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液汤 《温病条辩》
-
【组成】
元参50g 麦冬30g 细生地30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1.阳明温病,津液不足。症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稍数或沉而无力。
【方义体会】
原方所治,热结阳明,阴亏液耗,所谓“液干多而热结少”者,实属热病耗损津液所致。故以滋养阴液为主。方以元参养阴生津,麦冬养阴润燥,生地养阴清热.三药均属质润之品,合用具有滋养阴液,清热润燥的作用.热病耗损,津液重伤,以增液汤扶正育阴,非重剂不为功。
【临床应用】
1、高热例:刘××,男,18岁。高热,体温持续在39。5℃左右已21天。虽经中西医救治,高热仍然不退,邀余会诊。
诊见:鼻干涕少,口唇红,身燥无汗,舌干少津,舌尖红,默然不语。食少纳呆,大便干,小便短赤,脉虚而数。前已用苦寒之品,不宜重蹈旧辙,宜养阴之法。
处方:元参90克、生地60克、麦冬6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二剂水煎,空腹热服。药尽热退,转危为安。
《内经·至真要大论》曰:“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所病后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结合前人“凉之不凉是无水也”之经验,故用大剂量养阴之增液汤,滋少水以灭盛火。方中加用当归,意在活血化淤,以提高退热之效。
2、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感染例:李××,男,34岁。1965年4月4日入某院,入院诊断:肺脓肿。
病史及一般资料:一周前感冒,继而发烧逐日增高,并伴咳嗽、咯痰、胸痛,体温38。5℃~39℃之间,白细胞16000/mm3。,痰腥臭,脓状,并夹血块,每日痰量1000毫升左右。经用大量抗生索治疗,体温持续不降,痰量不减,遂邀中医会诊。
辨证;患者体质纤弱,面色红而油亮,脉洪大滑数,舌红无苔。证系风温伤肺,邪热内蕴,以苇茎汤治之。芦根50克、薏仁24克、桃仁10克、冬瓜仁18克,水煎服。
二诊(4月19日):服药三剂后,咳嗽胸痛有减,体温仍未正常,脓痰仍多。经透视检查,发现右上肺叶有结核性空洞,痰见脓细胞,红细胞满视野,抗酸杆菌阴性,确诊为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感染,加用抗痨药物,拟方:元参90克、麦冬60克,金银花150克,当归15克、芦根30克、鱼腥草16克、甘草10克,水煎服,三剂。
三诊(4月22日):患者精神好转.午后体温仍高,脉仍洪数,舌红而干,上方加生地10克、川贝母10克(研末冲服)。
四诊(5月2日);服上方七剂后,精神转佳,症状大减,食欲稍增,每日可进食3~4两,痰量仍多而腥臭,脉仍偏于洪大,舌红略有薄苔,体温恢复正常,拟方;元参30克、麦冬30克、银花90克,甘草6克,桔梗9克、枇把叶10克、水煎服。十余剂后,咳嗽减少,痰液清白,无腥臭,体温稳定,食欲欠佳,改拟香砂六君子汤,服三剂。服后精神萎顿,时有烦躁,口干欲饮,胸闷痰黄,体温38℃,脉又洪起,舌红苔黄,此乃误用砂仁、术香之过,遂改以生地l5克、麦冬30克、元参30克,桑叶10克,川贝母10克、薄荷3克(后下),水煎服,八剂。诸证悉退,嘱其继用抗痨药物,注意调养,出院。
此案初诊,治按肺痈,如《金匮》:“眩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初投千金苇茎汤而无效,细辨其证,素体赢弱,固有肺痨,痰腥臭而带脓血,脉见洪数。邪热壅肺甚重,非大剂甘寒,难奏功效。元参清热滋阴,麦冬生津润燥,银花清血分热毒,鱼腥草清肺中热毒,配用当归意在引诸药入血分,又兼活血,以后加用桔梗,开据肺气,解风热之所壅。然余邪未退之时,急进补虚和胃之剂而阳证复萌,说明肺津耗伤日益,虽有中虚之象,不可早顾,香燥之品,触之即发,不可不慎。
前人云:“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正是此理。
3、绿脓杆菌性败血症例:苏××,男,21岁。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住北京某医院,治疗月余,病情不见好转,高烧不退,血痰培养均有绿脓杆菌生长,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绿脓杆菌性败血症。特来邀余赴京会诊。
诊见:高热灼手,阵眩、痰少。躁扰不安、胸闷心烦、面色萎黄、唇淡、腹胀纳呆、失眠、大便四日未行,尿短赤,舌淡苔黄干,脉滑数,证为热毒炽盛、充斥三焦,气阴两伤。治宜清热解毒,滋阴顾液,方用;第一方:银花90克、芦根60克、冬瓜皮12克、薏仁30克、桃仁10克、鱼腥草12克、甘草9克,水煎服.第二方:元参60克、麦冬60克、生地20克、银花40克、黄芪20克、太子参l5克、桑叶12克、枇杷叶9克,水煎服。上二方,各服一剂。
二诊:服上药后体温降至37。5℃,腹胀减轻,大便通。能少量进食,胸中仍觉烦闷,咳嗽未止,舌脉期前。证为余邪未尽,痰热之邪壅于胸中,仍主清化,方用:
第一方:黄连5克、半夏9克、瓜萎20克、栀子9克、淡豆豉9克,水煎服。
第二方:麦冬30克、川贝12克、银花30克、元参20克、杏仁12克、冬瓜皮9克、紫菀9克、百部9克、桑叶12克、枇杷叶9克、芦根30克、甘草9克,水煎服。上二方各服一剂。
三诊:体温正常.脉静身凉,诸证悉退,血痰培养无绿脓杆菌生长。
本证系急性白血病伴感染性高烧,证已逾月,津伤液耗,邪热鸱张,治宜兼顾。治此热盛阴伤,惯用元参、麦冬,常达30~60克,甚至用至100克。二药,元参长于滋肾水,麦冬长于养肺阴,元参善清上焦无根浮游之火;麦冬气禀清肃,善清心肺之热烦。用于病热,滋少阴之水以无厥阴盛火,亦多配生地,增液养阴,共凑佳效。
感染是白血病患者的并发症,临床死于败血症者,亦非鲜见。投治此症,非大剂养阴清热之剂而不得效。常云:“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对于热毒充盛,津液枯耗,必以大量清热解毒,增补阴液之剂救治,方有生机。然前医亦用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之剂而无效,此乃病重药轻,杯水不治盛火之故。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