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漢紀字句異同考(清)蔣國祚 撰
-
●兩漢紀字句異同考
襄平蔣國祚 撰
荀悅前漢紀三十卷袁宏後漢紀三十卷祥符中鏤版於錢唐版廢幾百年再刻於紹興年間汝陰王銍序云編修王公敦閱古訓博極羣書其出使浙東既刻劉氏外紀以足資治通鑑又刻舊唐書至刻此兩漢紀其艱其勤尤為盡力蓋兩紀再刻於宋而銍則與正文字者也歷元而明何舍人大復得荀氏紀鈔本于侍讀徐子容家涇陽呂仲木氏復為校正付高陵令翟清刊布其序云校讐無副而袁氏紀尤所希覯是時止有荀氏本也嘉靖間吳郡黃姬水重刻兩紀云原本宋刻得自雲間朱氏意即銍所校讎本也顧字句尚多舛訛最後有萬曆二十六年南京國子監鏤版差善黃氏刻本而行世絕少因取諸本互校重授開雕訛者正之疑者缺之并臚列其字句異同若干條於卷末以冀合於王氏不敢率以意改之意兩紀自祥符凡經五刻閱五百餘年而又鏤版於錢唐是書之顯晦若適有數焉蔣國祚識
前漢祀高祖一第一
武臣自號為武信君進軍圍范陽一本自號為武信軍 案漢書是武信君
梁為大將軍號武信君一本號武信軍漢書是武信君臣聞戰勝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一本今軍少惰矣
不因趙食與并擊秦一本不因趙與食并擊秦
立邯為雍王置軍中 【 句】 長欣為上將一本長史欣為上將 案漢書當是長史欣
高祖二第二
別將梅鋗功多封十萬戶侯一本封舊戶侯
下梁地十七城一本下梁地七十城
高祖三第三
漢即挑戰慎勿與戰勿令得東而已與史紀漢書同一本慎勿與戰令得東而已脫一勿字
蕭何雖有汗馬之勞徒持文物論議而已一本徒持文墨論議而已
皇帝子乃人主也一本皇帝雖子乃人主也
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拜通為奉常一本拜通為泰常 案奉常秦爵至景帝六年改奉常為泰常高祖時宜仍稱奉常
高祖四第四
及古今成敗之故一本及古今成敗之國
詔為秦始皇置守冢三十家楚隱王一家一本楚隱王十家
孝惠第五
涓和娛保林良使者皆視百石一本涓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皆視百石 案漢書外戚傳元帝加昭儀之號凡十四等云云有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皆視百石 【 師古曰涓潔也無涓言無所不潔也共讀曰恭言恭順而和柔也娛靈可以娛樂性靈也保安也保林言其可安眾如林也良使使令之善者也夜者主職夜事也】 諸本增減不一疑有脫字又不敢遽照漢書增入姑從舊本
舉掌劾章秩皆千石一本舉劾案章
高后第六
行五銖錢錢之制夏殷以前無文焉一本行五銖錢之制云云脫一錢字
孝文上第七
其肉刑耐罪以上不用此令一本其肉刑卹罪以上不用此令 案如淳曰耐猶任也言任罪不至髠之事應劭曰輕罪不至于髠完其耏鬢漢表宣曲侯為 【 為:在第十字耏下】 耏鬼薪耏即耐杜林以為法度事宜從寸改為耐當以耐罪為是
勃以公主為證公主孝文女太子勝尚之案史記勃太子勝之尚 【 尚字下脫之字】 句較明
然明堂太學猶未足興一本猶未遂興
孝文下第八
守望相接一本作佇望相接
以十四萬騎入蕭關殺北地都尉一本殺北地都尉□卬 案師古注功臣表缾侯孫單父卬以北地都尉匈奴入力戰死事子侯文帝十四年封與此正合卬當為孫卬闕一字即孫字
開封侯陶清翟為御史大夫 案功臣表開封愍侯陶舍封一年薨青嗣漢書景帝紀遣御史大夫青翟至代下與匈奴和親臣瓚云此即陶青師古注云後人傳習不曉妄增翟字耳據此陶清翟當是陶青至文穎注云姓嚴諱青翟此是武帝時莊青翟而以為陶青翟尤誤矣青清字亦異姑附考於後
揚雄有言文帝親屈帝尊一本作親屈至尊
孝景第九
雖墜猶失也言於吳非其正計也 案漢書雖墜言於吳非其正計也而墜言於吳句墜字下有蘇林註曰猶失也三字知此猶失也三字是注刻荀紀者誤入漢書蘇注為紀中正文耳茲不敢遽削故附考于後
臨江王閼薨諡□ 案諸侯王表臨江哀王閼
時為父買尚方工官甲稍漢書作甲楯
孝武一第十
越人欲為變必先由餘干界內一本必先由於干界內訛 案地理志餘汗餘水在北至鄡陽入湖漢莽曰治干應劭曰汗音十
孝武二第十一
臣謹案春秋求王道之端傳之於正漢書作得之於正
示太治而欲正其本也漢書示太始而欲正其本也
使貧富不相踰以和其心一本使貧富不相懼以和其心
問弘稱周公之治弘能自視孰與周公賢一本問弘稱周公之治強朕自視孰與周公賢
孝武三第十二
其刑剭鼂氏曰諸本作刑渥宜從剭重刑也釋義云不殺於巿
騫留月氏歲餘乃還一本騫留歲餘乃還
有五翕侯一曰未密翕侯二曰雙靡翕侯三曰貴翕侯四曰盼顧侯五曰高附翕侯 案漢書三曰貴霜翕侯
自張騫使大夏之後窮河源隱惡覩所謂崑崙者乎一本窮河源隱悉覩所謂崑崙者乎俱疑有訛 案紀云禹本紀云云其文全本漢書不應窮河源下有一隱字且文義不順今姑從原本
孝武四第十三
討遫濮一本討濮連當從漢書為遫濮
去病初以侍中云云增封一千二百戶一本二千二百戶
昔秦始皇出鼎于彭城一本昔秦始皇親出鼎於彭城
龔朕之詔漢書注龔古恭字通
保國有民一本作保國乂民
孝武五第十四
春正月行幸緱氏登崇高聞聲稱萬歲者三 案崇高即嵩高漢書翌日登嵩高以山下戶三百為之奉邑名曰崇高
初梁相有褚大通通五經博士 案漢書倪寬傳云初梁相褚大通五經為博士時寬為弟子及御史大夫闕徵褚大云云無褚大通名也應是重一通字案此褚大是武帝時人元成間又有一褚大
乙酉柏梁臺災一本作己酉
秋八月行幸安定一本作秋七月
廷尉適有疑奏以再見御史掾吏莫知所為或云以再見下應有卻字 案漢書以再見郤矣掾吏莫知所為句甚明
立宛貴人昧察為王漢書作昧蔡
孝武六第十五
上知太子之無罪也乃封李壽為抱侯張富昌為蹋踶侯 案漢書封李壽為邗侯張富昌為題侯
由是得號為捲夫人漢書作拳夫人
孝昭第十六
上耕於鉤盾弄田一本弄田作算田 案漢書應劭注曰時年九歲未能親耕帝籍鉤盾宦者近署故往試耕為戲也臣瓚曰西京故事弄田在未央宮中師古曰弄田謂游燕之田天子所戲弄耳非為孝昭年幼創有此名據三注知作算田者訛矣
孝宣一第十七
兩小吏扶夾乃能行一本扶下乃能行
吏治者利其然一本吏治者利其殺訛
孝宣二第十八
是時掖宮婢名則令民夫上書自陳嘗有阿保之功則宮婢名也令民夫上書者師古曰未為宮婢時有舊夫見在俗間者
茂才異論之士一本茂才異倫之士
孝宣三第十九
負三十日食為米二斛四斗一本為米二斗四升
督郵白欲逐之一本自欲逐之
孝宣四第二十
具得延壽事都肆試騎士治飾兵車一本具得延壽事事都肆試騎士治飾兵車 案漢書具得延壽在東郡時試騎士句較明今從闕文
昔周公躬吐握之勞故有圄空之隆一本作周室之隆
孝元上第二十一
弘恭病死一本脫病死二字
孝元中第二十二
既已用賢人行善政一本令行善政
禹稷皋陶更相汲引不為比周一本不為比黨
君不祭于臣僕之家一本君不祭于臣庶之家
孝元下第二十三
復乘太陽侵色黃與漢書同一本侵危黃非
道人當逐死一本作當遯死
趙高用事有正先者一本有正生者漢書是正先
雜卦之黨并力而爭一本離卦之黨訛
若乃器人于絲竹鼓鼙之間則是陳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為相國也一本陳惠李欽
孝成一第二十四
上以為然鳳于是乃懼一本言者以為然訛
今諒闇已畢大義皆舉一本今諒闇日大義皆舉
孝成二第二十五
巴君曰將軍誅無狀請出曉士眾一本脫將軍二字
此又彰顯前災著其在內也一本著其內□也闕一字
沈湎於酒微子所以去漢書微子所以告去
孝成三第二十六
丘瓏皆小一本丘壠皆少小
逾集烏賴一本逾其烏賴
孝成四第二十七
都門內崩大人見臨洮一本內崩下闕二字
孝哀上第二十八
舅丁明封為安陽 案漢書外戚恩澤侯表當是陽安侯訛為安陽侯安陽侯乃王音子舜也諸本又脫一侯字今改正
天下戰國十有餘而周室寥也一本周室寥矣今從闕文
孝哀下第二十九
封帝太后從弟傅商為武昌侯一本封帝太后從弟傅商為武商侯案漢書封帝太后從弟傅商為汝昌侯當從漢書
明離鬬內以彊外也 案漢書明離闑內與疆外鬬當是闑字以當是與字彊當是疆字師古曰闑門橛也其義甚明姑依舊本
天雨血山陰湖陵崩一本山陽湖陵崩
孝平第三十
渭北衣冠出游之處立廟下闕四字接太后導而臨朝 案此段據本志云云文勢當是因為原廟於渭北非正也是時平帝幼成帝母太后導而臨朝任莽非正之象也今諸本俱闕四字上下文不可接即渭北衣冠出遊之處立廟句亦疑有訛字當從闕文
羣燕銜土投冡上一本下疑有闕字
四牆其社覆上淺下漢書覆上棧下師古曰棧謂以棧蔽之也下則棧之上則覆之所以隔塞不通陰陽之氣
故漢膠東王時改為扶公漢書時改為扶崇公
後漢紀光武一第一
說其意請為前行一本設其意請為前行
引兵南渡一本弘兵南渡非
將軍以龍虎之姿風雲之時一本遭風雲之時
光武二第二
劉歙為元氏王一本劉弇為元氏王歙字是
申屠立為平氏王後漢書申屠建為平氏王立字訛
此隱者也將之乃不辭而俱去將之句疑有脫字今案漢書是將用之脫一用字今改正
光武三第三
赤眉新拔長安財賦日盛一本作財富
申屠剛杜林為治書一本作申屠當訛
撫養吏民結雄傑一本結納雄傑有一納字
不足以當督師也下接云統字仲寧安定烏氏人一本不足以當督師也下接云竇融典兵馬云云文氣乃順今從之
光武四第四
純年少被甲冑為軍吏耳一本純年少被甲冑為軍耳
多者萬人少者數千人一本少年數千人年字訛
光武五第五
蘇茂等將三萬人攻桃城一本攻挑城挑字訛
弇分兵守巨里一本守巨野
故大肜師董異漢書是重異
願留霸等期年一本願留侯君期
萌會友人曰一本萌謂友人曰
而懷他心名器逆??羊既違其命漢書作名器??羊矣既違其命云云今改正
光武六第六
官兵財千餘人一本官兵則千餘人
光武七第七
主務宣明一本作主以宣明
狼顧塗跣一本作狼虎塗跣虎字訛
足已自喻一本作況已自喻
緣忠臣之心一本錄忠臣之心錄字訛
夫安危之勢一本脫危之二字
博通多聞一本脫聞字
好施接人一本作好於接人
中子宏字靡卿一本中子密
然則榮名功業非為不善也一本脫則榮名功業五字誤
斬首五千餘級一本作三千餘級
建太子以為儲貳一本夫建太子以為儲貳
光武八第八
上初幸長安祠園陵一本作園邑
初匈奴右日逐王比比其名也一本作北非
行閒關山谷之中一本作行關山閒谷之中
時上下沿襲莫之與正一本作上下咸兩
昔虞舜克諧一本作虞氏克諧
孝明上第九
好畤侯耿弇一本誤刻如畤侯
而百官能通經義者一本無經字
而不覺其所以然蓋和心足于內云云一本不覺其所以然也無蓋字直接和心足于內云云
馥如秋蘭一本馥始秋蘭始字訛
改太樂曰宜 案後漢明帝紀改太樂為太子樂注云尚書璇璣鈐曰有帝漢出德洽作樂名予令本文云改太樂曰宜恐有闕文
孝明下第十
匈奴乃相與議曰一本乃相議議曰訛
司徒鮑昱以為使人于死亡云云一本作司空鮑昱誤
孝章上第十一
漢使棄我去一本漢士棄我去訛
今興子博復孫敏頑凶失道一本興子輔向復孫敏云云 案後漢書興子慶慶弟博博弟員丹並為郎知輔向字訛隱強侯漢書??隱強侯
天子常目禮之一本天子常自禮之
勿置相臣吏人一本勿置於不得臣句字皆訛
太后以為言即時削減一本即時削滅
上欲為原陵顯節陵致國一本作置國 案後漢書欲為原陵顯節陵起縣邑
遂召入掖庭一本遂入掖庭
弛刑及義從千人詣超一本刑弛
於是馬后遇帝厚帝感養育之恩遂名馬氐 【 氐:氏】 為外家一本脫厚帝二字
故賈氏不蒙舅氏之寵一本訛作馬氏
而美鄭僑之仁政一本而美鄭僑之行政
賜以祕書列圖一本賜以祕書列國
孝章下第十二
沈深有用其所學者可為人師一本沈深有司訛
虛無以應其變一本虛不以應其變訛
夫愛之者非徒美其車服一本算其車服
復博奉高嬴三縣無出租賦一本復轉奉高嬴
自謂保萬世之祚一本自諸保萬世之祚訛
出兵破北城南北共為一國一本南兵為一國訛
孝和上笫 【 笫:第】 十三
益比陽湯沐邑一本脫湯字
由是為憲等所忌一本作憲等所滅訛
嘗以精騎八百出塞於金微山斬閼氏名王以下自漢軍所未至一本嘗以精騎八百自漢軍未至脫出塞云云二句
又令上官屬子弟以為官屬焉一本以為官騎焉
是月憲還京師下象由太后帝當謹護璽綬云云疑有脫簡今從闕文
孝和下第十四
帝不忍窮竟削祝阿云云等五縣一本作視阿訛
竦與舞陽公主和相罵 案漢書竦與舞陽公主私相慶今改正
遣從兄擅奏記三府云云 案漢書擅並作??亶
亭長敕令還牛句疑訛 案漢書召亭長敕令還牛當從之
孝殤第十五
五經不修一本作三經不修訛
聞足下面折鄧將軍以讜言責之過矣一本作護言責之訛
其夜使持節以青蓋車以迎祐於清河邸一本以青車蓋訛
有南塞外檀國獻幻人一本作日南塞外
孝安上第十六
遂棄西域一本作遂棄西城訛
量才立帥一本作量才五帥訛
捕得後部王匈奴使者一本作補得後部王匈奴使者訛
孝安下第十七
滅其天性乎一本作滅其天生乎
以隔南羌一本作以隔兩羌
燉煌孤危一本作燉煌孤隅
孝順上第十八
遂諷尚書奏詡一本作遂調尚書誤
受業者自四方至一本作自西方至誤
以為可仕之時一本作可事之時誤
則休嘉之化一本脫休字
三時之務各安所業一本脫各字
行有餘力始及文法一本始革文法誤
商以后父輔政一本脫父字
山陽君宋娥有罪歸里諸本作宋妖誤
孝順下第十九
語曰善人在患饑不及餐一本作善人之患
無補益朝廷一本脫無字
當條名上一本當名上條訛
孝質第二十
陷人於罪一本陷人無罪訛
摧折陰類一本脫摧字
願將軍少察愚言一本脫愚字
先輸上第而乘輿乃其次一本乃問其次姑闕一字
孝桓上第二十一
特蒙光識一本作特蒙光職
諸從並盛一本脫從字
又鍾公之甥一本作諱公之甥訛
猶手之與足相須而行一本首之與足
被以臣榮必加罰于臣榮一本俱作臣宗
段熲誤刻段潁照後漢書改正
孝桓下第二十二
河閒孝王開子博為任城王一本河閒孝王遷為王訛
明宦者但當侍不得預內一本明宦者但當侍坐得預內訛
于是中人恥懼懷謀害正矣一本脫中字
夏馥字子治安貧樂道一本脫安字
吾疾惡邪佞不與交通一本吾疾惡邪佞不交通
孝靈上第二十三
不希孔門之明訓一本不希孔聖之明訓
武令其軍中曰各本刻甫令其軍中曰訛
風以號令動物通氣一本風為號令
悝遂自殺乃自稱越王攻破郡縣 案後漢書悝及妻子皆自殺下有十一月會稽人許生自稱越王寇郡縣又東觀記曰會稽許昭聚眾自稱大將軍立父生為越王攻破郡縣悝遂自殺句下應有十一月會稽人許生八字接下自稱為王云云因各本皆闕姑從闕文附考於後
孝靈中第二十四
鸞年九十本郡憫其無辜一本脫無字
折節下之不擇賢愚一本所擇賢愚訛
蔡邕以為貌之不恭則有雞禍一本以為類之不恭訛
不儉不泰以合禮中一本禮以合中
然猶有溺職廢官一本脫溺字
孝靈下第二十五
諡曰昭烈侯一本刻郡烈侯誤
忠愛恭懿一本作中受恭懿誤
徵辟海內一本無徵字
三輔震動一本脫動字
與同腹心一本上同腹心
請永樂宮還故國一本還太國
此非前事之比也一本脫非字
孝獻一第二十六
莫有肯先者一本無先字
操兵大敗四字疑有誤
文章城郭不可把持 案後漢書是無輪郭文章不便人用城郭當作輪郭從闕文
孝獻二第二十七
關東未平一本關東未賓
有星孛于天井一本有星孛于天巿
遂為安羌將軍一本作安降將軍訛
孝獻三第二十八
但恐見禁制不相及耳逮洪聞之云云一本但恐見禁制不相逮及耳洪聞之云云
豈寤天子不悅一本天下不悅
臧洪受命於君親一本投命于君親
揆此二者與其不得己表忠孝之名虧交友之道一本闕此二句
封衞將軍董承輔國將軍伏完侍中种輯一本作丁种輯丁字訛
孝獻四第二十九
豈政失其道歟一本脫豈字
公既勤之矣一本公既動之矣
輒使首名一本輒俠首名
降其季父濟一本降其季弟濟
是歲袁術自立為天子一本袁紹自立為天子訛
操忘 【 忘:忌】 彪忠正一本操忘彪忠正
欲以六合為一區五服為家關衞不要遂使陳項作難云云一本欲以六合為一區五服為羌關衞不要遂使陳項云云疑有訛字案別本以五服為一家關衞不要云云今改正
好惡既定乎功罪一本脫好惡二字
小人不忘刑況於辱乎 案荀悅本集作小人不忌刑況於辱乎今從闕文
孝獻五第三十
何取謙亮多邪一本何敢謙亮多邪
博陵崔州平一本博陵崔少平
行不踰矩一本行不踰距
兩漢紀字句異同考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