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别集类 >台湾文献丛刊 >嶺雲海日樓詩鈔(清)丘逢甲撰
倉海先生丘公逢甲年譜
    前誌
    公初諱逢甲,以逢甲子年生也。字仙根,號蟄仙,又號仲閼。以詩文常署倉海君,及民國成立,思去舊更新,即以倉海為名。故學者稱倉海先生。詩文又別署南武山人。
    先世由河南遷福建上杭。宋季,二世祖創兆公參文信國公軍事,始奉父夢龍公遷居廣東梅州之員山,即今蕉嶺之文福鄉也。
    十八傳至曾祖仕俊公,以鄭氏闢台,始由粵僑居臺灣彰化縣,曾起義佐平林爽文之亂。
    祖學祥公鄉居鋤強扶弱,有任俠風。
    父龍章公字誥臣,學者稱潛齋先生。清咸豐初年補臺灣府學生員。嗣補廩貢生。德行純厚,講學卜居之處皆化。戴萬生之亂,與學祥公冒萬險、棄家財、救粵壯丁二千人於刀斧之下而不自襮也。
    母陳氏,龍章公之繼配,精明仁厚,有古賢婦風。
    公兄弟十人,姊妹四人,成人者九人,公行二。長兄先甲,字達甫,曾佐興臺灣義軍,後公六年歿。三弟樹甲,字崧甫,臺灣廩生,有文武才,乙未抗倭有功,先公歿。四弟瑞甲,字輯甫,鎮平廩生;五弟兆甲,字時甫;皆入民國有所建樹方未艾者也。
    公之實歷如次
    黃帝紀元四千五百六十一年,清同治三年,甲子一歲
    六月洪秀全歿于金陵,太平天國亡。
    是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公誕生于臺灣府苗栗縣銅鑼灣李氏家塾潛齋公設教處也。
    清同治四年、乙丑二歲
    是年,美國統一,林肯歿。
    清同治五年、丙寅三歲
    五月,新疆回亂。是年,普奧戰。
    清同治六年、丁卯四歲
    是歲,公即就塾,由潛齋公自教讀,聰顈異常,有神童之目。
    清同治七年、戊辰五歲
    六月,捻匪悉平。是年,日本明治即位,銳意維新。
    清同治八年、己巳六歲
    公能屬對、吟詩。
    清同治九年、庚午七歲
    十一月,陝甘回亂平。是年,普法戰爭。
    公能屬文。
    清同治十年、辛未八歲
    十月,俄佔我伊犁。十一月,臺灣牡丹社番殺琉球難民。是年,德意志帝國成立。
    清同治十一年、壬申九歲
    三月,貴州苗亂平。
    學祥公捐館。公隨潛齋公回彰化縣東勢角奔喪。是年,潛齋公在彰化縣三莊魏家設教,公亦隨往是處讀書。
    清同治十二年、癸酉十歲
    正月,雲南回亂平。二月,臺灣牡丹社番殺日本難民。五月,日本大使來抗議台番殺難民事,清廷以化外答之。
    清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一歲
    日本為牡丹社番事,三月出兵侵臺灣不利,八月索清賠款而退。
    黃帝紀元四千五百七十二年、清光緒元年、乙亥十二歲
    德宗沖齡立,慈禧太后訓政。秋,琉球王受日迫,來告急,清廷不理。是年,法國重定共和。潛齋公在新伯公劉氏家塾設教,公仍隨讀。
    清光緒二年、丙子十三歲
    公仍隨潛齋公讀書於新伯公劉家,間佐課童蒙。
    清光緒三年、丁丑十四歲
    是年與西班牙訂古巴華工條約。
    是年,應童子試,受知於台撫兼學使丁日昌,補弟子員。赴試時,沿途尚須潛齋公背負。試古學,全台第一。以公年最幼,送卷最早,丁中丞特命作全台竹枝詞百首。日未晚,已成,驚為才子,甚期許,贈「東寧才子」印一方。
    清光緒四年、戊寅十五歲
    新疆亂平。
    是年,遭祖母羅夫人喪。
    清光緒五年、己卯十六歲
    日本髮艦取琉球,改為沖繩縣。
    是年,公生母陳夫人遽爾薨逝,公哀痛甚。
    清光緒六年、庚辰十七歲
    與美訂華工條約。
    公隨潛齋公至彰化縣王子社丘氏家塾佐教,兼讀書,家亦遷是。
    清光緒七年、辛已十八歲
    正月,伊犁條約成,收回伊犁。
    清光緒八年、壬午十九歲
    春,置新疆省。三月,法兵據我屬國安南。七月,朝鮮內亂,主排日,我定之,而許日駐兵。本年補廩餼。
    清光緒九年、癸未二十歲
    八月,我國遣兵安南拒法。
    是年,公迎娶夫人廖氏,廖賡芳先生之長女也。
    清光緒十年、甲申二十一歲
    閏五月,法兵陷臺灣之基隆,劉銘傳卻之。七月,攻福州。八月,又據澎湖。冬十月,朝鮮金玉均聯日作亂,我軍平之。
    自公童年,邊警日急。中法事變,台島直當其衝,尤感國家民族之患。由是,益留心中外事故、西方文化,慨然有維新之志。
    清光緒十一年、乙酉二十二歲
    春二月,我軍敗法軍於諒山等地。四月,中法媾和,許安南屬法。九月,改臺灣為行省。秋,公赴福州應試,未售。
    清光緒十二年、丙戌二十三歲
    春,英並我屬國緬甸。
    公仍隨潛齋公佐教,兼讀書。本年廖夫人生女,名順,旋不育。
    清光緒十三年、丁亥二十四歲
    是年秋,臺灣巡撫唐景崧招公於幕府佐治。公因師事唐中丞,攻舉子業。由是晉接海內學子,見聞日廣。在台南撫署住至冬至,乃歸省。是年,收育螟蛉子琰。
    清光緒十四年、戊子二十五歲
    西藏與英起釁,我不能止,藏敗。
    公仍隨潛齋公在王子社教讀。是年秋,復赴福州應鄉試,中式三十一名舉人,主考黃體芳、呂佩芬。
    廖夫人生女,名淡。
    清光緒十五年、己丑二十六歲
    二月,慈禧太后歸政,英佔我屬國哲孟雄。
    是年正月,公首途赴北京會試。五月,揭榜,中式八十一名進士,殿試臚唱賜二甲進士出身。引見,欽點工部主事虞衡司。公無意仕途,引見後即告假回里省親。七月,乃抵家。是科總裁為廖壽恆及宗室崑岡。
    清光緒十六年、庚寅二十七歲
    與英訂藏印條約,認哲孟雄為英保護國。
    是年,公主講台中府衡文書院、台南府羅山書院、嘉義縣祟文書院,年中往來各書院間。慨括帖之無用,除課應試文藝外,兼講中外史實,勸閱報章,以廣見聞。
    兼任全台通誌採訪師。
    是年,遷居台中府臺灣縣柏莊新宅。廖夫人生子,名斌,旋不育。
    清光緒十七年、辛卯二十八歲
    北洋海軍成立。十一月,俄侵帕米爾,英侵那格爾及坎巨提。我抗爭,無結果。是年,俄太子出,至日本被刺。
    是年,公娶夫人呂氏。
    清光緒十八年、壬辰二十九歲
    清光緒十九年、癸已三十歲
    英、法共分我屬國暹羅權利,許暹獨立。
    連年,公仍主講書院,兼採訪師。是年,廖夫人生女,名錦。
    清光緒二十年、甲午三十一歲
    朝鮮東學黨作亂。五月,我出兵援之。日本亦進兵。六月,朝鮮亂平,而日兵不撤,且幹韓政,虜韓王,襲我軍於牙山豐島。七月一日,中日宣戰。八月,我陸軍大敗於平壤,海軍大敗於大東溝。朝鮮遂無我軍蹤跡。十一月,遼東要地全陷於倭。
    中倭事起,海氛日惡。我海軍潰敗,沿海防務無可為力。臺灣孤懸海上,為琉球、呂宋、福建管籥,物產豐饒,久為日人所覬覦,欲以戰勝之威,傾全力爭此土。居民戒嚴,日夕數驚。公先事預籌,請于台撫唐景崧,願率士民共同守禦。是年八月,奉旨許公督辦團練。於是,奔走呼號,以「守土拒倭」號召鄉里,捐資招募。兄弟子侄成年者,均命入營。全台編冊有一百六十餘營。特別編練者三十二營。以誠、信、壯、靖等十六字名營,每字五營,咸曉以大義,動以利害,勤加訓練。成軍不久,卓著成績。初稱團練,是年十月,改稱義軍。公益憂勤惕勵,不敢稍懈。
    是年,呂夫人生子名琮。
    公三十二歲、乙未以前之詩篇,以戰亂散失,搜尋難獲,無從編次。大概由一歲至五歲為嬰兒期,無著作。六歲至十一歲為啟蒙期,均學習之作。十二歲至二十六歲為應試期,詩篇多適以應試赴考之作。二十七歲至三十一歲為用世期,意志較能自由表現。凡此諸期之篇什,均無存者。而所作典贍高雅、敏捷豐富、才華風髮,為世所周知。
    黃帝紀元四千五百九十二年、清光緒二十年、臺灣民主國永清元年、乙未三十二歲
    正月,倭軍陷山東威海衛,我北洋海軍全滅。二月,牛莊、營口陷,我陸軍主力亦全潰。
    二月二十七日,倭軍佔澎湖群島。
    三月二十三日(西曆四月十七日),李鴻章、伊藤博文簽訂中日和約十一款於日本馬關,認朝鮮獨立,割臺灣、澎湖列島及遼東半島,賠款二萬萬兩,開長江五口。
    四月,俄、德、法向日本索還我遼東,台民力爭割台不得,議自主。
    五月一日,臺灣民主國成立。
    五月十五日,倭軍陷台北府。七月,陷台中。九月,陷台南府。至是,官軍皆潰,轉戰者惟義軍矣。
    十月,孫文、陸皓東等倡革命,謀佔廣州,事敗。
    清廷不顧民命,割台之議起,公無任憤慨,聯合台紳,電籲、電爭,終不得挽。公悲愴奮激,乃首唱自主之說,呼號國中。登高一呼,全台皆應。爰集全台人士,倡立台灣民主國,群推公起草憲法。公擇法、美之長,制定法度,開議院,立政府,以藍地黃虎為國旗,永清為年號。以是,亞洲第一共和國成立。總統於五月一日公佈就職。當時以臺灣巡撫唐景崧易以號召內外,故眾舉為大總統,統原有官軍守台北。總兵劉永福為幫辦,統黑旗舊部官軍守台南。公為義軍大將軍,統台民新編義軍守台中。時,全台形勢在台北,物質精華、政令大權均寄是。唐、劉以有夙嫌,不能協守,而分兵南北,本非上著。公雖力調停,亦不為動,只得在台中親率義軍鼓勵訓練,巡察防守,故士氣甚盛。日軍屢來窺,均不得登岸。不幸,台北官軍乃驕蹇猜嫌,龐雜無鬥志,卒為日軍收買漢奸作鄉導,偷在三貂角登岸。於是,雞籠陷,八堵失,台北告急。公急抽調所部,親往援之,甫至中途,而台北已以淮軍變、總統逃、為倭軍所佔。軍資、彈藥盡失。日軍乘勢沿鐵路南侵,直達新竹縣,義軍與遇,極力抵抗,血戰二十餘晝夜,卒以餉絕彈盡,死傷過重,不支。日人知臺灣自主,由公首倡,所部義軍又抗戰最力,嫉之甚,出重賞嚴索。時頗有愚懦,以台北已亡,甘為臣妾,不獨不協助驅除異族,反起為內應者。公知事不可為,欲率部據山死守,與台共存亡。部將謝道隆諫曰:『台雖亡,能強祖國則可復土雪恥,不如內渡也』。公以為然,即佈告各地,自由抗戰,不限部勒。痛哭辭故鄉,奉父母內渡,由水離港乘舟六日,始抵泉州。東望家山,數百萬同胞盡淪夷狄,經年憂勞痛苦,鬱結莫伸,故在泉忽嘔血數升,幾不起。稍痊,再乘舟赴汕頭。時,家口幸先後齊會,故部亦有來相隨者,即回廣東鎮平祖籍,以印山村祖宅已壞,乃卜居淡定村焉。至臺灣柏莊故宅,則倭軍入台後盡為所焚燬矣。抵粵後,以部將吳湯興、姜紹祖、丘國霖、徐驤等戰死甚烈,為具文江督張之洞,請轉奏撫卹表彰,不報。是年,呂夫人舉一子,名球。
    乙未內渡後,詩篇始有存稿,故皆為七月以後之作。其離台詩六首,乃民國十四年始搜獲者。乙未、丙申詩篇,多為禾黍新亭、悲涼哀壯之作。
    臺灣民主國二年、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三十三歲
    臺灣義軍自去夏以來,大小百餘戰,至本年二月,台北、宜蘭暴動之謀失敗,義軍完全消滅,臺灣民主國名實俱亡矣。
    春,俄在朝鮮驅除日軍勢力,握有韓主權。夏,中俄喀西尼密約成,許俄在東北租地築路,劃勢力範圍。
    夏,公淡定村山居草創,額其廬曰:心泰平草廬。名其堂曰:培遠堂。五月,赴廣州,圖與粵東名流接洽,兼以邑有劣紳土豪,朋比欺凌,不得已上訴奔波也。
    廣東巡撫許振煒佩公義烈,相遇甚得,約尚書廖壽恆會奏經過,奉旨命回粵歸籍海陽。
    本年,廖夫人生子名琳。
    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三十四歲
    十月,德強佔膠州灣。十一月,俄強佔旅順口。
    公本年為潮州知府李士彬敦請主講韓山書院,專以新思潮及有用之學課士,被目為異端,遭當道忌。歲終,辭去。是歲,寄寓潮州城。
    丁酉、戊戌諸作,愴懷台變,瞻念祖國,於內政外交,感憤期許,寓意深遠。
    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三十五歲
    二月,德討租膠州灣,九十九年;以山東為勢力範圍。
    三月,俄訂租旅順、大連,三十五年;以遼東半島為勢力範圍。
    同月,法訂租廣州灣,九十九年;以兩廣、雲南為勢力範圍。
    又認日以福建為勢力范圍。
    五月,英訂租威海衛、二十五年;九龍,九十九年;以揚子江為勢力範圍。
    五月,德宗用康有為、梁啟超等,銳意變法維新。
    八月,慈禧后囚德宗,復訓政,罷新法,殺六君子,追捕康、梁等。
    是年,美西交戰,西敗,美得古巴、呂宋。
    本年,公主講潮陽縣東山書院,仍不變其講學立教之旨。
    公自內渡,亟思培本榮枝,效日維新立憲,故對於光緒帝極為期許,對於西太后慈禧之幹政極為厭惡。與康、梁維新大同諸說,表同情。是歲,聞變法失敗、德宗被囚,甚為傷感。
    本年,廖夫人生女,名賡;呂夫人生女,名廉;家仍寄寓潮州城。
    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三十六歲
    五月,法強佔廣州灣,始定租約。
    十二月,慈禧后立大阿哥,謀廢立。
    公仍講學潮陽東山,兼主講澄海景韓書院。冬,創辦東文學堂於潮州,聘日人熊澤為教授,欲使學者窺識維新學術也。
    己亥之作,多表揚古代忠義、振起民族精神,懷舊感今,舒寫抱負。
    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三十七歲
    春,列強承認美國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之宣言,中國暫免瓜分。
    五月,慈禧后信任義和團,在京內外焚教堂、殺外使。是月終,與各國宣戰,東南各省宣言自保,不奉詔。
    六月,八國聯軍陷天津。七月,陷北京,慈禧後挾德宗逃西安,閏八月,東三省奉詔排外,各要地全為俄佔。
    十一月,與十一國公使在北京議和。
    是年七月,保皇會唐才常等圖在武漢舉義,事髮,被殺百餘人。興漢會孫文、鄭弼臣、史堅如等起兵惠州及謀炸廣州,亦敗。
    是年,公為粵政府派往南洋,調查僑民,兼事聯絡。歷英、法、荷等屬,請教說義,人心翕然;並籌款謀在汕頭立校教授新學。先託由溫慕柳、姚梓芳諸先生招生開講,定名為嶺東同文學堂。此次南行,曾與保皇會、興漢會諸志士接洽,在港曾與康有為、梁啟超、康才常、陳騰鳳諸先生合攝持刀並立小照。及南事畢回潮,則鼠疫流行,次男琰、四男球均遭疫夭折。家人已舉宅遷回鎮平里居。及遄返鎮平,則三弟樹甲又嬰疾而歿。避地歸來,謀恢復、謀衣食,方席不暇暖,乃疊遭家變,蓋公極傷心時也。
    庚子之作,多感慨異邦、哀慮時事、籌思進取、家國為懷。
    清光緒二十七年、辛丑三十八歲
    三月,復詔籌變法,惟無誠意。
    七月,北京媾和條約成,賠款四萬萬兩,毀京、津砲台,許外兵駐要地。
    是年,公已成立嶺東同文學堂於汕頭,為粵東民立學校之嚆矢。公自為監督,而溫仲和、何壽朋、溫丹銘諸先生分掌教務,以歐西新法教育青年,以革命維新鼓勵士氣,有志者趨之若騖。辛亥革命,嶺東義士多孕育於是。
    是年,三女廉殤。十月,呂夫人生子名璟,以嗣樹甲公。
    辛丑、壬寅、癸卯、甲辰,因一意教務,吟詠自少,所作多感懷時變、期許將來奮進之意。
    清光緒二十八年、壬寅三十九歲
    慈禧后、德宗由西安回京。
    正月,日英同盟共防俄。
    三月,俄宣言交還滿洲。
    公仍任嶺東同文學堂監督。
    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四十歲
    五月,俄不遵約撤滿洲兵,日本出而干涉。
    十二月,日俄絕交宣戰,我宣言局部中立,以遼河以東任人交戰。
    十一月,英軍侵西藏。
    革命思潮漸盛。是年有封蘇報案。
    嶺東同文學堂成立以來,嶺東門戶已見新文化之曙光。是年,雖地方不肖故向學堂搗亂,旋即鎮定。公乃告退,謀向省垣髮展新教育。至廣州接洽奔走,勾留數月。連年並力勸有志青年赴東西洋學。以是,當時嶺東留學日本者達數十人。
    清光緒三十年、甲辰四十一歲
    正月,朝鮮變為日本保護國。俄軍在韓、在滿海陸軍連敗,日軍進佔遼陽、旅順各要地。
    六月,英軍入西藏,達賴逃青海。
    十月,興華會黃興等謀佔長沙失敗。
    三月,公由粵垣回鎮平里居,以內憂外患日急,益積極興學。在鄉設自強社課,以指導族中向學子弟。在城倡辦初級師範學堂,旋即開學。冬,在鄉籌辦員山、城東兩家族學堂,以始祖諱創兆名校。
    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四十二歲
    二月,日俄大戰於奉天,俄又敗。
    四月,日擊殲俄波羅的海艦隊。
    七月,日俄訂和約於美國。俄將奉天境內權利讓日。我亦訂約承認之。同月,詔廢科舉。
    八月,派戴澤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將出京,為革命黨吳樾所炸。
    秋,孫文、黃興組中國革命同盟會於日本,謀排滿、民主。
    公在鄉所辦兩族學,皆於本年春開學,為粵東族學之先河。復派宗人子弟前往閩之武平、上杭鄰之平遠、嘉應、興寧等邑為同宗或異姓籌辦族學,皆得先後成立。單以創兆名校之丘氏族學,閩粵之間不下十數。他族踵為之。故今日韓江上游小學教育髮達,公與有力焉。
    公與留日之保皇會、同盟會諸學子,年來均有聯絡,但以清廷日覺顢頇頹廢,終無振作希望,故自此漸傾向排滿革命。本年公之六弟新淼病歿。廖夫人生子名瓚、呂夫人生子名瑯,以瓚出嗣六弟。
    己乙、丙午、丁未、戊申四年之作,以置身公職,所作雖憂傷而怨憤不露,感懷古今、瞻慮中外,有興復宗邦、拯濟民族之意。其丁未秋懷詩、次覃孝方韻者,有粵台秋唱單行本。戊申送王豹君之蜀詩、次彭剛直韻者,亦有單行本。皆詩友應酬唱和之作,極一時之盛。
    清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四十三歲
    黃興等起革命軍於瀏萍。
    七月,下詔預備立憲。
    公所倡辦之鎮平初級師範傳習所畢業,改辦縣立中學堂。在邑為鄉族提倡種植果木,經營商店,並革除奢侈祭祀諸陋習。又於員山創兆學堂附設師範傳習所,專養成閩、贛地方小學教師人材。
    夏,受兩廣總督岑春萱招聘,任兩廣學務處視學及廣州府中學堂監督。
    清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四十四歲
    是年,革命軍疊舉義於黃岡、七女湖、防城、鎮南關,均敗。
    五月,且有光復會徐錫麟刺殺皖撫恩銘案。
    九月,命各省設諮議局。
    是年,仍任學務處視學及廣州府中學堂監督。年,暑假則回里省親,居匝月即復出。自後數年在廣州任職時均如此。
    清光緒三十四年、戊申四十五歲
    是年,雲南河口有黃興、安徽新軍有熊成基舉革命,均敗。
    八月,詔定期九年開國會。
    十月,德宗及慈禧太后先後卒。
    是年,公被舉為廣東教育總會會長,並受聘為兩廣學務公所議紳,仍兼廣州府中學監督。
    次女淡於本年秋病故,原已許字林震,辛亥革命北伐軍勇將、公之門生也。
    是年,中國革命同盟會推公為嶺東盟主。連年新黨如保皇、革命,舊黨如袁世凱等均派人極力拉公作幕中主幹,惟公重實際作事,不鶩虛聲,於各黨有利於國家民族之計劃則贊助之,而不驟從同其形式。
    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六年、清宣統元年、己酉四十六歲
    六月,日本因安奉鐵路案向我下最後通牒,並要求解決各懸案,故與間島等案一並屈服。
    九月,各省諮議局成立。
    十月,西藏達賴叛。
    三月,公繼母楊太夫人卒。丁憂回家,滿百日復之廣州。
    九月,諮議局成立,公被選為議長。
    是年,公又受聘為兩廣總督公署議紳及兩廣方言學堂監督。惟學務公所職仍舊。
    己酉、庚戌、辛亥三年,以職位時勢關係,多事描寫山川,少寫情感;而有所寫,則判華夷、倡忠義,多揭民族國家精神之作。
    庚戌後羅浮、惠州、西樵,有羅浮遊草專刊;所作雅麗飄逸,別具風格。
    辛亥南京三詩則為最後絕筆矣。
    清宣統二年、庚戌四十七歲
    正月,廣州新軍倪映典受革命黨趙聲之運動,譁變。
    是月,我征藏軍入拉薩,達賴逃印度。
    三月,汪兆銘謀刺攝政王,被捕。
    六月,日俄訂協約,認日韓合併及滿洲勢力範圍。
    八月,日並朝鮮。
    九月,咨政院開院,以各省代表疊次請願,乃詔允提早宣統五年開國會。清廷於政制雖有更改,而親貴用事,舉措多失人心。
    公任職仍如去歲。在諮議局首倡禁賭,以霹靂手段,通過斯案,名震一時,提議為民興利除弊之案甚多。
    秋,得暇羅浮、西樵等地。
    近年新軍及陸軍各校陸續成立,公極注意於其人物之聯絡及養成,以為興國革新,有賴於是。
    是年,革命同盟會趙聲等與公深相結納。
    連年革命排滿風潮益急,黨人到處暗殺舉兵,不擇時地,犧牲甚大。其失陷者,公輒以自己政治社會地位力為調護保全。曰:義勇青年,國之元氣也。
    本年,三女錦、九弟新宏,先後殤。
    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八年、清宣統三年、辛亥四十八歲
    正月,俄強訂在蒙回得特殊利益約。
    三月初,溫生才刺殺廣東將軍孚琦。
    三月二十九日,黃興等舉革命軍於廣州,敗,死七十二人。
    四月,成立新內閣,皇族佔大半。
    六月,外蒙受俄煽,獨立稱帝。
    七月,川民爭路事益激,朝命剿辦,遂激變。
    八月十九日,革命軍舉事武昌,推黎元洪為都督。
    九月,湖南、江西、陝西、山西、雲南、江蘇、廣西、安徽、福建等省相繼宣布獨立。
    九月四日,廣東將軍鳳山被炸。
    九月十九日,廣東宣布獨立。
    九月初,清廷起用袁世凱督攻湖北民軍大捷,幸十月十二日蘇浙聯軍克南京,革命軍之頹勢始一振。
    十月初,廣東組織北伐軍,由海道北上。十月中,協政南京。十一月收復江北,直逐清兵至魯境。
    十月二十八日,南北政府代表議和於上海。
    十一月十日,十七省代表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於南京,孫文當選為大總統,黎元洪為副。
    十三日,孫文至南京就職,定國號為中華民國,改用陽曆,定是日為民國元年元月元日。
    十二月初八日,段祺瑞率北方將領四十六人,電迫清帝退位。二十五日,清宣統帝下詔退位。於是,五族共和之勢成。二十八日,參議院選袁世凱為第二期臨時大總統、黎元洪副之。
    公父潛齋公體本強健,連年因親屬屢有喪亡,至憂傷體弱。本年正月七日,無疾而終。時年七十有九。公適歸省在家,悲痛欲絕。潛齋公素以德化感人,故與葬祭者,幾及萬人。舉喪百日後,因時局緊急,當局屢電催促,公以義不容辭,乃於七月節哀晉省,重理各職。
    公在台為提倡民主之首領,內渡後則專以興學作育革新人才,並以政治地位暗護海內志士。至是,聲望益隆,忌者益甚。有公然以革命黨魁名目列之公牘、登諸報章者。公處之自若。武漢事起,新任廣州將軍鳳山密奏廣東革命大紳,以公為首,擬就職後嚴厲捕治,公亦行為如故。蓋早置生死於度外也。乃鳳山登岸,即被刺殺,而廣東革命勢力益固。及九月中旬,公暗事開導,使兩廣總督張鳴岐、水師提督李準及諸文武贊成獨立,兵不血刃而光復廣州。及中華民國軍政府成立,被舉為教育部部長,旋被舉為組織中央政府粵代表。於十月初赴南京組織政府,並調護粵北伐軍前進江北。及南京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復被舉為參議院參議員。
    自武漢舉義,公以為革命軍從此推翻清室、建立共和、賢能在位、誠意振刷,則洗雪國恥、恢復故土,可指日計,故數十年胸中塊壘幾然若失。
    惟公因數月繁劇憂勞,遂得吐血疾。臘月上旬,抑鬱南歸,將休養。抵廈門,聞閩局未安,以己昔閩籍,對閩當局猶力為策劃。抵汕頭,則粵垣將領來電促駕,將公推為廣東都督。時已病甚,及臘月下旬,抵鎮平山居,則言動已難,譫囈時聞。時或清醒,則詢大局安危,事未及私。聞清帝退位、南北統一,則色然喜。聞袁就職、孫解職,則曰:『袁之為人、孫之意志,吾知之矣。前途未可樂觀也』。其為國情懷,先機識見有如此者。
    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中華民國元年、壬子四十九歲
    正月二十二日(新曆三月十日),袁世凱受第二期臨時大總統任於北京。
    二十三日,參議院議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孫總統宣布。於是,南北統一,民國告成。
    是年正月八日(新曆二月二十五日)丑時,公在家薨逝,享年僅四十有九耳。民國未固、臺灣未復,天不假年,賫志而歿。嗚呼!痛哉!
    (附註)此年譜乃丘琮於民國二十三年四月所作,以附錄於上海商務印書館髮行之倉海先生詩選者。原文有前誌、實歷、後誌三大段;實歷本用列表式,及二十六年中山大學三版重刊詩鈔時,始改用分年條敘;並將後誌完全刪去,遺漏寶貴事蹟不少也。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