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家类>> 伤寒论条辨>> 卷之六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脉证并治第十一

    凡七条方四(一)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 散主之。
    烧 散方上取妇人中 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 当烧灰。
    少腹之少,去声,伤寒,包中风而言也。易,犹交易变易之易,言大病新瘥,血气未复,强合阴阳,则二气交感,互相换易而为病也。身体重,少气,真元亏竭而困倦也。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者,所易之气内攻也。热上冲胸,头不欲举,眼中生花者,虚阳生热而上蒸也。膝胫拘急者,脉乱而筋伤也。当近隐处,阴阳二气之所聚也。男女易用,物各归本也。
    (二)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
    枳实栀子豉汤方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枚擘) 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大病,概言也。下仿此,劳,强力房劳,复,重复作病。盖大邪初退,血气新虚,作强劳伤。虚而生热,犹之病复发,非实发初病也。枳实宽中破结,栀子散热除烦,香豉能解虚劳之热,清浆则又栀子之监制,故协三物之苦寒,同主劳伤之复热,而与发初病之实热不同伦也。宿食,陈宿之积食也。食能生热,故须去之,大黄者去陈以致新也。
    (三)伤寒瘥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者,以下解之。
    此示病后不谨,调理小复之大法,脉浮,有所重感也。脉沉,饮食失节也。
    (四)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牡蛎泽泻散方牡蛎(熬) 泽泻 栝蒌根 蜀漆(洗去脚) 葶苈(熬) 商陆根 海藻(洗去咸以上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后服。
    水气,肌肉肿满而虚浮。盖瘥后新虚,土未强而水无制也。从肿以下而不及上者,水性就下。势之初起,故虽泛滥未至于横溢也。牡蛎泽泻海藻,咸以走肾,肾强则水行,葶苈商陆根,苦以利湿,湿去则肿没,蜀漆辛而能散,故为诸品之佐也。栝蒌根苦能彻热,本乃蜀漆之使也。
    (五)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唾,口液也。寒以饮言,不了了,谓无已时也。方见前。
    (六)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羸,音雷,羸,病而瘦也。少气,谓短气不足以息也。气逆欲吐,饮作恶阻也。盖寒伤形。故寒解则肌肉消削而羸瘦,热伤气,故热退则气衰耗而不足,病后虚羸,脾胃未强,饮食难化。则痰易生,痰涌气逆,故欲吐也。竹叶清热,麦冬除烦,人参益气,甘草生肉,半夏豁痰而止吐,粳米病后之补剂,石膏有彻上彻下之功,故能佐诸品而成补益也。
    (七)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脉已解,邪悉去而无遗余也。日暮阳明之王时也。强与谷,谓压其进食也。损,言当节减之也。盖饮食节,则脾胃和,脾胃和,则百体安,此调理病余之要法也。
    上经十一篇,法三百九十七,方一百一十三。盖仲景氏之遗书,而叔和所诠次之者也。传谓世称仲景医圣,良以仲景者,集医哲之大成,而是书者,正医教之大训也。初学之士,舍是则无以为入道之门,而敦进德之基矣,故夫笃志斯道者,亦曰必由是而学焉,则亦庶乎其不瘥,而于人亦不致误,驯是以往,诚能至于仁熟义精,道久化成,不但人无枉命,而己亦无惭德,则帝伯之堂可升。有农之神可继,岂不伟哉。
    (三百九十七者,今移六条在第十五篇。)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