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笋
-
(《蜀本草》)
【校正】并入木部《拾遗》桃竹笋。
【释名】竹萌(《尔雅》)、竹芽(《笋谱》)、竹胎(《说文》)、竹子(《神异经》)。
时珍曰∶笋,从竹、旬,谐声也。陆佃云∶旬内为笋,旬外为竹,故字从旬。今谓竹为妒母草,谓笋生旬有六日而齐母也。僧赞宁《笋谱》云∶笋一名萌,一名箬,一名KT ,一名茁,一名初篁。皆会意也。俗作笋者,非。
【集解】弘景曰∶竹类甚多。笋以实中竹、篁竹者为佳。于药无用。
颂曰∶竹笋,诸家惟以苦竹笋为最贵。然苦竹有二种∶一种出江西及闽中者,本极粗大,笋味殊苦,不可啖;一种出江浙及近道者,肉浓而叶长阔,笋味微苦,俗呼甜苦笋,食品所宜,亦不闻入药用也。
时珍曰∶晋·武昌戴凯之、宋·僧赞宁皆着《竹谱》,凡六十余种。其所产之地,发笋之时,各各不同。详见木部竹下。其笋亦有可食、不可食者。大抵北土鲜竹,惟秦、蜀、吴、楚以南则多有之。竹有雌雄,但看根上第一枝双生者,必雌也,乃有笋。土人于竹根行鞭时掘取嫩者,谓之鞭笋。江南、湖南人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为冬笋,《东观汉记》谓之苞笋,并可鲜食,为珍品。其他则南人淡干者为玉版笋、明笋、火笋,盐曝者为盐笋,并可为蔬食也。按∶赞宁云∶凡食笋者譬如治药,得法则益人,反是则有损。采之宜避风日,见风则本坚,入水则肉硬,脱壳煮则失味,生着刃则失柔。煮之宜久,生必损人。苦笋宜久煮,干笋宜取汁为羹茹。蒸之最美,煨之亦佳。味 者戟人咽,先以灰汤煮过,再煮乃良。
或以薄荷数片同煮,亦去 味。《诗》云∶其蔌伊芳何,惟笋及蒲。《礼》云∶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则笋之为蔬,尚之久矣。
诸竹笋 【气味】甘,微寒,无毒。
藏器曰∶诸笋皆发冷血及气。
瑞曰∶笋同羊肝食,令人目盲。
【主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别录》)。
利膈下气,化热消痰爽胃(宁原)。
苦竹笋 【气味】苦、甘,寒。
【主治】不睡,去面目并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健人(藏器)。理心烦闷,益气力,利水道,下气化痰,理风热脚气,并蒸煮食之(《心镜》)。治出汗中风失音(汪颖)。干者烧研入盐,擦牙疳(时珍)。
【发明】时珍曰∶四川·叙州·宜宾、长宁所出苦笋,彼人重之。宋·黄山谷有《苦笋赋》云∶ 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成味;温润缜密,多啖而不 。食肴以之启迪,酒客为之流涎。其许之也如此。
竹笋 【主治】消渴风热,益气力,消腹胀,蒸、煮、炒食皆宜(宁原)。
淡竹笋 【气味】甘,寒。
【主治】消痰,除热狂壮热,头痛头风,并妊妇头旋,颠仆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汪颖)。
冬笋、 笋【气味】甘,寒。
【主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有发生之义(汪颖)。
【发明】诜曰∶淡竹笋及中母笋,虽美,然发背闷脚气。箭竹笋新者可食,陈者不宜。
诸竹笋多食皆动气发冷症,惟苦竹笋主逆气,不发疾。
颖曰∶笋与竹沥功近。有人素患痰病,食笋而愈也。
瑞曰∶淡笋、甘笋、苦笋、冬笋、鞭笋皆可久食。其他杂竹笋性味不一,不宜多食。
宗 曰∶笋难化,不益人,脾病不宜食之。一小儿食干笋三寸许,噎于喉中,壮热喘粗如惊。服惊药不效,后吐出笋。诸证乃定。其难化也如此。
时珍曰∶赞宁《笋谱》云∶笋虽甘美,而滑利大肠,无益于脾,俗谓之刮肠篦。惟生姜及麻油能杀其毒。人以麻滓沃竹丛,则次年凋疏,可验矣。其蕲州丛竹、毛斑竹、匡庐扁竹、沣州方竹、岭南 竹、 竹、月竹诸笋,皆苦韧不堪食也。时珍常见俗医治痘,往往劝饮笋汤,云能发痘。盖不知痘疮不宜大肠滑利,而笋有刮肠之名,则暗受其害者,不知若干人也。
戒之哉,戒之哉。
桃竹笋 (《拾遗》)
藏器曰∶南人谓之黄笋。灰汁煮之可食,不尔戟人喉。其竹丛生,丑类非一。
时珍曰∶桃枝竹出川、广中。皮滑而广,犀纹瘦骨,四寸有节,可以为席。
【气味】苦,有小毒。
【主治】六畜疮中蛆,捣碎纳之,蛆尽出(藏器)。
刺竹笋 时珍曰∶生交广中。丛生,大者围二尺,枝节皆有刺。夷人种以为城,伐竹为弓。根大如车辐。一名芭竹。
【气味】甘、苦,有小毒。食之落人发(《竹谱》)。
酸笋 (《纲目》)
【集解】时珍曰∶酸笋出粤南。顾 《海槎录》云∶笋大如臂。摘至用沸汤泡去苦水,投冷井水中,浸二、三日取出,缕如丝绳,醋煮可食。好事者携入中州,成罕物云。
【气味】酸,凉,无毒。
【主治】作汤食,止渴解酲,利膈(时珍)。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