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先儒有言同一理也。儒者得之为儒。佛者得之为佛。仙者得之为仙。旨虽殊涂。理本一致。故王文成先生与人谈儒。恒以释宗诠之。与僧谈禅。恒以儒书晓之。此不特善於观儒。抑且善於明释矣。夫所谓释者。非尽未入山门。坐静室。敲鱼温咒。便为脱然浮尘之外。要以却妄想。还真如。世人转智以成识。而如来欲人转识以成智。世人昧性以适情。而如来欲人引情以归性。其於儒者遏欲存理之意。实相符也。自其心之无放逸。则为戒惧慎独。自其心之无人我。则为是法平等。而必欲判释与儒为二者则过矣。金刚经云。如来无所说。楞严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则是清净法宗。不假言诠。不落口谛。此固最上乘之诀。而又何有於大藏诸书也。虽然上智返心而即是。中材开卷而思义。所谓文字般若。与实相观照并峙为三。禅家所谓将密口以代苦瓜。引人入胜地者也。祖源禅师手辑一录。曰万法归心。夫心者。真如之体。法者真如之用。心不能离法以为源。法不能离心以为宰。故金刚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所谓如如不动。了了常知也。禅师为都人士名宿。得临济真传。其手辑一书。以廉洛考亭之学。阐菩提无上之宗。谓之行释也可。即谓之翼儒也可。而世之慧者。由文字以究无文字之始。由无文字以思着文字之原。则不越寂照二字。而山河大地。全露法身。地水风火。俱无实据。而世界微尘之象。俱不足以系其心。则不窒於文字般若之义。并不负於祖源禅师汇辑之衷。庶几有得云尔。
    康熙十六年季春吉旦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岭海郑际泰熏沐敬题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