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二门指要钞科
    十不二门指要钞科
    钞科分(二)
    初释题(二)
    初正释题(十)  二述人号(荆)
    二释文(三)
    初总叙立意(四)
    初序前文立述作之意(二)
    初叙前(二)
    初叙教广(二)
    初十妙意(燃)  二众释意(凡)
    二叙观略(观)
    二立意(二)
    初重示大部意(所)二正明今述意(二)
    初为成妙解(故)  二为成妙行(故)
    二例后义彰法理无殊(二)
    初例本妙(若)  二例四章(况)
    三别示妙体令解行俱成(三)
    初指妙归心(若)  二示成由行(则)  三功成识体(则)
    四结示立名使诠旨斯显(四)
    初立门所由(故)  二出门名义(何)  三各自高深(一)  四直彰宗趣(本)
    二列门解释○  三结摄重示○
    ○二列门解释(二)
    初列门对妙(二)
    初列门(一)  二对妙(是)
    二释门旨趣(十)
    初色心不二门(三)
    初标(一)二释(二)
    初约诸境明总别(二)
    初双标(且)二双示(二)
    初别(何)  二总(既)
    二就理事明谛境(二)
    初约理事明三谛(二)
    初明理事(当)  二结成三谛(是)
    二会生佛居一念(故)
    三结(故)
    二内外不二门(三)
    初标(二)二释(二)
    初明内外境观(二)
    初标示(凡)二释相(二)
    初明外境观相(外)  二明内境观相(所)
    二明内外融泯(二)
    初互融(是)  二俱泯(谁)
    三结(此)
    三修性不二门(三)
    初标(三)二释(二)
    初修性双立(三)
    初修性对论(二)
    初直明性德(性)二以修对辨(二)
    初明相成(性)  二明互具(在)
    二明逆顺相反(二)
    初明对逆故二性并存(修)  二明因顺故二心俱泯(可)
    三明离合本同(二)
    初约法明离合相异(又)  二约喻明修性体同(二)
    二修性俱立正示不二(应)
    三结(此)
    四因果不二门○  五染净不二门○  六依正不二门○  七自他不二门○  八三业不二门○  九权实不二门○  十受润不二门○
    ○四因果不二门(三)
    初标(四)二释(三)
    初就圆理明因果暂存(三)
    初明始终理一(众)二明悟迷事异(二)
    初问  二答
    三明事极理亡(祇)
    二依圆解明修证无得(二)
    初约法明惑智之体本虚(秪)二约喻明修证之功不立(二)
    初明修证功亡(故)  二明德障体异(空)
    三约圆乘明始终不二(二)
    初翻覆对扬明体一(是)  二高广无减明不二(所)
    三结(此)
    ○五染净不二门(三)
    初标(五)二释(二)
    初明所显净法(二)
    初染净体用理无增减(三)
    初法(二)
    初明染净体(若)  二明染净用(法)
    二喻(浊)  三合(清)
    二界如缘起性本圆常(二)
    初约性德直示(故)  二约修成反显(故)
    二明能显妙观(故)
    三结(此)
    ○六依正不二门(三)
    初标(六)二释(二)
    初明果用由因本具(三)
    初示依正不二(二)
    初明不二之由(巳)  二示不二之相(以)
    二明因理本融(二)
    初明三位本妙(是)  二示一切皆融(但)
    三明始终无改(二)
    初明情智局徧(然)二明体用常融(二)
    初略示(始)  二广示(故)
    二明理显以观为功(二)
    初克彰观行之功(若)  二结示生佛一致(如)
    三结(此)
    ○七自他不二门(三)
    初标(七)
    二释(二)初示感应之体本同(二)
    初约法示(三)
    初约一性明自他(随)  二约三千明感应(如)  三约俱具明道交(众)
    二约喻示(二)
    初顺喻(不)  二反喻(若)
    二明观行之功方显(二)
    初带喻彰用匪功成(若)  二就法明发由观合(应)
    三结(此)
    ○八三业不二门(三)
    初标(八)二释(二)
    初明所显果用(二)
    初约对机显逗会无差(二)
    初示三轮不同(於)  二明真应复殊(在)
    二约称理明卷舒自在(二)
    初融身说(二)  二曾三轮(身)
    二明能显观体(三)
    初结指心因(岂)  二观成用显(百)  三染体本妙(故)
    三结(此)
    ○九权实不二门(三)
    初标(九)二释(三)
    初明等鉴由理融(平)  二遍逗由心证(至)  三结示归理一(对)
    三结(此)
    ○十受润不二门(三)
    初标(十)二释(三)
    初明权实本圆熏修如幻(二)
    初由具可熏(物)  二因熏可发(若)
    二明生佛一际欣赴不偏(然)  三明地雨无殊利益平等(故)
    三结(此)
    ○三结文示意(三)
    初明十门通贯理体无殊(二)
    初约十门明理一(是)  二约十妙明理一(如)
    二明一念包容观行可识(三)
    初明一念观境之功(既)  二明心法摄成之要(若)  三明重述观行易明(故)
    三明得意符文总别无异(首)
    十不二门指要钞科(终)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