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杂家类>> 《智囊》翻译版>> 兵智部第八

武案卷二十四

    ※ 武案卷二十四
    【原文】
    学医废人,学将废兵。匪学无获,学之贵精。鉴彼覆车,借其前旌。青山绿山,画本分明。集“武案”。
    【译文】
    学医会造成病患的伤残,学兵会造成士兵的死亡。但如果因此都不学,则将一无所获。应该追随别人的脚步,汲取别人的经验,才能发挥所学。
    862、项梁 司马师
    【原文】
    项梁尝杀人,与籍避仇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梁下,每有大繇役及丧,梁常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边批:知兵者无处非兵法。]以知其能。后果举事,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部署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官,自言,梁曰:“某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故不任公。”众乃皆服。
    【译文】
    秦朝末年时,项梁(曾多次与秦军对抗,后为秦将章邯所败)是楚将项燕的儿子,曾经杀人,和哥哥的儿子项籍(即项羽)为了躲避仇家,在吴国定居。吴国的贤士大夫多出自他的门下。遇有重大的徭役或是喜庆丧事,也多半是由项梁主办。项梁暗中以兵法的原理和规则管理门下子弟。众人都知道项梁的才学。
    后来陈涉(秦人,名胜)起兵抗秦,项梁便召集往日认识的豪杰官吏,告诉他们起事的计划,委派吴国的士大夫,收编各县的人马,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选派豪杰人士为军官,并让他们分别担任校尉、侯、司马。
    有一个人没有分配到官职,便提出异议,项梁说:“有一天某家有丧事,要先生帮忙,结果先生没能尽力,所以不能派你为官。”众人一听,都佩服项梁的以才用人,而且对众人才能早已胸有成竹。
    司马师(三国魏人,司马懿长子,字子元)暗中结交栽培一批死士,人数大约有三千人,散居各地。某日快天亮时,司马师下令各地死士集合,一天之内便全部集合完毕,却没有人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
    863、李纲
    【原文】
    李纲云,古者自五、两、卒、旅,积而至于二千五百人为师,又积而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其将、帅、正、长皆素具。故平居恩威,足以相服;行阵节制,足以相使。若身运臂,臂使指,无不可者,所以能御敌而成功。今宜法古,五人为伍,中择一人为伍长;五伍为甲,别选一人为甲正;四甲为队,有队将正副二人;五队为一部,有部将正副二人;五部为军,有正副统制官;节制统制官有都统,节制都统有大帅。皆平时选定,闲居则阅习,有故则出战,非特兵将有以相识,而恩威亦有以相服。又置赏功司,凡士卒有功,即时推赏,后有不实,坐所保将帅;其败将逃卒必诛,临阵死敌者,宽主帅之罚,使必以实告而优恤之。又纳级计功之法,有可议者,如选锋精骑,陷阵却敌。神臂弓、强弩劲弓射贼于数百步外,岂可责以斩首级哉?若此类,宜令将帅保明,全军推赏。
    [评]
    其法本于《管子》,但彼寄军令于内政,犹是“井田”遗意,此则训练长征,尤今日治兵第一务。
    【译文】
    李纲说:古时军队以每五百名士兵编为一旅,每二千五百名士兵编为一师,又以每一万二千五百人编为一军,每军各有正、副将帅一名,士兵感于平日将帅的督导、照顾,因此太平时能服从将帅命令,作战时能遵行将帅指挥,就好像身体运用手臂,手臂驱使手指一般,没有不能执行的命令,所以能成功的抵御敌人。
    今天我们也应当效法古制,每五人编为一伍,选择其中一人为伍长;合五个伍为一甲,再另选一人为甲长;四甲为一队,设有正,副队长各一人;五队为一部,有正副部将二人;五部为一军,有正副统兵官。统兵官上有都统,大帅。这些将帅,在太平时就要事先择定,闲暇时要经常校阅士兵,举行演习,遇有事故,就率兵出战。如此一来,不但将卒间彼此熟悉阵式的排列,而身为将领更可以威严,恩德使士兵感佩、服从。
    另外可设置专门掌管功赏的官吏,凡是士卒有功,就立即推荐行赏;但若有虚报战功,连带将帅一并受罚。作战失败的将军,临阵脱逃的士兵一律格杀。另有一种情形是即使战败,但士卒仍能奋勇御敌,至于不屈者,将帅免受战败之罪,而为国牺牲的士兵,按他的表现从优抚恤。
    至于古制中有按斩敌人首级计功的方法,我认为有值得议论的地方。如果挑选精锐士卒冲锋陷阵,当然能斩杀敌首。,但若是神箭手,在数百步外射杀敌人,怎能要求他砍下敌人首级呢。类似这种情形,就该由各军帅依当时战况予以推荐表彰。
    [评译]
    这种方法,原是以《管子》一书为蓝本。不过《管子》的主张是寓军令于内政,仍然有井田制度的痕迹。李纲的这个说法,重点在训练将士长征惯战,可说是今日整军备战的第一要务。
    864、李纲
    【原文】
    李纲请造战车,曰:“虏以铁骑胜中国,其说有三:而非车不足以制之,步兵不足以当其驰突,一也;用车则驰突可御,骑兵、马弗如之,二也;用车则骑兵在后,度便乃出,战卒多怯,见敌辄溃,虽有长技,不得而施,三也。用车则人有所依,可施其力,部伍有束,不得而逃,则车可以制胜明矣。
    靖康间,献车制者甚众,独总制官张行申者可取。其造车之法:用两竿双轮,推竿则轮转;两竿之间,以横木筦之,设架以载巨弩;其上施皮篱以捍矢石,绘神兽之象,弩矢发于口中,而窍其目以望敌;其下施甲裙以卫人足;其前施枪刃两重,重各四枚,上长而下短,长者以御人也,短者以御马也;其两旁以铁为钩索,止则联属以为营。其出战之法:则每车用步卒二十五人,四人推竿以运车,一人登车望敌以发弩矢,二十人执牌、弓弩、长枪、斩马刀,列车两旁。重行,行五人,凡遇敌,则牌居前,弓弩次之,枪刀又次之。敌在百步内,则偃牌,弓弩间发以射之;既逼近,则弓弩退后,枪刀进前,枪以刺人,而刀以斩马足;贼退,则车徒鼓噪,相联以进,及险乃止。以骑兵出两翼,追击以取胜。其布阵之法,则每军二千五百人,以五分之一,凡五百人为将佐卫兵及辎重之属。余二千人为车八十乘,欲布方阵,则面各用车二十乘,车相联,而步卒弥缝于其间,前者其车向敌,后者其车倒行,左右者其车顺行,贼攻左右而掩后,则随所攻而向之,前后左右,其变可以无穷,而将佐卫兵及辎重之属,皆处其中,方圆曲直,随地之便,行则鳞次以为阵。止则钩联以为营,不必开沟堑,筑营垒,最为简便而完固。”
    [先臣余子俊言]
    大同宣府地方,地多旷衍,车战为宜。器械干粮,不烦马驮,运有用之城,策不饲之马。”边批:二句尽车之利。
    因献图本,及兵部造试,所费不赀,而迟重难行,卒归于废。故有“鹧鸪车”之号,谓“行不得”也。夫古人战皆用车,何便于昔而不便于今?殆考之未精,制之未善,而当事者遂以一试弃之耳。且如秦筑长城,万世为利;而今之筑堡筑垣者,皆云沙浮易圮。赵充国屯田,亦万世为利;而今之开屯者,亦多筑舍无成。是皆无实心任事之人,合群策以求万全故也!法曷故哉?呜呼!苟无实心任事之人,即尽圣祖神宗之法制,皆题之曰“鹧鸪”可也!
    【译文】
    李纲建议朝廷建造战车,说:“胡人以骑兵战胜中国,原因有三,而不论哪个原因,只有战车才能制服胡人:我军步兵行进的速度赶不上胡人骑兵的快速,这是战败的原因之一;但战车速度快,可攻可守,骑兵没有这项优点,我军骑兵的速度,马上的战技不如胡人,这是战败的第二个原因;但用战车,我军骑兵就可审度战场上形势的许可机动出击,我军士兵还未作战,就已心生畏惧,遇上敌兵,往往不战而败,即使有好的战技,也无法施展,这是战败的第三个原因。但使用战车,士兵在心理上就有所凭恃,同时以战车可快可慢的速度,也能发挥约束军纪,防止士兵临阵脱逃的功效。如此看来,战车能克敌致胜的道理就很清楚了。
    靖康年间,呈献战车式样图的人很多,但只有总制官张行申所呈的车图最值得采用。他造车的方法,是用两根各有双轮的长竿,推动长竿,车轮就能转动,两竿之间用横木相连,再在横木上架设巨型大弓,大弓外罩皮帐,用来抵挡敌人的弓箭,皮帐上绘有彩色神兽图案,图案上的兽嘴是发射弓矢的所在,图案上的眼睛,可以用来观察敌人动向,战车下方的铁甲,是用来保护士兵的双脚。
    另外,在战车前方的两侧上下各装设有长短两支枪,上长下短,长枪用来对付人,短枪用来对付马。战车的两侧装设铁钩,不作战时,可以用铁钩连结其他战车,联结成临时军营。出战的阵法是,每辆战车配备士兵二十五人,其中四人负责推动长竿,转动车轮。一人站在车顶了望敌军,指挥弓矢发射的方向,其余二十人分别持盾牌、弓箭、长枪,及斩马刀,排列在战车两侧。每五人为一列,每侧各两列。遇到敌兵,最前排是盾牌兵,其次是弓箭排,再后是枪刀排。敌兵在百步之内,就用盾牌为掩护,弓箭排射箭。敌人逼近后,弓箭排后退,刀枪排上前,长枪刺人,短刀砍马。敌兵后退就推车大喊前进,如果碰到狭窄陡峻的地形,就停止前进,命骑兵从两侧出击求得胜利。
    布阵的方法是,每军有二千五百人,其中五分之一是将佐、卫兵、及后勤补给兵,其余二千人分乘八十辆战车,排列成一个方阵形,每面都有二十辆战车,车车相连,士兵就在车与车的间隔中行进,前排战车向前攻,后排战车向后攻,左右也各往外推,随敌人进攻的方位而防守,可以作多样的变化,而将领,卫兵及后勤兵都在方阵中,这方阵也可随地形而稍成圆曲状,行进时阵中的步兵可再排列阵式,休兵时联结各车围成营地,不必再另行挖沟堑,筑营垒,最是方便坚固。
    [余言译文]
    前朝大臣余子俊说,大同宣抚地方,地势平坦空旷,最适宜用战车作战。作战时所需要的武器粮饷也不用靠马匹驮负,能运送有用的物资,却不须为喂马而烦心。
    按照呈献战车式样图,兵部造出样车,花钱不少,行动笨重,废弃不用,最后样车得到个“鹧鸪车”的外号。所谓“鹧鸪”,就是“行不得也”的意思。
    古人作战都用战车,为什么古人最有效的战争利器,却不适用于今天呢,我认为大概是考证得不够精确,制作得不够精良。而负责其事的人以一概全,一次不适用,就再也不愿尝试。
    就以秦始皇筑长城来说,万世都能蒙受长城御敌的好处,但今天我们所筑的城堡,修的城墙,都像沙土般容易倾毁;赵充国的屯田法,成为后代屯田的典范,但今天我们的屯田政策,除了盖了几间房舍外,再看不到其他的建树。这些都是没有真心做事,想集思广益以求万全的人。唉,如果人没有一颗想做事的心,即使是圣人的法制,也都可以题上“鹧鸪”二字了。
    865、吴玠 吴璘
    【原文】
    吴玠每战,选劲弓强弩,命诸将分番迭射,号“注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不能当。
    吴璘仿车战馀意,立“叠阵法”,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为两翼蔽于前,阵成而骑退,谓之叠阵。战士心定,则能持满,敌虽锐,不能当也。
    [述]
    璘著《兵法》二篇,大略谓,金人有四长,我有四短。当反我之短,制彼之长。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攻矢。吾集番、汉所长,兼收而用之:以分队制其骑兵,以番休迭战制其坚忍,以劲弓强弩制其重甲,以远克近、强制弱制其弓矢。布阵之法,则以步军为阵心,翼以马军,为左右肋,而拒马布两肋之间。
    【译文】
    宋朝人吴玠(字晋卿,谥武定)每次作战前,都要仔细挑选弓箭,再命诸将轮流举射,把这种强劲的弓箭取名为“注队矢”。这种“注队矢”能连续发射不间断,箭一射出看起来就像倾盆大雨一般,使敌人没有招架还击之力。
    吴璘(吴玠的弟弟,字唐卿,谥武顺)保留古代战法的精髓,研究出一种“垒阵法”,每次作战时,就把长枪兵列在兵阵最前排,坐下后就不许再站起来;第二排是射程最远的强弩,第三排则是次强弩,都必须以跪姿等待敌人的进攻;然后就是神箭手,责任是准确地射中敌人,与敌人交战时,就照上面的顺序发射。
    百步之内由神射手先射,七十步之内由所有的弓箭手一起射,为了阻挡敌人骑兵,阵前设置拒马、铁钩。如果有人受伤,就要更代,更代以鼓声为信号,这时两翼的骑兵上前掩护。完成更代后骑兵才退下,这就叫“垒阵”。由于战士对这阵法深具信心,因此对敌时都能勇猛奋战,任何强敌都无法对抗。
    [述译]
    吴璘曾着有《兵法》两篇,内容大意是说:
    金人有四长,我军有四短,所以我军应该用四短反制金人四长。所谓四长是:骑兵,坚忍,重甲,弓矢。我军应该兼采敌我双方的优点,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分散部队来牵制敌人骑兵,要士兵轮番交替休息,上阵以消耗敌人坚忍的体力,使用劲弓强弩来对付敌人的盔甲,远攻近守使敌人弓矢无法发挥,布阵的方法,是以步兵为兵阵的核心,以骑兵为两翼,有如人的左右肋骨,最后再把拒马设置在两肋骨之间。
    866、郭固
    【原文】
    熙宁中,使六宅使郭固等讨论“九军阵法”,著之为书,颁下诸帅府,副藏秘阁。固之法:“九军共为一营阵,[行则为阵,住则为营。]以驻队绕之。若依古法,人占地二步,马四步,军中容军,队中容队,则十万人之阵,占地方十里余,天下岂有方十里之地,无丘阜沟涧林木之碍者?兼九军共以一驻队为篱落,则兵不复可分,如九人共一皮,分之则死,此正孙武所谓“縻军”也。予再加详定,谓九军当使别自为阵,虽分列左右前后,而各占地利,以驻队外向自绕,纵越沟涧林薄,不妨各自成营,金鼓一作,则卷舒合散,浑浑沦沦,而不可乱。九军合为一大阵,则中分四衢,如“井田”法,九军皆背背相承,面面相向,四头八尾,触处为首。”
    上以为然,亲举手曰:“譬如此五指,若共为一皮包之,则何以施用。”遂著为令。
    [出《补笔谈》。]
    【译文】
    熙宁年间,宋神宗命六宅使郭固研究“九军阵法”,最后写成兵书,各帅府各有一本,副本典藏于秘阁。郭固研究后提出以下的意见:
    九军共组成一个营阵,阵外以驻队环绕。如果依照古法计算,每人的间隔距离是两步,每匹马的间隔距离是四步,每个军彼此重叠,每个队彼此重叠,那么十万人的阵式,占地边长十多里,天底下哪有一处占地十多里,而没有任何沟涧、树林横阻其间的平坦战场呢?再者,九个军共同被一个驻队所包围,阵式根本无法展开,就好比九个人共同拥有一层皮,分割后九个人都活不了,这就是孙武兵法上所谓将帅指挥不当的“縻军”。
    我再三的研究,认为九个军应该各自组成一军阵,军与军之间有前后左右的排列,每军可以各自选择自认为有利的地形,每军面向外扎营。至于横梗在营区的沟涧、林木,或自行绕越,或自行克服。
    一旦鸣金或击鼓,九军就随号令各自离散或集合,乍看似乎一片忙乱,事实却是乱中有序,九军各有归属,九军聚合就成为一个井字形的大军阵,其间用四条走道区隔,九军彼此间背靠背、面对面,四头八尾,不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进攻,受攻击的一方就是阵首。
    神宗看完后,认为颇有道理,便举起自己的手说:“就好像这五根手指,若是用一张皮将这五根手指紧紧包住,哪一根手指能动呢?”
    于是下令推行这个阵法。
    867、张威
    【原文】
    张威自行伍充偏裨。其军行,必若衔枚,寂不闻声,每战必克,金人惮之。荆鄂多平野,利骑不利步。威曰:“彼铁骑一冲,则吾技穷矣。”乃以意创“撒星阵”,分合不常,闻鼓则聚,闻金则散,每骑兵至则声金,一军辄分数十族。金人随分兵,则又趋而聚之,倏忽间分合数变,金人失措,然后纵击之,以此辄胜。
    [注]
    威临阵战酣,则两眼皆赤,时号“张红眼”云。
    【译文】
    宋朝人张威(字德远)行军时,每每混入士卒的队伍中督责军纪。士兵们都好像咬住筷子一样,全军鸦雀无声。每战必胜,金人闻风丧胆。
    荆、鄂地方多平原,适合骑兵而不利步兵作战,因而张威担心:“金人铁骑来攻,那我军岂不是只有挨打的份?”于是独创“撒星阵”,是一种分合无常的战法。听到鼓声就集合,听到钲声就散开。迎战骑兵时先鸣钲,军队分为几十簇,金人只好跟着分散兵力;这时击鼓聚兵。瞬间分合,变化莫测,把金人打得无还手之力,因而宋军连战连胜。
    [注译]
    每当战事进行到最激烈时,张威两眼发红,当时人称“张红眼”。
    868、戚继光
    【原文】
    戚继光每以“鸳鸯阵”取胜。其法:二牌平列,狼筅各跟一牌;每牌用长枪二支夹之,短兵居后。遇战,伍长低头执挨牌前进,如已闻鼓声而迟留不进,即以军法斩首。其余紧随牌进。交锋,筅以救牌,长枪救筅,短兵救长枪;牌手阵亡,伍下兵通斩。
    【译文】
    明代大将戚继光经常靠“鸳鸯阵”取胜。所谓“鸳鸯阵法”,是两名盾牌兵并排在阵前,盾牌兵之后各有一名狼筅“兵器名”兵,二名手持长枪的士兵分列在盾牌兵的两旁,最后一排则是短刀兵。
    作战时,盾牌兵手持大盾牌低头向前挺进,如果听到击鼓前进的号令,却迟疑退缩,就以军法论斩,其余士兵紧随盾牌兵之后,双方正式交战时,狼筅兵负责保护盾牌兵,长枪兵负责支援狼筅兵,短刀兵负责支援长枪兵。一旦盾牌兵阵亡,那么盾牌兵之后的包括狼筅兵,长枪兵,短刀兵一律处斩。
    869、郭登
    【原文】
    定襄侯郭登,智勇兼备,一年百战,未尝挫衄。以已意设为“搅地龙”、“飞天网”:凿深堑,覆土木,人马通行,如履实地;贼入围中,令人发其机,自相击撞,顷刻十余里皆陷。
    [议]
    今其法想尚存,何不试之?
    870、赵遹
    【原文】
    政和中,晏州夷酋卜漏反。漏据轮囤,其山崛起数百仞,林箐深密;垒石为城,外树木栅,当道穿坑井,仆巨木卉,布渠答,夹以守障。官军不能进。时赵遹为招讨使,环按其旁,有崖壁峭绝处,贼恃险不设备,又山多生猱;乃遣壮丁捕猱数千头,束麻作炬,灌以膏蜡,缚之猱背。于是身率正兵攻其前,旦夕战,羁縻之。而阴遣奇兵,从险绝处负梯衔枚,引猱上,既及贼栅,出火燃炬,猱热狂跳,贼庐舍皆茅竹,猱窜其上,辄发火,贼号呼奔扑,猱益惊,火益炽,官军鼓噪破栅。遹望见火,直前迫之,前后夹攻,贼赴火堕崖,死者无算。卜漏突围走,追获之。
    [述评]
    邓艾自阴平袭蜀,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其功甚奇,而其事甚险,夫计程七百,非一日之行也;凿山构阁,非一日之功也。即平日不知儆备,而临时岂无风闻,岂皓等蒙蔽,庸禅怡堂,如所谓置羽书于堂下者乎?不然,艾必无幸矣!赵遹之用猱,出于创奇,亦由贼不设备而然,故曰:“凭险者固,恃险者亡。”
    李光弼军令严肃,虽寇所不至,警逻不少懈,贼不能入,如是则必无阴平、轮囤之失矣。
    《元史》:金人恃居庸之塞,冶铁锢关门,布铁蒺藜百余里,守以精锐。元祖进师,距关百里,不能前。召扎八儿问计,对曰:“从此而北,黑树林中有间道,骑行可一人,臣向尝过之,若勒兵衔枚以出,终夕可至。”元祖乃令扎八儿轻骑前导,日暮入谷。黎明诸军已在平地,疾趋南口。金鼓之声,若自天下。金人犹睡未知也。比惊起,已莫能支。关门既破,中都大震,金人遂迁汴。夫以极险之地,迫于至近而金不知备,此又非阴平之可比矣!
    【译文】
    宋徽宗政和年间,晏州土酋卜漏造反。卜漏占据轮囤为盘据地,轮囤位在高数百仞的高山上,林木茂盛,他用山石围成城墙,外围再设置木栅,山道中除埋设陷阱外,另外更散置巨大的棕榈木及铁蒺藜,做为抵御官军围剿的屏障。
    官军面对陡峭的山势、重重的路障,全都束手无策。当时赵遹(徽宗时官兵部尚书)奉命招讨。赵遹环看轮囤周围的地形,发现轮囤有一面全是峭壁,陡峭的崖壁,使得贼兵恃险而不设防,又发现山中有许多猿猴,于是心生一计,命士兵捕捉好几千头猿猴,捆扎麻草、淋上油膏,绑在猿背上。
    赵遹一方面亲自率兵攻打贼人前寨,牵制贼兵注意,另外却暗中派兵带着猿猴由峭壁攀岩而上。等爬上囤顶后,就点燃猿背上的麻草,猿猴受不了火烧的疼痛,叫跳狂奔,贼人的屋舍多是茅、竹等建材所搭建,猿猴在屋舍间窜上跳下,于是引发多处着火。贼人为阻止猿猴的奔窜,就大声惊吓围捕,猿猴却更加慌乱,火势也更迅速蔓延,官军们乘机大声叫喊冲杀。
    赵遹见囤中发出阵阵火光,就命士兵攻击营栅,前后夹攻,贼兵被火烧死,坠崖而死的不计其数。卜漏虽突围逃逸,但不久后仍被官军擒获。
    [述评译文]
    邓艾由阴平偷袭蜀国,走无人荒地七百多里,一路开山辟路,砍木造桥,沿途高山深谷,备受艰辛。邓艾自己身裹毛毡,打着骨碌滚转下山,士兵门攀附木石,沿着山崖,鱼贯而进。邓艾用此计迫使汉主投降,功迹甚大。但率军行进无人荒地,也是险招。七百里路不是一天就能走完,辟路造桥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即使平日不知戒备,若不是黄皓等人故意蒙蔽,庸碌的刘禅只知享乐,把告急公文搁置不管的话,邓艾一定不能平蜀成功。
    赵遹用猿袭贼,固然是出于奇计,但也是由于贼人不加防备,才使赵遹有机可乘。
    所以说,以险为凭可以固守,恃险不备可能败亡。
    李光弼带兵号令严明,即使贼寇根本无法突破防御,军中的巡逻警戒也丝毫不敢懈怠,使贼人根本毫无机会可乘,因此不会有邓艾、轮囤的事件发生。
    根据《元史》记载,金人凭恃居庸关的险要地势,用铁铸关门,又设置百多里的铁蒺藜做为拒障,并派精锐部队戍守。元世祖率兵攻居庸关,在离关百里外就无法再向前推进,遂召来扎八儿征询他的意见。扎八儿说:“从这里朝北走,有座黑树林,树林中有一条小道,只能容一匹马走,臣以前曾经走过这条路,若是命令士兵静悄悄的从这条路走,一晚上就可到达关门背后。”
    太祖于是令扎八儿率轻骑为先锋,黄昏时入谷,到天亮时大军已出平地。第二天直扑南口,金鼓之声有如天降,金兵尚在沉睡中,不知元兵已经入关。等到被兵鼓声惊醒,已无力抵御。于是元兵大破居庸关。金都大为震惊,从而只好迁都到汴。
    元兵通过最危险的地势,迫近到居庸关前,金兵竟不知道防备,这又不是邓艾阴平道行军所比得上的。
    871、安万铨
    【原文】
    嘉靖十六年,阿向与土官王仲武争田构杀。仲武出奔,阿向遂据凯口囤为乱。囤围十余里,高四十丈,四壁斗绝,独一径尺许,曲折而登。山有天池,虽旱不竭,积粮可支五年。变闻,都御史陈克宅,都督佥事杨仁调水西兵剿之。宣慰使安万铨,素骄抗不法,邀重赏乃行,提兵万余,屯囤下。相持三月,仰视绝壁,无可为计者。独东北隅有巨树,斜科偃蹇半壁间,然去地二十丈许。万铨令军中曰:“能为猿猱上绝壁者,与千金!”[边批:重赏之下,无不应者。]有两壮士出应命。乃锻铁钩傅手足为指爪,人腰四徽一剑,约至木憩足,即垂徽下引人,人带铳炮长徽而起。候雨霁,夜昏黑不辨咫尺时,爬缘而上,微闻剌剌声,俄而崩石,则一人坠地,骸骨泥烂矣。俄而长徽下垂,始知一人已据树。乃遣兵四人,缘徽蹲树间,壮士应命者复由木间爬缘而上,至囤顶。适为贼巡檄者鸣锣而至,壮士伏草间,俟其近,挥剑斩之,鸣锣代为巡檄者,贼恬然不觉也。垂徽下引树间人,树间人复引下人,累累而起,至囤者可二三十人,便举火发铳炮,大呼曰:“天兵上囤矣。”贼众惊起,昏黑中自相格杀,死者数千人。夺径而下、失足坠崖死者又千人。黎明,水西军蚁附上囤,克宅令军中曰:“贼非斗格而擅杀、及黎明后殿者、功俱不录。”[边批:非严也,刻也。所以表功。]自是一军解体,相与卖路走贼。阿向始与其党二百人免。囤营一空,焚其积聚,乃班师。留三百官兵戍囤。
    [述评]
    凯口之功奇矣!顾都御史幕下岂乏二壮士?而必令出自水西乎!宜土官之恃功骄恣,乱相寻而不止也。至于阿向之局未结,而遽尔班师,使薄戍孤悬,全无犄角,善后万全之策果如是乎?其后月余,阿向复纠党袭囤,尽杀戍卒。向以中敌,今还自中。复忽按察佥事田汝成之戒,轻兵往剿,自取挫衄。昔日奇功,付之煨烬。吁!书生之不足与谈兵也久矣,岂独一克宅哉!
    田汝成上克宅书,谈利害中窾,今略附于左。
    汝成闻克宅复勒兵剿囤,献书曰:
    “窃料今日贼势,与昔殊科;攻伐之策,亦当异应。往往一二枭獍,负其窟穴,草窃为奸者,皆内储糇耩,外翼党与,包藏十有余年,乃敢陆梁,以延岁月。今者诸贼以亡命之余,忧在沟壑,冒万死一生之计,欢呼而起,非有旁寨渠酋,通谍结纳,拥群丑以张应援也。守弹丸之地,跧伏其中,无异瓮缶;襁升斗之粮,蹑尺五之道,束腓而登,无异哺鷇。非素有红粟朽贯积之仓庾,广畜大豕肥牛以资击剥也,失此二者,为必败之形。而欲摄枵腹,张空拳,睅目而前,以膺貔虎,是曰:“刀锯之魂”,不足虑也!然窃闻之,首祸一招,而合者三四百人,课其十日之粮,亦不下三四十石,费亦厚矣。而逾旬不馁者,无乃有间道捷径偷输潜车免以给其中者乎?不然何所恃以为生也?夫蛮陬夷落之地,事异中原。譬之御寇于洞房委巷之中,搏击无所为力。故征蛮之略,皆广列伏候,扼险四塞以困之。是以诸贼虽微,亦未可以蓐食屠剪。唯在据其要害,断其刍粟之途,重营密栅,勤其间觇,严壁而居,勿与角利,使彼进无所乘,退无所逸,远不过一月,而羸疲之尸藁磔麾下矣。若夫我军既固,彼势益孤,食竭道穷,必至奔突,则溃围之战,不可不鏖也。相持既久,观望无端,我忽而衰,彼穷而锐,或晨昏惰卧,刁斗失鸣,则劫营之虞不可不备也。防御既周,奸谋益窘,必甘辞纳款,以丐残息,目前虽可安帖,他日必复萌生,则招抚之说不可从也。肤见宵人,狃于诡道,欲出不意以徼一获;彼既鉴于前车,我复袭其故辙,不唯徒费,抑恐损威,则偷囤之策不可不拒也。至于事平之后,经画犹烦”云云。
    【译文】
    明嘉靖十六年,阿向与土官王仲武因争田地而起争执,王仲武怕遭阿向杀害而逃走。从此阿向占据凯口囤,聚众为乱。凯口囤占地方圆十多里,高四十丈,四面是陡峭的山崖,只有一条一尺多宽的小径可以蜿蜒而上,山顶有座天然的大池,终年池水不干,即使天旱也不用担心缺水;而囤内所积存的粮食,足足可吃上五年。
    阿向作乱的消息传出,都御史陈克宅命都佥事杨仁,征调水西兵前往围剿。宣慰使安万铨平素骄傲抗命,行事不法,在重赏下,才率领一万多名士兵驻守凯口囤的山下,与阿向等人隔山对峙达三个多月。安万铨不时抬头仰视高山绝壁,却始终想不出一个登山攻囤的计策。一天,安万铨见山崖的东北角处有一棵巨大老树,离地约有二十多丈,斜生于半山间,安万铨下令说:“有人能像猴子般沿着崖壁爬上山的,我赏他一千金!”立即有两名勇士愿意一试。于是带着铁钩,腰间挂着四根长绳及一把利剑,约定爬到大树休息,垂下绳索接应山下的人。
    等到雨停,天色昏暗,视线不明,两名勇士刚开始往上攀爬,只听见微微的刺刺声。不一会儿土石崩塌,一名勇士失手坠地,只见满身泥血,当场死亡。再过一会儿,有长绳垂下,这才知道另一名勇士已攀上大树。安万铨立即命四名士兵,顺着垂下的长绳,带着火炮,攀爬上树,等这四名士兵全部安然上树后,勇士再继续攀爬上囤,来到囤顶,正碰上贼兵敲着锣巡逻,勇士埋伏在草丛中,等巡逻兵一靠近,就一刀杀了贼兵,然后拿着锣假冒贼兵,所以整个贼营丝毫没有惊觉到官军已经潜入囤内。勇士再垂下绳索,接高山下的士兵,如此再三往复,已有二、三十名士兵登山顶。这时引发火炮,一面大叫道:“天兵降临了!”贼人在惊慌中应战,因天色昏黑,视线不明而相互误杀的,竟有千人。其余贼人纷纷由小径逃命,因此而失足坠下悬崖的又有千人。
    第二天天亮后,水西军像蚂蚁般沿着小径上山,陈克宅下令说:“不是在格斗中杀死贼兵、或者登囤行军中落在后面的,不记他的军功。”于是士兵全无杀贼之心,纷纷收受贼人贿赂私下放人,阿向和其他贼人这才侥幸逃过一死。
    官军烧毁贼人的积粮后,只留下三百名士兵驻守,其余士兵各自返回原来驻地。
    [述评译文]
    平凯口囤是出于奇计,只是环顾御史手下的士兵,难道找不到一两名勇士,非要借重水西兵不可?也难怪当地土官会恃功骄横,不断生事作乱了。至于阿向的事件,在还没有全部处理完毕就草率班师,只留下三百名官兵戍守,缺乏完善的善后、守备措施,果然在几个月后,阿向又纠集余党袭击囤寨,杀死所有戍守的官兵。
    过去曾败于官军之手,今天全还给官军。
    陈克宅又不把按察佥事田汝成的忠告放在心上,仍只率少数官兵前去剿贼,终于自取败辱,致使往日战功,毁于一日。
    唉!不能和书生谈论兵事,这已是长久以来的一个事实,又何止是一个陈克宅呢?
    田汝成曾上书陈克宅,谈论讨灭贼人所该注意的事,现在我大略摘录如下。
    田汝成在听说陈克宅又再调兵剿灭阿向,曾上书说:
    “我私下想,今天贼人的形势已异于往日,所以攻贼的策略,也应该因应不同的形势而改变。在过去,一两名据守山窟草穴的枭贼,他们敢聚众为寇,除了有计划的储备粮草,勾结其他盗匪外,还要经过十多年的野心筹划,才敢据寨称王;然而今天的贼人都只是一群亡命之徒,他们敢冒万死而称王,并不是因为在外勾结其他匪盗,也不是因为能聚众徒壮大声势,他们据守小小的一片土地,既没有充足的粮草,也没有肥硕的牛羊,像这种在外得不到其他盗匪资助,在内又没有屯积粮畜的山贼,注定是刀下亡魂,不值得顾虑。
    然而,我却听说阿向举臂一招,就有三、四百人背着粮食前去归附他,如果每人以携带十天的粮食来计算,也不下三、四十石米粮,这种情势不能不注意。再说阿向能几个月都不缺粮,这无异表示有人暗中从密道偷偷运送粮食,不然他们如何维持生计呢?
    征讨蛮夷和在中原打仗不同,就好像在房舍小巷中打斗,无法施展身手,所以这次征讨蛮人,应该采取据守险要,广设埋伏的围堵策略。即使贼人人数不多,也不能掉以轻心,只派少数兵力前去围剿。唯有严守出入要道,阻断贼兵粮道,设立重重栅栏,严密监视贼人动向。千万不可轻易与贼人交战。只需要让贼人进退不得,过不了一个月,贼兵一定又累又饿的死在我军刀下。
    然而,我军愈是严密固守,贼兵的势力也会愈形孤弱,当贼兵眼看粮食将尽,粮道又被封锁,一定会想突围,对于贼兵或会发动突围的战术,是我军不可不事先防备的。再者两军相持,彼此观望,我军或许会因时日的拖延而心生怠忽,贼兵或许会因日益陷入困境而激发锐气,这就要防备我军在怠忽中,只知早晚吃喝、不勤守备的同时,贼兵会发动劫营的攻击。
    还有,面对我军的严密防守,贼兵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或许会说尽好话,奉上珍宝,以求活命。当然,贼人也会安份一段时日,但不久后一定会再生变乱,所以归降的提议,万万不能接受,小人诡计多,只有出其不意才能一战成功。
    既然贼兵曾败于偷袭的战略下,我军若有用同样的手法袭击,不仅白费工夫,更恐怕会损及您的威名,所以不能再有想用偷袭战略攻打凯口囤的念头,至于平定贼人之后,如何筹划善后工作,这其中值得深思,费神的地方还多着呢。”
    872、太子晃
    【原文】
    魏主以轻骑袭柔然,分兵为四道。魏主至鹿浑谷,遇敕连可汗。太子晃曰:“贼不意大军猝至,宜掩其不备,速进击之。”尚书刘洁曰:“贼营尘盛,其众必多,不如须大军至击之。”晃曰:“尘盛者,军士惊扰也,何得营上而有尘乎?”魏主疑之,不急击。柔然遁,追之不及。获其候骑,曰:“柔然不觉魏军至,惶骇北走,经六七日,知无追者,始乃徐行。”魏主深悔之。
    [述]
    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是又诈扬尘以诱敌,不可不知。
    【译文】
    魏主派骑兵轻装袭击柔然,分兵四路。魏主行军到鹿浑谷,就遭遇敕连可汗。太子晃向魏主说:“柔然人料不到我们大军会突然到达,应该乘其不备,快速进击。”尚书刘洁说:“柔然营中尘土冲天,表示士兵人数众多,不如等我大军会齐后再出兵。”太子晃说:“尘土冲天,是柔然兵惊慌害怕所引起的,不然营中怎么有尘土扬起?”但魏主怀疑太子的说法,不急于攻击,柔然兵因而从容逃逸,追之不及。不久掳获一名柔然的斥堠兵,他说:“柔然不知魏军到来,因此全军上下害怕,只有向北方逃去,过了六、七天,确定魏军没有追来,这才放速慢度。”魏主后悔不已。
    [述译]
    栾枝命马车后面拖着柴枝跑,是另一起制造尘土飞扬,让敌人以为自己军势壮盛的诈谋,这点不可不知。
    873、司马楚之
    【原文】
    司马楚之别将督军粮,柔然欲击之。俄军中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此必贼遣奸人入营觇伺,割以为信耳,贼至不久,宜急为备。”乃伐柳为城,以水灌之,城立而柔然至,冰坚滑不可攻,乃散走。
    【译文】
    司马楚之担任副将督运粮车,柔然人想出兵抢粮。不久,营中有卫兵报告,发现驴子的耳朵被人割掉了。司马楚之说:“这一定是柔然的奸细混入营区刺探军情,为取信敌帅,割驴耳以为凭证,我怕不久后柔然人就要来攻了,现在应该赶快加紧防备。”于是命人砍伐柳树筑成城栅,再在柳栅上浇水。等柳栅筑好后,柔然兵也来到栅下,由于北地天寒,只见柳栅上结了一层冰,又硬又滑无法攀援,柔然人只好退兵。
    874、张浚
    【原文】
    绍兴中,虏趋京,所过城邑,欲立取之。会天大寒,城池皆冻。虏籍冰梯城,不攻而入。张魏公在大名,闻之,先弛濠鱼之禁,人争出取鱼,冰不得合,虏至城下,睥睨久之,叹息而去。
    【译文】
    宋绍兴年间,金人进逼京城,所经过的城邑,都如西风扫落叶般攻占。这时正值冬季大雪,城中池水都结冰,金人借着凝成的冰层为阶攀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进入。张魏公(张浚)听说金人用这种方式攻占城邑,就下令取消原先禁止百姓在池中捕鱼的禁令,于是百姓争相凿冰捞鱼,池中的冰层始终无法冻结,金人来到城下,观望许久,叹息离去。
    875、桓崇祖
    【原文】
    魏师二十万攻豫州,刺史桓崇祖欲治外城,堰淝水以自固。众恐劳而无益,且众寡不敌。崇祖曰:“若弃外城,虏必据之,外修楼橹,内筑长围,则坐成擒矣。”乃于城西北堰淝水,堰北筑小城,周为深堑,使数千人守之,曰:“虏见城小,以为一举可取,必悉力攻之。以谋破堰,吾临水冲之,皆为流尸矣。”魏果攻小城,崇祖着白纱帽,肩舆上城,决堰下水,魏人溺死千数,遂退走。
    【译文】
    魏主发动二十万大军进攻豫州,豫州刺史桓崇祖想整治外城,建水坝拦堵淝水以求自保。但其他官员认为敌我兵力悬殊,修城筑坝只怕白费功夫,没有什么作用。桓崇祖说:“如果我们弃守外城,敌兵一定占据;如果敌兵在外修筑了望台,在内再筑一道围墙,那我们真的只有坐在城内等着当俘虏了。”于是在城的西北边筑水坝,拦堵淝水,在水坝北边另筑一个小城,在小城四周挖了一条很深的城沟,派几千人防守。桓崇祖说:“敌人见城小,认为容易攻占,一定调集全部兵力攻打,好破坏水坝。我们就乘机破坝放水去冲,敌兵就全成浮尸了。”
    魏军果真攻打小城,桓崇祖戴着白纱帽,坐着小轿登上城,命人破坏水坝,一时坝水如万马奔腾般渲泄而下,魏军被水淹死的,不下数千人,于是只有撤退。
    876、孟珙
    【原文】
    孟珙攻蔡。蔡人恃柴潭为固,外即汝河。潭高于河五-六丈,城上金字号楼伏巨弩,相传下有龙,人不敢近。将士疑畏,珙召麾下饮酒,再行,谓曰:“此潭楼非天造地设,伏弩能及远,而不可射近,彼所恃,此水耳。决而注之,涸可立待。”遣人凿其两翼,潭果决,实以薪苇,遂济师,攻城克之。
    【译文】
    宋朝时孟珙(字璞玉)攻打蔡州,当地人凭恃柴潭地形的险要,据潭固守。柴潭的外围就是汝河,潭底要比汝河的河面高出五、六丈,城上有座金字匾额的城楼,城楼上有座巨大的弓台。柴潭水深,所以传说有龙潜藏在潭中,一般人都畏惧潭中有龙,不敢轻易接近,孟珙的手下也因这种传说而心生疑惧。
    孟珙宴请各将领,酒过三巡后,孟珙说:“其实这潭楼不是天险,楼台上的巨型大弓,只能射远,不能射近,敌人所凭恃的只是这潭水,如果我们能将潭水引到汝河中,那么潭水干涸后,敌兵就只有投降了。”于是派人从潭水的两侧凿开水道,引潭水注入汝河,再在干涸的潭底铺上木柴、苇草,于是全军安然渡潭,攻下城楼。
    877、宗泽
    【原文】
    宗泽以计败却金人,念敌众十倍我,今一战而退,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幕徙其军,金人夜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犯。
    【译文】
    宋朝时宗泽虽一时用计使金兵败退,但想到金人以多出宋军十倍的武力,虽因一时吃了败仗,但一定心有不甘,势必卷土重来。如果金人发动全部骑兵,夜晚突击宋军营地,那么宋军的处境就相当危险了。
    于是在傍晚时,宗泽就率大军弃营而去。
    金人果然趁夜偷袭,发现整个营寨空无一人,大感惊讶,从此对宗泽的料事如神畏惧得不得了,不敢再随意出兵进犯。
    878、李存进 樊若水
    【原文】
    晋副总管李存进造浮梁于德胜。旧制浮梁须竹笮、铁牛、石囷。囷存进以苇笮维巨舰,系于王山巨木,逾月而成。浮梁之简便,自存进始,
    唐池州人樊若水,举进士不第,因谋归宋。乃渔钓于采石江上,乘小舟,载系绳维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广狭。因诣阙上书,请造浮梁以济。议者谓江阔水深,古未有浮梁而济者,帝不听,擢若水右赞善大夫,遣石全振往荆湖,造黄黑龙船数千艘。又以大舰载巨竹絚,自荆渚而下,先试于石碑口。移置采石,三日而成,不差寸尺。
    【译文】
    后梁时,晋国的副总管李存进,在德胜建造浮桥。古时建浮桥用竹索,铁牛(沉在水中绑竹索的)、石囷(放在岸上固定竹索)。李存进却命人用苇索绑在巨船,然后固定在土山的大树上,一个多月就把浮桥造好了。
    后唐池州人樊若水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后,想投效宋朝,他先假装在采石江上钓鱼,划着小船,先把绳索系在南岸,然后急调船头划向北岸,来回测量江面的宽窄。接着再上书宋太祖请求建造浮桥。有人批评说,江面广阔,江水又深不可测,自古以来从没有人请建浮桥渡河的。太祖不听从,擢升樊若水为右赞善大夫,派石全振前往荆湖,监督建造黄黑龙船数千艘。又用巨大的船舰装载巨竹,从荆湖顺流而下,先在石碑口试搭浮桥。再在采石搭建浮桥,三天之内全部完成,宽窄竟不差一尺一寸。
    879、韦孝宽
    【原文】
    魏韦孝宽镇玉壁。高欢倾山东之众来攻,连营数十,直至玉壁城下。城南起土山,欲乘之以入城。城上先有两楼,直对土山,孝宽更缚木接之,令极高。欢遂于城南凿地道,又于城北起土山,攻具昼夜不息。孝宽掘长堑,简战士屯堑,每穿至堑,战士辄擒杀之,又于堑外积柴贮火,敌人有在地道者,便于柴火,以皮排吹之,火气一冲,咸即灼烂。城外又造攻车,车之所及,莫不摧毁。虽有排楯,亦莫能抗。孝宽令缝布为幔,随其所向,布悬空中,车不能坏。城外又缚松于竿,灌油加火,欲以烧布焚楼。孝宽使作长钩利刃,火竿一来,钩刃遥割之。城外又四面穿地,作二十一道,分为四路,于其中各施梁柱,以油灌柱,放火烧之,柱折,城并崩陷。孝宽随其崩处,竖木栅以捍之,敌终不得入。欢智勇俱困,因发疾遁去,遂死。
    【译文】
    魏晋南北朝时东魏韦孝宽镇守玉壁。高欢率领山东全部的兵力来攻,营地绵长数十里,一直到玉壁城下。
    高欢在城的南面堆起土山,想乘机进入城中,城上本来就有二座楼台,正对着土山,韦孝宽就在楼台上再搭建木梁,保持比土山高的高度。
    高欢于是在城南挖掘地道,又在城北堆土山,白天晚上轮番进攻。韦孝宽也挖掘一条很长的深沟,挑选悍勇的战士驻守,每次高欢的军队想越过深沟,韦孝宽的士兵就击退他们。又在深沟外堆积木柴,火种,见敌人留在地道内,就向下丢木柴、火把,并用鼓满气的皮囊,助长火势蔓延,使敌人困在地道内被烧得焦烂。
    高欢又用攻车来撞城门,城门无法阻挡攻车的冲撞,韦孝宽就命人把布缝接起来做成帐幕,随着敌人的来势张开帐幕,帐幕悬在空中,攻车就无法再撞击城门。
    高欢又在竹竿上绑上松枝等易燃的东西,浇上油脂想烧布幔,甚至想把城楼也一并烧毁,韦孝宽便命人制造长钩,用尖利的刀刃为钩刀,一见敌人的火竿,就用长钩远远的把它割断。 
    敌人又在城四面挖凿二十一条地道,中间立有梁柱,再放火烧梁柱,让城塌陷,韦孝宽在崩塌的地方架设木栅来抵御。
    用尽所有智谋攻城,仍不能攻城而入,高欢心智、体力均已耗尽,终于旧疾发作,撤退后不久就死了。
    880、羊侃 杨智积
    【原文】
    侯景之围台城也,初为尖顶木驴来攻,矢石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灌以油,掷驴上,焚之立尽。俄又东西两面起土山临城,城中震骇,侃命为地道,潜引其土,山不能立。贼又作登城楼车,高十余丈,欲临射城内,侃曰:“车高堑虚,彼来必倒,可卧而观之,无劳设备矣。”车动果倒。贼既频攻不克,乃筑长围,朱异等议出击之,侃曰:“不可,贼久攻不克,其立长围,欲引城中降人耳。今击之,兵少,不足破贼;若多,万一失利,门隘桥小,自相蹂践,必大挫衄,此自弱也,”异不从,一战败退,争桥赴水死者大半。后大雨,城内土崩,贼乘之,垂入。侃令多掷火把,为穴城以断其路,而徐于内筑城,贼卒不能进。未几,侃遘疾卒,城遂陷。
    杨智积,隋文帝侄也。杨玄感反,攻城,烧城门,智积于内益薪以助火势,贼不能入。
    【译文】
    后梁时侯景包围台城,刚开始用尖顶木驴去攻城,城上以弓箭,巨石加以反制,无效。羊侃(字祖听)遂要人用苇草绑成像雉尾般的火把,淋上油蜡,点燃后丢在木驴上,把木驴烧成灰烬。
    侯景又命人在台城的东、西两面堆起土山,好监视城内的活动,百姓大感惊慌。羊侃命人挖掘地道,从地下挖空土山。
    侯景又命人建造登城楼车,高十几丈,想在楼车上居高临下向城中发箭。羊侃说:“楼车那么高,城外的地道根本无法承载重量,他们一定会摔下来,我们只要等着观赏他们摔下来的样子,根本无需防备。”果然车刚一动,立刻就倒。
    侯景既然屡攻不下,士兵死伤又多,于是就修筑一道很长的围墙,朱异等人商议出城迎战,羊侃说:“不可以,侯景屡攻不下,现在修筑围墙,是要逼迫我们出城投降。现在我们出击,如果派出的兵力太少,不足以击败敌人;如果派出大军,万一战败,城门小桥道窄,一定会相互践踏伤亡,从此之后,军队的锐气一定会挫减许多。”朱异等人不相信,一战败退,士兵们争着过桥,结果落水淹死一大半人。
    后来天下大雨,城内土山崩塌,敌人乘机进攻,几乎要破城而入。羊侃命士兵丢掷火把,用火势来阻挡敌人入城,慢慢地再在城内另建一城,侯景终究无法破城。
    但没多久,羊侃旧病复发而死,台城终于陷落。
    杨智积是隋文帝的侄儿。杨玄感起兵造反时,曾经攻城,火烧城门,杨智积在城内命士兵向火苗丢掷木柴,助长火势,贼人反被火势所阻,不能入城。
    881、张巡
    【原文】
    尹子奇围睢阳,张巡应机守备。贼为云梯,势如半虹,置精卒二百于其上,推之临城,欲令腾入。巡预于城潜凿三穴,候梯将至,一穴中出大木,末置铁钩钩之,使不得退;一穴中出一大木,柱之使不得进;一穴中出一木,末置铁笼,盛火焚之。贼又以钩车钩城上栅阁,巡以大木置连锁大环,拨其钩而截之。贼又造木驴攻城,巡熔金汁灌之;贼又以土囊积柴为磴道,欲登城,巡潜以松明,干蒿投之。积十余日,使人顺风持火焚之。贼服其智,不敢复攻。
    【译文】
    唐朝时安禄山的部将尹子奇围攻睢阳,张巡全力守备。
    贼兵做了云梯,形状像半道彩虹,上面部署有二百名精锐士兵,然后将云梯推向城边,想让士兵跳入城中。张巡事先在城上挖凿三个洞穴,等云梯靠近,就由城洞中伸出大木棒,末端绑上一个铁钩,钩住云梯使它不能后退;而另一个洞再伸出一支木棒抵住云梯,使云梯不能前进;而第三个洞所伸出的木棒,在末端装上铁笼,铁笼有一盆火,用来烧云梯。
    贼兵又用钩车来钩城上的栅栏和阁楼;张巡就用一根粗大的木棒,末端系上铁链,铁链的末端再绑上一个大铁环,套住钩头,把钩头截断。
    贼兵又造木驴攻城,张巡就用烧熔的金属浇木驴。
    贼兵又用布袋盛装沙土,并在沙袋下堆积木柴做为阶梯,想攀登入城,张巡用干枯的松枝和稻禾暗藏在贼兵所堆积的木柴中。一连十多天,贼兵都没有发觉,等贼兵堆好木柴,张巡才教人顺着风势点火烧梯。
    贼兵佩服张巡的机智,不敢再攻城。
    882、王禀
    【原文】
    金粘罕攻太原,悉破诸县,独城中以张孝纯、王禀固守不下。其攻城之具,曰炮石、洞子、鹅车、偏桥、云梯、火梯,凡有数千。每攻城,先备克列炮三十座,凡举一炮,听鼓声齐发,炮石入城者大于斗,楼橹中炮,无不坏者。赖总管王禀先设虚栅,下又置糠布袋在楼橹上,虽为所坏,即时复成。粘罕填壕之法,先用洞子,下置车转轮,上安居木,状如屋形,以生牛皮缦上,又以铁叶裹之;人在其内,推而行之,节次相续,凡五十余辆,人运土木柴薪于中。粘罕填壕,先用大板薪,次以荐覆,然后置土在上,增覆如初。王禀每见填,即先穿壁为窍,致火鞲在内,俟其薪多,即便放灯于水中,其灯下水寻木,能燃湿薪,火既渐盛,令人鼓鞲,其焰亘天,至令不能填壕。其鹅车亦如鹅形,下亦用车轮,冠之以皮铁,使数十百人推行,欲上城楼。王禀于城中亦设跳楼,亦如鹅形,使人在内迎敌,鹅车至,令人在下以搭钩及绳拽之,其车前倒,又不能进。其云梯,火梯亦用车轮,其高一如城楼,王禀随机应变,终不能攻。
    【译文】
    宋朝时金将粘罕进兵太原,一路势如破竹,只有在攻打张孝纯、王禀(字正臣,靖康初年与金人战,败死)所固守的县城时,才遭到顽强的抵抗。
    金人攻城的战具有:炮石、洞子、鹅车、偏桥、云梯、火梯等,总数有上千之多。每次攻城时,先排列“克列炮”三十座,然后调整炮管,听到鼓声、同时发炮。每颗石炮都有斗般大,所以被击中的城垣,没有不倾毁的。
    幸好总管王禀事先就在城垣前另建一排栅栏,并在栅栏后堆置沙袋,所以栅栏虽被炮石击中,仍能立即修复。
    金人攻城前先填满守城的濠沟,填沟的方法是先用“洞子”。所谓洞子,就是板车上另架设像屋状的木板块,外罩牛皮,并用铁条固定,防止宋兵由城楼用弓、石攻击,利用五十辆板车,车车相连,形成一条车道,金兵可在车上运送木柴。填濠沟的程序,是底层用大木板,板上覆盖草席,再复倒沙土,接着再是木板,草席,沙土。
    王禀见金人填濠,就在城墙挖凿孔洞放置皮套,等金兵在濠沟中堆积了足够的木柴,就下令宋兵在濠沟中放置油灯,油灯碰到沟中木柴就开始燃烧,这时王禀又叫人用皮套扇火,使火势增大,烈焰冲天,让金兵无法再填濠沟。
    金兵又用鹅车,顾名思义,鹅车形状像鹅,也是用车轮转动,外包牛皮用铁条固定,每辆鹅车都由数百名金兵推动,想利用鹅车登城。王禀同样在城内设立眺望台,形状也类似鹅,命人在台内指挥作战,每见金人鹅车逼进城墙,王禀就要宋兵在城下用铁钩套住鹅嘴,用绳拽鹅,使鹅车倾倒,不能前进。
    金兵又用云梯,火梯攻城,但王禀都能随机应敌,金兵始终无法得逞。
    883、孟宗政
    【原文】
    孟宗政权枣阳军。金完颜讹可拥步骑薄城。宗政囊糠盛沙以覆楼棚,列瓮潴水以隄火。募炮手击之,一炮辄杀数人。金人选精骑二千,号“弩子手”,拥云梯、天桥先登,又募凿银矿石工,昼夜陷城。运茅苇,直抵圜楼下,欲焚楼。宗政先毁楼,掘深坑防地道,创战棚防城陨,穿阱才透,即施毒烟烈火,鼓鞲以薰之。金人窒,以湿毡析路以刳土,城颓楼陷。宗政撤楼益薪,架火山以绝其路,列勇士,以长枪劲弩备其冲,距楼陷所亟筑偃月城,袤百余尺,翼傅正城,深坑培仞,躬督役,五日而成,金人卒不得志。
    【译文】
    宋朝时金人扬言要率步,骑兵攻城,孟宗政(字德夫)率枣阳军守城御敌。孟宗政用糠袋盛沙石,覆盖在楼棚上,并且事先用瓦罐储水,防金人焚城。另外招募百发百中的火炮手,一发炮就可击杀金兵数人。
    金人精选两千骑兵,号称“弩子手”,利用云梯,天桥登城楼。又招募银矿场的采石工人,日夜挖掘地道,想塌陷城墙;并运来茅草,芦苇堆积在城楼下,准备火烧城楼。孟宗政先拆毁城楼的一角,挖掘深坑,防止金人由地道攻城;并设立栏栅防止其他的城楼塌陷。金兵才刚挖好地道,孟宗政就下令施放毒烟大火,并用护臂的皮套扇火,金人受烟薰,几乎窒息,只好用沾湿的毛巾蒙鼻找出路,不久,终于挖松了地基,城垮楼陷。孟宗政命令撤出城楼,又派人堆柴燃火,形成一座大火山,阻断金人进路,一面命勇士排列两旁,手持长枪,劲弓,防备金兵往城内冲杀,一面命人在离塌陷城楼不远的地方,另外再紧急修筑另一座
    长达百余尺的偃月城,城沟比旧城更深更广,在孟宗政亲自督工下,工程在五天之内就完成,金人始终无法如愿攻城。
    884、刘馥
    【原文】
    刘馥为扬州刺史,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边批:预备有用。]建安十三年,孙权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余日,时天连雨,城欲崩,于是以苫蓑覆之。夜燃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贼败走。
    【译文】
    刘馥为扬州刺史时,平日就命人筑高城堡,积存木石,编织数千万张草席。另外又贮存鱼膏数千升,做为战争发生时的守备品。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长达一百多天。当时正逢连日天雨,眼见城墙快要崩塌,刘馥立即命人用草席覆盖在城墙上,防止土崩。晚上点燃油脂,照亮城外,依孙权兵的阵势而守备,孙权兵终于无功而退。
    885、盛昶
    【原文】
    盛昶为监察御史,以直谏谪罗江县令。为政廉明,吏畏而民信之。时邑寇胡元昂啸集称叛,昶行檄谕散其党。邻邑德阳寇赵铎者,僭称赵王。所至屠戳,攻成都,官军覆陷,杀汪都司,势叵测。罗江故无城,昶令引水绕负县田。[边批:以水为城,亦一法。]昼开市门,市中各闭户,藏兵于内,约炮响兵出。又伏奇兵山隈,阳示弱,遣迎贼入室,未半,昶率义勇士闻炮声,兵突出,各横截贼,贼不相救;山隈伏兵应声夹攻,殊死斗,贼大北,斩获不记数,俘获子女财物尽给其民。邑赖以完,父老泣曰:“向微盛公,吾属俱罹锋镝矣。”
    【译文】
    盛昶本是监察御史,因直言上谏因而获罪,被贬为罗江县令。为官廉正,政绩清明,受到吏民的敬畏信赖。当时贼寇胡元昂聚众叛乱,盛昶发文晓谕贼寇解散了党羽,邻近地区有个叫赵铎的贼寇,竟自称赵王,所到之处,杀掠无数。赵铎攻陷成都后,更加势如破竹,杀了汪都司,一时声势浩大,官军束手无策。
    罗江县本身并没有城墙,盛昶引江水环绕县城,以水为城。大开县门,县中民众紧闭门户,命士兵埋伏在内,约定听到炮声就现身出击;又在山边埋伏突击,却故意兵败引贼寇入县城。
    贼人走到半途,盛昶亲自率领勇士迎战,而后炮声起,伏兵出击,将贼兵从中栏截,使贼寇首尾不能相救。这时山边埋伏的突击兵,再起而夹攻,与贼兵作殊死战。贼人大败,被斩杀、虏获的贼兵不计其数。所虏获的财物,全部分给百姓。整个罗江县得以保全。
    县中百姓都感激的流着泪说:“如果没有盛公,我们都成了贼人的箭靶了。”
    886、许逵
    【原文】
    许逵,河南固始人。令乐陵,期月,令行禁止。时流贼势炽,逵预筑城浚隍,贫富均役,[边批:要紧。]逾月而成。又使民各筑墙,高过屋檐,仍开墙窦如圭,仅可容一人。家令一壮丁执刀,俟于窦内,其余人皆入队伍,令曰:“守吾号令,视吾旗鼓,违者从军法。,”又设伏巷中,洞开城门。未几,贼果至。火无所施,兵无所加;旗举伏发,尽擒斩之,愚谓,近城要地,皆当仿此立墙,可使寇不临城矣。
    887、王濬 王彦章
    【原文】
    吴人于江碛要害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舰,濬作大筏数十,方百余步,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铁锥,锥辄着筏而去,又作大炬,灌以麻油,遇锁燃炬烧之,须臾熔液断绝,舟行无碍。
    晋王尽有河北,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王彦章受命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鞲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醉,起更衣,引精兵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火熔锁,因以巨斧斩断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遂破之。
    【译文】
    晋朝时吴人在河道中险要的地方,设置铁锁链来拦截对方的船只。另外再用长一丈多的铁锥,暗置在河水中来阻挡船舰的通行。
    王濬(字士治)命人建造数十万只竹筏,又要善于游水的士兵,划着竹筏作先锋,遇到铁锥,就让铁锥叉在竹筏上,顺江飘流而去,接着又要人准备火把,淋上油脂,看到铁链就点上火把,不久就把铁链烧熔,于是船舰通行无阻。
    五代时,晋王李存勖拥有河北之地后,就用铁锁截断德胜口,并在河的南北两侧各筑一城,号称“夹寨”。
    王彦章(后梁人,字子明)奉命到滑州后,先故意命人准备酒食大宴将领,暗中却派人准备舟船,命六百士兵手持大斧,载着冶炼工匠和炉炭等设备,乘风顺流而下。王彦章和将领喝酒喝到一半时,便故意装醉吐了满身,借口要换衣服,暗中却率精兵千人,沿着河直抵德胜,船上士兵点火烧熔锁链,再接着用大斧砍断浮桥。
    这时王彦章率兵急攻南城,于是大败晋王。
    888、韩世忠
    【原文】
    世忠与兀术相持于黄天荡,以海舰进泊金山下。预用铁绠贯大钩,授骁健者。明旦,敌舟噪而前,世忠分海舟为两道,出其背,每缒一绠,则拽一舟沉之,兀术穷蹙。
    [述]
    嘉靖间,倭寇猖獗吴郡,亦有黄天荡之捷。时贼掠民舟,扬帆过荡,官军无敢抗者,乡民愤甚,敛河泥船数十只追之,以泥泼其船头,倭足滑不能立,而舟人皆蹑草履,用长脚钻能及远,倭覆溺者甚众。
    【译文】
    宋朝名将韩世忠曾与金兀术在黄天荡相持。当时韩世忠把军舰都停泊在金山下,并且事先准备许多大铁锁,在铁锁上绑上大铁钩,交给身强体壮的士兵使用。
    第二天早上,当金兵乘着船舰呐喊进攻时,韩世忠把军舰分成两队,分别绕到敌舰背后,用大铁锁扣上敌兵舰尾,每钩住一只敌舰,便硬生生地连人带船拽入江中弄沉,金兀术因而遭到惨败。
    [述译]
    明世宗嘉靖年间,吴郡一带倭寇猖獗,也曾有过一次黄天荡大捷。当时倭寇抢夺民船,沿海居民惶惶不安,眼睁睁看着倭寇横行肆虐,官军却毫无制敌之策。为此乡民极为愤慨,于是就约集十几艘民船,打捞河里的淤泥,载着淤泥追近倭船,乡民们都穿着草鞋,手持长柄铁杓,把淤泥泼向倭船,倭寇脚踩烂泥,根本站不稳,乡民又用长柄钻刺突倭寇,贼人落水淹死了不少人。
    889、杨素
    【原文】
    杨素袭蒲城,夜至河际,收商贾船,得数百艘,置草其中,践之无声,遂衔枚而济。
    【译文】
    杨素想突袭蒲城,夜晚时来到河口,先向商家收购数百艘民船,在船板上散置苇草,士兵在上路时就不会发出声响,于是全军在一片静悄悄中渡河。
    890、马隆
    【原文】
    马隆讨树机能。虏兵劲,皆负铁铠。隆于夹道累磁石。贼行不得前,而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遂大破之。
    【译文】
    马隆奉命征讨树机能,虏兵十分骁勇强悍,且个个身穿盔甲,刀枪不入。马隆于是在道路的两侧暗藏磁铁,虏兵经过时,被磁铁吸住无法前进,马隆的士兵便在这时穿着犀牛皮制成的盔甲进击,将树机能的军队杀得片甲不留。
    891、吕蒙
    【原文】
    周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围宁,宁困急请救。蒙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之,获马三百匹。
    【译文】
    三国时周瑜派甘宁进攻夷陵。曹仁分兵包围甘宁,甘宁情势危急,就向周瑜求救。吕蒙对周瑜说:“只要派三百个人,在夷陵险道上堆积木柴阻断道路,曹仁的部众一定会弃马步行,我们就能虏获曹军的马匹。”周瑜听从吕蒙的建议,大军与曹仁军在夷陵交战,曹军果然死伤惨重。晚夜败逃时,又遇上吕蒙事先在险道上堆积的木柴,士兵们只好弃马步兵,这时周瑜的追兵尾随而至,虏获了三百匹马而回。
    892、贺若弼 崔乾祐
    【原文】
    隋兵与陈师战,退走数四,贺若弼辄纵烟以自隐。
    哥舒翰追贼入隘道,贼乘高下木石,击杀甚众。翰以毡车驾马为前驱,欲以冲贼。会东风暴急,贼将崔乾祐以草车数十乘,塞毡车之前,纵火焚之,烟所被,官军不能开目,妄自相杀。
    【译文】
    隋军与陈国军队一连交手四次,连战皆北。隋朝大将贺若弼在兵败时,命士兵纵烟,利用烟幕遁逃。
    唐朝名将哥舒翰将贼人追杀入隘道后,贼人利用地形的优势,由高处向下丢掷木石,唐军伤亡惨重。哥舒翰想用以毛毡为篷的马车为先锋,冲散贼人的攻势,不巧突然刮起一阵猛烈的暴风,贼将崔乾祐用几十辆装麻草的马车,横阻在毡篷车前,并且命人放火烧草,结果官兵们的眼睛被烟熏得睁不开,竟自相残杀。
    893、李勣
    【原文】
    薛延陀教习步战,每五人,以一人经习战阵者使执马,而四人前战。克胜,即援马以追奔;失于应接,罪至死,没其家口,以赏战人。及入寇,李勣拒之。延陀弓矢俱发,伤我战马。勣令去马步战,率长矟数百为队,齐奋以冲之。其众溃散。薛万彻率数千骑,收其执马者,众失马,莫知所从,遂大败。
    【译文】
    唐朝时薛延陀(种族名,最初为薛部与延陀部,后薛部灭延陀部,于是称薛延陀)步战的方法是,把五人编成一伍,由一个惯常征战的人牵着马,四人在前面作战,打胜仗就上马追击,如果接应不及,士兵就获死罪,没收口粮,家眷赏给其他战士为奴仆。
    薛延陀入侵大唐时,李勣率军抵御。薛延陀的军队纷纷发射弓天,唐军的战马许多都被射死,李勣命兵士下马,拿着长矛向前冲杀。又命薛万彻率领几名骑兵射杀他们负责牵马的士兵,薛延陀的军队失去了马,不知该如何作战,于是大败。
    894、岳飞 刘錡
    【原文】
    兀术有劲兵,[边批:骑兵。]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名“拐子马”,又号“长胜军”。每于战酣时,用以攻坚,官军不能当。郾城之役,以万五千骑来,岳飞戒兵率以麻扎刀入阵,勿仰视,但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大败之。
    [述评]
    慕容绍宗引兵十万击侯景。旗甲耀日,鸣鼓长驱而进。景命战士皆被甲,执短刀,入东魏阵。但低视,斫人胫马足。[边批:此即走板桥,戒勿旁视之意。]飞不学古法,岂暗合乎?
    兀术有牙兵,[边批:步卒。]皆重铠甲,戴铁兜牟,周匝缀长檐,三人为伍,贯以韦索,号“铁浮图”。顺昌之役,方大战时,兀术被白袍,乘甲马,以三千人来。刘錡令壮士以枪摽去其兜牟,大斧断其臂,碎其首。
    【译文】
    金兀术的铁骑军,每匹马都身披铠甲,三马为一伍,用铁索相连,取名“拐子马”,又叫“长胜军”。每次与宋军交战时,常能突破宋军坚强的守备,使宋军无招架之力。堰城之战,金兀术率一万五千拐子马来袭,岳飞命士兵用麻札刀破敌阵,严令士兵不可抬头,只须低头砍金人骑兵马脚。拐子马是三马相连,一马倒,另外两匹马也失去战斗力。这时宋军再奋勇冲杀,因而大败金兵。
    [述评译文]
    东魏慕容绍宗率兵十万攻击侯景,旌旗盔甲均盛,擂击战鼓督促士兵前进。侯景命士兵披上盔甲,手持短刀,冲入东魏兵阵后,只管低头砍人小腿,马脚骨。岳飞的麻札刀阵虽不是学古人,但其中不无雷同处。
    金兀术的步兵,都个个身穿盔甲,头戴铁帽,盔甲下也缀有铁裙边,每三名士兵为一伍,用铁索贯连,号称“铁浮图”。顺昌之役,两军正打的难解难分时,金兀术身穿白袍,骑着战马,率三千铁浮图来攻。
    刘錡命士兵用长枪挑去金兵的帽兜,用大斧砍断金兵手臂,剁碎金兵脑袋。破了金兀术的铁浮图,缔造顺昌大捷。
    895、钱传
    【原文】
    吴越王遣其子传击吴。吴人拒之,战于狼山。吴船乘风而进,传引舟避之。既过,自后随之。[边批:反逆为顺。]吴回船与战,传使顺风扬灰,吴人不能开目,及船舷相接,传使散沙于己船,而散豆于吴船,豆为战血所渍,吴人践之皆僵仆。因纵火焚吴船,吴兵大败。
    【译文】
    吴越王派儿子钱传攻击吴国,两军大战于狼山。吴国的船舰乘风前进,钱传却只一味闪躲吴舰的攻击,等吴国的船舰开过后,就率船舰紧紧跟在吴船后面。[反逆为顺。]吴船想调转船头,这时钱传下令士兵顺着风势,散扬灰土,弄得吴国人眼睛睁不开。到了两军的船舷靠在一起后,钱传命士兵先在自己的船上洒沙,却在吴军的船舰上洒豆,豆子沾上血水之后更易滚动,吴国的士兵个个摔得四脚朝天,钱传于是放火焚烧吴船,吴军大败。
    896、杨璇
    【原文】
    杨璇为零陵太守。时苍梧、桂阳贼相聚攻郡县,贼众多而璇力弱,吏忧恐。璇乃特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克期会战。乃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布燃马惊,奔突贼阵,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骇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郡境以清。
    【译文】
    汉朝人杨璇(字机平)为零陵太守时,苍梧、桂阳的土寇攻打郡中各县。贼人势力庞大,而杨璇兵力薄弱,官员们见敌我悬殊,都忧心忡忡。杨璇命人准备了几十辆马车,用袋子装满石灰放在车上,另外在马尾上系上布条,并在战车上面装载弓箭。到了双方交战时,杨璇命马车在前,顺着风向一路洒石灰,让贼人张不开眼睛,这时再引火烧马尾上的布条,马儿疼痛受惊,拚命往贼营中奔驰,后车的弓箭手乘此时乱箭齐发,钲鼓响天震地,贼人纷纷四散逃命,官兵立刻追击,砍死杀伤不计其数,终于把贼人首领斩首示众,全郡又恢复平静。
    897、刘錡
    【原文】
    刘錡顺昌之战,戒甲士带一竹筒,其中实以煮豆,入阵则割弃竹筒,狼籍其豆于下。虏马饥,闻豆香,低头食之。又多为竹筒所滚,脚下不得地,以故士马俱毙。
    [述]
    毕再遇尝引敌与战,且前且却,至于数四。视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豆布地上,复前搏战,佯败走,敌乘胜追逐。其马已饥,闻豆香,就食,鞭之不前。我师反攻之,遂大胜。
    【译文】
    刘錡在顺昌之役时,训令士兵每人携带一个竹筒,筒中装填煮好的豆子,冲入金兵阵地后就割开筒口,把筒中豆子散倒在地上,空筒就随手丢弃在敌营。金兵的马匹饿了,闻到豆香,就低头大吃起来,但马脚踩到竹筒,站不稳,所以不论金兵或马匹都受伤不轻。
    [述译]
    毕再遇曾有一次在诱敌作战时,边战边退,一连输了四仗。见天色已暗,就命人用香料煮黑豆,然后散置在地上。又再命士兵上前迎战,过一会儿又命士兵故意败阵退兵,敌兵乘胜追击。但由于争战多时,马饿了,闻到黑豆香,就只顾低头找黑豆,根本不听指挥,这时毕再遇率军反攻,大胜敌兵。
    898、公子偃 房伯玉 宗悫 朱滔
    【原文】
    鲁庄公十年,齐师、宋师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师不整,可败也,宋败齐必还,”乃自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大败宋师,齐师乃还。
    [述评]
    城濮之战,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本此。
    魏主为南阳太守房伯玉所败,乃自引兵袭克宛,伯玉婴内城拒守。宛城东南有桥,魏主过之。伯玉使勇士数人衣斑衣,戴虎头帽,伏窦下。突出击之,魏主人马俱惊。
    檀和之等攻林邑,林邑王倾国来战,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宗悫曰:“吾闻外国有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拒,象果奔走,遂克林邑。
    朱滔围深州,李惟岳以田悦援后至。惟岳将王武俊以骑三千,方阵横进,滔绘帛为狻猊象,使猛士百人蒙之,鼓噪奋驰。贼马惊乱,因击破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齐、宋两军进逼到鲁国都城附近的郎邑,鲁国大夫公子偃说:“宋军军纪不严整,我军一定可以打败他们,只要宋军一败,齐军也会撤退。”于是公子偃就悄悄率军由南门出去,命士兵蒙着虎皮偷袭,大败宋军。宋军溃逃后,不久齐军果然也撤退。
    [述评译文]
    城濮之战时,胥臣以虎皮披在马身上,进犯陈,蔡二国,就是模仿此事。
    魏主被南阳太守房伯玉(后魏人,果敢有谋略)打败后,就亲自率兵袭击宛城。房伯玉严守内城御敌。宛城东南有座桥,房伯玉先命数名勇士穿着五彩斑烂的衣服,头戴虎头帽,埋伏在桥洞下。等魏主率兵经过时,突然现身攻击,魏主人马遂在惊惧中败退。
    南北朝时檀和之(南朝宋人,官至豫州刺史)等人率军攻打林邑国。林邑王倾尽全国兵力应战,命士兵骑在大象身上作战,放眼望去象阵绵延无际。宗悫说:“我听说外国有狮子,能威服百兽。”于是命士兵穿上狮服,与象阵相抗,象群果然溃退,于是平定了林邑国。
    唐朝时朱滔包围深州,李惟岳(曾为恒州刺史,后反唐,为部将王武俊所杀)等正待由悦的援兵到来,先命部将王武俊(唐契丹人,字元莫)率骑兵三千人进行骚扰。朱滔在丝帛上画上狮子像,命士兵蒙在脸上,然后击鼓大叫冲向敌人,王武俊的人马不由大感慌乱,遂被朱滔击败》
    899、管仲 隰朋
    【原文】
    齐桓公伐山戎,道孤竹国,前阻水,浅深不可测。夜黑迷失道,管仲曰:“老马善识途。”放老马于前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不难于师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评]
    古圣开天制作,皆取师于万物,独济一时之急哉!
    【译文】
    春秋时,管仲和隰朋有一次随齐桓公远征孤竹国,凯旋归国时,夜晚行军竟然迷路,不能前进。管仲说:“老马识途。”于是放开老战马,让它自由往前走,全军跟在它的后面,不久果然找到回齐国的大道。
    在行经山区时,军中已没有多余的储水。隰朋说:“蚂蚁冬天时在山南筑窝,夏天在山北营巢,在蚁窝一寸远的地方向下挖掘,就可掘出水源。”命人掘地,果真涌出地泉。
    以管仲的圣明、隰朋的智慧,尚且要以老马和蚂蚁为师,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评译]
    古代圣人制定各种规章法制,无不以天地万物为师,而不仅仅只是救一时的急难啊!
    900、张贵
    【原文】
    襄城之围,张贵为无底船百余艘,中竖旗帜,各立军士于两舷以诱之。敌皆竞跃以入,溺死者万余,亦昔人未有之奇也。
    【译文】
    宋朝时襄阳被围,张贵(曾被围于襄阳五年,后战死)曾命人建百多艘没有船底的战船,船边竖立旗帜,两舷也各站立两名士兵,引诱敌兵进攻。敌兵竟纷纷中计,想跳上船攻击宋兵,结果失足落水淹死的竟有一万多人,这也是前人从未有的奇计。
    901、铁菱角火老鸦
    【原文】
    流贼犯江阴。县人以铁菱角布城外淖土中,纵牲畜其间。贼争掠豕,悉陷。着菱角,不能起。擒数十人。后更不敢近城。
    流贼刘七等,舟泊狼山下。苏人有应募献计用火攻,其名“火老鸦”,藏药及火于炮,水中发之。又为制形如鸟喙,持之入水,以喙钻船,而机发之,以自运转,转透船可沉。试用之,已破一船,贼骇谓:“江南兵能水中破船,是神兵也。”乃舍舟登山,遂为守兵所蹙。
    【译文】
    流贼侵犯江阴县,县中居民先在城外的沼地中散置铁菱角,再将牲畜赶往沼地放牧。贼人见沼地有牲畜,就争相前往捕掠,结果双脚陷在铁菱角中无法挣脱,共擒获数十贼人。从此贼人便不敢再接近县城了。
    流贼刘七等人侵扰江苏,把贼船停泊在狼山下。官府悬重金奖赏能献计退敌者。有人献计用火攻贼,称为“火老鸦”。就是将火药藏在炮筒中在水中发射,又建造形状如鸟嘴的武器,命士兵潜入水中,绑缚在贼船下,机关发动,鸟嘴就会自行转动,穿透贼人船底。经过测试,贼人有一艘船底被凿穿,不禁大为害怕,认为江南兵能在水中破船,有若神兵,于是纷纷弃船上岸,遂为官军所擒。
    902、勾践 袁侨
    【原文】
    越伐吴,军于江南,吴王军于江北。越王中分其师,为左右军,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明日将战,及昏,乃令左军衔枚,溯江五里以须。亦令右军衔枚,逾江五里以须。夜中,乃令左军右军鸣鼓中水以须。吴师闻之,大骇曰:“越人分为二师,将以夹攻我,”乃不待旦,亦中分其师,将以御越。越王乃令其中军衔枚潜涉,不鼓不噪,以袭攻之。吴师大北,遂围吴。
    桓温伐汉,议者欲分为两军,异道俱进,以分敌势。袁乔曰:“悬军深入,当合势力,以取一战之捷。万一偏败,大事去矣。”乃令军而进,弃去釜甑,持三日粮,以示必死,遂败汉兵,直逼成都。
    [评议]
    分兵用其计,合兵用其锐。有分而胜者,钟会牵姜维于剑阁,而邓艾别由阴平道袭蜀是也;有合而胜者,吴夫差三万人为方阵,以势攻,晋人畏之是也。有分而败者,黥布为三军,欲以相救,或言兵在散地,偏败必皆走,布不听而败是也;有合而败者,兀术顺昌之战,兵集城下,太众,不能转动是也。
    【译文】
    越王勾践率军攻打吴国,越军驻扎江南,吴军在江北扎营。越王勾践把军队分为左、右两军外,又命亲信兵六千人为中军。
    第二天两军交战,战至黄昏时,勾践命左军悄悄到上游五里处待命,再命右军同样不许出声渡江五里后待命。半夜时分,勾践命左、右军同时击鼓,一时杀声震天。吴兵听了后,害怕的说:“越兵分两路夹击我军。”于是吴军也分左右两路抗拒,越王勾践遂亲率中军悄悄渡河,攻击吴军主力,结果吴军大乱,终于大败。
    晋朝大将桓温伐蜀汉时,有人提议要分为两军,从不同的道路同时向前推进,以分散汉兵的兵力。袁侨说:“现在我们孤军深入,应当集结所有兵力以取得战果,假如军分两路,有一路被蜀兵打败,那就大势已去了。”
    桓温于是决定集中兵力进攻,命士兵丢弃烧饭用的餐具,只带着三天的干粮,表示只有战死没有退还的决心,终于大败蜀兵,直逼成都。
    [评议译文]
    战略上用分散兵力的策略,为的是用计谋出奇制胜;采集中兵力的策略,为的是增强打击的力量。
    历史上有因分散兵力而获胜的事例,如锺会在剑阁牵制住姜维,邓艾另外率军由阴平道偷袭蜀国便是;也有分散兵力而失败的事例,如黥布分为三军,有人批评兵力分散,若有一军溃退,其余两军也会败逃。黥布不听,果真战败,就是一例;有合聚兵力失败的,如金兀术的顺昌之役,金兵结集城下,因为人数太多,以致无法灵活运动而失败,就是一例。
    903、晁错
    【原文】
    匈奴数苦边。晁错上言兵事曰:“臣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有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故兵法:‘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四者兵之至要也。臣又闻以蛮夷攻蛮夷,是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来归者数千,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利兵,益以边郡之良骑;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此万全之术也。”错又上言:“胡貉之人,其性耐寒;扬粤之人,其性耐暑。秦之戍卒,不耐水土,见行如往弃市,陈胜先倡,天下从之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不如选常居者为室庐、具田器,以便为城堑丘邑,募民免罪拜爵,复其家,予衣廪。胡人入驱而能止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生亲戚而利其财也,此与东方之戍卒,不习地势而心畏胡者,功相万也。”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
    [评]
    万世制虏之策,无能出其范围。
    【译文】
    汉朝时匈奴屡次侵扰边境。晁错上书议论有关对敌作战的策略,他说:
    “据臣所知,两军近距离的作战,最要注意的有三点:一是占得地利优势,二是士兵受过训练,习惯作战,三是武器精良。所以兵法上说:‘武器不精良,等于把士兵送给敌人;士兵不经过训练,不能用于作战,等于是把带兵的将领送给敌人;将领不懂用兵之道,等于是把国君送给敌人;国君不能慎选大将,等于是把国家送给敌人。这四种情形,是用兵作战时最要注意的。’臣认为用蛮夷之道攻击蛮夷,是中国应该采取的战略。今天匈奴的地理形势,战斗技巧和中国不同:上山下坡,渡河涉溪,中国的马比不上匈奴;在倾危的险道上,一面骑马一面射箭,中国的骑兵比不上匈奴;在风雨中长时间鏖战,在饥饿干渴中坚忍,中国的步兵比不上匈奴;这些都是匈奴兵的优点。如果在平原、平地,利用轻便的战车,骁勇的骑兵作战,那么匈奴兵就容易混淆方位;用劲弩、长戟,射向远处的敌阵,那么匈奴的弓箭就不能抵挡。再加以坚硬的甲衣、锋利的兵刃,长短兵器交杂作战,弓箭手来往穿梭,伺机攻击,士兵列阵向前推进,那么匈奴的军队就很难阻挡我们。将官突发信号,万箭攻向同一目标,那么匈奴防身的皮铠,木盾都不管用了;下马后用剑戟等武器作战,那么匈奴兵的两脚就无法使唤了;匈奴习惯骑战,不习惯步战。这些,都是中国兵的优势。
    “就以上分析来看,匈奴战技的优势有三项,中国兵所占的优势有五项。古代帝王,要有万全的把握才敢发动战争。今天投降或前来归附的蛮人有好几千名,他们的战技专长和匈奴兵一样,如果陛下能赐给他们坚硬的盔甲,锐利的武器,再加上边境骁勇的骑兵,任命一位能深深了解他们习俗,安抚他们心理的明将。在险地作战,就用蛮兵抵挡,在平地作战,就用战车制敌,这两种策略交互运用,利用两个兵种的特长加以发挥,这就是赢得战争的万全之计。”
    晁错又上书说:
    “胡、貉地方的人能耐寒冷,扬、粤地方的人能耐暑热。秦国戍守边境的士卒,大多不能适应当地的水土气候,所以都把戍守边境看成前往死亡之地。陈胜首先高呼起义口号,天下人群起追随,这是秦朝靠武力统治天下的错误政策所带来的结果。
    “所以陛下不如在边境建好房舍,提供耕田的农具,劝募百姓前往居住,利用地形修建城墙,挖深沟堑。愿意前来的百姓,有罪的可以免罪,无罪的可以封爵,再赐给他们衣服、食物,遇到胡人入境抢掠家畜,凡能阻止胡人掠夺的,主人就把一半的畜产送给他,再由政府补回主人的损失。如此一来,各乡里的百姓就能相互救助,有胡人犯边,也能不怕死的勇敢抵御。
    他们会这么做,不是感恩皇上,而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这和强迫百姓戍守边境,由于不熟习地理环境而产生畏惧胡人的心理,两者比较起来,功效相差万倍。”
    汉文帝接受晁错的建议,便招募百姓迁徒到边境。
    [评译]
    后代论述戍守边境的策略,没有人能逾越这个范围。
    904、范雎
    【原文】
    范雎说秦王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走韩卢而搏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王跽曰:“愿闻失计。”雎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非计也。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则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赵必皆附。楚、赵附,齐必惧矣,如是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
    【译文】
    战国说客范雎对秦昭襄王说:“凭秦人的勇敢和强大的兵力来威服天下诸侯,就像驱使韩卢(古代有名的快狗)去追捕兔子一般。但十五年来秦国却紧闭函谷关,不敢向东发兵,就是因为相国穰侯的谋国不忠,再加上大王策略也有所错误。”
    秦昭襄王说:“寡人很愿意听一听错误在哪里。”
    范雎说:“穰侯率军越过韩、魏等国而去攻打齐国,这是不对的。大王应该采行‘远交近攻’的策略。那么能多扩张一寸土地,大王就多得一寸地;能多扩张一尺土地,大王就多拥有一尺地。今天韩、魏都位于中原,正当天下的枢纽,如果大王想称霸诸侯,就必须敦睦位居中原枢纽的大国,进而威胁楚、赵两国。如果楚、赵能亲附秦国,齐国必然会害怕而表示屈服,韩、魏自然可轻易取得。”
    秦昭襄王说:“你说得很对。”
    905、王朴
    【原文】
    周世宗时,拾遗王朴献《平边策》,略云:“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唯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其西,备西则挠其东。彼奔走以救弊,则奔走之间,我可窥其虚实。避实击虚,所向无前,则江北诸州举矣。既得江北,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南亦不难下也。江南下,而桂、广、岷、蜀,可飞书召之矣。吴,蜀既平,幽必望风而至,唯并为必死之寇,必须强兵力攻,然不足为边患也。”世宗奇之,未及试,其后宋兴,卒如其策。
    【译文】
    后周世宗时,拾遗王朴曾提出《平边策》,内容大意是:
    攻占土地的基本原理,一定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放眼天下,当今只有吴国容易攻占。它的土地辽阔,东到海,南至江,将近两千里。我们从吴国防备最薄弱的地方开始进攻,他们防备东方,我们就进攻西方,他们守备西方,我们就搅乱东方。他们一定会奔走救援,在奔救之间,我们就能看出他们的虚实、强弱,然后我们避开防卫坚固的地方,攻击武力薄弱的地方,这样一来一定战无不胜。那么长江北岸的各州,都将归我们所有。
    取得江北之后,就利用江北的百姓,继续我们征讨江南的计划,那么江南也不难取得了。江南一旦到手,那么桂林、广东、四川、巴蜀等地,就只需传递一两封谕示文书便足以教他们投降。
    吴、蜀既已平定,那么燕地一定闻风归附,只有河东,是拚死也不会归附的匪寇,必须要出动强大的兵力来攻取,但也不足以构成我国的边患。
    周世宗对这个建议颇为赞赏,可惜还来不及照这策论去做就病死了。日后宋朝代之而起,宋主就是按照这计策实行的。
    906、任瑰 唐太宗
    【原文】
    李渊兵发晋阳,入临汾,去霍邑五十余里。隋将宋老生帅精兵二万屯霍邑,大将军屈突通将骁骑数万屯河东以拒渊。诸将请先攻河东,任瑰说渊曰:“关中豪杰皆企踵以待义兵。瑰在冯翊积年,知其豪杰,请往谕之,必从风而靡。义师自梁山济河,指韩城,逼郃阳,萧造文吏,必望尘请服。然后鼓行而进,直据永丰。虽未得长安,关中固已定矣。”裴寂曰:“屈突通拥众据城,吾舍之而去,若进攻长安不克,退为河东所踵,腹背受敌,此危道也。”[边批:此亦常理。]李世民曰:“不然。兵贵神速,吾席累胜之威,抚归附之众,鼓行而西,长安之人,望风震骇,智不及谋,勇不及断,取之若振槁叶耳!若淹留时日,敝于坚城之下,彼得成谋修备以待;我坐费日月,众心离沮,则大事去矣!且关中蜂起之将,未有所属,不可不早怀也。屈突通自守虏耳,不足为虑。”会久雨,渊不能进,军中乏粮,刘文静请兵于始毕可汗,未返,或传突厥与刘武周乘虚袭晋阳,渊欲还救根本,世民曰:“今禾菽被野,何忧乏粮?老生轻躁,一战可擒。李密顾恋仓粟,未遑远略。武周与突厥外虽相附,内实相猜,武周虽远利太原,岂可近忘马邑?本兴大义,奋不顾身,以救苍生,当先入咸阳,号令天下;今遇小敌,遂已班师,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为贼尔,何以自全?”渊不听,世民将复入谏,会渊已寝,不得入,号哭于外,声闻帐中。渊召问之,世民曰:“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克,退还则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无日,何得不悲。”渊乃悟曰:“兵已发,奈何?”世民曰:“右军严而未发,左军去亦未远,请自追之。”乃与建成分道夜进,追左军复还。已而太原运粮亦至。诱老生战,斩之,日已暮,无攻城具,将士肉薄而登,遂克霍邑。
    [述评]
    按,任瑰之策,即李密说杨玄感、魏思温说徐敬业者,特太宗用之而胜,二逆不用而败耳。
    杨玄感之谋逆也,李密进三策曰:“天子远在辽海,公若长驱入蓟,直扼其喉,前有高丽,退无归路,不战而擒,此上计也;关中四塞,吾鼓行而西,经城勿攻,直取长安,收其豪杰,抚其士民,据险而守之,天子虽还,失其根本,可徐图也!若随近先向东都,以号令四方,但恐彼知固守,若攻之百日不克,援兵四至,非吾所知矣。”玄感曰:“不然,今百官家口,俱在东都,若先取之,足以动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公之下计,乃为上策。”密知计不行,退谓人曰:“楚公好反而不求胜,吾属为虏矣!”未几,玄感败。
    徐敬业举兵,问计于军师魏思温。对曰:“公既以太后幽系天子,宜身自将兵,直趋洛阳、山东,韩、魏知公勤王,附者必众,天下指日定矣。”敬业曰:“不然,金陵负江,王气尚在,宜先并常、润为霸基,然后鼓行而北。”[边批:此谋反,非勤王也,何以服众?]思温曰:“郑、汴、徐、亳,世皆豪杰,不愿武后居上,蒸麦为饭,以待我师,奈何欲守金陵,投死地乎?”敬业不从,使敬猷屯淮阴,韦超屯都梁山,而自引兵击润州,下之。思温叹曰:“兵忌分,敬业不知席卷渡淮,率山东士先袭东都,吾知无能为矣!”
    李密为玄感策何智,自为策又何愚也?思温之谋善矣,而敬业本谋,实不为勤王,奈何从之?李士实亦劝逆濠直捣南都,勿攻安庆,亦李、魏之故智,濠不听而败。
    夫隋炀弑虐,则天篡统;二李举兵,犹曰有名。彼逆濠何为者哉?天不佑叛贼,即直捣南都,亦未见其必胜也。
    按,宸濠兵起,声言直取南京,道经安庆。太守张文锦与守备杨锐等合谋,令军士鼓噪登城大骂,激怒逆濠,使顿兵挫锐于坚城之下,而守仁得成其功,虽天夺其魄,而文锦诸人之智亦足术也。
    【译文】
    隋末时李渊由晋阳发兵,进入临汾郡,离霍邑有五十多里路。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两万人驻守霍邑,另有大将军屈突通带领数万骑兵戍守河东,共同抗拒李渊。
    李渊的将领请求先攻打河东,任瑰对李渊说:“关中的豪杰,盼望我们义军的到来已有多年了,我在冯翊多年,请让我前去晓谕,他们一定会起而效忠我们。我们大军从梁山度河,直走韩城,进逼郃阳,当地的首长萧造是一名文官,听说大军来到一定会请求归顺。然后我们再击鼓进兵,直攻永丰。虽然尚未进入长安城,但整个关中已在我们的掌握中了。”
    裴寂(字玄真)说:“屈突通率大军戍守河东,如果我们不先击败他,而直攻长安,万一失败退兵,就会被屈突通所率领的河东兵攻击。前后夹击,对我军相当危险。”
    李世民说:“话不是这么说的。用兵作战讲的是快速,我们借着多次胜利威猛的气势,一路抚慰归顺的士兵、百姓,这时向西进攻长安,长安的百姓,望见我军的军旗就已震惊骇怕,我们趁对方还不及思考计谋,还不及奋起作战勇气时,一举攻下长安,就如同摇撼树上的枯叶一样容易;如果只在长安城外耗费时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仔细计谋,修治防备完成部署,只不过是使自己白白浪费时间,消磨军士斗志,那么大势就去了。再说关中群豪并起,不能没有归属,也不能不早加招抚。屈突通只是一名奴才,不值得顾虑。”
    不料这期间一直大雨不停,李渊无法进兵,军中粮食短缺,刘文静去见突厥的治毕可汗请求援兵还没有回来,就传出突厥和刘武周暗中勾结偷袭晋阳的消息。李渊想回晋阳救援,李世民说:“现在稻谷大熟,遍布原野,不必为军中缺粮而发愁。宋老生个性轻率急躁,只一场胜仗就能制服他。李密在夺取粮仓后,就没有再作久远的打算;刘武周和突厥表面虽然亲善,内心却相互猜疑,刘武周虽想攻太原,但又哪能忘记近在咫尺的马邑呢?我军打着举大义,救苍生的旗号,就应该奋不顾身先入咸阳,以号召天下。现在遇到小小的敌人,就立即调转军队,我怕为大义而投效我军的壮士,会因而离散解体,则我们也不过是防守太原城的地方贼寇而已,如何保全自己?”
    但李渊不听他的意见,李世民想再进帐劝止,可是李渊已经睡了,李世民无法进帐,只有在帐外号哭。哭声传到帐内,李渊只好召他进去。李世民说:“今天我们高举义旗出兵,向前拚战就成功,懦弱后退就离散。士卒离散在前,敌军乘危于后,不要多久就命丧黄泉,我怎不悲伤大哭?”
    李渊终于觉悟,说:“但军队已经出发了,怎么办?”
    李世民说:“右军严整装备还未出发,左军虽然已经离开,依我估计距离并不远,请准我追赶。”于是李世民当夜便追上左军。
    不久,太原的粮食也运到了。接着李世民用计诱宋老生出兵,宋老生大败被杀。这时天色已暗,李渊下令登城,由于没有登城的城梯,士兵搭成肉梯,终于攻下霍邑。
    [述评译文]
    其实任瑰的献计与李密游说杨玄感、魏思温游说徐敬业,都是同出一辙。然而只有李渊采纳,因而取得天下,另外二人不用,所以败亡。
    杨玄感有谋反的野心,李密向他献三计,说:“天子远征辽海,您若率军直入蓟县,控制险要,天子因前有高丽国,归路又被您阻断,您一定可不战而胜,这是上策;关中形势险要,我们向西而行,沿途不攻城镇,直取长安,安抚当地豪杰,招抚当地百姓,占据要塞严加防守,天子即使回来,已失民心,我们就可从长计议了,这是中策;如果先就近攻打东都,以号令四方士民,只怕别人早已事先防备,如果百日之内无法取胜,等天子援军一到,胜败的结果,就不是我所能预料的了。”
    杨玄感说:“不对。朝廷百官的家属都在东都,如果先取得东都,就会动摇他们的斗志;再说如果大军所经过的城邑,都不加以攻占,又如何显示我的威武呢?所以我认为你所说的下策,正是我的上策。”李密退出后,对别人说:“楚公想造反却不想求胜,我们快成为阶下囚了。”不久,杨玄感果然兵败。
    徐敬业举兵后,曾询问军师魏思温的看法。魏思温说:“明公以匡复大唐为借口,就该率军直攻洛阳,那么天下人都会知道明公起兵是为王室靖难,四方都会群起响应,天下也就指日可定了。”徐敬业却说:“不对,金陵有长江为天险,仍有王者霸气,不如先攻取常州、润州,奠下根基,然后再北攻中原。”
    魏思温说:“山东的豪杰们怨恨武后专政,听说明公举兵,都自带粮食准备投效我军,为什么不利用这大好形势,而只想死守金陵,置自己于死地呢?”徐敬业仍不接纳,自己带兵攻打润州。魏思温叹气说:“用兵最忌讳兵力分散,徐敬业不集中兵力渡过淮河,率领山东豪杰攻取洛阳,我看很快就要败亡了。”
    李密替杨玄感所拟的计谋,是何等明智,但为自己策划,却又愚笨无比;魏思温的谋略是对的,反观徐敬业的做法,哪里是为平王室之乱呢?明人李士实也曾劝朱宸濠直攻南京,不要出兵安庆,但朱宸濠不听,终至失败。唉!隋炀帝骄奢淫逸,武则天篡唐自立,李密、李渊起兵,还算是师出有名,但朱宸濠所持的理由是什么呢?
    老天不保佑叛贼,我看即使朱宸濠直取南都,恐怕也不见得能取得天下。
    907、习马练刀法
    【原文】
    北虏马生驹数日,则系骒马于山半,驹在下盘旋,母子哀鸣相应,力争而上,乃得乳。渐移系高处,驹亦渐登,故能陟峻如砥。今养马宜就高山所在放牧,亦仿其法,马自可用。 
    又,倭国每生儿,亲朋敛铁相贺,即投于井中。岁取锻炼一度,至长成刀,利不可当。今勋卫之家,世武为业,而家无锐刃,愚意亦宜仿此,箕裘弓冶,不足为笑也。
    【译文】
    北方胡人所饲养的母马生下小马后,就把母马拴在半山上,而让小马在山下跌跌撞撞的找寻母马,两马嘶鸣声此起彼落,小马极力挣扎攀登上山,才能吃到母奶。过一段日子,再将母马移往高处,小马为吃奶得爬得更高。所以当小马长大后,行走险路有如奔驰平地,
    现在我们要训练战马就该在高地放牧,仿效胡人养马的方法,日后,马儿自然能担重任。
    此外,听说倭人生下男婴,亲友前来祝贺时,都会携带铁器,投进主人家水井中,主人便会将亲友所送的铁器销熔打造成刀,每年锻炼一次,等婴儿长大后,刀已成利刃,锋利无比。
    而今明朝卫士之家,世代以武为业,但家中却找不到锋利的武器,依我的看法,不如也仿照倭人的做法,师法别人的长技,没有什么可耻的。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