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弁言
-
省立臺北圖書館藏有「鄭氏關係文書」及「石井本宗族譜」(一名「延平郡王鄭氏係譜」)兩種有關臺灣鄭氏的文獻;前者為抄本,後者為影抄本。茲就以上兩抄本加以整理標點,合併刊為一書;並即以「鄭氏關係文書」為名,而將「石井本宗族譜」作為「附錄」。
所謂「鄭氏關係文書」,據賴永祥先生所記:『光緒二十七年(日本明治三十四年、一九○一年)夏,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教授市村讚次郎(已故。「東洋史統」之著者。時年三十八歲,為助教授)來遊吾國北京調查紫禁城內閣東大庫、文淵閣四庫全書等書籍(,曾於內閣東大庫檢出有關臺灣鄭氏之文書若干,即所謂「鄭氏關係文書」之「原本」也。渠回國後,即將此等文書原文全部同「簡單說明」在「史學雜誌」第十三編九號(九八○~九三頁、十號一○八二~九四頁及十二號一二六九~七七頁(明治三十五年九(、十、十二月刊)發表,命題為「清初臺灣?鄭氏?關??文書」。其後,市村氏又將「原本」移存東京帝國大學圖書館』(見「臺南文化」第四卷第三期八五頁所刊「附記」)。這是這些文書「原本」的來歷。按省立臺北圖書館所藏抄本,係昭和七年(即民國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日人水尾徹雄氏寄贈。在其卷首「目錄」下有三項「說明」:其第三項云:『原文書藏於東京帝國大學圖書館。大正十二年(按即民國十二年)關東地大震,毀於火』。卷尾並附有『本書為昭和七年六月水尾徹雄抄』字樣。由此可(知,這一抄本是在「原本」毀於火後九年抄錄的。至其抄自何本,則未有註明。原抄本目錄:『第一號:鄭泰、洪旭、黃廷致靖南王書。第二號:官員兵民船隻總冊(前號文(書附屬之件)。第三號:鄭泰、洪旭、黃廷致李率泰書。第四號:賁岱有關鄭泰等投誠奏章。第五號:偽冊底(前號文書附屬之件)。第六號:密奏』。惟查第三號文書未抄全文,僅存文尾『右咨呈總督福建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李率泰。永曆十六年八月二十四日移咨』等三十四字。據註:『本文與前錄之第一號文書相同,茲省略之』。據此,第一號及第三號實為一文「分行」之件,並非獨立的兩種文書。「說明」第三項已見(上述,第一、第二兩項並記如下:『本文書「第二號」為「第一號」、「第五號」為「第四號」附屬之件,其他諸號則各不相屬。為便於檢讀,裝訂一冊。至「第一號」至「第六號」等名稱,均非原件所有』。『各號文書,俱附記其款式(款式說明),其行次(、文字位置之高低等項,謹依原件款式保存之』。又據各號文書「附記」:原文書第一(號(包括第三號)首尾及騎縫間與第二號標題下、年月日上及各頁間均各蓋有「建平候」之印。第四至第六號末並各附有滿文,第四號漢文、滿文首尾亦各蓋有印章,篆文(為『福建………………』;但未能辨認全文(以上「目錄」、「說明」以及各號文書之「附記」等原為日文)。現在我們除將「目錄」重編並刪去「說明」及每號文書前之「附記」外,略加整理改編如下:原第一、二、三號文書併為一件,題為「鄭泰、洪旭、黃廷咨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文」;內用於致李文中少數字句以()表出,第二號則併列為附件。原第四、第五兩號文書併為第二件,題為「欽命管理福建安輯投誠事務戶部郎中賁岱等題本」;以前者為本文,後者為附件。原第六號文書遞改為第三件,題為「南安縣生員黃元龍密奏」。而各件原有款式,一概未予保留。
關於「石井本宗族譜」,省立臺北圖書館係於日本昭和六年(按即民國二十年)影抄自臺南「開山神社」藏本(據影抄本卷末所註)。所謂「開山神社」,即今之延平郡王祠(清同治十三年沈葆楨奏請為鄭成功立祠,光緒元年詔准,定名為延平郡王祠;日據時改稱「開山神社」,光復後恢復今名)。至其所藏刻本抑是抄本,未據說明;惟由內容觀之,可能為斷片抄本。且其最後一頁,疑已殘缺不全;我們無法整理,即據其原狀刊出。
由於這兩種文獻均為抄本,訿誤脫漏所在都有;尤以「石井本宗族譜」為甚。這使我們在校勘上,遭遇不少困難。茲就所知,酌加訂補;一時無法訂補之處,惟有任其自然或加問號存疑。並另作「校勘記」附後(見五三~七○頁),用供參考,並資求正。
書末,另外附刊日本津藩齋藤正謙著「海外異傳」一篇。此傳記述山田長正之霸暹羅(事在一六一五~三三年)、濱田彌兵衛之脅紅毛(踞臺灣之荷蘭人。事在一六二四年)及鄭成功之王臺灣(自一六二四年成功出生、迄一六八四年其孫克塽降清止)三事。其著作時間,約在一八五○年以前不久。此傳原編入文獻叢刊第六七種「鄭成功傳」「附錄」中。茲移刊於此,同樣作為研究臺灣與鄭氏史事的參考資料之一。(虞風)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