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陆渊雷医案
>>
内科杂症
冲逆奔豚
薛右曹家渡人
初诊 奔豚发作时,痛极不可触。其块上冲至胸,呕吐,今痛稍减,而痞满食少,脉迟舌淡。
桂枝12克(后下),干姜3克,枳实4.5克,白芍6克,蜀椒3克(炒,去汗),炙草3克,太子参12克,姜半夏12克,红枣五枚。
【按】薛右指姓薛的女性患者,左为阳,右为阴,女子属阴故为右。
奔豚一病《金匮要略》中论治最详,《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云“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无热邪之奔豚病,张仲景一般皆以桂枝加桂汤为主方加减。此案患者气上冲胸,呕吐,痞满食少是典型的奔豚病。陆氏以桂枝加桂汤为主方,此处桂枝用量12克,超过了平时陆氏桂枝常用的4.5克、6克,乃是桂枝加桂之意,取桂枝温通之效,温阳而平惊针对奔豚病的气机冲逆,以泄奔豚之气;白芍与桂枝配对是酸以收涩之意;易生姜为干姜也是增加温阳平惊的力度;太子参、炙甘草、红枣调和营卫,健脾益气;蜀椒大建中气;半夏、枳实化痰通逆。诸药共奏温阳平冲降逆之功效。
夏先生
初诊 服黄连汤后,颇能不吐。前昨又发,脐下起冲逆。舌色仍淡萎,津多,脉迟。
陈皮9克,太子参9克,干姜3克,丁香3克,桂枝6克,淡吴萸4.5克,姜夏15克,赤白芍各6克,枳实4.5克,竹茹6克,云苓15克。
【按】此病乃是过下之后,中气受伤,正气虚而气上冲,故发奔豚,《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陆氏重用茯苓15克,桂枝温通降逆,二药为主,取法仲景平冲降逆之意;太子参、干姜、丁香、吴茱萸等药健脾温中降逆;陈皮、半夏、枳实、竹茹等药化痰行气止吐,通畅气机防气逆;赤白芍酸敛降逆。药虽不多但法度严谨,疗效颇佳。
周夫人
初诊 初病因惊悸,曾发热,服奎宁旋止。今稍见吐血,自觉咽喉胀,常冲逆失眠,食饮亦不多,脉甚弱。除神经与心脏衰弱外,无他病。可以痊愈。
厚朴4.5克,干姜炭2.4克,大生地18克,黑附块6克,姜夏12克,干苏叶9克,谷麦芽各9克,上肉桂1.5克(研末,饭丸吞),焦山栀9克,珍珠母21克(先煎),云苓12克,陈皮6克。
二诊药后冲气遂平,咽头亦宽,血不复见,稍稍能寐。前方颇中肯,再斟酌损益之。
干姜3克(炒黑),姜夏12克,上肉桂1.5克(研末,饭丸吞),白芍6克,焦山栀9克,小朴4.5克,制首乌9克,珍珠母15克(先煎),云苓15克,原钗斛9克,大生地18克,干苏叶6克,银柴胡6克。
三诊精神颇复,能起坐,食亦稍增,喉但燥,不复胀。口苦,晡时两颊红,皆虚损之象,宜甘寒滋上,甘温养下。
天麦冬各9克,当归9克,桔梗4.5克,黑山栀9克,败龟版12克,远志肉4.5克,甘中黄6克,川芎4.5克,制首乌12克,人参2.4克(另煎,冲),生龙骨12克(先煎),玄参9克,菟丝饼12克,上肉桂1.8克(研末,饭丸吞),煅牡蛎30克(先煎),钗斛9克。
【按】本案患者惊悸发热,用奎宁,说明患者可能有疟疾病史。现吐血,咽喉胀,冲逆失眠,饮食不佳,乃是惊悸引发的奔豚病。陆氏以半夏厚朴汤为主方治之。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干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干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另加肉桂、附子温阳平冲降逆;珍珠母重镇降逆;大生地、焦山栀养阴凉血止血;谷麦芽、陈皮化痰健脾,助消食。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上冲之奔豚并自除。
二诊冲气即平,陆氏守原方,稍加调整,加入能截疟也能养阴止血的银柴胡、制首乌、原钗斛三药,一箭双雕。三诊病已向愈,但体质不足,调养为主陆氏认为“宜甘寒滋上,甘温养下”。方中天冬、麦冬、山栀、龟版、甘中黄、首乌、玄参、钗斛等药甘寒养阴;远志、人参、龙骨、肉桂、牡蛎、菟丝子等药温润下焦。经过调理该患者痊愈。
黄男
初诊 曾病胃穿孔,愈已三四年,近时病频食积吐出乃已。自感胃部有横索状硬物作痛,痛泛小腹冲逆而上,舌苔厚糙,脉缓。
桂枝尖12克,白芍6克,良姜3克,制香附9克,生白术6克,焦枳实4.5克,生内金9克,神曲9克,山楂炭9克,太子参12克,炙甘草3克。
二诊 据述,药后下利得坚粪,诸症缓解而有腹鸣,此宜黄连汤。
川连9克,桂尖9克,干姜3克,太子参12克,姜夏9克,豆豉9克,楂炭9克,神曲9克,生姜9克,炙甘草3克,红枣4枚。
【按】患者素有胃病,虽已愈,但近日又发食积呕吐,且自感胃部有横索状硬物作痛,小腹气机冲逆而上。当属于奔豚病,脾胃气虚型。陆氏以桂枝汤合良附丸加减温脾益气,平冲降逆。方中桂枝、白芍、太子参、生白术、炙甘草等药取建中汤之意,健脾益气;高良姜、香附温脾行气;山楂、神曲、鸡内金、枳实助消化,健脾胃。二诊患者自述前药服下得坚硬粪块,诸证减而有腹鸣,陆氏云:“此宜黄连汤。”黄连苦寒燥湿通下为主药;加桂枝、干姜、太子参等药温阳益气,一则佐制黄连苦寒太过,二则有辛开苦降之意,通导因胃气虚逆导致的气机上冲;姜夏、豆豉、山楂、神曲等药化痰消食,助脾胃;生姜、大枣、炙甘草调和营卫。诸药共奏通下而不伤正,健脾消食之功效。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8: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