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别集类 >台湾文献丛刊 >恒春縣志(清)屠繼善纂輯
卷十五
    山川
    猴洞山(舊名做饗山),在縣城西門內,平地矗起,全山皆石。高百尺,周百丈,中斷而陘闊數尺,以板為橋。山之陽,濬兩池,如鳥之展翼。山顛建澄心亭、聽雨山房、瀛洲仙館,小屋數椽,今改為文廟,權供神牌;添建櫺星門。
    三台山(舊名硬仔山),在縣城東北一里,為縣城主山,由羅佛山來。其山三襲並起,故名三台;高約七、八里。多草木,居民刈薪燒炭。產青石,紋裂如礬,正云林之摺帶皴也;或板或塊,大小不等。下有小山,形如雞籠,名雞籠山。旁有泉穴,出清冽不竭,土名出水仔。
    龍鑾山,在縣城南六里,堪輿為縣城青龍居左。自三台山蜿蜓而來,迭起石峰,形如龍脊,高二、三里。里上有番社,名龍鑾。番衣服語言,不啻漢人;閩、粵人比鄰而居,同事耕鑿,聯為婚姻。此番由生而熟,熟而良民者也;惜咸昌、泰慶等里番人,尚未臻此休風耳。
    虎頭山(又名虎岫),在縣城北七里,堪輿為縣城白虎居右。自麻仔山來,中連數山,或高或低,最高者昂首若虎,故名;高五、六里。多木石,民皆爇炭燒灰。下曰虎頭山莊。
    西屏山,在縣城西南五里;正居縣前,如一字平案。自南之紅柴坑山起脈、西之龜山收局,數十山連綿不斷。高均一、二里,其平如砥。十餘里中,林木蒼翠,雞、犬、桑、麻,疏密成村。夕陽西下之時,炊煙四起,縷縷如織,洵城鄉佳景也。山之外,茫茫大海,一望無涯。
    龜山,在縣城西十四里。自西屏綿亙而來,斷而復起,高數十百丈。其山章形如龜伏,故名。縣城四方,乾兌為罅,得此屏障之。上多草木,有井泉,甘而冽。樵夫牧豎,於無意中得飲此泉;若有意求之,則反迷井之所在。鄉人以其能變動焉,名曰八卦井。下為新街、射寮、後灣等莊。
    出火山,在縣城東五里,三台山之左。爾雅:『大山宮,小山霍』,此實霍也。為縣城入射麻里、赴內山之路。路岸穴孔如碗,火即出,無煙而焰;焰高尺餘,陰靉天可見。投以草木,則烈而燼。火移徙無定處,然相去不遠耳;冬、春有,夏、秋無。沙土石,皆青黯色。山下有溪名出火溪;源細而流長,行六、七里,會龍鑾潭西北流入海。據采訪錄:『近年火少見』。士女往觀者,謂尋火而得,則吉;否則不吉。居民以此占否泰也。
    仙人拋網山,在縣城東三里,高十餘丈及數十丈不等。自赤牛嶺來,平衍四散,形如撒網,故名。
    馬鞍山,在縣城南七里。平地起峰,左右高而中低,形如馬鞍;高五、六里,周十餘里。上多草木,山腰有郭氏聚族而居,名曰馬鞍山莊。
    鵝鑾鼻,舊名沙馬崎,見藍鹿洲「東征集」、徐松龕「瀛環志略」。在縣城南三十里,與龜仔角山接脈。高下數十峰,邐迤而至;峭石矗立,兀然海際。渡海三十里,侶出海面者為七星石;下多暗礁,舟行甚患之。故於鵝鑾築樓燃燈,以為標識。據採采錄:『鵝鑾石骨,直達東洋日本地面,名曰石龍』。
    龜仔角山,在縣城南二十里。大小數十山,斷續起伏,綿亙不絕。最高之處,約七、八里。上有石,林立如火焰。旁有番社,名曰龜仔角社。閩、粵客民,寄居其間;各自爇炭燒灰,耦俱無猜,與龍鑾民、番大略相似。山之腰,右邊有小石峰,危然特立,望如禿筆。下有墾丁、大沙灣等莊。
    貓鼻山,在縣城南十三里,高一、二里,橫亙海岸。南連鵝鑾鼻、龜仔角等山,麻郎一小溪出焉。西接西屏山一帶,行舟遙望,儼然雉堞。鯨波影里,允為海國金湯;鳳翽聲中,饒有巒疆風月。下為大樹房、上下水泉等莊。
    麻子山,在縣城北七里,為虎頭山來龍。其厜■,高約十餘里,多草木。舊有麻仔番社,尋遷三台山白石地方,更結新社;與良民無異,民、番亦聯姻婭。
    保力山,在縣城北七里。數峰並峙,高六里。上多草木,下有保力莊。
    車城山,在縣城北十五里。數十峰俯仰高下,或銳而尖、或平而圓,高七、八里,三、四里不等,形如屏障。上多林木,產肉桂。又兩峰對峙,開一溪流;溯源而上,為四重溪莊,入牡丹各社要路。山口水圳曰車城陂,下為統埔、車城、田中央等莊。
    海口山,在縣城北十九里。俯瞰海際,危然特立,高四、五里。下為恆、鳳往來大道,並商船繫纜之所。於今高阜築壘,分駐隘勇,護送行人。
    水坑山,在縣城北二十里。大小連接數山,高五、六里,七、八里不等。近海岸,屏立蔽空,草木蓊蔚,居民結寮刈薪,鱗次櫛比(此等柴藔,年須納租,番人名曰藔租,又名淺目。民、番糾葛,多因此起釁)。
    尖山,在縣城北三十五里,高數百丈。疊起尖峰,巉岩突兀;光怪離奇,不可言狀。產野牛、羊及獐、兔甚伙,民番從而獵之。下復有二小山,巨石聳立,空其中,可容數百人,皴瘦透(此處疑少一字)堪以入畫。旁駐隘勇,巡邏生番。海岸可寄椗,常與柴藔貿易。
    獅頭山,在縣城北五十三里。卓犖多石,多草木,危踞海壖,高三、四里。路在山足,海在路下,往來行人,浪花濡履;天朗氣清之日,屐皆蔚為青藍色;逾此地無。據采訪云:相傳是處產煤,煤氣上衝之故。
    枋山,在縣城北六十一里。其山土石錯出,近臨海岸,高四、五里,為恆邑陸路要隘。曩者,以恆邑產牛,盜牛者眾,莫可捕獲;嗣由縣設卡於此,派隘勇稽查。凡出境之牛,統歸詰問:如無印單,即行截留跟究。盜風因而稍熄。
    右海口山起至枋山止,均係海岸。為恆、鳳往來大道。生番伏草殺人,在此一帶。其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者,誠有數處;講武之道,當以是為險要。過此而至率芒溪以北,即入鳳山界矣。
    女靈山,亦名李陵嶺。在縣東北,距楓港三十五里。發脈番山,蜿蜓而來,高數丈。草木蓊叢,上無人跡。西行至楓港,旁落為土地公埠,即今產金處(產金詳「物產」門)。
    四林格山,在縣東北三十里。自牡丹番山來,至此矗起,高數百丈。山腰,番族一百餘家。所產薯莨、竹、木甚盛,民番咸利賴之。
    羅佛山,在縣東北二十五里;與四林格接脈,高過之。山頂墳一小山,旁有兩峰,如參禪狀。其山常有云氣往來於上,又如佛頂圓光。下有瀑布,懸流百尺,有鏜鎝聲,有鏗鏘聲。右出為臭泉,山石確犖,異卉參差,嘯猿歌鳥,致極清幽;為邑中八景之一。山之腰,左有石屋舊址,右有阿眉社,民、番雜居三十餘家。
    獅子石山,在縣東三里。平曠如堂,形如眠獅。西北有大石一塊,高數十丈。上有奇花、異草,經四時不凋;望似拳毛,故名。人行山脊,為入射麻里達後山要道。
    --右志山。
    車城溪,一名大清港,在縣北十五里。其源一出牡丹社番界自北而西,一出高仕佛社番界自東而西,各行十里,至雙溪口,兩水匯合。又西行為高溪,出石門山下;十里至四重溪,有加芝萊社,水自北而西,行十三里來會,有溫泉一泓。又西行九里至車城陂山口,分流為二:一仍西行五里,為車城大溪,至清港入海;一南行二里,至保力埤,折而西行五里,歷那里溪,匯射藔港入海。
    保力溪,在縣北十里。其源出後山八磘灣番界中。自北而西,行二十里,歷十八灣溪、紅石壁溪,十里至麻郎一溪。又西行五里,為保力大溪。其下流有龍鑾潭大溝,自南方來注之。西行,出射藔港入海。
    楓港溪,在縣北四十五里。其源一出善化社大嶺東,由雙溪口出新路溪,西行十七里;一出答加藔北界,西行十六里。各至四株檳榔溪,兩水匯合。又西行三里,至三重溪,有吊肚坑水,自東方來注之。又西行里餘,有大龜文坑水自北方來注之。又西行二里至二重溪,有下路坑水自東南來注之。合數水西行五里,為楓港大溪入海。溪之北為上十八社,南為下十八社。
    枋山溪,在縣北五十七里;界於枋山、刺桐腳兩莊之間,亦名刺桐溪。其源由內大古文等番社來,沿竹坑社山下,經大石古、刺桐腳莊西行,合三十餘里入海。
    率芒溪,在縣北七十五里,與鳳山縣分界。其源出內山率芒社番界中,經南平社,曲折流三十里,過嘉祿堂,西行入海。其溪徑,或束或縱,寬窄不一。冬、春波光瀲灩,清漪愛人;夏、秋山洪陡發,水勢澎湃,如高屋建瓴,驟難飛越。
    以上五溪,為恆邑著名之處。今皆設有竹筏濟渡行人;章程載後。
    龍鑾潭,在縣西南三里。會眾流之水以成潭,潭闊約三里,長約六里。環潭皆田,水利未修,夏、秋水漲,泛濫可虞。其源:一出龍鑾山番社東首,西行采流溝十里入於潭;一出仙人拋網山等處,為出火溪,西行五里至縣東門外山腳溪,分流為三:一南行五里,歷林投尾溝,折而西入於潭;一南行六里,歷鼻仔頭溝,折而西入於潭;一西行沿南門城濠五里,匯大埔溝入於潭。潭之東南,有馬鞍山溝及附近溝澮無本細流,通會入潭,湧而西行;至龍泉水莊邊,收束為溝。又西行十餘里,會保力、網紗二溪,下流至射藔港入海。
    草潭,與龍鑾潭毗連,周圍約四、五里。
    采流溝,在龍鑾山下,距縣五里。會本山細流為溝,入龍鑾潭。
    網紗溪,在縣北五里。其源:一出白石山,一出麻仔山,分流十餘里,會於大石頭山下,西行十里,與龍鑾溝下游匯入射鑾港至海。
    出火溪,在縣東六里。其源出仙人拋網諸山,溪流清淺;西行七里,右岸高十餘丈,就岸鑿空,火即出焉,故名。又西行五里至東門山腳,分流為三,同入龍鑾潭。
    芭蕉灣溪,在縣南三十里。其源自藍仔埔來,西流十餘里,入於海。
    員山溪,在縣南二十里。其源自墾丁莊來,西流十餘里,入於海。
    大沙灣港,在縣南十五里。其源自潭仔莊山來,西流十餘里,入於海。
    刺桐溪,即枋山溪,詳上枋山溪。
    平埔溪,在縣北六十六里。發源於麻里巴社番山,由大柑子力社山下,西行過平埔厝莊,合三十餘里,入於海。
    大港口溪,在後山,距縣東南二十三里。其源出高仕佛山,經三百六崎南行二十里,有大魯公溪水入之。又西南曲折行,歷九間厝,有響林、攬仁坑水入之;又南行十里,經豬朥束、文率、阿眉等社各山之水入之。至港口出海。
    龍泉水,在縣南一十二里,亦名靈山水。先是,其地一片荒蕪,白晝陰翳。或云多鬼魅,人不敢至。會天旱,各處溪潭悉竭。一日見犬一伙從林坰出,身首皆濡;眾異之,遂尋蹤砍樹通道,得泉一窟,■〈氵皛〉溔愛人,味清冽。由是,咸爭汲之,利用厚生,於今為烈。
    打流溪,在後山牡丹灣、高仕佛兩汛之間,距縣東北七十里。源出番界,未能尋溯。
    加爾崙溪,在後山觀音石旁,距縣九十里。其源起加爾崙附近各番山,不能遍考。
    溫泉二,在牡丹社山口四重溪石門之內。
    臭泉,在羅佛山。其源凡三:左出者二,清流澈底;右出者一,磺氣甚盛。土人謂之臭泉。泉之旁,石根皆赭。
    五大溪渡筏章程
    率芒(嘉祿堂總理楊順水經管)。
    枋山(本莊總理陳媽喜經管)。
    楓港(本莊總理林廷儀經管)。
    保力(本莊總理楊阿才經管)。
    統埔(本莊總理張海坡經管,即車城溪上游)。
    案:恆邑大小溪流,自東至西,節節橫亙,無慮數十。惟此五溪最為彰著;夏、秋水漲,沮滯行人,文報鮮通。奉台灣道札:自光緒十五年始,遞年於五月初一起、八月底止,按溪各設竹筏一,筏夫二,傍岸結茅一椽,隨時撐渡往來行人。公文經費,由官給發,不准渡夫私索分毫。
    縣檔有案可稽。計渡夫五,共工食銀一百六十八元;草藔五,銀二十五元;筏索五,共銀一十八元:合計六八洋二百一十一元,折庫平銀一百四十三兩四錢八分,由台南支應局領發。
    --右志水。
    大港口,在縣東南二十三里。高仕佛諸山發源,港口可通小船。
    鵝鑾鼻,在縣南三十里。建燈樓時,築有碼頭;以洋人督工,俗稱為碼頭。
    大坂埒,在縣南十二里,與大沙灣、船篷石毗連。形勢太敞,無歸束處;東南風來,仍不可避。
    後壁湖,在縣西南十里。
    蟳廣觜,在縣西南五里西屏山外。光緒二十年陳令文緯勸經港頭陳清江任工,由縣給予火藥,轟去港中礁石,約可停船三、四十隻。先是,縣城鋪家由郡貿遷,或由車城海口、或由大坂埒登岸運城,路各十餘里;此港一成,近且便矣。並開自港至城牛車大路一條。
    海口,在縣西一十九里車城莊後。
    水坑,在縣西二十五里。
    楓港,在縣北四十五里。
    --右志海口。
    案:恆邑三面環海,緣海之岸,無風之日,無處不可停颿。如夏、秋湧浪滔天,冬、春落山風司令,雖有海口,維繫亦不穩妥。益以海岸稍得弓形之曲,即藉以寄椗其間,類多礁石,易於觸犯。故夏、秋恆春海道,人皆視為畏途云。
    恆春山川總說
    蓋恆邑山川,當以楓港為上下三十六社之界。楓港以北,為上十八社,其山皆台、鳳交界之三條崙來。三條崙東北,為台、鳳轄境。其西面,沿海之南勢湖、刺桐腳、內外獅頭、中心崙等山,或崛岉而峙、或平衍而曠,樹林罨暍,猿鳥悲啼,皆上十八社番山所自出也。楓港以南為下十八社,當以牡丹番山為祖;岧嶢蒼蔚,上接霄漢。山後界於台東之水尾,山前中條為榦、左右為支。其榦西南行,迤邐而下三十餘里,崛起為四林格山。又行過峽為羅佛山,煙云四出。吞吐大荒。南行三、四里,為文率山、射麻里山。西南行五、六里為三台山,豁然開朗,平疇彌體,莊嚴四如,以時靜樂。仁人工妙莫繪,即縣城之元武也。由三台北行六、七里、曰虎頭山,崒嵂如踞,直對北門,為縣城白虎。三台大崎,自南門斷而復起,蜿蟺平秀者,曰龍鑾山;厥象惟肖,為縣城青龍。西南行過峽,三峰矗立,曰馬鞍山。折而西,為紅柴坑;一帶平林,行二十里,龜山止,統名之曰西屏山,為縣城朱鳥。山之外,汪洋無垠,駭浪驚人。其由龍鑾山南行,為大石山、為龜仔角山、為鵝鑾鼻山,合約二十餘里,皆沿海。牡丹山左一大支,由三百六崎東南行,為響林山。又南行,蜿蜓而至八姑角,至大港口山屆海。右分二支:上一支西行,綿亙而至女靈山,嶄岩突兀,高不可登。又西南行,為大尖山,為統埔山、車城山。下一支西南行,經竹社而至保力山,長約三十里,與大尖、統埔、車城諸山,皆臨海與龜山相望,鱗次櫛比,為縣城重虎。此山之大較也。川自楓港大溪起,過北為刺桐溪、七里溪、南勢湖溪、恆鳳交界之率芒溪。距或數里、或十數里,彼此橫亙錯出,大小不一,皆發源於十八社番山。其東落者,入台東州境;西落者,皆出恆春縣境,入於海。其下十八社高仕佛山之水,發源於左畔者,行二十里至九篷匯,有魚田濫水來匯,出八磘灣海口。右行者經三百六崎、萬里得至響林,匯沿途溪澗小水及攬仁坑之水注之。又大羅佛之水,至文率莊來會,合流至百姑角。又有三台山大崎東流之水及加都魯水,越射麻里莊來匯,清漣淪漪,四時如恆;南行至大港口出海,約長四、五十里,為恆邑後山一大水源。三台大崎西流之水合附近小水,為出火溪;西行至雞籠山下,緣東門城濠,西南流入龍鑾潭。群■〈山票〉倒蘸,浴昊吞陽。環潭之龍鑾山、馬鞍山、大樹房等處,各有細流成瀦之,為恆邑前山一大水源。由潭口西北行,為龍鑾大溝;越槺榔、四溝、三溝、頭溝等莊,十餘里至新街,灣灣曲曲,清流激湍,為射藔港。縣之北有網紗溪,發源於白石、麻仔兩山,冬、春清淺罅漏,夏、秋■〈馮上水下〉■〈氵奰〉渹驫,西行十餘里來會。又牡丹山發源之水,左行二十里,經竹社等處,為保力溪;或瀲灩而溔,或琤瑽而滉漾,入社藔港出海。右行者十餘里,過雙溪口,出石門四重溪,而為統埔溪;源遠流長,利用田疇,會清港溪出海。此川之大較也。其在番界,以逮山之培塿、水之行潦,未能周考,請以竢之後君子焉。
    形勢
    易曰;『地險:山川、邱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是有守土之責者,不可不識境內之山川、邱陵也。恆春僻處海角,為全台極南收局之處;東、西、南三面環海,惟北與鳳山通,東北與台東州通。海面風濤險惡,風起之時,雖鐵甲巨艦難以寄椗;天朗氣清之日,則無處不可停輪登駮矣。考之西岸海口,自鳳山枋藔交界之率芒溪起南行,曰南勢湖,曰枋山頭,曰刺桐腳,曰獅頭山,曰楓港,曰尖山,曰水坑,曰海口,曰車城,八十餘里沿海崎嶇,人煙寥落;現在分駐屯隘兩哨營勇,藉以防番,護送行旅。車城之南二里,曰後灣,水深無石,距岸一、二里,即可停輪。臨岸曰龜山,龜山之下,曰榖藔,沙平路坦,易於登岸。守西岸者,當以龜山最為扼要,楓港、南勢湖次之。龜山西南,一帶平林,屏障海岸。山內一片平陽,五、六里即縣城。山外村居,曰大坪頂,曰萬里同,曰蟳廣觜,曰紅柴坑,曰白沙,曰貓鼻山,突踞海岸。折而南曰後壁湖,臨岸即馬鞍山;再南曰大坂埒,曰大沙灣,曰船篷石,曰鵝鑾鼻(舊名沙馬崎,今建燈樓)。自龜山至馬鞍山二十里中,惟蟳廣觜、白沙港可通竹筏小舠;馬鞍山至鵝鑾鼻二十五里,山海交錯,惟大坂埒、後壁湖可以停船。然海口太敞,畏東南風,不若後灣之穩妥焉。馬鞍山居龜山、鵝鑾鼻之中,左右相距二十里;但海岸曲如彎弓,人行則迂而遠,舟行則徑而近。守南岸者,當以馬鞍山為要,北望龜山、南顧鵝鑾,聲勢亦極聯絡。鵝鑾鼻下有暗礁,距岸三十里數石崛起,名七星石。是處為東南洋要道,往者時壞行船,故今於鵝鑾鼻建燈樓以誌之。樓上安格林、開花等砲,左右有小砲台各一,皆洋人司其事,所以防生番也;海岸建有小碼頭,所以運用燈樓材料食物也。旁駐恆春營守備一員、兵八十名,以資保護燈樓,兼防海道。由鵝鑾折而東,荊棘滿塗,十二里曰豬朥束大港口,亦通船筏。沿海東行十里,曰八瑤灣。再東十五里,曰高仕佛港。五里,曰牡丹灣。五里,曰加爾崙溪,與台東州交界。山後海面,風浪較大,山臨海岸,路在山腳,山上皆番社。守東岸者,當以豬朥束大港口為要。現駐防勇二棚,實嫌單薄;如得添駐幾哨,以資控禦,更為得力。而大港口、馬鞍山、龜山三者之中,又當以龜山最為緊要,馬鞍山次之,大港口又次之。此海岸之形勢也。又如陸路內山,皆係番社,不便行人,東面、西面路皆沿海;其西面來自鳳山枋藔者,以率芒溪為第一門限。南行為枋山頭,其山俯臨海岸,高二、三里,嶄巖突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再南,為獅子頭,險隘與枋山同。由獅頭而越楓港,至尖山、至車城,亦皆左山右海,草木蓊翳,行路維艱。中有枋山、楓港、車城、清港等大小溪流,節節橫亙;冬、春尚可褰裳而涉,夏、秋山洪驟發,不可以飛渡也。當以枋山、獅頭為扼要之區。其東面來自台東、埤南者,入牡丹、高仕佛番山之背;東南行,越八瑤灣,而至豬朥束大港口。先是,恆春至埤南,此為驛路;嗣開鳳山之三條崙地方,則是處遂成偏僻矣。長林豐草,路鮮行人。由大港口東南行,為鵝鑾鼻;北行,為射麻里。又北十二里,達縣城,四面環山,盤旋鳥道。當以縣東之出火溪、赤牛嶺,並縣城北門之麻仔坑、虎頭山為扼要之區。此陸路之形勢也。至於防番,則有上下十八社之分,楓港一莊實為鎖鑰。楓港東行,直入內山,曰雙溪口、曰:牡丹路等處,番社林立,峻嶺崇山,約四五十里,徑達東面海岸。楓港以北,為上十八社,南勢湖亦屬扼塞,今屯隘營營盤在焉。楓港以南,為下十八社,保力、統埔、四重溪等莊,亦生番出入要道。故光緒十八年,恆春營游擊張世香請以高仕佛汛移設四重溪。並二十年,知縣陳文緯勸令車城莊民捐建碉堡三座,於該三莊適中之處,堡各相望,以資巡防。東則射麻里、南則龍鑾山等處,亦皆關緊要焉。又查同治五年龜仔角番之役,外國兵船,停於大沙灣、大坂埒海面,我師駐馬鞍山附近之大樹房等莊。十三年牡丹番之役,日本兵船泊車城之後灣,分擾馬鞍山之大坂埒、豬朥束之大港口。其兵由後灣榖藔登岸;統將大營則在大坪頂,餘則南勢湖、涼傘兜、獅頭山、楓港、刺桐腳五處皆建有營盤,遺址尚存。其尖山、車城、新街、射麻里、大港口等處,倭兵均不惜重資,僦居民房。光緒十年,法人擾海,先後在車城之後灣、鵝鑾之背後,開放數砲,我師駐馬鞍山、龜山、新街等處防禦。二十年日本滋事朝鮮,沿海各省處處戒嚴。恆邑防軍四營,一駐龜山、一駐龜山相近之厚樹埔、一駐馬鞍山、一駐縣城,策應各路;內分二哨,駐防新街,與龜山、厚樹埔兩營,力扼後灣穀藔之海口也。再者,既得險固之形勢,須有精良之器械。太公曰:『行軍之道,器械為寶』;器械而在今日,則又寶之寶也。現在籌辦海防,如能於龜山或坪頂,並貓鼻山及楓港對海之小琉球島各建砲台一座,安以克虜伯、或槐槐蘇巨砲、或格林砲多尊,選練砲勇,磨礪以須,則恆邑海面,非特敵船不能駛入內,即安鳳一路運糧運械等事,亦不至有梗阻之虞矣。小琉球、紅頭嶼、火燒嶼皆懸居海中,隔岸不遠,恐敵人據為巢穴,亦不可不防。管蠡之見,附備采擇。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