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伤寒杂病论义疏
>>
卷五
瓜蒌茯苓贝母枳实汤
瓜蒌大者一枚共皮子捣,茯苓三两,贝母三两,枳实二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煎取二升,温服一升,日再服。
此言暑湿合邪之例也。湿之与水,异名同类。盖水散成湿,水即涵于气中,湿结成水,气即凝于水内,湿气为病,上下内外,皆可流行,此云心下有水气者,心下当心包之际,胃脘之上,膈膜之间,藏府之郭,此水湿内蓄者也。外加暑热之感,水热交蒸,不能外越,则上舍于肺,饮动则气上而咳,咳则气逆外并,气外并与暑热相合,故腠理开而汗出。咳嗽缓时,则汗亦少而玄府乍敛,其证当发作有时。水气内蓄,由中焦不能散津,故当渴欲饮水。饮水即呕,渴欲饮水者,水津不上布也;得水而呕者,入胃不能消也。经曰:湿上盛为热。盖水性就下,凡水气上射之证,必由上焦化热,上热则郁蒸吸引,水气上腾,亦犹天热下交,乃兴云雨。但热有外至生之殊,治分温散清渗之异,今暑蒸腠泄,热非外闭,自与伤寒心下有水气证治不同,脉当弱而按滑,弱为气伤。滑为停饮,暑证不可发汗,宜瓜蒌茯苓贝母枳实汤。瓜蒌、贝母清肺以开饮结,茯苓、枳实利水而降逆气,不用姜、夏者,以暑湿相搏化热故也。凡暑湿相搏,皆蓄湿在先,暑热后感,非暑内即已含湿。其化热、化寒之机,更病由体异,学者当辨脉而消息之。
伤暑,发热无汗,水行皮中故也,脉必浮而滑,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后以竹茹栝蒌根茯苓半夏汤主之(通行本佚)。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