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捭闔第一
-
捭,撥動也;闔,閉藏也。凡與人之言道:或撥動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閉藏之,令自言,示其異也。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
若,順;稽,考也。聖人在天地間,觀人設教,必須考古道而為之。
為眾生之先,
首出萬物以前人,用先知覺後知,用先覺覺後覺,故為眾生先。
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
陽開以生物,陰闔以成物,生成既著,須立名以命之也。
知存亡之門戶,
不忘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凶之先見者,其惟知機乎!故曰:知存亡之門戶也。
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眹焉。
萬類終始人心之理,變化眹跡,莫不朗然玄悟,而無幽不測,故能籌策達見焉。
而守司其門戶,
司,主守也。門戶,即上存亡之門戶也。聖人既達物理終始,知存亡之門戶,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
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莫不背亡而趣存,故曰:其道一也。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
其道雖一,行之不同,故曰:變化無窮。然有條而不紊,故曰:各有所歸也。
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此二者,法象各異,施教不同。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
政教雖殊,至於守司門戶則一,故審察其所宜先者先行,所宜後者後行之也。
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權謂權謀,能謂材能,伎巧謂百工之役,言聖人之用人,必量度其謀能之優劣,校考其伎巧之長短,然後因材而用。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
言賢不肖、智愚、勇怯材性一同,各有差品,賢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闔而異之,智之與勇,可進而貴之,愚之與怯,可退而賤之,賢愚各當其分,股肱盡其力,但恭己無為,牧之而已矣。
審定有無,以其實虛;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
言任賢之道,必審定其材術之有無,性行之虛實,然後隨其嗜欲而任之,以見其志意之真偽也。
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
凡言事者,則微排抑其所言,撥動以反難之,以求其實情。實情既得,又自閉藏而撥動之,彼以求其所言之利何如耳。
或開而示之,或闔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
開而同之,所以盡其情;闔而異之,所以知其誠也。
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
凡有所言,有可有不可,必明審其計謀,以原其同異。
離合有守,先從其志。
計謀雖離合不同,但能有所執守,則先從其志以盡之,以知成敗之歸也。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
言撥動之貴其周遍,閉藏之貴其隱密,而此二者,皆須微妙合於道之理,然後為得也。
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
料而簡擇,結謂繫束。情有真偽,故須簡擇;誠或無終,故須繫束也。
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
權衡既陳,輕重自分。然後為之度數,以制其輕重。輕重因得所,而為設謀慮,使之道行也。
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
謂輕重不合於斤兩,長短不充於度數,便為廢物,何所施哉!聖人因是自為謀慮,更求其反也。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
謂中權衡者,出而用之,其不中者,納而藏之也。
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
誠者,闔而取之;不誠者,闔而去之。
捭闔者,天地之道,
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故謂天地之道。
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
陰陽變動,四時開閉,皆捭闔之道也。縱橫,廢起也。萬物,或開以起之,或闔而廢之。
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言捭闔之道,或反之,令出於彼;或反之,覆來於此;或反之於彼,忤之於此。皆從捭闔而生,故曰:必由此也。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
言事無開闔,則大道不化、言說無變。故開閉者,所以化大道、變言說。事雖大,莫不成之於變化,故必豫之,吉凶繫焉。
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
心因口宣,故口者,心之門戶也。神為心用,故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
凡此八者,皆往來於口中,故曰:由門戶出入也。
故關之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
言八者若無開閉,事或不節,故關之以捭闔者,所以制其出入。開言於外,故曰:陽也;閉情於內,故曰:陰也。
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開閉有節,故陰陽和;先後合宜,故終始義。
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
凡此皆欲人之生,故曰:始曰陽。
故言死、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
凡此皆欲人之死,故曰:陰陰曰終。
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皆曰終,言惡以終為謀。
謂言說者,有於陰言之,有於陽言之,聽者宜知其然。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
謂或撥動之,或閉藏之,以陰陽之言試之,則其情慕可知。
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
謂與情陽者言,高以引之;與情陰者言,卑以引之。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陰言卑小,故曰:以下求小。陽言崇高,故曰: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言可。
陰陽之理盡,小大之情得,故出入皆可,何所不可乎?
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無所不可,故所說皆可。
為小無內,為大無外。
盡陰則無內,盡陽則無外。
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
以道相成曰益,以事相賊曰損;義乖曰去,志同曰就;去而遂絕曰倍,去而復來曰反。凡此不出陰陽之情,故曰:皆以陰陽御其事也。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陽還終始,陰極反陽。
此言上下相成,由陰陽相生也。
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
此言上之爵祿養下,下以股肱宣力。
陰陽相求,由捭闔也。
上下所以能相求者,由開閉而生也。
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
言既體天地、象陰陽,故其法可以說人也。
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天圓地方,上下之義也。理盡開閉,然後生萬物,故為萬事先,上下之道自此出入,故曰:圓方之門戶。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