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尼日用录
续藏经   毗尼日用录
    明 性祇述
    叙
    夫欲求无上菩提必也精持禁戒戒律既精定慧自然现前故欲精戒律不离日用平常日行不忘戒律自然精莹故自须行住坐卧吃饭穿衣乃至於屙屎放尿之间慎勿有暂时偏废者可也故华严净行品云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於诸佛法心无所碍又云菩萨如是用心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动繇是观之精修戒品妙行兼持谅非小乘之所比宁敢忽而不学者哉所以持戒比丘当依净行品中一一行持庶几不负出家之志耳然而初心蒙劣不能尽行者众故不得已而广中取略复以古集密部咒语而赘之以便其初学目为毗尼日用俾之二六时中即行相以明自心无上菩提因兹而有入焉欲广流传谨以为引。
    力果道人 性祗述
    毗尼日用录
    毗尼日用者旧有戒相流传其文虽足失於次序受持者似乎未得其伦今之所录者与宣城圭师所集苦海浮囊大约相同然而其中增补稍有差别学者贵乎持诵为美慎毋彼此疑议焉。
    行者凡睡眠醒时即当轻轻默诵云
    睡眠始寤  当愿众生  一切智觉  周顾十方
    唵地利日哩莎诃(七遍)
    凡闻一应钟声或自击皆诵云
    愿此锺声超法界  铁围幽暗患皆闻  闻尘清净证圆通  一切有情成正觉
    闻钟声  烦恼轻  智慧长  菩提生  离地狱  出火坑  愿成佛  度众生
    破地狱咒云
    唵伽罗帝耶莎婆诃(七遍)
    又行者或睡眠时一闻钟声即当起坐慎勿懈怠懒堕自招殃祸
    古德云。
    闻钟卧不起  护榻善神瞋  现世无福慧  死后堕蛇身  有病者当坐  病重者不论(故)
    行者侵晨临下单时着衣偈云
    若着上衣  当愿众生  获胜善根  至法彼岸  着下裙时  当愿众生  服诸善根  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  当愿众生  检束善根  不令散失
    正下单偈咒云(凡下单时当弹指三下)
    下足住时  当愿众生  心得解脱  安住不动  从朝寅旦直至暮  一切众生自回护  若於足下丧身形  愿汝即时生净土
    唵逸地律尼莎诃(七遍)
    行步不伤虫偈咒云
    若举於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唵地利日利娑婆诃(七遍)
    登厕仪轨
    缁门警训云登厕之法律制委明盖欲洁严身器亲近圣贤洗净洗手各有轨度傥未尽谙则反污其手礼诵烧香合掌执捉动輙得咎可不慎欤今将古规稍加增削然其细行固难备举大抵种种动用之际皆有方便护人意根处自当触类而长之书不云乎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况出家者流幸冀高明劝诸后进经云若登厕不洗净者不得入大僧类不得坐禅床不得登宝殿等初入厕时先须弹指三下使内人知不得迫促内人使出已上复当三弹指以警在秽之鬼默念咒云。
    唵狠鲁陀耶娑婆诃(七遍)
    亦不可痰吐入厕中以伤在秽之鬼此二项阴德具载藏经兹不繁引初蹲身时先须倾少水在槽中一则解旧粪臭气二则新粪易下不积槽中复念云。
    大小便时  当愿众生  弃贪瞋痴  蠲除罪法
    唵室利曳婆酰莎诃(七遍)
    亦不得努气作声不得低头视下不得唾壁共人说话等具如律中亦不繁引便毕洗净偈云。
    事讫就水  当愿众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又云。
    洗涤形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唵贺曩密栗帝莎诃(七遍)
    已上三咒各有安置不同但随一法而受持皆得胜益。
    净手偈咒
    以水盥掌  当愿众生  得清净手  受持佛法
    唵主迦啰耶莎诃(七遍乃至二十一遍更妙)
    洗手当用灰泥皂丸或皂角三物次第各洗七度手背亦然至减必用泥皂二物不可缺也如或不然终成不净故缁门警训云元佑中有蜀僧智超法师常诵华严经已三十年偶见一童子风貌清爽举手高揖超曰何来曰五台来超曰何远至此曰有少事欲相导故超曰愿闻曰吾师诵经固可嘉矣但失在登厕洗净时触水淋其手背而未尝用灰泥洗之所用灰泥律制七度今但二三缘此触尚存礼佛诵经悉皆得罪言讫不见超惭而改过识者或曰此必文殊化现有警於超也故知洗手必须依法因果经云触手请经当获厕中虫报更有多种事仪详明警训并律部中不可不知也(经中入厕洗净各有神咒倘不默持此咒者纵用七恒河水洗之不得身器清净何以故种子不净也)。
    洗面偈咒
    以水洗面  当愿众生  得净法门  永无垢染
    唵囕(二十一遍)莎诃
    饮水偈咒
    佛观一钵水  八万四千虫  若不诵此咒  如食众生肉
    唵嚩悉波罗摩尼莎诃(七遍如先礼佛后而饮水更妙)
    搭衣展具偈咒
    着袈裟衣  当愿众生  心无所染  具大仙道
    五衣云
    善哉解脱服  无相福田衣  我今顶戴受  世世不舍离
    唵悉陀耶莎诃(七遍)
    七衣云
    善哉解脱服  无相福田衣  我今顶戴受  世世常得披
    唵度波度波莎诃(七遍)
    大衣云
    着僧伽梨  当愿众生  入第一位  得不动法  善哉解脱服  无相福田衣  我今顶戴受  广度诸群迷
    唵摩诃迦波波咤悉帝莎诃(七遍)
    或到佛前或登道场未展具先念偈咒云
    若得见佛  当愿众生  得无碍眼  见一切佛
    唵阿蜜栗帝吽癹咤(七遍)
    展具云
    卧具尼师擅  长养心苗性  展开登圣地  奉行如来命
    唵檀波檀波莎诃(七遍)
    或念赞佛偈云
    法王无上尊  三界无伦匹  天人之导师  四生之慈父  我今大归依  速灭三祇业  称扬若赞叹  亿劫莫能尽
    文殊菩萨礼佛作观偈咒云
    能礼所礼性空寂  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  十方诸佛影现中(诸佛二字或菩萨罗汉等随改)  我身影现诸佛前(诸佛亦随意改)  头面接足归命礼
    唵嚩资啰日(七遍日音密有云嚩日啰勿勿亦音密有云伐日啰斛梵音楚夏不同随持一法即得)
    真空法性如虚空  常住法宝难思议  我身影现法宝前  一心如法归命礼
    (此即礼法偈真言同上七遍)或以三自归礼拜当随时便(兼前偈咒更佳)。
    若礼塔绕塔偈云
    顶礼於塔  当愿众生  一切天人  无能见顶  绕塔三匝  当愿众生  勤求佛道  心无懈歇
    南无三满多没驮喃唵度波度波莎诃(七遍)
    礼拜赞叹已然后持诵一一发愿回向西方决生上上品比丘不得通肩着袈裟礼佛塔庙等死堕铁甲地狱故除坐禅受食通肩不犯(通肩者通披两肩也)又比丘不得披禅衣礼佛乃至尊宿以及佛塔庙前经行死堕龟鳖鼋鼉之类故慎之慎之。
    持锡偈咒云
    执持锡杖  当愿众生  设大施会  示如实道
    唵那[口*栗][口*替]那[口*栗][口*替]那[口*栗]咤钵底那[口*栗]帝娜夜钵宁吽癹咤(七遍)
    乞食偈咒云
    入里乞食  当愿众生  入深法界  心无障碍
    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七遍)
    食时展钵偈咒云
    如来应量器  我今得敷展  愿供一切众  等三轮空寂
    唵斯麻摩尼莎诃(七遍)
    空钵满钵偈云
    若见空钵  当愿众生  其心清净  空无烦恼  若见满钵  当愿众生  具足成满  一切善法
    唵部[口*临](七遍)
    正受食时或跏趺坐或随宜坐展巾单於膝上左手捧钵右手扶缘念供养准常法可知念毕依供佛利生仪应念嚂字真言二十一遍更念变食真言二十一遍然后念出生偈咒云
    法力不思议  大悲无障碍  七粒遍十方  普施周沙界
    唵度利益莎诃(七遍此早斋出生用)
    大鹏金翅鸟  旷野鬼神众  罗剎鬼子母  甘露悉充满
    唵穆帝莎诃(七遍此午斋出生用然而二时所说似有差别亦可统一偈云)
    法力不思议  慈悲无障碍  七粒遍十方  普施周沙界  鬼子母  旷野神
    金翅鸟王  悉令皆饱满(真言同上度利益等侍者送食偈咒云)  汝等鬼神众  我今施汝供  此食遍十方  一切鬼神共
    唵穆力陵莎诃
    (七遍如无侍者自送亦尔出生之后应以二手十指外相义以右压左结印过顶念唵字真言二十一遍仍念唵缚日啰斛七遍更妙如上诸咒行者果能如是一一行持承斯神咒加持之力同以河沙七宝百昧饮食供养十方诸佛恒沙菩萨及诸罗汉圣僧普能周遍其功其德实不可思议者也今之学人自既不能依教奉行见人所行反轻笑之何其味之甚矣真可惜哉然后捧钵喝咒云)。
    执持应器  当愿众生  成就法器  受人天供
    唵枳哩枳哩嚩日啰吽癹咤(七遍正受食时当存五观三匙)
    一计工多少  量彼来处  一钵之饭  作夫汗流  二忖己德行  全缺应供  缺则不宜  全可乃受  三防心离过  贪等为宗  离此三过  贪瞋痴也  四正事良药  为疗形枯  饥渴病故  须食为药  五为成道故  应受此食  不食成病  道业何从
    一愿断一切恶尽  二愿修一切善满  三誓度一切众生
    有云三所修善果回施众生谓皆共成佛亦可。
    (行者凡二时受食必须作此五观之想更作淤烂腐脓不净等想然后举三匙之愿而食之古云五观无违三匙有节如或先举三匙后作五观亦得僧跋云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闻斯语已宁不慎欤结斋先念准提咒后偈云)。
    所谓布施者  必获其义利  若为乐故施  后必得安乐
    饭食已讫  当愿众生  所作皆办  具诸佛法
    受嚫偈云
    财法二施  等无差别  檀波罗蜜  具足圆满
    洗钵偈咒云
    以此洗钵水  如天甘露味  施与诸鬼神  悉令获饱满
    唵摩休啰悉莎诃
    (七遍先将净水荡过此水或送净地或生台或净河流水等处皆得利益切莫弃於秽处后以净水内外洗之方用巾布拭之令燥即得)。
    嚼杨枝偈咒云
    手执杨枝  当愿众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净  嚼杨枝时  当愿众生  其心调净  噬诸烦恼
    唵嚂唵嚂(二十一遍)莎诃(嚂旧即囕)
    又咒曰。
    唵阿暮伽弥摩隶尔嚩迦啰僧输驮祢钵头摩俱么啰尔嚩僧输陀耶陀啰陀啰素弥么[口*((禾*ㄉ)/牛)]娑缚诃
    (七遍或惮繁但念前唵囕真言亦得嚼杨枝有五利益一口不苦二口不臭三除风四除热五除痰癊不嚼得五过一口气臭二不别味三癊不消四不引食五眼不明嚼时须在屏处不得对佛塔并诸往来洁净等处若弃齿木先以水洗乃於屏处弹指警觉而弃之若取杨枝当问主化若无主者应与树神问讯而化教人亦耳又不得取中枝傍枝则可如不依教而行得越法罪)。
    剃头偈咒云
    剃除须发  当愿众生  远离烦恼  究竟寂灭
    唵悉殿都漫多罗跋陀耶娑婆诃
    (七遍剃头当依文殊菩萨所选吉日用之每月初四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四十五十六十九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此出宝积部)。
    入浴轨式
    比丘凡入浴室当着五条衣如或处所不便亦可随其所宜当将净衣挂於净竿上触衣挂於触竿上脱衣着衣安详自在浴前先洗净洗足须细行不得触水入浴釜洗足沐浴偈咒云。
    若洗足时  当愿众生  具神足力  所行无碍  洗浴身体  当愿众生  身心无垢  内外光洁
    唵跋折啰恼迦咤莎诃
    (七遍不得浴堂小遗不得共人语笑人天宝鉴云有一沙弹入浴戏笑遂感沸汤地狱之报痛哉几微小失而招大过可不戒欤)。
    展单敷具坐禅偈咒云
    若敷床座  当愿众生  开敷善法  见真实相  正身端坐  当愿众生  坐菩提座  心无所着
    唵嚩则啰阿尼钵啰尼邑多耶莎诃
    (七遍行者正坐禅时必须勇猛精进善却昏散慎勿懈怠懒堕恣纵昏沉使之善法而有失也故遗教经云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思之)。
    出定偈云
    舍加趺坐  当愿众生  观诸行法  悉归散灭
    (临睡眠时当合掌观想念佛十声即诵偈云)。
    心时寝息  当愿众生  身得安隐  心无动乱
    ◇
    (又当观想此阿字轮一气持二十一遍右胁而卧已上偈咒乃日用一周之功课也如是终而复始始而复终务当绵密毋令有间久而纯熟至於身心清净者戒行功德不求其成就而自然成就也或谓曰一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权学用斯日课何为曰苟能如是斯皆赘语其或未然务当遵此行持慎毋以未得谓得而忽之反成增上慢之俦也珍重日用偈咒竟外有种种名相更录于后以便初学受持)。
    在家优婆塞等五戒相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食肉(食肉古无杀生摄故)
    出家沙弥十戒相
    一曰不杀  二曰不盗  三曰不淫(即不破梵行人)  四曰不妄语  五曰不饮酒食肉(食肉亦无杀生摄故今为初行者添之)  六曰不着华缦璎珞及香油涂身  七曰不歌舞作倡伎乐及故往观听  八不坐高广大床  九不非时食  十不捉生像金银钱宝等物
    比丘二百五十戒总相
    四波罗夷法  十三僧伽婆尸沙法  二不定法  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  九十波逸提法  四波罗提提舍尼法  一百应当学法  七灭诤法
    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总相
    八波罗夷法  十七僧伽婆尸沙法  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  一百七十八波逸提法  八波罗提提舍尼法  一百应当学法  七灭诤法
    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相
    (先十重)
    第一杀戒  第二盗戒  第三淫戒  第四妄语戒  第五酤酒戒  第六说四众过戒  第七自赞毁他戒  第八悭惜加毁戒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第十谤三宝戒
    (次四十八轻)
    第一不敬师友戒  第二饮酒戒  第三食肉戒  第四食五辛戒  第五不教悔罪戒  第六不供给请法戒  第七懈怠不听法戒  第八背大向小戒  第九不看病戒  第十畜杀具戒  第十一国使戒  第十二贩卖戒  第十三谤毁戒  第十四放火焚烧戒  第十五僻教戒  第十六为利倒说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第十八无解作师戒  第十九两舌戒  第二十不行放救戒  二十一瞋打报仇戒  二十二憍慢不请法戒  二十三憍慢僻说戒  二十四不习学佛戒  二十五不善知众戒  二十六独受利养戒  二十七受别请戒  二十八别请僧戒  二十九邪命自活戒  三十不敬好时戒  三十一不行救赎戒  三十二损害众生戒  三十三邪业觉观戒  三十四暂念小乘戒  三十五不发愿戒  三十六不发誓戒  三十七冒难游行戒  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三十九不修福慧戒  四十拣择受戒戒  四十一为利作师戒  四十二为恶人说戒戒  四十三无惭受施戒  四十四不供养经典戒  四十五不化众生戒  四十六说法不如法戒  四十七非法制限戒  四十八破法戒
    律中三聚净戒
    一摄律仪戒无恶不断起正道行是断德因修成法身  二摄善法戒无善不积起助道行是智德因修成报身  三摄众生戒无生不度起不住道是恩德因修成化身
    (已上戒相本经自具今欲初心易记故总书於此行者凡遇晦望二日如有作法羯磨之处四十里内当徃羯磨忏悔如无处所自应恭对三宝圣像之前记其所犯戒相自称己名发露披陈求哀忏悔一切罪业自然消灭也更能每日二六时中恒常谨慎身心捡察己躬所犯微细过[亿-音+(天*天)]随犯随忏不敢更作犹为甚妙如或不然懈怠懒堕乃至杂谈戏笑纵恣心情散诞放逸遂至罪业日增转轻为重日滋日茂日厚日深尚不能消於信施况能成无上菩提之圣道乎如上苦口叮咛有益於道者慎毋以此置之於度外)。
    三衣瓶钵钖杖等名义
    梵语安陀会或云安怛罗婆娑此云中宿衣(即五条衣)亦云下着衣亦云杂作衣一长一短凡寺中执劳服役路途出入往还当着此衣。
    梵语郁多罗僧此云上着衣(即七条衣)亦云入众衣两长一短凡礼佛修忏诵经坐禅赴斋听讲布萨自恣当着此衣。
    梵语僧伽黎此云合(即大衣也)亦云重亦云杂碎衣四长一短凡入王宫升座说法聚落乞食当着此衣复有三品下品九条十一条十三条中品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上品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下三品两长一短中三品三长一短上三品四长一短衣者梵语震越此翻衣服上曰衣衣依也隐也下曰裳障也谓隐形自障蔽也)。
    阿含云修四无量者并剃除须发服三衣僧祇云三衣者贤圣沙门之标帜也四分云三世如来并着如是衣智论云佛弟子住於中道故着三衣萨婆多论云欲现未曾有法故九十六种外道无此衣名为异外道故着三衣华严云为舍离三毒故戒坛经云五条断贪净身业也七条断瞋净口业也大衣断痴净意业也增辉记问云何不增四减二惟三者何答三奇数属阳阳能生万物今制三衣表生万善取益物之义也业疏云如律中说如来因诸比丘畜长不自节约是以初夜着一衣乃至后夜着第三衣明旦因制如衣法初(此明缘起已竟下章袈裟总名)梵语具云迦罗沙曳此云不正色从色得名章服仪云袈裟之目因於衣色如经坏色衣也会正云准此草名可染衣故将彼目此衣号业疏云本作迦沙至葛洪撰字苑下方添衣言道服也(上明总名竟显别名)。
    真谛杂记云袈裟是外国三衣之名名含多义或名离尘服由断六尘故或名消瘦服由割烦恼故或名莲华服离染着故或名间色服以三如法色所成故言三色者律有三种坏色青黑本兰青谓铜青黑谓杂泥木兰即树皮也又律中五种色衣着所谓思入玄微究畅幽宗着青色衣出弥沙塞部勤学众经宣讲真义以处居众着黄色衣出摩诃僧祇部通达理味开导利益表发殊胜着赤色衣出昙无德部博通敏达导以法化着黑色衣(即皂色也)出萨婆多部精勤勇猛快摄众生着紫色衣(即木兰色)出迦叶遗部梵网经云一切人天鬼神尽得受戒应教身所着袈裟皆使坏色与道相应皆染使青黄赤黑紫色一切染衣乃至卧具尽以坏色身所着衣一切染色若一切国土中国人所着衣服比丘皆应与其俗服有异业疏云听以刀截成沙门衣不为怨贼所剥故章服仪云条堤之相事等田畴之畦贮水而养嘉苗譬服此衣生功德也佛令像此义不徒然龙王经云龙王白佛如此海中无数种龙有四金翅常来食之愿佛拥护令得安隐於是世尊脱身皂衣告龙王曰汝取是衣分与诸龙皆令周徧於中有值一缕之者金翅鸟王不能触犯五分云衣下数破当倒披之在雨中行水入叶中应顺披之章服仪云比见条叶不附正仪当马齿鸟足缝之即须顺左右条开明孔不作即同缦衣南山问比见西域僧来多缝衣叶者何答此佛灭后将二百年北天竺僧与外道同住外道嫉之密以利刀内衣叶中同往王所外道告王沙门释子内藏利刀欲将害王因告检获由此普诛一国比丘时有耶舍阿罗汉令诸比丘权且缝合为绝命难此乃彼方因事权制非佛所开故义净云西国三衣并皆刺合唯东夏开而不缝依律大衣限五日成七条四日成五条二日成限日不成尼犯堕比丘突吉罗业疏云若有衣不受持者突吉罗威仪云行住坐卧出入袈裟亦须近身不得通肩披不得致脚后又律中应畜雨浴衣覆疮衣又世尊听畜三囊钵囊药囊鞋囊又应畜四种粪扫衣一者冢间衣二者往还衣三者无主衣四者弊垢衣如是四种将来净洗七次染皂色缝作僧伽黎大衣四层着名为衲衣佛世大迦叶尊者修头陀行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常着此衣故佛称阿练若儿也非今平常之破衲此名外道衣准律不听用故又有五种粪扫不应畜一者火焚衣二者牛嚼衣三者鼠咬衣四者嫁女不净衣五者产衣如是五种俱不净故不应畜(上详明袈裟别名己竟下明袈裟有五功德)。
    悲华经云佛於宝藏佛前发愿愿成佛时袈裟有五功德一入我法中犯重邪见等於一念中敬心尊重必於三乘授记二天龙人鬼若能敬此袈裟少分即得二乘不退三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饮食充足四若众生共相违背念袈裟力寻生慈心五若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又藏义经云袈裟有十种利益一者菩提上首二者众处人天三者父母返拜四者龙子舍身五者龙披免难六者国王敬信七者众生礼拜八者罗剎恭敬九者天龙护佑十者得成佛道永明寿禅师戒序仪文云昔莲华色比丘尼曾为戏人以披袈裟作戏承此功德无有诚心而受衣法尚能值释迦牟尼佛所出家证阿罗汉果何况信敬受持者乎故经云若有众生於我法中为我出家剃除须发披着袈裟虽不受戒及受毁犯者若有护持供养是人得大果报何况供养具持戒人若未来世国王大臣及断事者於我弟子及着袈裟者骂辱打缚或驱使及夺财物资生之具是人则坏三世诸佛真正报身则挑一切天人眼目则隐一切诸佛正法令诸天人堕於地狱(由是观之一切佛弟子并之袈裟不可不敬也窃恐世俗有所不知于此反生轻毁之心而自招其过咎故特引此以为诫云)。
    僧祇支
    梵语僧祇支或云僧却崎唐言掩腋或云覆腋衣用覆左肩要览云古僧依律制只有僧祇支此云覆膊亦名掩腋衣长覆左膊及掩右腋盖衬三衣故天竺仪也竺道祖云魏宫人见僧袒一肘不以为善乃作褊衫缝祗支上相从因名褊衫今开脊接领者盖违魏制也(僧祗支竟下明裙)梵语泥缚些那(些桑个切)唐言裙诸律旧译名涅盘僧或云泥洹僧此云内衣名义云束带以条褶则诸部各异色乃黄赤不同释名云裙群也连接群幅也。
    卧具
    梵语尼师坛此名坐具或云随坐衣业疏佛言为身为衣为卧具故制畜长四广三更增半搩手者迦留陀夷身大坐不容故加之僧祇云若在道行得长迭中迭安衣囊中至本处当敷而坐律应量作长佛二搩手广一搩手半(佛一搩手长二尺四寸)更增者即向四边各益如今坐具四缘有贴即象也不许单作若新物作当用故物贴中盖坏其好也若自无故物又无求处不贴无过记云佛先许安左肩上镇衣因有外道问一比丘曰汝肩上片布何名何用比丘答云名尼师坛是坐具又问汝所披衣何名有何功德答忍辱衣三宝之相上制天魔下降外道又问此衣既有是功德可贵岂得以所坐之布居其上若汝自为师何不教若师教者此法不足可尊比丘白佛佛因制移安左臂衣下但不得垂尖角如象鼻羊耳等相戒坛图经云尼师坛如塔之有基汝今受戒即身是五分法身之塔良由五分法身由戒生故。
    钵盂
    梵语钵多罗此云应量器谓体色量三俱应法故体用铁瓦二物色以药烟熏治量则分上中下要览云佛住孙要白土村尔时孙婆天神白佛过去佛皆受用此处瓦钵佛乃听比丘畜瓦钵佛住王舍城行诸房见一比丘枕手卧知而问曰汝安乐否答我枕手失钵堕地乃破故不乐佛言听畜铁钵名义云色者熏作黑赤色或孔雀咽色鸽色量者大受三斗小受斗半中品可知南山云此姬周之斗也准唐斗一钵一斗下钵五升(下明鐼鐼音训)。
    键[金*咨]母论译为浅铁钵经音疏云钵中之小钵今呼为鐼子十诵云钵半大键[金*咨]小键[金*咨]四分云键[金*咨]入小钵小钵入次钵次钵入大钵又俱夜罗此云随钵器法宝解云即匙箸键[金*咨]等(键[金*咨]音虔咨下明瓶)。
    梵语军迟此云瓶又云桾稚迦此即澡瓶也常贮水随身用以净手寄归传云军持有二若瓷瓦者是净用若铜铁者是触用(下明漉囊)。
    钵里萨罗伐拏此云滤水罗会正记云西方用上白氎东夏宜将密绢若生绢小虫直过可取熟绢为之增辉记云观其状虽轻小察其功用为护生命即慈悲之意其在此也百一羯磨明五种水罗一方罗用绢三尺或二尺随时大小作二法瓶阴阳瓶也三君迟以绢击口以绳悬沉於水中待满引出四酌水罗五衣角罗但取密绢方一搭手或系瓶口或安钵中滤水用也。
    锡杖
    梵语隙弃罗此云锡杖由振时作锡锡声故十诵名声杖锡杖经云佛告比丘汝等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亦名德杖彰显智行功德故圣人之幖帜贤士之明记道法之幢依倚是杖除烦恼出三界故根本杂集云比丘乞食深入长者之家遂招讥谤比丘白佛佛言可作声警觉彼即呵呵作声喧闹复招讥毁佛制不听遂拳打门家人怪问何故打破我门默尔无对佛言应作锡杖苾刍不解佛言杖头安镮圆如醆(赞上声)口安小镮子摇动作声而为警觉动可一二无人闻时即须行去五百问云持锡有多事能警恶虫毒兽等义净云锡杖都有三分上分是锡中木下或牙角也若二股六镮是迦叶佛制若四股十二镮是释迦佛制本经又云有杖是同若用不同或有二钴或有四钴镮数无别但我今日四钴十二镮用是之教四钴者用断四生念四谛等十二镮者用念十二因缘通达无碍等二钴者迦叶如来所制立也令诸众生记念二谛世谛第一义谛以立其义齐稠禅师在怀州王屋山闻虎斗以锡杖解之因成颂曰本自不求名刚被名求我岩前解二虎障却第三果又邓隐峰飞锡空中解於两阵有是胜功故当受持。
    数珠
    梵语钵塞莫梁云数珠谓引接下根牵课修业之具木槵子经云昔有国王名波琉璃白佛言我国边小频年寇疫谷贵民困我常不安法藏深广不得徧行惟愿垂示法要佛言大王若欲灭烦恼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个常自随身志心称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名乃过一子如是渐次乃至千万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除谄曲舍命得生炎摩天若满百万遍当除百八结业获常乐果王言我当奉行曼殊室利校量数珠经云其数珠体种种不同校量乃至槵子掐一遍得福千倍莲子万倍至菩提子得福无量又楞严经中憍梵波提有牛呞病佛为遮谤与之数珠令其念佛谓之一味清净法门乃至成就念佛三昧往生净土悟无生忍者亦乃数珠无量功德也(百八数断百八烦恼)。
    礼佛七种
    大方广宝箧经云智灯声闻问文殊言云何礼佛文殊言若见法净名见佛净若身若心不低不昂正直而住不动不摇其心寂静行寂静行是名礼佛法苑齐有天竺三藏勒那译出七种礼法一我慢礼谓依位次心无恭敬心驰外境五轮不具如碓上下二唱和礼谓粗正威仪心无静想见人则身轻急礼人去则身堕心疲盖心散而口唱也三身心恭敬礼谓闻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情无厌怠四发智清净礼谓达佛境界随心现量礼一佛则礼一切佛礼一拜则礼法界以佛法身融通故五遍入法界礼谓自观身心等法从本已来不离法界佛我平等今礼一佛即遍礼法界诸佛六正观礼谓礼自佛不缘他佛何以故一切众生各有佛性平等正觉七实相平等礼谓前犹有礼有观自他两异今此一礼无自无他凡圣一如体用不二故文殊云能礼所礼性空寂前三约事后四就理礼佛如是礼塔亦然僧祇云礼佛不得如痖羊又礼佛塔应当右旋如日月星绕须弥山不得左转旋绕有五事(一低头视地二不得踏虫三不得左右视四不得睡地五不与人语又旋绕得五福一后世得端正好色二得好音声三得生天上四生王矦五得泥洹道)。
    菩萨三名
    一大士即大道心众生二开士开众生信心三高士高出凡夫小乘。
    菩萨三大
    一愿大二行大三利生大。
    持戒三心
    一厌有为心二求趣菩提心三悲愍有情心又有三乐一名誉二利养三死得生天上。
    大比丘三义
    一破恶修戒定慧破见思惑二怖魔魔王惧出三界生怖怛三乞士养色身资慧命利檀那。
    三种羯摩
    一对首法二心念法三众法。
    三衣断三毒
    五条断贪身七条断瞋口大衣断痴意。
    四分律
    初分说比丘戒二分说比丘尼并受戒犍度三分说安居犍度四分说房舍犍度。
    比丘四法
    一昼夜六时说罪忏悔二常忆念佛不诳众生三修和合敬心不恚慢四具修六念如救头然。
    羯摩四法
    一法二事三人四界。
    四根本烦恼
    一贪二嗔三痴四慢。
    修行四法
    一宁失身命不舍菩提心二亲近善友三不舍忍辱四依寂静处。
    四分优婆塞
    无分俱受三归少分或受一戒多分或受二三四戒满分具受五戒。
    戒品四等生处不同
    破戒三畜生饿鬼地狱下持戒人道中持戒六欲天又能兼行四禅四空定生免无色界上持戒下罗汉中支佛上佛道。
    弟子四心看和尚
    一亲友师二敬顺师三畏难师四尊重师。
    四种重恩
    一父二母生身故须报三如来大师四说法师。
    佛应四处
    降生迦维卫成道摩竭提说法波罗柰入灭拘尸城。
    四种沙门
    一威仪沙门名充像比丘二形服沙门名幢相比丘三名闻沙门名虚诳比丘四实行沙门名如法比丘前三非是沙门自言沙门后一沙门是真沙门也。
    食有四时
    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
    四利须食
    资身为道养身中虫施者福破饿外道故须食之也。
    乞食四意
    一福利群生二折伏憍慢三知身有苦四除去滞者。
    毗尼四义
    一是佛法中平地万善由之而生二一切佛子皆依戒而住一切众生依戒而有三是趣涅盘之初门四乃佛法璎珞能庄严佛法故。
    谦下获四种功德
    一远离恶趣不受旁生二不被轻毁三常为人天恭敬四恶友怨敌不能凌突。
    菩萨修行四法
    一善分别自心现二观外性非性三离生住灭见四得自觉圣智善乐。
    乞食四分
    一奉同梵行者二与穷乞人三与诸鬼神四分自食。
    比丘五不应游
    一官家二酒肆三屠儿家四淫女家五栴荼罗舍。
    比丘五不赴请
    一晏然而居二诸天说法三观察病人四守护卧具五戒制学处。
    五法助戒
    一信二惭三愧四善知识五宗敬戒。
    破戒五衰
    一求财不得二设得耗散三众不受敬四恶名流布五死入地狱。
    跏趺五利
    一最安隐二心不散三魔王怖四异外道五心易止。
    苾刍五德喻出家人
    一体性柔软喻能折伏身语粗犷二引蔓旁布喻博法度人连绵不绝三馨香远闻喻戒德芬馥为众所闻四能疗疼痛喻能断烦恼毒害五不背日光喻常向佛日。
    乞食遮五处
    一唱令家三栴陀罗家三沽酒家四官家五淫女家。
    入俗舍五法
    一入门小语二摄身口意三卑躬四善护诸根五威仪庠序令人生善。
    大比丘五事故经营
    一报佛恩故二长养佛法故三灭凡劣众自贡高故四将来弟子折伏憍豪故五发启将来福业故又律中比丘许自营精舍。
    忏悔五法
    一偏袒右肩二右膝着地三至心合掌四头面礼足五说己罪名。
    五分戒律
    一波罗夷法二尼波罗夷法三受戒衣药食法等四灭诤法五破僧杂法等。
    五种忏悔
    一不必忏悔应常想念第一义空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三正法治国不狂人民四於六斋日勑诸境内令行不杀五深信因果知佛不灭。
    比丘五德
    一怖魔二乞士三净戒四净命五破恶。
    五篇
    四波罗夷杀盗淫妄比丘四条比丘尼八条十三僧残比丘十三条比丘尼十七条三十尼萨耆九十波逸提比丘九十条比丘尼一百七十八条四提舍尼比丘四条比丘尼八条突吉罗即一百应当学比丘一百条比丘尼一百条比丘二百五十条尼三百四十八条今止四十一条者更加二不定法七灭诤俱至五十条。
    五戒生天
    一不杀生四王天二不偷盗生忉利天三不淫生夜摩天四不妄语生兜率天五不饮酒生化乐他化天。
    五种阇黎
    一出家师所依得出家二羯摩师授戒作羯摩三教授师教典威仪四受经师受经四句等五依止和尚学戒十夏与人为师。
    五不应答
    试故问无疑故问不为悔所犯故问不受故问诘难故问。
    出家五法
    一发心出家怀佩圣道二毁其形好应披法服三委弃身命遵崇法道四永割亲爱毋适毋莫五志求大乘为度众生。
    杨枝五利
    口不臭又滋味口不苦又除热能除风又袪风亦除热又消食除痰癊又明目。
    持戒律五功德
    戒品牢固善胜语怨於众中决断无畏疑悔有能开解善持戒令正法久住。
    五夏依止法
    过五夏知五事知犯轻重知羯摩知阇黎。
    袈裟五种功德
    入我法中犯重邪见等於一念中敬心尊重必於三乘受记天龙鬼神若能敬此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若人鬼神得袈裟乃至四寸饮食充足若有众生共相违背念袈裟力寻生慈心若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乃至龙披一缕皆免金翅鸟难出佛身血。
    五种三归
    番邪五戒八戒十戒具戒。
    五篇罪配五刑五行
    波罗夷死土僧残流水波逸提徒金提舍尼杖火突吉罗笞木。
    五戒二十五护戒神不杀生
    一茶刍毗愈陀泥二轮陀利输陀尼三毗楼遮那世波四陀龙摩坻五娑罗桓尼和婆○不偷盗 一坻摩阿毗婆驮二阿须轮婆罗尼三婆罗摩亶雄雌四婆罗门地[鞥-合+(白-日+田)]多五那摩呼多耶舍○不邪淫 一佛陀仙陀楼哆二[鞥-合+(白-日+田)]阇耶薮多婆三涅坻榼陀多耶四阿罗多赖都耶五波罗那佛昙○不妄语 一阿提梵者珊即二因台罗因台罗三阿伽风陀罗多四佛昙弥摩多哆五多赖叉三蜜陀○不饮酒 一阿摩罗斯兜嘻二那罗门阇兜帝三萨[鞥-合+(白-日+田)]尼乾那波四阇[鞥-合+(白-日+田)]斗毗舍罗五迦摩毗那阇尼佉此五戒若犯一戒本五戒神随即远离更招罪罹勉受戒之人慎毋毁损。
    僧具六和
    一身和同住二口和无诤三意和同悦四戒和同修五见和同解六利和同均。
    六度华梵
    梵语檀那此云布施治悭贪蔽梵语尸罗此云持戒治破戒蔽梵语羼提此云忍辱治瞋恚蔽梵语毗梨耶此云精进治懈怠蔽梵语禅那此云静虑治散乱蔽梵语般若此云智慧治愚痴蔽。
    七遮罪
    弒父弒母弒和尚弒阿阇黎破羯摩转法轮僧弒圣人。
    七灭诤法应与
    现前毗尼当与现前毗尼忆念毗尼当与忆念毗尼不痴毗尼当与不痴毗尼自言治当与自言治多觅罪相当与多觅罪相觅罪相当与觅罪相如草覆地当与如草覆地诸大德是七灭诤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若比丘有诤起即应除灭。
    七众
    比丘比丘尼尼者女也佛姨母求出家不许令行八敬乃许式叉摩那此云学戒女十八童女二岁学戒练身知有胎无胎即三法根本六行法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义翻信士男又云清净士又名近事男乃近事比丘之男子也优婆夷翻信士女在家能持五戒男女各处。
    菩萨八法
    一乃至失命因缘不说他过二化人令归依三宝三安置一切於菩提心四梵行不染五造佛像安花座上六能除众生忧恼七於贡高人常自谦下八不恼他人大宝积云菩萨成就八法於诸佛前莲花化生。
    优婆塞具八支
    信戒施听法受持解义如说修行。
    尼戒八弃
    杀盗淫大妄语与男身相触於染心男捉手捉衣入屏处共立共语共行自相倚相期覆他重罪随学大僧供给衣食比丘四弃同。
    尼行八敬
    事钞尼众篇云善见佛初度女人出家为灭正法五百年后为说八敬听出家依教行故还得千年今时不行随处法灭会正记云佛成道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度阿难为陈三请佛令庆喜传八敬向说若能行者听汝出家彼云顶戴持言八敬者一者百岁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起迎送礼拜问讯请令坐二者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三者不得举比丘罪说其过失比丘得说尼过四者式叉摩那已学於戒应从众僧求受大戒五者尼犯僧残应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六者尼半月内当於僧中求教授人七者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八者夏讫当诣僧中求自恣人如此八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不应违。
    九等大衣
    下三品九条十一条十三条中三品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上三品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
    十夏依止和尚位
    不知律仪尽形依止精通戒藏与人为师受人戒法若不然者获罪无量○无解作师五百问云应求忏悔若不忏悔者罪日增加受戒之人不得戒也。
    沙弥十二有犯
    一不分别衣二离衣宿三触火四触食五害生种六青草上弃不净七輙上高树八触宝九食宿残食十坏地十一不受食十二损生苗。
    十二种恶律仪
    屠儿魁脍养猪捕鱼猎师网鸟捕蛇养鸡咒龙作贼捕贼狱吏○淫女家沽酒家压油家染家如上四种即名十六种恶律仪智者所诃。
    受戒法十二科
    一开导二请五师得戒释迦羯摩师文殊教授师弥勒尊证师诸佛同学侣诸大士三归依三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四发十大愿常念佛亲近善知识否舍一切恶知识否失命因缘不舍戒否诵大乘问甚深义否於无上菩提生信心否见众生能救护否随力供养三宝否孝顺父母事善知识否舍懈怠求佛道否五尘上烦恼制伏否五问难六请三宝七忏悔八发四弘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九羯摩不出佛身血否不杀父否不杀母否不杀和尚否不杀罗汉否不破和合僧否不杀圣人否○第一羯摩妙善戒法注於身心第二羯磨戒法遍空集於顶上第三羯摩戒法入心内外明洁堪受戒法十受戒十一赞戒十二回向。
    菩萨随身十八种物
    杨枝澡豆三衣瓶钵坐具锡杖香炉奁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绳床镊子经律佛相菩萨相。
    佛住世八十年颂曰。
    (  十九逾年六苦行  五岁游历三十成  说法度生五十年  是则共当八十寿)
    优婆塞戒经云在家菩萨若不储畜锡杖钵盂僧伽黎供养者犯失意罪。
    昔罗汉比丘於山岩入定时有猕猴将坐具偏袒右肩合掌右绕三匝跪地比丘出定叹曰畜生尚有佛性比丘即与受三归五戒猕猴欢喜舞跳失足坠岩而死即生兜率天宫又大缘经云以一日一夜出家二十劫不堕三恶道又出家功德经云为出家作留碍破坏抑制此人即断佛种故诸病集身犹如大海现得癞病死入黑暗地狱无有出期尔时大王太子闻出家功德甚深普皆发心出家已弟子问世尊四天下中无一众生在家者俱出家已衣食从何而得佛言不须种植其地自然生诸秔米诸树自然生诸衣服三品衣袈裟钵具一切诸人天供侍给使若劝一人持律胜造八万四千浮屠宝塔何以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又阿输迦王为小儿以土施佛后得转轮王王阎浮提起八万塔最后得道施物至贱小儿心薄但佛田妙故得大果报当知大福从良田生又福田经云有比丘名阿难白世尊曰我宿命生罗阅祗国为庶民子身生恶疮治之不瘥有亲友道人来语我言当浴众僧取其浴水以用洗疮便可得愈又可得福田我即欢喜往到寺中加敬至心更作新井香油涂浴具洗浴众僧以汁洗疮寻蒙除愈从此因缘所生端正金色晃昱不受尘垢九十一劫常得清净福佑广远今复值佛心垢消灭逮得应真。
    比丘凡入空门当准律仪若老若少若贵若贱五夏依止精通戒律入阇梨位十夏依止一切经律尽解入和尚位当与四众传衣受戒不依止者获罪甚重速求忏悔可尔。
    比丘白衣沐浴当忌六斋日乃诸神下降察人善恶宜修善作好事所谓六斋日者。
    初八 十四 十五 二十三 二十九 三十日是也小月初一补是也。
    如上名相自始至此略取切要数条令易持诵更有多种具如净行威仪等处繁不尽述愿同志者於此切意遵行略无违忤莫非与戒相应也果能如是操守不失自然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定慧圆明乃至直成无上菩提不越於斯矣。
    毗尼日用录(终)
    (附)千嵓长禅师示众
    参禅为第一持戒为第二作福为第三礼诵为第四既作出家儿须行四种事不可纵汝心不可恣汝意不可懒汝身不可昏汝智谛观苦与乐痛念生与死莫忧衣与食莫贪名与利时中惺惺着胸中荡荡地行坐合清规动静依先制常近善知识常远恶明辈若能信我言成佛极容易若不信我言出家徒劳耳是百姓光头是修罗聚会是地狱抽芽是畜生群队快脱袈裟来快出山门去且自做俗人莫与我同住。
    结制小参
    佛祖门风将委地说着令人心胆碎扶持全在我儿孙不料儿孙先作弊纷纷走北向奔南昧却正因营杂事满目风埃满面尘业识茫茫无本据纵饶挂搭在僧堂直待板鸣归被位聚头寮舍鼓是非收足蒲团便瞌睡痴云叆叇性天昏石火交煎心鼎沸暂时寂寂滞轻安一向冥冥堕无记百丈清规不肯行外道经书勤讲议因果分明当等闲罪福昭然浑不惧或迁一榻一间房放逸总由身口意头上瓦脚下砖身上衣口中味一一皆出信心檀越人家施未成道业若为消扪心几个知惭愧今日三明日四闲处光阴尽虚弃一朝老病来相寻阎翁催请死符至从前所作业不忘三涂七趣从兹坠袈裟失却复再难鳞甲羽毛披则易看它古之学道流直忘人世轻名利煮黄精煨紫芋饭一搏水一器为疗形枯聊接气石烂松枯竟不知洗心便作累生计物外清闲一味高世上黄金何足贵劫空田地佛花开香风触破娘生鼻选佛场中及第归圆觉伽蓝恣游戏兹因结制夜小参不觉所言成此偈。
    上堂
    六月七月天不雨农家晓夜忙车水背皮焦烈脚底疼眼花无力欲闷死公人又来逼夏税税丝纳了要盘费大麦小麦尽量还一日三餐不周备思量我辈出家儿现成受用都不知进道身心无一点东边浪宕西边嬉三个五个聚头坐开口便说它人过及乎归到暗室中背理亏心无不做莫言堕在异类中来生定作栽田翁前来所说苦如此那时难与今时同古德训徒有一语对人天众拈来举缁田无一篑之功铁围陷百刑之苦。
    诫间
    世人未有不以间散为乐而共趣之逆问其故乃曰昔尝以荣辱是非累日与事物相交驰心志劳而形体惫以至结於情想接於梦寐静而思之人生几何不得一日之安虽富贵奚益也由是一切弃之思欲行歌坐忘观青天白云而自放浪於事物之表或有避父师之训厌身世之劳望治生如避水火必欲拔尘远俗以遂其间余曰忙固劳形役虑也闲则坐消白日又何益於理哉二者皆欣厌之情妄耳故圣人有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之旨正不必厌此忙而欣彼之闲也余将直言之夫人欲学入世间之道苟不服勤劳役则事无贵贱皆无由成然悟世间虚妄欲究圣贤出世之道傥不忘餐废寝则根无利钝又何从而得之故雪山大士舍身命如微尘数事知识如恒河沙积劫迨今历试诸难盖欲示后学者知道之不易闻也故入世间则忠於君孝於亲悉尽其义不可不忙出世间则亲师择友朝参暮扣以尽其道又不可不忙既尽其义又尽其道将见体如泰山之不动心等太虚之无为岂一间字可与同日语哉或入世不能尽其义出世不能尽其道惟孜孜以安间不扰为务而不冒斯须就劳者故圣人斥之为无惭人凡有识者安肯负此无惭而复嗜闲於疎散之域也余故书此以为投间者之诫。
    桐江瑛法师观心铭
    心焉心焉本自天然卓尔独立湛寂孤坚妙中至妙玄中又玄无来无去不变不迁非迷非悟绝圣绝贤思不可及强以言诠由体明觉遂生诸缘镜含万象海纳百川收之兮神潜方寸舒之兮光充大千变化自在作用无边乃生乃佛为实为权迷之则浩浩不返悟之则了了相传心焉汝灵心焉汝灵语汝莫忘诲汝须听汝具万法兮本自圆成万法是汝兮其体空平境非实境名是假名汝昔不悟兮枉受伶俜汝今自觉兮可保坚贞触途莫滞念起即惺六尘不染三毒乃清休更鼓之令浊兮失本明宜自澄之令净兮归元精。
    清凉澄观大师十事自励
    体不捐沙门之表心不违如来之制坐不背法界之经性不染情碍之境足不履尼寺之尘胁不触居士之榻目不视非仪之彩舌不昧过午之肴手不释圆明之珠宿不离衣钵之恻。
    崇祯癸酉年孟夏黄檗山比丘隆瑞纂集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