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伤寒论条辨
>>
卷之七
辨痉湿病证第十二
此篇相传谓为叔和述仲景金匮之文,虽远不可考,观其揭首之辞,信有之也。然既曰以为与伤寒相似而致辨焉,则亦述所当述者,是故后人称之为仲景之徒云。
伤寒所致太阳痉湿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痉,见太阳上编。,音谒,下同,痉见下,素问诸痉项强,是也。湿,沾润不干也。天之雨露,上湿也。地之水潦,下湿也。人之汗液,身中之湿也。凡着沾润,经久不干,皆能致病。
伤湿之谓也。,伤暑也。史记羽扇,淮南子武王荫 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是也。叔和之意。盖谓三者皆风寒之变证,既成变证,则当别为立论,然自风寒变来,本属太阳,犹有风寒涉似之疑,须当并为辨论,故揭己意而述之如下。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名曰痉。
此揭痉之状,发热,太阳未除也。沉,寒也。细,湿也。中风伤寒,病犹在太阳,而脉变如此者,则是重感寒湿而变痉,不可仍以中风伤寒称也。详见下。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此承上条复原变痉之由,千金曰,太阳中风,重感寒湿则变痉,然则发汗太多者,重感寒湿而变痉之原因也。盖中风自汗,伤寒发汗,汗出过多,衣被必湿,湿胜寒生,过时不更,汗后新虚,易于感受,湿渍寒侵,渗注关节,所以有痉之变也。
不然,则太阳病而发汗,安得别有所谓寒湿而可以为重感哉。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痉。
此以中风而致变言,汗出不恶寒,风伤卫也。柔,风性软缓也。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此以伤寒而致变言,无汗,反恶寒,寒伤荣也。刚,寒性劲急也。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
痉病也。
卒,清勿切,噤,郡轸切,此以痉之具证言,身热头热,面赤,目脉赤,阳邪发于阳也。足寒。
阴邪逆于阴也。独头面摇者,风行阳而动于上也。卒,忽然也。噤,寒而口闭也。盖口者脾之窍。
胃为脾之合,而脉挟口,环唇,脾虚胃寒,故忽然唇口吻合,噤急而饮食不通也。背反张者,太阳之脉挟背,故寒则筋急而拘挛,热则筋缓而纵弛也。然刚柔二痉,则各见证之一偏,惟风寒俱有而致变者,则具见也。痉止此,详见痉书。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
一身尽疼者,人身之土,内则主脾胃,外则主肌肉,土恶湿,湿自外入,肌肉先伤也。发热。湿郁而蒸也。熏黄者,土本黄色,湿则昏滞,故黧暗而不明也。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塞,心勿切,内,音纳,此以上湿言,亦风湿也。身上疼痛,与上条互词,面黄,喘,烦,脉大者。风为阳,而阳受之也。能饮食者,阳能化谷,所以胃和而里无病也。病在头以下,申上文之意。寒以湿之性言,鼻气通于天,故邪独甚而专主治也。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强,上声,此以下湿言,亦寒湿也。但头汗出者,寒为阴,阴邪客于阴,阳上越而不通于下也。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者,太阳之脉挟背,背居北,最为畏寒,寒湿之阴邪,注经络,渗骨髓。所以筋脉牵急,而恶寒甚也。哕,胸满者,凡在太阳下早皆然也。丹田,下焦也。胸中,上焦也。热在下而寒在上,所以渴欲得水,反逆而不能饮,且又亡津液,所以口干燥而内作烦也。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此以湿之入里者言,关节疼痛者,寒湿之气,走注内渗,所以脉沉而细也。痹以疼痛言,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湿即水,甚则横流,不遵故道,妄逆而暴乱也。利其小便者,导其遵故道而行,禹之治功也。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发热,日晡所剧者,阳明主胃而属土,土主湿,所以热甚于阳明之王时也。然汗出当风而为风湿,则是以身中之湿言,此其所以阳明王而热则剧,与久伤取冷,与夏月伤于冷水之意同。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此承上条复设问答而喻治,阴雨不止,则湿不除,所以益当发汗也。然风湿本由汗出当风而得,则汗之大出者,必反湿转加甚可知也。微微似欲汗出而不见出,则湿消而风散矣,此固发汗之微机,后之动辄以大汗为言者,其去道奚啻寻常而已哉。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额上汗出微喘者,阳亡于上也。小便利与下利不止者,阴脱于下也。然治湿当利其小便,而以小便利主死,何也?误治而阴阳散亡也。湿止此。
太阳中热者。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蒸热谓之暑,伤暑谓之,汗出恶寒者,太阳表不固也。身热者,暑邪伤阳也。渴者,亡津液而内燥也。然渴为内证,太阳主表而有渴,何也?炎暑之时,阳浮外越,人之津液本少,渴为常事,况更汗出而重亡津液乎,且太阳温病已有渴,又况 乎。
太阳中 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身热疼重,而曰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者,土主肌肉而恶湿,水渗土而蒸发也。脉微弱者,热则血干而气耗也。然夏日则饮水,故人之常事,而曰伤,何哉,良由暑迫,饮之过多,或得之澡洗,暑反内入也。然则庸俗以当盛暑时濯流饮泉,而得身热疼重,遽谓为闭水伤寒者,水其暑之讹,而伤寒则浮谣之谬也。
太阳中 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而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数,音速,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总上文具证而言,下乃申其详而致戒也。弦细芤迟。
亦详微弱之意,小便已,洒洒然毛耸者,阴虚而寒内作也。手足逆冷者,阳热内陷也。小有劳身即热者,阳虚气怯,不胜力任之甚也。口开者热甚也。故反则噤是也。前板齿燥者,阳明热甚而津液干也。恶寒甚者,以虚其表也。发热甚者,以扰其阳而损其阴也。淋甚者,损其阴而津液竭也。言三法皆不可也。然则治之奈何,金匮治 以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有啸则生风之能,荐凉解秋之义,人参有益阳补虚之用,生津止渴之功,是故通寒暑而妙应,神矣哉,所谓方而世为万病祖者,此之谓也。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8 0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