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枇杷叶(《名医别录》)
-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均系栽培。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湖南、江苏、江西等地。原植物生于村边、平地或坡边。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临床用名有枇杷叶、蜜炙枇杷叶。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苦,平,无毒。主治卒噎不止,下气。
《药性论》:使,味甘。能主胃气冷,呕哕不止。
《日华子本草》:疗妇人产后口干。
《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主卒哕不止,下气。
《本草衍义》:治肺热嗽有功。有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痨,以楷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苑、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各如常制,治讫,同为末,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终剂而愈。
《本草纲目》:枇杷叶,气薄味厚,阳中之阴。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也。
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
治胃病,以姜汁涂炙,治肺病,以蜜水涂灸乃良。
《本草经疏》:枇杷叶禀天地清寒之气,四时不凋,其味苦,气平,平即凉也,无毒。入手太阴,足阳明经。气薄味厚,阳中之阴,降也。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火气上炎,则为卒呃不止,呃者,哕也,其声浊恶而长。经曰:树枯者叶落,病深者声哕。病者见此,是为危证。枇杷叶性凉,善下气,气下则火不上升,而胃自安,故卒呃止也。其治呕吐不止,妇人产后口干,男子消渴,肺热咳嗽,喘息气急,脚气上冲,皆取其下气之功。气下则火降痰顺,而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冲逆者不冲逆矣。又治妇人发热咳嗽,经事先期,佐补阴清热之药,服之可使经期正而受孕。
简误: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本草蒙筌》:味苦,气平。无毒。锉碎煎汤,偏理肺脏。下气除呕哕不已,解渴治热嗽无休。
《本草乘雅》:收麦之器曰枇杷;仓廪之官曰胃府。像其能入能出也。麦冬茂夏实,枇杷亦冬花夏果,与丽衡冬入夏出反,谓其能阖能辟也。故入胃府,主卒喛呕哕不止。兼走肺,疗咳唾气窒者,此即喛呕哕浊之饮,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嗔肺胀,上下合邪,相击成咳,而为唾为窒矣。固受盛属胃,其腐化敷布,必藉肺气之吸呼,互为关键终始故也。力主脚气,即饮浊下流;疮疡,即饮浊外溢。种种因证,咸从胃生。至若肃肺金,资肾水,益脾土,清心、镇肝,此即转出为入。解暑,消热烦,止消渴,降温、辟疫,此即转入为出。总不出者使之出,不入者使之入,不开阖者使之开阖,形气咸调之良品也。经云:阴之五宫,生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然则枇杷不独入胃与肺,并入心肝脾肾五府矣。以胃为五藏六府经气之始,复为五藏六府经气之终故尔。
《药性解》:枇杷叶,味苦,性平,无毒,入肺经。主除呕和胃,解渴止嗽,下气清痰。
按:枇杷叶之入肺,苦能泄气故也。不去黄毛,射入肺中,发咳不已。枇杷不可多食,亦能发热生痰。
《本草备要》:泻肺降火。
苦平。清肺和胃而降气,气下则火降痰消。气有余便是火,火则生痰。治热咳呕逆口渴。时珍曰:火降痰顺,则逆者不逆,呕者不呕,咳者不咳,渴者不渴矣。一妇肺热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将成劳,以枇杷叶、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皮、木通等分,大黄减半,蜜丸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终剂而愈。治胃病姜汁炙,治肺病蜜炙。
《本经逢原》:其叶气味俱薄,故入肺、胃二经,治夏月伤暑气逆最良。近世治劳嗽,无不用之。盖取其和胃下气,气下则火降痰消,胃和则呕定哕止。然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忌之。
《本草求真》:﹝批﹞泻肺降气。
枇杷叶专入肺。味苦气平,诸书皆言泻肺治嗽。缘味多由胃气不和,肺气不顺,以致火气痰塞,因而咳嗽不已。丹溪云,气有余便是火,火起则痰生,服此味苦而平,则肺金清肃,而气不得上逆而顺矣。气顺则痰与火皆顺,痰、气、火同为一类。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咳者不咳,渴者不渴,是以昔人用此,合以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皮、木通等分,大黄减半,蜜丸,以治肺热火嗽,身如火炎,令其食后夜卧含化一丸,剂未终而病即愈,则知此为清肺治火止嗽之要剂也。
《得配本草》:苦,平。入手太阴、足阳明经气分。清肺和胃,降气清火。消痰止嗽,及呕哕口渴。下气之功。
得茅根,治温病发哕;得栀子,治赤鼻面疮;配人参、丁香,治反胃呕哕。焙焦研末,茶服,止衄血。
胃病姜汁涂炙;肺病,蜂蜜涂炙。
虚寒呕吐,风寒咳嗽者,禁用。
《本经疏证》:冬气闭藏,夏气蕃秀,草木花实多应其时,惟枇杷于盛冬作花,仲缀实,是阳藏于阴之候,而反阳出于阴,阳出于阴之候,而反阳凝于阴。为阴盛时能使阳舒,阴微时能使阳畜,是其下气乃和阳以就阴,其止哕乃畅阴以从阳。予谓间啘于中,上云卒而下云不止,是来骤而去不速也。枇杷开花何妨稍迟,结实不嫌稍疾,乃竟于严万闭密中吐英扬秀,一似有所促迫而不得迟者,有卒之义焉。既花已后,直俟六阳尽浮,一阴初姤时实方成熟,一似有所推挽而不得疾者,有不止之义焉。卒啘止者,阴不和阳,阳不入阴也,取其花能阴和于阳,实能阳入于阴,以治有气不下哕不止者哉。虽然,其取义在花实,而所用在叶,何也?夫花仍有主头风鼻流清涕之功,实原有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之效,但花不耐采,实不任藏,以其易浥烂也,独叶坚厚青翠,四时不凋,随用随采,无须储蓄,蓄亦甚易,且惟不凋,是以得气充,为花实所系而效其灵,若花实则效灵于气者也,又何可并,特不能如花之入极上实之能润燥耳。
《本草新编》:枇杷叶,味苦,气平,无毒。入肺经。止咳嗽,下气,除呕哕不已,亦解口渴。用时去毛,但止用之以止阴虚之咳嗽,他嗽不可用也。
枇杷叶竣冬不凋,自是益阴妙药,但制之不得法,反动其嗽。盖叶上尤毛多,必须以水洗去,不可少带一毫始妙。否则,毛入喉中,无益转有害矣。
《本草分经》:清肺和胃,下气而消痰,降火。治肺蜜炙;治胃姜汁炙。刷去毛。
《本草思辨录》:枇杷叶背有黄毛,黄入胃而毛属肺。其味苦平,故能和肺胃而降气。《别录》主卒啘不止。邹氏不言啘为何病,而但以阴和阳,阳入阴释之,似精而实泛矣。夫卒啘者呃逆之谓,不止者连续之谓,呃逆多捽发而连续。其所以主之者何故?盖胃为肝干则逆,胃逆而肺欲降则呃。枇杷叶青翠不雕,煮汁则冷,有抑肝阳之能,且使肺胃咸循其降纳之职。陶隐居云:若不暇煮,但嚼汁咽亦瘥。其效之速如是。然则柿蒂所以治冷呃,枇杷叶所以治热呃。非天然对待之剂耶。
用枇杷叶者,于热嗽热呕多有之,热呃少见。但能认定枇杷叶为降气治热之物,则以之治嗽治呃,皆发无不中。
【现代药理研究】
·枇杷叶对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枇杷叶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绿原酸有显著增加胃肠道蠕动和促进胃液分泌和利胆作用。
·枇杷叶有抑菌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枇杷叶有抗炎作用。
·枇杷叶有抗肿瘤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熊果酸。
·枇杷叶有降血糖作用。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