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73卷 卷七十三 麗澤諸儒學案(黃氏原本、全氏補定)
-
麗澤諸儒學案(黃宗羲原本 黃百家纂輯 全祖望補定)
麗澤諸儒學案表
葉邽 (子)榮發 (孫)霖 (曾孫)審言
徐僑(別見《滄洲諸儒學案》。)
樓昉 李壁
李(並見《滄洲諸儒學案》。)
王撝 (子)應麟(別為《深寧學案》。)
(子)應鳳(別見《深寧學案》。)
鄭清之 趙范
趙葵(並見滄洲諸儒學案。)
應
(附弟傃。)
樓■
葛洪
喬行簡
李誠之
王介 (子)埜(別見《西山真氏學案》。)
喬夢符
王翰 (子)柏(別為《北山四先生學案》。)
王洽
石範
朱質
葉秀發
潘景憲
潘景愈
潘景夔
潘景尹
鄒補之
杜旟
戚如琥 (孫)紹 (曾孫)象祖 (元孫)崇僧
(附師王元章;別見《北山四先生學案》。)
戚如圭
戚如玉
夏明誠
鄭宗強
汪淳
汪大度 (孫)開之(別見北山四先生學案。)
汪大章
汪大亨
汪大明
黃渙
(父敦義。)
黃謙
陳黼
詹儀之
邢世材
郭澄
胡子廉
康文虎
康文豹
趙善談
趙彥秬
羊永德 (子)哲
李大同
時瀾 (子)少章
時澐
郭頤
鞏豐
鞏嶸
鞏峴
周介
彭仲剛
盧汝琰
盧汝琯
樓孟愷
樓仲愷
僂叔愷
樓季愷
汪仲儀
郭粹中
(父□。)
郭敏中
郭允中
郭時中
葉誕
徐文虎
(父時乂。)
陳錫
徐侃
徐倬
王深源 鄭聞(別見《北溪學案》。)
(並東萊門人。)
(白水、玉山、三山、芮氏再傳。)
(元城、龜山、譙氏、武夷、紫微、橫浦二傳。)
(涑水、二程、滎陽、了翁、廌山、和靖四傳。)
----
祖望謹案:明招學者,自成公下世,忠公繼之,由是遞傳不替。其與嶽麓之澤,並稱克世。長沙之陷,嶽麓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惜乎姓名多無攷。而明招諸生歷元至明未絕,四百年文獻之所寄也。述《麗澤諸儒學案》。(梓材案:東萊學派,二支最盛,一自徐文清再傳而至黃文獻、王忠文,一自王文憲再傳而至柳文肅、宋文憲,皆兼朱學,為有明開一代學緒之盛,故謝山云「四百年文獻之所寄」云。)
◆東萊門人(林、汪再傳。)
主簿葉先生邽
葉邽,字子應,金華人。大冶主簿,受業呂成公之門。以所得于成公者授徐文清公僑。文清後為朱文公門人高弟,而于先生執弟子禮,沒身不衰。(參《黃文獻集》。)
(雲濠謹案:《文獻集》未舉先生之字,其字子應,見吳正傳所題徐文清手書雜■後,且稱為鄉先生云。)
軍守樓迂齋先生昉
樓先生■(合傳。)
樓昉,字暘叔,號迂齋,鄞縣人。與弟■俱以文名。(雲濠案:先生弟字季文。)從東萊于婺。嘗以其學教授鄉里,從遊者數百人。李悅齋學士、王厚齋尚書,其高弟也。後守興化軍卒。
(梓材謹案:李悅齋為紹熙庚戌進士,厚齋尚書以嘉定癸未生,相去三十四年,且其父溫州已是幼從迂齋,尚書未必再及樓門。王厚齋云云,當是王厚齋尚書之父之■脫耳。)
端獻葛先生洪
葛洪,字容父,東陽人。從呂成公學。登進士第,歷官為尚書員外郎。上書言:「今之將帥,非必奮不顧死,冒水火,蹈白刃,而後謂之忠也。第職思其憂謂之忠,公爾忘私謂之忠,純實不欺謂之忠。乞嚴飭將帥,申儆軍實。」累遷參知政事,封東陽郡公。援王素諫仁宗卻王德用進女事,以止備嬪御,世多稱之。卒,諡端獻。杜清獻範稱其侃侃有大臣風。有奏議、雜著二十四卷。
文惠喬 孔山先生行簡
喬行簡,字壽朋,東陽人。學于呂成公之門。登紹熙進士,歷宗正少卿、祕書監、權工部侍郎,兼國子司業,兼史院,兼侍講。理宗即位,貽書丞相,請法孝宗行三年喪。應詔上書曰:「求賢、求言二詔之頒,果能確守初意,則人才振而治本立,國威張而姦宄銷。臣竊觀近事,似或不然。其所召者,非久無宦情決不肯來之人,則年已衰暮決不可來之人耳。彼風節素著、廉介有守者,論薦雖多,固未嘗收拾而召之也。」端平二年,朝議收復三京,又上疏曰:「臣不憂出師之無功,而憂事力之不可繼。有功而至于不可繼,則其憂深矣。自古英君,必先治內而後治外。陛下視今日內治,其已舉乎﹖其未舉乎﹖」不聽,師果敗績。進知樞密院事。後加少師、保寧軍節度使、醴泉觀使,封魯國公。卒于家,年八十六,諡文惠。先生歷練老成,識量宏遠,居官無所不言。好薦士,多至顯達。至于舉錢時、吳如愚,又皆當時隱逸之賢者。所著有《周禮總說》、《孔山文集》。
正節李先生誠之
李誠之,字茂欽,東陽人。受學于東萊。釋褐為饒州教授。歷知蘄州。金人犯淮南,黃州不保,力戰死之。先生嘗謂真西山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吾輩八字箴也。」至是果不負所學。贈朝散大夫、祕閣修撰,封正節侯。
謝山《答諸生問思復堂集帖》曰:「西河謂宋儒講學者,無一死節。夫宋儒死節多矣!蘄州死事,李誠之最,在理、度二朝忠臣之先,東萊之高弟也。歐陽巽齋為朱門世嫡,其弟子為文山,徐徑畈為陸氏世嫡,其弟子為山,二公為宋之大忠,其生平未嘗有語錄行世,故莫知其為朱、陸之私淑者。文山尤不羈,留情聲色,而孰知其遠有源流也。是豈空疏之徒所得語此。況朱子後人有浚,南軒後人有唐,而趙良淳者,雙峰之高弟也,許月卿者,鶴山之高弟也,其餘如唐震、呂大圭之徒,不勝屈指,而曰無一死節,是夢中囈語也,潭州之陷,嶽麓三舍諸生,荷戈登陴,死者尤多,史臣不能博訪,附之《李芾傳》後,今乃反見謗衊于妄人,可為軒渠。」
忠簡王渾尺先生介
王介,字元石,金華人。從朱文公與呂成公遊。紹熙元年,廷對,陳時弊,光宗嘉其直,擢居第三人。歷國子錄。上久不朝重華宮,先生上疏極諫。孝宗崩,又力請過宮執喪,言甚激切,人歎其忠。寧宗立,以忤韓侂冑,坐劾奉祠。久之,累遷國子祭酒。會旱,詔求直言,先生手疏論時政,又言:「漢法,天地降災,策免丞相,乞命史彌遠終喪。」後以集英殿修撰知襄陽府、 京西安撫使。以疾奉祠卒,諡忠簡。子埜,從真西山遊。
(梓材謹案:《姑蘇志》載:「先生為郡人,徙起居舍人,出知嘉興府,又尹臨安,改知慶元府。卒年五十六。」又言:「先生初學于呂東萊,徙居金華,娶鄭僑女。僑實汪玉山應辰。故其問學有源委。」蓋本真西山所作墓誌。西山又言:「先生子埜,裒其平生所為詩文、奏議,外制、《春秋臆說》,《通鑑解》,標為《渾尺集》。」蓋先生嘗自號渾尺居士,取后山詩「雖有千丈清,不如一尺渾」意也。)
御史喬先生夢符
喬夢符,字世用,東陽人。嘗從東萊學。淳熙二年進士,知歙縣。有大逵當水衝,居民歲苦霖,先生為築堤鑿渠,人免水患,號喬公街。後除大理正,奉旨鞫郭倬獄于宿州,不畏權勢,進監察御史。(參《金華先民傳》。)
朝奉王定菴先生瀚
王瀚,字伯海,金華人,龜山弟子,師愈之子,而文憲公柏之父也。師呂成公,亦逮事朱文公。仕至朝奉郎,主管建昌軍僊都觀。(參《可言集考》。)
(梓材謹案:先生號定菴,金仁山題《魯齋文集》目後云:「僊都公早從麗澤,又以通家子登滄洲之門。」《朱子別集》,《棲賢磨崖題名》有門人丁克,王翰、王翰蓋即先生。翰、瀚古今字爾。)
縣令王先生洽
王洽,字伯禮,金華人,待講師愈之子。天資粹雅,操行潔修。嘗知當塗縣,真西山薦狀言:「其為邑也,心乎愛人,用刑督賦,常有不得已之意,士民稱誦,翕然一詞」云。(參《真西山集》。)
(梓材謹案:《宋史》《道學》《王柏傳》:「父瀚兄弟,皆及朱、呂之門。」是先生為東萊弟子之證。)
通判石先生範
石範,字宗卿,浦江人。從東萊遊。以進士尉奉化,歲饑,貧民將為變,先生賑之,不誅一夫而定。遷知婺源縣,有月椿錢二萬,皆取之民,先生請蠲其十之二。俄權通判袁州,峒獠弄兵,袁當其衝,先生攝州事,練軍旅,廣儲蓄,博訪守禦之策,峒獠不敢近。轉通判泉州卒。(參《浦陽人物記》。)
侍郎朱先生質
朱質,字仲文,義烏人。受學于成公及唐說齋仲友。中紹熙進士第二人,累官至右正言、左司諫兼侍讀,權吏部侍郎。著有《易說舉要》。
知軍葉南坡先生秀發
葉秀發,字茂叔,金華人。師事東萊。以進士為慶元府教授。著《論語講義》以訓諸弟子,一時鉅儒皆相器重,願與之交,而楊慈湖簡問難尤詳,謂得所啟發。後知高郵軍。
(雲濠謹案:宋景濂為先生傳,言:「其師事呂東萊、唐說齋,極深性理之學。以餘為文,輒擢慶元丙辰進士第。弟子慕之,從其學者,歲至數百人。」又言:「其教授慶元時,與之交者,慈湖而外,則樓攻媿、史獨善、樓迂齋、鄭安晚、袁絜齋也。」又言:「學者尊之曰南坡先生。所著有《易說》、《周禮說》及《論語講義》等書。」)
(梓材謹案:宋世葉秀發有二。其一仁和人,名時,字秀發,官龍圖閣學士,諡文康。)
教授潘先生景憲
潘景憲,字叔度,金華人。九歲以童子貢京師。後入太學,益自刻厲,學官汪玉山、芮國器、王梅溪皆推重焉。隆興元年進士,請為南嶽祠官。秩滿,力請太平教授。遠次以歸,始為浮屠說。既而學于東萊先生。與東萊同年而齒長,聞其論說行身探道之意,慨然感悟,遂棄所學學焉。父喪服除,不復仕,日遊呂氏之門,誦詩讀書,旁貫史氏,尤盡心于程《易》。朱晦翁子塾,其也。(參《朱子文集》。)
太學潘先生景愈
潘景愈,字叔昌,叔度之弟。嘗為太學解魁。年三十餘,甚有志趣。東萊稱其有意務實。(參《東萊遺集》。)
潘先生景夔
潘先生景尹(合傳。)
潘景夔、景尹,松陽人。其父朝散好謙,篤于教子,越數百里,遣從東萊遊,且謀徙家于婺,以便其學。(同上。)
府判鄒先生補之
鄒補之,字公兗,開化人。受業朱、呂之門。淳熙初舉進士,判江寧府。著有《春秋》《語》《孟注》、《兵書解》、《宋朝職略》等書。(參《浙江通志》。)
薦辟杜橋齋先生旟
杜旟,字伯高,金華人。登成公之門,同時陸務觀、陳君舉、葉正則、陳同甫咸稱其文。淳熙、開禧間,兩以制科薦。所著有橋齋集。(參《姓譜》。)
知州戚貞白先生如琥
戚如琥,字少白,金華人。從呂東萊遊,篤于修齊之道。以進士授郴州教授,遷國子博士。出知台州,尋改袁州,政績大著,甫受代而卒,門人私諡曰貞白先生。從兄如圭、如玉,皆從東萊遊。(同上。)
(雲濠謹案:《金華府志》載先生云:「其學務以修身齊家見諸實用,不為空言,東萊每歎異之。」)
縣尉戚先生如圭
進士戚先生如玉(合傳。)
戚如圭,金華人。以進士為嵊縣尉。弟如玉,亦遊太學。母周氏,晚時觀書,輒能舉大義。嘗讀《上蔡語錄》,顧諸子曰:「既不為祿利,復不求人知,斯所謂問學者邪!」其期諸子如此。(參《東萊遺集》。)
(梓材謹案:黃文獻志道一山長戚君墓言:「二先生連起進士乾道、淳熙間。」)
推官夏先生明誠
夏明誠,字敬仲,金華人。其學本自呂東萊,而自負甚高。登慶元丙辰進士第三人,一為安慶推官,遂致仕。嘗作《八詠樓賦序》,直斥沈休文為是樓之辱,吳禮部敬卿特稱之。(百家《記》。)
朝請鄭坦溪先生宗強
鄭宗強,字南夫,金華人。遊于東萊之門,講貫理道,篤志根源。蔡久軒稱其學業精深,履行純篤。後以朝請大夫致仕。著有《坦溪集》行世。(參《金華府志》。)
教授汪先生淳
汪淳,金華人。受業東萊,勵志于學。授吉州教授,講學者咸歸重焉。(參《浙江通志》。)
汪獨善先生大度
汪約叟先生大章(合傳。)
汪大度,字時法,金華人。受業于呂東萊。慶元初,大愚觸權奸貶韶州,先生往送之。伴送者凌辱大愚,先生以義折之,直欲與之坐獄。從至貶所,久之乃還,經紀其家事甚至。晦翁致書深加歎敬。弟大章,號約叟,亦從東萊遊。大愚之卒也,約叟距秋試纔四日,舍之就道,護喪以歸。(參《金華先民傳》。)
(梓材謹案:時法,號獨善。吳禮部跋汪元思《固窮集》云:「大愚謫盧陵,獨善裂裳裹足送之。後徙卒高安。其弟約叟,輟試往護 其喪。兄弟遂以義聞。」士大夫王忠文公跋《大愚帖》,則謂「時法,人稱為西山先生」。而《儒林宗派》又以西山屬之其兄大亨,恐誤。)
(梓材又案:東萊為汪灌慶衍墓志云:「男五:大任、大亨、大度、大明、大聲。大度、大明久從予遊。」據此則約叟大章之于獨善蓋從弟也。)
汪先生大亨
汪先生大明(合傳。)
汪大亨,字時升,汪大明,字時晦,西山先生大度之兄也。皆成公門人。(參《王忠文集》。)
州守黃先生渙(父敦義。)
黃先生謙(合傳。)
黃渙,字德亨,光澤人。父敦義,以《六經》教子,七子皆有成立。先生志篤學博,嘗從呂東萊遊。淳熙戊戌,南省第二人。後守岳州,罷廚傳,蠲魚稅,毀淫祠。卒年八十。兄謙,字德柄,亦遊朱、呂之門。(補。)
著作陳先生黼
陳黼,字斯士,東陽人。少從呂東萊遊。永康林大中聞其賢,妻以女,先生未嘗倚為重也。淳熙八年,登進士。不汲汲進取,以恬靜自守。林欲召為樞密院,先生力辭。嘉定元年,大中卒,乃遷國子博士、著作郎。凡三十年,偃蹇宦途,而不改其樂。後丐祠歸,貧無室廬,僦居永康以終。(參《東陽縣志》。)
侍郎詹先生儀之
詹儀之,字體仁,遂安人也。張宣公守嚴州,東萊分教,先生俱從之遊。又嘗從朱文公問學。累官吏部侍郎,知靜江府。已而以蜚語謫袁州。光宗登極,以其嘗為宮寮,許自便。時閩中有詹元善者,亦朱氏弟子也,而以體仁為名。(補。)
附錄
□□□曰:「詹體仁,愨實肯講學,不易得,但未免弱,蓋膽薄而少決。今日善類多有此病,每力振之,以此思剛明之質,誠不易得。」
又曰:「舊在嚴陵,體仁頗惑佛學。今卻不然,亦得伯恭之力。」
又曰:「豈第愛民,凡事可以商量,趨向甚正□□□學。」(並補。)
縣丞邢先生世材
邢世材,字邦用。其先自青州徙汴,紹興間,始家會稽。先生既舉進士,得官,盡棄故學,從長者遊。深思力索,有所未達,憤悱見于辭色,退則汲汲求踐其所聞。于東萊有連,從之講學非一日。出為南康軍司戶參軍,遷從政郎、金華縣丞,未上,卒于家,年三十七。(參《東萊遺集》。)
主簿郭先生澄
郭澄,字伯清,東陽人。以父將仕郎良臣,紹興末,軍興,入貲佐縣官者賜爵,視任子補將仕郎,調南昌、黃巖主簿,皆不行。先生少時,將仕奇其敏悟,為築西園舍,旁延名士講授。鄉之秀民願請業者,悉聚而館焉。先生既用力于學,益知師友之可親。辭氣悃穎,未嘗不以善其身、迪其族、衣被其鄉閭為主。退而驗其語,隨其力之所至,皆有以自見云。(同上。)
(梓材謹案:《說齋學案》《吳主簿傳》云:「郭氏有西園、南湖、石澗三書院,招延呂成公、薛象先之徒教授子弟。」先生為西園學者,是亦呂、薛門人也。)
(雲濠謹案:葉水心誌先生父將仕墓,言「其嘗使先生出從大師,歸而與其師學。」又言:「先生靜而敏,所論質皆能記憶,所舉發皆能推見。所得非一師,為之師者,多自以為不及也。」又案:陳龍川為郭德鄰哀詞云:「德鄰之子曰澄伯清者,歷從一世士君子遊。」德鄰,先生父字。惜先生所得諸師,多不可考見云。)
胡先生子廉
胡子廉者,淳安人。博極群籍,不屑科舉之學。從東萊先生遊,終身不仕。(補。)
康先生文虎
康先生文豹(合傳。)
康文虎,字炳道,與弟文豹,字蔚道,皆東萊弟子。(補。)
(梓材謹案:謝山《奉臨川帖子五》引大愚《遊候濤山記》云:「康炳道兄弟會于王季和家。」謝山自注如是。)
安撫趙先生善談
趙善談,東萊門人。官安撫。
通判趙先生彥秬
趙彥秬,字周錫,東陽人。師事呂東萊。擢取應科,授右選。精《春秋左氏傳》,作《發微》一百篇以進,上嘉之。旋借和州觀察使充接伴副使。隆興元年登進士第,換宣義郎。終眉州通判。
通判羊先生永德
羊永德,縉雲人。紹興進士,官奉議郎、徽州通判。師事成公。著《春秋發微》。子哲,見《括蒼彙紀》。
尚書李先生大同
李大同,字從仲,東陽人。學于成公與朱文公之門。登嘉定進士第,官至工部尚書,以寶謨閣直學士知平江府。有《群經講義》。
朝散時南堂先生瀾
時先生澐(合傳。)
時瀾,字子瀾,蘭溪人。師呂東萊。淳熙辛丑進士,累官朝散郎,通判台州。東萊輯《書》說,自《秦誓》泝《洛誥》,未畢而卒,先生補完之。有《南堂集》若干卷。兄澐,字子雲,亦師東萊。著《尚書周官餘論》,未成,卒。(參《金華賢達傳》。)
監簿郭固齋先生頤
郭頤,字養正,嚴之壽昌人也。進士。從東萊先生遊。官至軍器監主簿。學者稱固齋先生。(補。)
提轄鞏栗齋先生豐
鞏豐,字仲至,號栗齋。其先鄆州須城人,渡江為婺州武義人。少遊成公之門。淳熙進士,嘗知臨安縣,稍遷提轄左藏庫卒。葉水心銘其墓。
祖望謹案:胡紘以高科求進,不得,怨忠定。鞏栗齋亦以舍選前列訴京鏜。京之對之,無異忠定,而栗齋極歎鏜言之是,反自引咎,毫無怨尤。
司封鞏厚齋先生嶸
鞏先生峴(合傳。)
鞏嶸,字仲問,(梓材案:水心為仲至墓志云:「季氏仲同。」)栗齋弟也。淳熙二年進士,累官至太學博士、大理寺丞。上書言:「兵端不可開。」忤宰相,出知嚴州。陛辭,力言「外攘當先內修」,已而直祕閣,歷遷司封郎,奉祠致 仕。先生靜正夷博,居官未嘗澤辭色貫聲光以媒進,而儒術吏治,所至皆有聲。詳見《洪平齋墓志》。所著有《厚齋集》八十卷。先生之母楊氏,通《毛詩》、《論語》、《孝經》,知大義,故自長子峴而下,皆知師東萊,傳正學,有聞于時。惟峴失其事,而不別為之傳。(補。)
(梓材謹案:《水心文集》《楊夫人墓表》云:「嫁東平鞏法。鞏君死,夫人年二十六,子長曰豐,三歲,幼嶸也,始生。」是楊止二子。所謂長子峴,豈即栗齋之改名邪﹖然又謂峴失其事,何也﹖疑楊夫人為鞏君繼室,長子峴當是前夫人之子,故不之數耳。)
周先生介
周介,字叔謹,括蒼人也。從東萊、晦翁遊。(補。)
提舉彭先生仲剛
彭仲剛,字子復,平陽人也。乾、淳之際,永嘉儒者林立,而平陽稍為別派,徐忠文公子宜以心學起,其說合于金溪,王信州道甫以事功之學起,其說合于永康,先生遊其間。及以進士釋褐,主金華簿,始聞麗澤之教,東萊謂「其用力甚銳」。先生之學,不事論說,以實踐為宗旨,尤有吏才。衢州大水,憲司檄下金華,令先生往覆視。先生請曰:「衢水高者出屋垝,殺稼溺人,行道共知,既再檢實矣。猶往覆視者,防吏之欺,將使民實得食也。然恐待覆視,而民已死矣。」憲司感其言,即出米恣所賑。移臨海令,均其民之力役,圖縣鄉之地,幾都幾保,合為一圖,而物數其地之所有。有以圖上者,先生曰:「善。猶有遺。」其人曰:「無。」先生指曰:「某地方嶺有某某居之,某地有松林水步,今胡失之﹖」某人大驚,不知先生何以得之也。由是整廢墜甚多。先生善聽訟,然不自以為明,每諭之曰:「雖訟而直,所屈多矣。」民愛信之,訟為衰止。提刑薦其政,召付都堂審察,授兩浙運司均斛官,以近臣薦,召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遷國子監丞。以試進士與知舉者忤,罷官。已而起知全州。時陳公君舉、詹公元善任漕使,首為減月椿錢十三四,先生又減繁費以二甦民力。然後戢豫借,寬省限,商稅止取正錢,帶納者蠲其大半輸租得自量,吏胥不敢取斛面。而擇其耆老之有學行者,師長其子弟,先生于聽政之暇,親執經而教之。以外艱歸。凡先生所至,去後無不思者。紹熙五年,明、越大饑,特令先生為常平提舉,蓋且向用矣。是年病卒。葉水心曰:「子復之為學,以為非同聲趨和所能至也,故不敢以意之為是,而獨以力之能者試之。常左經而右律,目驗而耳覈,考實以任重,先難以致遠。非其心之所通,雖誠聞之,不苟從也;非其行之所至,雖審知,猶憖置之,故其材為實材,德為實德。此先生之學之大致也。」先生不著書,賴有水心之文,得以見其本末云。(補。)
盧先生汝琰
盧先生汝琯(合傳。)
盧汝琰、汝琯,淳安人,子權大經之叔季子也。東萊為新定校官,季子實綴弟子員,後其叔介季以見東萊,蓋叔季遊居數年。(參《東萊遺集》。)
樓先生孟愷
樓先生仲愷(合傳。)
樓先生叔愷(合傳。)
樓先生季愷(合傳。)
樓孟愷、仲愷、叔愷、季愷,義烏人。並從東萊遊。父蘊卒,東萊志其墓。(同上。)
汪先生仲儀
汪仲儀,金華人。嘗從東萊遊。母卒,請銘于東萊。(同上。)
縣尉郭先生粹中(父□。)
主簿郭先生敏中(合傳。)
鄉貢郭先生允中(合傳。)
鄉貢郭先生時中(合傳。)
郭粹中、敏中、允中、時中,武夷人,朝散大夫、戶部員外郎、知常州、總領湖廣、京西財賦某之諸子也。東萊與戶部遊再世,諸子相從講學。粹中嘗為龍游尉,敏中主江山簿,允中、時中皆應進士舉。(同上。)
縣令葉先生誕
葉誕,字必大,蘭溪人。乾道進士。從東萊遊。嘗主清江簿。其父卒,東萊為之志墓。官至吳縣令。(同上。)
徐先生文虎(父時乂。)
徐文虎,分水人。從東萊遊,相與居者數年。其父時乂趣之從師友,講習甚篤。(同上。)
陳先生錫
陳錫,烏傷人。嘗執經于東萊。(同上。)
徐先生侃
徐先生倬(合傳。)
徐侃、徐倬,義烏人,文清公僑之兄也。皆學于呂成公,而文清師事朱子。(參《王忠文集》。)
王先生深源
王深源,婺州人,東萊之徒也。鄭聞在呂氏家塾從先生為學。(參《陳北溪集》。)
(梓材謹案:《東萊學案》《監嶽祖泰傳》「語其友王深厚」,深厚當作深原,原為源之本字,蓋因原而■為厚爾。)
◆葉氏家學(林、汪三傳。)
隱君葉先生榮發
教授葉先生霖(合傳。)
葉榮發,金華人。其父邽為徐文清公師。先生深自韜晦,罕與物接。子霖,始復以家學授徒。端明殿學士王埜知南康軍,葉閶咸敬禮焉。官終蘭溪儒學教授。
州同葉先生審言
葉審言,字謹翁,金華人,蘭溪教授霖之子。先生於書,無所不讀,卓然自立,父子相為師友。嘗仕浦江、義烏二縣教諭,所至以興壞起廢為務。任衢州之明正書院山長,復道流冒占之田二百餘畝。及為吉水教授,士論翕然。主晉江簿,同寮有與之不合者,力搆陷之。使者得其冤狀而莫能直,竟去官。改婺州路司獄,以年請老,詔晉秩同知瑞安州致仕。先生學以寡欲為宗,治家有法。吉凶諸禮,一遵成公家範,曰:「吾有所受之也。」室廬再厄于火,僑寓唐氏說齋精舍。久之,乃得老屋數椽。教子之餘,日以種蒔為事,所入不足自給,處之晏然。卒之日,有書數卷,田數畝而已。許文懿公謙、柳待制貫、吳禮部師道、張修撰樞,皆雅重之。
◆葉氏門人
文清徐毅齋先生僑(別見《滄洲諸儒學案》。)
◆樓氏門人
文懿李雁湖先生壁
文肅李悅齋先生(並見《嶽麓諸儒學案》。)
知州王先生撝
王撝,字謙父,其先浚儀人,徙居于鄞。先生博學耿介,為樓迂齋高弟,復從史獨善遊,文藝深醇,善議論。壯歲,試詞學科不中,輒棄去,自誓曰:「他日必令二子業有成。」後登進士第,同年余天錫參知政事,屬教其子弟,歲終致束脩以謝,先生不受,拱而言曰:「二兒習詞學,鄉里無完書,願從公求尺牘。」往借周益公、傅內翰
、番陽三洪公暨往昔習詞學者凡二十餘家所藏書,余欣然許之。後二子果俱中詞科。為安吉丞,攝令長興,捐俸周水災。再攝新城,為貧民完賦。遷國子正、將作監主簿,通判婺州。御史劉晉之誣衢州掾慮囚受賕,先生得實,力白其誣,晉之不敢犯。晉之蓋史相黨人也。後攝郡去日,以羨財留于官。改祕書丞,守徽州。遷吏部郎中,兼崇政殿說書,疏言:「群臣遜志之言,多逆耳矯拂,實未之見。」其議剴切,深中時病。後直祕閣,知溫州、。淳祐十一年,上書「汲古傳忠」,又書「竹林」二字賜之。明年卒,年六十九。子應麟、應鳳。(參《延祐四明志》。)
忠定鄭安晚先生清之
鄭清之,字德源,(雲濠案:先生初名燮,字文叔,別號安晚。)鄞縣人。少從樓迂齋學,能文,樓攻媿亟加稱賞。登嘉泰進士第,調峽州教授。帥趙方嚴重,勒許可,先生往白事,為置酒,命其子範、葵出拜,掖先生無答拜,且曰:「他日願以二子相累。」遷國子學錄。理宗即位,累官至參知政事。史衛王卒,先生為右丞相,慨然以天下為己任,召還真西山等十五人。(雲濠案:十五人者,真文忠與魏文靖了翁,崔清獻與之、李文肅、徐文清僑,趙尚書汝談,尤尚書、游觀文似、洪忠文咨夔、王正肅遂、李文清宗勉、杜清獻範、徐忠簡清叟、袁正肅甫、李觀文韶也。)時號「小元祐」。遺逸如劉漫塘。趙章泉皆見旌異。入洛師潰,乞罷,不可,拜左丞相。丐去益力,授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封申國公,賜御書「輔德明謨之閣」。淳祐四年,拜少保兼侍讀。五年,拜少傅,進少師、奉國軍節度使,賜第于西湖之漁莊。進讀《仁皇訓典》,謂「仁祖之仁厚,發為英明;孝宗之英明,本于仁厚。二者相須,此仁祖、孝宗之所以為盛也。」六年,拜太保。七年,拜太傅、右丞相。先生方放浪湖山,每寓僧剎。帝勉諭有加,軍國事仍自先生決之。十一年,感疾,乞罷政。拜太傅、保寧軍節度使充體泉觀使,進封齊國公致仕。卒,贈尚書令,追封魏郡王,諡忠定。先生不好立異,湯仲能巾嘗論事侵之,及再相,仲能求去,先生曰:「己欲作君子,使誰為小人。」力挽留之。徐清叟嘗論列先生,乃引之共政。先生與彌遠議,立理宗,駸駸至宰輔,然端平之間召用正人,先生之力也。(參史傳。)
參政應葺芷先生(附弟傃)
應,字之道,昌國人。刻志于學,嘗從樓迂齋遊,文聲日振。嘉定十六年,試南省第一,遂舉進士,為臨江軍教授。歷遷祕書郎,請早建太子。入對,帝問星變,先生請「修實德以答天戒」。帝問藏書,請「訪先儒解經注史」,因及程迥、張根書皆有益世教。帝善之。淳祐初,遷宗正寺丞。端平開邊兵敗,先生預議邊事,坐斥。後復用,以起居舍人權兵、吏二部侍郎,兼直學士院掌內制。理宗一夕召之草麻,夜四鼓,五制皆就,帝奇其才。翌日,拜翰林學士。八年,授同知樞密院事。九年,拜參知政事,封臨海郡侯。以疾乞歸,卒于家。弟傃,字自得,六歲能詩。紹定四年進士,調烏程尉。議毀淫祠,獨存徐孺子廟。鄰邑有沈氏兄弟訟財,郡檄自得案實,自得委曲開諭。適沈子魁鄉薦,因賦詩儆之。兄弟感悟,爭遂息,仕至文林郎。(參史傳、《寧波府志》。)
謝山《翁洲書院記》曰:「應參政葺芷由昌國遷鄞,其貴也,建翁洲書院于故居,以興起後進,穆陵賜御書以榜之。元時以昌國為州書院,置山長,參政之孫全軒領之,因祀葺芷于中,而以其子蘭坡附焉。其後又增祀全軒。詳見《應奎翁碑記》中。明時,以倭難廢。昌國隸定海,書院亦圮。今昌國復置縣,改定海曰鎮海,而以昌國稱定海,于是復立翁洲書院。奎翁曰:『翁洲為海外諸番所觀聽,使為彼之徒,推其尊禮仙佛之念,而知尊孔子之道,廓其求聞清淨寂滅之念,而返諸六籍之學,則其有補于聖教者,固非淺也。』」奎翁之言至矣,予更何以益之。但考穆陵之時,甬東書院實與翁洲並置,甬東出于安晚,其與葺芷皆迂齋之徒也,故二公並以文章名。
◆忠簡家學
簽樞王潛齋先生埜(別見《西山真氏學案》。)
◆朝奉家學
文憲王魯齋先生柏(別見《北山四先生學案》。)
◆羊氏家學
羊先生哲
羊哲,永德子。師呂成公之子伯愚,問學該博,才思深遠。著《指南集》。(參《括蒼彙紀》。)
◆時氏家學
書記時所性先生少章
時少章,字天彝,號所性,金華人。父朝散郎瀾。師事呂東萊。先生天才絕出,博極群書,談經多出新意,而子史學尤精,詩由盛唐而追漢、魏,文泝宋東都以前而逮古作者。吳師道稱其「峻潔精工,豈惟雄視吾邦,蓋一代之偉人也」。由鄉貢入太學,年踰五十,登寶祐進士,由麗水主簿,歷諸教授山長。用薦擢史館檢閱,有忌者,改授保寧節度掌書記。所著有《易》、《詩》、《書》、《論》、《孟大義》六十卷、雜詩文數千篇,總名《所性集》。(參《金華先民傳》。)
◆王氏門人
鄭先生聞(別見《北溪學案》。)
◆王氏家學(林、汪四傳。)
尚書王厚齋先生應麟(別為《深寧學案》。)
常博王默齋先生應鳳(別見《深寧學案》。)
◆鄭氏門人
忠敏趙先生范
忠靖趙庸齋先生葵(並見《滄洲諸儒學案》。)
◆戚氏家學
隱君戚貞孝先生紹
戚紹,婺州人,知袁州,如琥之孫也。入元,隱居不仕。同志之士相與號為貞孝先生。(參《黃文獻集》。)
教諭戚先生象祖(附師王元章。)
戚象祖,字性傳,貞孝先生之子。少服家庭之訓,弱冠師事王元章,益達于命義。年幾五十,乃用舉者得東陽縣學教諭,遷紹興之和靖書院山長。年未七十,輒求致仕,弗許。復用為信之道一書院山長。訖辭不受,僑居永康之太平。(同上。)
戚朝陽先生崇僧(別見《北山四先生學案》。)
◆汪氏家學
汪先生開之(別見《北山四先生學案》。)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