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文赏析 >

《宋史·王渊传》原文及翻译

http://www.newdu.com 2019-04-30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宋史
    原文
    王渊,字几道,熙州人,善骑射。应募击夏国,屡有功,累迁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诸羌入寇,渊奋击,大破之,移同总领湟州蕃兵将兼知临宗砦,坐法免。
    宣和三年,刘延庆讨方腊,以渊为先锋。贼将据钱塘,势张甚。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我以强弩伏数百步外,必可得志。”世忠如其言,贼果追之,伏弩卒发,应弦而倒,遂围而平之。授阁门宣赞舍人、权京畿提举保甲兼权提点刑狱公事。
    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靖康元年,金人攻汴京,河东、北宣抚使范讷统勤王兵屯雍丘,以渊为先锋,寻以所部归康王府。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渊至汴都,以朝服见邦昌,纳谒曰:“参冢宰相公。”邦昌始易紫袍延之政事堂,渊恸哭宣教。康王即皇帝位,以渊为都统制,扈从累月不释甲。时群盗蜂起,以渊为制置使平杭贼,所向皆捷。期年,群盗略尽,迁响德军节度使。建炎三年,金人攻扬州,帝欲如镇江以援江北,群臣亦固请。渊独言:“镇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先据姑苏,将若之何?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险。”议遂决。
    先是,统制官苗傅自负世将,以渊骤用,颇觖望;刘正彦尝招巨盗丁进,亦以赏薄怨渊。而内侍康履颇用事,及渊入枢府,傅、正彦愈不平。俟渊入朝,伏兵杀之,并杀康履,渊时年五十三。
    初,帝在南京,闻渊疾,遣中使曾泽问疾。泽还,言其帷幔茵褥皆不具,帝辍所御紫茸茵以赐。赠开府仪同三司,官其子孙八人,谥襄愍,子倚。
    (节选自《宋史·王渊传》,有删改)
    译文
    王渊,字几道,是熙州人,擅长骑马射箭。应朝廷的招募,进攻西夏国,屡有战功,多次升迁任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几支羌族敌人入侵,王渊奋力反击,大败敌军,调任同总领湟州蕃兵将兼管临宗砦,触犯法律被免职。 
    宣和三年,刘延庆讨伐方腊,让王渊担任先锋。敌人将要占据钱塘,气焰特别嚣张。王渊告诉小校尉韩世忠说:“敌人认为我们远道而来,一定会轻视我们,明天你迎战后假装逃跑。我率领强健有力的弓弩手埋伏在数百步以外,一定会获胜。”韩世忠按照他的话,敌人果然追击,埋伏的弓弩手突然发射,敌人应着弓弦声而倒下了,于是包围并平定了敌军。授予阁门宣赞舍人的职位,暂时代理京畿提举保甲兼暂代提点刑狱公事。 
    继续跟着刘延庆攻打契丹,重兵驻扎在卢沟以南,刘延庆派王渊等一千人保护粮道,战败被敌人抓获。不久逃跑回来,仍然凭借出塞有功升任武功大夫。靖康元年,金人攻打汴京,河东、北宣抚使范讷率领支援皇帝的救兵驻扎在雍丘,任命王渊为先锋,不久率领所管理的军队归顺康王府。第二年,张邦昌超越本分自立为王,康王到了济州,命令王渊率领三千人入城保卫宗庙。王渊到了都城,穿着朝服来见张邦昌,进来拜见说:“参见老宰相。”张邦昌才换了紫色的官袍请他到政事堂,王渊恸哭劝说。之后康王即皇帝位(南宋高宗赵构),命王渊为都统制,王渊跟从随侍着皇帝几个月不脱铠甲。当时成群的盗贼蜂拥而起,任命王渊为制置使平定杭州的乱贼,所向披靡,节节胜利,一整年,盗贼几乎消灭干净了,迁任响德军节度使。建炎三年,金人攻打扬州,皇帝想要到镇江来援助江北,群臣也坚决请求(去镇江)。王渊单独说:“镇江只可以挡住一面,如果金人先占据姑苏,将怎么办呢?不如钱塘有大江的险要地势。”商议于是决定(去钱塘)。 
    在这之前,统制官苗傅自负世代为将,认为王渊是突然得到重用,十分不满怨恨;刘正彦曾招降了大盗丁进,也因为奖赏微薄而怨恨王渊。而内侍官康履独揽大权,等到王渊进入枢府,他们更加觉得不平。等王渊进入朝廷,埋伏兵力杀了他,一同杀了康履。王渊当时五十三岁。 
    当初,皇帝在南京听说王渊病了,派遣中使曾泽探望王渊。曾泽回来,说:“王渊连帷帐和床席子都没有。”皇帝把自己的紫茸席来赐给王渊。赠开封府仪同三司,让他的子孙八人做官。谥号“襄愍”,儿子承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