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注节科
-
集注节科耀僧定一卷○序(二)一序文(三)一标教门要道(天)二出着述所以(二)一诸家不当二正出今解(二)一明教(今) 二明观(若)三劝离言契证(诸)二纪时(时)○华严时下注(二)一释本经品题(二)一释立题(从) 二示品数(旧)二破旧立名义(二)一名无本(臼立)二义有妨(二)一直斥(且)二示明(二)一明文通(问) 二明义通(若)○现卢舍那注(二)一略示(尔)二委释(二)一正释名义(二)一释翻译名(二)一出正翻(虚) 二破近译(新)二释现起义(三)一正明(然)二破显(二)一牒标谬计(而净)二破谬显正(二)一引破(故解) 二释疑(盖指)三结示(月)二重示现相(上)○先照高山注(二)一正释(二)一约义引文(二)一引文示义 二随文释义二二义相成(若)二破旧(旧谓)○般若带二说圆(二)一示主意在圆(带)二明共不共部(二)一正明(二)一不共部(二)一正明不共(若) 二兼用通意(意)二共部(二)一共二乘(共) 二共菩萨(般)二图示二卷○三秘密教注(三)一总辩名相(二)一辨相(隐) 二得名(然)二别释仪文(如)三简辨教义(三)一图示显密诸义(二)一通示秘密不定相(通) 二历示显密不定义(大)二简明密为正意(二)一义难一准(问) 二正意在密(然)三重点密唯显教(且)○扶律谈常教下(三)一总释教义(扶)二分释谈助(三)一标示(如)二释明(二)一复义扶律谈常 二单义以律助常(所)三结证(二)一结明(既) 二证成(如)三简显教名(然)○结五时五味下(三)一分释通别(二)一别五时(签云)二通五时(二)一结前生后(此) 二正明互通(如)二总论通别(然只) 三结(然非)三卷○小乘三藏(二)一释三藏义(二)一略释(通)二广释(二)一准经论释明(二)一本论(二)一引论(大) 二结明(则)二准经(二)一出旧毁誉(昔)二明正释(二)一释明别义(初)二简通存别(二)一简通(释) 二示别(然)二结斥(苑)二出三藏名(又)五卷○因缘观注(三)一正释(二)一正释三缘治障(二)一所治愚痴(迷) 二能治观法(因)二重拣二世着我二开合(二)一合成二三(若果)二开为四六(二)一列名(二)一图列异名 二示名承用(辅)二明义(二)一详明生法(二)一四缘生法(乃) 二六因生法(报)二会通十二(二)一总标(净)二会通(二)一会成六因(且) 二会成四缘(若四)三料简(二)一简能观人(辅) 二简所观法(此)○四善根下(三)一略释通名(渐)二分释四位(三)一释名义(暖)二示观行(二)一总示四位观法(此)二别释中忍减缘(三)一释明(中) 二图示(中) 三料简(空)三出利益(四)三料简暖忍(二)一简中忍(问) 二简暖位(释)六卷○二果注(三)一标示(此)二解释(二)一依章解释(三)一欲惑润生(二)一释义 二列图二超次根性(二)一图列(次)二简释(二)一略释四位(任) 二别简小超(问)三正释家家二重简超次(二)一断惑不同(二)一简次断(二)一断惑多少(二)一示根性(俱) 二简断惑(辅行)二三缘具足(三)二简超断(二)一三缘具足(若) 二断惑多少(问)二超次名异(止)三结意(然)○三果注(二)一略释(此)二广明(二)一正释(二)一略简同异(止)二广释诸名(二)一列(但)二释(二)一俱舍七种(三)一论颂(颂) 二列图三简释(二)一示图对简(大) 二依论释明(俱)二诸文多少二料简(三)一二界中有(色) 二重指五差(圆中) 三根乐议论(又)○四果下注(二)一正释仪文(三)一阿罗汉果(二)一无学异名(三)一正释果名(此) 二判局四果(又) 三所修三昧(此)二罗汉别号(二)一列名(此果)二解释(二)一果名差别(二)一明二三(二)一二种(二)一列图(先)二判释(二)一略释二种(初) 二简判慧俱(旧)二三种(二)一列图(次) 二释义(慧)二明六九(三)一重列(后)二图示(二)一六种(二)一正列六名 二附明第七(附)二九种三料简(六)二果性退否○二子果缚断 三孤调解脱二通简异名(二)一立果多少(二)一料简 二结(今)二身证真似(妙)○二果性退否(二)一正明无学退否(二)一论明退否(二)一论颂(果) 二图示(约)二释退所以(二)一通释退义(二)一正明退意(且) 二明退非久(又)二重简不动(二)一简(或) 二图(今)二通辨四果退否(六)○缘觉独觉(二)一正释二觉名义(二)一各释(二)一正释(二)一翻名 二释义二结(已)二互通(二)一正释(二)一缘觉通独觉(若)二独觉通缘觉(二)一通缘觉(独) 二通见佛(又)二结(通)二重对声闻简辨(二)一标列(若)二辨明(二)一六义同(同)二十义别(二)一正出十异(别)二复疎余义(二)一疎三义二疎顿证(二)一顿无分果(支) 二许有向位(若)七卷○菩萨注(二)一略释名义二广辨伏断(二)一辨见思(二)一标起二辨释(二)一辨留惑(二)一约斥立以明有无(二)一立权故有(二)一教明留惑意(二)一将护二乘(四) 二令生事善(又妙)二机有留惑意(二)一意为度生(又四) 二教无应本(由)二斥权故无(若)二会经论以顺立权(二)一顺立权明有(三)一正示(若) 二引证(如法) 三判定(妙)二斥执权之谬(二)一斥能执人 二斥所执法二辨伏惑(止)二辨尘沙(然)○别位借证教证二道义(二)一略示(璎)二释明(二)一明二部义同(二)一义同玄文权实(良) 二义同别门教证(若)二示借用意别(二)一正示(二)一示明(於)二结释(二)一结(应) 二释(何)二斥旧(三)一标(旧)二斥(二)一直难(且) 二会斥(况)三结(既)九卷○常境无相下注(二)一示止观成文二出辅行解释(二)一释常境无相二句(二)一直示常境常智(辅)二释明无相无缘(二)一释相缘二字(何) 二释三无字二释无缘而缘四句(无)十卷○不思议境(二)一正释仪文(此)二重示妙境(二)一标起(然)二委明(二)一略示(一)二释明(二)一就略示总明三境(二)一正明三境(盟)二结示所重(二)一结境在一心 二示观重修德(用)二即仪文别点三相(三)一性德(今文) 二修德(即) 三化他(今)节科(终)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