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注杜诗
    钦定四库全书
    补注杜诗       宋 黄希 原本
    黄鹤 补注
    年谱辨疑
    先生姓杜氏名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按唐宰相世系表襄阳杜氏出自晋当阳侯预少子尹字世甫晋农太守二子綝弼綝字固奉朝请生袭袭生标标生冲冲生洪泰二子祖颙颙生景仲而先生作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云曽祖某隋河内郡司功叅军获嘉县令王父依艺皇监察御史洛阳巩县令考审言修文馆学士尚书膳部员外郎旧史杜易简传云易简襄阳人周硖州刺史叔毗曽孙从祖弟审言次子闲闲生甫又杜甫传云曽祖依艺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父闲终奉天令元微之志云晋当阳侯下十世而生依艺然则自杜尹至先生为十三世故先生酹逺祖晋镇南将军文云十三叶孙又先生有示从孙济寄从孙崇简示侄佐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位诗而济崇简佐位皆出景仲下意叔毗与景仲为兄弟易简审言出叔毗下获嘉即叔毗之子是为先生髙祖
    睿宗先天元年壬子
    先生生于是年蔡兴宗引元微之墓志王原叔集记鲁訔引唐书列传皆云先生年五十九嵗卒于大厯五年则当生于是年鲁又引公上大礼赋表云臣生陛下淳朴之俗行四十载矣天寳十载奏赋年三十九逆数公今年生吕汲公云公生先天元年癸丑天寳十三载奏赋若果十三载奏赋则先生四十三嵗矣梁经祖集谱亦云十三载奏赋今考通鉴唐宰相表及酹逺祖文以开元二十九年为辛已祭房公文以广徳元年为癸卯则先天元年为壬子无疑如鲁谓十载奏赋则是年辛卯恰四十嵗不可谓之年三十九何以表谓之行四十载案朝献太清宫赋首云冬十一月天子纳处士之议又云明年孟陬将摅大礼则是九载庚寅预献赋故年三十九表宜云行四十载又按旧史天寳十载云是秋霖雨积旬墙屋多壊西京尤甚公作秋述云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又云我弃物也四十无位则是十载年四十其生于是年又无疑
    先天二年癸丑改开元元年
    是年八月明皇即位改元开元扬经祖集谱云先天元年壬子八月宗即位非
    开元二年甲寅
    开元三年乙卯
    先生在郾城观公孙弟子舞剑行序云开元三年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吕谱云是年才四嵗年必有误案先生壮游诗云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皇以七嵗能诗则四嵗而记事非不能矣鲁谱引进雕赋表中语为证亦是
    开元四年丙辰  开元五年丁已
    开元六年戊午
    是年先生七嵗壮游诗云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皇则自是年能诗矣故进雕赋表云臣素赖先人绪业自七嵗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今所存才十一王原叔集记云千四百有五篇者多是后来所作
    开元七年已未
    开元八年庚申
    是年先生九嵗壮游诗云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开元九年辛酉  开元十年壬戌
    开元十一年癸亥 开元十二年甲子
    开元十三年乙丑
    是年先生十四歳壮游诗云徃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开元十四年丙寅
    是年先生十五嵗出游选场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称之故壮游诗云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开元十五年丁卯 开元十六年戊辰
    开元十七年已已
    先生乾元元年戊戌有因许八寄江寜旻上人诗云不见旻公三十年旻江寜僧也逆数其年则游旻越至江寜当在是年然上大礼赋表云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则十九年辛未公方二十嵗当以表为是诗特举成数而言耳
    开元十八年庚午
    开元十九年辛未
    是年先生二十嵗以进大礼赋表所云则游吴越当起于今自是下姑苏渡防稽数年方归
    开元二十年壬申 开元二十一年癸酉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
    是年先生自越归赴乡举故云归防拂天姥中歳贡旧乡上韦左丞诗云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賔是年方二十三歳宜谓少年矣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
    是年先生下第明年春以礼部侍郎掌贡举则谓之忤下考功第当在今年葢唐制年年贡士也案选举志毎嵗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旧史云天寳初应进士不第非
    开元二十四年丙子
    案旧史是年三月乙未始移考功贡举遣礼部侍郎掌之新史选举志云二十四年考功员外郎李昂为举人诋诃帝以员外郎望轻遂移贡举于礼部以侍郎主之礼部选士自此始鲁谱谓开元二十六年戊寅春徙礼部以春官侍郎主之不知何据而云壮游诗云忤下考功第拜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则下第必在是年之前游齐赵必在是年之后诗又云快意八九载西归到咸阳而先生天寳五载归京师应诏故逰齐赵当在今年后又大厯五年酬寇十侍御云徃别郇瑕地于今四十年自今年至大厯五年虽方三十五年亦举成数而言也
    开元二十五年丁丑
    先生逰齐赵案新史尝从李白及髙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懐古葢白家于任城适以家贫客梁宋以求丐取给故先生与之定交遣懐诗所谓忆与髙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是也其登吹台虽未定何年然必在是年后又云先帝正好武寰海未雕枯猛将收西域长防破林胡则先生登吹台时明皇正有事于西戎考通鉴开元二十五年崔希逸自凉州南入吐蕃境二千余里至青海西大破之二十六年春杜希望攻吐蕃新城防之以其地为威戎军葢其时也
    开元二十六年戊寅  开元二十七年已卯
    开元二十八年庚辰
    开元二十九年辛已
    是年先生在河南有祭逺祖晋镇南将军于洛之首阳又有冬日懐李白诗案李白传云白天寳初客游防稽则与先生别当在今年故诗有未因乗兴去之句
    天寳元年壬午
    是年先生在河南为万年县君京兆杜氏作志万年先生之姑也即范阳太君志所谓适裴荣期者案志云天寳元年六月二十九日迁殡于河南县平乐乡有兄子甫纪徳于斯刻石于斯又有诗题云天寳初南曹小司防于我太夫人堂下垒土为山而诗云惟南将献夀其曰太夫人者岂非先生指祖母范阳太君卢氏而言若以为先生之母则此后不闻先生有栾棘之忧或谓先生之母微故志史不言介妇有崔氏然先生何为有与诸舅诗又皆秀而仕者京兆志又云甫昔卧病于我诸姑姑之子久病女巫至曰处楹之东南隅吉姑遂易子之地以安我我是用存而铭之为义姑葢先生之母早亡乃育于姑而至于有成也
    天寳二年癸未
    是年先生在河南
    天寳三载是年正月甲申改年为载
    是年五月五日先生祖母范阳太君卢氏卒于陈留之私第【审言前娶薛再卢氏也】八月旬有六日于河南之郾师先生作志云某等遭内艰云云当是代叔父作而志又云薛氏所生子适曰某故朝议大夫次曰并幼卒报复父讐国史有传次曰专歴开约尉先是不禄而不及先生之父闲为奉天令何也若以为是时闲犹无恙志代其作此后又不闻先生居父丧且并年十三嵗死宜无妇而志冡妇卢氏介妇郑氏魏氏王氏则是四妇而所载子何为与并止四人则云某等遭闵凶又似指父名而言而郑氏即先生之正母更俟博考陈子昂祭审言文在景隆二年则审言卒后四年先生始生三十七年卢氏始卒第未详闲以何年卒也
    天寳四载乙酉
    是年夏先生在齐州有陪李北海宴歴下亭诗为开元皇帝皇甫淑妃作墓碑云公主戚然谓左右曰自我之西嵗阳载纪云云于是下教有司爰度碑版案尔雅自甲至癸为嵗之阳妃以开元二十三年乙亥十月癸未朔薨其月二十七日葬于河南县龙门之西北原故至今年乙酉为嵗阳载纪矣公主即临晋公主下嫁荥阳郑潜曜郑有园亭在河南新安县先生尝逰之故碑云忝郑庄之賔客游窦主之园林又有郑驸马宅宴洞中诗重题郑氏东亭诗诗当作于天寳二三年间
    天寳五载丙戌
    是年先生以天子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遂西归应诏有行次昭陵诗云幽人拜鼎湖有今夕行云咸阳客舍无一事乃西归时诗蔡谱云是年有饮中八仙歌徒以李适之四月罢政及先生西归而云案史李白尝侍帝醉使髙力士脱鞾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进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而贺知章以天寳三载去国白亦还山凡歌所言皆天寳二三年事意是天寳六七载从汝阳王游时为王作也壮游诗云赏游实贤王葢在西归咸阳之后
    天寳六载丁亥
    是年先生应诏退下作天狗赋序云天寳中上冬幸华清宫甫因至兽坊怪天狗院列在诸兽院又云尚恨其与凡兽近赋云吾君傥意耳尖之有长毛兮寜久被斯人终日驯狎已葢喻已也案旧史天寳六载冬十月幸温泉改为华清宫明年冬公又至东都故知赋在今年作十一载上鲜于京兆诗云且随诸彦集方觊薄材伸破胆伤前政隂谋独秉钧微生霑忌刻万事益酸辛正谓是年应诏李林甫忌人斥已建言草茅徒以狂言乱圣听请付尚书试问无一中者故云鲁谱谓上韦左丞诗在是年不考是年济未拜左丞
    天寳七载戊子
    是年先生在长安有寄河南韦尹诗案旧史天寳七载韦济为河南尹迁左丞诗云江湖漂裋褐霜雪满飞蓬牢落乾坤大周流道术空葢谓逰吴越齐赵多年而无所成非旅寓而寄之也及韦迁左丞则有上韦左丞二诗此在长安亲上之故曰上诗云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葢应诏下复有意于逺游明年果在东都又有髙都防騘马行
    天寳八载已丑
    先生在河南有冬日洛城谒元皇帝庙诗诗云五圣聨龙衮葢是年闰六月加諡髙祖及四宗大圣字故云
    天寳九载庚寅
    先生是年进三大礼赋又尝进雕赋案进雕赋表云自七嵗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与进三赋表云行四十载矣语意相同故知进雕赋在是年进三赋之先若以为在后必如进封西岳赋表云奏赋待制于集贤委学官试文章矣鲁谱云是年十一月封华岳殊不知虽许封岳而是年庙灾及旱遂诏停封先生十三载方进封西岳赋而请封也又有兵车行
    天寳十载辛夘
    先生在京师以奏赋明皇竒之命待制集贤院召试文章有秋述有杜位宅守嵗诗秋述云我四十也杜位守嵗云四十明朝过
    天寳十一载壬辰
    先生在京师十一月杨国忠拜相鲜于仲通除京兆尹先生有上鲜于京兆诗又有太常张卿诗鲜于诗云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张诗云吹嘘人所羡腾跃事仍暌当是其年召试文章止送有司叅列选序故云吕谱上韦左相诗云凤厯轩辕纪龙飞四十春以宗即位至是为四十年故知在今年作按史天寳十五载七月明皇幸蜀以韦见素为左相今不应先云左相又案宰相表天寳十三载甲午韦见素为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门下省事当是其时投之故诗云韦贤初相汉蔡谱谓是嵗苦雨潦阅六旬上谓宰相非其人罢陈希烈拜韦见素时明皇在位四十三年葢诗仅略举成数非若进赋之可据此说是吕谱又以丽人行入今年谓丞相者为杨国忠而不知国忠今年十一月方为右相当是十三载蔡谱谓次嵗以后诗为是
    天寳十二载癸已
    先生在京师有上哥舒翰诗云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云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倚风遗鶂路随水到龙门竟与蛟螭杂寜无燕雀喧又云儒术诚难起家声庶已存故家多药物胜槩忆桃源欲整还乡斾长懐禁掖垣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崔于二学士当是试文之人试后止降恩泽送有司叅列选序故起故山之兴
    天寳十三载甲午
    按旧史是年二月戊寅右相兼文部尚书杨国忠守司空余如故甲申司空杨国忠受册而先生进封西岳赋表云维岳授陛下元弼克生司空又云顷嵗有事于郊庙幸得奏赋待制于集贤委学官试文章再降恩泽乃猥以臣名实相副送有司叅列选序则进封西岳赋当在是年葢未授河西尉也鲁谱云此赋当在未封西岳前而纪封华岳在九载又当考也鲁葢不考九载庙灾及旱诏停封故先生进赋在今年有秋雨叹有上韦左相等诗
    天寳十四载乙未
    是年先生授河西尉不乐改授率府胄曹故官定戯赠曰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奔走率府且逍遥而夔府书懐云昔罢河西尉初兴蓟北师则改授率府胄曹当在是年之冬葢是年十一月禄山反也诗史云蓟北反书未闻已逸身畿甸为非若先已窜逸则改授无容在初兴师之时矣吕与蔡谱俱云十一月初赴奉先故有赴奉先咏懐诗然诗不言禄山反状但言欢娱聚敛以致乱又诗云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当是上年秋雨艰食时作非避乱时诗甚明
    天寳十五载丙申
    是年七月明皇幸蜀七月甲子肃宗即位于灵武先生五月自奉先徃白水依舅氏崔十九翁有髙斋诗三十韵六月又自白水徃鄜州有三川观水涨诗按本传云闻肃宗立自鄜羸服奔行在为贼所得则在是年八月故有月夜九日蓝田崔氏庄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对雪等诗
    至徳二年丁酉
    是年春先生在贼中有元日寄韦氏妹诗云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又有春望忆幼子一百五夜对月大云寺賛公房等诗亦尝至东都岂非为贼送与囚者为列故有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云燃脐郿坞败指禄山死也又驸马池台在河南新安县夏得脱贼中故述怀诗云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谒肃宗于凤翔有喜逹行在所诗六月一日有奉谢口敕放三司推问状时结衘云宣义郎行左拾遗则拜拾遗必在五月按史帝纪宰相表是年五月丁巳房琯罢相先生上疏捄琯肃宗怒诏三司推问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镐捄之就令镐宣口敕宜放推问故有谢状镐拜同平章在琯罢之前四日也六月十二日又有同遗补荐岑参谏官状八月放还鄜州省妻子北征诗云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又有徒歩归行当是八月得墨勅闰月初一日方行九月复京师十月丁卯肃宗至自灵武先生亦还京师有腊日及送郑防贬台州等诗
    乾元元年戊戌
    是年春先生在谏省有春宿左省曲江对酒答岑补阙送贾阁老出汝州等诗夏有端午日赐衣诗六月出为华州司功有酬孟云卿诗云明朝牵世务挥泪各西东又有出金光门与亲故别望岳等诗七月有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防形势圗状有策进士文元微之志云左拾遗嵗余以直言出华州司户葢至徳二载五月为拾遗至今六月为嵗余第不知以言何事而出有悲徃事诗云移官岂至尊当是左右有不乐者是时苖晋卿为侍郎王屿同平章而李麟崔圎张镐皆先一月罢也冬尚留华有至日遣兴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诗云孤城此日堪肠断是也鲁与蔡谱谓弃官至东都有阌乡姜七少府设鲙及湖城遇孟云卿刘颢宅饮宿等诗当是冬晩至东都
    乾元二年已亥
    是春先生自东都回华州按史三月丁亥以旱降死罪流以下四月壬寅诏减常膳服御旧史亦云四月癸亥以久旱徙市雩祭祈雨先生赋夏日叹故有万民尚流冗举目唯蒿莱之句本传闗辅饥弃官去客秦州当在其年七月末葢华下苦热诗云七月六日苦炎蒸则是月初尚在华又秦州杂诗二十首多言秋时景物去秦州赴同谷县有发秦州诗云汉源十月交天气如秋凉指同谷十月如此则去秦亦必在十月故至寒破峡有诗云况当仲冬交泝防増波澜考秦至成之界垂二百里又七十里至成今寒峡尚为秦地而已交十一月则先生去秦又可知在十月之末至同谷不及月遂入蜀有发同谷县诗云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赵注云公尝自注此诗云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赴剑南今书虽无此注而木皮岭诗云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水防渡诗云微月没已久可知为十二月初也至成都不出此月故诗云季冬树木苍是时裴冀公冕牧蜀
    乾元三年庚子改上元元年
    是年先生在成都裴公为卜成都西郭浣花寺居髙适诗云闻道招提客是也二月裴归朝以京兆尹李若幽【后赐名国桢】为成都尹旧史李国桢传云为京兆尹上元初改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而先生未尝与之交故诗文无一语及之是年先生营草堂诗所谓经营上元初是也堂成诗云縁江路熟俯青郊又云飞来语燕定新巢则三月堂已成自是居草堂间尝至外邑有赋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上元二年辛丑
    是年二月李若幽入为殿中丞癸亥以崔光逺为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四月剑南东川节度兵马使段子璋反陷绵州髙适同崔光逺讨子璋伏诛先生有赠花卿云子璋髑髅血糢糊手提掷还崔大夫是也按旧史光逺收段子璋以将士肆剽劫光逺不能禁肃宗遣监军中使按其罪光逺忧恚成疾上元二年十月卒而纪云建子月卒旧史髙适传又云天子怒光逺不能戢军乃罢之以适代光逺为成都尹而纪云建丑月以严武为成都尹则适未尝代光逺意光逺罢后适摄成都故先生无诗称其为尹也若适果代光逺为尹先生近在草堂不应诗文中无一字及之是时适为蜀州刺史史谓适由太子賔客出为蜀州刺史迁彭州然先生有李司马桥东承髙使君自成都回诗云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迓使君按九域志成都在蜀州之东彭州之南以此知适为蜀州甚明自元年至今年成都更李若幽崔光逺髙适然后严武至而诸谱皆不载若李与崔宜与先生弗合宜无可攷百忧集行云即今倐忽已五十强将笑语供主人当是为崔李而云或谓指髙适严武然适武俱有旧适又摄尹不久未必是指二人秋作唐兴县客馆记记云中兴之四年又云辛已秋分大余二小余二千一百八十八杜氏之老记
    寳应元年壬寅
    是年四月代宗即位先生在成都上严武説旱葢建卯月也七月武归朝公送武至绵州有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楼及奉济驿重送严公诗是时严武未拜黄门侍郎其曰送严侍郎者后来所题也先生送武去成都旋有徐知道之乱因入梓州徐知道反虽史不书平乱之人然武入朝后不闻别除成都尹按旧史髙适传云代宗即位吐蕃防陇右渐逼京畿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陷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当是崔光逺不能戢兵罢成都时适止摄节度事而武乃正除故武受命距光逺卒时才一月意今年七月武召还后适方正除西川节度故广徳元年练兵临吐蕃南境然先生与适素厚何以送武至绵遂入梓复归成都迎家徃梓阆及严武再镇成都乃始归草堂岂非中间与适颇暌旧好故尔不然何无一诗及之又何挈家优游东川师古谓贫交行为严武作今疑为适作也
    广徳元年癸夘
    是年三月辛酉葬宗庚午肃宗严武为山陵桥道使先生在梓州补京兆府功曹不赴有春日登梓州城楼陪李使君泛江又陪李使君登惠义寺等诗又尝送辛贠外暂至绵州诗云直到绵州始分首又云残花怅望近人开当是三月秋八月与汉中王瑀同防于章梓州水亭葢梓州刺史春夏是李秋冬是章彛九月壬戌是为二十三日在阆州祭房琯有警急诗鲁谱云系云时髙公适领西川节度而诗注则云赵曰又非先生所系也诗云才名旧楚将谓适为杨州都督而云若果为适作亦叹其师出无功耳冬十月吐蕃陷京师十二月吐蕃陷松维州先生时在阆州故巴山诗云巴山遇中使云自陜城来盗贼还奔窜乗舆恐未回又有收京西山王命征夫等诗吕谱谓是年严武再镇西川奏甫节度防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葢不考武入蜀与奏防谋皆在二年是年冬晚又略至梓所以发阆州诗有别家三月一得书之句
    广徳二年甲辰
    是春先生复自梓徃阆州严武再镇蜀复自阆归草堂依武与王十四侍御云犹得见残春则归成都在春晚严武奏为节度叅谋检校工部贠外郎赐绯鱼袋有扬旗诗系云二年夏六月成都尹郑公置酒观骑士新旗帜有立秋日雨院中有作诗则入幕必在是年六月史云梓州刺史章彛旧亦武判官以微事忤武召赴行在杀之而先生有诗寄章十侍御乃云河内犹宜借防恂又云朝觐从容问幽反勿云江汉有垂纶何也鲁蔡谱云武来领蜀彛已交印史当失之然彛方是广徳元年夏至梓未应得代其曰朝觐者必是章入奏故云自是彛不见有别除而先生亦无诗及之似果为武所杀秋有和严公军城早秋院中晚晴懐西郭茅舍到村宿府遣闷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等诗冬有初冬诗云垂老戎衣窄葢以是年十月严武攻吐蕃盐川城故着戎衣也又有至后诗
    永泰元年乙已
    是年正月三日先生自成都院中归溪上有诗旧史代宗纪永泰元年四月庚寅成都尹严武薨五月癸丑以郭英乂为成都尹先生与英乂有旧有奉送郭中丞赴陇右节度使诗葢与英乂也然志不相合遂去草堂下忠渝有去蜀诗云五载客蜀郡宴戎州扬使君东楼诗云轻红擘荔枝又有渝州侯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晏忠州使君宅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等诗葢先生以是年六月至忠州故有是作其至云安亦是时自秋徂冬俱在云安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云云安县前江可怜葢可知也吕谱云严武平蜀乱甫游东川除京兆功曹不赴不考是年四月武已死又未尝平蜀乱其除京兆功曹亦在广徳二年也
    永泰二年丙午改大厯元年
    是年春先生在云安故客堂诗云石暄蕨芽紫渚秀芦笋緑移居夔州郭诗云春知催栁别则移居在春晚也有为夔州栢都督谢上表课伐木诗云城中贤府主园人送诗云相公镇夔国园官送菜诗云常荷地主恩皆指栢而云栢当是贞节也终嵗居夔州
    大厯二年丁未
    是年春先生居赤甲按诗云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则是今年春方迁赤甲暮春又迁居瀼西有题瀼西草屋诗云久嗟三峡客再与暮春期秋又移居东屯秋晚复自东屯归瀼西各有诗
    大厯三年戊申
    是年春先生出峡案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畆云正月喧鸎未兹辰放鹢初当是正月去夔三月至江陵有呈江陵幕府诸公诗云白屋开花里孤城秀麦边又有暮春江陵赴马大卿诗秋晩迁公安县有移居公安县卫大郎诗云水烟通径草秋露接园葵又有公安送韦二少府公安懐古等诗憇此县数月嵗暮去之岳州有泊岳阳城下登岳阳楼等诗
    大厯四年已酉
    是年正月先生自岳阳之潭有宿青草湖湘夫人祠入乔口等诗至潭未几入衡有发潭州诗至衡畏热复回潭有回棹诗登舟将适汉阳诗又有风疾舟中伏枕书懐呈湖南亲友诗云故国悲寒望羣云惨嵗隂郁郁冬炎瘴蒙蒙雨滞淫又云春草封归恨桃花费独寻又云瘗夭追潘岳持危覔邓林当在是年冬晚作不然即次年春作是年先生必有哭子之戚故用瘗夭事按先生在夔时宗文宗武俱无恙而元微之志止云嗣子宗武病不克则宗文为早世意所谓瘗夭即宗文也耒阳县北之坟岂非瘗宗文者后世不考遂因牛酒之语从而附防以为先生于此也
    大厯五年庚戌
    是年春先生在潭州率舟居四月臧玠杀崔瓘先生避乱至衡山有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诗入衡将如郴州依舅氏故入衡州诗云诸舅剖符近鲁谱谓诸舅为崔伟前有送二十三舅録事摄郴州诗或是先生如郴因至耒阳访聂令经方田驿阻水旬余聂致酒肉而史云令尝馈牛肉白酒大醉一夕卒尝考先生谢摄令诗有云礼过宰肥羊愁当置清醥其诗至云兴尽本韵又且宿留驿近山亭若果以饫死岂复更能为是长篇又复游憇山亭以诗证之其诬自可不攻况元微之志与旧史初无此説摭遗谓宗还南内思子美诏天下求之聂侯乃积空土于江上曰死于此矣然宗至自成都时先生在諌省及升遐时先生又在成都寳应元年宗升遐距大厯五年先生之死又已十嵗其敢欺世如此韩昌黎诗力辨其非郑卬李观从而正之所恨不曽引诗为据秋下洞庭故有暮秋将归秦奉留别亲友诗又有洞庭湖诗云破浪南风正回竿畏日斜言南风畏日又云回竿则非四年所作甚明当是是年自衡州归襄阳经洞庭诗也元微之志云扁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其后嗣业启柩襄袝事于偃师途次于荆拜余为志辞不能絶吕汲公亦云夏还防汉卒于岳阳鲁谱云其卒当在衡岳之间秋冬之交衡在潭之上流与岳不相邻舟行必经潭然后至岳当云在潭岳之间蔡谱以史为是以吕为非葢未之考耳
    鹤先君未第时酷嗜杜诗颇恨旧注多遗舛尝补缉未竟而逝又欲考所作嵗月于逐篇下终不果运力未必不赍恨泉下也鹤不肖常恐无以酬先志乃取椠本集注以遗藁为之正定凡经据引者不复重出又辄益以所闻于是稍盈巻帙毎诗再加考订或因人以核其时或搜地以校其迹或摘句以辨其事或即物以求其意所谓千四百余篇者虽不敢谓尽知其详亦庶几十得七八矣吕汲公年谱既失之畧而蔡鲁二谱亦多疎卤遂更为一谱以继于后先生积着诚多而不幸不偶此不足论独尝谓至成都未几裴冀公还朝继帅者李国桢崔光逺郭英乂自宜与之弗合顾与髙适定交最早相知最深其为西川节度先生何以翻然舍之而东曽不如依严武之为宻且久蜀人师氏以贫交行为武作今疑为适而作也以此知先生赋性特刚少不如意则不能曲徇茍合故不为当时所容身后又复丑以牛酒之事曽不知果以饫溺尚能为令赋诗且事游憇乎耒阳之坟岂非宗文早世先生所谓瘗夭者而后世附防滋为人惑因书于首以俟博识嘉定丙子三月望日临川黄鹤书
    集注杜诗姓氏
    唐昌黎先生韩氏【名愈字退之有诗题子美坟】
    唐元氏【名桢】
    太原王氏【名洙字原叔翰林学士兵部郎中知制诰史馆脩撰注子美集先古诗后近体计三
    十六巻】
    建安王氏【名昱字公旦建阳人度支员外郎秘阁校理】
    临川王氏【名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拜左仆射諡文公】
    凤台王氏【彦辅和注子美诗四十九巻自号凤台子】
    王氏【名澂鳯台子之子】
    王氏【名端仁鳯台子之孙】
    钜野王氏【名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建安王氏【名楷】
    王氏【名杞】
    王氏【名琪字君玉】
    王氏【逢原】
    王氏【深父】
    王氏【立之直方】
    王氏【性之】
    永嘉王氏【名十朋字龄集注编年诗史三十二巻】
    建安王氏【名纡】
    眉山苏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諡太师文忠公着释事】
    苏氏【养直】
    西蜀赵氏【次公字彦材着正误】
    西蜀赵氏【夔字尧卿】
    赵氏【彦材】
    赵氏【元序】
    西蜀师氏【名古着详说二十八巻】
    师氏【尹民瞻】
    嘉兴鲁氏【訔编注子美诗一十八巻】
    庐陵欧阳氏【名脩字永叔吉州永丰人諡文忠公】
    豫章黄氏【庭坚鲁直】
    黄氏【少度】
    谢氏【迈幼槃】
    淮海秦氏【观少游】
    秦氏【少仪】
    宛丘张氏【耒文潜】
    永嘉张氏【器先】
    鄄城张氏【名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諡忠定公】
    张氏【天觉】
    张氏【名逸序蜀本子美诗一十巻】
    歴阳张氏【孝祥安国】
    张氏【伯玉读子美集有诗】
    河东薛氏【苍舒续注子美诗】
    薛氏【梦符广注子美诗】
    薛氏【综】
    薛氏【士昭】
    薛氏【元肃】
    城南杜氏【修可续注子美诗】
    杜氏【名田字时可着补遗】
    杜氏【定功】
    河南尹氏【名洙字师鲁起居舍人直龙圗阁】
    临川晏氏【名殊字同叔諡元献公】
    临川刘氏【名敞】
    东莱徐氏【字居仁编次门类诗】
    徐氏【俯师川】
    徐氏【君平】
    徐氏【持晦】
    吕氏【大防撰年谱】
    东莱蔡氏【伯世撰年谱】
    蔡氏【天启】
    蔡氏【绦】
    西蜀孙氏【倬瞻民】
    孙氏【彦忠】
    西蜀程氏【演季良】
    程氏【天祐】
    宋氏【名祁撰唐书子美传】
    西蜀宋氏【援正辅】
    宋氏【彦材】
    遯斋陈氏【正敏】
    后山陈氏【名师道字无已一字履常号彭城居士】
    陈氏【希仲】
    陈氏【元龙】
    陈氏【体仁】
    陈氏【徳溥】
    南丰曽氏【名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擢试中书舍人】
    曽氏【公衮】
    盱江李氏【觏防伯】
    李氏【彭啇老】
    李氏【希声】
    李氏【名观补遗子美传】
    临安李氏【尧祖唐卿】
    李氏【厚徳载】
    沈氏【括存中】
    胡氏【撰子美草堂序】
    苕溪胡氏【仔】
    胡氏【铨邦衡】
    唐氏【庚子西】
    梅氏【圣俞】
    韩氏【驹子苍】
    马氏【存子才】
    潘氏【大临邠老】
    潘氏【大观仲逹】
    孙氏【名仅撰子美诗序】
    孙氏【子尚】
    孙氏【何】
    洪氏【刍驹父】
    洪氏【琰玉父】
    洪氏【朋父】
    洪惠【僧觉范】
    河南邵氏【博伯温】
    橘林石氏【敏若】
    九江夏氏【名竦字子乔江州人枢宻使封英国公】
    夏氏【倪均父】
    何氏【觊人表】
    苏州何氏【】
    髙氏【荷子勉】
    饶氏【节徳操】
    晁氏【冲之叔用】
    晁氏【补之】
    姑苏丁氏【脩】
    永嘉丁氏【镇叔】
    丁氏【惠安】
    缙云鲍氏【文虎着谱论】
    蕲阳林氏【敏功字子仁蕲州人赠髙隠处士】
    林氏【敏脩子敬】
    林氏【子来】
    林氏【明仲】
    林氏【致明】
    长乐郑氏【卬着释文】
    杨氏【符信祖】
    汪氏【革信民】
    汪氏【藻彦章】
    汪氏【端本子之】
    汪氏【洋养源】
    建安余氏【葵】
    东汉诗僧【祖可正平】
    李氏【錞希声】
    真隐诗僧【善权巽中】
    元氏【不伐】
    曹氏【梦良】
    傅氏【藻荐可】
    鹿氏【伯可】
    任氏【居实文孺】
    吴氏【宪】
    吴氏【季南】
    吴氏【明可】
    吴氏【少云】
    贾氏【岩老】
    崔氏【肃之】
    万氏【先之】
    万氏【申之】
    万氏【大年】
    永嘉甄氏【云卿】
    龚氏【实之】
    芮氏【国器】
    冯氏【方圎仲】
    喻氏【叔竒】
    毛氏【叔度】
    朱氏【邦翰】
    永嘉项氏【用中】
    周氏【成祖】
    上蔡谢氏【良佐显道】
    谢氏【逸无逸】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