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医家类 >本草纲目 >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白芥
    (宋《开宝》附)
    【释名】胡芥(《蜀本草》)、蜀芥。
    时珍曰∶其种来自胡戎而盛于蜀,故名。
    【集解】恭曰∶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戎中来。
    藏器曰∶白芥生太原、河东。叶如芥而白,为茹食之甚美。
    保升曰∶胡芥,近道亦有之,叶大子白且粗,入药及啖最佳,而人间未多用之。
    时珍曰∶白芥处处可种,但人知莳之者少尔。以八、九月下种,冬生可食。至春深茎高二、三尺,其叶花而有丫,如花芥叶,青白色。茎易起而中空,性脆,最畏狂风大雪,须谨护之,乃免折损。三月开黄花,香郁。结角如芥角,其子大如粱米,黄白色。又有一种茎大而中实者尤高,其子亦大。此菜虽是芥类,迥然别种也,然入药胜于芥子。
    茎叶 【气味】辛,温,无毒。
    时珍曰∶《肘后方》言热病患不可食胡芥,为其性暖也。
    【主治】冷气(藏器)。安五脏,功与芥同(《日华》)。
    子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目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别录》)。御恶气遁尸飞尸,及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弘景)。烧烟及服,辟邪魅(《日华》。藏器曰∶入镇宅方用。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用温酒吞下七粒(思邈)。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时珍)。
    【发明】震亨曰∶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古方控涎丹用白芥子,正此义也。
    时珍曰∶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
    按∶韩 《医通》云∶凡老人苦于痰气喘嗽,胸满懒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药,反耗真气。
    因人求治其亲,静中处三子养亲汤治之,随试随效。盖白芥子白色主痰,下气宽中。紫苏子紫色主气,定喘止嗽。萝卜子白种者主食,开痞降气。各微炒研破,看所主为君。每剂不过三、四钱,用生绢袋盛入,煮汤饮之。勿煎太过,则味苦辣。若大便素实者,入蜜一匙。
    冬月加姜一片尤良。南陵末斋子有辞赞之。
    【附方】新八。
    反胃上气∶白芥子末,酒服一、二钱。(《普济方》)。
    热痰烦运∶白芥子、黑芥子、大戟、甘遂、芒硝、朱砂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名白芥丸。(《普济》)
    冷痰痞满∶黑芥子、白芥子、大戟、甘遂、胡椒、桂心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姜汤下。名黑芥丸。(《普济方》)。
    腹冷气起∶白芥子一升。微炒研末,汤浸蒸饼丸小豆大。每姜汤吞十丸,甚妙。(《续传信方》)。
    脚气作痛∶方见白芷。
    小儿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调摊膏贴之,以平为期。(《本草权度》)。
    防痘入目∶白芥子末,水调涂足心,引毒归下,令疮疹不入目。(《全幼心鉴》)。
    肿毒初起∶白芥子末,醋调涂之。(《濒湖集简方》),胸胁痰饮∶白芥子五钱,白术一两。为末,枣肉和捣,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摘玄方》)。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