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章怀太子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尤为可贵的是,《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德标准的才女蔡琰。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后汉书》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后汉书》自有其特点。从体例上看,与《史记》和《汉书》相比,有一些改进。在本纪方面,它不同于《汉书》的一帝一纪,而是援引《史记·秦始皇本纪》附二世胡亥和秦王子婴的先例,在《和帝纪》(和帝刘肇)后附殇帝(殇帝刘隆),《顺帝纪》(顺帝刘保)后附冲、质二帝。这既节省了篇幅,又不遗漏史实,一举而两得。在皇后方面,改变了《史记》与《汉书》将皇后列入《外戚传》(吕后除外)的写法,为皇后写了本纪。这样改动,符合东汉六个皇后临朝称制的史实。
在列传方面,《后汉书》除了因袭《史记》、《汉书》的列传外,还新增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七种列传。这些列传既是新创,又反映了东汉的实际情况。如东汉一代党锢大兴,许多比较正直的大臣都以结党的罪名被杀;另外,东汉的宦官多参与朝政,杀戮大臣,是党锢之狱的主要制造者。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东汉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范晔根据这些史实,创立了党锢和宦者两个列传。为列女立传,最早始于西汉的刘向,范晔在刘向的启发下增写了《列女传》,这在正史中是第一次出现。他写《列女传》的宗旨是:“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他的《列女传》中,有择夫重品行而轻富贵的桓少君、博学的班昭、断机劝夫求学的乐羊子妻、著名才女蔡琰等,不拘于三纲五常的界域。《后汉书》的列传,还往往打破时间的顺序,将行事近似的人写成合传。
如王充、王符和仲长统三人,并不是同时代的人,因为他们都轻利禄而善属文,行为近似,所以合传。
目录
正文
- 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 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
-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 卷五 孝安帝纪第五
- 卷六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 卷七 孝桓帝纪第七
-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 卷九 孝献帝纪第九
-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 卷十下 皇后纪第十下
- 卷十一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 卷十二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 卷十五 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 卷十六 邓寇列传第六
-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 卷十八 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 卷十九 耿弇列传第九
- 卷二十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
- 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 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 卷二十三 窦融列传第十三
- 卷二十四 马援列传第十四
-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 卷二十七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
- 卷二十八上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
- 卷二十八下 冯衍传第十八下
- 卷二十九 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
- 卷三十上 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
- 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
-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 卷三十三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 卷三十四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 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 卷三十八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 卷三十九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
- 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第三十上
- 卷四十下 班彪列传第三十下
- 卷四十一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
- 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 卷四十三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 卷四十四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 卷四十五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 卷四十六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
- 卷四十七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
-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 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
-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 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 卷五十二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
- 卷五十三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 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 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传第四十五
-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 卷五十八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 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 卷六十下 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 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 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 卷六十三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
- 卷六十四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 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 卷六十六 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 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
-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 卷七十三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 卷七十四上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
- 卷七十四下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
- 卷七十五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 卷七十七 酷吏列传第六十七
- 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
- 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第七十上
- 卷八十下 文苑列传第七十下
- 卷八十一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 卷八十二下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
- 卷八十三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 卷八十四 列女传第七十四
- 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 卷八十七 西羌传第七十七
- 卷八十八 西域传第七十八
- 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
- 卷九十 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 志第一 律历上
- 志第二 律历中
- 志第三 律历下
- 志第四 礼仪上
- 志第五 礼仪中
- 志第六 礼仪下
- 志第七 祭祀上
- 志第八 祭祀中
- 志第九 祭祀下
- 志第十 天文上
- 志第十一 天文中
- 志第十二 天文下
- 志第十三 五行一
- 志第十四 五行二
- 志第十五 五行三
- 志第十六 五行四
- 志第十七 五行五
- 志第十八 五行六
- 志第十九 郡国一
- 志第二十 郡国二
- 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
- 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
- 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
-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 志第二十九 舆服上
- 志第三十 舆服下
后汉书 李贤注
作者:(南朝宋)范烨编,(唐)李贤等注
类型:正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