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地理类
>>
遵义府志
>>
正文
卷十一
遵义府志卷十一
金 石
集录金石文字,始自欧阳文忠。证史传之讹谬,补前载之不备,莫此为确,故后之搜辑者尤加详焉。遵义自开置以来,汉镌、唐刻,当必不止宋王氏《碑目》所载,递土、递流,兵燹、敲砺、销磨榛莽中者,不知凡几。今穷搜潜剔,荒岩破寺,颇有留遗,文献不足,赖此依据。如“夜郎城碑”,可证唐夜郎旧治;“尹公讲堂”,可证唐播州旧治;“牟氏墓铭”,可证唐荣懿旧治。又如有“高岩庙碑”,一郡之职官始得备言;有“聂文启碑”,道兴之妖乱始见崖略。似此之类,皆是多师。兹自三代至明,凡吉金贞石,汇为一卷,并注存、佚,以资探讨。耳目所限,俟来者焉。
商
父己鼎 存
(父己)
按:鼎,以建初尺度之,通高七寸,耳高一寸,有穿足高三寸一分,唇博三分有半,四隅深二寸五分,中深三寸一分,口前后通唇,径四寸二分强,左右径五寸三分,底前后径三寸五分,左右径四寸六分,腹前后径三寸四分,左右径四寸五分。重今库平三十两七钱四分。铭曰“父己”。腹每面作一饕餮,上作两夔,间雷纹。足作蜼形。鼎藏遵义举人郑珍家。
周
仲亚父旅盂 存(据下文,此题应补一作字,当为“仲亚父作旅盂”。)
(仲亚父作旅盂)
按;盂,度以建初尺,口径五寸一分,腹径七寸四分,底径四寸二分,深三寸八分。铭曰“仲亚父作旅盂”,阳文,三行,在底外,行二字。腹周作回纹。重库平□十□两□钱□分。藏府学。
汉
未央宫瓦当 存
(长生无极)
按:瓦藏遵义郑珍家。
先络碑 亡
按:《水经注》:符县长赵祉,遣吏先尼和以永建元年十二月诣巴郡,没死成湍滩。子贤,求丧不得。女络,年二十五,有二子五岁以还。至二年二月十五日,尚不得丧,乃乘小船至父没处,丧哭自沉,见梦告贤曰:至二十一日与父俱出。至日,父子果浮出江上。郡县上言,为之立碑,以旌诚孝也。考永建,汉顺帝年号,此碑自欧阳《集古录》、赵氏《金石录》、洪氏《隶释续》、王氏《舆地碑目》、娄氏《字原》、刘氏《隶韵》皆未之及,则其亡久矣。
西心坎崖上隶书 逸
按:王象之《舆地碑目考》“南平军”云,西心坎上有隶书云:“本初三年三月十六日”,共二十余字,多残缺不可读。在溱溪寨,路去军七十余里。本初,后汉质帝年号。
吹角坝古磨崖 逸
按;《舆地碑目考》:吹角坝有古磨崖,风雨胶剥,苔藓侵蚀,惟识“建安”二字,他不可辨。在溱州堡,去军四十里。建安,汉献帝年号。
姜维碑 逸
按:《奥地碑目考》:姜维碑在吹角坝。其始,有一穴开,内有碑,相传以为姜维碑,今已磨灭。
铜雀台瓦 存
(建安十三年造)
按:瓦藏遵义宦氏,琢为砚。乾隆间,桂阳知州宦儒章买之燕市。
铜罍 存
按:罍通高建初尺尺六寸七分,深尺三寸九分,底高二寸八分,口袤径五寸八分,广径七寸,腹袤径八寸三分,广径九寸七分。腹旁两耳。腹周作云雷纹,下作饕餮形,间雷纹。遵义县杜昭官江苏知县时所得。
大吉祥砖 存,无年月。
(大吉祥)
按:砖藏遵义黎氏。桐乡知县黎恂得之嘉兴。
铜鼓 逸
按:鼓四周花草虫黾纹,古致斑驳,世传铜鼓诸葛所遗,此或然也。嘉庆十九年,遵义县永安庄土人掘得,置永安寺,典史陈丙移置桃源山晓香阁中。
铜碑 存
按:碑在仁怀东北二百八十里罗汉坝之大树丫间,距地二丈许,其大半为树皮所裹。相传盖汉碑,旧倚树立土上,树长,承之而超,承之之枝复长与树身等,遂裹树中不可出也。其间大树数十,生枯不一,鸟不敢栖,土人谓之“神树”,春则祈祷焉。枯枝自坠,不敢拾而薪之,拾则病疫。树皆径一丈以外。
唐
铜佛坝铜佛像 亡
按:王象之《奥地纪胜》,铜佛坝在故南平军西门外,地有金铜佛像二,相传为唐明皇所铸。旧志在南平军内,有石碑,上题南川县知县事三槐王记。
龙镇山李公庙碑 亡
按;碑在遵义县城东龙镇山上,明移庙高岩,并移碑。立以乾符元年,载贞观八年建庙及乾符元年补修事。国朝乾隆间尚存,寻为修庙者所碎。
勅赐罗荣铁券 未详
尹公讲堂碑 存
“汉尹珍讲堂”
“唐广明元年七月六日播州司户崔礽立”
按;碑在绥阳县旺草里,明万历甲辰,知县詹淑修公署掘地得之,仍建讲堂,立旧石,而为之铭。
夜郎城碑 逸
按:《升菴集》云:夜郎在桐梓驿西二十里,“有夜郎城碑”尚在,字已漫灭。今按此碑必唐未废夜郎县时所立,废后无缘建此,故
附唐碑之末。
宋
石佛像 存
按:像在桐梓县北二百五十里崇恩寺中,背刻“勅赐青莲院住持比邱从白元祐八年”十五字。寺又有古铜钟,其纽旧为人敲折,自相长接。
铜佛像
按:《明统志》;像在宣慰司佛光寺内。据杨氏先德庙碑,其先有名选者,猎干荒莽中,见一岩人物,从猎者疑为怪,白其事,选遣人往视,则风雷暴至,不可迩。选自往,风雷如初。有僧进曰:“古像灵异,必斋戒诚敬乃可。”如其言而往,获覩其像。乃徙于观音院。今徙于本寺。考明宣慰司治即今府治,像存亡未详。
夜郎溪石刻
宋颜师贤庚寅四月十五日,偕陈光季寿伯、仲、季载酒泛舟采寻观堂先生旧题,追想前游,以十七年至而去,尚期载至,大书刘水公《水调》辞于后壁,以为异域之光:“劝子一杯酒,清泪不须流。人间千古俯仰,如梦说杨州。何况楚王台畔,为云为雨无限,人事付轻鸥。聚散随来去,天地肖虚舟。谪仙人,解金□□□□与君游,流觞曲水且赓酬。麾盖飞迎过霭,江滨响振歌喉。拼醉又何求!三万六千日,日日此优游”。是年甲辰正月,书于夜郎溪上。《续补全蜀艺文志》
按:此刻存亡末详。
李延昌等题名 存
少城许自得深之政暇,邀樊南李延昌绍隆、东里冯怀逊顺夫、左绵张询彦周、眉山蒲瑮质夫,昭德晁公退子愈、乌延王埙伯和、潼川李定民、唐乡郑圃、宋廷嗣永叔、夷门吴椿大年、济南崔旭光远,西河李俭全道,以绍兴十七年七月十有四日泛舟同游。绍隆题。
按:《綦江志》凡百字。许自得,成都人,政和进士。张询,绵州人,建炎二年进士。蒲瑮,眉州人,绍兴进士。余九人无考。绍兴十七年至今已六百七十余年,沧桑虽变,字画犹宛然如故。
赵牟氏墓志铭 存
范器撰 其衔目未详
彤史职废,淑德懿行冺而不传,有能碣石墓侧者,亦庶几矣。乡人赵允兄弟奉其母之丧,以状丐铭词,甚哀,予其何以辞?孺人,姓牟氏,隐君讳里仁之女,进士赵之才之配。其先,蜀之资阳人,累叶以富显。隐君熙宁初,挈资游南平,顾膏腴可取,遂家荣懿,自是资产盛甲一乡。孺人及笄,隐君谓家人曰,四子一女,吾何忧?女聪慧,当选所宜归。先是允大父讳言亦至自武信,与隐君产业相颉颃,人目为“赵牟”。久之,两翁相谓曰:资与武乃枌乡,今在异县,盍讲好焉。隐君以之才有文行,纳为赘婿。既而更治第,俾得自如。其实连墙若一家。逮析产,视兄弟一无厚薄,父母之爱笃矣!孺人处荣懿,舅姑处新市,相距一舍,旦暮未尝废起居礼。其可奉甘旨者,榼致篮携,婢仆驰送,殆无虚日。舅死,毕丧葬。念姑发已鹤,迎养于家,奉事不怠。姑死,送终礼益厚。孺人之夫,天资洒落,无鄙吝态。客至,未尝税驾,杯盘森列,实孺人内助,故不劳咄嗟。孺人年踰三十,夫死,男女幼稚,族党有为势位者所撼,议以再适,孺人守义甚坚,议者沮缩。妾袁氏初亦欲求去,孺人令终制,乃嫁之。此人情所难者。嫠居四十年,冠婚丧祭,供输馈赆,各得其宜。递今阡陌连绵,不失尺寸:是虽肯堂者能立,实自孺人遗训耳。至若廷士以训子孙,种德以厚基本,孤赞知恤,内外加敬,此里闬知之甚详,田不复录。孺人享年六十有八,卒于正寝,实绍兴三十年四月十八日也。生二子,曰充,曰允,业进士,举功名,迟速末可量。二女:长适进士牟贵,先孺人十年卒;次适进士牟蕃,后孺人三年卒。孙男三人;康国,康朝,康世,嶷嶷可喜。孙女五人。充、允弟兄卜以乾道元年十月甲寅迁孺人于轻难坝艮山下,实祔葬也。谨为之铭曰:为妇以孝,为母以贤,有一于此,名胡不传!兼而有之,奚以铭为?德全名著,固无足疑。铭之谓何?久而不磨。传者益远,知者益多。
《綦江志》;墓在邑东永里金兰坝右山麓,无有知其谁氏者。嘉庆初,久雨,冢旁崩开一穴,窥之黑暗,有好事者持火观之,石洞干洁,碑字无稍剥蚀。罗星闻其异,属戚人骆德焕抄出,而封其穴。宋孝宗乾道至今近七百年,沧桑屡变,茔志犹新,亦斑斑典物矣!所云轻难坝,令讹为金兰坝;荣懿、新市等地,疑在今扶欢坝、青羊市诸处也。按此志虽在綦江地,而亦与桐梓之东北界接壤,且所言荣懿、新市,足资地理考证者尤多,故录之。
家训碑 逸
按。《明统志》云;宋忠烈公杨粲以《十训》刻石示子孙,曰:如能顺从,则世享福寿。《贵州通志》云:碑在白绵堡。《潜溪集》云:粲作《家训十条》,曰:尽臣节,隆孝道,守箕裘,保疆土,从俭约,辨贤佞,务平恕,公好恶,去奢华,谨刑罚。粲,嘉定时人。
何德固等题名 存
广汉何德固叔坚,怀安蹇似之季有,与客游夜郎溪,观二刘题字,顾谓客曰:“夷叔乐而疑之,子辉乐而忘之,其致不足于此溪者一也。我则异于是。”曰:“敢问其所以异。”曰:“君其问诸水滨。”客为谁?怀安蹇庆余久善,邦人刘釴子用,赵仲午羲叔、姚之邵德远、涪陵邓有裕好问、汉嘉焦仲勉父,湔江景垕伯有。期而不至,有眉山孙戒、周翰,怀安蔺德、孙恭叔。嘉定辛未冬仲二十有四日。
按:《綦江志》引《朝野杂记》:李壁季章为参知政事,以札子荐蜀士十二人于朝廷,乞召擢守贰四人,有隆兴停何德固。云云。至釴邦人刘铖,乃嘉定辛末进士。余人不可考。碑亦无剥落。
嘉熙时题名残刻 存
念二日,退自公□游夜郎江□观故迹苏□□□李白草芥□□□辈待其徒□□□□无锡亦渠友□生□之慨然曰:□□许评详□□□嘉熙十年□□□□宗国吕元□□此所谓夜郎□者,余游而乐之,□□□□□其亦今□□同来六人许□□之(下剥失十三字)
按;此刻多残剥,不可读。与前颜师贤、李延昌、何德固三刻,并在桐梓县北二百五十里夜郎溪上石壁间。
虎峰三铜佛像 存
按;像在桐梓县虎峰之崇德庙中,杨价所铸。
旧鼎山城门榜遗字 存
宝诂戍午
按:桐梓《贾志》:废鼎山县,宋置,后废。城门尚存石榜,镌有“宝祐戍午”四字。戍午,宝祐六年也。
八卦碑存
按:碑在桐梓县北二百三十里碑记坝,上有“山川堂记”四篆字,下列八卦,余漫漶不可识。相传为宋刻。
元
至正元年残刻 存
按;残刻在遵义城北一里洗马滩侧石上,仅“至正元年闰”五
字,传盖当时民间镵记水涨所至者。其下半石已崩落。
牛蹄塘龙洞碑
□□□□之碑真书额
缺于古人物□造于观拆置田第一行 缺缺昔非匪□乃独力敢为将后恐第二行 缺训子之家,邻里乡党五姓□人族第三行 缺无识之徒,妄立名色,为民主证□第四行人各该备童男童女二双,白牛十只,赴第五行□□祀刁诱□口之人,亦同如是,其第六行众姓人等,各宜安分守己,永守此土。无第七行宜二心,代代昌盛,其传派子孙,乃昌乃第八行吉,可远可大,各宜请认者。第九行
至正十年,岁次戊寅九月天赦日书。永祯忠祖□尉示□□下缺龙拆□立石
按;碑高二尺许,广尺许,上有额,下字十一行,前四行及第六行,灭者仅二三字,然语多不可通。碑在郡北三十里牛蹄塘西龙洞上,前三十年,士人于洞上垦出。时龙见数日,乡人醮祀,大涨,乃没。道光辛丑正月十一日,洞水忽缩。至五月廿三,甚雨大涨,水复出流。据碑,知当时洞龙肆虐,乡人严祀之,此碑乃其要约也。至用四童男女,快饱妖涎,极骇观听。至今似尚有灵者。吁!无吹毛殷此阜蹄
也。
玉皇观碑 存,明重刻
芝山正一宫梓潼架笔记 十字篆,书横一行,为额。
大报天正一宫记
金阙上相、检校太师、混元内府三清上宰、大都督府行便宜事、虎符、龙券、总诸天星曜、判桂禄嗣籍、九天开化主宰、文昌司知贡举真君臣张亚谨撰。
曰祭之大者,莫大夫祭天;天之尊者莫尊乎上帝。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及封内山川,此万世不易之大法也。故季氏旅泰山,孔子深责冉有,而大林放之问,及有“非其鬼而祭为谄”之语,其示训亦明矣。播自唐乾符问,太师杨端肇基此土,十有三传,至宋忠显庙威灵英烈候价,天挺英豪,聪明勇智,公余之暇,常登高眺望,谓城西碧云峰下公府西北隅,夷衍清胜,健然有神仙窟宅气象。由是慨念先公保此民社,贻遗子孙,实荷上穹显锡騭佑所致。夙莫荐熏,葵倾芹献,宜严厥所,舍是无称建置者。乃独断于衷,鸠工度材,即地创宇,署曰“大报天正一官”,西据东向。北安大殿,榜曰“玉京金阀”。中严帝像,壁涌释迦玄元主徒。埏饬环奇。左右廊庑,复阁斋堂,凡若干区,朱碧翬飞,实一时之伟观。盖宝庆丁亥岁也。历枢密崇德公文、平章事惠敏公邦宪、平章事忠宣公汉英,奉祠惟谨。天历己巳,六丁取将,土木虽隳,而朵云驻空,墙气犹在。元统元年,嗣公宣慰使嘉真锦还自京,末居拘室,首即旧址,扫除瓦砾,庚建是宫。凡十载而中殿、二庑、门、庖、斋舍始成。宝像装严,端居在上,三官五帝,到曜群辰,岳渎祀典,百灵环侍,壁绘成备,规模宏广,视前有加,而奢俭得所。仍增常住田亩数十,户口亦如之,以给主奉者。且易故额为“昊天宝殿”,谒臣作文以纪之。臣钦惟皇皇上帝,其尊无对,高居九重之上,虽真仙侍宸,未尝获覩慈容。惟见红云郁蔼,即知帝临御焉。主张万汇,降衷下民,以自然为功,以大生为德,无一命不由其赋予,无一物不被其化育,巍巍荡荡,不可得而名言。故以形体谓天,以主宰谓帝,以妙用谓神,以性情谓乾,以气色情位相备,则曰苍昊、旻上,以方维,则曰皋交玄幽,皓朱炎阳,以中央,则曰钧天。合而言之,则一而己矣。古今有天下者,禋祀于圆丘,法象然也。今嘉真善继祖志,重设枫宸,恪恭小心,对越昭亭。仰则归美圣君,祈绵景祚;俯辄悔戾臣职,保奠邑家。惕励孜孜,图悠久计,非亡谓也。或曰:诸候祭社稷山川,播秩列公,乃建宫祠帝,以臣召君,于礼岂不谬耶?臣亚曰:然则然矣,是乃礼之经也;必有权焉,所谓“有其举之,莫敢废也。”《戴记》曰:“獭祭鱼,豺祭兽”,豺獭尚知报本,曾谓人而不如豺獭乎?况播为西南大藩府,杨氏实千万世方伯连帅者也。 时至正六年丙戌嘉平吉旦。
资德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左承、上护军臣杨嘉真
资德大夫、播州军民宣慰宣抚都指挥使臣杨忠彦重建。
右正德庚午秋七月,逆贼杨友辞叛乱,攻劫州治,琳宇遂罹兵燹。仰仗上天恩佑,祖祢遗庥,再安宗社,几十四载,旧规始复。仍各施田若干亩以供香火之用。上愿皇图巩固,侯祚绵长,福及子孙,泽覃黎庶。
大明嘉靖元年,岁次壬午孟秋吉日,前昭勇将军、四川按察司按察使,掌播州宣慰使司事臣杨斌偕男怀远将军、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臣杨相重建。
按:碑在城内观中,其文自《补蜀艺文志》及《四川总志》、《陈志》皆载之,而《贵州通志》不载。今考此文作在至正中,而杨氏家声即于此时自嘉真隳之。《记》首责以祀天非礼,盖逆知此后之杨氏将不复可制矣。晓以大义,庶有惩乎?卒不自警省,以取灭亡,宜哉!碑两侧载施田人、地,不具录。嘉真,诸志皆作“嘉贞”,当以碑为是。
明
蒙渡石刻 存
按:刻字在桐梓县蒙渡河侧者凡二;一正书,云“司委官狐曾赵 下义,正统十一年八月分”;一篆书,三字,云,□□□
金瑞山铜钟 存
明成化二年丙戌,播州在城清湘坊蔺希珍,田兄希淳从役,发口铸造,重一百斤。铭曰:
取则凫氏,捐金是形;以摩以击,若雷若霆。警发迷昧,振薄由冥;镌功纪善,铭德唤醒。昭垂千古,感格万灵。与神同休,与国同宁。远延福寿,永播芳馨。叩之则应,以鉴斯铭。
功德主怀远将军、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杨辉
按;钟在遵义县东六十里金瑞山寺中。
杨侯輓诗跋碑 存
按:碑在城南五十里雷音寺中,首题“跋退斋杨侯輓诗后”,末题“成化十九年癸卯岁秋九月之吉,赐进士及第、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修玉牒、前翰林院学士豫章谢一夔跋”。文载《土官传》。
成化誓鬼符刻 存
按;刻在府城南七十里庙林,古藤缠抱,不著地,俗固呼“飞来 碑”。上刻日月符篆,下一行书“成化二十年三月二十八日立”,中行书“勃天师誓鬼石敢当”,束行书“誓以绝咒除口东 解散冤讼”等字。城北六十里道旁阜上亦有此刻。
辰山铜钟 存
天峰禅寺,古之未有,成化间,寿上人开创建立,巍然,焕然,足为一方之表镇,群生之倚赖焉。夫寿乃缁流中巨擘,旁通经传,而合三教于一源。初而脱迹龙山,终而养真天峰。竖梵官,塑佛像,以为岁时向善之景仰对越。虽寸材片石,皆其精神念虑经纶所致。此寺之兴也,诚为不偶,寿之功之力欤!既落成,鬼神呵护,香火隆盛。于以祝皇图之巩固,于以赞我邦之绵远,然而寿一时天人相与之妙,将亦脍炙人口于不泯焉!寺宜有钟以镇名刹,寿来告予,冀成之,予欣然捐资,命工甄铜以成其质,用述其由。寿号天峰,俗姓刘,竹枚道人其别□云。以为铭,铭曰;
鲸音吼兮度寥廓,用之广兮缘体博,先天生兮声己作,后夭存兮声愈阔。闻法界兮神欣跃,福苍生兮跻极乐。愿圣寿兮亨天爵,千万祀兮统万国!我邦祚兮同旁礴,证无上道兮,佛光弥满于六合。
宏治七年甲寅岁盂秋。
功德主昭勇将军、宣慰使杨爱普福寺开山比邱兴寿计铜重三百斤。
按:钟在绥阳县西十五里辰山寺中。《陈志》云钟响按四时;旧传宋祥符间,有钟飞来山头,因建寺;《绥志》至以“辰山翼钟”列八景之一。此其妄不足辨。即前金瑞、后普济二钟,俗间亦以“飞来”相耀异。甚矣,人之好怪也!
《增修普济桥记》存
按:记刻府城北三里石壁上,其语多鄙赘不可晓,兹节其足备考证者,云:击城北三里许,有桥,曰普济。先侯六世祖忠烈公肇修郡之儒学及琳官梵刹桥道,普济桥其一也。既建普济桥,于崖涘建庵宇为壮观,久而浸废。及忠宣公,复重修。今郡侯仁斋公,叹先候所建之迹,时往来其间而游玩焉。尝曰:“肇基郡治,此先施焉。予欲继述先志未遑也。”迨圣天子之弘治元年,蜀播土人石永安、杨忠,感侯之德,兼亦有寄迹久远意,于是捐资丐工,增桥葺庵,建僧堂、经阁,廊丽、斋厨,种植花果树木,寄乐其间。又舍田数亩,延僧住持。云云。大明弘治九年丙辰岁夏四月既望,冠带官李敬德撰并书。是刻之侧,又有嘉靖三十年《修桥记》。
普济菴铜钟铭 存
大功德主赠昭勇将军播州宣慰使司致仕宣慰使杨爱诰封播郡夫人田氏睿荣 昭勇将军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杨斌 恩荣冠带官杨訔、誉(疑当作眷)信女德慧、善慧、懿慧。
善士石永安、义男杨忠捐己资产,绘塑佛像,葺菴完美,造钟一口,铜重百五十斤,并香炉花瓶一付,共三事,永充普济菴供养。上祝侯祚绵延,身躬安泰,吉祥骈集,寿算遐长。铭曰:
阁皂之气,钟山之精。匪雕匪刻,以陶以钧。资乎橐籥,化工妙成。名冠八音,是曰金声。鲸鱼一击,蒲牢大鸣。扬动玉律,秋肃霜清。魑怪远遁,蛟噩潜惊。佛徒警觉,商旅戒行。采文追蠡,优劣谁评?用寿于钝,亿万千龄。祚我侯国,永称斯铭。
大明宏治十四年岁次辛酉秋 六月六日良吉。冠带官李敬德谨赞。
住持善圆 匠氏杨小章、张晟 总管韩善、童辅
按:钟在府城内玉皇观中,据序言普济菴,菴在府北三里普济桥 侧,不知何时移置。
白飞霞题字 存
水氵弥 氵弥,石齿齿。飞白霞,曾到此。
按:《贵州通志》:“石壁仙题,在府城北三十里石壁上,刊有‘山
齿齿,石氵弥 氵弥。白飞霞,曾到此’十二字。下有清泉一道,初传白真人曾于此沐手,至今取以疗疾,颇验。” 今按:此刻实在府北三里竹鼠留溪上,《通志》云三十里,衍十字。且上二句颠倒错异,皆《志》之误。所谓清泉,即在此刻下,滨于溪。刻后无年月。考颠仙《紫霞石室记》云:“戊寅春,始从飞霞白仙师游,相与半载”。记即刻于正德十四年己卯,是飞霞到此时正德十三年也。飞霞著书有《韩氏医通》、《外方奇方》,见《木草纲目》引。
紫霞石室碑 存
嗣唐太师守播、四十七代云霄紫霞石室碑记篆书额
丙子乡闱进士,云贵两省解元、金陵邹志学撰文。
赐进士第、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经筵讲官、重修国史会典新都杨廷和篆额。
嗣汉四十八代天师、诰授致虚沖静承先宏道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湛然张彦頨书丹。
神霄散吏有颠仙者,依紫霞洞天建大宫宇,榜曰“先天观”,以为崇奉所。其山去播南三十里地名高坪之北,乃涵蟾子炼丹之地也。其南下三里许为千岁峰,河流拥前,诸山森立,磐迤峻异,极一方之形胜焉。仙翁尝命童子执香导引,振衣长步。时或岚销雾敛,景明物熙,乃抚掌而歌曰:“水冷冷兮山苍苍,云随鹤杖兮风吹我裳。浮生展转兮春梦悠扬,千万斯年兮任流光”。己而顾谓童子曰:“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生化者,性命之区域。是故断心荡性、泛而不切者,乌在其为儒?舍生执有,泥而不达者,乌在其为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此良,可为寿宅也。若宜凿石为室,即予冲举后,收簪裳藏焉,童子其成之。”寻拂衣归。崇奉所傍有屋数椽,日与神霄诸弟子讲《周易》,论心性。凡先天后天之蕴,无极太极之精,与乎内圣外王之学,无不发扬殆尽。尝曰:“昔在帝王御世,圣贤垂训,仙师度人,未尝不以人道为先者。盖人之有生,以有此心;心之活灵,以有此理。天理一息不存,则人心随之而失;人心既失,则身无管摄,而人道绝矣。虽欲长生久住,竟亦何所为哉!故曰,末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既修,则天道不远矣。然人道之大,惟孝与忠,千绪万端,皆由此出;尽其道而往,则庶乎仙阶可臻矣。旌阳许祖净明秘旨,率是道焉。”又曰:“太上《五千言》,其旨不过清净无为而已;在儒家则定静之学焉。释氏金刚要领,其功在降伏其心。夫所谓心,即儒学之人心也。夫所谓降伏,即入学之谨独而精一也。同宗异派,大抵如此。异学者流,顾以炉火、礁祭、符咒、邪枉私已惑人者争尚竞逐,悲夫!诚三教之罪人也!小子勉旃!小子勉旃!”由是而观,仙翁之自修与其所以教人,皆本之于懦,以开其端;参之于道,以神其用。其凝定修养之学,又勿忘勿助之心耳。据仙翁系古夜郎诸侯国之裔,一元道人冢子也。名道凝。嗣派居五也。一名洞清,字全之,颠仙其所自号焉。方母氏太夫人之娠也,老媪马真者,梦一童子从七曲帝君侧,乘白鹿入寝,诘朝而仙翁诞。既长,服官政,动以旌阳诸公为法,人多德之。然值世运多故,乃以权变自处,而不失经常之道。其循良之绩,战阵之功,宠赉之深,出处之正,较之流辈绝无而仅有者也。甫弱冠,太玄欧阳先生授以清微雷法,凡呼召风雨,役使鬼神,立有奇应。后云山道人授以五雷法,青霞真人授以灵宝法,四十八代天师授以正一法,凡入坛行持,辄有异感。大概济人利物之功居多,匪旁出祈禬,漠无意于斯世也。先是尝梦一老师谓曰,子宜学道,以赎往憾,则寿可延矣。乃朗吟曰:“写遍丁香叶,到处不求知,若问吾姓名,八卦柱九枝。”遂失所在。盖南极星云。丁丑冬十一月癸丑,夜方静坐,忽闻异香入室,氤氲经时乃散。寻梦,感旌阳许祖授以净明忠孝至道。时亦神游玉京,累感高真授以内外二丹之旨。戊寅春,始从飞霞白仙师游。仙师知为伟器,相与半载,乃以神霄心印传焉。补上清大洞回车毕道经籙、太清三境金阀法师、天机上相净明法主、洞玄明道辅圣
真君,嗣神霄玉府心印雷吏玉蟾白真君宗派。间亦旁通儒释之典,博览百家技艺,著有《玄教大成》、《道法双明玉书》、《神宵清啸》、《玉府琼章》诸书,盖会万法而集大成,犹儒门之有考亭也。然大要则凝神定性,以合大道自然之虚;外则明教演法,以祛俗流妄诞之弊,此则垂世立训之本意也,固非以养生为端门焉。夫卫身而自私者,玄门之标榜也:久延而归空者,仙室之门户也。仙翁则异是焉。殆烛其机而行之以诚,洞其微而守之以正与(欤)?可谓有道士也已。呜呼!七曲之精,其降临也;南极之星,其寿征也;后天而凋,三光不毁,道气永存也。维彼石室,抑示人以理之真也。皇明正德十有四年岁在已卯菊月吉旦。颠仙立石。
按:碑在府城北三十里紫霞山先天观中。颠仙,旧不详其何许人及何姓。《陈志》书“杨颠仙”,《通志》书张颠仙,以此碑额首云“嗣唐太师守播”考之,则姓杨是也。其误为张者,颠仙有诗刻府城东桃源洞,世俗悉谓张三丰书因是耳。颠仙又有诗刻城南三十里鹤鸣呜洞中,其印文曰“致政宪使”。考杨氏在明时,惟斌曾为四川按察使,在正德二年,踰年裁之。见《明史》。又,十二年,以凯里、重安更相仇杀,巡抚邹文盛遣参议入播,督致仕杨斌抚平之。则斌此时已先致仕。至嘉靖元年重建正一宫碑题衔尚有斌名,则斌至嘉靖中犹存。此碑建年适在中间,与“致政宪使”之印文相契,是颠仙必杨斌也。
且碑云“夜郎裔”,必指杨氏;又云“冢子”,斌即爱长子;又云“战阵之功,宠赉之渥”,亦与《明史》所载斌事应。想杨氏当时境内不外总管、把目,如记文所称勋位尊荣、月无仕高退、唯意自适,计必无足当之者,则颠仙之为斌,益无疑。至额所谓“四十七代”者,与杨氏自端至斌为二十六代不合,乃其道家师承之代,下属为文,不当与“守播”连读也。斌以狡横不受节制,赂取战功,挟求为流官,晚年乃欲借神仙隐名以欺世,何为哉?而其诗笔字画之见存者,亦殊不俗。
桃源洞口诗刻 存
按:刻在府城东桃源洞内口左右石壁上,左刻“破衲蓬头方竹杖”七律,末书“颠仙醉笔”。右刻“沽酒登高一典衣”七律,末书:“神霄散吏”。其内方稍下,又刻“或卖痴来或卖颠”七绝,末书“颠仙”。皆草书。三诗已入《艺文》,故不重录。
桃源洞中诗刻 存
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静迥无尘。
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
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
右刘晨阮肇游天台
天和树色霭苍苍,霞重岚深路渺茫。
云窦满山无鸟雀,水声沿涧有笙簧。
碧纱洞里乾坤别,红树枝边日月长。
愿得花间有人出,免教仙犬吠刘郎。
右刘阮洞中遇仙人
殷勤相送在天台,仙境那能得再来?
云液既归须细饮,玉书无事莫频开。
山当洞口应长在,水到人间定不回。
惆怅溪头从此别,碧峰明月照青苔。
右仙子送刘阮出洞
不将法曲理霓裳,尘梦那如鹤梦长。
洞里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
玉池瑶革连溪碧,流水桃花满酒香。
晴露风灯自飘落,此生无处问刘郎。
右仙子洞中有怀刘阮
再到天台访玉真,青苔白石己成尘。
笙歌寂寞闲深洞,云鹤萧条绝旧邻。
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似往年春。
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右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张仙子
按;五诗刻在府城东桃源洞中右壁上,为五幅,草书。各幅束并有印文,曰“颠仙”。俗间谓桃源洞有张三丰仙迹,即指此与洞口三诗,莫有知其为颠仙者矣。又,考此五诗,乃曹唐《大游仙诗》,薮仙书之,而末系所出,故并详焉。
鹤鸣洞诗刻 存
黑头犹未是龙钟,客气消磨逸兴浓;
回首□□□□□,也于范螽继高踪。
颠仙印文曰致政宪使,后三诗印文同。
□□光阴过隙驹,人间闲事好祛除。
□□元晦朱夫子,也在□泉读道书。
□□深处□夜□□书
年来希□又希陶,岂为虚名强折腰?
独倚南窗无一事,清风□袖更飘飘。
鹤鸣洞避暑偶书
碌碌红尘梦一场,闲云笑我向来狂。
□兹长揖归山去,莫漫儿童说子房。
右致政公宴有作
按:四诗刻府城南三十里天池上鹤鸣洞中石壁,左右各二。洞中额刻径六寸书“鹤鸣风景”四字,中又刻“四时八节神炁”,皆草书。又有草书六行,不可识。
栖神石刻 存
按:刻在府城北三十五里狮子山李氏坟上,乃石牓楷书“栖神所在”四大字,旁书“颠仙题”。阴有草书,亦颠仙之迹。颠仙数刻无年月,以先天观碑类附。
溪山青诗刻 存
溪山青,溪水绿,云霞深处蟠桃熟。
西风忽落桃一枝,欲为人间疗尘俗。
柴存书。
按;此刻与白飞霞字,同在竹鼠留溪上,草书。末题二字,细审上
一字,上半为草书“此木”二字,下半为字,疑为“柴存”。下一字则“书”字也。柴存无可考。疑亦颠仙辈所为,姑附此。
大鱼塘石刻 存
按;刻在正安州东二十里大鱼塘侧石壁上,镌“孟通”二大字。
末书嘉靖甲申十二月六日丙申,贵国忠定公元孙宋渌书。考甲申,嘉靖三年。
海龙囤示禁碑 存
按:碑在府城北四十里海龙囤上,文已载《土官传》。碑首题“海龙囤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囤严禁碑”。又囤上有杨逆飞龙关,石额题衔云“骠骑将军杨应龙书”,”皇明万历丙申岁夹钟月己未日□□□王世芬立”。考丙申乃万历二十四年,讵平播才五年耳。逆志一萌,遂陨祖宗八百余年之候祚,何其愚哉!
童仲忄癸诗碑 存
按:碑在府城东桃源洞口,行书,甚清拔。二七绝亦秀逸可喜。末书“万历乙未仲春江东童仲忄癸题”。乙未在万历二十三年。仲忄癸,《明史》有传,曾为四川都督同知。当时以何事至播,不可考矣。诗已载《艺文》。
瓮海杨氏乡禁崖刻 存
按;刻在府城西五十里下瓮海溪侧,即一方丈大石周围刻之,字迹模糊,略识数语,知为杨氏时与乡人禁约。未得年月,姑置之平播前。
桃源山铜标铭 亡。重刻石。
皇帝二十有八年,播人不轨,天王赫怒,爰整六师,以诛不供。粤有四月,尽俘厥丑,遂潴其官。方三千里,始入皇封。载勒铜标,永镇西南,臣李化龙。
按;明万历二十八年,平播,勒铜标桃源山,铭文见《补全蜀艺文 志》及《旧府志》。《贵州通志》云:铜标在府城东桃源洞,勒平播功。兵备道傅光宅建,今废。意自胜国天启来,迄我大清康熙二十年前,水、蔺、孙、吴诸役,迭经兵燹,即以失乏矣;云光宅建者,谓经理建之。《心斋随笔》云;李公《铜柱铭》凡二,一在龙岩山,特数字小异:“不轨”作“告讧”,“天王”作“天皇”,“粤有四月”作“百十有四日”, “厥丑”作“群丑”,“千里”下多“设吏治之”四字。余文同。绎其文,觅岩者为长。疑当日同文异标。《补蜀艺文》转写讹夺,而《旧志》从之耳。考《四川通志》“金石”门云:“铜柱,李化龙铸。高一丈三尺,镌铭其上,运竖海龙囤之颠,其文日,”云云,与《随笔》所记龙岩文同。龙岩山即海龙囤,心斋即据《川志》也。道光二十年,署遵义知县杨书魁、遵义府经历胡祖寅重立石府城东桃源山、以备掌故云。
海龙囤铜标铭 亡 说见前
铜鼎铭
维星拱北,维水朝东。天王御极,八方会同。惟西南夷,各世其封。惟敬天念祖,庶不坠厥宗。顺天者吉,逆天者凶;以为不信,视杨应龙。
按;《四川通志》:铜鼎,明万历中总督李化龙平播后,命重庆府将军前给军铜锅尽数收集,改铸鼎器,颁发各土司,永为鉴戒。其铭云云。
刘綎桃源洞镵壁绝句 逸
按:绝句见《贵州通志》及《陈志》。已载《艺文》。
刘綎夜郎溪镵壁 存
除暴安民
按:四字在桐梓县北二百五十里夜郎溪上,綎征播还时刻。
通商碑存
按:碑在仁怀县土城,万历辛丑冬威远卫指麾袁初立。文载《赋税》。
王鸣鹤诗碑 存
按:碑在海龙囤上,行书,已残断不可读。末款犹存“淮阴王鸣鹤”字,有印文曰“羽卿”。知鸣鹤淮阴人,字羽卿。此碑无年月,
姑列林刻之前。
林桐“题王羽卿诗后”刻石 存
按;刻末题云,“时大明万历甲辰秋七月之望”。甲辰乃万历三十二年。文已载《宦绩传》
侯国弼摩崖 存
天子万年
按:四大字刻在府城东南回龙山半,末书“清溪侯国弼题”。国弼继林桐为总兵官,故附其后。
创建绥阳县碑 存
按:碑在县□□□万历甲辰年巡按况上进撰。文载《宦绩》。甲 辰,万历三十二年。
创建绥阳县文庙碑 存
按;碑在县城□□□万历三十二年知县詹淑撰。文载《学校》。
尹公讲堂铭 存
按;《铭》在绥阳县旺草里,明知县詹淑撰。时万历三十二年。《铭》载《古迹》。。
儒溪书院存疑记 存
按。《记》在绥阳县大溪源,明知县詹淑撰。载《古迹》。
飞龙洞记 存
飞龙洞古旷奥窅,天造地设,洵夜郎第一胜概也。俗称马孔,无亦龙之飞腾变化,世所罕觏,或迹其近似而诧之乎?桂藩兹土,每搜奇揽胜,携友频游,徘徊竟日,不欲遽去。嗟乎!宇宙内名山异迹,阻于僻壤,不售知人世者,何可胜数!借冷兹洞置于大邑通都,其为名人品赏艳称,当无尽矣。不佞桂,觞之咏之,琢之磨之,镌题而标异之,漫缀数语,以志月日。今而后,洞名“飞龙”其亦可以不泐也夫!关中王桂。
按:《记》在桐梓县飞龙洞口。
建遵义府学碑 亡
按:碑凡二,旧在府城内县治左旧学基。并万历三十七年建。一知府孙敏政撰,一按察使渝人傅宠撰。
孙公桥碑 存
按:碑在桐梓县东北二里。万历三十八年仲冬知县万建侯撰。《记》载《关梁》。孙公,知府孙敏政也,与建侯共创斯桥。
绥阳县建学碑 存
按;碑在县城□□□万历三十九年知县冯士奇撰。文载《学校》。
新建武安王庙碑 存
建城隍庙廊门碑 存
詹公生祠碑 存
按。三碑并在绥阳县城中,并知县冯士奇撰。文载《祠庙》。
重修儒溪书院记 存
按:碑在绥阳县朗里大溪源之江家湾右里许,明知县冯士奇撰。碑高七尺一寸,宽三尺一寸许。额有“儒溪书院”四大字。碑卧荒莽中,裂为三段,字迹端楷,惜多剥蚀。《记》文载《绥阳志》,己据收入《古迹》中。《记》末云:“因赋拙句二绝以寄:唐宋于今几代更,儒溪书院尚传名。□□□□何必问,存留千古振交情。□□□□又自伤,当年洒泪厚刘郎。□□□□□□□料为乡人□□□,万历壬子岁季冬之吉,知绥阳县事冯士奇□主簿浮阴韩邦泰□典史古亭朱楼,生员陈王谟、张四维,谭昌祚、汪□至、舒国栋、万中一”。考壬子乃万历四十年。
程仲愚镵壁诗 存
按:诗在府城东桃源洞中石壁上,行书,五古,有王、孟味。末题“乙卯夏五古卢陵程仲愚子及题”。乙卵,疑万历四十三年。诗已戴《艺文》。
增修高岩祠碑 存
按:碑在府城东十里川主庙中。《记》文入《祠庙》。末书“万历四十六年戊午,知遵义县事楚广济刘人表撰。遵义军民府知府杜、同知张、推官熊、威远卫指挥罗人宠、镇抚陈一龙、分守黎雅、游击周世禄。”考威远卫镇抚官,所见惟此耳。且可见一龙之前阶。
遵义兵巡道题名记 存
尝考播州为井鬼分野,属牂柯故地,前代建置沿革不一,唐末始沦于彝:宋元以后,间亦废置:我明因之,更署宣慰使,辖属川东。自逆酋煽乱,致廑王师削平之,郡县其地,亦何郑重。乃封疆所届,延袤千余里,强半褒谷隩区,厥田上中,赋可三万缗镪;其他隶在黔省不与焉。若是,则郡县足矣,何以监司为哉?是不然。播昔为蛮夷君长,今一旦受汉官要束,妖氛初靖,反侧未安;苗穴比邻,剽掠足虑。堂奥之忧,门庭之寇,庸讵可晏然已乎?又四方亡命,托足斯土,往往椎埋为土奸;蕞尔郡治,越在省会东南边徼,孤悬一隅,民生痼瘵,吏治惰窳,岂台使者耳目所能周咨?至于戍卒强弱,粮糗赢诎,一切简练储峙,非监司之任而谁?此其责亦纂巨矣。当事者持筹而计,特疏于朝,专设一兵巡道弥节郡内,所为桑士绸缪虑至毖也。恭魏勃书所载,严城守,谨斥堠,与夫积饷募兵,锄强御暴,兴利除害,悉责成于监司,赫赫王言,不啻谆切可畏哉!其谁敢溺职以自干功令!而议者乃谓兵可省,不知去而官兵,必借土著,此辈狼子野心,鸱张豕突,彼重则我轻,是我以柄倒持也。又或谓饷可自给,不知田赋所入,止有此数,无雨粟点金之术,而妄议节缩,卒然呼庚癸,是我以肘腋养乱也。倒柄,外患;养乱,内忧。重创之而轻守之,以徼幸于瓦注之全,毋乃以封疆戏乎?矧不佞以茫昧承之,抑又难矣!顷虽借手郡邑长令经画,少损不急,以佐公帑,仅得三千余镪,视额饷十不当一,而予技亦己穷;所末逮者,不无俟后之君子。抑又闻之,技击不足当节制,则教士固难于养士已。不佞业已议饷,毋亦惟是行右辕左,前矛后劲,置八阵、三才、鸳鸯、率然诸阵而亲鼓之,俾军令修明,内安外攘,而无五大五细是思,或足术耳。不然,日敞敝焉,振刷神采,而猥欲威伸边陲也,不亦重失上命监司意哉!先是播平迄今,驻镇几九人,爵里、姓氏,概未有识,兹特蒐而被之贞珉,并为之记以书于上方,用备督学使杜君考览而收之蜀乘。语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举也,尚以彰往劝来,则僭踰之罪,不佞其何辞矣!
万历己未岁,姑洗月之吉。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奉旨勒遵义兵巡道,四川按察司副使滇南孙学易撰并书。
按:碑在府署大堂上,《补蜀艺克志》、川贵《通志》俱载此文。
陈子昂祠堂记 存
按:《记》在绥阳县西祠堂中,明刘仁臣撰在万历四十七年。文见《古蹟》。
安攘碑 存
钦差总理监军道、四川提刑按察司副使卢公祖安攘碑。
水蔺跳梁,血流草莽。天生卢公,内外安攘。文未全,俟补。
天启六年盂春建。
按;碑在绥阳县西十七里螺水寺外。
母公遗爱碑 存
按:碑在绥阳县西螺水寺外,崇祯二年为知县母扬祖建。
高岩山重修庙碑 存
按;碑在府城东十里川主庙中,额题“重新殿宇碑记”六篆字。《记》后书“皇明崇祯四年辛未岁秋七月初一己卯之吉。翰林院兼修国史经筵日讲起居注,国子监司业雪斋陈盟撰此”。后书当时镇、道、府及防守各隘诸职官甚详,可补旧志之阀,皆已据载《职官》卷中。《记》文见《裥庙》。
胜龙菴记 存
按:《记》在府城北五里大道右胜龙山上,嘉庆间举人张自信得之山下溪中,有云:“天启间,水蔺发难,城垣残破,一切寺宇悉被倾蹂,胜龙亦丘墟焉。佛像沐雨披风,灵莫妥矣。信善欧万贵不惮奔走,张盖以覆,结茅而蔽。仍发心捐资,精加绘塑,集众善重造殿宇,至今落成,勒石以志。崇祯五年。”
聂公碑 存
大将军聂公绍江讳文启平妖奇勋碑
遵义,原播土也。郡县后,界在遇荒,视全蜀为最僻。而遵义县十三里,独天旺、忠庄、西隅视全遵义又为最僻。天启元年辛酉,经西,蔺两首交讧,人空土满,一带地方沦为兽薮,几几草味世宇。四年甲子,幸先任本道卢公督师复遵,筴须老成持重、隐然干城者弹压各隘。果知人善任,乃以中泽重地借公驻镇。公至隘之日,野无遗民,道鲜行迈。公三年招徕,三年植养,民始业耕、业读、业商、业贾,各就厥事、而熙熙然帖席。至若整兵伍,严训练,使狡夷不敢窥视,尤较著云。以故三里之内,人安而忘其为功,材集而忘其为德,斯公之大造也。递至上岁正旬,有妖安张道兴丑类数千,作法而麾凳成骑,布防而洒豆成卒,怪术百出,魔种万状。始倡祸于遵北,继连结于水西,内外通谋,啖我遵义,其时士民远近股慄。荷公赤帻血战,阵斩道兴,余党溃散,四夷瓦解。弭衅方张,士民安枕如故。公之宏功盛烈,载在勋府,不可磨灭;而超迁直在旦晚。夫礼,有功于民百世祀。且闻思叔子者,望岘首而坠泪。公前绥颠仆,后备师旅,御灾捍患无所不至。顷若士民宁晏然已乎?因相率而鸣之道府、宪台,请勒石道旁、以志甘棠爱。然公方来,寄专阃,任锁钥,当一面,而登九列,将次第往,宁区区僻壤祠且碑之足重哉!时崇祯十三年庚辰季秋月。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户部郎中刁化神撰。
本道中军马镕、威远卫罗万彦、合邑士民同立
按:碑在遵义县南四十五里长溪桥道旁。
九层祠碑 存
按:碑在仁怀县。崇祯十一年,贵州监察御史冯晋卿撰。文载《祠庙》。
周志伟诗刻 存 以下并无年月。
洞中仙子何年去?野外元戎此日来。
绿树苍岩相掩映,桃花流水空莓苔。
乾坤岁月留棋局,城郭风烟落酒杯。
见说闾阎刀买椟,不妨游览更登台。
闲情欲看仙人着,胜地惊偕上将来。
洞口秋风飞落叶,山中夜雨长鲜苔。
蛮童缚竹新成阁,羽士烹泉旋洗杯。
箫管只疑天上奏,连骑正好月明回。
昔人己随猿鹤去,此地空遗麋鹿来。
岂有诗篇酬胜迹?漫劳樽俎扫荒苔。
睛云霭霭如迎盖,谷鸟嘤嘤欲劝杯。
莫向登临伤往事,滔滔湘水去难回。
按:刻在桃源洞中颠仙“或卖痴”诗右,楷书,凡四诗。第一,五律,已据《陈志》收入《艺文》,不重录。末款书阳山周志伟。志伟无可考。诗云“元戎”,云“偕上将”,当是明末奢安之乱、两次复遵后,志伟以幕客杯酒从游耳。其右一一诗云;“□□山下桃源洞,
千古那知□度来;旭日□□□□树,清□□满径中苔。蛮花剪落……”,余悉为石乳所翳。未详何人。即“来”“苔”二韵同此三诗,知为当时唱和之作。残诗左只有梅东沈德元题美哉亭二律诗,(不录),知洞上会仙亭亦名美哉也。三诗下,有题桃源洞元妙观二七律,其一亦已载《艺文》,一不录。题名处已为后人所磨。三诗上方之左,只有行书束一刻云;□□桃源洞□游,临风寄概几千秋。他年卜筑□□处,拟在白□天□□□□□□初秋播郡□□散吏高梁郭□□凯□□题。
女子刘玉洁碑 存
按:碑在府城南县学侧。《心斋随笔》云:“遵义县学棂星门有石碑半块,系女子刘玉洁墓碑。略云,世居江西抚州金溪县二都常丰里。 国初,始祖刘汉杰从汤元帅征蜀。后有某,因征播事平,欲家于播。玉洁年方二八,甚钟爱之。未几,亡。云云。余多不可解。以语气求之,大抵玉洁父所立。相传为刘綎女死葬此。然綎,南昌人,而玉洁,乃抚州,籍贯不合。惜碑残无由考证。碑以乾隆间葺棂星门掘出。”
黄公去思碑 逸
按;碑为明知府黄立言立。《陈态》云:“在府署大门内。前诸太守碑,俱为寇兵仆废,惟黄公立言去思碑,岿然独存。循良之泽,若有鬼神呵护者。”考旧府署,即今之副将署,索之未得。
水流岩仙书 存
按。“书”在府城西六十里湖阳水下流水流岩上。水至岩,悬流,可二十丈,稍顿,复悬流二十丈,落于潭,瀑声如雷。“书”当上叠右侧,色朱,冒瀑过始能见,究无识者。
京观碑 存
按:碑在府城东百里钟峰山下,刻“京观”二字,大五寸,半隐半见,其旁注小字不可识。
合面岩石刻 存
按:刻在绥阳县旺里,云;“可叹人心不如石,年年相顾不回头”。
胭脂岩石刻 存
按:刻在绥阳县旺里,与合面岩近,云:“不教台榭此间留,云点烟鬟雨洗愁。恰似佳人空谷里,不施红粉也风流。”
怀白亭诗碣 逸
按:《陈志》:桐梓驿旧有怀白亭,内竖《蜀道难》等五首诗碣。今考新站太白亭内诗碑,系从夜郎坝移来,元碣已损,乃旧搨别刊者。其元碣即枘为趺。夜郎坝旧有百碑台,以经过官多索搨,本地苦供求,遂悉埋田,仅移二碑于此,以塞责避扰。今犹有能指埋处者。
十字岩石刻 存
按;刻在府城西南七十里,凡十字,奇古不可识。
长磏二石自然文 存
按:二石在绥阳县长磏寺外,青质白字,自然成文,或隐或显,过者值其显,乃见之。
香风山篆字 存
按:府城东二十五里香风山脚岩上有“静怀庄”三篆字。
钻字岩题字存
按;字在府城南四十里石壁上,壁高广可二丈许,俗呼“钻字岩。岩上皆宇,乃墨书,非镌刻。故老传自昔如此,殊不剥落。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