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总集类 >辽海丛书 >遼海叢書批注(近人)李文信 注
●《松漠紀聞》批注
    宋·皓洪  撰
    李文信  遺注
    李仲元  整理
    《遼海叢書》第一集第七冊
    一、後唐明宗時渤海已滅。
    [原文]「(女真)唐謂之靺鞨,……訖唐世,朝獻不絕。五代時始稱女真。後唐明宗時,嘗寇登州,渤海擊走之。」(卷上第一頁)
    二、契丹建寨即寧江州,扶餘縣三岔河石頭城子是其故址。
    [原文]「契丹自賓州混同江北八十餘里建寨以守。」(卷上第一頁)
    三、嗢熱者,即烏舍,後世烏拉。南應為北字,蓋黃龍今農安,松花江(當時稱混同)正在其北百餘里,其南不得有江也。
    [原文]「嗢熱者,國最小,不知其始所居。後為契丹徙置黃龍府南百餘里,曰賓州。州近混同江,即古之粟末河,黑水也。」(卷上第三頁)
    四、象戲,今象棋戲。
    [原文]「亦學弈象戲點茶。」(卷上第四頁)
    五、此渤海國去燕京、去金上京皆千五百里,似誤以東丹國的遼陽府為渤海京城也。
    [原文]「渤海國去燕京、女真所都皆千五百里,以石累城足。」(卷上第四頁)
    六、西樓是契丹上京,非金上京。
    [原文]「自上京至燕二千七百五十里。上京即西樓也。」(卷下第四頁)
    七、春山秋水,應為春水秋山。
    [原文]「虜中中丞唯掌訟牒,若斷獄會法,或春山秋水,從駕在外。」(補遺第一頁)
    仲元按:遼制有捺鉢。春季皇帝率巨僚百官去湖畔水濱射獵天鵝,稱春捺鉢。至秋則去山陵草場圍獵虎、鹿,稱秋捺鉢。因春在水濱,秋在山區,故原書稱春水秋山。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