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针第六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岐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黄帝曰。何谓重阳之人。岐伯曰。重阳之人。 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黄帝曰。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岐伯曰。此人颇有阴者也。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也。岐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而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黄帝曰。其气与针相逢奈何。岐伯曰。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黄帝曰。针已出而气独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当有其气两字)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黄帝曰。数刺乃知。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之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黄帝曰。针入而气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气逆与其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浮沉之势也。此皆粗之所败。工之所失。其形气无过焉。
    起手分提。中后一一分顶。布局措词毫无奇异妙。在前五段皆形气之事。末段非形气之过也。笔势于平中见侧。使通篇精神迸露。此篇与阴阳二十五人篇通天篇义相发明当互观之。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