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王日休曰】初日分。谓早晨。中日分。谓日午。后日分。谓晚间。盖西土之言如此。佛生其中。而从其方言也。然于此经。一起信心。得福尚多。于此一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百千万亿劫无量无数者。以彼虽受无量福报。乃世间福耳。受世间福者。乃染烦恼之因。又因以作恶也。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则自此种善根矣。善根既种。则日见增长。愈久而愈盛。此则为出世间福。故彼不可以比。而胜于彼无量无数也。且人一日三时。乌得有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哉。盖假喻耳。乃极言其不可以比也。
【陈雄曰】佛恐世人执著如来忍辱之说。徒以身布施。而于自己性。与他人性。无纤毫利益。故于十三分言之。至此复言。屡救其失。
【肇法师云】从旦至辰名初日分。从辰至未名中日分。从未至戍名后日分。于此三时。乃至无量百千万亿劫舍身布施。亦不及受持是经见自性耳。见自性者。谓深明实相。人法二空。乃是大悟人也。
【傅大士颂曰】众生及寿者。蕴上假虚名。如龟毛不实似兔角无形。(寒山诗曰。身著空花衣。足蹑龟毛履。手把兔角弓。拟射无明鬼。龟本无毛。而谓之龟毛。兔本无角。而谓之兔角。皆假虚名耳。今众生寿者。五蕴之上。岂有是哉。亦假虚名而谓之众生。谓之寿者。亦犹龟毛之不实。兔角之无形也。)舍身由妄识。施命为迷情。详论福与智。不及受持经。
【李文会曰】信心不逆者。信顺于理。故云不逆。
【法华经云】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心常精进。无有间断也。受持读诵者。行解相应谓之受。勇猛精进谓之持。心不散乱谓之读。见性不逆谓之诵。为人解说者。谓已悟人。能见自性。方便为人解说此经。令悟实相。成无上道。此人所施。无所住相。功德无有边际。胜前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功德。百千万倍。
【川禅师云】人天福报即不无。佛法未梦见在。颂曰。初心后发施心同。功德无边算莫穷。争似信心心不立。一拳打破太虚空。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肇法师曰】明此法门。所有功德。过心境界。故不可以心思也。过言境界。故不可以口议也。
【王日休曰】所谓不可思议者。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也。不可称量者。既言不可议。则此所谓称者。非称说之称。乃称量之称。古者称与秤字通用。谓不可以秤秤也。不可量者。谓不可以器物量之也。
【颜丙曰】每日三次以恒河沙比身布施。沙者。言其多也。如是积至无量不可数劫布施。不如于此经典信心不逆。不逆。乃顺行也。其福尚能胜彼有为之福。何况更能发心书写受持读诵。为他人开解讲说。佛以简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称量者。盖诸佛赞叹。不及此功德至大无有边际也。
【李文会曰】无边功德者。若人于此经典。了悟人法二空。深明实相。功德广大。即同佛心无有边际。不可称量也。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王日休曰】乘乃车乘之乘。大乘。谓菩萨乘也。阿罗汉独了生死。不度众生。故云小乘。盖如车乘之小者。唯能自载而已。缘觉之人。半为人。半为己。故为中乘。盖如车乘之适中者也。菩萨为大乘者。谓如车乘之大者。普能载度一切众生也。此经欲普度一切众生。故为发菩萨大乘者说也。发乃起发之发。发大乘。谓起发此以济度众生也。最上乘者。谓佛乘也。佛又能兼菩萨而载度之。则在大乘之上。故为最上乘。以此乘之上。不复有乘。故为最上也。此经又为起发佛乘者说。谓佛之化度菩萨。亦以此经之理也。
【李文会曰】为发大乘者说者。智慧广大。能见自性。色空俱遣。不著二边。二边既无。即无中道可立。不染万境。即是大乘菩萨所行之道也。又曰为发最上乘者说者。不见垢秽可厌。不见清净可求。无遣可遣。亦不言无遣。无住可住。亦不言无住。心量广大。廓若太虚。无有边际。即是最上乘诸佛地位也。
【黄檗禅师云】如来现世。欲说一乘真法。则众生不信兴谤。没于苦海。若都不说。则堕悭贪。不为众生普舍妙道。遂设方便。说有三乘。乘有大小。得有浅深。皆非定法。故云唯有一乘道。余二则非真也。
【川禅师云】如斩一握丝。一斩一切断。颂曰。一拳打倒化城关。一脚□翻玄妙寨。南北东西信步行。休觅大悲观自在。大乘说。最上说。一棒一条痕。一掌一握血。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谢灵运曰】千载不坠。由于人弘。任持运行。荷担义也。
【李文会曰】广为人说。知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思议功德者。此谓上根器人。深明此经。了悟佛意。持此大乘经典为人解说。令诸学者。各见自性无相之理。得见本源自心是佛。当知此人功德无有边际。不可称量也。
【马祖曰】汝等诸人。须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又曰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佛国白禅师云】心心即佛佛心心。佛佛心心即佛心。心佛悟来无一物。将军止渴望梅林。
【华严经云】若不信自心是佛。无有是处。
【圜悟禅师云】即心即佛。已是八字打开。非佛非心。重问当阳点破。不寻其言。一直便透。方见古人亦心片片。若也踌躇。则当面蹉过了也。
【心佛颂云】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佛佛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动不静不来往。无异无同无有无。难取难舍难指望。内外圆明到处通。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个同。知之须会无心法。不染不净为净业。善恶千端无有无。便是南无大迦叶。
【黄檗禅师云】汝但除却凡情圣境。心外更别无佛。祖师西来。直指一切人全体是佛。汝今不识。执凡执圣。向外驰骋。返自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一念情生。即随异趣。无始以来。不异今日。无有异法。故名成等正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闻经解义。如说修行。广为人说无相之法。令诸学者。悟明心地。能行无相无著之行。开发心中智慧光明。离诸尘劳妄念。共成无上菩提。当知此人负荷自性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于身内也。
【傅大士云】遍计于先了。圆成证此时。宿乘无碍慧。方便劝人持。
【川禅师云】擘开太华手。须是巨灵神。颂曰。堆山积岳来。一一尽尘埃。眼里瞳人碧。胸中气若雷。出边沙塞静。入国贯英才。一片寸心如海大。波清几见去还来。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王日休曰】乐。(去声)好也。小法。谓外道法也。外道之法。正为著于有我人众生寿者。故为种种之说。如此。则于此经不相合矣。故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也。
【陈雄曰】小法者。小乘法也。法华经云。钝根乐小法。言其志意下劣。不发大乘心者也。是人堕于邪见。不知所谓大乘最上乘法。尽在此经。且不听诵。况能为人解说乎。著我人见。堕邪见也。圆觉经云。求大乘者。不堕邪见是也。
【李文会曰】若乐小法者。凡夫愚钝之重。不能听信。广学无上菩提。只修福慧。六道轮回因果之法。纵能强学。执著多闻。为人解说。被明眼人觑著。手忙脚乱。一场败阙。
【保宁勇禅师云】颜色规模恰似真。人前拈弄越光新。及乎人火重烹试。到了终归是假银。
【黄檗禅师云】古人心利。才闻一言。便乃绝学。所以唤作绝学无为闲道人也。今时人只欲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多知多解。翻成壅塞。皆为毒药。尽向生灭中取。真如之中。都无此事。从前所有一切解处。尽须并却令空。即是真如来藏。如来藏者。更无纤尘可有。即是破有法王出现世间。亦云我于然灯佛所。无有少法可得。此语只为空你情解知量。但消融表里情尽都无依执。是无事人。三乘教纲。只是应机之药。随宜所说。临时施教。各各不同。但能了知。即不被惑。第一不得于心境上守文作解。何以如此。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我此宗门不论此事。但止息念忘虑即休。更不用思前虑后。又云学般若人。不见有一法可得。绝意三乘。唯一真实。不可证得。谓我能证能得者。皆增上慢人。法华会上拂衣而去者。皆斯徒也。是故佛言。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所得。默契而已。学者思之。但止依正法修行。放下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不被一切诸境惑乱修行。
【正法眼藏云】若欲修行。当依正法。心体离念。相等虚空。不落圣凡。身心平等。如是修者。是为正法也。
【川禅师云】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颂曰。不学英雄不读书。波波役役走长途。娘生宝藏无心用。甘作无知饿死夫。争怪得别人。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陈雄曰】在在处处。言之所在之处不一也。若有此真经。譬如摩尼宝珠。瑞光辉焕。则凡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者。所应供养。即此处便是如来真身舍利宝塔。其谁不恭敬礼拜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诸华香。与法华经所谓须□那华香。阇提华香。末利华香。瞻卜华香。赤莲华香。青莲白莲华香是也。
【颜丙曰】大乘者。乃大根大器之人。一拨便转。不乐小法。最上乘者。不居佛位。不重己灵。高超十地。(大藏一览集云。菩萨十地者。欢喜地证圣位故。离垢地身心清净。发光地智已生明。焰慧地妙解廓照。现前地通达真俗。难胜地功行超越。远行地随方应化。不动地忍智自如。善慧地通力自在。法云地大智圆明。)明了大法。此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底人。长沙云。百尺竿头座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僧问果如百尺竿头。如何进步。南泉云。朗州山。澧州水。僧云。请师道。答云。四海五湖皇化里。此二等人。即为负荷自性如来阿耨菩提。若爱乐小法者。小法即世间有为法。则著四相。既著四相。宜其不能听受解说。此经在在处处。若有悟此经。即如佛塔。天人阿修罗。皆恭敬作礼。常持花香而散持经之处。供养此人。是谓一人办心。诸天办供也。
【傅大士颂曰】所作依他性。修成功德林。(子荣曰。所作依他性者。凡日用施为。皆是真如妙用。故云依他性。修成功德林者。修习成就菩提道果也。)终无趋寂意。唯有济群心。(子荣曰。终无趋寂意唯有济群心者。即不效小乘人且期自利。沉空趋寂。唯有大乘利众生心也。护法论云。傅大士齐建武四年。丁丑五月八日生。时有天竺僧嵩头陀来谓曰。我昔与汝毗婆尸佛所。同发誓愿。今兜率天宫衣钵见在。何日当还。大士曰。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盖谓度生为急者。即唯有济群心。何思彼乐者。即终无趋寂意也。)行悲悲广大。用智智能深。利他兼自利。小圣讵能任。(小圣。乃小乘人也。)
【李文会曰】在在处处若有此经者。一切众生六根运用。种种施为。常在法性三昧之中。若悟此理。即在在处处有此经也。一切世间者。谓有为之心也。天人阿修罗者。天者逸乐心。人者善恶心。阿修罗者嗔恨心。但存此心。不得解脱。所应供养者。若无天人阿修罗心。是名供养。即为是塔者。解脱之性。巍巍高显。故云是塔也。以诸花香而散其处者。当于解脱性中。开敷知见。薰植万行。即法界性自然显现。
【川禅师云】镇州萝卜。云门糊饼。(僧问赵州亲见南泉是否。州云。镇州出大萝卜头。僧问云门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门云。糊饼。又云作么生。是闻声悟道。见色明心。乃云观音菩萨将钱来买糊饼。放下手云。元来只是馒首。)颂曰。与君同步又同乡。起坐相从岁月长。渴饮饥餐常对面。不须回首更思量。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