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太医局程文》·九卷(永乐大典本)
宋时考试医学之制也。其命题有六,一曰墨义,试以记问之博;二曰脉义,试以察脉之精;三曰大义,试以天地之奥与脏腑之源;四曰论方,试以古人制方佐辅之法;五曰假令,试以证候方治之宜;六曰运气,试以一岁阴阳客主与人身感应之理。考《宋史》,医学初隶太常寺,元丰间始置提举判局,设三科以教之,曰方脉科、针科、疡科。凡方脉以《素问》、《难经》、《脉经》为大经,以《巢氏病源》、《龙树论》、《千金翼方》为小经,针科、疡科则去《脉经》而增《三部针灸经》。常以春试,学生愿与者听。迨崇宁间,改隶国子监;分上舍、内舍、外舍。其考试法,第一场问三经大义五道。次场方脉及临证运气各二道,针科、疡科试小经大义三道,运气二道。三场假令治病法三道。中格高等,为尚药局医师以下职。乾道中罢局而存御医诸科,后更不置局,仅存医学科。淳熙中又稍变其制焉。此太医局系绍熙二年后所置,程文以墨义为第一道,较旧制又稍异矣。其裒为一集,不知何人所编,世亦别无传本。今从《永乐大典》中排纂,得墨义九道,脉义六道,大义三十七道,论方八道,假令十八道,运气九道,谨厘次为九卷。其文皆通贯三经,及三部针灸之法,暨金石之品,草木之性,辨析精微,足资启发。盖有宋一代,於医学最为留意,自皇祐中於古来经方脉论皆命孙兆、林亿、高保衡等校刊颁行,垂为程式。故学者沿波讨流,各得以专门名家。观於是编,可以见当时讨论之详矣。
宋时考试医学之制也。其命题有六,一曰墨义,试以记问之博;二曰脉义,试以察脉之精;三曰大义,试以天地之奥与脏腑之源;四曰论方,试以古人制方佐辅之法;五曰假令,试以证候方治之宜;六曰运气,试以一岁阴阳客主与人身感应之理。考《宋史》,医学初隶太常寺,元丰间始置提举判局,设三科以教之,曰方脉科、针科、疡科。凡方脉以《素问》、《难经》、《脉经》为大经,以《巢氏病源》、《龙树论》、《千金翼方》为小经,针科、疡科则去《脉经》而增《三部针灸经》。常以春试,学生愿与者听。迨崇宁间,改隶国子监;分上舍、内舍、外舍。其考试法,第一场问三经大义五道。次场方脉及临证运气各二道,针科、疡科试小经大义三道,运气二道。三场假令治病法三道。中格高等,为尚药局医师以下职。乾道中罢局而存御医诸科,后更不置局,仅存医学科。淳熙中又稍变其制焉。此太医局系绍熙二年后所置,程文以墨义为第一道,较旧制又稍异矣。其裒为一集,不知何人所编,世亦别无传本。今从《永乐大典》中排纂,得墨义九道,脉义六道,大义三十七道,论方八道,假令十八道,运气九道,谨厘次为九卷。其文皆通贯三经,及三部针灸之法,暨金石之品,草木之性,辨析精微,足资启发。盖有宋一代,於医学最为留意,自皇祐中於古来经方脉论皆命孙兆、林亿、高保衡等校刊颁行,垂为程式。故学者沿波讨流,各得以专门名家。观於是编,可以见当时讨论之详矣。
目录
太医局程文 四库本
作者:[宋]佚名
类型:医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