能感通也。后之高贤。其留意焉。
    护日护月
    凡遇日蚀。月蚀。客堂预日挂牌。(牌云)某日某时日蚀。(或月蚀)合院大众师。闻钟声。齐诣大殿前护日。(或护月)时至。库司向日(或月)设供。大众闻钟声云集。住持拈香。维那举香云盖三称毕。齐念。
    奈摩日光遍照菩萨。(护月。改念月光)至光还圆。上供。先念心经。次变食甘露真言等。乃至供毕。维那宣疏。护日疏云。
    伏以。此日而食。占五纪之或乖。畏天之威。虞六沴之将作。故徇民情而救护。谨依佛力以祷禳。由是现率众僧。谨发诚心。齐诵东方琉璃世界。日光遍照菩萨圣号。用伸救护。所冀日精。速赐还光。伏愿。五色开而黄道明。照临下土。群阴消而阳德盛。昭回于天。(宣疏毕。举日光赞云)圆光周遍。圣德难量。森罗海印焕天章。沙界被恩光。普济冥阳。同庆大轮王。 奈麻日宫太阳尊天菩萨(三称。各回护月疏云)。
    伏以。月耀阴精而主夜。所赖照临。天示咎征于下民。於焉薄蚀。既戒既惧。以祷以禳。由是率领僧众。谨发诚心。齐诵东方瑠璃世界。月光遍照菩萨圣号。用伸救护。所冀月华。速赐清光。伏愿。妖氛灭迹。一轮现大地山河。玉兔长生。万象纳广寒宫殿(宣毕举赞)香飘桂粟宝镜团圞。银河清冷众星环。光明照耀宽。缺处重圆。敬礼利人天。 奈麻月宫太阴尊天菩萨(三称毕各回散)。
    证义曰。此报日月照临之恩也。所谓蚀者。日月交会。日为月掩则日蚀。日月相望。月与日亢则月蚀。亦名薄蚀。黑气往迫为薄。日月黄赤无光。如有物逼迫之象也。形色亏缺为蚀。日月亏缺被侵。如虫食叶也。然此薄蚀。亦七难中之一难。人与万物。皆受照临之恩。故须护。护者。乃下土凡民。各尽诚心。以回天象之意云尔。或曰。护本界日月。何故念东方菩萨名。答曰。名义相符故。称彼洪名。救我日月。且佛法无边。天心效顺。称之宜矣。结赞仍称日宫。月宫者。仍从其本称也。若约理言。日者。实也。常充实故。以实智照真如理。遍灭众生一切迷暗。令登涅盘山。暂时不觉。如同死人。故须护也。月者。缺也。有盈缺故。以权智照世俗事。遍除众生一切烦恼。令游清凉海。一念执滞。堕坑落堑。故须护也。若午后护月。不须上供。以诸天早食。不受午后供。然清茶香烛。自可供。
    附中秋祀月
    八月十五日。晚粥前。客堂挂牌。(牌云)是晚。合院大众师。闻钟声。齐诣大殿前拜月。
    ○黄昏二板。库司於大殿前。对月设供位。供品唯香华清茶灯烛。知客鸣钟三下。众集。传炉。住持拈香。维那举香云盖(三称已。举)。
    月宫太阴菩萨。(三称)诵药师咒。二十一遍。展具。礼月宫太阴尊天菩萨。二十四拜。拜毕。起具。举赞。
    云开空净。独露婵娟。皎洁无瑕体自圆。一月一周天。普照无边。恩光被大千。 奈麻月宫太阴尊天菩萨。(三称)各回本寮。闻鼓声。齐集斋堂吃普茶。每人加月饼一个。
    证义曰。中秋。相传是月诞。故举世皆祀之。约佛教而论。祀月上供。宜在上午。盖月类天。诸天不受午后供也。足以清规。但设供位。具花香烛水而已。不具食物上供也。迩来丛林。祀月同俗。讹谬已久。甚至有称礼月光遍照菩萨者。或称礼解脱月菩萨者。更有上供时。用斋佛仪者。尤为谬悞。愚者不识。以讹传讹。诸方高明宜更正之。或曰。日月运行。其德无二。今只祀月。未见祀日。何也。答比从俗之礼。俗不尚祀日故。又月者。阴幽藉其辉映。万汇资其清凉。论其功。为日之亚。若其德。则大有近於吾佛之道者。灵照自如。亏蔽不能损其光。何其明也。影现众水。大小未尝异其照。何其公也。容光必照。何其圆也。清净自若。何其寂也。入污浊而不染。何其贞也。循环不息其运。何其恒也。盈亏不爽其时。何其信也。光被万象。而无应心。何其虚也。映星宿而独耀。何其炽也。咸对一切目前。何其普也。若能因月而悟心。则本觉自照。障不能昏。非之月明乎。广利无方。恩冤不二。非月之公乎。头头是道。法法全彰非月之圆乎。处喧嚣而常静。非月之寂乎。居尘秽而独洁。非月之贞乎。自强不息。非月之恒乎。孚及豚鱼。非月之信乎。物来顺应。非月之虚乎。惟其近於佛道若此。故灵鹫说法。常以月为喻。寒山则云。我心似秋月。无物堪比伦。呜呼月之德。可谓盛矣。今中秋之交称为月诞。虽系俗传。而天高气爽。分外增明。大圆镜智。如对目前。於此时而专祀之。不亦宜哉。或又曰。佛制比邱。不拜天人等。今月宫亦类诸天。何以拜耶。答曰。律制。约迹而论。彼是俗神。未登道果。故不许拜。拜则恐损彼福故制。清规约本而论。凡诸天神。多圣贤应化。今乃礼其德。敬其护法。故可拜。若无德无护。不涉于佛教者。应遵佛制。不拜为正。若为名利。而阿謏曲媚於世礼者。则自他俱损。不祥甚矣。
    祈晴
    祈晴仪轨。具载金刚光焰止风雨经。是佛睹说。但此经。唯大藏有。世难举行。今且随世而行。久雨不晴。客堂先白方丈。次挂牌於山门上正中。(牌云)祈晴。又用黄纸牌位。牌书 奈摩金刚光焰止风雨经。光焰会上佛菩萨。十七字为一莲座。设於某处。须如法严治坛场陈设供养。住持专心加谨。僧众各务整肃。或有官员拈香。或常住发心祈求。皆务各竭真诚。以期挽回天意不可虚应故事。至期书记先付意旨。维那知会堂司。客堂报众。挂祈晴念诵牌。如常式。斋粥二时。后鸣钟。集众讽经。或三日。五日。七日。随时而行。轮僧十员。或数十员。分作几引。接续讽诵。谓之不断轮。必期感应。方可满散忏谢(凡有祈祷皆应如此)。
    ○(每日二时临供回堂后闻禅堂鸣二板。知客鸣大钟三下。本坛即焚香烛。禅堂止静即开小静。内外大众搭衣持具进坛。住持拈香众唱)大悲圣主。中道神章。圆融无碍妙难量。结界净坛场。众等宣扬。热恼化清凉。 奈麻清凉地菩萨(三称毕。随举) 奈麻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持大悲咒二十一遍。念观音圣号千声。(或持药师咒四十九遍。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千声)旋绕念毕。鸣引磬二下。归位。向上立。维那鸣磬。收佛号已。(次举祈晴疏云)天关久锁不开容。日夜滂沱鼓黑风。为除民灾求吉岁。应时迸出一轮红。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大清国。某省。某府。某县。某寺住持某甲。(如有当道官员。为请主。当一一具名姓)是日。至心拈香。皈命  娑婆教主。释迦文佛。光焰会上。诸佛圣贤。天龙八部。司事尊神。诸莲座前。恭通情旨。仰祈垂光。俯赐感应。(某等)切见淫雨为戾。物用不成。百川横流。民无宁处。盖众生共业所感。唯上帝好生为德。由是。谨发诚心。启建祈晴道场。每日众僧。讽诵神咒佛号。仰叩诸圣。祈求晴霁。速赐感彰。伏愿。扫迷云於四野。阴沴潜消。丽杲日於中天。容光必照。俾五行各顺其序。而万汇悉遂其生。右疏。恭请佛天洞鉴。龙神施行。年月日。住持某甲等具疏。(宣毕。次举赞云)诸佛如来。悯念众生。为求杲日破浓阴。久雨得新晴。遍地光明。万类乐欣欣。 奈麻光焰会上佛菩萨。(三称。大众。齐展四拈具。维那押磬。举腔。拜)奈麻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药师瑠璃光如来。(三拜)日光遍照。月光遍照。大悲观世音。(各三拜)南无金刚光焰止风雨经。光焰会上佛菩萨(三拜。三归依毕回堂)。
    ○即换第二引僧众。如前讽诵。如是轮替。鱼音不绝。凡上供。如常仪。此疏当写二道。建首日。初时回向。焚化一道。上奏三宝诸天。以求速应。一道。供坛上佛前。每时回向。宣读一遍。至天晴。大回向焚化。
    证义曰。生物者日。日盛为枯焦之由。润物者水。水淹为腐烂之始。故非时风雨。及过时不雨。皆为灾难。理合虔求。以冀风调雨顺也。
    祈雨
    久晴不雨。山门上。挂祈雨牌。
    ○次依大云轮请雨经文。陈设结坛。择洁净地。方广十二步。以为道场。筑坛其中东向。高一尺。方十步。取洁净黄土。泥坛四周。坛中设床。方广二丈。为高座。覆以青幄。幄中。设主坛僧座一。高桌一。两傍设诵经矮座。并矮桌。如其人数。凡座褥。桌帏。皆以青色。从高座东。量三肘外。设青帏。高桌一。桌上设供器。及乳糜杂果。(南。西。北。并同)供龙王一身三头。并诸眷属。西向。从高座南。量五肘外。供龙王。一身五头。并诸眷属。北向。从高座西。量七肘外。供龙王。一身七头。并诸眷属。东向。从高座北。量九肘外。供龙王。一身九头。并诸眷属。南向。坛四角。各竖青旛七。一旛下。各燃油灯一。灯前四角。各设花瓶。插诸鲜花。坛之四周。或一步。或数步外。以席为墙。四面有门。门各画二行龙。守护。即用以结界。经云。或灰。或水。以为界畔者。今以此代之。龙首皆向门而蜿蜒。其尾。互相钩结。门外有屏。亦以席为之。选高行持戒僧。一人主坛。两序。亦择戒行清净僧唪经。又选僧二人。入坛为侍者。以供添香注水之役。僧皆青衣。熏沐斋祓。悉如经说。昼夜严净。虔诚结愿讽诵经文。至一七日。或二七日。远至三七日。自然感召天和。甘霖应祷矣。
    证义曰。此先总说也。坛用黄土。代[牛*秦]牛粪耳。[牛*秦]牛。即雪山白牛。纯食雪山香草。其粪香洁。可用。余牛皆臭秽。不堪用。我东土。不能取此。故用净黄土代之。又庄严。经所云青色者。青盖北方黑色。取水德也。又一肘。即今裁尺一尺。三肘。即三尺耳。
    次四方龙王像说。龙王像。画於插屏上。屏高。二尺六寸。宽。一尺六寸。屏座。高一尺二寸。屏心。蒙以绢素。各按方位。照经中法相头数。绘於画上。在东方者。一身三头。在南方者。一身五头。在西方者。一身七头。在北方者。一身九头。并各画诸眷属围绕。下为海涛。上有云气。龙王眷属甚众。不能悉画。今每方。各绘四眷属。站立左右。头数各依中主。
    次经幄说。经幄设於坛之正中。东向以覆高座。方广二丈。檐高九尺。中隆起。如屋。用青色布为之。支以黑漆木柱。又染索令黑。系於四角。分绊於地。檐之四周。皆垂璎珞。清净庄严。俨如宝界矣。
    次主坛桌座说。主坛僧。东向。桌座各一。以木为之。设於高座中稍西。桌高。二尺六寸。方三尺。帏以青布。置经其上。用青羃盖经。诵则揭之。座高。一尺六寸。方二尺。藉以青褥。
    次两序桌座说。两序桌座。设於主坛两傍。南北相对。或二。或四。如其人数。桌高九寸。方。二尺。亦以木为之。帏。及经羃。皆与主坛同。坐则就地。敷青褥。方。二尺。
    次香花烛说。香炉一。以供炷香。烛台二。以燃蜡烛。又於其前。设香炉一。用末香。假香燃炽其中。以爇瓣香。旁置二盘。沉速檀等。种种妙香。令侍者。时时添爇。昼夜不绝。以表诚敬。花瓶四枚。分设於坛四角旛灯之前。瓶高。一尺五寸。圆径。一尺二寸。可容水三斗。以黑釉瓷为之。下有座。并用黑漆。中插种种草木鲜花。用石黛。和水注满。每日别注。毋使隔宿。花亦日用新好。使清芬不绝。祈龙天欢喜。
    次食果说。乳糜。每供。各五器。杂果。亦每供。各五器。器皆有托。高下大小。各随其宜。其果并取鲜好珍品。足称上供者。
    次旛说。旛用二十八竿。设於坛之四角。每角各七。以新青布为之。长一丈。竿用黑漆。竿首。饰以铜钩。钩旛。下用黑座。其安设一竿。正当坛之四角。左右各三。曲抱如矩。整齐均一。四面皆同。
    次置灯说。凡二十八盏。设於坛四角。各随七旛为位。以铜为之。高五寸四分。上盘深一寸六分。圆径五寸。承以层台。下各一座。刻为龙文。中燃净油。昼夜光明。照映一切。
    上来坛法已竟。次当依经作法。经云。我今召集此会。一切诸龙王等。据此。将欲祈雨。先当召请。结坛已。僧众俱斋戒。沐浴。内外皆洁净入坛。主法。与二表自。及住持僧。服青色。及搭青衣。卯时至。诣大殿拈香。礼佛三拜已。主法。举。
    瑶天玉露。觉海金波。大千沙界散芬陀。三昧涤沉痾。少水成多。一滴净山河。 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称毕。表白。持净水杯。举云) 柰摩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举偈云)。
    菩萨柳头甘露水。能令一滴遍十方。腥膻垢秽尽蠲除。加持坛场悉清净。教有密言。谨当持诵。(众。齐持大悲咒。表白洒净。缓缓而行。先从大殿内。右绕。至殿外。右绕一匝。渐从坛下。旋绕至坛上。三匝毕。各归位。立定已。主法鸣磬结咒。举) 柰摩甘露王菩萨摩诃萨(三拜。少顷。先主法出位。至中。拈香。次表白。次住持。俱拈香已。归位向上立。唱香赞云)。
    田畴龟拆。旱魃为殃。群黎虔祷共奔忙。禾稼苦遭伤。祈沛琼浆。遍界获清凉。香云盖(三称。表白举云)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三宝(三拜。法师静心入观。想十方诸佛。菩萨。及龙王圣众。皆以天眼遥见。天耳遥闻。他心悉知。知此大清国。某省某府。久旱无雨。为兹如法建坛。依经召请。悉来降临。运想来已。即白云)。
    恭开如来演法。尝宣请雨之经。轮盖启端。妙显行慈之义。设高座而铺黄土。虔结净坛。爇明灯以映青旛。依经请召。由是苦灭乐施。诸龙灵感。云兴泽沛。众姓欢。腾据今大清国。某省某府。某年某月。亢旱已久。田禾半枯。将成荒歉。由是依经建坛。求降甘雨。以救万民。然恐坛仪有错。僧戒有亏。求不如法。难以感通。切闻。大轮明咒。能除此咎。众等虔诚。齐持大轮明王咒七遍。以安坛仪(咒见施食仪轨。诵七遍已。法师与表白及住持。皆揭开经首。召请经序中一百八十八位龙王。一齐执香炉。焚香。表白举云)。
    一心召请。某某龙王云云。(每十位一合召。召举。接结句云)唯愿。以他心智。运神足通。上遵佛敕。下愍有情。来兹某省。速降甘雨。
    乃至最后一合。召毕。法师长跪。合掌。依经直白行大慈法。及施一切乐咒文已。法师与表白师。即振铃缓缓朗诵咒三遍已。动鼓钹竟。法师。鸣磬一下。又直白经句已。再依经本。奉请诸如来。一齐执香炉。焚香。表白举云。
    一心奉请。某某如来。(每十位一合请。请毕。接结句云)唯愿。诸佛如来。运无缘慈。敕兹某省。速降甘雨。
    共五十四位。作六翻召请。至最后一翻请毕。法师仍长跪。合掌。鸣磬一下。直白经文感应。及持咒效验已。起立。与表白即振铃。同音。缓缓朗诵咒。三遍。鸣磬。动鼓钹毕。法师立白。及诵咒。共十一番。俱各咒三遍。毕。鸣磬。动鼓钹已。法师抚尺。高声白经中敕文。共六番。每番。咒三遍。毕。鸣磬动钹已。法师长跪合掌。鸣磬一下。依经白结坛仪轨。圆满已。起立。与表白执香炉。举回向偈。每句一拜。表白齐和。
    求雨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亢旱诸州县。速得甘雨皆充满。此乃救急如火燃。为求灭障速降雨。唯愿三宝及龙天。慈愍有情雨应时。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三归依毕。即下坛)。
    此坛香灯师。当尽心守护。不得使一切闲杂人乱闯。下午。二板后。法师。与二表白。及住持。其四人入坛。鸣[木*鱼]朗诵请雨经。如是上午请。下午诵。日日无间。至得大雨乃止。除此坛外。另於附近殿宇中。依次。轮差僧十人。最少四人。轮诵大悲咒。二十一遍。观音圣号。一千声。回向拜观音十二拜。三皈毕。换第二班接鱼。如是轮替。昼夜不绝。以求速雨。上供等事。一如常仪。其牌位书。
    柰摩无边庄严海云。威德轮盖龙王。并诸眷属之位。(上供毕。举赞云)龙王圣众。威德难量。钦承佛敕散琼浆。大慈临坛场。润泽清凉。注滴满十方。 柰麻云轮会上。龙王圣众菩萨。(三称。附祈雨疏稿。此疏当书四道。于建首日。作三处化。或制纸符官三位。同三道疏。各放在纸符官手上化更妙。一奏三宝。一奏诸天。一奏诸龙王。留一道每日宣读。至雨足。大回向日。焚化。疏云)。
    伏以。亢阳为灾。百物就槁。斯上天之降罚。由下民之多愆。惟诸佛开慈悲之门。而神咒。有祈禳之应。由是谨发诚心。启建祈雨道场。谨陈情怀。仰希垂听。今据大清国。某省某府。某县某寺。住持僧某甲。(若当道官员为请主。当一一具书姓名)是日至心拈香。皈命大云轮主。释迦文佛。请雨会上。诸佛圣贤天龙八部。司事尊神诸莲座下恭通情旨。盖因本处。时值某时。亢旱日久。少降时雨。泉源消竭。万物枯槁。庶民百姓。其苦如熬。有司执事。其忧如煎。切闻佛教。有大云轮请雨经咒。最为感通。由是某甲等。於某日启建。依法祈祷。云集僧众。加持经咒。然恐事理不周。仪不如法。难感龙天赦宥。未能即霈甘霖。由是谨贝表章。先奏三宝圣众。次奏三界诸天。次奏龙玉圣众。乞求俯垂鉴照。怜愍有情。宥其同业之愆。赐以平等之泽。起云雷於山川。牌滂沱矣。拯生灵於涂炭。厥惟艰哉。次祈风伯雨师上承下佑。稼神地主。尽职关心。庶兹多稼。亦乃有秋。时和岁稔。万民乐业。谨竭丹诚。稽首上疏右疏(第一道疏)恭奏三宝证明。金莲台下。(第二道疏)诸天洞鉴宝座下。(第三道疏)龙神诸神宝座下。年月日。住持某甲等。九顿谨奏 附额联。
    大云轮坛(此额挂本坛廊下正中。连两傍联句。俱用黑纸白粉。书正楷字)。
    大霈甘霖。田畴得而滋育。
    洪敷惠泽。草木被以生成。
    证义曰。祈雨仪轨。俱从佛经录出。惟结坛设座旛惺图像等。经费浩繁。若系宰官举行。固属易办。倘为僧众发心。可用纸木代金帛。祇须虔诚整齐而已。然经有若泛雨时。亦能令止之句。可见此经。亦可祈晴而用。但改经文中降注二字。为速止二字。改请雨为请晴。并另换疏语可也。此润鄙见私议。谨质高明。又另坛诵大悲咒。助其速赐感通。所谓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倘於山乡僻野。非当道官员所办者。但请远近真实高僧。随其所专。至诚求达。亦能致雨。云栖华严感应略记云。僧道英者陈氏子。蒲县人。年十八。亲为之娶。五载同居。誓不相触。后从并县。炬法师。听华严经。便落发。入太行由。柏梯寺。修行止观。属亢旱。讲华严经以祈甘泽。有二老翁。各二童侍。时来听讲。英异而问之。乃知海神。因曰。今为檀越。请下微雨。翁敕二童。童即从窗孔中出。须臾大雨霶霈。远近咸赖。此讲华严经。而感时雨霶流也。又法华持验纪云。梁云光法师。普通二年。召於内殿讲法华经。天雨宝华。天监中。帝以亢阳问志公。公曰。云能致雨。帝因请讲法华。至其泽普洽。雨即大澍。高下沾足。此讲法华。经而感雨也。又云。隋灵应南天竺寺。释真观。钱塘范氏子。少有奇相。舌紫罗纹。左右手有仙人字。诵法华经。日定一部。开皇十四年亢旱。时请讲海龙王经。骤雨滂注。此讲海龙王经而致雨也。又云。宋明州释中立。鄞之陈氏子。丱岁出家。赐号明智。熙宁中居南湖。继神智席。日宣止观。元佑中。再主延庆寺。修法华忏法七年。行法将圆。一日於禅观中。见大舟。师座其中以行。自是辩慧泉涌。师诵法华踰万部。禳救灾旱。靡不神验。此诵法华经。并修忏而致雨也。又云。宋会稽。道味山释宗利。既具戒。往姑苏。依神悟修法华满三载。俄见普贤。乘空过前。寻诣新城碧沼。专修念佛三昧。政和元年。天旱祷雨。夺龙王现金色身。甘雨沾足。此念佛而致雨也。又金刚持验纪云。唐吕文展。开元三年。任阆中县丞。雅好佛典。尤专心持诵金刚经。至三万余遍。灵应奇异。年既衰暮。三牙并落。忽生如旧。在阆中时。属亢旱。刺使刘浚。令祈雨。才持一遍。遂获沛然。又若霖潦。别驾又令诵经祈晴。照时开霁。此诵金刚经致雨也。又明季。杭州。莲池大师。参学回杭。欲觅一深山养道。见云栖坞幽静。遂驻锡结茆。属时亢旱。村民请师求雨。师云。老僧在此。只知念佛。并无祈雨法术。村民云。只要大师念佛。允请出山。在田坂念佛。雨遂至。村民感德而乐助。遂成梵剎。此亦以念佛而致雨也。故知祈雨全赖高僧平日功勋。方能感通。亦须请主。如法虔祷。方应。若请主不斋戒。僧众无道德。但为应酬故事。难感天和矣。甚至喧闹杂秽。酒肉游戏。匪唯不感。更多愆也。
    附祈雪
    仪轨无传。私谓。可以祈雨法。变通行之。五祖演尝有念诵开首偈云。一年只余此月。天道未尝降雪。奉告三界龙神。各自递相报说。普天普地铺银。且要应时应节。更望大众慈悲。为念神咒助力。附录於此。
    遣蝗
    凡遇遣蝗。事急如火。藏无遣蝗之经。古有求天之仪。客堂先白方丈。次挂牌。(牌云)遣蝗。(此牌悬山门上。又客堂前挂牌云)本月某日。护法某甲。为遣蝗事。诵金光明经几日。至某日五鼓供天。顶礼金光明忏法几日。为祈蝗净年丰。万民乐业。诸师芳名。开列於左。某师 某师 其余仪轨。见后住持章念诵条说。今录疏式   今据  大清国。某省某府。某县某寺。住持某甲。(或当道卒官为请主。或乡人。或仕宦。随请具书姓名)是日稽首拈香。皈命金光会主。能仁慈尊。光明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龙八部。器界诸神。司事圣众。诸宝座下。恭通情旨。切念。飞蝗蔽天。惟凶荒之可虑。遗孽入地。恐滋蔓之难图。匪假神功之驱除。虽极人力而罔措。由是即於本月某日。谨发诚心。启建遣蝗保苗道场。每日命僧。讽诵金光明经。五鼓供天。礼金光明忏。伏愿。以此功德。消殄灾虫。涤之风雨。扫种类以无遗。投之江河。随业感而自化。民安其业。物遂其生。某等不胜急切。仰望之至。年月日。住持某甲。当道有司某甲。九顿谨奏(此疏建首日。先焚一道。以奏天庭。一道。供在坛中。每日宣读。至蝗止散。回向焚化。凡宣疏毕。举赞云)。
    保苗护稼。司事尊神。驱逐蝗虫遂民生。秀实满田塍。蔬果时新。护养谢思深。 柰麻消灾障菩萨(三称)。
    其余上供等事。并如常仪。至蝗止回向。他本保青苗会。亦在此摄。
    证义曰。蝗虫。天灾也。古规诵金光明经。拜金光明忏。奉供诸天。得捷疾感应。按金光明经第二卷。四天王品云。此经能照诸天宫殿。是经能与众生快乐。乃至是经能除谷贵饥馑云云。又功德天品云。以是因缘。增长地味。地神诸天。悉皆欢喜。所种谷米。芽茎枝叶。果实滋茂云云。又坚牢地神品云。以是之故。阎浮提内。药草树木。根茎枝叶花果兹茂。美色香味。皆悉具足云云。又鬼神品云。是经力故。诸天欢喜。百谷果实皆悉滋茂云云据此。可见此经。真能遣蝗。悉皆丰熟。理合广遍流通。处处持诵。常常。不绝。则天下太平。消灾增福。无过於此经。故唐译称最胜经王也。惜乎。迩来除水陆堂外。世罕见闻。若山野僻地。无此经者。可将禅门日诵内。有斋天法仪。从瑶天玉露起。至佛慈广大赞止。全卷礼诵亦可。但改一心奉请。为一心顶礼而已。金光明经感应记云。宋僧从礼襄阳人。居台州平田精舍。慎重庄默。喜怒不形于色。平居必虔诚持戒。梁乾化年中夏旱。众请师祈雨。遂诵金光明经。感雨三日。时钱武肃王闻之。召入府。建金光门忏道场云云。据此。既能致雨。亦必能遣蝗矣然必须有德高僧。易於感通。非草草庸辈之所能为也。抑或虔心持大悲咒代之亦可。所谓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是也。但取真实处求。法法皆能感应。
    祈祷韦驮
    凡遇荒歉。常住将绝粮。或为建造。或修理等事。维那及两序。白住持已。预定日期。外则请化主通白檀那。内则报客堂挂牌。(牌云)本月某日起。闻钟声。大众师搭衣。齐诣大殿。(或韦驮殿)持善天女咒。祈祷韦驮。
    ○客堂请书记。预制疏二道。(所为何事。辞当合宜)一。起首宣化。告达圣聪。一。圆满宣化。每时披读。每日二板后。(或开小静)鸣钟三下。众集。知客请住持拈香。维那举香赞已。称柰麻护法韦驮尊天菩萨。(三遍)即鸣大鱼。每时诵善天女咒绕殿。(或绕韦驮)计咒一百八遍。(极少四十九遍)末遍鸣引磬二下。一齐归位。咒毕宣疏。住持再拈香。维那举韦驮赞赞毕。众三拜。各回本处。每日六时。起止同上。事急者。昼夜十二时。再急者。日夜调班诵。诚心而虔祷。每日上供如常仪。至事成就。日回向化疏。谢护法恩 (附助米上供疏)。
    伏以。佛为出世慈父。念念不忘僧云住世福田。生生欲种。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大清国省府县寺。奉佛回向信施助米。住持某甲。(增入施米诸姓名字)切念某等。(用住持名)资生幻质。须凭饮食以充肠借假修真。宁免饔[(歹*又)/食]而饱腹。故法轮未转。先展食轮。而六度将修。先资檀度。兹因寺粮屡空。僧众待哺。爰起募於某日。迄於某日。共募米若干。 麦若干。 荳若干。 钱若干。此虽檀越之宏施。实赖 韦天之感应。用荐馨香。聊申敬谢。伏愿。 天眼洞鉴。照察无私。显示慈恩。果因不昧。俾乐助之家。随施之人。现生之内。五福骈臻。他报之中。二严克备。 右疏恭申 韦天证明。谢施回向文疏 年月日 住持某甲具疏(余事随改) (附募化斋米引) (盖闻某寺者。某朝某师所建。相继以来。迄今若干岁矣。今栋宇虽坚。缁侣甚众。无柰缺乏资粮。朝午莫恃。兼逢歉薄。香积难充。清泉野果。不足疗饥。空仓冷灶。将何实腹。既无策之可筹。计唯赖于檀护。伏愿。仁人长者。大施拯济之功。其广釜钟之惠。或舍[壴-士+止]麦。可充三粥。或施菜米。味入六和。一斛百斛。随力缘而喜舍。千升万升。凭欢喜以捐输。一言一物。无非功德。或捐或劝。总是善因。凭盏饭以结净缘。喜周禅悦赠少黍而登善簿。福不唐捐。从此僧众焚修。晨昏诵祷。佛神默佑。定获嘉祥。须急允行。延一寺之慧命。勿吝心力。为三宝之勋臣是为启)若为建造修理等事。於缘满日。俱应上供。告白韦天。以报施护之恩。
    证义曰。此祈祷古规也。盖古人以道德修行为家务。丛林绝无经忏等事。大众衣食。全赖韦天默护感化十方。但有修行。决不饿死。脱有急难。但合诚恳祷韦天。默相辅佑。从无勉强募缘之事。今者多有愚痴匪僧。为化缘事。以砖砌墙围。仅容其身。植立於中。如刀在鞘。如等在壳者。或四面钉钉。号钉关站七日者。或斩断一手。灰布胶漆示诸人者。或掘地作坑。倒埋其头。双脚向天者。有巨砖自捶其背至青肿者。有用锁自穿锁其觜唇者。有吃水为斋。不食五谷者。有双足立桥栏上拜经。人见之无不惊者。有拖铁索。或拖小船等重百十觔者。如是过为苦行。显异惑众者。种种不一。非贪即愚。真可怜悯。我丛林中。决定不许行此等魔事。但谨守清规。依教修行。韦天决不负汝矣。
    (附)韦天圣诞
    六月初三日。(或云十三。未知孰是)韦天圣诞。早粥客堂挂牌。(牌云)是日恭逢韦天圣诞。大众师。闻鼓声。韦殿上供。
    ○午梆鸣。知客鸣大鼓三下。众集。上供仪规。并载禅门日诵。兹不赘惟异白词云。
    盖闻。三洲感应护法韦驮尊天菩萨。行齐佛化。德摄天人。居高听卑。善恶随僧俗之感。兴悲运智。威慈等菩萨之权。妙证无为。功超有漏。伏念末法僧众。福根浅薄。道力衰微。匪资 韦天以护持。曷使外魔而不娆欣逢圣诞。特献傲芹。伏愿。 君民获福。普天海晏河清。国土。清宁。遍界风调雨顺。 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丛林安静。剎土多贤圣之徒僧海调和。法筵挺龙象之众。檀那衍庆。道侣沾恩。凡所希求。吉祥如意。
    证义曰。韦天。唯金光明经。及诸天传。出其名。而未详其本迹也。或曰。即密迹力士。或曰。是楼至佛。
    (附)伽蓝诞
    按大灌顶经等。西域伽蓝神。一十八位。我东土伽蓝。多供华光。关帝。龙王等。华光诞或云九月二十八日。龙王诞不着。关帝诞。俗以五月十三日。依本传。乃六月二十四日。华光龙王。圣迹不多见。唯关帝。或显圣於玉泉山。或示现於黄梅院。今(则无地不)显威灵。故僧坊尊为护法伽蓝神。其诞曰上供。仪同韦天(唯白词为异)。
    伏维大帝。匡扶圣教。招提气象常新。俯顺凡情。率土生灵攸赖。凛神威之远镇诸方横兆何生。惟正直而聪明。一切邪非自息。是以法王嘉宠。恒随金殿之间天帝隆旌。屡降宝箓之旨。欣逢岳诞。共效涓忱。敬献香馐。伏惟慈鉴从兹肃清觉地。并除隐显愆尤。允宜德。被含生。等视内外缁白(此文。维关帝前用。若通白伽蓝。应用下词)。
    恭闻。伽蓝圣众菩萨。智烛三界。光照十方。以伽蓝为归依。尘尘助护。与法王为城堑。处处分身。屏翰僧伦权衡佛事。某甲等。(用住持各)身投宝剎。依本界以为归。恭遇诞辰。共摅诚而设供。伏愿。不忘佛嘱。遍坐道场。翼辅正轮。廓清魔路。檀那蒙显佑之功。家庭叶庆。僧众托威权之护。觉路亨通。法幢建处。宗风振起于千秋。僧海和时。道果圆成於旷劫。
    证义曰。西域十八伽蓝名。出七佛经等。一。美音。二梵音。三。天鼓。四。叹妙。五。叹美。六。摩妙。七。雷音。八。师子。九。妙叹。十。梵响。十一。人音。十二。佛妙。十三。叹德十四。广目。十五。妙眼。十六。彻听。十七。彻视。十八。遍视。东土伽蓝。随机不定。或一。唯华光。或关帝。或三。或五。其名位设相。凭开山最初所定。今时又多以关帝与韦天并列。实因其灵应等也。熙愿赞云。关圣大帝。威神普应。誓愿宏深。尤切护法。是也。
    祭灶
    六月廿四。十二月廿四。(或廿三并)八月初三诞辰。客堂早粥前挂牌。(牌云)今日恭逢祭灶良辰。开午梆。闻鼓声。大众师诣 监斋圣前上供。
    ○厨房香灯师。到监斋位前设香案已。往库房取供果香烛等。午梆。知客鸣鼓三下。众集。烧香传炉。住持拈香礼拜。维那举香云盖三称。乃至咒食毕。仪与韦天同。唯上供时。监院拈香。献茶。设拜。至普供养咒竟。维那至中拈香。三拜。问讯长跪。合掌白云。
    恭闻。监斋大士。智超空劫。妙应时机。陈粢盛以忘功。一粒现须弥之相。居云厨而不宰。大身周法界之门。福护僧伦。权衡佛事。仰赖威德。特设斋筵。伏愿。以乘愿之神明。鉴虔恭之将事。随意化身。示有相而原非色相变生为熟。即食轮而助显法轮。使开厨而证入。显发群机。令触味以知归。冥加提持。僧众调和。人人行门精进。咸餐法喜。在在永播真风(一拜归位。举赞毕。齐问讯而退)。
    证义曰。祭灶虽同。僧俗神异。佛门是监斋大圣。迹同诸天。应早晨祭。所谓诸天早食也。今规约午祭。亦可矣。迩来僧坊。同俗晚祭。此於鬼食。甚为不可。非时而祭。神不受享。徒费无益。又河南府志云。唐。至正初。少林寺。向有一僧。蓬头祼背跣足。止着单棍。在厨中作务。数年。殷懃。莫晓法名。至十一年。颕州红巾贼。率众突至少林。欲行劫掠。此僧乃持一火棍出。变形数十丈。独立高峰。贼见惊怖。僧大叫曰。吾紧那罗王也。言讫遂殁。人始知为菩萨化身塑像寺中。遂为少林伽蓝。天下僧坊。遂以此人为监斋。而肖像供厨上也。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第二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