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医家类 >本草纲目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太一余粮
    (《本经》上品)
    【释名】石脑(《本经》)、禹哀(《吴普》)。
    藏器曰∶太一者,道之宗源。太者大也,一者道也。大道之师,即理化神君,禹之师也。
    师尝服之,故有太一之名。张司空云∶还魂石中黄子,鬼物禽兽守之,不可妄得。会稽有地名蓼,出余粮。土人掘之,以物请买,所请有数,依数必得。此犹有神,岂非太一乎?
    【集解】《别录》曰∶太一余粮生泰山山谷,九月采。
    普曰∶生泰山。上有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如鸡子黄色。采无时。
    弘景曰∶本草有太一余粮、禹余粮两种,治体相同。而今世惟有禹余粮,不复识太一。
    《登真隐诀》∶长生四镇丸云∶太一禹余粮,定六腑,镇五脏。合其二名,莫辨何者的是?
    今 人亦总呼为太一禹余粮。有人于铜官采空青于石坎,大得黄赤色石,极似今之余粮,而色过赤好,疑此是太一也。彼人呼为雌黄,涂物正如雄色。
    恭曰∶太一余粮及禹余粮,乃一物而以精粗为名尔。其壳若瓷,方圆不定。初在壳中未凝结,犹是黄水,名石中黄子。久凝乃有数色,或青或白,或赤或黄。年多变赤,因赤渐紫。
    紫及赤者,俱名太一。其诸色通谓禹余粮。今泰山不见采得,而会稽、王屋、泽、潞州诸山皆有。陶云黄赤色,疑是太一。然无壳裹,殊非的称。
    曰∶凡使,勿误用石中黄并卵石黄,二石真相似。其石中黄向里赤黑黄,味淡微 。
    卵石黄味酸,个个如卵,内有子一块,不堪用。若误饵之,令人肠干。太一余粮看即如石,轻敲便碎如粉,兼重重如叶子雌黄也。
    宗 曰∶太一余粮,是用其壳也,故入药须火烧醋淬。石中黄是壳中干者及细末者。石中黄水,是未成余粮黄浊水也。
    时珍曰∶按《别录》言∶禹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太一余粮生泰山山谷,石中黄出余粮处有之,乃壳中未成余粮黄浊水也。据此则三者一物也。生于池泽者,为禹余粮;生于山谷者,为太一余粮;其中水黄浊者,为石中黄水;其凝结如粉者,为余粮;凝干如石者,为石中黄。其说本明,而注者臆度,反致义晦。晋宋以来,不分山谷、池泽所产,故通呼为太一禹余粮。而苏恭复以紫赤色者为太一,诸色为禹余粮。皆由未加详究本文也。寇宗 及医方乃用石壳为禹余粮,殊不察未成余粮黄浊水之文也。其壳粗顽不入药。《庚辛玉册》云∶太一禹余粮,阴石也,所在有之。片片层叠,深紫色。中有黄土,名曰石黄。其性最热,冬月有余粮处,其雪先消。《云林石谱》云∶鼎州祈阁山出石,石中有黄土,目之为太一余粮。
    色紫黑, 块大小圆扁,外多粘缀碎石,涤去黄土,即空虚可贮水为砚。《丹房镜源》云∶五色余粮及石中黄,皆可干汞,出金色。
    【修治】 曰∶凡修事,用黑豆五合,黄精五合,水二斗,煮取五升,置瓷锅中,下余粮四两煮之,旋添,汁尽为度,其药气自然香如新米,捣了,又研一万杵,方用。
    【气味】甘,平,无毒。普曰∶神农、岐伯、雷公∶甘,平;李当之∶小寒;扁鹊∶甘,无毒。
    之才曰∶杜仲为之使。畏贝母、菖蒲、铁落。
    【主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除邪气,肢节不利。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本经》)。治大饱绝力身重(《别录》)。
    益脾,安脏气(雷 )。定六腑,镇五脏(弘景)。
    【发明】时珍曰∶禹余粮、太一余粮、石中黄水,性味功用皆同,但入药有精粗之等尔。
    故服食家以黄水为上,太一次之,禹余粮又次之。《列仙传》言∶巴戎赤斧上华山,饵禹余粮,即此。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