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三昧忏仪一卷
法华三昧忏仪一卷
    此土著述
    法华三昧忏仪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法华三昧忏仪勘定元本序
    宋天竺寺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述
    圣教浸远文句舛错。由传者浮昧。若不校其同异。明示得失日增月甚遐丧真味。法华三昧仪者。天台大师瓦官亲笔。盖止观第三三昧所指别行。即其文也。若夫启迪后学为时所宗。破障坏魔入佛境界。与夫文殊普贤并驱宝辂。游方至极者。实惟斯渐矣。患其稍易旧章或亡精要。且十科行轨理观为主。傥一以误九法徒施。有于坐禅观法加成五句者。今列示之。文云。为因心故心。为不因心故心。为亦因心亦不因心故心。为非因心非不因心故心(元文)为非非因心非非不因心故心(近加)且山家凡约句法用观秖但至四。未知五句出自何文。又当推检之际。第五句下准何为境。如何用观。辅行自云。彼别行文但推四句。故今文中广修象观以广于彼(辅行正文)况彼象观犹是历事。而正观一门全今四句。岂应疑误彼之大体哉。而复辄引经文系乎卷末。滥回粗注错其篇内。细碎之失莫得而举也。故今直勘元本刻板印行。庶存先制。而今而后。求三昧者欲传斯文。请固存此序用以区别。
    法华三昧忏仪
    隋瓦官寺沙门释智顗辄采法华普贤观经及诸大乘经意撰此法门流行后代明三七日行法华忏法劝修第一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诵大乘经者。欲修大乘行者。发大乘意者。欲见普贤菩萨色身者。欲见释迦牟尼佛多宝佛塔分身诸佛及十方佛者。欲得六根清净入佛境界通达无阂者。欲得闻十方诸佛所说。一念之中悉能受持通达不忘。解释演说无障阂者。欲得与文殊师利普贤等诸大菩萨共为等侣者。欲得普现色身一念之中不起灭定遍至十方一切佛土供养一切诸佛者。欲得一念之中遍到十方一切佛刹。现种种色身作种种神变。放大光明说法度脱一切众生。入不思议一乘者。欲得破四魔。净一切烦恼。灭一切障道罪。现身入菩萨正位。具一切诸佛自在功德者。先当于空闲处。三七日一心精进入法华三昧。若有现身犯五逆四重失比丘法。欲得清净还具沙门律仪。得如上所说种种胜妙功德者。亦当于三七日中。一心精进修法华三昧。所以者何。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行大直道无留难故。如转轮王髻中明珠不妄与人。若有得者随意所须种种珍宝悉皆具足。法华三昧亦复如是。能与一切众生佛法珍宝。是故菩萨行者应当不计身命。尽未来际修行此经。况三七日耶。问曰。佛道长远。三七日修行当有何益。答有三种益。在下当说。
    明三七日行法前方便第二
    (修行有二种。一者初行。二者久行。教初行者当用此法。教久修者依安乐行品)
    夫一切忏悔行法。悉须作前方便。所以者何。若不先严净身心卒入道场。则道心不发行不如法。无所感降。是故当于正忏之前。一七日中先自调伏其心息诸缘事。供养三宝严饰道场。净诸衣服一心系念。自忆此身已来及过去世所有恶业。生重惭愧礼佛忏悔。行道诵经坐禅观行。发愿专精。为令正行三昧身心清净无障阂故。心所愿求悉克果故(亦须诵下诸忏悔文。悉令通利)
    明正入道场三七日修行一心精进方法第三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
    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心。我于今时乃至满三七日。于其中间当如佛教一心精进。所以者何。若心异念即杂诸烦恼。名不清净。心不净故。岂得与三昧正道相应。是故自要其心不惜身命。一心精进。满三七日。问曰。众生心相随事异缘。云何能得一心精进。答曰。有二种修一心。一者事中修一心。二者理中修一心。事中修一心者。如行者。初入道场时即作是念。我于三七日中。若礼佛时当一心礼佛。心不异缘。乃至忏悔行道诵经坐禅。悉皆一心。在行法中无分散意。如是经三七日。是名事中修一心精进。二者理中修一心精进。行者。初入道场时应作是念。我从今时乃至三七日满。于其中间诸有所作常自照了。所作之心心性不二。所以者何。如礼佛时心性不生不灭。当知一切所作种种之事。心性悉不生不灭。如是观时见一切心悉是一心。以心性从本已来常一相故。行者能如是反观心源心心相续。满三七日不得心相。是名理中修一心精进法。
    明初入道场正修行方法第四
    行者初入道场。当具足十法。一者严净道场。二者净身。三者三业供养。四者奉请三宝。五者赞叹三宝。六者礼佛。七者忏悔。八者行道旋绕。九者诵法华经。十者思惟一实境界。行者于三七日中日夜六时。初入道场一时之中当具足修此十法。于后六时一一时中。当略去请佛一法。余九法悉行无异(明此十法之中。有但说施为方法。有教运心作念。有教诵文章句口自宣说。行者当好善取意而用。未必并须诵此文也)
    第一明行者严净道场法。
    当于闲静之处。严治一室以为道场。别安自坐之处。令与道场有隔。于道场中敷好高座。安置法华经一部。亦未必须安形像舍利并余经典。唯置法华经。安施旛盖种种供养具。于入道场日。清旦之时当净扫地。香汤灌洒香泥涂地。然种种诸香油灯。散种种华及诸末香烧众名香。供养三宝。备于己力所办。倾心尽意极令严净。所以者何。行者内心敬重三宝超过三界。今欲奉请供养。岂可轻心。若不能拔己资财供养大乘。则终不能招贤感圣重罪不灭。三昧何由可发。
    第二明行者净身方法。
    初入道场。当以香汤沐浴着净洁衣。若大衣及诸新染衣。若无当取己衣胜者。以为入道场衣。于后若出道场。至不净处。当脱去净衣着故衣。所为事竟。当更洗浴着本净衣。入道场行事也。
    第三明行者修三业供养法(初入道场。至法座前先敷尼师坛正身倚立。应先慈念一切众生欲兴救度。次当起殷重心惭愧恳恻存想如来。三宝畟塞十方虚空。影现道场。是时手执香炉烧众名香。散种种华供养三宝。即寻五体投地。口自唱言)
    一切恭敬一心敬礼十方常住佛(心随身口一心顶礼。无分散意了知此身如影不实。于能礼所礼心无所得。一切众生。亦同入此礼佛法界海中。总礼十方佛。一拜已次。当正身威仪。口自唱言)
    一心敬礼十方常住法(礼一拜已。次当正身威仪。口自唱言)
    一心敬礼十方常住僧(礼一拜已。用心方法。不异上礼佛中说礼三宝竟。即当胡跪。右膝着地。正身威仪。一心烧香散华。端身正意次当口自唱言)
    严持香华如法供养。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佛经法。并菩萨声闻缘觉众。及一切天仙。受用作佛事(次当运心想。此香华于念念中。遍至十方一切佛土。作种种众宝。庄严诸台楼观。上妙诸色作种种妓乐。上妙音声歌呗赞叹。作种种栴檀沉水上妙诸香。作种种肴膳汤药。上妙众味。作种种衣服璎珞。流泉浴池上妙诸触。作众禅定智慧清净实相无量。上妙法门。悉皆充满法界。以为佛事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一切三宝。愿三宝摄受。亦熏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于一一佛前悉见己身。如此供养等无有异。又愿六道四生。悉入我供养法界海中。了知如是供养。悉从心生无有自性。心不取着。此念成已。即五体投地。口自唱言)供养已一切恭敬。
    第四明行者请三宝方法(行者已修三业供养已。次应更烧香散华。一心正念。回前供养之心奉请三宝。请三宝法当运心正对所请。口称名字。一一如法奉请。不得散乱轻心)
    一心奉请南无释迦牟尼佛(即知法身犹如虚空。无去来相。余一切佛亦复如是。随心想念。从耆阇崛山。与大众围绕来到道场。受我奉请殷勤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多宝世尊(即应心想。多宝佛塔。从地涌出。影现道场。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释迦牟尼十方分身诸佛(即应心想。分身诸佛。悉皆云集。在宝树下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妙法莲华经中一切诸佛(即应心想。过去日月灯明佛等。现在净华宿王智佛等。未来华光佛等。悉皆现前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十方一切常住佛(即应运心想。东方诸佛身黄金色。相好具足放大光明。与诸大众前后围绕。来到道场畟塞虚空受我供养。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一心奉请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心想甚深。秘密法藏。悉现在前。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十方一切常住法(即应运心想。十方一切诸佛。所有法藏。悉现道场中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运心想念。与无量菩萨围绕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弥勒菩萨摩诃萨(亦如前运心想)
    一心奉请南无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观世音菩萨无尽意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妙音菩萨华德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常精进菩萨得大势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大乐说菩萨智积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宿王华菩萨勇施菩萨持地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下方上行等无边阿僧祇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南无妙法莲华经中普贤菩萨等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心念。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王。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与无量眷属。来入道场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妙法莲华经中舍利弗等一切诸大声闻众。
    一心奉请南无十方一切常住僧(运心想。一切十方诸大菩萨声闻缘觉众放大光明。与诸大眷属围绕。来到道场受我供养)
    一心奉请妙法莲华经中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冥空各及眷属(如是次第一遍奉请竟。即五体投地。复更胡跪烧香散华。从初次第称名奉请。如是奉请满三遍已。即当口自宣言)
    唯愿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多宝如来分身诸佛。大慈大悲。受我奉请来到道场。
    大乘妙法莲华经真净法门哀悯覆护。受我奉请来到道场。
    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下方上行等菩萨。
    普贤菩萨等妙法莲华经中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大慈大悲受我奉请。来到道场。
    舍利弗等一切诸大声闻。悉皆慈悲受我奉请。来到道场。
    一切十方三宝怜悯覆护。受我奉请来到道场。
    一切天龙八部等悉生哀悯。受我奉请来到道场。是诸圣众愿悉证明。我于今日欲为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修行大乘无上菩提。破一切障道重罪。愿得法华三昧普现色身。于一念中供养一切十方三宝。于一念中普度一切十方六道一切众生。令入一乘平等大慧故。于三七日一心精进。如经所说修行。愿一切诸佛菩萨普贤大师本愿力故受我忏悔。令我所行决定破诸罪障。法门现前如经所说(行者当自以智力陈说请佛所为之意)
    第五明赞叹三宝方法(行者既奉请三宝已。即当五体投地。正身威仪一心倚立。而面向法座烧香散华。心念三宝微妙功德。口自宣偈赞叹并及咒愿)
    容颜甚奇妙  光明照十方
    我适曾供养  今复还亲觐
    圣主天中王  迦陵频伽声
    哀悯众生者  我等今敬礼
    以此叹佛功德修行大乘无上善根。奉福上界天龙八部。大梵天王三十三天。阎罗五道六斋八王。行病鬼王各及眷属。此土神祇僧伽蓝内护正法者。又为国王帝主土境万民。师僧父母善恶知识。造寺檀越十方信施。广及法界众生。愿藉此善根。平等熏修功德智慧二种庄严。同会无生成种智道(即当了知。身口意业充满法界。赞叹三宝。无生无灭无有自性)
    第六明礼佛方法(行者既赞叹竟。应当一心正身威仪。次第礼佛。礼佛之法当随所礼佛志心忆念。此佛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对目前。受我礼拜。余一一佛亦复如是。用心不得散乱。复次行者。礼佛之时。自知身心空寂。无有礼相。亦知此身。虽如幻不实而非不影现。法界一一佛前。悉有此身。头面顶礼。三七日六时礼佛方法。如下所列无异)
    一心敬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心敬礼过去多宝佛。
    一心敬礼十方分身释迦牟尼佛。
    一心敬礼东方善德佛尽东方法界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东南方无忧德佛尽东南方法界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南方栴檀德佛尽南方法界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南方宝施佛尽西南方法界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方无量明佛尽西方法界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北方华德佛。尽西北方法界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北方相德佛。尽北方法界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东北方三乘行佛。尽东北方法界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上方广众德佛。尽上方法界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下方明德佛。尽下方法界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往古来今三世诸佛。七佛世尊。贤劫千佛。
    一心敬礼法华经中过去二万亿日月灯明佛。大通智胜佛。十六王子佛等一切过去诸佛。
    一心敬礼法华经中现在净华宿王智佛。宝威德上王佛等一切现在诸佛。
    一心敬礼法华经中未来华光佛。具足千万光相佛等一切未来诸佛。
    一心敬礼十方世界舍利尊像支提妙塔。多宝如来全身宝塔。
    一心敬礼大乘妙法莲华经。十方一切尊经。十二部真净法宝。
    一心敬礼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观世音菩萨。无尽意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妙音菩萨。华德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常精进菩萨。得大势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大乐说菩萨。智积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宿王华菩萨。持地菩萨。勇施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法华经中下方上行等无边阿僧祇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法华经中舍利弗等一切诸大声闻众。
    一心敬礼十方一切诸尊大权菩萨。及声闻缘觉得道贤圣僧。
    一心敬礼普贤菩萨摩诃萨(三唱此菩萨。是法华忏悔主。行者当自作心。的对此菩萨胡跪说罪忏悔并发愿等。其余诸佛菩萨悉作证明。三七日中皆悉如是)
    普为四恩三有及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忏悔。
    第七明忏悔六根及劝请随喜回向发愿方法。
    (行者既礼佛竟。即于法座前正身威仪。烧香散华存想三宝 塞虚空。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无量庄严眷属围绕。如对目前。一心一意。为一切众生行忏悔法。生重惭愧发露无量劫来及至此生。与一切众生。六根所造。一切恶业断相续心。从于今时乃至尽未来际。终不更造一切恶业。所以者何。业性虽空果报不失。知空之人尚不作善。况复作罪。若造恶不止。悉是颠倒因缘。则受妄果。是故行者以知空故生大惭愧。烧香散华发露忏悔。下所说忏悔章句。多用普贤观经意若欲广知忏悔方法。读经自见。若不能广寻。今取意略说以成行法)
    最初忏悔眼根法(行者一心胡跪正身威仪。烧香散华。心念改悔。我与众生。眼根从昔已来。性常空寂。颠倒因缘起诸重罪。流泪悲泣。口宣忏悔。下五根忏悔威仪方法。例如今说。口即自言)
    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从无量世来。眼根因缘贪着诸色。以着色故贪爱诸尘。以爱尘故受女人身。世世生处惑着诸色。色坏我眼为恩爱奴。故色使我经历三界。为此弊使盲无所见。眼根不善伤害我多。十方诸佛常在不灭。我浊恶眼障故不见。今诵大乘方等经典。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华。说眼过罪不敢覆藏。诸佛菩萨慧眼法水愿与洗除。以是因缘令我与一切众生眼根一切重罪毕竟清净(忏悔已礼三宝。说是语已。五体投地。普贤观经中。明忏六根。悉须三说。若时久难行。一说亦得但作是言。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行者当自思忆经。于此身眼根所起重罪。对普贤发露忏悔。下五根皆有此意)
    忏悔耳根法。
    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从多劫来。耳根因缘随逐外声。闻妙音时心生惑着。闻恶声时起百八种烦恼贼害。如此恶耳报得恶事。恒闻恶声生诸攀缘。颠倒听故当堕恶道边地。邪见不闻正法。处处惑着无暂停时。坐此窍声。劳我神识坠堕三涂。十方诸佛常在说法。我浊恶耳障故不闻。今始觉悟。诵持大乘功德海藏。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华。说耳过罪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法界众生。耳根所起一切重罪毕竟清净(忏悔已礼三宝)
    忏悔鼻根法。
    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从无量劫来坐此鼻根。闻诸香气。若男女身香肴膳之香。及种种香迷惑不了。动诸结使诸烦恼贼卧者。皆起无量罪业。因此增长。以贪香故。分别诸识处处染着。堕落生死受诸苦报。十方诸佛功德妙香充满法界。我浊恶鼻障故不闻。今诵大乘清净妙典。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华 说鼻过罪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一切众生。鼻根一切过罪毕竟清净(忏悔已礼三宝)
    忏悔舌根法。
    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从无数劫来。舌根所作不善恶业。贪诸美味损害众生。破诸禁戒开放逸门。无量罪业从舌根生。又以舌根起口过罪。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诽谤三宝赞说邪见。说无益语。斗构坏乱法说非法。诸恶业刺从舌根出。断正法轮从舌根起。如此恶舌断功德种。于非义中多端强说赞叹邪见。如火益薪。舌根罪过无量无边。以是因缘当堕恶道。百劫千劫永无出期。诸佛法味弥满法界。舌根罪故不能别了。今诵大乘诸佛秘藏。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华。说舌过罪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法界众生。舌根一切重罪毕竟清净(忏悔已礼三宝)
    忏悔身根法。
    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从久远来。身根不善贪着诸触。所谓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如是等种种诸触颠倒不了。烦恼炽然。造作身业起三不善。谓杀盗淫。与诸众生作大冤结。造逆破戒乃至焚烧塔寺。用三宝物无有羞耻。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从身业起说不可尽。罪垢因缘未来世中当堕地狱。猛火焰炽焚烧我身。无量亿劫受大苦恼。十方诸佛常放净光。照触我等。身根重罪障故不觉。但知贪着粗弊恶触。现受众苦。后受地狱饿鬼畜生等苦。如是种种众苦。没在其中不觉不知。今日惭愧。诵持大乘真实法藏。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华。说身过罪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法界众生。身根一切重罪毕竟清净(忏悔已礼三宝)
    忏悔意根法。
    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从无始已来。意根不善贪着诸法狂愚不了。随所缘境起贪嗔痴。如是邪念能生一切杂业。所谓十恶五逆。犹如猿猴。亦如黐胶。处处贪着。遍至一切六情根中。此六根业枝条华叶。悉满三界二十五有一切生处。亦能增长无明老死十二苦事。八邪八难无不经历。无量无边恶不善报。从意根生。如是意根即是一切生死根本。众苦之源。如经中说。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当知一切诸法悉是佛法。妄想分别受诸热恼。是则于菩提中见不清净。于解脱中而起缠缚。今始觉悟。生重惭愧生重怖畏。诵持大乘如说修行。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华说意过罪。发露忏悔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法界众生意根一切重罪。乃至六根所起一切恶业。已起今起未来应起。洗浣忏悔毕竟清净(忏悔已礼三宝。六时长用。若谓语多当取其意。自减略之)
    明劝请法(一心胡跪正身威仪。烧香散华一心作念。请佛菩萨。说法度众生。心念口宣。下三法亦如是。当作是言)
    我比丘(某甲)至心劝请十方法界无量佛。唯愿久住转法轮。含灵抱识还本净。然后如来归常住(劝请已礼三宝。说是语已。五体投地。行者若欲自出。意说多少。随心自说。下三法亦如是)
    明随喜法。
    我比丘(某甲)至心随喜。诸佛菩萨诸功德。凡夫静乱有相善。漏与无漏一切业。比丘(某甲)咸随喜(随喜已礼三宝)
    明回向法。
    我比丘(某甲)至心回向。三业所修一切善。供养十方恒沙佛。虚空法界尽未来愿回此福求佛道(回向已礼三宝)
    明发愿法。
    我比丘(某甲)至心发愿。愿命终时神不乱。正念直往生安养。面奉弥陀值众圣。修行十地胜常乐(发愿已礼三宝。发愿之法行者当于普贤菩萨一切世尊前。心念口言。心中所有诸愿。所谓于此身行道无障。四魔不起。得深三昧。入诸法门。弘通正法度脱众生。舍命之时正念成就。乃至未来世中。常值三宝正信家生出家修道。供养三宝受持大乘。诸波罗蜜悉皆见前。与一切众生成等正觉。如是种种随心中所有诸愿。悉当随心自说。此逐行者之情。不可一一备叙)
    第八明行道法(行者既礼佛竟。当一心正身威仪。右绕法座烧香散华。安庠徐步。心念三宝。次第三遍称)
    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南无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多宝佛 南无释迦牟尼分身佛 南无妙法莲华经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如是称诸佛菩萨摩诃萨名字。即当诵经诵经之法在下广明。行者非但觉了诵经音声性空。亦当知身心如云如影。举足下足心无所得。不住行相。亦知此身影现十方充满法界。无不普现。围绕诸佛。如是旋绕三匝乃至七匝三七匝七七匝百匝。无有定数。当自斟量。若行道欲竟。当还如前称三宝名字。烧香正念作契呗。呗竟至本礼佛处。归依三宝一心正念。当口自唱言)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说竟作礼。复言)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说竟作礼复言)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阂。和南圣众(作礼)
    第九重明诵经方法。
    行者即于前行道中。称诸佛菩萨名字竟。一心正念诵法华经。但诵有二种人。一具足诵。二不具足诵。具足诵者。行者先已诵妙经一部通利令入道场。可从第一而诵一品二品。或至一卷。行道欲竟即止诵经。如前称诸佛菩萨名。三自归依竟。还本坐处。若意犹未欲坐禅。更端坐诵经。亦得多少随心斟酌。但四时坐禅不得全废。事须久坐。若人本不习坐。但欲诵经忏悔。当于行坐之中久诵经疲极可暂敛念。消息竟便即诵经。亦不乖行法故云不入三昧。但诵持故见上妙色。二不具足诵者。所谓行者本未曾诵法华经。今为行三昧故。当诵安乐行一品。极令通利。若旋绕时。诵此品若一遍二三遍。随意多少。若兼诵法华余品亦得。但不得诵余经典籍。夫诵经之法当使文句分明。音声辩了不宽不急。系缘经中文句。如对文不异。不得谬误。当次静心了音声性。如空谷向。虽不得音声。而心历历照诸句义。言词辩了。运此法音充满法界供养三宝。普施众生令入大乘一实境界。
    第十明坐禅实相正观方法。
    行者行道诵经竟。当就坐处。入绳床中齐整衣服端身正坐。闭眼合口调和气息。宽放身心。一一如坐禅前方便中说。然后敛念正观破坏罪业。云何明正观。如菩萨法不断结使不住使海。观一切法空如实相。是名正观。云何名观一切法空。行者当谛观现在一念妄心随所缘境。如此之心为因心故心。为不因心故心。为亦因心亦不因心故心。为非因心非不因心故心。为在三世。为在内外两中间。有何足迹在何方所。如是等种种因缘中求心毕竟不可得。心如梦幻不实。寂然如虚空无名无相不可分别。尔时行者尚不见心是生死。岂见心是涅槃。既不得所观。亦不存能观。不取不舍不倚不着。一切念想不起心常寂然。亦不住寂然。言语道断不可宣说。虽不得心非心相。而了了通达一切心非心法。一切皆如幻化。是名观心无心法不住法。诸法解脱灭谛寂静。作是忏悔名大忏悔。名庄严忏悔。名无罪相忏悔。名破坏心识忏悔。行此忏悔心如流水不住法中。所以者何。一切妄想颠倒所作罪福诸法皆从心起。离心之外则无罪福及一切法。若观心无心则罪福无主。知罪福性空。则一切诸法皆空。如是观时能破一切生死颠倒。三毒妄想极重恶业。亦无所破。身心清净。念念之中照了诸法。不受不着细微阴界。以是因缘。得与三昧相应。三昧力故。即见普贤及十方佛摩顶说法。一切法门悉现一念心中。非一非异无有障阂。譬如如意宝珠具足一切珍宝。如是宝性非内非外。行者善观心性犹如虚空。于毕竟净心中见一切法门通达无阂。亦复如是。是名行者观心实相忏悔。六根不断五欲。得净诸根见障外事。广说如法华经普贤观经中所明。复次行人初入道场。一时之中当具足修此十法。如是于六时中悉用是法。唯除召请三宝。于三七日中修于九法。行一一法时皆修此观。六时之中一一时中。不得于事理有阙。是名三七日中一心精进。复次行者于三七日中修忏悔时。若行若坐若住若出入。大小便利扫洒洗浣。运为举动视眴俯仰。应当心心存念三宝。观心性空。不得于刹那顷。忆念五欲世事。生邪念心。及与外人言语论议。放逸眠卧戏笑视色听声。着诸尘境起不善无记烦恼杂念。乖四安乐行中说。若能如是心心相续。不离实相不惜身命。为一切众生行忏悔法。是名三七日中真实一心精进修也(行法相貌多出普贤观经中。及四安乐行中。行者若欲精进修三昧。令行无过失。当熟看二处经文)
    略明修证相第五
    行者若能如是。于三七日一心精进。修三昧时于三七日。中间或满三七日已有三种。行者证相不同。今当略分别之。一者下根行者证相。二者中根行者证相。三者上根行者证相。下根证相者。所谓三七日中间或三七日满。获得戒根清净。云何当知。就中亦有三品。一者下品行者。若得种种诸灵异好梦。或觉诸根明净。四大轻利颜色鲜洁。身有气力威德巍巍。道心勇发。是名下品知戒根渐净相也。中品戒根净相者。于三七日中若三七日满。于行道时。若坐禅中。忽见种种灵瑞。所谓光华净色异妙香气。及善声称赞。诸如梵网经菩萨戒中说。见如是一一灵瑞相已。身心庆悦得法喜乐。无诸恶相。是名中品知戒根净相也。上品戒根净相者。于三七日中若三七日满。于行道及坐禅中。虽不证种种法门。而身心安乐寂静。于静心中自见其身戒清净相。所谓见身着净法服。威仪齐整身相端严。在清净众中自见善业之相。了了分明。三篇戒相次第而现。信心开发心得法喜。安隐快乐无有怖畏。于定心中见如是等一一诸善业相。是名上品戒根净相。以是三品相貌。验知戒根渐得清净也。其相众多不可广说。若罪重难灭而能用心。苦到忏悔不止。或时见诸罪相。所谓见无头手。及深坑浊水猛火臭秽。种种诸恶境界。见已心生恐畏。当重忏悔。忏悔不止于后亦得戒清净也。
    云何当知。中根行者得证净相。所谓得定根清净。就中亦有三品。下品行者若于坐禅时。忽觉身心澄静发诸禅定。所谓欲界住及未到地定身心空寂。身中诸触次第而发。觉观分明。喜乐一心默然寂静。或缘众生证慈悲喜舍。或复缘佛相好。善心开发入诸三昧。如是等种种诸定。是名下品定根清净相也。中品知定根清净相者。有诸行者于坐禅时身心安定。觉出入息长短细微。遍身毛孔出入无阂。因是见身三十六物了了分明。发诸喜乐入种种禅定。或见内外身诸不净白骨狼籍。或见白骨皎洁分明厌离世间。因是发诸禅定。身心快乐寂然正受。或缘诸法而生慈悲喜舍。或缘诸佛微妙智慧种种功德而生三昧。如是等种种诸定开发。是名中品定根清净相也。上品定根清净相者。行者于坐禅中身心安静。心缘世间阴入界法。即觉无常苦空身受心法。悉皆不实。十二因缘虚假无主。一切诸法不生不灭。犹如虚空身心寂然。与空无相无愿相应。而生种种诸深禅定。微妙快乐寂静无为。厌离世间悯念一切。无复盖覆及诸恶法。是名上品定根净相。此则略说中根行者得定根清净相也。云何当知。上根行者得证之相。所谓慧根清净故。就中亦有三品。下品慧根净相者。若于三七日中若三七日满。若于行坐之中入诸禅定。忽觉身心如云如影梦幻不实。因是觉心内发。智慧分明了达诸法。方便巧说无有障阂。通达十二部经随义解释难问无滞。说法无尽。是名下品慧根净相也。中品慧根净相者。所谓行者于行坐诵念之中。身心寂然犹如虚空。入诸寂定。于正慧中面见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众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是人以见普贤菩萨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其名曰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陀罗尼者。即是大智慧也。得是大智慧故。诸佛所说一闻不忘通达无阂。于一句中通达一切义说无穷尽。如虚空中风。得如是种种诸智慧门。是名中品慧根净相也。上品慧根净相者。行者亦于行坐诵念之中。身心豁然清净入深禅定。觉慧分明心不动摇。于禅定中得见普贤菩萨。释迦多宝分身世尊。及十方佛。得无阂大陀罗尼获六根清净。普现色身开佛知见。入菩萨位。广说如普贤观经中。是名上品慧根净相。此则略说三根行者得证之相。差别不同。是三种正相中或有魔事相似。若证此法应善分别。不得即生等心也。是故行者若欲得此大功德利者。应当三七日中。一心精进修前方法。若三七日不得当复加功。勿得懈息。若得障道罪渐灭。而三昧诸深法门未现在前。欲常行三昧。未必悉依上十法。但取安乐行品中所说之意。一心修习即自得六根清净。见十方佛获普现色身。开佛知见入菩萨位也。当知三七日为期。作如上所说。六时而行者为教新学菩萨。未能入深三昧。先以事法调伏其心。破重障道罪。因此身心清净得法喜味。若欲一心常寂入深三昧。即须废前所行。直依安乐行常好坐禅。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起内外诸过。大悲怜悯一切众生心无间念。即是修三昧也。若依前法则事烦为妨。是故行者既得此意。当自以智力斟酌。一期所说不可全用。初学之者未能善巧。且依今文用前方法修三昧也。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