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朴硝
-
即英硝也。味咸微甘。气大寒。功同芒硝。末筛点眼赤。去肿涩障翳泪痛。硝禀太阴之精。水之子也。味咸气寒。走血而润下。荡涤三焦肠胃实热。阳强之病。乃折治火邪药也。
唐时紫雪红雪碧雪皆用此硝炼成。通治积热诸病有神效。(濒湖)经云。咸味下泄为阴。又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气坚者以咸软之。热盛者以寒消之。故陷胸承气。皆用芒硝以软坚去实。(无己)承气用芒硝治大便难。夫以在下言之。则便溺俱阴。以前后言之。则前气后血。以肾言之。肾总主大小便。溺涩便秘。俱为火盛水少。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佐之以苦。故芒硝大黄相须为使也。本草言芒硝利小便而堕胎。然伤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大黄引之。直入大肠润燥软坚泻热。而母子俱安。经所云有故无陨。亦无陨也。(海藏)甘露饮。治热壅。凉胸膈。驱积滞。芒硝一斤。用蜜十二两。冬加一两和匀。入新竹筒内。勿令满。(半筒以上即止)蒸之。令有药处在饭内。虚处出其上。待饭熟取出。绵滤入瓷钵中。
竹篦搅勿停手。待凝。收入瓷盒。每卧时含半匙。渐渐咽之。如要通转。即多服之。关格不通。二便闭胀欲死。两三日则杀人。芒硝三两。泡汤一升服。取吐即通。小儿赤游。行于体上下。至心即死。以芒硝纳汤中。取浓汁。拭丹上。
〔论〕 硝生于斥卤之地。乃水土合德以立地。其气上蒸而出者也。水为至阴。土为太阴。能入阴分而逐阳结。盖本于阴阳征兆之初气以为感化。(不等于他物咸寒但以气味论功)
即金石犹为之消。而非徒以相胜为功。谓其走血者。血固真阴之化醇。同气相求也。既走阴分而取以化阳毒者。缘阳邪结于阴分而不散。则能蚀真阴以为大患。惟此消化之以全阴也。
夫消性固趋于阴。而阴之所药归者阳。又感上蒸之气。故目鼻口舌咽喉尤其奏功之地。大约热从乎湿。与热从乎风者。胥治。不止如本草数条也。凡病有阴不能为阳之守。而阳亢还以乘阴者。在阴固伤。有阴不得受阳之化。而阴郁还以结阳者。其阴愈伤。种种为患。咸借此阴阳感化之初气消释最捷。(如热渴消瘅。面热唇焦。咽燥舌肿。口疮喉痹。目赤鼻衄。颔颊结硬。以至谵狂惊痫。刚痉关隔。瘴疠疫毒。斑烂痈疽等症。一皆阴伤于阳而结之甚者。)
本经首曰。治百病。除寒热邪气。则已知其所主治侈矣。第元阳之虚者。是为禁药。而元阴虚者。投此至阴之化气。反为绝其生化之元。贻害不小也。
热结不至坚者。不可用。(无己)用以涤肠中宿垢。破坚积热块。孕妇惟三四月及七八月不可 风化硝 制法。悬芒硝于风日中。消尽水气。自成轻飘白粉。或以瓷瓶盛挂檐下。待硝渗出瓶外。刮下收之。
甘缓轻浮。治上焦心肺痰热而不泄利。主上焦风热。小儿惊热膈痰。清肺解暑。去眼睑赤肿 元明粉 制法。用白净朴硝十斤。长流水一石。煎化去渣。星月下露一宿。去水取硝。
每斗用萝卜一斤。切片同煮熟。滤净。再露一夜。取出。每硝一斤。用甘草一两同煎。去渣。
再露一宿。取出。盛大砂罐中。筑实。盐泥固济。浓半寸。不盖口。坐炉上。炭火十斤。从文至武 之。待沸定。以瓦一片盖口。仍前固济。再以十五斤顶火 之。放冷一伏时。取出。
隔纸安地上。盆覆三日。出火毒。研末。每斤入生炙甘草末各一气味辛甘冷。沉也。阴也。阴中有阳之物。(仙经)主治心热烦躁。五脏结滞。退膈上虚热。明目消肿毒。用代盆硝。去胃中之实热。荡肠中之宿垢。(东垣) 此粉 炼多遍。
佐以甘草。去其咸寒之毒。遇有三焦肠胃寒热积滞年少气壮者。量与服之。亦有速效。若脾胃虚冷及阴虚火动者。仍忌。
〔缪氏简误总论〕 硝者消也。究其功用。无坚不磨。无结不散。无热不荡。无积不摧。
故仲景承气汤用之。非邪结下焦。坚实不可按者。不用。恐其误伐下焦真阴故也。若病不由于邪热深固。闭结难通。断弗轻投。至于血涸津枯以致燥结。阴虚精乏以致骨蒸。火炎于上以致头痛目昏聋渴咽痛吐衄咳嗽痰壅类实等证。切戒勿误。虽悔难追。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