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一
-
建置志
疆域志
·建置志
噶瑪蘭,臺灣府志作蛤仔難,為三十六社土番散處之地。自昔不隸於中華。前明謂之北港,亦謂之東番。嘉靖間,海寇林道乾曾竄泊蘇澳數月。偽鄭時,偽提督林陞駐兵雞籠,掠其地,謂不生五穀,棄之去。日本、荷蘭亦謂不可栽種,故皆棄之。鄭克塽遣兵覓產金所在,生番禦之,不得過,互有殺傷,終不得產金地;蓋僻壤也(臺灣外紀採入)。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臺灣平,初置一府、三縣。由新港達於雞籠,盡隸諸羅(今嘉義縣),為山前北路。蛤仔難迆北而東,處萬山之後。自康熙末年,社番初輸餉,屬於諸羅,即有頭人劉裕、夥長許拔與之贌社和番(番人淨買曰贌),又有何姓民人在近社與之交易。嗣於雍正二年,附東螺以北二十二社由諸羅撥入新設彰化縣。九年,又自彰化撥歸淡水廳管轄,歲輸益便。由是北路弛禁,往來漢人日眾,顧未嘗略其地而私墾之也。自乾隆四十七年,舊設八里坌巡檢因搜捕至烏石港,游民雜弓壯手乘據頭圍而不果。嗣有漳人吳沙者,久住三貂嶺,以採伐販私最悉社番情形。五十二年,聚徒數百,並率其弟吳立佔築頭圍土城;社番出死力拒之,立不利,沙亦旋棄走。至嘉慶二年,沙赴淡水同知何茹蓮呈請墾種;准給文單照墾,並給諭戳,募添鄉勇,分設隘寮十餘處,而社番或時有翻異。第自二年春,洋匪蔡牽遊奕蘇澳,焚掠番社。沙等因假頭目許天送託為官遣巡緝,將為爾諸番堵禦,遍歷社莊。適於頭圍攔截蔡黨十三賊,出山按狀,番眾以為信,稍稍聽之。屬番患痘疹,沙復出方施藥,全活甚眾。番以為神。由是攝服吳沙甚於許天送。而沙等謀充業戶,則已聚有五、六萬丁,墾熟田園二千四百餘甲,由頭圍而五圍矣。圍者,區脫之遺意。時以十數丁為一結,數十結為一圍。凡五圍二十三結,不外漳、泉、粵三籍人也。吳沙死,有子吳光裔。即於六年赴臺灣道遇昌呈邀何繪等請仍墾耕,又有赴福州藩司請給墾報陞爭為業戶者,皆議格不行。十一年,將軍賽沖阿讞獄渡臺,獨以山內膏腴,不宜輕棄,先之有為賊窺伺之奏,繼之有設官置屯之請。十二年,南澳總兵王得祿,因蔡黨朱濆竄泊蘇澳,將以溪南為賊巢,會前知府揚廷理入援,水陸夾攻。時有居民陳奠邦等協助勇番,導官軍以攻賊。奏入,蒙溫旨褒獎。是時,閩人少詹事梁上國條陳便宜,總督方維甸即據番頭目帶領薙髮各社生番戶口清冊呈請歸化民戶,又請按則報陞設官彈壓,於是奏准得旨於嘉慶十五年四月收入版圖,仍委楊廷理(廣西人)等勘丈陞科,經理兵事,譯蛤仔難為噶瑪蘭。十七年八月,設民番糧捕通判一員,隸於臺灣府,所屬管領縣丞一,駐頭圍,羅東巡檢一,兼司獄,駐城中。
附考
蛤仔難在淡水廳治東北五百五十里,有二合諸山與海潮匯。蛤仔難三十六社散處於港之左(臺灣舊志)。
小雞籠嶼,番不之居,惟時於此採捕。循此而上至山朝社(即三貂,或作三朝)。過山朝為嶐嶐嶺。過嶐嶐嶺為遠望坑,為大裏簡,入噶瑪蘭之孔道也。又上至蛤仔難諸社,深菁鳥道,至者鮮矣(黃叔璥臺海使槎錄)。
雞籠諸夷在泉州澎湖嶼東北,名北港,又名東番。永樂中,鄭和入海諭諸夷,番獨不聽約束,和貽之家一銅鈴,使頸之,蓋狗之(何喬遠名山藏)。今諸番去銅鈴而飾以琉璃念珠,其貴者以金絲製為魚。
東番諸山,其人盛眾落而無君長,習鏢弩,少舟楫,自昔不通中國(方輿紀略)。
藍廷珍檄淡水守備謝周云:昨擒獲孽醜黃來(康熙六十年剿平朱一貴案)供稱:臺灣山後,尚有匪類三千人,皆長髮執械,屯聚山窩,耕田力食,又有艘艦往來。其詞甚謬。臺地二千餘里,止論山前西、南、北一帶,本鎮耳目之所及,不過上窮淡水、雞籠,下盡琅嶠,至矣極矣。其自淡水,雞籠以上,轉折而東,至山朝、蛤仔難,下逮崇爻、卑南覓、沙馬磯頭,迴環琅嶠一帶,山後延袤大咯與山前等,本鎮不能周知其詳也。查大雞籠社夥長許略、關渡門媽祖宮廟祝林助、山後頭家劉裕、蛤仔難夥長許拔,四人皆能通番語,嘗躬親跋涉其地贌社和番,熟悉山後路徑情形。該弁為我資其行李餱糧之具,俾往山後採探,有無匪類?更選能繪畫者與之偕行,凡所經歷山川疆境,一一圖誌。自淡水山門至蛤仔難接卑南覓而止,千里無得間斷,使臺灣山後千里幅員昭如身歷,是亦一勞績也(藍鼎元東征集)。
康熙壬寅五月十六至十八,三日大風。漳州把總朱文炳帶卒更戍,船在鹿耳門外為風飄至南路山後,歷三晝夜至蛤仔難,船破登岸。番疑為寇,將殺之。社有何姓者,素與番交易,力為諭止。晚宿番社,番食以彘。朱以片臠餉番,輒避匿不食。借用水罌瓦釜,番惡其污也,洗滌數四。所食者生蟹、烏魚,略加以鹽,活嚼生吞,相對驩甚。文炳臨行,與以銀錢,不受;與以藍布舊衣,欣喜過望。兼具蟒甲(番小船名)以送行,一日至山朝,次日至雞籠,又一日至金包裹(黃叔璥番俗六考)。
乾隆二年,諸番社餉改照民丁例,每丁徵銀二錢。淡水金包裏等社番丁五百七十九口,蛤仔難諸社番附焉(臺灣舊志)。
·疆域志
噶瑪蘭在福建布政司西南五百四十里(省署距南臺陸程十里,南臺距五虎門水程百里,五虎門經渡蘭之泖鼻坑入烏石港水程四百里,烏石港至蘭城水陸皆三十里,合五百四十里),在該管臺灣府東北七百里(府距竹塹三百五十九里,竹塹距艋舺一百一十里,艋舺至蘭城二百三十里,合七百里,皆循海;陸行自淡水至府道里已丈定,自淡水至噶瑪蘭約計如此,道裏特長)。廳治東至過嶺以海為界,十五里;西至枕頭山後大山與內山生番界,十里;南至零工圍山與生番界,二十五里;北至三貂遠望坑與淡水交界,六十里;東南至蘇澳過大南澳,八十里;西南至叭哩沙喃與額刺王字生番界,三十里;東北至泖鼻山與淡水洋面界,水程九十五里;西北至土名宰牛寮內山與淡水交界,八十里。
附考
蘭自三貂過河(河名阿猛溪),由頭圍入廳治,至蘇澳,計程一百三十里。幅員袤斜,山形彎如弓背,皆由東南而趨西北。水源則支分兩派;一由西北出烏石港,一由東出濁水溪。攬其全局,皆背西而向東,眾流歸大海焉。
蘭處臺灣萬山之後,與淡水、雞籠為鄰。淡水為臺西北隅,雞籠為臺東北隅,蘭則由雞籠稍折而南,獨踞臺之東面。臺地二千餘里,論西、南、北一帶,當時南盡瑯嶠,北窮雞籠,極矣。今自蘭再折而東,由蘇澳界外而奇萊(土番七社),而泗波瀾(土番七十八社),為嘉義、鳳山諸峰之陰;由此而卑南覓(土番七十二社),至沙馬磯,回環瑯嶠一帶。山後延袤,大約與山前相等。
舊志謂山朝山(即三貂山)在淡水廳治北五百三十五里,自雞籠分支東渡八尺門港,雙峰遙峙,高不可極;山南為蛤仔難三十六社,生番所居,人跡罕到。又云:八尺門港在淡水廳北二百二十里,雞籠港之東,隔港為山朝、黑諸晃諸山。今考之,無所謂黑諸晃之名,或當時番語失譯耳。至三十六社生番中,有雜入淡水熟番內者。如新仔罕、抵美、簡抵美、抵美猴、勿罕勿罕、歪仔歪、抵美福、巴老爵、叭里沙喃等二十餘社,乾隆二十八年府志竄入淡屬,實未歸化。今則皆屬於蘭,為熟番矣。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