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伤寒杂病论义疏
>>
卷四
防风黄芩栀子丹皮芍药汤方
防风三两,黄芩三两,栀子十四枚擘,丹皮三两,芍药三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煎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温者,非伏气之温也,由其人素有热,更感于风,或先伤热而后风中,或同时先后受病,乍受温热,旋遇于风,二气相感,搏而合化,名曰风温。春秋冬三时皆有之,法当二气兼治。与伏气之温不同,风温虽为风热二气之病,又与风热之候大异。风热为病,二气之中,无分先后,或热后而风先,或热先而风后,或同时风热两伤;风温之候,则必先受温邪,后感于风,二气之伤,先后有序。又风热之证,为二气并病,留连岁月,或至数年,病久迁延,其候不变;风温则由二气合化,变而成温,其病虽非六经次第之传,而二气化温,气行则速,传变干移,不可终日,治不得法,即成坏病。风温之候,外合二阳一阴之证,而内独见少阳之脉。发热头痛,证象太阳;面赤,证象阳明;手足拘急,证象厥阴。但实非数经连合为病,盖由风热二气,合化温邪,风气上升,中于头脑,则头痛而胀闷。非客太阳之经,故痛不连项。温邪上行,面为之赤,非并阳明之经,故热而不潮(潮者,蒸蒸发热汗多之谓)。二气化温,则必及血分,温邪搏于荣卫,故发热而不恶寒,温邪随风伤筋,故经膜干而拘急,非证连厥阴,故无内热外厥之候。脉浮弦而按之数者,浮部以候皮肤经络之气,浮候之弦,按之而数,浮弦者风也,按之数者热也。温邪无不侵入血分,血受温热,当身热而不恶寒,外证初作,必发热又且无汗(或少见头汗),故常易致误汗之变,宜防风黄芩栀子丹皮芍药汤。防风、黄芩,散头脑之风,以解温邪;栀子、丹皮清心肝之热,分走气血(栀子凉心气,丹皮凉肝血);芍药导诸药行于经脉,以疏荣气之壅,血清而筋之拘急自愈,风去而头之疼痛自除,二气分消,发热解矣。其有自汗者,必迁延失治,胃中已化燥也,证同阳明外证,当合白虎法消息治之。
干移他藏,治详后条,诸温可同法也。
病温,素有湿,发热唇焦,下利热,腹中痛,脉大而涩,名曰湿温。猪苓汤加黄连、丹皮主之。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4: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