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杂家类>> 《智囊》翻译版>> 兵智部第八

诡道卷二十三

    ※ 诡道卷二十三
    【原文】
    道取其平,兵不厌诡。实虚虚实,疑神疑鬼。彼暗我明,我生彼死。出奇无穷,莫知所以。集“诡道”。
    【译文】
    走路要走平直的康庄大路,作战却不能专行正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才能让敌人疑神疑鬼,防不胜防。智者能使敌暗我明,因此才我生敌死。出奇制胜,变化无穷,使人完全无法掌握。
    823、郑公子突
    【原文】
    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公子突曰:“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君为三覆以待之。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必务进;进而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从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戎师大奔。
    [茅元仪曰]
    “千古御戎,不出数语,今则反是,戎安得不逞?”
    【译文】
    春秋时北戎侵略郑国,郑庄公亲自率兵抵御。他对北戎的武力极为忧心,对大臣说:“北戎以步兵为主,我军使用战车,笨重而不灵活,寡人担心他们会偷袭我军。”公子突说:“我们可先派一批勇敢但不盲目好战的士兵为先锋引诱戎军,当戎军入侵后就迅速撤退,这时大王可埋伏三批伏兵,以逸待劳,等候戎军深入。由于戎人性情浮躁,军纪又不严整,对财物的贪婪心极强,在利益关头六亲不认,战胜时为求战功互不相让,战败时为求活命又互不相救。假使戎军见到我先锋军败北,一定会拚命往前猛攻,假如发觉我有伏兵,也一定会仓皇奔逃,而后面的戎军又不肯救援,等于没有援军,我军就可一战而大获全胜。”
    郑庄公采纳公子突的战术,戎人的前锋遇到伏兵果然狼狈而逃,郑大夫祝聃率兵随后追击,把戎军从中间截成两段,再前后夹袭,终于把戎人全部消灭。残余的戎军也都抱头鼠窜。
    [茅评译文]
    千古以来,抵御戎人的战术都不过是简单的几句话。而现在人对夏、辽等夷狄作战,战术洋洋洒洒一大篇,戎人怎会不得逞呢?
    824、夫概王
    【原文】
    吴败楚师于柏举,追及清发,将击之。阖闾之弟夫概王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大败楚人,五战及郢。
    【译文】
    吴王阖闾在柏举大败楚军,追到清发时,本想一举歼灭残余的楚军,吴王的弟弟夫概王却阻止说:“被猎人围杀的野兽,为了想活命,尚且要拚死突围,何况是人呢?若是楚军知道自己没有活命的希望,反而会激起他们奋勇迎战的士气,说不定我军还会遭到败绩。不如让他们渡河,先渡河到对岸的,知道活了下来,未渡河的一定十分羡慕,再也没有奋身一搏的勇气。如此,等到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时,我军再攻击,就一定能大获全胜。”吴王依计而行,果然大败楚军,经过五次战役,一直打到楚国首都。
    825、斗伯比 季梁
    【原文】
    楚武王侵随,使求成焉,而军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曰:“我之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图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宠,请羸师以张之。”少师归,请追楚师。季梁谏曰:“楚之羸,其诱我也!”乃止。
    [述评]
    当时微季梁,几堕楚计。楚子反有言:“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故凡示弱者皆诱也。
    汉兵乘胜追匈奴。高帝闻冒顿居上谷,使人觇之。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见老弱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矜夸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上不听,果围于白登。
    天后中,契丹李尽忠、孙万荣之破营府也,以地牢囚汉俘数百人,闻麻仁节等诸军将至,乃令守者绐之曰:“家口饥寒,不能存活,待国家兵到即降耳。”一日引出诸囚,与之粥,慰曰:“吾等乏食养汝,又不忍杀汝,纵放归,若何?”众皆拜伏乞命,乃纵去。至幽州,具言其故。兵士闻之,争欲先入,至黄銮峪,贼又令老者投官军,送遗老牛瘦马于道侧。仁节等弃步卒,将马先入。贼设伏,横截将军,生擒仁节等。全军皆没。
    二事皆类比。
    【译文】
    春秋时代,楚武王想发兵攻打随国,一面派使者去随国求和,自己却率军驻扎在边境等候消息。随国派少师(官名,三孤之一。周朝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全权处理议和的事务。
    楚大夫斗伯比对楚武王说:“楚国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势,完全是由于我国对外政策不当的关系。我国扩张军备,以武力去威逼各国,各国在恐惧之余,就会联合起来对抗我国,所以不容易离间他们。汉东诸国以随国最为强大,如果随国能扩张自己的实力,一定就会背弃其他与随结盟的小国,随国若是背离其他的小国,这对楚国相当有利。随国少师骄宠狂妄,所以我们不如故意部署疲弱的兵卒给他看,让少师有轻敌之心。”
    随少师回到随国后,果然请求随侯出兵追击楚军,但随国大臣季梁阻止说:“楚国示弱是出于诱敌的阴谋。”于是停止出兵,楚军无功而返。
    [述评译文]
    当时随国若是没有贤臣季梁识破楚人的奸计,随人可真是要上大当了!楚子反说:“兵临敌人城下,无不是以展示壮盛的军容来威震敌人,因此,若是部队军纪不整,故意示弱,这都是诱敌之计。”
    汉高帝听说匈奴单于冒顿盘据代谷,派人侦察匈奴情势。冒顿把匈奴善战的能士,肥壮的牛马都藏起来,只能看到老弱残兵及瘦弱的牲畜。汉朝前后派出十个密探,都报告说可以进攻匈奴。
    高祖再派刘敬(齐人,本姓娄,高祖赐姓刘,号奉春君,又封关内侯)前往匈奴,刘敬回来后向高祖报告:“两国交战时,照常理应该会各自夸耀自己的武力,表现出自己军队的优点,现在臣到匈奴去,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年老体弱的战士,故意暴露本身的缺点,这分明想引诱我们进攻,好用事先埋伏的奇兵突击。愚臣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宜贸然进兵匈奴。”高祖不听,果然被冒顿围困在白登。
    武则天时,契丹人李尽忠、孙万荣起兵造反,攻陷荣州,俘获好几百名汉兵,把他们关在地牢,听说麻仁节的部队快来了,要看守地牢的官吏骗囚犯说:“我们的家人正因遭逢饥荒而难以保命,等朝廷大军一到,只有投降一条路了。”又故章释放囚犯,给他们喝米粥,对他们说:“我们正面临缺粮,无法提供食物,又不忍心杀你们,只好放你们回去。”被释放的唐兵回到幽州,将所听到的话一五一十报告将领,士兵听说契丹缺粮,都想进攻好建战功。
    到了黄銮峪,契丹又派老弱的士卒来投降,并且故意留下几头老牛瘦马在路边,麻仁节等人就留下步兵,只率领少数的骑兵进攻。契丹由两侧埋伏攻击,生擒麻仁节等人,全军覆没。
    这两件事,都是敌人故示残弱来引诱对方进攻。
    826、蒍贾 师叔
    【原文】
    楚大饥,庸人率群蛮叛楚。麇人帅百濮聚于选,将伐楚。于是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阪高。[边批:无策。]蒍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及出师侵庸,及庸方城。庸人逐之,囚子扬窗。三宿而逸,曰:“庸师众,群蛮聚焉,不如复大师,且起王卒,合而后进。”[边批:庸策。]师叔曰:“不可,姑又与之遇以骄之,彼骄我怒,而后可克。先君蚡冒所以服陉隰也。”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楚子乘馹,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以伐庸,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
    [评议]
    楚以不徙而存,宋以南渡而削。我朝土木之变,徐武功倡言南迁,赖肃愍诸公不惑其言。不然,事未可知矣!
    【译文】
    春秋时,楚国发生大饥荒,庸人乘机率领群蛮背叛楚国。此外,麇人(周朝国名,春秋时被楚所灭)更率领百濮(在今湖北省首县以南,一直到湖南省常德等地,均为百濮人散居的地方)齐集在选地(楚地名,在今湖北省枝江县南),准备组织联军攻打楚国。以致申、息两城(在今河南南阳、信阳一带,为楚国北方屏障)不敢开北门,楚国人也有迁都到阪高的念头。
    蒍贾(字伯赢)说:“不能迁都!其原因就在于,是因为我们能去,敌人也能去。不如发兵攻打庸国。庸国和百濮都认为我国发生饥荒,一定无法出兵抗敌,所以才派兵攻打我国,如果我国能出兵攻庸国,他们一定会心生恐惧而退兵。百濮本就散居各地,更会分别逃回自己的城邑,以后没有人会再来攻打我们了。”
    于是楚国出兵攻庸。
    当楚人攻打庸国方城(在湖北省竹山县东南四十里有方城山,山南有城长十多里,名叫方城)时,将领不幸被庸人俘虏,但只关了三天三夜就逃回来了,说:“庸军兵力强大,所有蛮族都聚集在一起,不如再多派军队,甚至派遣精锐的王师,会集后再进攻。”
    楚大夫师叔说:“不能这么做,不妨暂时再和敌人周旋几天,故意示之以弱,好让敌人有骄傲的心理。他们心存骄傲,我军战志激昂,这时就能一战而攻陷敌城,这就是先王蚡冒(楚武王的父亲)攻占陉、隰两地所用的战略。”
    于是楚军继续和庸军缠斗,一连打了七场败仗。庸人说:“楚军实在不堪一击。”从此轻视楚军而不设防。
    楚庄王随即坐着驿车前往临品(地名,约在今湖北省均县境内)会师,分兵两路攻打庸国,并且和各蛮族订立军事同盟,终于灭了庸国。
    [评议译文]
    楚人打消迁都的念头,上下齐心,终于灭庸国;南宋渡江迁都临安,国势却日渐衰弱,终至灭亡。我朝(指明朝)土木之变后,徐武功大言鼓吹迁都,幸赖肃愍等诸公,不为其言所惑。否则,实在无法想像今天国家的情势会演变成什么样的状况!
    827、田单
    【原文】
    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边批:肉先腐而虫生。]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毅归赵,燕军共忿。而田单乃令城中,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边批:此事通窍。]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向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实无能也。”单曰:“子勿言。”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边批:骑劫一至墨即此。]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皆呼“万岁”,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边批:应神师。]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述评]
    胜、广假妖以威众。陈胜与吴广谋举事,欲先威众,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腹中书,怪之。又令广于旁近丛祠中,夜篝火作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于是卒皆夜惊,旦相率语,往往指目胜。
    世充托梦以誓师。王世充欲击李密,恐众心不一,乃假托鬼神,言梦见周公,乃立祀于洛水之上,遣巫言“周公欲令仆射急讨李密,当有大功,不则兵皆疫死。”世充兵皆楚人,信巫,故以惑之,众皆请战。遂破密,皆神师之遣教也。
    王德征秀州贼邵青,谍言将用火牛,德曰:“此古法也,可一不可再,彼不知变,只成擒耳。”
    先命合军持满,阵始交,万矢齐发,牛皆反奔,我师乘之,遂残贼众,此可为徒读父书者之戒。陈涛斜之车战亦犹是。
    伯比羸师以张之,贾则累北以诱之。至于田单,直请降矣,其诈弥深,其毒弥甚。勾践以降吴治吴,伯约以降会谋会。真降且不可信,况诈乎?汉王之诳楚,黄盖之破曹,皆以降诱也!岑彭、费祎,皆死于降人之手。噫,降可以不察哉?必也,谅己之威信可以致其降者何在?而参之以人情,揆之以兵势,断之以事理,度彼不得不降,降而必无变计也。——斯万全之策矣!
    【译文】
    战国时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惠王即位,曾和乐毅(魏人,为燕将军,曾伐齐,攻齐七十多城,封昌国君)发生不愉快的事。田单听说此事,就施行反间计,在燕国散布谣言,说:“齐王已经去世,攻不下的城池只有莒和即墨两城罢了。乐毅和新君有嫌隙,怕被杀而不敢回国,借着攻打齐国的名义,实际上是想自立为齐王。只是因为齐人不肯归附,所以暂时慢慢攻打即墨,等待时机的成熟。现在齐国人最怕换其他将军来攻打,那么即墨就保不住了。”燕王本就疑心乐毅,又中了齐国的反间计,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军,召回乐毅。乐毅怕昭王对他不怀好意,于是投奔赵国,燕国的将士惋惜不已,群情愤恨。
    这时田单命城中百姓吃饭时,要在庭院中祭拜祖先,于是飞鸟都聚集飞旋在两城的上空,燕人觉得很奇怪。田单散布谣言说:“有神师降临城中,教导齐国百姓。”
    有一名士兵开玩笑的说:“我可以当神师吗?”说完不好意思的转身走开,田单立即起身叫他回来,请他坐在神师的坐位,以神师之礼对待他。士兵说:“刚才我是随口胡说骗将军的,我真的什么也不懂。”田单说:“你什么也不要说。”仍以神师礼待他,每次出去巡察时,必称他为神师。
    接着,田单又散布谣言说:“我们只怕燕国军队把所俘虏的齐兵割掉鼻子,要他们排列在燕军的阵前,那么即墨必会攻破。”燕人听说此事,果真按着去做,城中人见投降的人都被割掉鼻子,更坚定守城的决心,惟恐被燕军擒获。
    田单又派人散布谣言说:“我们怕燕国人挖掘齐人城外的祖坟,侮辱我们的祖先,看见先人受到侮辱会使我们心惊胆寒。”结果燕军又中计,挖开坟墓,烧毁尸骨。齐国人在城上看见燕军的所为,没有不伤心悲泣,急于城与燕军决一死战。
    田单知道时机成熟,士兵可以上阵作战了,就亲自拿着工具和士兵一同工作,妻妾也编在工作队伍中,把好吃的食物都拿出来与士兵分享。田单命令武装的士兵都埋伏起来,改派老弱妇女登城守卫,并且派使者在燕国商议投降。燕军兵士高呼万岁。田单又募集民家的捐款,筹集到千镒黄金,请即墨城的富豪赠送给燕国将军,说:“齐人马上就要投降了,希望你们不要虏掠我们的妻妾。”燕将十分高兴,答应他们的请求,从此燕军防备松懈,毫无斗志。
    田单在城中征集一千多头牛,为牛缝制绛色丝衣,画上五彩龙纹,在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刀刃,另在牛尾上扎上苇草,灌上油脂,然后在城墙上挖掘几十个洞穴,趁着夜晚,把牛群赶往洞口,这时点燃牛尾上的苇草,牛只受不了火烧的疼痛,发怒向前狂奔,直冲燕军营地,五千士兵跟在牛后奋勇杀出。燕军大吃一惊,看见牛只都是龙纹,凡是碰触到的立即死亡,伤亦五千余人。城中百姓喊杀震天,不断敲击铜器,发出震耳的声响,燕军深受惊吓,溃散奔逃,齐军乘胜杀了骑劫,一雪耻恨。
    828、康茂才
    【原文】
    陈友谅既陷太平,据上流,遣人约张士诚同侵建康。或劝上自将击之,上曰:“敌知我出,以偏师缀我,而大军顺流,直趋建康,半日可达,吾步骑急回,百里趋战,兵法所忌。”乃召康茂才,谓曰:“二寇相合,为患必深,若先破友谅,则东寇胆落矣,汝能速之使来乎?”茂才曰:“家有老阍者,旧尝事友谅,今往必信。”遂令阍者赍书,乘小舸径至伪汉军中,许以内应。友谅果信之,甚喜,问康公,曰:“今何在?”曰:“见守江东桥。”又问:“桥何如?”曰:“木桥也。”赐食遣还,嘱曰:“吾即至,至则呼老康为号。”阍者还告,上曰:“虏落吾觳中矣。”乃使人撤木桥,易以铁石,一宵而成。冯胜、常遇春率三万人,伏于石灰山侧,徐达等军于南门外,杨璟驻兵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舟师出龙江关外,上总大军于卢龙山,令持帜者偃黄帜于山之右,偃赤帜于山之左,戒曰:“寇至则举赤帜,闻鼓声则举黄帜,伏兵皆起。”是日,友谅果引舟师东下,至大胜港,水路狭,遇杨璟兵,即退出大江,径以舟冲江东桥,见桥皆铁石,乃惊疑,连呼“老康”。莫应,始觉其诈,即分舟师千余向龙江,先遣万人登岸立栅,势甚锐。时酷暑,上度天必雨,令诸军且就食,时天无云,忽风起西北,雨大至,赤帜举,诸军竞前拔栅,友谅麾军来争,战方合,适雨止,命发鼓,鼓声震,黄帜举,伏发,徐达兵亦至,舟师并集,内外合击,友谅军大败,乘胜逐之,遂复太平。
    【译文】
    元朝末年,陈友谅(初为小吏,元顺帝时,徐寿辉起兵,陈友谅投效麾下,后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汉。与张士诚合谋攻取建康,败于明太祖朱元璋,中箭而死)攻陷太平后,占领整个长江上游,于是派人邀约张士诚(小字九四,初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又改称吴王)后被明朝大将徐达,常遇春所擒,自缢而死)一同攻打建康,即今南京。
    有人建议明太祖亲自率兵迎战,太祖说:“敌人知道我率兵迎战,如果只用一部分兵力来牵制我,而主力部队顺着长江而下,只需半天的时间,就可抵达建康。我若是率兵急急赶回建康,让士兵奔波百里再与敌人交手,这是犯了兵家大忌。”于是召见康茂才(字寿卿,元末曾举兵抗元,后追随明太祖,谥武毅),对他说:“陈友谅与张士诚如果真的联合起来对付我,对我军情势将会相当不利;如果能先击败陈友谅,那么张士诚就会闻风丧胆。你可有办法能引诱陈友谅先进攻此地吗?”
    康茂才说:“我府里有个老门房,他以前曾跟随过陈友谅,派他去作反间,陈友谅一定不会起疑。”于是命老门房担任信差,乘小船来到伪汉的营地送信给陈友谅,老门房见了陈友谅,告诉他康茂才愿做内应的事,陈友谅果然大喜过望,深信不疑。陈友谅问门房:“康公如今在哪里?”门房回答:“镇守江东桥。”又问:“江东桥结构如何?”门房说:“是座木造的桥。”于是陈友谅命人准备丰盛的酒食招待老门房,再送他回去,临行前叮嘱说:“我的大军随后就到,届时我们以‘老康’为暗号。”门房返回之后,把经过情形一一详报,明太祖说:“陈友谅已落入我的圈套了。”
    立即命人拆除木造的江东桥,在一夜之间赶搭一座铁石造的江东桥,冯胜(勇敢多智谋,封宋国公)、常遇春率三万人埋伏在石灰山侧,徐达(字天德,初为郭子兴部将,后投效明太祖,官至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等人镇守南门,杨璟(官至偏将军,卒谥武信)率军驻守大胜港,张德胜(字仁辅,在与陈友谅交战时阵亡,追封蔡国公,谥忠毅)、朱虎率军搭战舰巡防龙江关。太祖亲自坐镇卢龙山指挥三军,并且命手持黄旗者埋伏在山的右侧,持红旗者埋伏在山的左侧,告诫三军:“敌军来犯时就挥动红旗,听到战鼓声就高举黄旗,这时所有埋伏的军队全面出击。”
    这天,陈友谅率军舰顺江东下,进入大胜港后,因江面狭窄,与杨璟军队接触后,立即退出港口,想直接用船舰撞击江东桥,等发觉江东桥并非是想像中的木造桥而是铁石桥时,不由心惊起疑,再连喊“老康”没有回应,才知上当了。陈友谅立刻兵分两路,一路率千艘战舰直驶龙江,一路带领一万士兵上岸构筑栅栏,气势仍锐不可当。
    这时正值暑天,酷热难耐,太祖预测将有大雨,下令士兵先吃饭,这期间,天空万里无雨,丝毫没有下雨的迹象。没想到突然刮起一阵西北风,顷刻间大雨滂沱,太祖立刻下令挥动红旗,军士拔取陈友谅营前的栅栏,陈友谅的军队奔来抢夺。两军相遇,血战正酣,大雨忽然停止,太祖立刻命人击鼓,刹时间鼓声震天,黄旗高举,伏兵全面出击,徐达也率军前来会合,于是水陆联合,内外夹击,大败陈友谅,太祖乘胜追击,收复了太平。
    829、张良
    【原文】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张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叛,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如因其懈而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破秦军。
    [述评]
    郦生既说下齐,而韩信袭击,遂至临淄。
    颉利兵败求和,太宗遣鸿胪卿唐俭等慰抚之。颉利外为卑顺,内实犹豫,李靖谋曰:“颉利虽败,其众尚十余万,若走度碛北,则难图矣,今诏使至彼,虏必自宽,若选万骑袭之,不战可擒也,唐俭辈何足惜。”遂勒兵夜发,大破之。二事俱同此。
    【译文】
    沛公(刘邦)想用两万人的兵力进攻秦国的峣关,张良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敌。臣听说秦国将领贪财重利,容易收买,请主公固守原地,另派人每餐准备五万人的膳食,在山上增设军旗,以张声势,而要郦食其拿着珍宝器物去游说秦将。”秦将果然受到利诱,想休战订盟,联手袭击咸阳。
    沛公正想答应,张良说:“这只是秦军将领的想法,恐怕士兵不听从,不如趁他们斗志松懈的时候,挥兵进攻。”沛公率军进攻,果然大败秦军。
    [述评译文]
    韩信带兵东进准备攻齐时,齐王曾接纳郦食其的劝告,派人与汉讲和,结果韩信仍破齐军,到达临淄,齐王以为郦食其出卖自己,烹杀郦食其。
    颉利(唐时突厥可汗)在阴山被李靖打败,于是派使者入朝谒见唐太宗谢罪,请求归附。太宗派唐俭(字茂系,谥襄)安抚他,颉利表面言行谦卑,内心仍犹豫不服,李靖说:“颉利虽然失败,但余众仍有十多万人,若是逃往漠北,路远难追,不如请钦差使者前往颉利营地,让他们放松戒备,一面再精选一万骑兵伺机突袭,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可生擒颉利了,这是韩信打败齐国的做法,至于唐俭可能有杀身之祸,但也顾不了了。”
    这两件事与张良的谋略,都是同一个模式。
    830、李广 王越
    【原文】
    广与百余骑独出,望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乃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疑汉伏军欲夜取之,皆引去。平旦,广乃归大军。
    威宁伯王越与保国公朱永帅千人巡边。虏猝至,主客不当,永欲走,越止之,为阵列自固,虏疑未敢前。薄暮,令骑皆下马衔枚,鱼贯行,毋反顾,自率骁勇殿,从山后走五十里,抵城,虏不觉,明日乃谓永曰:“我一动,虏蹑击,无噍类矣!结阵,示暇形以惑之也,次第而行,且下马,无军声,故虏不觉也。”
    【译文】
    汉朝名将李广(曾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封宋国公)有一次只带了百多兵骑兵出外巡行,半路上遇到好几千名的匈奴骑兵。匈奴兵见了李广,以为是汉军的诱敌之计,非常惊慌,立即驱马上山布阵,而李广的骑兵也心虚害怕,想骑马逃走。
    李广镇定地说:“我们离开营地有好几十里路,现在如果急着骑马逃逸,匈奴一定会追杀我们,那我们一个也别想活命。但如果我们留在原地,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诱敌之兵,而不敢轻易攻击。”于是下令所有骑兵前进,到距离匈奴兵阵地前两里处,李广再下令停止前进,所有士兵下马,解下马鞍。骑兵说:“敌兵不但人数多,而且离我们那么近,万一他们发动攻击,我们怎么办?”李广说:“匈奴兵都认定我们会离开,现在见我们卸下马鞍表示不走,他们更会相信我们是故意诱敌来攻。”
    匈奴兵果真不敢出击。
    有一位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在远处监视李广军队。李广跳上马背,带着十多名骑兵,快奔射杀了白马将军,再回到营地卸下马鞍。这时已近黄昏,李广命士兵放马吃草,席地休息,匈奴兵始终感到奇怪,但也一直不敢攻击。午夜时,匈奴兵认为埋伏在附近的汉军会利用夜晚攻击,所以就率众离去。
    天亮后,李广等人安然返营。
    明朝时威宁伯王越与保国公朱永率领一千部众巡察边境,突然遇到胡兵,由于兵力悬殊,朱永想逃走,王越却加以阻止,一面命兵士列阵守卫,胡兵见势疑惧,不敢贸然攻击。
    近黄昏时,王越下令所有士兵排成一列,禁止出声,不准回头地向前走,而自己亲自带领勇敢善战的士兵殿后押阵,由后山步行五十里路,回到城内,而胡人却一直没有惊觉。
    第二天王越才对朱永说:“当时只要我军一跑,胡兵就会下令追击,那么没有人能活命,胡兵见我军排列阵式,表现出悠闲的神态,反而迷惑,这时再利用夜晚视线不明时,命士兵下马禁声步行,所以胡人根本不知道我们趁夜而走。”
    831、吕蒙 马隆
    【原文】
    吕蒙既领汉昌太守,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有并兼之心,且据上流,乃外倍修好。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从还建业,以治病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蒙以陆逊才堪负重而未有远名,乃荐逊自代。逊遗书与羽,极其推让。羽意大安,稍撤兵以赴樊。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浔阳,尽伏其精兵艚艫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故羽不闻知,直抵南郡。傅士仁,糜芳皆降。蒙人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有取民一笠以覆官铠者,其人系蒙乡里,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问,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使还,私相参信,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吏士无斗心,羽遂成擒。
    太康初,南虏成奚每为边患,西平太守马隆帅军讨之。虏据险拒守。隆令军士皆负农器,将若田者,虏以隆无征讨意,御众稍怠。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毕隆之政,不敢为寇。
    【译文】
    三国时吕蒙(三国吴人,字子明,曾与周瑜,孙权合谋败曹操,封孱陵侯)镇守汉昌,与关羽接壤,认为关羽有兼并天下的雄心,再者关羽占据长江上游,所以与关羽特别亲近修好。等到关羽攻打樊城时,吕蒙上奏:“关羽讨伐樊城,却留下许多后备部队,这一定是为防备臣由他背后袭击,臣一向体弱,请上准臣以治病为名,率领军队回到建业,关羽听说此事,一定会撤走后备部队,全部开往襄阳,这时我军就可顺江而下,日夜兼程,趁他后方防卫空虚,袭击南郡,关羽也就插翅难飞了。”
    于是吕蒙对外宣称病重,孙权故意明令召回吕蒙,在暗中却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吕蒙认为陆逊虽藉藉无名,但颇有将才,能堪大任,于是推荐陆逊接替自己的职务。陆逊先写了一封信给关羽,信中推崇关羽的功迹,表达自己对他的崇敬,关羽见信大为心安,就撤走后备部队,开往樊城。
    孙权接获报告,就发动军队攻击关羽。
    孙权先遣吕蒙到浔阳,他在船中埋伏精兵,命伪装普通百姓摇桨,另外命人穿上商人的衣服,做为掩护,日夜赶路,而关羽派任长江沿岸的侦察员,也都一一被囚捕,所以关羽无法掌握军情,吴国军队长驱直入南郡。于是傅士仁、糜芳都出城投降。
    吕蒙进城后,拜访关羽及士兵们的家属,并安抚他们,吕蒙的士兵中,有一位是吕蒙的同乡,抢了城中百姓的一顶斗笠,来覆盖将领的盔甲,官员的盔甲虽是公物,但吕蒙仍以触犯军令,流着眼泪将他斩首。不因为他是同乡而循私免罪,于是威名大震,全城路不拾遗。此后,吕蒙每天都派亲信到各个民家,询问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凡是生病的都予以治疗,饥寒的也派人赐予衣食,而城中府库的财宝,吕蒙也下令贴上封条,等孙权来后再处理。
    关羽听说南郡失守,立刻回奔,沿途多次派人和吕蒙联系,吕蒙总是礼貌周到的招待使者,让他在城中到处参观,拜访各家百姓,或者请士兵的家属亲笔写信托使者带回,等关羽的士兵私下探问,知道家中平安无事,而生活又比以前安定,都失去战斗的意志,终于一举擒获关羽。
    晋武帝太康初年,南虏成奚常常侵扰边境,西平太守马隆奉命率兵平乱,虏人凭恃险要的地形,顽强的抵抗。马隆心生一计,命士兵扮作农夫,背着农具,下田耕作,虏人以为马隆久战无功,已经不再有作战的斗志,也稍稍松懈防备,马隆趁着虏人无备时,进兵攻击,日后,在马隆镇守期间,虏人不敢再骚扰边境。
    832、孙膑 虞诩
    【原文】
    魏庞涓攻韩。齐田忌救韩,直走大梁。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兼程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边批:奇计独造。]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乱,大败,庞涓自刭。
    [李温陵曰]
    “世岂有十万之师,三日之内减至三万,而犹不知其计者乎?”
    羌寇武都。迁虞诩为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钞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曰:‘行不过三十里。’而令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我寡,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不同也。” 
    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日悉阵其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
    【译文】
    魏国庞涓发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求救,齐国派田忌率军直奔魏都大梁。庞涓听到这消息,立即由韩撤军驰援,而齐国的部队已入魏境而西上。
    孙膑对田忌说:“三晋(韩、赵、魏)的士兵以凶悍勇猛闻名,一向认为齐军胆小,不把齐军放在眼里。善于作战的人,就在于他能掌握敌我的情势而加以利导。兵法上说,攻打一百里远的敌人,可能会损失主将,攻打五十里远的敌人,可能会损失一半的兵力。我军不如将计就计,入魏境之后,下令士兵起炉灶时,今天建十万个炉灶,明天减为五万,后天再减为三万。”
    庞涓一连三天尾随齐军,暗中侦察,发现齐军炉灶的数目天天锐减,暗自高兴说:“我就知道齐军胆小如鼠,进入魏境才只三天,士兵就已逃亡过半,这种军队怎堪一击?”
    于是留下主力步兵,自己只带领轻装骑兵,急驰追击齐军。
    照孙膑的推算,在黄昏时分,魏军就可抵达马陵。马陵是一道峡谷,路面狭窄,两侧都是险峻的斜坡,最适合埋伏突袭,于是孙膑就把路旁的一棵大树的树干削平,在上面写下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然后在附近埋伏许多弓箭手,并叮嘱他们说:“黄昏时,见到树下有火光就万箭齐发。
    到黄昏时,庞涓果然率军由树下经过,看到树上模糊的字迹,就命人点燃火把,还没读完树上的字,齐军就万箭齐发,一时间魏军阵势大乱,大军溃败。庞涓举剑自刎而死。
    [李贽评]
    世上怎么有人笨到十万大军在三天之内减为三万人,还不知道是陷阱的!
    后汉时羌人进犯武都,皇帝命虞诩(字开卿)去镇守武都。羌人派数千人在淆谷列阵等候虞诩,虞诩令兵士暂时停止前进,并表示要上书请求皇帝派兵增援,等援兵到达后,才继续往前推进。
    羌人听说后,就调遣部分兵力到其他地方,想用包抄的方式进攻。虞诩利用羌人兵力分散的机会,日夜兼程疾行军一百多里,并下令士兵在架设炉灶时,每天以倍数增加,使羌人不敢大意进攻。
    有人问虞诩说:“孙膑每日减少炉灶数,计诱庞涓,而元帅却每天增加炉灶的数目;另外,兵法上说:‘每日行军不得超过三十里。’而现在我们每日行军却将近二百里,元帅的用意是什么呢?”
    虞诩说:“敌众我寡,假使我军再放慢行军速度,很容易遭到敌人攻击,快速行进敌人就很难预测我军的虚实,再见到我军每天增加的炉灶数,一定认为他州郡的士兵已经集结会合,见我军队人数众多,行动快速,必会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出击。孙膑以强扮弱为诱敌之计,今天我以虚张兵力为退敌之道,完全是因情势不同。”
    到达武都后,虞诩的兵力还不足三千人,而羌兵以一万多人围城,围攻了数十日,城池依然固若金汤。虞诩下令士兵留下强弩不发,用射程较短的小箭,射杀敌人,羌人以为官军兵弱,力道不强,就下令进攻,这时虞诩才下令士兵用强弩杀敌,无不命中目标,羌人震惊之下急忙退兵。
    虞诩出城追击,羌人死伤惨重。
    第二天,残余的羌人虽仍列阵,但已军心大动。虞诩推断羌人一定会撤退,就暗中派遣五百人埋伏在浅水边,等羌人后退时拦截,羌人果然溃逃,这时埋伏的伏兵趁机截杀,大破羌人。
    833、祖逖 檀道济 岳飞
    【原文】
    祖逖将韩潜与后赵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使千余人运以馈。潜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即弃而走,豹兵久饥,以为逖士众丰饱,大惧,宵遁。
    宋檀道济伐魏,累胜。至历城,魏以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谷草。道济军食尽,引还。有卒亡降魏,具告之。魏人追之,众洶惧将溃。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覆其上,及旦,魏兵见之,谓道济资粮有余,以降者为妄而斩之,道济全军以归。
    岳飞奉诏招抚岭表贼曹成,不从,乃上奏:“群盗力强则肆横,力屈则就招,不加剿而遽议招,未易也。”遂率兵入。会得成谍者,缚之帐下。飞出帐,调兵食。吏白曰:“粮尽矣,奈何?”[边批:飞使之。]飞阳曰:“且反茶陵。”已而顾谍作失意状,顿足而入。阴令逸之,计谍归告,成必来追。即下令蓐食,潜趣绕岭。未明,已逼贼垒。出不意,惊呼曰:“岳家军至矣!”飞乘之,遂大溃。自是连夺其险隘。贼穷,飞乃曰:“招今可行矣。”
    [评]
    孙膑强而示之弱,虞诩弱而示之强,祖逖、檀道济饥而示之饱,岳忠武饱而示之饥。
    【译文】
    晋朝名将祖逖(字士稚,曾闻鸡起舞、击楫渡江)手下将领韩潜与后赵的将领桃豹,分别据守东川的旧城,双方相持四十多天,眼见粮食即将告罄。祖逖遂用布袋填装泥土,命一千多名士兵搬运这些土袋,装作是由外地支援的米粮。另外又暗中派人背负米粮,故意在桃豹士兵经常巡逻的路边休息,等桃豹的士兵攻击时,故意丢弃米袋逃逸。桃豹的士兵也缺粮甚久,见祖逖士兵留下的米袋,以为祖逖军中粮食充裕,心想绝对无法再与祖逖相持下去,心生惧意,连夜撤兵而去。
    南北朝时,南朝宋将檀道济(屡建战功,后因见疑于朝廷,被杀)多次打败北魏军。至历城后,魏军以骑兵时而攻击檀道济的先锋部队,又时而突袭殿后的士兵,另外魏军也焚毁城中的粮草。檀道济在缺粮的情况下,只有撤军。有一名投降魏军的士兵,把檀道济的窘境告诉魏军,魏人出兵追击,人数众多,气势汹汹,檀道济的军队一时难以招架。檀道济于是在夜晚命人高声地用筹数着量米的数量,实际上却是以沙代米,另外用仅剩的米,覆盖在沙堆上,唱筹量沙。”第二天魏军见了,以为檀道济营中粮食充裕,而被降兵骗了,就怒斩降兵,而檀道济也全军而退。
    岳飞奉皇帝诏命抚岭表,贼人曹成悍然拒绝。岳飞奏报说:“盗匪一旦得势,就肆意横行,等到穷途末路时,就容易招抚。现在如果不先围剿贼匪,骤然招抚,盗匪是不会轻易接受的。”于是派兵进剿。
    正好曹成派来的间谍,被俘获绑缚在帐下,岳飞故意出示公文向当地官员征调军粮,官员说:“城中缺粮,该怎么办呢?”岳飞说:“看来只有先回茶陵了。”接着在间谍面前表现出失望的表情,顿脚进入帐内,一面下令故意制造让间谍逃脱的机会。岳飞料定间谍一定会把所听见的消息告诉曹成,而曹成一定会乘机攻击官兵,于是下令全军全副武装,连夜悄悄绕过岭表。
    第二天天亮不到,岳飞就已到达贼营,贼人大感意外,惊呼道:“岳家军来了!”岳飞乘机攻击,贼人溃散,岳飞连连夺下贼人所据守的险要,贼人被逼的走投无路。岳飞说:“现在可以进行招抚了。
    [评译文]
    孙膑故意隐藏本身的兵力来引诱敌人(强而示之弱),虞诩却虚张自身的武力来恫吓对手(弱而示之强”,祖逖、檀道济以仅剩的米粮示敌,来掩饰粮尽的窘境(饥而示之饱),岳飞故意用缺粮做为诱饵,引贼人上当(饱而示之饥),他们战术虽各有不同,但都达到预定的目标。
    834、臧宫 周访 独孤永业
    【原文】
    建武十一年,臧宫将兵至中卢,屯骆越。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岑彭相拒于荆州。鼓战数不利。越人谋叛从蜀。宫兵少,力不能制。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其渠帅乃奉牛酒劳军,宫陈兵大会,击牛酾酒,飨赐慰纳之,越人由是遂安。
    周访击斩张彦于豫章,访亦中流矢,折前两齿,形色不变。及暮,访与贼隔水,贼众数倍,自知力不敌,乃密遣人如樵采者而出,于是结阵鸣鼓而来,大呼曰:“左军至。”士卒皆呼“万岁!”至夜,令军中多布火而食,贼谓官军益至,未晓而退。访谓诸将曰:“贼虽引退,然终知我无救军,当还掩袭,宜促渡水北。”既渡,断桥讫,而贼果至,隔水不得进。
    陈独孤永业守金墉,周主攻之,不克。永业通夜办马槽二千,周人闻之,以为大军且至,惮之,适周主有疾,遂引还。
    【译文】
    后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臧宫率兵到中卢,屯驻骆越。当时公孙述(字子阳,王莽时自立为蜀主,光武帝命将征讨,后为吴汉所败)与岑彭在荆州对峙。岑彭一连吃了几次败仗,有当地人想谋反,归降公孙述,由于臧宫本身兵力也不足,无法给予岑彭有力的支援,阻止百姓的叛降。正巧,县府送来好几百辆的运牛车,臧宫趁夜命人锯断城门的门限,要这几百辆的牛车连续不断的经由城门进进出出,一直到天亮。
    当地人听到整夜不息的车声,再看到城门的门限都断了,争相走告汉朝大军已入城,当地的乡绅和百姓纷纷以酒肉犒赏三军,臧宫也列阵举行校阅,于是当地人心又趋安定。
    周访虽在豫章斩击张彦,但自己也被流矢所伤,折断了两颗门牙。但周访仍一如往常,面不改色。傍晚,周访与贼人隔水对阵,贼兵人数超过周访数倍。周访自知不是对手,就密令士兵打扮成樵夫模样,潜出营外,再列队鸣鼓回营,并且高呼:“左军来了。”士兵们都大喊万岁。夜晚时,周访命人多设炉灶,贼人误以为是增援的官兵大批开到,不到天亮就退兵。
    周访对将领说:“贼人虽已暂时退兵,但终会知道其实并没有任何援军来,所以一定会再回头攻击,我们要尽快渡河北走。”渡河后,立即命人拆毁桥道,不久贼兵果然追来,只能望河兴叹。
    南北朝时,陈国的大将独孤永业驻守金墉,北周人屡攻不下。独孤永业命人连夜打造二千马槽。北周人见了大批马槽,以为陈国大军已来增援,心生恐惧,正巧北周主生病,就率兵退走。
    835、贺若弼
    【原文】
    贺若弼谋攻京口,先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陈人觇之,以为中国无船。又令缘江防人交代之际,必集广陵,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既而知之,不复戒严。又缘江时猎,人马喧噪;及是济江,陈人遂不知觉。
    [按]
    贺若弼攻京口。任忠言于陈主曰:“兵法,‘客贵速战,主贵持重。’今国家足食足兵,宜固守台城,缘淮立栅;北军虽来,勿与交战;分兵断江,勿令彼信得通;给臣精兵一万,金翅三百艘,下江径掩六合;彼大军必谓其渡江将士已被俘获,自然挫气;淮南之人,与臣旧相知悉;今闻臣往,必皆景从。臣复扬声欲往徐州,断彼归路,则诸军不击自去。此良策也!”陈主不从,以至于亡。
    【译文】
    隋朝时贺若弼(字辅伯)计划攻打京口,他首先用老马换取许多陈国的船只,把这批船只藏匿起来,而用五,六十艘破船,搁置在水边,陈国派间谍侦察,得知此事,认为隋军没有可以作战的船舰。
    贺若弼又命人在换防时,要在广陵集合,让整个旷野放眼望去都是绵延不绝的营帐及迎风招展的军旗,使陈人误认隋军要大举南攻,急忙调军加强防备。随后故意让陈人知道这只是普通换防。既然知之,便不以为怪,而松懈了防备。
    贺若弼又经常在江岸的狩猎,人马喧嚣,等到陈人习以为常时,突然挥兵渡江,最后隋军虽已全部渡河,而陈人仍毫无知觉。
    [按译文]
    贺若弼攻打京口时,任忠(北周人,字静鸾)对陈主说:“兵法说,凡进攻的客军应采速战,防守的主军应采坚守战略。如今我国民富兵强,所以应该坚守城池。并且沿淮河埋设木栅,即使隋军来攻也不迎战,只分别派兵截断水路,使隋军的各将领间不能互通消息;再拨给臣精兵一万,战舰三百艘,顺江而下占领六合,隋军必以为渡江的部队已溃败被俘,士气一定大受影响,而淮南人多为臣的故旧,听说臣率军而来,一定前来投效归附。臣再表明将前往徐州,截断隋军后路,那么两军不须交战,隋军也必退兵。这实是最佳良策。”可惜陈主没有采纳,终于遭到亡国的命运。
    836、韦孝宽 岳飞 种世衡
    【原文】
    东魏将段琛据宜阳,遣其扬州刺史牛道恒煽诱边民。韦孝宽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书迹,令善学书者习之)因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灯下书者。还令谍人送琛。琛得书,果疑道恒,不用其谋,遂相继被擒。
    齐相斛律明月多智用事。孝宽令参军曲岩作谣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摧自崩,槲树不扶自竖。”令谍人广传于邺下。时祖孝征正与明月隙,既闻,复润色奏之,明月竟坐诛。孝宽真熟于用间者。
    岳飞知刘豫结粘罕,而兀术恶刘豫,可以间而动。会军中得兀术谍者,飞阳责之曰:“汝非吾军中人张斌耶,吾向遣汝至齐,约诱致四太子,汝往不复来,吾继遣人问齐,已许我今冬以会合寇江为名,致四太子于清河,汝所持书竟不至,何背我耶?”谍冀缓死,即诡服,乃作蜡书,言与刘豫同谋诛兀术事,因谓谍曰:“吾今贷汝,复遣至齐,问举兵期。”刲股纳书,戒勿泄。谍归,以书示兀术。兀术大惊,驰白其主,遂废豫。
    元昊有腹心将,号野利王、天都王者,各统精兵,最为毒害。种世衡谋欲去之。野利尝令浪里、赏乞、媚娘三人诣世衡乞降,世衡知其诈,曰:“与其杀之,不若因以为间。”留使临税出入,骑从甚宠。有紫山寺僧法崧,世衡察其坚朴可用延致门下,诱令冠带。因出师,以获贼功白于帅府,表授三班阶职,充指挥使。又为力办其家事,凡居事骑从之具,无不备。崧酗酒狎博,无所不为。世衡待之愈厚,崧既感恩,一日世衡忽怒谓崧曰:“我待汝如子,而阴与贼连,何相负也?”[边批:苦肉计。]械系数十日,极其楚毒,崧终不怨,曰:“崧,丈夫也,公听奸人言,欲见杀,有死耳。”居半年,世衡察其不负,为解缚沐浴,延入卧内,厚抚谢之,曰:“汝无过,聊相试耳。欲使为间,其苦有甚于此者,汝能为我卒不言否?”崧泣允之,世衡乃草野利书,膏蜡致衲衣间,密缝之,仍祝之曰:“此非濒死不得泄,若泄时,当言:‘负恩不能成将军之事也。’”又以画龟一幅,枣一蔀遗野利。野利见枣、龟,[边批:影“早归”。]度必有书,索之,崧目左右,又对“无有”。野利乃封信上元昊,元昊召崧并野利至数百里外,诘问遗书,崧坚执无书,至箠楚极苦,终不说,又数日,私召至其宫,乃令人问之,曰:“不速言,死矣。”崧终不说,乃命曳出斩之,崧乃大号而言曰:“空死,不了将军事矣,吾负将军,吾负将军。”其人急追问之,崧于是褫衲衣,取书进入。[边批:书中必以及浪里等三人,使视之而可信。]移刻,命崧就馆,而阴遣爱将假为野利使,使世衡。世衡疑是元昊使,未即相见,只令官属日即馆舍劳问,问及兴州左右则详,至野利所部多不悉。[边批:可知非野利使。]适擒生虏数人,世衡令于隙中密觇之,生虏因言使者姓名,果元昊使。乃引见使者,厚遣之,[边批:只觉恶草具进项王使其策未工。]世衡度使返,崧即还,而野利报死矣。世衡既杀野利,又欲并去天都,因设祭境上,书祭文于版,述二将相结,有意本朝,悼其垂成而败,其祭文杂纸币中,有虏至,急之以归,版字不可遽灭,虏得之以献元昊,天都亦得罪。元昊既失腹心之将,悔恨无及,乃定和议。崧复姓为王嵩,后官至诸司使,至今边人谓之“王和尚”。
    [述]
    沈存中《补笔谈》亦载此事,云:“世衡厚遣崧,以军机密事数条与之,曰:‘可以此借手。’临行,解所服絮袍赠之,曰:‘虏地苦寒,以此为别,至彼须万计求见遇乞,即野利王。非此人无以得其心腹。’崧如所教,间关求通遇乞,虏人觉而疑之,执于有司,数日,或发其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词甚款密,崧初不知领中书,虏人苦之备至,终不言情,虏人因疑遇乞,杀之,迁崧于北境,亡归。”事稍异。据《笔谈》则领中书并崧不知,崧胆才壮,似更奇。
    世衡又尝以罪怒一悉将,杖其背,僚属为请,皆莫能得,其人杖已,即奔元昊,元昊甚亲信之,岁余,尽得其机密以归,乃知世衡能用间也。
    【译文】
    魏晋南北朝时,东魏将军段琛据守宜阳,命扬州刺史牛道恒煽动边民滋事。韦孝宽(北周人,名叔裕,用兵如神,屡建战功)深感困扰,于是暗中派人秘密偷取牛道恒的手迹,要善于摹仿笔迹的人,临摹牛道恒的字迹,伪造一封牛道恒写给韦孝宽的书信,信中表明有归降的意愿,并且故意在信纸上留下蜡迹,好像是在烛火下写这封信,再命间谍将信送交段琛。段琛得到信件,果然对牛道恒的忠诚起了疑心,不再信任他所提出的谋略。终于与牛道恒先后被擒。
    齐相斛律明月处理政务,机智多谋略。韦孝宽命参军曲岩作歌谣,歌辞是:“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是指“斛”。又编歌“高山不摧自崩,槲树不扶自竖”,让间谍在城中广为传播。当时祖孝徵与斛律明月间有摩擦,听了这些歌,就加油添醋禀告齐君,斛律明月竟因此降罪被杀。韦孝宽真可说是一位善于用间的将领。
    南宋时,岳飞知道虽然刘豫与粘罕相勾结,但金兀术对刘豫却没有好感,可以利用间谍挑拨。正巧军中抓到一名兀术派来卧底的间谍,岳飞故意装作认错人,而大声责骂说:“你不是本帅营中的小兵张斌吗?本帅前次派你去齐国,约定诱擒四太子(兀术),你去了之后竟毫无音讯。现在我已经派人赴齐,齐主答应我今年冬天,以与金兵联合攻打临安为名,在清河诱擒四太子。而你先前为什么竟背叛本帅,没有把本帅的信交给齐王?”
    金兀术的间谍一再求情希望能再戴罪立功,免去一死,岳飞故意答应再给他一次立功机会,写了一封与刘豫商议如何谋刺金兀术的蜡书,切开间谍的股肉,将蜡丸藏于其中,对他说:“本帅原谅你的过失,现在再派你到齐,询问齐主出兵的日期,千万不要泄露此事。”
    间谍回去之后,将书信呈交金兀术,金兀术大为惊恐,急忙奏报金主,于是金人废了刘豫。
    北宋时西夏主李元昊有两名外号分别是“野利王”和“天都王”的心腹大将,各统领精锐的部队,令官军头痛不已。种世衡非常想用计除去他们。
    野利王曾派遣浪里、赏乞、媚娘三名手下,向种世衡投降。种世衡知道他们故意诈降,心想:“与其杀了他们,不如利用这三人行反间计。”就派他们为监税官,跟随在种世衡的左右,好像非常信任的样子。
    紫山寺有个和尚,法名法嵩,种世衡曾暗中观察,认为他心志坚贞,可担大任,于是延揽他为手下,说服他还俗,接着以他率兵击贼有功,请帅府表扬他,授予他三班奉职(官名,宋朝武臣的职官,有东班、西班、横班),暂代指挥使职权。又为他张罗安家大小事,举凡家具、器物、车马无一不料理妥当。法嵩却日日吃喝嫖赌,不干正事。种世衡仍礼遇厚待。一天,种世衡突然很生气的对法嵩说:“我待你有如自家儿子,想不到你却辜负我一片心意,暗中与贼人勾结。”命人为他戴上枷锁,严刑酷打、一连数十天。法嵩始终没有怨恨,只说:“法嵩是男子汉大丈夫,元帅既然听信谗言,要杀我,我只有一死报元帅。”
    半年后,种世衡观察法嵩仍一如当初,毫无怨尤,就亲自为他解下刑具,命人侍候他沐浴更衣,请他进入内室,极力安抚劝慰说:“其实你根本没有错,这一切都是本帅故意试探你的。本帅想命你出使西夏,充当间谍,若被敌人查获,所受的苦刑更加倍于你现在所受到的,你能为本帅保密,绝对不泄军机吗?”
    法嵩流泪答应。
    种世衡就随手写了一封给野利王的信,信口以蜡密封,藏在衣服夹缝里,叮嘱法嵩说:“这信不到生死关头千万不可泄露。万一泄露时,一定记得高喊:”我对不起将军,不能完成将军所交托的任务了!”
    一面命人准备龟图一幅,枣一包,送给野利王。
    野利一见枣、龟,{影射早归。}猜测一定有信函,就询问法嵩。法嵩看了看野利王的左右,回答没有信。野利王于是立即写了一封信命人以快马送呈李元昊,李元昊召法嵩及野利王离营数百里外,与他会合,质问法嵩信函在哪里,法嵩始终坚持没有任何信函,虽一再遭到苦刑毒打,仍不吐实,过了几天。李元昊私下召法嵩入宫,命人劝他说:“如果不说实话就难逃一死。”
    法嵩仍不说出信函的下落。
    是李元昊命人拖出斩首,法嵩这才大声哭叫着说:“我白死了,无法完成将军交付的任务,我对不起将军,我对不起将军!”执刑官急忙追问,法嵩于是拆开衣服缝线取出信函,李元昊命法嵩在别馆住下,暗中派心腹爱将,假扮成野利王的使者,前去谒见种世衡。
    种世衡猜测他是李元昊派来的使者,没有马上接见,只令属下每天到宾馆探问使者起居,并闲话家常。当问到兴州的情势时,使者回答得很详尽,而对野利王的动向却知道得不多。
    正好这时俘虏了好几名西夏兵,种世衡命人在暗中观察俘虏和使者见面时的情形,俘虏果然叫出使者姓名,种世衡确知是李元昊所派遣的人之后,就立即召见,把他当做是野利王的使者,再赠送他许多贵重的财物送他回西夏。
    使者回到西夏后,法嵩也回来了,并且还会带回野利王的死讯。
    种世衡用借刀杀人计除去野利王后,还想将天都王一并除去,于是在边境设立祭坛,在泥板上刻下祭文,文中叙述西夏两名大将有与自己结交的心意,不料却功败垂成,所以写下这篇祭文祝祷上苍。祭文与纸钱放在一处,突然有西夏兵来,种世衡忙命人毁去泥板,但泥字一时无法尽毁,于是西夏兵拿去呈给李元昊,天都王也因此获罪。
    李元昊损失两名心腹爱将,心中悔恨无比,只好与宋议和。
    嵩复姓为王嵩,后来官至诸司使,到现在边人都还称呼他王和尚。
    [述译]
    沈存中《补笔谈》中也有记载这件事,说种世衡在法嵩临行前,曾以几项军事机密写在纸条上交给法嵩,交待他必要时可借此保命,又把身上的棉袍送给法嵩,说:“大漠天寒地冻,就用这件棉袍做为送别礼物,到西夏后,要想尽一切方法求见野利王,没有他,事情就无法顺利推展。”
    法嵩按种世衡所交待的,打通关节求见野利王。西夏人不觉起疑心,将法嵩擒下,几天后在法嵩棉袍的衣领中,发现种世衡写给野利王的密函,信中言辞亲密,法嵩并不知情,所以西夏兵虽严刑逼供,法嵩始终不说一字。于是西夏人开始怀疑野利王,杀了野利王,把法嵩放逐北地,最后法嵩才乘机脱逃回来。
    这与前面所记述的情节略有出入。如果真如《笔谈》中所记载,法嵩对暗藏衣领的密函一无所知,那么法嵩的胆识豪气更令人赞佩。
    种世衡也曾经因一名番将犯罪,很生气的下令差官鞭打他的脊背,虽然多名部属为番将求情,种世衡却一概不应允。鞭打完后,番将立即投效李元昊,李元昊非常信任倚重他,一年多后,番将完全取得李元昊的军事机密,回来报告种世衡,这时众人才明白种世衡是个善于利用反间的将领。
    837、李光弼 李希烈
    【原文】
    李光弼募军中,有少技皆取之,人尽其用。有钱工三者,善穿地道。史思明寇太原,光弼遣人诈为约降,而穿地道周贼营中,楮之以木。至期,遣裨将将数千人出,如降状,咸皆属目,俄而营中地忽陷,死者千余人。贼众惊乱,官军鼓噪乘之,俘斩万计。
    李元平至汝州,募工徒葺理郛郭。李希烈阴使勇士应募,执役版筑,凡入数百人,元平不之觉。希烈遣将以数百骑突至其城,执役者应于内,缚元平驰去。
    [述评]
    嘉靖四十一年,倭入寇,围兴化府。都督刘显奉敕赴援,去府城三十里,隔一江,逗留不进。久之,惧罪,遣五卒赍文诣府,约欲率兵越城御敌。贼获五卒,杀之。周其职衔,伪为显文,约“某日夜某时率兵潜入应援,城中勿举火作声,恐贼惊觉。”择奸细五人,诈充刘卒,赍入。城中信之,至期,贼冒刘兵入城,遂陷之。夫中国所以能制夷狄者,智也,今智反在夷狄,可不为寒心哉?
    【译文】
    唐朝时李光弼招募军中具有才艺的士卒,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其中有个叫钱工三的人,善长挖掘地道。史思明攻打太原时,李光弼命人与贼约定日期诈降,派钱工三率人趁机挖掘地道,将贼营营房地层下面挖了一圈地道,用桩木支撑,到了约降的日子,李光弼命副将带领数千士兵,作出投降的样子,一时间令人为之侧目。正在此时,营中地基突然下陷,有好几千贼兵,被倒塌的营房压死,贼营中一片混乱。李光弼率官兵呐喊奋击,斩杀的贼兵,数以万计。
    唐朝时李元平,唐远房宗室,好谈论兵事。到达汝州后,就召募工人整修城墙。李希烈(初为李忠臣副将,后自立为帝,国号楚)暗中派善战的勇士前往应征,加入修城的行列,人数总共有好几百人,李元平毫无所知。一天,李希烈率数百骑兵突然进逼城下,与伪装修城的工人里应外合,竟生擒李元平而去。
    [述评译文]
    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入侵,围攻兴化府。都督刘显(嘉靖年间曾以征讨苗人有功,官至都督)奉皇帝诏命支援平定倭乱。离府城还有三十里,隔着江水,刘显就不再率军前进。一段时日后,刘显怕皇帝降罪,就派五名小兵带着公文,想突破倭兵的防线进入府城,与府城守军约定防城御敌。没料到倭兵俘虏了这五名小兵,杀了他们之后,冒用刘显的职衔,伪造一封信,约定某月某日,将率兵潜入城中赴援,城中百姓千万不可点灯叫喊,以免惊动倭兵。另外又挑选五名倭兵冒充刘显的手下,进城送信,守城的官军不疑有诈,到了约定的日期,倭兵冒充刘显的部队入城,于是府城失陷。
    唉,过去中国能制服夷狄,使夷狄向中国称臣入贡,全是因为能充分发挥中国人的智慧,现在国人的智慧反不如夷狄,能不令人心寒吗?
    838、刘鄩
    【原文】
    刘鄩,安丘人,初事青州王师范。唐昭宗幸凤翔,朱温率师迎于岐下。师范欲乘虚据兖州,鄩先遣人诈为鬻油者,觇城内虚实及出入所。视罗城下一水窦,可引众而入,遂志之。鄩乃告师范,请步兵五百,自水窦衔枚而入。[边批:不虞之道。]一夕而定,军城宴然,市民无忧。
    朱温遣大将葛从周来攻城,良久外援俱绝,鄩料简城中,凡不足当敌者,悉出之于外,与将士同甘苦。一日,副使王彦温逾城走,守陴者从之,不可止,鄩即遣人从容告彦温曰:“请少将人出,非素遣者,勿带行。”又扬言于众曰:“素遣从副使行者,即勿禁,其擅去者,族之。”外军果疑彦温,即戮于城下,于是守军遂固,鄩后师范降梁。
    【译文】
    唐朝的刘鄩是安邱人,最初是青州王师范(王敬武的儿子,曾奉昭宗命讨伐朱全忠,兵败投降被杀)的手下。唐昭宗临幸凤翔时,朱温曾率军在岐下迎接昭宗。王师范想趁官军在外,防卫薄弱时,占据兖州。
    刘鄩得知王师范的计划,就先命人伪装成卖油的小贩,混入城中,了解城里守备虚实及进出城的处所。小贩出城时,突然发现城墙下有一水道,可以率兵由水道中进城,就默记在心。于是刘鄩将水道一事报告王师范,请带领步兵五百人,令他们每人口里含木枚钻进水道入城,仅一个晚上,王师范就取得兖州,而城中一如平日,丝毫没有引起百姓的惊慌。
    朱温派大将葛从周攻城,包围一段时间后,守城的刘鄩失去一切外来的援助,刘鄩就挑选城中无法作战者,都命他们出城,与留守的将士同甘共苦。一天,副使王彦温出城投降,其他守城的士兵也纷纷追随他而去,一时军心浮动,难以制止。刘鄩立即命人以不慌不忙的口气告诉王彦温说:“请不要带太多士兵,不是有任务需要的兵不要带。”又对士兵宣布说:“如果因任务需要,要随副使同行的,绝不禁止,其他人员若擅自离城,军法论斩。”
    围攻的军队,果然怀疑王彦温投降的诚意,将王彦温斩杀城下示众,于是城内守军又都有坚守不降的决心,刘鄩不久随王师范降梁。
    839、刘鄩 毕再遇
    【原文】
    刘鄩败晋王于河曲,欲乘胜潜走太原。虑为晋军追,乃结刍为人,缚旗于上,以驴负之,循堞而行。数日,晋人方觉。
    毕再遇尝与金人对垒。一夕拔营去,留旗帜于营,豫缚生羊,置其前二足于鼓上,击鼓有声,金人不觉为空营。复相持数日,及觉,欲追之,则已远矣。
    【译文】
    刘鄩在河曲击退晋王的军队,原本想乘胜潜往太原,又怕晋军从后追击,就命人捆扎草人,绑上军旗,立在马背上,绕着城墙边走。几天后,晋人才发觉刘鄩的军队已溜走了。
    北宋时,有一次毕再遇与金人对阵,一晚,毕再遇拔营离去,营中只留有军旗。在拔营前,毕再遇事先命人绑缚羊只,把羊儿的两只前脚搁在军鼓上,在羊儿挣扎时,就会发出咚咚的鼓声,所以金人一直没有察觉到那是座空营。相持几天后,金人觉得情况有异,警觉到受骗,想追击时,毕再遇已经走远了。
    840、侯渊
    【原文】
    魏尔朱荣使大都督侯渊讨韩楼,配卒甚少,或以为言。荣曰:“侯渊临机设变,是其所长,若总大众,未必能用。”渊遂广张军声,多设攻具,帅数百骑深入。去蓟百余里,值贼。渊潜伏以乘其背,大破之,虏五千人。皆还其马杖纵使入城,左右皆谏,渊曰:“我兵少,不可力战,为奇计以间之,乃可克也。”度其已入,帅骑夜进,昧旦,叩其城门楼,果疑降卒为内应,遂走,追擒之。
    【译文】
    魏晋南北朝时,后魏尔朱荣派大都督侯渊率兵征讨韩楼,但分给他的兵力很少,有人想为侯渊争取增兵,尔朱荣说:“随机应变是侯渊最擅长的,若是让他统率大军,恐怕反而碍他手脚。”
    侯渊奉命后,就大事声张,增添许多攻城器械,率领数百骑兵出发。在离开蓟地有一百多里的地方,遇上敌兵。侯渊先暗中埋伏,然后自敌人背后攻击,大败敌兵,虏获五千人。但侯渊却下令发还他们的武器,任由他们入城回营,右左极力劝阻,侯渊说:“我军兵力薄弱,不能长时间与敌人拚死作战,只有用奇计离间敌人,才能打赢这一仗。”
    侯渊估计敌兵已入城,就率兵连夜赶路,天还未亮,就命人拍打城门。韩楼果真怀疑先前入城的贼兵是侯渊的内应,就弃城逃逸,侯渊率兵追捕而归。
    841、韩信
    【原文】
    汉王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渡军,袭安邑,遂虏魏王豹,定河东。
    信既破魏、代,遂与张耳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歇、成安君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信乘胜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野无所掠,不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麾下。”成安君不听。信使间视,[边批:精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帜。”令其裨将传歹食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边批:创法。]赵兵望见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边批:欲以致敌。]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信、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于是赵军还归壁,见壁皆汉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遂乱走。汉兵夹击,大破之。斩陈余,擒赵王歇。诸将效首虏毕,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反以背水阵取胜,何也?”信曰:“此在兵法,顾左右不察耳。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即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诸将乃服。
    [述评]
    秦姚丕守渭桥以拒晋师。王镇恶溯渭而上,乘蒙冲小舰,行船者皆在舰内。秦人但见舰进,惊以为神。至渭桥,镇恶令军士食毕,皆持仗登岸,后者斩。既登,即密使人解放舟舰,渭水迅急,倏忽不见。乃谕士卒曰:“此为长安北门,去家万里,舟楫衣粮,皆已随流,今进战而胜,则功名俱显;不胜,则骸骨不返矣。”乃身先士卒,众腾踊争进,大破丕军。
    李复乱,宣抚使檄韩世忠追击,所部不满千人。乃分为四队,布铁蒺藜,自塞归路,令曰:“进则胜,退则死,走者命后队剿杀。”于是莫敢反顾,皆死战,大败之。斩复。此皆背水阵之故智也。
    沈存中曰:“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阵。乃建大将旗鼓,出井陉口,与赵人大战。佯败,弃旗鼓走水上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而信用之者,陈馀老将,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过余,乃敢用此策。设使馀少黠于信,信岂得不败?此所谓知己知彼,量敌为计。后之人不量敌势,袭信之迹,决败无疑。
    又曰:“楚、汉决胜于垓下。信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高帝在其后,绛侯,柴武在高帝后。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信时威震天下,籍所惮者独信耳。信以三十万人不利而却,真却也,然后不疑,故信与二将得以乘其隙。信兵虽却,而二将维其左右,高帝军其后,绛侯,柴武又在其后,异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项籍也。用破赵之迹,则歼矣。此皆信之奇策。班固为《汉书》,乃削此一事,盖固不察所以得籍者,正在此一战耳。
    信已袭破齐临淄,遂东追齐王。楚使龙且将兵救齐,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使齐王遣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又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居齐,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不战而降也。”龙且轻韩信为易与,遂战。与信夹潍水而阵。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盛沙,壅水上流,引兵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
    [评]
    使左车之谋行,信必不能得志于赵。使或人之说用,信必不能得志于龙且。绕朝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士固有遇不遇哉。
    【译文】
    汉王(刘邦)以韩信为左丞相,出兵攻打魏国。魏国大军在蒲阪一带布阵,控制了临晋河域。于是韩信故设疑兵,频频调动部队准备抢渡临晋,而另外派遣军队以木罂罐渡江,袭击魏国首都安邑城。兵至城下,破城掳获魏王豹,平定了河东地区。
    韩信既然击灭魏国,便与张耳东下井陉,继续攻击赵国,赵王歇与成安君陈余听到这消息,就在井陉口聚集兵马,号称大军有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劝陈余说:“韩信乘胜远征,锐气难以抵挡。臣听说,要从千里外补给粮饷,常因路途遥远,耽搁时日,士兵不但常面有饥色,甚至要自己动手砍柴烧饭,还不能保证每天都有饭吃。现在井陉道路狭窄,不但车辆无法并行,骑兵也不能成列而行。行军数百里后,粮车势必落在队伍的后面,希望能拨给臣三万兵马,从小路阻断他们的辎重装备与补给,大王只要命人挖掘壕沟,架高营垒,坚守而不出战。他们在前方没有作战的对象,退路又被我奇兵所阻,野地又掠夺不到补给的物品,不到十天就可取下韩信,张耳的脑袋,呈献给您。”但成安君陈余却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知道成安君不用广武君的计策,就放胆率军前进,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扎营。半夜时下达突击令,挑选两千名装备轻便的骑兵,每人手持一面红色军旗,从小路上山窥伺赵军的动静。韩信告诫士兵说:“赵军见我军败退,一定会出动全营的兵力追击,这时你们就快速进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汉军的红旗。”又命令副将分送口粮给士兵,对他们说:“今天击破败赵军之后,再举行大会餐。”将士们都不相信在短时间内能击败赵军,假意回答:“遵命。”
    韩信派一万人作先头部队,出发后,背对着河水排开阵势,赵军见了这种后退无路的阵势,都大笑起来。
    天亮后,韩信插上大将军旗,敲击战鼓,朝井陉口出发。赵军大开营门迎击,双方交战许久。韩信、张耳假装不敌,丢下战鼓、军旗,逃向河边的军阵,原先在水边布阵的先头部队,开营门接纳韩信的退兵,再快速迎战赵军。
    赵军果然倾巢而出,全力追击韩信、张耳。韩信、张耳进入军阵后,所有士兵都拚死作战,赵军无法击败,于是想退兵回营,但回头一望,整个营寨都插满了汉军的红旗,不由大惊失色,以为汉王俘虏了赵王的将领,因而阵脚大乱。汉兵两路夹击,大破赵军,杀了陈余,活捉赵王。
    将把敌人的首级,俘虏呈给韩信后,问道:“兵书上说:‘选择阵地,右边要有山陵做依托,阵地前的左方,面对水泽。’但今天将军却命令我们背水排开阵势,居然得胜,这是什么原因?”
    韩信说:“这种战术在兵法中也有,只是你们没有注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吗?我韩信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勇于奋战的士兵,跟随我出战的将士,就如别人所说,是‘驱赶百姓上战场’。在这种情势下,不能不设法置士兵于死地,使他们各自为自己的生存而力战到底。如果置士兵于生地,他们一定会怕死而逃走,怎么能用他们作战呢?”
    诸将听了都非常佩服。
    [述评译文]
    秦姚丕镇守渭桥抵御晋军来犯。王镇恶率军搭乘特制的小船,由渭水逆流而上,命士兵都躲在船舱内不准外出。秦军只看见船往前行驰,却不见船上有人操舟,都以为是神。抵达渭桥后,王镇恶命士兵先吃饭,然后每人手持木棒上岸,最后上岸的处斩。上岸后,又命人暗中解开船缆,渭水水势湍急,一会儿功夫,船只就被水流冲得不见踪影了。
    王镇恶对士兵说:“这里是长安北门,离家约有万里,船舰、衣物都已随流远去,今天若是奋勇作战,得胜后,不但能为国立功而且扬名乡里;若是懦弱溃败,恐怕只有横尸异乡了。”于是身先士卒,奋勇出击,士兵们个个斗志昂然,大破晋军。
    宋朝钦宗时,李复谋乱,宣抚使命韩世忠平乱。,韩世忠所拥有的兵力不满一千人,于是把士兵分为四队,命人在路上放置铁蒺藜,阻断自己后撤的退路,并对士兵说:“前进杀敌就能获胜,胆怯后退只有死路一条,凡是想逃走的士兵,殿后的队伍格杀勿论。”于是人人不敢回头,都抱持拚死一战的决心,终于大败李复叛军。
    这些都是因袭“背水阵”的智谋。
    沈存中认为,韩信袭赵,先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对河水排列阵势,接着高举将军旗,伴着军鼓,由井陉口出击,与赵军大战。而后故意败阵丢旗弃鼓,退入河边阵地。背水列阵这已是险招,又丢旗弃鼓退入阵地,这更是必败的态势。但韩信却采用这种战术,陈余是战场老将,如果韩信不以兵败撤军,就无法诱陈余出兵追击,而大获全胜。韩信自知自己才略高过陈余,才敢用此战略;假使陈余比韩信聪明,韩信怎会不被打败呢?这就是所谓知己知彼,估量敌人的实力拟定战略。后人若不估量敌人的形势,只一味模仿韩信,毫无疑问一定会失败。
    楚、汉在垓下决战。韩信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迎战,孔将军率领左军,费将军率领右军,高祖刘邦的队伍在两位将军后面,而柴武又在高祖军队的后面。韩信先战失利,孔、费两位将军先任由楚军追击,韩信复又集聚兵力乘虚还击,终于大败楚军。
    韩信当时威名震天下,项羽所害怕的只有一位韩信。韩信带领三十万大军,战败而退,是真退兵,但后面的队伍却不知道,所以韩信能与孔,费两位将军联手反击。韩信虽兵败,但孔、费二将军仍在左右护卫,在后有高祖及柴武的军队,这情势不同于背水一战,只是为引项羽率兵追击。若仍沿用破赵的旧计,那一定遭到失败的命运。
    这些都是韩信的奇谋。班固(东汉人,字孟坚)作《汉书》,竟然不记入此事,实在是因为班固不明白日后刘邦能杀项羽,这场战役实在是一关键。
    韩信攻破齐国临淄后,立即往东追捕齐王,楚人派龙且(秦人,项羽手下大将)率军二十万人援救齐国。有人劝龙且说:“汉军拚死远征,其锋锐不可当。齐、楚两军在本国作战,思恋乡土,斗志容易瓦解。不如挖深垒沟,加强防御,请齐王派亲信的大臣去招抚那些失陷的城邑。失陷的百姓听说齐王还在,又有楚兵来救援,一定会反叛汉军。汉兵离国二千里,驻扎齐地,得不到齐人的支持,势必无法补给粮食。这么一来,不须作战汉军就要举手投降了。”
    但龙且却认为韩信根本不是自己对手。于是双方隔潍水布阵。韩信在夜里命手下缝制一万个皮囊,盛满沙子,堵住上游河水,另外带领一半的兵力渡水攻打龙且,故意败阵退走。龙且高兴的说:“我早就知道韩信胆子小。”下令全军渡水追击韩信。韩信让人移走堵水的沙袋,水势一涌而下,龙且的军队大半无法渡河,韩信迅速反击,杀了龙且。
    [评译]
    假使当时陈余能采纳李左车的建议,韩信一定无法打败赵军;假使龙且能考虑宾客的谋略,韩信一定无法战胜龙且。难怪春秋时秦大夫绕朝要感叹。”不要认为秦国没有人才,实在是我的谋略别人不采纳。”唉,人的际遇的确有幸与不幸啊!
    842、张弘范
    【原文】
    张弘范[字仲畴]讨李璮于济南,其父柔戒之曰:“汝围城勿避险地。汝无怠心,则兵必致死。主者虑其险,苟有来犯,必攻救,可因以立功。勉之!”弘范营城西,璮出军突诸将营,独不向弘范。弘范曰:“我营险地,璮乃示弱于我,必以奇兵来袭。”遂筑长垒,内伏甲士,而外为壕,开东门以待之。夜令士卒浚濠,益深广,璮不知也,明日果拥飞桥来攻。未及岸,军陷壕中,得跨壕而上者,遇伏皆死。
    元兵逼宋少帝于崖山,或请先用炮。弘范曰:“火起则舟散,不如战也。”明日四分其军,军其东、南、北三面,弘范自将一军,相去里余,下令曰:“闻吾乐作,乃举。违令者斩!”先麾北面一军,乘潮而战,不克。李恒等顺潮而退。乐作,宋将以为且宴,少懈,弘范舟师犯前,众继之。预构战楼于舟尾,以布幕障之,命将士负盾而伏,令曰:“闻金声起战,先金而妄动者死。”飞矢集如猬,伏盾者不动,舟将接,鸣金撤障,弩弓火石交作,顷刻并破七舟,宋师大溃,少帝赴水死。
    【译文】
    元将张弘范(字仲畴)征讨济南李璮时,他的父亲训诫他说:“围攻对方的城池,千万不要回避险要的地势。只要你不生怠忽之心,士兵一定会为你死力效命。敌方主其事者,虑及险地的重要性,一旦遭到进犯,必然发兵救援,那时候,就可以建立功勋,希望你好好自我警惕!”
    有一次,张弘范驻扎城西,李璮率军出击,却没有攻打张宏范的营地。张弘范对下属说:“我营的位置险要,所以李璮才故意对我示弱,他心中一定打算出奇兵来突袭我。”于是张弘范命人修筑长垒,垒下埋伏全副武装的士兵,营外挖掘战壕,并且大开东门准备迎战。晚上更命士兵摸黑挖深战壕,使得壕沟又深又宽,但是李璮都不知道。
    第二天李璮果然命士兵搭建吊桥进攻,然而吊桥尚未及岸,士兵即陷入壕沟,少数侥幸攀越壕沟而上的,也都被埋伏的士兵杀死。
    当元兵追击宋少帝到匡山时,有人建议用炮攻,张弘范不同意,说:“如果用炮攻,一定会把船队击散,不如双方刀刃对阵。”
    第二天,张弘范把军队分成四队,先包围东南北三面,而自己却带领一军离开阵地一里多路,行前下令说:“听到我奏起的乐声就进攻,违抗军令者处斩!”
    首先由北面的一军趁涨潮时进攻,不料失败,将军李恒等于是又顺着潮水退兵。这时乐音突然响起,宋军将领误认是元军举行宴会,竟放慢对元军的攻势,就在这一刻,张弘范的水军,突然出现在宋舰前面,其他三路元军也相继开来。
    张弘范事先曾在船尾搭建船楼,然后用布幕遮起,命将士负盾而伏,严令他们:“听到敲锣声立即现身作战,凡是提前轻举妄动者,一律按军法处死。”这时宋军的箭矢有如刺猬般密集,而伏盾而卧的元军依然按兵不动。当双方军舰快要撞击在一起时,张弘范才下令敲钟并拉开布幕,刹时弓弩与火石齐发,转眼就击沉宋军战舰七艘。结果宋军大败,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杀。
    843、勾践 柴绍
    【原文】
    吴阖闾伐越,越子勾践御之,陈于槜李。勾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刭也。吴师属目,越子因而伐之,大败之。
    叶谷浑寇洮、岷二州。遣柴绍救之,为其所围。虏乘高射之,矢如雨下,绍遣人弹胡琵琶,二女子对舞。虏怪之,相与聚观。绍察其无备,潜遣精骑,出虏阵后,击之,虏众大溃。
    [评]
    罪人胜如死士,女子胜如劲卒,是皆创奇设诱,得未曾有。
    【译文】
    春秋末期吴王阖闾发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亲自率兵抵抗。当时越军在槜李(今浙江省嘉兴县)严阵以待。勾践对吴军严整的军容感到忧心,就派敢死队一连发动两次攻击,但吴军丝毫没有动摇。
    于是勾践就想出一个计谋,他把越国的死囚排成三行,然后在每个人的脖子上挂一把剑,一起走向吴军阵地说:“现在吴,越两国兵戎相见,我们触犯军令,但不敢逃避刑罚,现在只有死在阵前。”说完,拔剑自刎而死,吴军看得目瞪口呆,于是越王勾践乘机发动猛攻,把吴军打得大败。
    唐朝时吐谷浑入侵洮、泯二州,情势危急,皇帝命柴绍(字嗣昌,卒谥襄)前往救援,没想到反被胡人围困。胡人利用高地的有利形势,发动箭阵,一时箭如雨下。
    柴绍灵机一动,叫众工弹奏琵琶,又要两名女子随着音乐婆娑起舞,胡人大感惊讶,见两名女子舞姿曼妙,不由聚集围观。柴绍察觉胡人已中计而放松警惕,暗中派遣精锐的骑兵,包抄胡人的后方反击,结果胡人大败。
    [评译文]
    敢死的勇士不如列队自杀的罪犯能动摇敌人军心,女子曼妙的舞姿却胜过悍勇善战的士兵。这些都是出奇谋,计诱敌人的招术,在以前可从来没听说过。
    844、朱隽 周亚夫
    【原文】
    黄巾贼十万人据宛。朱隽围之,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贼悉众赴西南,隽自将精兵五千,掩东北。[边批:弩弓南指,情实西射。]遂乘城而入。
    太尉周亚夫击吴、楚,坚壁不战。吴兵乏粮,数挑战,终不出。后吴奔壁东南陬,[边批:即朱隽之计。]太尉使备西北,已而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
    [评]
    合观二条,可识用兵之变。
    【译文】
    汉朝时黄巾贼聚众十万人占据宛城,朱隽率军围城。他命士卒堆起土山,居高临下侦察贼人在宛城的部署。接着故意击鼓,调动士兵攻打宛城西南角,贼人于是集中全部兵力防守西南,没想到朱隽却亲自率领五千精兵,由城东北突袭。一举破城而入。
    汉朝太尉周亚夫转战吴、楚各地时,有一次,故意坚守池不应战。吴兵因补给中断,缺乏粮食,亟需攻城取得补给。但屡次挑战,周亚夫都不理。后来,吴军发动攻势,攻击城东南,周亚夫立即派兵防守西北角。不久,吴军的主力部队果然由西北角攻城,但因周亚夫事先早已料到而失败。
    [评译]
    综观上述两个战例,可以看出用兵的变化。
    845、宇文泰
    【原文】
    高欢督诸军伐魏。遣司徒高昂趣上洛,窦泰趣潼关。欢军蒲阪,造三浮桥欲渡河。宇文泰军广阳,谓诸将曰:“贼犄吾三面作浮桥,以示必渡。此欲缀吾军,使窦泰西入耳。欢自起兵以来,窦泰常为前锋,其下多锐卒,屡胜而骄,今袭之必克。克泰,则欢不战自走矣。”诸将皆曰:“贼在近,舍而袭远,脱有蹉跎,悔何及也?不如分兵御之。”泰曰:“欢再攻潼关,吾军不出坝上。今大举而来,谓吾亦当自守,有轻我之心。乘此袭之,何患不克?贼虽作浮桥,未能径渡。不过五日,吾取窦泰必矣。”乃声言欲保陇右,而潜军东出,至小关。窦泰猝闻军至,自风陵渡河。宇文泰击破之,士众皆尽,窦泰自杀,传首长安。
    【译文】
    东魏丞相高欢督导各路军队征伐西魏。派遣司徒高昂前去上洛,大都督窦泰前往潼关。而高欢自己率军驻扎蒲坂,搭建三座浮桥,想要渡河。
    西魏宇文泰的军队当时驻守广阳,对其他将领说:“我军三面都遭敌兵牵制,他们搭建浮桥,就已明白表示要渡河。然而这种做法无非是要牵制我军,让窦泰的军队能够西进罢了。高欢起兵以来,窦泰经常是他的先锋部队,窦泰的手下也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由于战无不胜,因此显得很骄傲。如果我们发动突袭,一定可以击败他。打赢了窦泰,那么高欢等不到与我军交战就会逃走了。”
    将领们都说:“高欢的军队离我们最近,现在却要舍近求远攻打窦泰,万一有个闪失,连后悔都来不及了,不如分兵数路,各别防守。”宇文泰说:“高欢两度攻打潼关,我军都只在坝上防守而没有出战,现在他大规模的带兵前来,也一定料定我军会再坚守,这已经存有轻敌的心理,趁这机会偷袭怎会不胜呢?敌人虽造了浮桥,还不会这么快渡河攻击,不出五天,我一定活捉窦泰。”
    于是宇文泰公然扬言要保护陇右地区,暗中却率军朝东进发,到达小关,窦泰接到宇文泰率军突袭的消息,仓促中由风陵渡渡河迎战,宇文泰挥兵攻击窦泰,敌兵死伤殆尽,窦泰自杀。他的脑袋被砍下后,送至长安。
    846、韩世忠
    【原文】
    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时韩世忠驻镇江,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曰:“有诏移屯守江。”良臣去,世忠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良臣至金,孛堇闻世忠师退,即引兵至江口,距大仪五里,副将挞孛也拥铁骑,过五阵东,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背嵬军各持长斧,上揕人胸,下砍马足,敌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蹂之,人马俱毙,遂擒挞孛也。
    【译文】
    金人与刘豫会师之后,分道入侵南宋。当时,韩世忠驻守镇江,并由统制(官名)解元防守高邮,准备牵制金兵步卒,他自己率领骑兵直奔大仪,以抵挡敌人的骑兵。
    南宋朝廷派遣魏良臣出使金国,途遇韩世忠的军队,韩世忠下令撤拆炊事锅灶,故意向魏良臣说:“奉到朝廷诏令,命我们移兵退守江边。”魏良臣一离开营区,韩世忠立刻上马,传达军令说:“大家随我马鞭所指的方向前进。”于是率领大军到达大仪这个地方,部署完成五处重要阵地,另外又设下二十多处的伏兵,约好听到鼓声响起,立即全面发起攻击。
    魏良臣到达金国。金国的大臣孛堇听他说韩世忠已经率兵撤退,立刻引兵到江口,在距离大仪地方五里之处,副将挞孛也正好带着骑兵掠过五个阵地的东侧。韩世忠举起令旗,传兵鸣鼓,这时四周伏兵四起,宋军旗帜与金兵旗帜混杂在一起,金兵立即乱成一团。宋军轮番反复杀进杀出,韩世忠的亲兵部队背嵬军,更是神出鬼没,各持长斧,上劈人胸,下砍马脚,金国的骑兵带着盔甲深陷在泥淖之中,任人宰割。这时,韩世忠又派出精锐的骑兵加以蹂躏,敌军人马一一死命,终于活捉了敌将挞孛也。
    847、冯异 王晙
    【原文】
    冯异与赤眉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服色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异追击,大破之。
    吐蕃寇临洮,次大来谷。安北大都护王晙率所部二千,与临洮兵合,料奇兵七百,易胡服,夜袭敌营,去贼五里,令曰:“前遇寇大呼,鼓角应之。”贼惊,疑伏兵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
    【译文】
    汉朝时冯异征伐赤眉军时,命士兵换上赤眉军的兵服,埋伏在路旁。第二天,赤眉发动一万人攻打冯异的先头部队,贼兵见冯异兵力薄弱,就发动猛攻。冯异指挥士兵奋勇应战,坚持到傍晚,贼兵见屡攻不下,气势已弱,这时冯异突然下令,要隐伏的士兵出击,由于伏兵的服装与赤眉兵相同,一时间赤眉兵无法辨识敌我,于是惊溃而逃。冯异下令追击,大败赤眉。
    唐朝时吐蕃入侵临洮,抵达大来谷。安北大都护王晙(因破突厥,平吐蕃有功封清源公,卒谥忠烈)率兵二千人,与临洮军队联合抵御吐蕃。王晙事先挑选七百勇士,换上吐蕃的军服,趁夜袭击敌营。在离敌营五里处,对士兵说:“碰到敌兵,就大声喊叫,同时击鼓吹号相应。”敌兵果然以为四周有兵埋伏,大感惊慌,自相残杀,死者数以万计。
    848、达奚武
    【原文】
    宇文泰遣达奚武觇高欢军。武从三骑,皆效欢将士衣服。日暮,去营数百步,下马潜听,得其军号,因上马历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挞之,具知敌之情状而还。
    【译文】
    宇文泰派达奚武(北周人,字成兴,封郑国公,卒谥桓)侦察高欢军队部署的情形。达奚武带着三名手下,要他们换上高欢士兵的军服。到了傍晚时分,离开高欢营地还有好几百步时,达奚武要士兵下马,暗中偷听,截获军中口令。再命士兵上马巡行营地,一副营地守卫士兵的样子,碰到不守军纪的高欢兵,甚至鞭打他们。于是搜集到非常完整的情报,圆满达成任务。
    849、厨人濮 何无忌 王世充 王守仁
    【原文】
    华氏叛宋,宋公讨之。华登以吴师救华氏,败于鸿口。华登帅其余以败宋师。公欲出,厨人濮曰:“吾小人,可藉死,而不能送亡,君请待之。”乃徇曰:“扬徽者,公徒也!”众从之。华氏北,复即之。厨人濮以裳裹首而荷以走,曰:“得华登矣!”遂败华氏于新里。
    [评]
    厨人濮一奋,而众皆扬徽;王孙贾一呼,而市皆左袒。忠义在,人心不泯也,难其倡之者耳!
    桓玄既败,西走江陵,留何澹之守湓口。澹之空设羽仪旗帜于一舟,而身寄他舟。时何无忌欲攻羽仪所在者,诸将曰:“澹之不在此舟,虽得无益。”无忌曰:“固也,彼既不在此,守卫必弱,我以劲兵攻之,成擒必矣!擒之,彼且以为失军主,而我徒扬言已得贼帅,则我气盛,而彼必惧。惧而薄之,迎刃之势也!”果一鼓而舟获,遂鼓噪唱曰:“斩何澹之矣!”贼骇惑以为然,竟瓦解。
    李密与王世充战。世充先索得一人貌类密者,缚而匿之,战方酣,使牵以过阵前,噪曰:“已获李密矣!”士皆呼万岁,密军乱,遂溃。
    王文成与宁王战,尚锐。值风不便,我兵少挫。急令斩取先却者头,知府伍文定等立于铳炮之间,方奋督各兵殊死抵战。贼兵忽见一大牌,书“宁王已擒,我军毋得纵杀。”一时惊扰,遂大溃。次日,贼兵既穷促,宸濠思欲潜遁,见一渔船隐在芦苇之中,宸濠大声叫渡,渔船移棹请渡,竟送中军,诸将尚未知也,其神运每如此。
    【译文】
    春秋时,宋大夫华氏叛变,宋元公派兵讨伐。华登率领吴国的军队援救华氏。齐、宋的联军在鸿口击败吴军,华登又率领残余的部队奋勇击败宋军。宋元公想逃走,厨人濮说:“我是个小人物,可以为贤君肝脑涂地,但是却不能追随您战败溃逃,请求您等一下。”接着高喊道:“士兵们,凡是高举旗帜的,就是忠君爱国的好战士。”士兵们纷纷高举旗帜,结果宋军又再度出击,华氏败北。宋军紧追,厨人濮用衣裳包裹着一个人头,背在背上,到处奔喊:“华登的人头已被砍下了。”华登部众军心大为动摇,终于在新里被宋军击败。
    [评译文]
    厨人濮振臂高呼,众军士都高举旗帜效忠;王孙贾(战国·齐大夫,为齐闵王臣。闵王被杀,贾母勉励王孙贾为国除害)在市集登高一呼,义士们纷纷卷起衣袖追随他。自古以来忠义就深植人心,缺少的只是那个登高一呼的人。
    晋朝时桓玄(字敬道,曾篡晋自立为帝,后为刘裕出兵讨平)叛变失败后,向西回到江陵,派何澹之防守湓口。何澹之在其中一艘官船上插了很多旌旗和羽饰的仪仗,自己却移往另一艘船上。
    当时何无忌(官广武将军)想攻击这艘插满旗帜的官船。其他将领说:“何澹之不在这条船上。就是得手。后,也没有什么好处。”何无忌说:“何澹之既然不在这艘船上,守卫一定薄弱,我们以强兵进攻,一定能攻占这艘船。这时我军再一路高喊:‘生擒何澹之了!’敌军的士气就会低落,反之,我军战志高昂,敌军必然恐惧我军的攻击,整个局势必可迎刃而解了。”
    果然,何无忌顺利攻占官船,战士于是高喊:“砍下何澹之的脑袋了。”敌兵真的相信主将被杀,竟大败。
    唐朝李密与王世充交战时,王世充先抓到一个面貌长相与李密一般模样的人,把他藏起来,等到双方打得正激烈时,派人把这个貌似李密的俘虏押解到阵前,并且大喊叫:“我们抓到李密了。”士兵们高呼万岁,李密的部队不由得心慌意乱,于是大败。
    明朝时王守仁与宁王朱宸濠对阵,因对方势盛,又遇上风向不顺,略有小挫。急忙下令将不奋战而逃跑者,立即处斩。知府伍文定(字时泰,谥忠襄)等人站在火炮队中,正指挥士兵奋勇应战,贼兵突然看见一面大牌子,上面写着:“宁王已经被擒,我军不可滥杀。”一时间,贼兵惊骇不已,于是大败。
    第二天,贼兵士气完全溃散,朱宸濠想暗中潜逃,看见芦草中有一艘渔船停在那儿,连忙大叫:“渡河!”渔人划船靠岸请他上船,没想到竟然押送至中军,这时其他将领还不知道。
    王守仁用兵,每每如此神速。
    850、狄青
    【原文】 
    狄青为延州指挥使,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阵,遇寇多北。青一日尽将万胜旗号付虎翼军,使之出战。[边批:陆抗破杨肇之计类此。]虎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
    【译文】 
    北宋大将狄青为延州指挥史时,党项人举兵侵扰边境。当时狄青曾亲自招募士兵,编组一支名叫万胜军的部队,由于缺乏训练,士兵不熟悉阵法,所以常吃败仗。有一天,狄青把万胜军的旗帜全部换给训练有素的虎翼军,命虎翼军出战,党项军看见万胜军的军旗,就飞扑而上,结果被虎翼军打得大败。
    851、朱景 傅永
    【原文】
    梁之渡淮而南也,表其可涉之津。霍丘守将朱景浮表于木,徙置深渊。乃梁兵败还,视表而涉,溺死大半。
    齐将鲁康祚侵魏。齐、魏夹淮而阵,魏长史傅永曰:“南人好夜斫营,必于淮中置火,以记浅处。”乃夜分兵为二部,伏于营外,又以瓢贮火,密使人于深处置之,戒曰:“见火起,亦燃之。”是夜,康祚等果引兵斫营。永伏兵夹击之,康祚等走趋淮。火既竞起,不辨浅深处,溺死及斩首不知其数。
    【译文】
    五代时后梁军队渡河南下,在河道上标示水浅可渡河的地方。霍丘守将朱景(宋人,字伯晦)命人把梁人所作的标记移往水深的地方。后来梁兵兵败撤退时,都照所标示的记号渡河,结果大半士兵被淹死。
    南北朝时齐将鲁康祚侵犯魏国,两军隔淮河对阵。魏将傅永(字侪期)说:“齐人喜欢乘夜袭击营地,他们一定会先在淮河中点火把标示出水浅的地方。”傅永把军队分为两路,埋伏在营外,又命人用瓢盛装火油,放置在水深的河道,严令说:“见火光,就点燃瓢中火油。”这夜,鲁康祚果然率兵偷袭,傅永的伏兵两面夹击,鲁康祚只好急忙退走淮河。点燃火把时,只见淮河水面尽是火灯,分辨不出深浅,因此被淹死或者逃命不及被杀死的士兵,不计其数。
    852、张齐贤
    【原文】
    齐贤知代州,契丹入寇。齐贤遣使期潘美以并师来会战。使为契丹所执,俄而美使至云:“师出至柏井,得密诏,不许出战,已还州矣。”齐贤曰:“敌知美之来,而不知美之退。”乃夜发兵二百人,人持一帜,负一束刍,距州西南三十里,列炽燃刍,契丹兵遥见火光中有旗帜,意谓并师至,骇而北走。齐贤先伏卒二千于土镫砦,掩击,大破之。
    【译文】
    宋朝人张齐贤(字师亮)镇守代州时,契丹发兵入侵。张齐贤派人与潘美(字仲询,卒谥武惠,追封郑王)约定,两人联手防御契丹。但使者被契丹人劫持而去。不久,潘美的使者来到张齐贤的营地,说:“我军抵达柏井时,接获皇上密诏,不许与契丹人交手,现在军队已调头回去了。”
    张齐贤说:“契丹人只知道潘美的军队要前来会合,并不知道潘美已经撤军。”于是乘夜命二百士兵,每人手持一面军旗,身背一束稻草,在离代州西南三十里的地方,将军旗排成一列,开始焚烧稻草,契丹兵远远望去,只见火光中有军旗飞舞,以为两军会师,害怕得向北逃逸。张齐贤事先在土镫寨设有二千名伏兵,就乘机击杀,大破契丹。
    853、张巡 毕再遇 某督军
    【原文】
    令狐潮围睢阳,城中矢尽。张巡缚藁为人,披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开禧中,毕再遇被围于六合,军中矢尽,再遇令人张青盖往来城上,金人意主兵官也,争射之,须臾矢集楼墙如猬,获矢二十余万。又敌尝以水柜败我,再遇夜缚藁人数千,衣以甲胄,持旗帜戈矛,俨立戎行。昧爽,鸣鼓,敌虏惊视,急放水柜,旋知其非真也,意甚沮。急出师攻之,敌遂大败。
    沅州蛮叛,荆湖制置遣兵讨之。蛮以竹为箭,傅以毒药,血濡缕立死。官军畏之,莫敢前。乃束藁人,罗列焜耀,蛮见之,以为官军,万矢俱发。伺其矢尽,乃出兵攻之,直捣其穴。
    【译文】
    唐朝时令狐潮围攻睢阳。城中的箭用完了,张巡(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造反,张巡举兵征讨,与太守许远合力守睢阳,后城陷遇害而死)命人捆扎了一千多个草人,穿上黑色的衣服,利用夜晚用绳索由城墙放下。令狐潮的士兵争相发箭,清点后总计有十万多枝。
    后来又在夜间把草人从城头悬放下来,贼兵只大笑却不加防备。张巡就派五百位敢死队员袭击令狐潮的军营,焚烧贼兵的营垒,追杀十多里路。
    宋开禧年间,毕再遇(字德卿,以智勇屡建奇功,为宋名将,卒谥忠毅)被贼人围困于六合。军中已无箭可射,毕再遇命人撑青伞站在城楼上,金人以为是主将来了,争相发箭,一会儿整个城楼有如刺猬般,总共有二十多万支箭。
    又有一次,金人用水柜击宋军,毕再遇命人捆扎好几千个草人,利用夜晚视线不明,替草人穿上盔甲,手持旗帜,武器,排列成队伍,再一旁敲击战鼓。金人大为惊恐,急忙放下水柜,过了一会儿,才知是草人,士气大受影响。这时毕再遇下令攻击,大败金人。
    沅州蛮人在荆湖一带作乱,朝廷派督军发兵平乱。蛮人削竹为箭,并在箭头上涂上毒药,只要一触碰皮肉,就能致人死地。官军们都害怕这种武器,不敢上前杀蛮。
    于是督军下令扎草人,排成一列,蛮人以为是官军,于是万箭齐发,等到蛮人箭都射完后,督军才下令进攻,直取蛮人营寨。
    854、张巡 种世衡
    【原文】
    张巡守睢阳,安庆绪遣尹子奇将劲兵十余万来攻。巡厉士固守,日中二十战,巡欲射子奇而不识,因刻蒿为矢,中者谓巡矢尽,走白子奇,巡乃使南霁云射之,一发中其左目,子奇乃退。
    宝元中,党项犯边。有明珠族首领骁悍,最为边患。种世衡为将,欲以计擒之,闻其好击鼓。乃造一马持战鼓,以银裹之。极华焕,密使谍者阳卖之,后乃择骁卒数百人,戎之曰:“凡见负银鼓自随者,并力擒来。”一日,羌酋负鼓而出,遂为世衡所擒。
    【译文】
    唐朝张巡防守睢阳时,安庆绪(安禄山之子,安禄山称帝时封为晋王,后杀安禄山自立为帝,为史思明所杀)派尹子奇率十多万大军围攻。
    张巡在城中巡视士兵,要他们加强守备,有一天之内交锋二十余次的记录。张巡想要射杀尹子奇,但又不认得他。就把蒿草削尖了当作箭,被射中的贼兵很高兴,以为张巡的箭已经用光了,跑去告诉尹子奇。城中才认出他的长相,于是张巡就要南霁云(为张巡将领,善射箭,与张巡同被害)射尹子奇。
    南霁云一箭射瞎了他的左眼,尹子奇急忙退兵。
    宋宝元年间,党项人侵犯边境,而其中明珠族的首领骁勇强悍,最令官军头痛。
    种世衡想用计擒服他,听说他喜好击鼓,就命人打造一匹马,上有战鼓,外层镶银,极其华丽,暗中命人装扮成商人贩卖。接着种世衡挑选好几百名精壮善战的勇士,告诫他们说:“只要见到一个身负银鼓尾随我军的人,就予以活捉。”
    一天,有一羌人背着银鼓外出,于是种世衡终于逮到明珠族首领。
    855、裴行俭
    【原文】
    调露元年,大总管裴行俭讨突厥。先是馈粮数为虏钞,行俭因诈为粮车三百乘,车伏壮士五辈,赍陌刀劲弩,以羸兵挽进,又伏精兵踵其后。虏果掠车,羸兵走险,贼驱就水草,解鞍牧马,方取粮车中。而壮士突出,伏兵至,杀获几尽,自是粮车无敢近者。
    【译文】
    唐调露元年,大总管裴行俭征讨突厥。突厥先前曾因抢夺粮车而获胜,因此裴行俭命人准备三百辆假粮车,每车埋伏五名壮士,每人都拿着长刀、弓箭,粮车四周只派些羸弱的士兵随车队护粮,而精锐的主力部队却埋伏在后。
    突厥兵果然前来劫粮,羸兵故意丢下粮车四处逃逸,突厥兵把粮车驾到水草边,解下马鞍,放马吃草,正要搬运车上粮食时,埋伏的壮士忽然由车中跳出,攻击突厥兵。突厥兵退败时,又被伏兵追击而至,几乎全军覆没。
    后此,突厥兵便不敢再抢劫粮车了。
    856、贺若敦
    【原文】
    后周时,陈将侯瑱等围逼襄州。贺若敦奉命往救,相持于湘、罗之间。初,土人密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以饷瑱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装船伏甲士于中。瑱军人望见,谓饷船至,竞来取。敦伏甲尽擒杀之。又敦军数有叛人乘马投瑱者,敦别取一马,牵以趋船,令船中逆以鞭鞭之,如是者再三,使马畏船不肯上。后伏兵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附以招陈军,陈军竞来牵马,马既畏船不上,伏兵发,又尽杀之。以后实有馈及亡奔瑱者,并疑不受。
    【译文】
    南北朝时陈国将领侯瑱围攻北周襄州。贺若敦(北周人,为人聪明多计谋,屡立大功,后恃功骄横,被宇文护逼令自杀)奉命救援解围,两军在湘、罗一带对峙。
    在贺若敦还未奉命前往时,当地百姓就常暗暗划着小船,装载米粮,鸡鸭等接济候瑱的军队。贺若敦了解这情形后,深感困扰。于是命人装扮成当地人,在小船内埋伏士兵,划向侯瑱的营区,侯军见小船来,以为是补给的船只来了,竟毫无防备的前来搬运食物。船内埋伏的士兵遂一拥而上,将前来取粮的敌军全部擒杀。
    又,贺若敦的部队经常有士兵骑着马投降到侯瑱的阵营,贺若敦遂另外挑选一匹马,牵马走向船边,见马要上船就命人打它,反复再三,使马一见船就怕,不敢上船,然后命人埋伏在江边,再命人骑着怕上船的马伪装投降者,引诱陈军。陈军果然来牵马上船,但马儿怕再遭鞭打,不肯上船,这时埋伏的贺若敦士兵现身袭击,又大破侯瑱军。
    自此以后,凡是当地百姓的补给船,或有真正愿意投降侯瑱军的,侯瑱一概不再理会。
    857、李光弼
    【原文】
    史思明有良马千余匹,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循环不休。李光弼命索军中牝马,得五百匹,絷其驹而出之。思明马见之,悉浮渡河,尽驱入城。思明怒,泛火船欲烧浮桥,光弼先贮百尺长竿,以巨木承其根,毡裹铁叉,置其首,以迎火船而叉之,船不能进,须臾自焚尽。
    【译文】
    唐朝时史思明有一千多匹上选好马,每天分批轮流带到黄河南岸的沙洲上去洗澡,以展示他壮盛的军容。
    李光弼教人把军中的母马都牵出来,共五百匹,把它们所生的小马全拴在城内,等史思明的马到了水边,就把五百匹母马都牵出去,母马不停的嘶鸣,引得史思明的马都浮水渡过黄河,全都被驱赶入城。
    史思明知道后非常生气,想利用着火的小船,烧毁浮桥,李光弼得知史思明的阴谋,就事先积藏好几百根长竿,用巨大的木头抵住长竿的根部,用毛毡包裹着铁叉,安置在竿头上,如此一来,火船投水而下时,长竿叉住火船,使船不能向前漂流,而自行焚毁。
    858、虞翻
    【原文】
    吕蒙既诱糜芳出降,未入郡城,而召诸将高会作乐。翻曰:“今区区一心者,糜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钥乎?”蒙从之,翻曰:“未也,设城中有伏,吾与将军休矣!”复将芳入城,而翻代芳教曰:“芳得间归,愿共死守,有能破吴军者,吾当低首拜之。”于是谋伏兵者皆前,翻尽按诛之,蒙乃入。
    [评]
    有此谋伏辈,南郡自足死守。未亏而下,芳真奴才也!总是玄德不定都荆州之误。
    【译文】
    三国吴大将吕蒙在得知糜芳已同意出城投降时,非常高兴,虽然还没有进城,就已召集将领们举行庆功宴了。
    虞翻(字仲翔)说:“今天有投降之心的只有糜将军一人,至于城中其他人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还不能大意,何不先取得城门钥匙再说。”吕蒙表示同意。
    虞翻又说:“慢着,如果城中有埋伏,你我贸然入城岂能安全?”于是要糜芳入城,虞翻则代替糜芳对城中人说:“我糜芳现在脱困回城,愿与城共生死,谁能阻挡抵御吴军,我就向他鞠躬拜谢。”
    准备偷袭吴军的士兵纷纷现身上前,虞翻也就逐一诛杀,吕蒙才得安然进城。
    [评译文]
    有了这批计划袭击吴军的勇士,南郡一定能坚守不破。现在竟被糜芳出卖,不战而破,糜芳可真是个十足的奴才!这也怪刘备不定都荆州。
    859、程昱
    【原文】
    昱,东阿人,黄巾贼起,县丞王度反应之。吏民皆负老幼,东奔渠丘山。度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因谓县中大姓薛房曰:“度得城郭而不居,其志可知,此不过欲掠财物耳。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吏民不肯从,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因大呼曰:“贼至矣!”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相随,昱遂与之共守,度来攻。昱击破之。
    【译文】
    程昱是东阿人,东汉末年黄巾之乱起时,东阿县县丞王度起兵反叛响应,官员百姓于是扶老携幼向东逃到渠丘山。
    王度率兵出城后,往西走了五、六里,就将军队屯驻下来。程昱于是告诉县中的大族薛房说:“东阿县城已在王度掌握中,他却不住在城中,意思很明显,他不过是想抢夺财物罢了。我们何不相约返家,据城而守?”
    然而官吏百姓都害怕,不愿回去。程昱又告诉薛房说:“这些愚民不足以商计大事。”
    于是秘密派遣几个人骑马到东山上,高举着军队的幡旗,让薛房及百姓看得到,程昱就在一旁大喊:“贼兵来了!”然后下山趋赴县城,官吏百姓也都跟着奔回县城。到了城中,程昱就与吏民加强防御工事,王度起兵来攻,被被昱打败。
    860、度尚
    【原文】
    桓帝延熹中,长沙、零陵贼反,交趾守臣望风逃溃。帝诏度尚为荆州刺史。尚至,设方略击破之,穷追入南海。军士大获珍宝。然贼帅卜阳、潘鸿遁入山谷,聚党犹盛,尚拟尽歼之。而士卒骄富,莫有斗志。尚乃宣言:“阳、鸿作贼十年,习于战守,我兵甚寡,未易轻进,当须诸郡悉至,并力攻之。军中且恣听射猎。”兵士大喜,皆空营出猎为乐。尚乃密遣所亲,潜焚诸营,珍宝一时略尽。猎者还,无不涕泣。尚乃亲出慰劳,深自引咎,因曰:“阳、鸿等财宝山积,诸卿但并力一战,利当十倍,些些何足介也。”众且愤且跃,尚遂敕秣马蓐食。明旦,出不意赴贼屯,贼不及拒,一鼓尽歼之。
    【译文】
    汉桓帝延熹年间,长沙、零陵蛮反叛,交趾太守逃逸。桓帝诏命度尚为荆州刺史。度尚率军大破贼人,一直把贼人追到南海边,虏获了大批珍宝。但为首的贼匪卜阳、潘鸿却逃入山区,气势仍然很盛。度尚想要再加以击杀,可是士卒们因已拥有许多珠宝,所以心情松懈,根本毫无斗志。
    度尚于是宣布说:“卜阳、潘鸿作贼十年,深深了解攻守战术,今天我们兵寡力弱,不能轻易进攻,等各郡的部队前来会师后,再合力围剿贼人。”他又同时又说:“所有士兵可以在等待期间出营射猎。”兵士们听到后,无不欢呼叫好,全营的士兵都一呼而出。
    度尚于是暗中派亲信偷偷到士兵的营房中放了把火,把他们所虏获的珍宝全部烧光,士兵们打猎回来,发现珍宝全化为灰烬,都难过得掉下泪来。度尚一一劝慰,并且深深自责,然后乘机对士兵们说:“卜阳等人的财宝堆积如山,只要诸位能同心力战擒下贼人,所得的财物要比被火烧掉的多上十倍还不止。现在所损失的,不必放在心上。”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又都振奋起来,度尚命他们喂饱马匹。第二天天一亮,出奇不意直捣贼窝,贼人抗拒不及,终于讨平群寇。
    861、孔镛
    【原文】
    阿溪者,贵州清平卫部苗也。桀骜多智,雄视诸苗。有养子曰“阿剌”,膂力绝伦,被甲三袭,运二丈矛,跃地而起,辄三、五丈。两人谋勇相资,横行夷落。近苗之弱者,岁分畜产,倍课其人;旅人经其境者,辄诱他苗劫之。官司探捕,必谒溪请计。溪则要我重贿。而捕远苗之不可用者,诬为贼以应命,于是远苗咸惮而投之,以为寨主。监军、总帅,率有岁赂,益恣肆无忌。时讧官、苗,以收鹬蚌之利。
    弘治间,都御史孔公镛巡抚贵州,廉得其状,询之监军、总帅,皆为溪解,公知不可与共事,乃自往清平,访部曲之良者,得指挥王通,厚礼之,扣以时事,通娓娓条答,独不及溪。公曰:“闻此中事,唯阿溪为大,若何秘不言也?”通不对,固扣之,通曰:“言之而公事办,则一方受福;不则公且损威,而吾族赤矣。”公笑曰:“第言之,何患弗办?”通遂慷慨陈列始末,公曰:“为阿溪通赂上官者,谁也?”通曰:“指挥王曾,总旗陈瑞也,公必劫此两人方可。”公曰:“诺。”
    翌日,将佐庭参,公曰:“欲得一巡官,若等来前,吾自选之。”乃指曾曰:“庶几可者。”众既出,公私诘曾曰:“若何与贼通?”曾惊辩不已,公曰:“阿溪岁赂上官,汝为居间,辩而不服,吾且斩汝矣!”曾叩头不敢言,公曰:“勿惧,汝能为我取阿溪乎?”曾因阿溪,剌谋勇状,且曰:“更得一官同事乃可。”公令自举,乃曰:“无如陈总旗也。”公曰:“可与偕来。”少选,瑞入,公讯之如讯曾者。瑞屡顾曾,曾曰:“勿讳也,吾等事公已悉知,第当尽力以报公耳。”瑞亦言难状,公曰:“汝第诱彼出寨,吾自能取之。”瑞诺而出。
    苗俗喜斗牛,瑞乃觅好牛,牵置中道,伏壮士百人于牛旁丛薄间,乃入寨见溪。溪曰:“何久不来?”瑞曰:“都堂新到,故无暇。”溪问:“都堂何如?”曰:“懦夫,无能为也。”溪曰:“闻渠在广东时杀贼有名,何谓无能?”瑞曰:“同姓者,非其人也!”溪曰:“赂之何如?”瑞曰:“姑徐徐,何以遽舍重货?”溪遂酌瑞,纵谈斗牛事,瑞曰:“适见道中牛,恢然巨象也,未审比公家牛若何?”溪曰:“宁有是,我当买之。”瑞曰:“败牛者似非土人,恐难强之入寨。”溪曰:“第往观之。”顾阿剌同行,瑞曰:“须牵公家牛往斗之,优劣可决也。”苗欲信鬼,动息必卜,溪以鸡卜,不吉,又言:“梦大网披身,出恐不利。”瑞曰:“梦网得鱼,牛必属公矣!”
    遂牵牛联骑而出,至牛所,观而喜之,两牛方作斗状,忽报:“巡官至矣!”瑞曰:“公知之乎,乃王指挥耳!”溪笑曰:“老王何幸,得此荣差,俟其至,吾当嘲之!”瑞曰:“巡官行寨,公当往迎,况故人也!”溪,剌将策骑往,瑞曰:“公等请去佩刀,恐新官见刀,以为不利!”溪、剌咸去刀见曾,曾厉声诘溪,剌曰:“上司按部,何不扫廨舍,具供帐,而洋洋至此,何为?”溪、剌犹谓戏语,漫拒之,曾大怒曰:“谓不能擒若等耶?”溪、剌犹笑傲,曾大呼,伏兵起丛薄间,擒溪、剌。剌手搏,伤者数十人,竟系之,驰贵州见公,磔于市,一境始宁。
    【译文】
    阿溪是明朝时贵州清平卫的苗人,性情凶悍但才智过人,傲视当地的苗族。他有个养子名叫阿剌,具有超乎常人的体力,身上披着三重盔甲,手使长二丈长的矛,纵身一跃,就有三,五丈高。父子俩一谋一勇,合作无间,称霸苗人部族。邻近苗部而又势单力薄的老百姓,每年都要以畜产向他上供。对于往来路经苗地的旅客,阿溪也常指使其他苗人打劫。地方官员办案捕盗,也必定谒见阿溪向他请教,阿溪每次都要求重金酬谢,却诬指那些住在偏远地区,不听他使唤的苗人为盗匪,要官府抓来治罪。于是远地的苗人也都畏惧阿溪的威名,只好归顺投效,不但奉阿溪为寨主,让他统领苗人的军队。每年还都有各地苗族进奉财物,于是阿溪更加横行无忌,不时在官府和苗人间制造矛盾,借以坐收渔利。
    弘治年间,都御史孔镛巡察贵州,风闻阿溪的胡作非为,便询问当地官军统帅,官员们却都为阿溪辩解。孔镛知道这些官员都不是能共事的人,就亲自前往清平,拜访苗族中良善的公正人士,于是认识了王通。孔镛对王通非常礼遇,常向他请教,王通也都一一详尽的回答,唯独闭口不谈阿溪的事。孔镛说:“听说在此地阿溪是老大,为什么你却如此神秘,不肯谈论阿溪的事呢?”
    王通依然不发一言。孔镛再三逼问,王通才说:“如果我说了,御史能秉公处理,那是造福地方;否则不但损及御史威名,我的族人必遭其荼毒。”孔镛笑着说:“你直说无妨,不要担心我会不处理。”于是王通慷慨激昂的逐条列举阿溪的罪状。孔镛问:“为阿溪打通关节,行贿上级长官的人是谁?”王通答:“是指挥王曾与总旗陈瑞,御史一定要先收伏这两人,案情才能有进展。”
    第二天,各官员如往日般入府议事,孔镛说:“我需要一名巡官,你们都上前一步,我要亲自挑选。”说完指着王曾说:“我看你可以。”众官员离府后,孔镛私下质问王曾说:“你为什么要和贼人勾结?”王曾大吃一惊,急忙辩解。孔镛说:“阿溪每年以重金贿赂官员,都是你从中拉的线。如今你还狡辩不服气,本官要杀了你。”王曾连连叩头,不敢再多狡辩。孔镛说:“你也不要怕,现在我给你立功赎罪的机会,你能为我擒下阿溪吗?”王曾先描述阿溪父子俩的谋勇,接着说:“如果能再有一位同事帮忙,我就能擒下阿溪。”孔镛要他自己推荐人选,王曾说:“没有比陈瑞更适合的人。”
    一会儿,陈瑞入府,孔镛也如先前质问王曾般质问他。陈瑞频频回头看王曾,王曾说:“不必再隐瞒了,大人全都知道,现在我们只有立功赎罪,尽力来报效大人。”陈瑞也向孔镛说明要除去阿溪,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孔镛说:“你们只要诱他们走出营寨就可,我自有办法擒住他们。”陈瑞答应后,告辞离去。
    苗人一向有斗牛的习俗,陈瑞先挑选上好的牛只,让它们散置路中,再命一百名壮士,埋伏在牛群四周,等布置妥当后,就入苗寨见阿溪。阿溪说:“怎么这么久都没有见到你?”陈瑞答:“新任的都御史刚到此地,实在抽不出空来。”阿溪又问:“新的都御史是怎样的一个人?”陈瑞答:“懦弱无能。”阿溪说:“可是我听说他在广东时,以杀贼出名,怎会懦弱无能呢?”陈瑞说:“那是同名同姓的人,并不是现在这位都御史。”阿溪说:“依你看,能不能贿赂他?”陈瑞说:“这事慢慢来,何必急着把宝物送走?”
    于是阿溪替陈瑞斟酒,两人开始谈论斗牛的事。陈瑞说:“刚才在路上看到一头牛,猛一看像头大象,不知比起你养的牛如何?”阿溪说:“果真是好牛的话,我就买下它。”陈瑞说:“我看那牛贩好像不是本地人,恐怕很难强邀他入寨。”阿溪说:“我自己去看,顺便要阿刺也一起去。”陈瑞说:“那就把你所养的牛牵去,让它们较量一番,就可比出好坏了。”
    苗人迷信鬼神,凡事都要求神问卜,阿溪用鸡卜卦,结果不吉利,又想到自己曾梦到大网覆盖在自己身上,害怕出寨不吉利。陈瑞说:“网是捕鱼用的,梦到网表示那头牛非你莫属了。”于是两人牵着牛并肩骑马出苗寨,来到那头牛所在的地方,阿溪非常兴奋的在一旁打量。两头牛正要打斗时,忽然有人上前报告巡官来了,陈瑞说:“你知道吗,新的巡官就是那个王指挥。”阿溪笑着说:“老王怎会有这个荣幸得到这差使,等他来了,我要好好取笑他一番。”陈瑞说:“巡官视察苗寨,你应当亲自前去迎接,更何况还是老朋友呢?”阿溪,阿刺准备驱马前去迎驾,陈瑞说:“请两位先解下佩刀,我怕新官见刀是件不吉利的事。”
    于是两人解下佩刀后去见王曾。
    王曾见了两人,很生气的质问阿溪:“上级长官视察苗部,为何不清扫屋舍,准备酒食,却还在这里闲逛。”阿溪等人以为王曾对他们开玩笑,根本不予理会,王曾大为生气的说:“你们以为我不能抓你们吗?”阿溪等傲然大笑。王曾大声喝令,左右伏兵一起现身,都跑来捉拿阿溪、阿刺。阿刺空手伤了数十名士兵,最后还是束手被擒。
    于是快马解送贵州交给都御史,在市集杀死肢解,贵州境内从此又获得安宁。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