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别集类>> 杜诗详注>> 正文

杜甫全集卷之十

杜甫全集卷之十
    漫成二首
    黄鹤从旧编在上元二年。《杜臆》:二诗格调疏散,非经营结构而成,故云漫成。
    野日荒荒白①,春流泯泯清②。渚蒲随地有③,村径逐门成。只作披衣惯..
    ④,常从漉酒生⑤。眼边无俗物⑥,多病也身轻。(首章,对景怡情,有超然避俗之想。【洪注】荒荒,不甚白。泯泯,不甚清。蒲随地,生意可观,径逐门,往来自如。披衣习惯,言疏放已久,漉酒为生,见醉乡可乐。眼无俗物,得以独适己性矣。)①江淹诗:“野日烧中昏。”《庄子》:“日月之光,益以荒矣。②何逊诗:“共见春流。”【朱注】张有《复古编》云:湣,古活字。泯泯,是活活之误。不知泯泯、活活,意象各不侔。③梁昭明太子诗:“渚蒲变新节。”④披衣,出《庄子》。⑤漉酒,本陶潜。据陶诗云:“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已时。”此兼举之,盖欲与渊明同调,不屑与俗客为伍也。⑥《世说》:嵇、阮、山涛,竹林酣饮。王戎后往,阮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申涵光曰:杜诗善用叠字,如“野日荒荒白”、“宿鹭娟娟净”、“江市戎戎暗”、“山雷淰淰寒”之类,皆非意想所及。
    其二
    江皋已仲春①,花下复清晨。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②。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近识峨嵋老③,(【原注】东山隐者。)知余懒是真.. ④。(次章随时适兴,申前章未尽之意。前章上四句,说花溪外景。此章上四句,说草堂内景。前章披衣漉酒,乐在身闲。此章读书对酒,乐在心得。末云“懒是真”;总不欲与俗物为缘。)。
    ①《楚辞》:“秣余马兮江皋。”师氏口:皋,缓也。江岸土性缓,故曰江皋。
    ②刘琨诗:“回头已百万。”看鸟、错应,写出应接不暇之意。朱子《或问》引为心不在焉之证,亦断章取义耳。③《水经注》:《益州记》云:峨嵋山,在南安县界,去成都南千里。然秋日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峨眉焉。《列仙传》:“陆通者,楚狂接舆也,好养生,游诸名山,在蜀峨嵋山上,世世见之。
    ④庾信诗:“知余是执珪。”读书难于字过,老年眼钝也。对酒不觉频倾,借酒怡情也。旧注谓难识之字,任其读过,不复考索。视读破万卷者,竟作粗心涉猎之人,岂不枉屈少陵。胡夏客又谓经眼之字,难于轻过,正是从容探讨、善读书处,然于本章大意,亦不相符。
    春夜喜雨
    黄鹤编在上元二年春,在成都作。
    好雨知时节①,当春乃发生②。随风潜入夜③,润物细无声④。野径云俱黑⑤,江船火独明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⑥。(潜入、细润,正状好雨发生。云黑、火明,雨中夜景。红湿、花重,雨后晓景。应时而雨,如知时节者。雨骤风狂,亦足损物。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三四属闻,五六属见。)
    ①申涵光曰:“好雨知时节”,此《毛诗》所谓灵雨也。周王褒诗:“时节无春冬。”②《抱朴子》:藏华于当春。《庄子》:“春气发而百草生。”③《易》:“随风巽。”《盐铁论》:周公太平之时,旬而一雨,雨必
    以夜。④《吴志》:臧均曰:“继之以云雨,因以润物。”细无声,即《盐铁论》所谓雨不破块也。
    ⑤沈约诗:“野径既盘纡。”⑥何逊诗;“澄江照远火。”⑦梁简文帝诗:“渍花枝觉重。”言经雨红湿,花枝若重也。《杜臆》:“重字无人能下。”
    春水
    同上年。江淹《别赋》:“春水绿波。”
    三月桃花浪①,江流复旧痕②。朝来没沙尾③,碧色动柴门④。接缕垂芳饵⑤,连筒灌小园⑥。已添无数鸟⑦,争浴故相喧。(《英华》作:不知无数鸟,何意更相喧。上四春江水涨,下四春江景事。水深则线短,故钓须接缕。水高则近岸,故车可连筒。鸟浴声喧,得水为乐也。)
    ①《汉沟洫志》:来春桃花水盛。注:《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花水。桃花水又见《杜钦传》。赵曰:《韩诗》于“溱与洧,方涣涣兮”注云:“谓三月桃花水下时也。”
    ②王粲诗:“率彼江流,爰逝靡期。”③曹毗赋:“飞鹭下乎沙尾。”④《别赋》:“春草碧色。”⑤《黄石公记》:“芳饵之下,必有悬鱼。”⑥李实曰: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与物同春之意。分明是沂水春风气象。⑦朱超《独栖鸟》诗:“寄语故林无数鸟,会入群里比毛衣。”
    江亭
    从旧次,编在上元二年。
    坦腹江亭暖①,长吟野望时②。水流心不竞③,云在意俱迟④。寂寂春将晚⑤欣欣物自私⑥。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草堂本云:江东犹苦战,回首(,) 一频眉)⑦。(上四江亭之景,下乃对景感怀。水流不滞,心亦从此无竞。闲云自在,意亦与之俱迟。二句有淡然物外、优游观化意。春暮之时,物各得所,独羇旅无归,故裁诗以排闷。末句应上长吟。)
    ①坦腹,借用王羲之东床坦腹字。②应瑒诗:“永思长吟。”阴铿诗:“王城野望通。”③《易》:“水流而不盈。”《左传》:“心则不竞。”④西王母《白云谣》:“白云在天,山陵自出。”⑤何逊诗:“少汀暮寂寂。”⑥《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⑦黄生谓结语宜从草堂本。当此春光和煦,物各得所,思及人犹苦战,不禁伤心蹙额矣。今按:此时惟河北未平耳,江东却无所指。张九成子韶曰:陶渊明云:“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杜子美云:“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若渊明与子美相易其语,则识者必谓子美不及渊明矣。观云无心,鸟倦飞,则可知其本意。至于水流而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则与物初无间断,气更混沦,难轻议也。王嗣奭曰:中四,居然有道之言。公性禀高明,当闲适时,道机目露,故写得通透如此。觉云淡风轻,无此深趣。按此章云“欣欣物自私”,有物各得所之意。前诗云“花柳更无私”,有与物同春之意。分明是沂水春风气象。
    早起
    依旧次在上元二年。《内经》:早卧早起。
    春来常早起,幽事颇相关。帖石防隤岸①,开林出远山②。一丘藏曲折③缓步有跻攀④。童仆来城市,瓶中得酒还。(惟幽事关心,故春常早起。次(,) 联,幽事之在外者。三联,幽事之在内者。童仆携酒,可以遂此幽兴矣。吴论:江岸将聵,故贴石以防之。远山蒙翳,故林以出之。)。
    ①隤,下坠也。②隋炀帝诗:“云散远山空。”③一丘,指草堂。班固书:“严子栖迟一丘之中,不易其乐。”张缵启:“至于一丘一壑,自谓出处无辨。”王褒《四子讲德论》:“曲折不失节。”④《战国策》“缓步以当车。”
    方虚谷曰:杜此等诗,乃晚唐之祖。千锻百炼,似此者极多。尾句别换意,亦晚唐所必然者。
    落日
    此及下章,大抵皆上宝间作,姑依蔡氏附在上元二年之春。黄鹤编在宝应元年,亦无确据。
    落日在帘钩①,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②,樵爨倚滩舟③。啅雀争枝坠..
    ④,飞虫满院游。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⑤。(此咏春日暮景。春事幽,领起中四。芳菲、樵爨,溪前幽事。啅雀、飞虫,堂前幽事。皆承落日言。【赵汸注】首句天然晚景,得句在此,故以命题。《社臆》:公见此幽事,情与景会,不自知其乐之所自,而归功于酒曰:是谁造汝,一酌而千忧俱散乎?然亦由胸无宿物,故能对景忘忧耳。)。①庾信诗:“帘钩银蒜条。”②《楚辞》:“芳菲满堂。”庾信诗:“园苑足芳菲。”③《史记》:樵苏后爨。赵曰:樵爨之舟,倚滩而泊。④【张远注】北齐张子信,善风角。奚永落与子信坐,鹊鸣庭树,斗而坠,子信曰:“有口舌事,虽敕唤亦不可往。”是夜瑯琊王五使召,辞之,诘朝难作。
    ⑤东方朔曰:“积忧者得酒而解。”谢茂秦曰:五律首句用韵,宜突然而起,如“落日在帘钩”是也。
    赵汸曰:唐诗“斗雀翻檐散,惊蝉出树飞”,宋梅圣俞诗“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俱本此诗。
    可惜
    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年老逢春,上四自惜。寄情诗酒,下四自遣。起二,已领全意,言花有何事而急飞去乎,我衰老之人,愿春色少留也。《杜臆》:三四正发愿春迟,到此欢娱之地,惜非少壮之时,不复能有为矣。今惟借诗酒以宽心遣兴,此意惟陶潜能解,而恨予生之晚也。盖陶虽隐约于柴桑、栗里间,观其美三良之殉主,羡荆轲之报仇,慕田畴之节义,知其非忘世者,但不逢时耳。公亦有志济世,而厄于穷愁,故托之以自况欤?通首逐句流对,似古诗,即是律体,清洒逸宕。)
    申涵光曰:“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是“欢娱恨白头”注脚。下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语近浅率矣。如《定官后》诗:“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词亦近俚。此皆开长庆一派,非盛唐气象也。
    独酌
    黄鹤编在上元二年作。周王褒诗:“独酌止轻瓢。”
    步屧深林晚①,开樽独酌迟。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薄劣惭真隐②幽偏得自怡③。本无轩冕意④,不是做当时。(上四独酌之景,下四独酌之情。(,) 步林向晚,独酌从容,故得详玩物情。此时逸兴自娱,可以忘情荣禄矣。行,行列也。或作倒蚁,便与仰蜂同意。下四句,辗转说来,有自怜自慰意。言才劣见弃,非同真隐,但对此幽胜,聊以自怡耳。才薄劣,故无轩冕之志。非真隐,又何敢笑傲当时乎?)。
    ①《淮南子》:“深林丛薄。”
    ②谢灵运诗:“彼美丘园道,喟然伤薄劣。”《南史》:何尚之致仕方山,著《退居赋》以明所守。后还摄职,袁淑录古隐士有踪无名者,为《真隐传》以嗤焉。③陶弘景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④《庄子》:“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谢脁诗:“志狭轻轩冕。”
    徐步
    黄鹤从旧次在上元二年春作。昙瑗诗:“徐步寡逢迎。”
    整履步青芜①,荒庭日欲晡②。芹泥随燕觜,蕊粉上蜂须③。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④。(上四徐步景物,下四徐步情事。此庭内徐步也。燕衔泥而至,蜂采蕊而回,皆在日晡以后。步而把酒,故至倾衣。步而吟诗,故犹携杖。才见忌,承诗。醉如愚,承酒。曰从、曰信,犹云凭他、任他。)
    ①《杜臆》:公闲暇疏懒,卧时多而行时少,故须整履而起。
    ②张协诗:“荒庭寂以闲。”《列子》:“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③《埤雅》云:“蜂蝶丑,皆以须嗅。”须,盖其鼻也,故杜诗云:“花蕊上蜂须。”④《论语》:“不违如愚。”
    懒真子曰:古人吟诗,绝不草草,至于命题,各有深意。老杜《独酌》诗云:“步屧深林晚,开樽独酌迟。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徐步》诗云:“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芹泥随燕觜,花蕊上蜂须。”且独酌,则无献酬也。徐步,则非奔走也。以故蜂蚁之类,细微之物,皆能见之。若与客对谈,或急趋而过,则何暇致详至是。尝以此问诸舅氏,舅氏曰:《东山》之诗,盖尝言之:“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此物寻常亦有之,但人独居闲处时,乃见得亲切耳。杜诗之原出于此。
    寒食
    黄鹤从旧编在上元二年,浣花溪作。《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据历在清明前二日。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①。汀烟轻冉冉②,竹日净晖晖③。田父要皆去..
    ④,邻家问不违⑤。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⑥。(上四,寒食所见之景。下四,寒食所接之人。招要则赴,馈问不辞,人情既相亲狎,至于鸡犬忘归,物性亦与之相忘矣。)①江总诗:“风花拂舞衣。”②陶潜诗:“冉冉星气流。”③何逊诗:“晖晖视落日。”④陶诗:“田父有好怀。”⑤刘向《新序》:“出讼邻家,未为通计。”《诗》:“杂佩以问之。”注:“问,遣也。”⑥《汉书》:高帝作新丰,一如丰沛道路人家,鸡犬放之,皆识其家。【远注】江村止八九家,故尽相识。
    石镜
    《石镜》:《琴台》二诗,黄鹤编在上元二年成都内。【顾注】公诗有云:“石镜通幽魄,琴台点绛唇。”乃后来夏游者。《华阳国志》: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盖山精也。蜀王纳为妃,无几物故。蜀王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作家,盖地数亩,高七丈,上有石镜表其门,今成都北角武担是也。后王悲悼,作《臾邪》之歌、《龙归》之曲。《寰宇记》:冢上有一石,厚五寸,径五尺,莹彻,号曰石镜。杨德周曰:《路史》:开明妃墓,今武担山也,有二石阙。武陵王萧纪掘之,得玉石棺,棺中美女,颜色如生,体如冰,掩之而寺其上,镜周三丈五尺。
    蜀王将此镜,送死置空山①。冥寞怜香骨②,提携近玉颜③。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字间④。(上四叙石镜之由,下则睹镜而生感也。当时留石表墓,为怜香骨,故携镜以对玉颜。及送葬之后,众妃既去,千骑亦归,独有山留片石,长映月光而已。伤心石,谓哀思寄于此石。欢,谓送葬哀声。他注谓众妃妒宠,美人亡而无复叹恨。语意太曲。)
    ①《易林》:“悲哀哭泣,送死离乡。”
    ②谢惠连《祭古冢文》:“号为冥寞君。”张华诗:“死闻侠骨香。”③《神女赋》:“苞温润之玉颜。”④轮,指圆镜。后汉张纲埋轮都亭,此借用其字。江总诗:“月字照方疏。”宋之问诗:“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两诗,讥古人之好色也。一则死后犹怜,一则病中尚爱。当时眷恋若此,岂知美人黄土,镜前无色,台畔无声,则痴情皆属幻相矣。
    琴台
    《寰宇记》:《益部耆旧传》:相如宅在州西笮桥北百许步,有琴台在焉。《成都记》:琴台院,以相如琴台得名,而非其旧。旧台,在城外浣花溪之海安寺南,今为金花寺。元魏伐蜀,下营于此,掘堑得大瓮二十余口,盖所以响琴也。隋蜀王秀更增五台,并旧为六。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①。酒肆人间世②,琴台日暮云③。野花留宝靥④,蔓草见罗裙⑤。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⑥。(上四溯琴台遗事,下则登台而吊古也。病后犹爱,言钟情独至。酒肆二句,写茂陵生前之事,是昔日琴台。野花二句,想文君殁后之容,是今日琴台。归凤求凰,乃当时琴心所托,末故用此作结。)
    ①《史记》: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以赀为郎,因病免归,而家贫。时卓王孙有女新寡,好音,相如以琴心挑之。文君夜亡奔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自涤于市中。又曰:相如常有消渴病,既病免,家居茂陵。庾信诗:“茂陵忽多病。”
    ②《汉书》韦昭注:“垆,酒肆也。”《庄子内篇》有《人间世》。
    ③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④江总诗:“野花不识采。”《说文》:“靥,颊辅也。”赵曰:宝靥,花钿也。《酉阳杂俎》:近代妆尚靥如射月,曰黄星靥。靥钿之名,盖自孙和邓夫人始。【朱注】唐时妇女多贴花钿于面,谓之靥饰。李贺诗“花合靥朱红”是也。⑤《诗》:“野有蔓草。”班婕妤《捣素赋》:“曳罗裙之绮靡。”江总妻《赋庭草》诗:“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似妾罗裙色。”
    ⑥左思诗:“寥寥空宇内。”按赵汸注云:玩人世于酒肆之中,思暮云于琴台之上,状其不羁而多情,此说得之。他家谓酒肆徒传人世,琴台空映暮云,与下截混同,故不必从。
    黄生曰:作此题者,有二种语。轻薄之士,慕其风流。道学之儒,讥其淫佚。慕者徒骋艳词,讥者动多腐句,均去风雅远矣。此诗低徊想像,若美之不容口者,其实讥世俗之好德不如好色耳。清辞丽句,攀屈宋而轶齐梁,岂后世文士老儒所能望其后尘哉。
    《玉台新咏》:相如《琴歌》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日登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愁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又歌曰:“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心相怡,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羽俱起翻高飞,无感我心使予悲。”
    春水生二绝
    【鹤注】此当是上元二年春作。诗云“小滩浑欲平”,则在浣花溪矣。
    二月六夜春水生①,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鸂鸂莫漫喜②,吾与汝曹俱眼
    明。(此章见春水而喜。赵曰:玩末二句意,公可谓与物委蛇,而同其波矣。)①《吴志孙权传》:“春水方生。”②《淮赋》:“鸂鸂寻邪而逐害。”
    其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此章见水至而忧。强,多也。禁当,禁止也。无钱买船,诚恐水没草堂耳。)
    罗大经曰:少陵诗有全篇用常俗语而不害其为超脱,如此章是也。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此当是上元二年作。吴论:江上值水势如海,公见此奇景,偶无奇句,故不能长吟,聊为短述耳。题意在下三字,故通篇皆作自谦之词。诗云“春来花鸟”,又言“新添水槛”,盖草堂成后,又逢春水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①。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②。新添水槛供垂钓③,故著浮槎替入舟④。焉得思如陶谢手⑤,令渠述作与同游⑥。(此一时拙于诗思而作也。少年刻意求工,老则
    诗境渐熟,但随意付与,不须对花鸟而苦吟愁恩矣。槛外浮槎,代作钓舟,此水势之盛也。才非陶谢,无此述作,聊为短述而已。《杜臆》:玩末二句,公盖以陶谢诗为惊人语也,此惟深于诗者知之。)
    ①虽死不休,甚言求工。②【赵注】将愁字属花鸟说,盖诗人形容刻露,花鸟亦应愁怕,犹崔日用诗“朝来花鸟若有情”也。【钱笺】春来花明鸟语,酌景成诗,莫须苦索,愁句不工也。若指花鸟莫须愁,岂知花鸟得佳咏,则光彩生色,正须深喜,何反深愁耶?
    ③《说文》:“槛,栊也。”轩窗之下,为檽曰栏,以板曰槛。
    ④槎,木桴也。杨师道诗:“卧柳碍浮槎。”浑,皆也。漫,徒也。替,代也。⑤陶谢,谓渊明、惠连。⑥《抱朴子》:徒疲劳于述作。《吕氏童蒙训》曰:陆士衡《文赋》:“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此要论也、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盖不能竦动世人。如杜子美及唐人诸诗,无不如此。但晋宋间人,专致力于此,故失于绮靡而无高古气味。杜诗云:“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惊人语,即警策也。
    朱瀚曰:少陵对锦江水而袖手,青莲对黄鹤楼而阁笔,其警悟后学不浅。然玩颔联,亦有渐老渐熟之意。故字用借对法。
    今按:作诗机神偶有敏钝,忽然机到,则曰“诗应有神助”;忽然机涩,则曰“老去诗篇浑漫与。”若云公自五十后,年衰才尽,何以又曰“晚节渐于诗律细”乎?今考夔诗,如《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咏怀古迹》诸作,皆极精彩,未可谓皆率意漫与也。
    黄鹤本及赵次公注皆作“漫与。”《韵府群玉》引此诗,亦作“漫与。”王介甫诗:“粉墨空多真漫与。”苏子瞻诗:“袖手焚笔砚,清篇真漫与。”皆可相证。诸家因前题《漫兴》九首,遂并此亦作“漫兴。”按上联有句字,次联又用兴字,不宜叠见去声。
    水槛遣心二首
    【邵注】草堂水亭之槛,言凭槛眺望以遣心也。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①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②。(此章咏雨后晚景,情在景中。(,) 中四,皆水槛前所眺望者。未联,遥应郭村,以见郊居之清旷。八句排对,各含遣心。)。
    ①梁简文帝诗:“细雨阶前入。”②黄希曰:成都户十六万九百五十,此云“城中十万户”,虽未必及其数,亦夸其盛耳。叶石林曰: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
    其二
    蜀天常夜雨①,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②,衣干枕席清③。不堪祇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④,深凭送此生⑤。(次章,说初晴晓景,下四言情。叶润承雨,衣干顶晴。老病忘名,酒送余生,此对景而遣怀也。)。
    ①蜀中雅州,常多阴雨,号曰漏天。②王勃诗:“林塘花月下,别是一番春。”③陶潜诗:“夜中枕席冷。”④《杜臆》曰:浅把,见无奢愿也。⑤【远注】公诗喜用送字,如送老、送此生之类,然亦有本。谢脁诗“远近送春日”,沈约诗“送日隐高阁”,亦曾用之矣。
    江涨
    梁氏编在上元二年。《杜臆》:时必蜀中有兵乱,感江涨而起兴,故有末句。
    江发蛮夷涨①,山添雨雪流②。大声吹地转,高浪蹴天浮③。鱼鳖为人得..
    ④,蛟龙不自谋⑤。轻帆好去便,吾道付沧洲⑥。(雨降雪融,江涨之由。地转天浮,江涨之势。鱼龙失所,江涨所驱。轻帆浮海,江涨有感也。次联句意警拔,全在吹蹴两字,下得奇隽。近岸,故为人得。窟移,故不自谋。)。①洙曰:蜀水之源,皆出夷地。②鹤曰:蜀山高而阴,经年雪不消,今惟水势之盛,冲之而流也。③《海赋》:“似地轴拔挺而争回。”又:“浮天无岸。”地转、天浮四字,本此。郭璞诗:“高浪贺蓬莱。”④《新序》:“鱼鳖之居也,厌深而之浅,故得。⑤《史记孔子世家》:“蛟龙不合阴阳。”
    ⑥沧洲,神仙境也。何逊诗:独宿下沧洲。
    朝雨
    当是上元二年秋作。
    凉气晓萧萧①,江云乱眼飘②。风鸢藏近渚,雨燕集深条。黄绮终辞汉③巢由不见尧④。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⑤。(上四朝雨之景,下四对雨感怀。(,) 凉气、江云,雨势骤来。鸢藏、燕集,禽鸟避雨也。又以古人自况,盖将托草堂于世外欤。)
    ①庾肩吾诗:“北园凉气高。”②庾信诗:“惊花乱眼飘。”又:“云光偏乱眼。”③四皓避秦,入商洛山,汉高帝召之不至。夏黄公、绮里季,四皓之二人也。庾阐《闲居赋》:“黄绮结其云楼。”④《汉书》:王莽以安车迎薛方,方辞谢曰:“尧舜在上,下有巢由。”《逸士传》:巢父闻许由之为尧所让也,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冷之水,洗其耳。
    ⑤陶潜诗:“清朝起南飕。”
    晚晴
    【杜臆】朝雨而晚晴,乃同日所作。何逊诗,“褰裳对晚晴。”
    村晚惊风度①,庭幽过雨沾②。夕阳薰细草③,江色映疏帘④。书乱谁能帙,杯干自可添。时闻有余论⑤,未怪老夫潜。(薰草映帘,晚晴之景。整书酌酒,晚晴之事。未有与俗相安之意。言时闻蜀人之论,未尝怪此一潜夫也。本传谓公在成都,与田夫野老相狎荡。盖能亲厚于人而人共悦之,故有后二句。【洪注】老夫潜,只是说老潜夫,特倒拈以协韵耳。旧注因后汉王符有《潜夫论》,遂将论字属自己,其说难通。)
    ①曹植诗:“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②陆琼诗:“庭幽花似雪。”③《诗》:“度其夕阳。”《别赋》:“陌上草薰。”鲍照诗:“北园有细草。”④【黄生注】江色映帘,夕阳返照故也。梁元帝诗:“疏帘度晚光。”⑤《子虚赋》:“愿闻先生之余论。”孔融书:“乃使余论远闻。”《宋
    书江夏王传》:“如闻外论,不以为非。”
    高柟
    从旧次在上元二年。《尔雅》:梅柟。注:似杏实酸,俗作楠。鹤曰:公有《柟树为风雨所拔歌》云:“倚天柟树草堂前。”此云:“接叶制茅亭。”歌云:“浦上童童一盖青。”此云:“江边一盖青。”故知即此柟树也。
    柟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近根开药圃①,接叶制茅亭。落景阴犹合②微风韵可听③。寻常绝醉困④,卧此片时醒。(中四皆属叙景。但近根接叶,(,) 连上柟树,落景微风,起下醉卧,仍在上下四句分截。)。
    ①开,恳土也。②谢脁诗:“落影皎晚阴。”③萧子范诗:“试逐微风远。”④醉困,即酒困也。
    恶树
    黄鹤编在上元二年。
    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①。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②。枸杞因吾有③,鸡栖奈汝何④。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⑤。(上四厌恶木难除,下叹其徒生无益。“恶木剪还多”起下四句,言枸杞延年,若因吾而有者,鸡栖贱树,奈何其复丛耶。可见不材漫生,物类亦有然者。)
    ①古铭:“豪末不斩,将寻斧柯。”②何逊诗:“恶木宁无干。”③道书:千年枸杞,其形似犬,故以枸名。《高隐外书》:“朱孺子居大若岩,食枸杞根,身轻。④【朱注】《急就篇注》:皂树,一名鸡栖。《魏志》:刘放、孙资,久典枢要。夏侯献、曹肇心不平。殿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庄子》:此木以不材得终天年。
    ⑤《诗》注:婆娑,舞貌。《世说》:殷仲文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鹤曰:诗云“东望少城花满烟”,当是在浣花溪作。旧编在宝应元年,朱本编在上元二年。
    江上被花脑不彻①,无处告诉只颠狂②。走觅南邻爱酒伴,(【原注】斛斯融,吾酒徒。)经旬出饮独空床。(首章乃寻花独步之由。《杜臆》:颠狂二字,乃七绝之纲。不逢酒伴,故独步花前耳。)。
    ①彻,尽也。②《晋阳秋》:谢尚收涕告诉。其二
    稠花乱蕊裹江滨①,行步欹危实怕春②。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③。(【远注】此初至江边而作。行步欹危,老年之状。诗酒堪使,不须虑死也。前二自悲,后二自慰。《杜臆》:前云花脑,此云怕春,皆用反语。诗酒曰驱使。白头曰料理,出语皆奇。)
    ①《淮南子》:“包裹于天地之间。”此裹字所本。赵曰:裹江滨,两岸俱有花也。司空图诗“千英万萼裹枝红”,即此意。王粲诗:“率彼江滨。”
    ②【钱笺】白乐天诗“方愁须恶春”,即怕春之意。
    ③《世说》:韩康伯母闻二吴哭母哀,语子曰:“汝若为选官,当先料理此人。”又: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①。报答春光知有处②,应须美酒送生涯③。(吴论:此过临江数家而作。两三家,家之少。红白花,花之繁。曰多事,亦有恼花意。酒送余生,不孤春色,便是报答处。)
    ①多事,就花开言。远注谓种花者多事,非。李白诗:“桃花能红李能白。”②梁元帝诗:“徒望春光新。”③曹植诗:“美酒斗十千。”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①,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吴论:此回望城中而作。少城居密,故烟气蒙花。招饮无人,所以望楼兴叹。《杜臆》:变烟花为花满烟,化腐为新。)。
    ①左思《蜀都赋》:“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舍,贾商之渊。”注:少城,小城也,在城西,市在其中。《元和郡县志》,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黄生以百花楼为少城酒楼,希谓在百花潭上,未合。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①,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②?(吴论:此至黄师塔前而作。春时懒倦,故倚风少憩。师亡无主,则深浅红花,亦任人自赏而已。【朱注】叠用爱的字,言爱深红乎,抑爱浅红乎?有令人应接不暇意。)。
    ①陆游《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②庾信诗:“深红莲子艳。”朱超道诗:“兰心带浅红。”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干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①,自在娇莺恰恰啼②。(吴论:此至黄四娘家而作。师塔、黄家,殁存虽异,但看春光易度,同归零落耳,故复有花尽老催之感。此三章联络意也。)。
    ①梁元帝诗:“戏蝶时飘粉,风花乍落香。”②古乐府:“泽雉饮啄常自在。”陈后主诗:“娇莺含响偶。”骆宾王诗:“分念娇莺一种啼。”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远注】末章总结,乃惜花之词。爱花欲死,少年之情。花尽老催,暮年之感。繁枝易落,过时者将谢。嫩蕊细开,方来者有待。亦寓蜚老惜少之意。钟惺云:前二语,即恼花怕春意。商量细开,不欲其一往而尽也。远注:每首寻花,章法各能变化。)
    进艇
    【鹤注】诗云:“南京久客”,当是上元二年作。
    南京久客耕南亩①,北望伤神坐北窗②。昼引老妻乘小艇③,晴看稚子浴清江④。俱飞蛱蝶元相逐⑤,并蒂芙蓉本自双⑥。茗饮蔗浆携所有⑦,瓷罂无谢玉为缸⑧。(此公卜居后,乘舟以遣兴也。中四,喜妻子相聚,赋而兼比。末则随寓而安,聊以自慰耳。南京,谓成都。北望,指长安。花蝶,舟中所见者。茗浆,舟中所携者。相逐比子,并蒂比妻。《杜臆》:读起语,知非真快心之作,所谓“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者。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此不幸中之幸也,故形之于咏歌。)。
    ①明皇幸蜀,号成都为南京置尹,比两都。《易林》:“久客无林。”《诗》:“俶载南亩。”②庾信诗:“蓟门还北望。”《别赋》:“造手分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陶潜传》:“高卧北窗。”③《淮南子》:“越舲蜀艇。”庾信诗:“小艇钓莲溪。船小而长者为艇。”④《牟子》:“深不绝涓流,稚子浴其渊。”
    ⑤梁武帝诗:“飞飞双蛱蝶,低低两差池。”⑥《初学记》:宋有天渊池、华林池,池有双莲同干,芙蓉异花并蒂。⑦《尔雅》:“荷,芙蕖。”注:“别名芙蓉,江东呼为荷。”《洛阳伽蓝记》:北魏侍中杨元慎曰:“菰稗为饭,茗饮作浆。”《招魂》:“濡鳖炮羔,有柘浆些。”注:“柘谓蔗也。取诸蔗之汁,以为浆饮。”
    ⑧邹阳《酒赋》:“醪酿既成,绿瓷既启。”瓷不让玉,言贵贱齐视也。《抱朴子》:“日月无谢于精明。”鲍照诗:“无谢尧为君,何用知柏皇。”无谢,皆作不让解。
    葛常之曰:《北征》诗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是时方脱身于万死一生,以得见妻儿为幸。至秦州,则有“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之句,已非北征时矣。及成都卜居后,《江村》诗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进艇》诗云:“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其优游愉悦之情,见于嬉戏之际,则又异于客秦时矣。
    申涵光曰:“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南北字叠用对映,杜诗每戏为之。如“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桃花细逐杨花落”、“即从巴峡穿巫峡”之类,后人效之,易入恶道。
    一室
    一室即草堂,此当是上元二年作。若在元年,方构草堂,岂遂欲舍蜀而去荆蛮乎。旧编非是。后汉陈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一室他乡远,空林暮景悬①。正愁闻塞笛,独立见江船。巴蜀来多病②荆蛮去几年③。应同王粲宅,留井岘山前④。(公在蜀而怀楚也。正愁二句,(,) 承上暮景,亦起下意。闻笛而愁,以留蜀多病故也。独立见船,适荆将在何年乎?襄阳本公祖居,故欲留迹其地。旧注谓留井于蜀者非。岘山遗井,在荆不在蜀也。【远注】巴蜀来、荆蛮去,各三字一读。)
    ①张载诗:“鸣鹤聒空林。”②《秦国策》:“西有巴蜀。”【洙注】《成都记》:其西即陇之南首,故曰陇蜀。以与巴接,复曰巴蜀。
    ③荆蛮,楚地。《诗》:“蠢尔变荆。”王粲《七哀诗》:“远身适荆蛮。”④《襄沔记》:王粲宅,在襄阳县西二十里岘山坡下,宅前有井,人呼为仲宣井。
    赵汸曰:此诗三四,景在情中,客寓无聊之感也。句法与“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同。如“卷帘黄叶落,锁印之规啼”,又其苗裔也。但此犹出闻
    见二字,为稍异耳。
    所思
    【鹤注】编在上元二年。蔡梦弼曰:崔漪,盖自吏部而谪荆州司马也。《唐书杜鸿渐传》:禄山乱,肃宗至平凉,鸿渐与节度判官崔漪定议兴复。谢脁诗:“开襟望所思。”
    苦忆荆州醉司马(【原注】崔吏部漪),谪官樽酒定常开.. ①。九江日落醒何处②?一柱观头眠几回③。可怜怀抱向人尽④,欲问平安无使来⑤。故凭锦水将双泪⑥,好过瞿唐滟滪堆⑦。(上四怀崔司马,下伤音书阔绝也。苦忆二字,直贯通章。《杜臆》:官虽谪、酒常开,便见司马胸次。或醒或眠,颠狂落拓,真得酒中趣者,此为醉司马传神,而相忆已在其中。五六,彼此互言,更见两情遥企。在已则有怀欲罄,在彼则信使莫通,此所以苦忆泪零,而欲凭江水以达之也。此诗备写苦衷,语语足泣鬼神。朱瀚曰:九江、一柱,荆州谪居之地。【顾注】怀抱,怀崔之意。向人,逢人问讯也。旧以怀抱属崔者非。)。
    ①《易》:“樽酒簋贰。”
    ②《禹贡》:“九江孔殷。”《蔡传》:九江,即今之洞庭也。沅水、渐水、元水、辰水、叙水、西水、沣水、资水、湘水,皆合于洞庭,是名九江。
    杨德周曰:此九江断主《蔡传》,若当阳之九江,乃扬州境,与一柱观不合矣。
    ③《渚宫故事》:宋临川王义庆镇江陵,于罗公洲立观,甚大而惟一柱。《一统志》:在松滋县东丘家湖中。刘孝绰诗:“经过一柱观,出入三休台。”
    ④古诗:“临风关怀抱。”⑤古乐府:“问客平安不。”⑥《乌鸢歌》:“泪泫泫兮双悬。”⑦《荆州记》:“滟滪如象,瞿塘莫下。滟滪如象,瞿唐莫上。”瞿唐峡,在夔州,峡口有滟滪石。
    王嗣奭曰:此诗观头借对日落,五六接上失严,此不缚于律,所谓不绳削而自合也。不知者以为隤然自放矣。
    洪迈《容斋随笔》云:七言律,大抵多引韵起,若以侧句入,尤峻,如杜“幽栖地僻经过少”是也。然犹是对偶。若以散句起,又佳;如“苦忆荆州醉司马”是也。叶晦叔昔赠予诗:“此地相从惊岁晚,登临况是客归时。却将襟抱向谁可,正尔艰难惟子知。情到中年工作恶,别于生处易为悲。梅花尽落清江上,黯淡西风冻雨垂。”正用此体。
    闻斛斯六官未归
    旧次在上元二年,成都作。斛斯复姓,名融,公所谓南邻爱酒伴者。
    故人南郡去①,去索作碑钱,本卖文为活②,翻令室倒悬③。荆扉深蔓草..
    ④,土锉冷疏烟⑤。老罢休无赖⑥,归来省醉眠⑦。(此为斛斯耽酒而讽之也。卖文得金,李北海亦尝为之,若索钱则不雅矣。得钱即饮,饮醉即眠,少年有此,亦近无赖。况老寻醉乡,不顾其家,故嘱其早归,以为善后之计。朋友相规之义也。)①鹤曰:南郡。江陵府也。《吴志》:南郡,在荆州南。②王隐若歌:“前度相逢正卖文。”③《左传》:“室如悬罄。”④《诗》:“野有蔓草。”⑤《御览》:《说文》云:“锉,鍑也。”《纂文》云:“鍑,音副,
    釜大者曰鍑。《困学记闻》:土锉,乃黔蜀人语。黄鹤云:锉。瓦锅也。陶潜诗:“窥灶不见烟。”
    ⑥老罢,言老则百事皆罢矣。《南史蔡兴宗传》:大尉沈庆之曰:“加老罢私门,兵力顿阙。”无赖,无所倚赖而为不肖也,详见三卷。⑦《晋书阮籍传》:“籍方据案醉眠。”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朱注】依草堂蔡本,编在上元二年。此盖出郭后寄二尹者。《唐书》:青城县,属蜀州,因山为名。《全蜀统志》:青城废县,在灌县南四十里。《元和郡县志》:青城县,垂拱二年改为蜀州。开元十八年,仍为青城。今按:《唐书》,青城乃蜀州之属邑。据《元和志》,青城与蜀州,是一地而两名也。杜诗既有青城,又有《寄高蜀州》诗,当如《唐书》之说。【鹤注】青城乃蜀州外邑,在成都之西。《唐书》:京兆、河南等府,有少尹二人,掌贰府州之事。时成都称南京,故置少尹。
    老被樊笼役①,贫嗟出入劳。客情投异县②,诗态忆吾曹。东郭沧江合③,西山白雪高。文章差底病④,回首兴滔滔⑤。(首联,往青城之故。异县,指青城。吾曹,指二尹。五六,申投异县。七八,申忆吾曹。鸟在樊笼,不能奋飞,叹己之羁旅跼蹐也。樊笼与出入相关。别本作妻孥笑,语稍直率。下截大意,言江出跋涉如此,则文章何救于贫乎。惟回首故人,诗兴犹觉滔滔耳。【赵次公注】差,病除也。言虽有文章,差得何病乎,正与章首相应。【朱注云】差是差错之差,病如声病之病,言文章之不利,差在何病乎。回首二子,兴自滔滔,盖以侍道自信之词。二说不同,今从赵注。)
    ①陶潜诗:“久在樊笼里。”②蔡邕诗:“他乡各异县。”《晋书》:王衍曰:“吾曹虽不如古人。”③《括地志》:李冰穿郫江,捡江来自西北,合于郡之东南,今有合江亭。洙曰:蜀城之东,二水合流而南下,土人谓之合水、西山近接维松,上有积雪,经夏不销。《寰宇志》:傍便山,在县西与青城山连接。溪谷深邃,夏积冰雪。
    ④《世说》:殷曰:“我病自当差,正忧汝患耳。”《匡谬正俗》:
    俗谓何物为底。此本言何等物,其后遂省何,但直云等物耳。底音丁儿反。⑤《淮南子》:“日滔滔以自新。”
    野望因过常少仙
    草堂本编在上元二年青城诗内。洪容斋《随笔》:杜诗《过常少仙》,蜀本注云:应是言县尉也。县尉谓之少府。昔梅福为尉,有神仙之称。少仙者,犹今俗呼为仙尉。【朱注】诗末幽人,指常少仙也。黄鹤云:少仙,当是常征君。公后有《寄常征君》诗:“征君晚节傍风尘。”
    野桥齐渡马①,秋望转悠哉。竹覆青城合②,江从灌口来。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③。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④。(上四野望之景,下四过常情事。青城、灌口,野望所见。入村,访常也。尝果,留公也。日尽未遣,见其欸洽多情。方云:野外之桥,可连骑青少,齐渡马三字,写景特佳。《杜臆》:少府称幽人,知非在任者。)
    ①沈佺期诗:“野桥疑望日。”②鹤曰:“蜀州青城县有青城山,州内又有灌口。《元和郡县志》:灌口山,在彭州导江县西北二十六里,蜀州东北至彭州一百二十里,汉文翁穿湔江灌溉,故以灌口名。洙曰:秦守李冰疏凿离堆,以灌蜀土,因得名。范成大《吴船录》:将至青城,当再渡绳桥,桥长百二十丈,分为五架,桥之广,十二绳排连之。《元和郡县志》:大江经青城县北,去县二里。③宋祁《益部方物赞》:“天师栗,生青城山中,他处无有,似栗,味美,以独房为贵,久食已风挛。”《西溪丛语》:《集韵》:“皱,侧尤切,革文蹙也。”《汉上题襟》:周繇诗:“闻栗弋之紫皱。”贯休云:“新蝉避栗皱。又云:“栗不和皱落。”即栗蓬也。蔡曰:皱当作皴,皮裂也。④《易》:“利幽人之贞。”
    丈人山
    《御览》:《玉匮经》云: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一名赤城,一名青城都,一名天国山,为第五大洞宝仙九室之天。对郡西北,在岷山南。连峤掩映,互相连接,灵仙所宅,神异甚多。《寰宇记》:山在青城县西北三十二里。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①。为爱丈人山②,丹梯近幽意③。(首记登山览胜)。
    ①魏文帝《杂诗》:“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智度论》:若入寺时,当歌呗赞叹,不唾僧地。②《青城山记》:宁封先生,栖于北岩之上,黄帝筑坛,拜为五岳丈人,晋代置观。
    ③谢脁《敬亭山》诗:“即此凌凡梯。”注:“丹梯,山也。”丈人祠西佳气浓①,缘云拟住最高峰②。扫除白发黄精在③,君看他时冰雪容④。(此欲托迹幽栖也。【远往】山属仙境。故以游仙之意作结。此章五七言各半,盖唐人七古,长短参用,如李颀《送刘昱》诗,亦然。)。
    ①陶潜诗:“山气日夕佳。”②《鲁灵光殿赋》:“飞陛揭蘖,缘云上征。”谢灵运诗:“迢递瞰高峰。”
    ③释宝月诗:“倩人为我除白发。”敬元子诗:“我欲将黄精,流丹在眼前。”④《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寄杜位
    【朱注】位为李林甫婿。天宝十一载十一月,林甫卒。位之贬官,必在十二载。自十二载癸巳至上元二年辛丑,为九年。诗举成数,故云:十年流也。【邵注】公有《送柏别驾赴江陵》诗题,知位以行军司马,移在江陵矣。《一统志》:玉垒在灌县西北二十九里。灌县,乃唐之导江、青城二县地。盖其山自导江而接青城界也。诗云“玉垒题书心绪乱”,又知在青城所作。草堂本与青城诸诗同编入上元二年,得之。
    近闻宽法离新州①,想见怀妇尚百忧②。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玉垒题书心绪乱③,何时更得曲江游④。(此为杜位移州而作也。离新州,叙事。尚百忧,推心。逐客二句,承新州,言流窜之久。干戈二句,承百忧,言离乱堪伤。未述寄诗之意,犹恐后会难必也。【顾注】同是贬窜,于郑虔曰严谴,于杜位曰宽法,以见轻重失宜,此老杜《春秋》之笔。泽州陈冢宰曰:郑初贬官,故用严谴。位离贬所,故用宽法。非欲以此翻两人罪案也。位从新州移江陵,尚未还家,故云归怀。时有史朝义、段子璋之乱,故曰尘随眼。
    ①《唐书》:新州新昌郡,属岭南道,至京师五千五十二里。
    ②《诗》:“岂不怀归。”又:“离此百忧。”
    ③《蜀都赋》:“包玉垒而为宇。”【刘注】玉垒,山名,湔水出焉,在成都西北。左岘曰:玉垒有二,一在威州,一在灌县,此指灌县之玉垒。孙万寿诗:“心绪乱如丝。”
    ④原注:“位京中宅,近西曲江。”顾宸曰:是一纸家书,率直摅写,不待致饰。曰近闻、曰想见、曰虽皆、曰已是、曰况复、曰还应、曰何时更得,只此数虚字中,情文历乱,俱写出心乱之故。骨肉真情,溢于言表矣。
    卢世曰:字字排空,却字字遮实,妙不可名状。
    送裴五赴东川
    【鹤注】此当是上元二年在成都作,时史朝义未平,故云“何日通燕塞。”东川,属蜀潼川。
    故人亦流落①,高义动乾坤。何日通燕塞,相看老蜀门②。东行应暂别,北望苦销魂③。凛凛悲秋意④,非君谁与论。(从在蜀说向东川,四句分截。【顾注】裴必负匡时之志者,故以“高义动乾坤”称之。何日得通燕塞乎,无使同老蜀门也。东行承蜀,北望承燕。【张远注】悲秋之意,非君莫可与论,今复从此而去,盖重伤之也。)。
    ①宋孔欣诗:“流落尚风波。”②《孔丛子》:“羇旅之臣,慕君之高义。”③张衡诗:“侧身北望泪沾巾。”《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④《楚辞》:“窃独悲此凛秋。”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鹤从旧次,编在上元二年成都诗内。江淮、吴会,皆称江东。
    兵戈不见老莱衣①,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②。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③。此别应须各努力④,故乡犹恐未同归⑤。(此送别韩君而作也。上四,江东省觐,有丧乱之感。下四,蜀江送别,有故乡之思。【张綖注】韩盖公同乡人,必其父母避乱江东而往省之,玩次联及结可见。乱后不能养亲。则万事之失所可知矣。骨肉飘零,彼此同憾,正叹兵戈之害,黄牛白马,山峡所经,兼写冬日之景。各努力,谓俱访天伦。未同归,谓犹阻兵革。朱瀚曰:滩声、树影二句,在韩是一片归思,在杜是一片离情。气韵淋漓,满纸狱湿。《杜臆》:故乡,指洛阳。)。
    ①蔡琰《胡茄》:“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列女传》:老莱子老奉二亲,行年七十,身着五色斑斓之衣,作婴儿戏于亲侧,欲亲之喜。②束哲《补亡诗》:“眷恋庭闱,心不遑安。”注:“庭闱,亲之所居。”③《水经》:江水又东径黄牛山。注: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行者谣曰:“朝发黄牛,墓宿黄牛。”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一统志》:黄牛山,在夷陵州西九十里。白马,在崇庆州东北十里。朱云:唐蜀州,今为崇庆州,他注引《九域志》江陵白马洲者,非,薛道衡诗:“征途非白马,水势类黄牛。”亦以白马、黄牛作对。王勃诗:“堰绝滩声隐,峰交树影深。”亦连用作对。梁元帝诗:“滩声下溅石。”陈后主诗:“树影带江沉。”
    ④魏文帝乐府:“男女居世,各当努力。”⑤苏武诗:“游子恋故乡。”谢榛曰:凡七言八句,起承转合,具有四声,歌则扬之抑之,靡不尽其妙。如此诗首联,以平声扬之也。次联,以上声抑之也。三联,以去声扬之也。四联以入声抑之也。平仄以成句,抑扬以合调,扬多抑少财调匀,抑多扬少则调促。
    柟树为风雨所拔叹
    【朱注】考草堂本,此与《茅屋歌》俱编入上元二年成都诗内,今从之。黄鹤据史永泰元年三月,大风拔木,谓此诗作于其时,太泥。
    倚江柟树草堂前,古老相传二百年①。诛茅卜居总为此②,五月仿佛闻寒蝉③。(堂依柟树,此卜居之由。五月寒蝉,是咏树,不是咏蝉。树高则响细,阴多则气凉,故仿佛如听寒蝉。涵光曰:首二,似七律起语。)
    ①鲍照诗:“哀哀古老容。”②《哀江南赋》:“诛茅宋玉之宅。”《楚辞》:“《卜居》者,屈之所作也。”③《长门赋》:“时仿佛以物类兮。”江逌诗:“寒蝉向夕号。”
    东南飘风动地至①,江翻石走流云气②。斡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风云雷雨,一时并作,乃树所由拔也。《社臆》:天意二字宜玩,恐草堂终非吾有也,盖以柟树卜之。)。
    ①《诗》:“飘风自南。”吴注:古诗:“回风动地起。”
    ②《庄子》:“云气不待族而雨。”
    沧波老树性所爱①,浦上童童一青盖。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②。(追叙未拔之先,佳景堪玩。树映江波,尤为可爱。且垂荫足避霜雪,迎风如听竽籁,故客行至此,频留而不过。)
    ①刘删诗:“孤石沧波里。”②陶潜诗:“事胜感行人。”《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籁。”虎倒龙颠委榛棘①,泪痕血点垂胸臆②。我有新诗何处吟③?草堂自此无颜色。(柟树既拔,倍增旅况凄凉矣。正与首段诛茅卜居相应。虎倒、龙颠,言仆踣之状,即《病柏》诗“偃蹙龙虎姿”意。此章四段,各四句。)
    ①王粲诗:“城郭生榛棘。”②梁简文帝诗:“泪痕未燥讵终朝。”吴质书:“愤积于胸臆。”③陶潜诗:“贻尔新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①,卷我屋上三重茅②。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
    梢③。下者飘转沉塘坳④。(此记风狂而屋破也。)。①《楚辞》:“秋高而气清。”《庄子》:“万窍怒号。”②《楚辞》:“鸟次兮屋上。”
    ③李善《选注》:罥,结也。④塘坳,水塘作坳垤形也。《庄子》:“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①。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②。归来倚杖自叹息。(此叹恶少陵侮之状。)。
    ①玉勃诗:“对面即飞花。”《后汉祭彤传》:“盗贼公行。”②《淮南子》:“唇焦肝沸,有今无储。”古乐府:“来日大难,口燥喉干。”此盖参用之也。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①,雨脚如麻未断绝②。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③。(此伤夜雨侵迫之苦。在第三句换韵。)。
    ①庾信诗:“书卷满床头。”《新序》:“原宪蓬户瓮牖,上漏下湿。”②《齐民要术》:方言:“种麻截雨脚。”③秦嘉诗:“长夜不能眠。”彻,乃彻晓,即达旦意。安得广厦千万间①,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②。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③,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末从安居推及人情,大有民胞物与之意。此亦两韵转换。此章,前后三段各五句,中段八句。)。
    ①《列子》:北宫子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②《严助传》:天下之安,犹太山而四维之也。③【朱注】突兀见此屋,即广厦千万间也。白乐天诗:“安得布裘长万
    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即祖此意。
    石笋行
    赵注谓诗作于上元元年。今按此下三首,词格相同,恐俱是上元二年所作。【鹤注】《通鉴》:上元元年七月,李辅国矫称上语,迎上皇于西内。此诗云“好蒙蔽”、“媚至尊”,其事隐而彰。终云:“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盖恨去辅国辈之不速也。《华阳国志》:蜀五丁力土,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杜田曰:石笋,在西门外,二株双蹲,一南一北。北笋长一丈六尺,围九尺五寸。南笋长一丈三尺,围一丈三尺,南笋盖公孙述时折,故长不逮北笋。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①,陌上石笋双高蹲②。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雨多往往得瑟瑟③,此事恍惚难明论④。恐是昔时卿相冢,立石为表今仍存。(《石笋行》,讽奸臣之壅蔽也。首段,斥世俗之传讹。世以石笋为海眼,遂云雨后有珠,此语恍惚,不足凭也。墓前石表,乃公之独断。)
    ①《水经注》:《地里风俗记》:汉武帝元朔二年,改梁州曰益州,以新启犍为、牂牁、巂州之疆壤益广,故称益云。
    ②《成都记》:“距石笋二三尺,每夏六月大雨,往往陷作土穴,泓水湛然。以竹测之,深不可及。以绳系石而投其下,愈投而愈无穷。凡三五日,忽然不见。嘉祐春,牛车碾地,所陷,亦测而不能达。父老甚异,故有海眼之说。又《风俗记》:蜀人曰:“我州之西,有石笋焉,天地之堆,以镇海眼,动则洪涛大滥。”
    ③《博雅》:瑟瑟,碧珠也。”《杜阳杂编》:有瑟瑟幕,其色轻明虚薄,无与比。《成都记》:石笋之地,雨过必有小珠,或青黄如粟,亦有细孔,可以贯丝。
    ④高彪诗:“恍惚中有物,希微无端形。”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①。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 ②。(此恶其惑人而当去。俗好神奇,造为不经之说,以蒙蔽人听,犹小臣蛊惑君心,以致政舛国危,此痛言附会之误人也。掷去此石,使根底立见,则人心不疑矣。此破前恍惚蒙蔽之意。此章二段,各八句。)
    ①张衡《温泉赋》:“殊方跋涉,骏奔来臻。”②《庄子》:“此之谓本根。”赵彦材曰:上元元年,李辅国离间两宫,擅权蒙蔽,故赋石笋以讥之。
    卢元昌曰:辅国本飞龙厩小儿,官判元帅,朝廷呼尚父,如石笋擅虚名,忘本根也。决事银台,关白承旨,可谓乖进失政体矣。宰相率子弟礼,节度皆门下士,可谓后生皆骏奔矣。与张良娣表里禁中,共媚至尊,直侍帷幄,专事蒙敝也。自灵武给事银膺,叠膺宠秩,其受厚恩,适足摇动东宫,倾危社稷耳。
    石犀行
    【鹤注】李冰作石犀以厌水灭。上元二年秋八月,灌口损户口,故作是诗,然意亦有所寓也。《华阳国志》:李冰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后转置犀牛二头,一在府中市桥门,一在渊中。陆游《笔记》:石犀,在李太守庙内东阶下,亦粗似一犀,正如陕之铁牛。一足不备,以他石续之,气象甚古。《全蜀总志》:李冰五石犀,在成都府城南三十五里。今一在府治西南圣寿寺佛殿前,寺有龙渊,以此镇之。一在府城中卫金花桥,即古市桥也。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①,刻石立作五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②,天生江水向东流③。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④。今日灌口损户口⑤,此事或恐为神羞⑥。(《石犀行》,讽庙堂无匡救之人也。首段,讥厌胜之谬。江水东流,非关厌胜、目系灌口冲决,则知神不能为力矣。蜀人向夸此犀,尽诞妄耳。)
    ①《华阳国志》: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郡太守。
    ②《汉高帝纪》注:萧何立未央宫以厌胜之术,《郭璞传赞》:“虽稽象或通,而厌胜难恃。”
    ③《莫愁歌》:“河中之水向东流。”
    ④《华阳国志》:张仪筑成都城,屡颓不立,忽有大龟周行旋走,巫言依龟行处筑之,遂得坚立。城西南楼,百有余尺,名张仪楼,临山瞰江。《成都志》:李冰为蜀郡守,化为牛形,入水戮蛟,故冬春设斗牛之戏。祠南数千家,边江,低圮虽甚,秋潦亦不移。
    ⑤李膺《益州记》:清水路西七里灌口,古所谓天彭关。《元和郡县志》:灌口山,在彭州导江县西北二十六里,文翁穿湔江灌溉,故以灌口名山。《旧书》:上元二年七月,霖雨,至八月方止。灌口损户口或是此时。⑥《书》:“无作神羞。”范成大《吴船录》:崇德庙,在永康军城西门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庙食处也。
    修筑堤防出众力①,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②,诡怪何得参人谋③。嗟尔五犀不经济④,缺讹只与长川逝⑤。但见元气常调和⑥,自免洪涛恣凋瘵⑦。安得壮士提天纲⑧。再平水土犀奔茫。(此欲扶正道以杜神怪。筑堤乃正道,厌胜乃诡怪。朝有良相以调元气,自然水不为灾。彼缺讹之物,非关经济,何不提去以灭其迹乎。修筑在官,而调和在朝,此推本之论也。此章亦八句分段。)
    ①《月令》:“季秋之月,完堤防,谨壅塞,以备水潦。”
    ②《左传》:“作法于凉,其弊犹贪。”《通鉴》:光武信用谶文,桓谭谏曰:“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
    ③丘迟诗:“诡怪石异象。”《易》:“人谋鬼谋,百姓与能。”④朱注:《蜀王本纪》、《华阳国志》、《水经注》、《成都记》,皆云李冰作犀牛五头,后来止二犀可见,其三头已不存,所谓“缺讹只与长川逝。”缺,损其数。讹,易其处也。⑤祖孙登诗:“长川照落日。”⑥《论衡》:“天禀元气,人受元精。”
    ⑦《海赋》:“昔在帝妫、巨唐之代,天纲浡潏,力调为瘵。洪涛澜汗,万里无际。”
    ⑧沈约诗:“安得壮士驻奔羲。”《后汉陈蕃传》:“志清天纲。”《杜臆》:壮士,谓才相。天纲,谓国柄。《舜典》:“咨禹,汝平水土。”
    乾元元年九月,置道场于三殿,以宫人为佛菩萨,北门武士为金刚神王,召大臣膜拜围绕。当时黩礼不经甚矣,故有厌胜诡怪等语。且自李岘贬斥,朝无正人,故有调和元气之说。此诗寓言,亦确有所指矣。
    杜鹃行
    李辅国劫迁上皇,乃上元元年七月事。此诗借物伤感,当属上元二年作。鹤曰:观其诗意,乃感明皇失位而作。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为杜鹃似老乌①。寄巢生子不自啄②,群鸟至今为哺雏。(《杜鹃行》,伤旧主之孤危也,起含寓意。蜀天子,化杜鹃,怜之也。寄子代哺,蜀帝之分犹存焉。)。
    ①《华阳风俗录》:杜鹃大如鹊而羽乌。
    ②《傅物志》:杜鹃生子,寄之他巢,群鸟为饲之。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羇孤①,业工窜伏深树里②,四月五月偏号呼③。其声哀痛口流血④,所诉何事常区区⑤。尔岂摧残始发愤⑥,羞带羽翮伤形愚⑦。(此悯其形声之哀惨。君臣旧礼,承哺雏。伏树号呼,自伤孤立也。哀声流血,承号呼。含愤包羞,备言失所也。《杜臆》:伤形愚,哀其有情而不能自达。)
    ①曹植诗:“仓卒骨肉情。”陶潜《祭妹文》:“遗孤满眼。”谢庄《月赋》:“羇孤递进。”②曹植《白鹤赋》:“恒窜伏以穷栖。”阮瑀诗:“深树犹沾裳。”③《吕氏春秋》:“号呼而走之。”④《风俗录》:杜鹃声哀而吻有血。⑤辛延年诗:“一心抱区区。”⑥《西京赋》:“朴丛为之摧残。”⑦毋丘俭诗:“但当养羽翮。”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末致感慨悲痛之意。当殿群趋,遥应蜀天子。此章,中间八句,首尾各四句。【朱注】鲍照《行路难》:“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国门。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荆棘郁蹲蹲。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惟悴似人髠。飞走树间逐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此诗意所本也。)
    洪迈《随笔》云:明皇为辅国劫迁西内,肃宗不复定省,子美作《杜鹃行》以伤之。
    黄鹤曰:上元元年七月,李辅国迁上皇,高力士及旧宫人皆不得留,寻置如仙媛于归州,出玉真公主居玉真观。上皇不怿,成疾。诗曰:“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羇孤。”盖谓此也。
    卢元昌曰:蜀天子,虽指望帝,实言明皇幸蜀也。禅位以后,身等寄巢矣。劫迁之时,辅国执鞚,将士拜呼,虽存君臣旧礼,而如仙、玉真一时并斥,满眼骨肉俱散矣。移居西内,父子睽离,羇孤深树也。罢元礼,流力士,彻卫兵,此摧残羽翮也。上皇不茹荤,致辟谷成疾,即哀痛发愤也。当殿群趋,至此不复可见矣。此诗托讽显然。鹤注援事证诗,确乎有据。张綖疑“羞带羽翮伤形愚”句,谓非所以喻君父,亦太泥矣。盖托物寓言,正在隐跃离合间,所谓言之者无罪也。
    或疑劫迁西内,宫禁秘密,子美远游西蜀,何从遽知之?曰:蜀有节镇,国家大事,岂有不知者。故曰朝廷问府主。其以杜鹃比君,本缘望帝而寓言,非擅喻禽鸟也。
    逢唐兴刘主簿弟
    【鹤注】唐莫州、台州、道州、遂州四州,皆有唐兴。此云“剑外官人冷”,是指遂州。自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已改为蓬溪,而公于上元二年为邑宰王潜作《唐兴县客馆记》及此诗题,俱云唐兴,乃因旧名耳,当是上元二年作。
    分手开元末①,连年绝尺书②。江山且相见③,戎马未安居④。剑外官人冷⑤,关中驿骑疏⑥。轻舟下吴会⑦,主簿意何如⑧。(上四,叙知交离合之情,下则自叹羇旅飘零也。暂逢而又值戎马,含无限悲伤。官冷则无可凭藉,骑疏则遥隔音书,所以有轻舟东下之慨。)
    ①何逊诗:“分手清江上。”裴子野诗:“连年被甲兵。”②古诗:“中有尺素书。”③《庄子》:道远而险,又有江山。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⑤沈佺期诗:“剑外悬销骨。”《左传》:“官人肃给。”《杜诗博议》:官人,乃隋唐间语。《北史梁彦光传》:初齐亡后,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千变万变。《旧唐书高祖纪》:高祖即位,官人百姓,赐爵一级。《武宗纪》:中书奏赴选官人,多京债到任填还,致其贪求。则官人者,乃州县令佐之称也。《项羽传》:关中阻山河四塞。注: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关萧关。⑥崔湜诗:“边书驿骑归。”⑦阮籍诗:“乘流泛轻舟。”魏文帝诗:”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指吴门、会稽也。⑧《陈书》:高祖谓蔡凝曰:”卿意何如?”未问主簿之意,谓我何如也。
    敬简王明府
    【鹤注】上元二年,公尝为唐兴县宰王潜作《客馆记》,当即其人。此殆因诗而简之。诗云“鹰秋怕苦笼”,必是年秋作。
    叶县郎官宰①,周南太史公②。神仙才有数③,流落意无穷④。骥病思偏秣⑤,鹰秋怕苦笼⑥。看君用高义⑦,耻与万人同。(此章宾主叠叙,致简之意在未联。叶县仙才,称明府。周南流落,公自谓。病骥、饥鹰,叹穷途流落。秣刍、脱笼,望高义一援也。大抵慷慨仗义者,见漠视交情之人,深以为耻。耻,从高义推出。)
    ①《后汉书》:湖阳公主为子求郎。明帝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②《司马迁传》: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张晏曰:自陕以东,皆周南之地。③《后汉方术传》:王乔为叶令,有神术。即古仙人王子乔也。《汉武内传》:西王母曰:“形慢神秽,虽当语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才也。”
    ④阮瑀诗:“流落恒苦心。”⑤恩偏秣,犹言偏思秣,乃倒字法。夏侯湛《猎兔赋》:“息徒门圃,秣骥华田。”⑥秋鹰思系,故怕在笼。⑦王融诗:“高义幸知游。”
    重简王明府
    【鹤注】诗云“冬来只薄寒”,当是上元二年冬作。
    甲子西南异①,冬来只薄寒。江云何夜尽,蜀雨几时干②。行李须相问③穷愁岂有宽④。君听鸿雁响,恐致稻梁难。(此章重简以望王,犹前章骥病(,) 思秣之意。冬而云雨,蜀候异也。王令问我行李,岂有宽解穷愁之法乎。鸿雁哀鸣,各求稻梁,君听其音,得无怜谋食之艰难耶。)。
    ①甲子,谓岁序。晋程晓诗,“龙集甲子,四时成岁。”②《楚辞》:“泥污后土兮何时干。”③行李,注见四卷。④司马迁曰:“非穷愁不能著书。”葛常之曰:子美避乱秦蜀,衣食不足,不免求给于人。如《赠高彭州》、《客夜》、《狂夫》、《简王明府》、《简韦十》诸篇,亦见其艰窘中有望于朋友故旧也。然当时能赒之者几人哉。
    百忧集行
    【鹤往】诗云“只今倏忽已五十”,当是上元二年辛丑作。公生于壬子,至是年恰五十。又云:公于乾元二年十二月至成都,是时裴冕为尹。上元元年三月,以京兆尹李若幽尹成都,若幽后赐名国桢。二年三月,以崔光远尹成都,与高适共讨段子璋。时花惊定大掠东蜀,天子怒,以高适代光远。是年十一月,光远卒。十二月,除严武成都尹。则适代光远在成都,才一二月耳。意止是摄尹也。公素与适善,岂强供笑语者。主人当指光远。史云光远无学任气,宜与公不相合也。王筠《行路难》:“百忧俱集断人肠。”忆年十五心尚孩①,健如黄犊走复来②。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干回③。(首叙少年得意之状)。
    ①《左传》:鲁昭公年十九而犹有童心。
    ②宁戚《饭牛歌》:“黄犊上坂且休息。”③《晋书》:王澄见树上鹊巢,便脱衣上树。即今倏忽已五十①,坐卧只多少行立②。强将笑语供主人③,悲见生涯百忧集。(此叹身老拙于逢世。笑语供主人,说穷途作客之态最苦。)
    ①蔡琰《胡笳》:“人生倏忽号,如白驹之过隙。”②刘孝绰诗:“坐卧犹怀想。”③《诗》:“燕笑语兮。”入门依旧四壁空①,老妻睹我颜色同②。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③。(此叹贫窭不能顾家。索饭啼门东,说饥不择食之情最惨,此章三韵,分三段。)
    ①《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
    ②颜色同,各带忧色也。③《漫叟诗话》:《记》:“庖厨之门在东。”故曰啼门东,非强趁韵也。
    徐卿二子歌
    【鹤注】旧编在上元二年,时徐知道为西川兵马使。徐卿或即其人,犹荆南兵马使太常赵卿之类也。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①。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②。(首叙生子奇兆。相追随,连有吉梦山。孔子释氏,正述其梦。)
    ①《诗》:“吉梦维何?维熊维罢。”
    ②《陈书》:徐陵母臧氏。常梦五色云,化为凤,集左肩上,已而诞陵焉。年数岁,家人携候宝志上人,宝志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补注】麒麟儿,双承孔释,故云并是。旧引徐陵事,得一遗一。张迩可引《阙里故事》,兼举方全。【张注】《拾遗记》:孔子生之先,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母征在以绣绂系麟角。此证恰好相符。
    大儿九龄色清彻①,秋水为神玉为骨。小儿五岁气食牛②,满堂宾客皆回头③。(此记生相之奇)。
    ①《祢衡传》:“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扬子》:“吾家之童,九岁而与我玄文。”
    ②《尸子》:“虎豹之驹,虽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气。”
    ③谢庄《月赋》:“满堂宾客,回遑如失。”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①。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异时名位岂肯卑微休②。(末乃归美徐卿也。此章画然三段,第七八句,本与五六相应,却另一转韵,直连至末。杜诗歌行,有韵换而意不换者,如中四句是也。有意换而韵不换者,如末四句是也。)
    ①《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庾信诗:“谓言君积善,还得嗣前贤。”衮衮,多貌。《左传》:“公侯子孙,必复其始。”
    ②曹植《释愁文》:“眩惑名位。”王充《论衡》:”位虽卑微,行苟离俗,必与之友。”申涵光曰:此等题,虽老杜亦不能佳。今人刻诗集,生子祝寿,套数满纸,岂不可厌。
    戏作花卿歌
    【鹤注】此当是上元二年作。【卢注】公为此歌,本称述花卿,题曰戏作,有讽意焉。《旧唐书肃宗纪》:上元二年四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袭东川节度使李负于绵州,自称梁王,改元黄龙,以绵州为黄龙府,置百官。五月,成都尹崔光远率将花惊定攻拔绵州,斩子璋。《高适传》:西川牙将花惊定,恃勇,既诛子璋,大掠东蜀。天子怒光远不能戢军,乃罢之
    成都猛将有花卿①,学语小儿知姓名②。用如快鹘风火生③,见贼惟多身始轻。绵州副使著柘黄④,我卿扫除即日平⑤。(此言勇猛剽悍,所以平贼有功。)。
    ①《抱朴子》:“猛将难御,而可以折冲拓境。”
    ②《南史》:齐桓康王,随武帝起兵,摧坚陷阵,膂力绝人。所过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
    ③《世说》:曹景宗谓所亲曰:“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麞数肋射之,觉耳后风生,鼻头火出,此乐使人忘死。”
    ④【朱注】子璋,《新书》作节度兵马使,《旧书》、《通鉴》作梓州刺史,此诗又云绵州副使,盖以梓州刺史领副使时,据绵州反,遂称绵州副使耳。《唐书》:绵州巴西郡,属剑南东道,本金山郡。天宝元年更名。
    《唐六典》:诸军各置节度使一人,五千人以上置副使一人。又:隋文帝著柘黄袍、中带听朝。
    ⑤汉陈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子璋髑髅血模糊①,手提掷还崔大夫②。李侯重有此节度③,人道我卿绝世无④。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东都⑤。(此见平贼之后,不当留蜀滋乱。梓州作乱者,段子璋也。绵州奔窜者,李矣也。成都举兵者,崔光远也。斩段授崔而安李者,花惊定也。一事而三善备,故曰绝世无。此诗两韵分截。前段庚阳通协,本于古韵。)
    ①曹植《髑髅说》:“顾见髑髅,块然独居。”②王洙曰:崔大夫,谓光远。手提掷还,谓归功于主将。③【朱注】李矣初出奔成都,后夏镇东川,故曰“重有此节度”。④晋《白石郎曲》:“郎艳独,绝世无。”⑤上元二年,史思明方据东都。据《崔光远传》,花惊定将士肆其剽掠,妇女有金银钏者,多断腕以取之,蜀人之受毒甚矣。诗云“何不唤取守东都”,此驭将之善术也。盖以东都之命见召,则惊定既不疑惧,而蜀中可免其患。且东方诸镇屯聚,花卿必不敢专行跋扈。朱注谓刺其一将之雄,不能扫除大寇,此语优觉未尽。”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写得壮气勃勃。明人沈明臣诗:“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可与此诗,并树旗鼓。
    《唐诗纪事》:有病疟者,子美曰:吾诗可以疗之。“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其人诵之,未愈。曰:更诵吾诗:“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诵之,果愈。
    谢皋羽《花卿冢行》云:“湿云模糊秋草空,雨青沙白丹陵东。莓苔阴阴草茸茸,云是花卿古来冢。花卿旧事人所知,花卿古冢知者谁?精灵未归白日西,庙鸦啄肉枝上啼,绵州柘黄魂正飞。”按:杜诗以柘黄为衣色,谢诗以柘黄为树色,意各有所指。
    黄山谷诗话:花卿冢,在丹陵县之东馆镇,至今有英气,血食其乡。
    赠花卿
    单复编在上元二年成都诗内。旧注:公有《戏作花卿歌》,此花卿即惊定也。【朱注】唐曲《水调歌》后六叠入破第二,即此诗,见郭茂倩《乐府诗集》。
    锦城丝管日纷纷①,半入江风半入云②。此曲只应天上有③,人间能得几回闻④?(江风,言音之清。入云,言声之高。天上,形容歌舞之妙。《杜臆》:胡元瑞因李群玉有赠歌妓相同,因以花卿为歌妓。窃谓此诗非歌妓所能当,其为花惊定无疑。其人恃功骄恣,故语含讥刺。能得几回闻,言其必不能久也。)。
    ①汉灵帝歌:“清丝流管歌玉凫。”曹植诗:“齐讴楚舞纷纷。”②梁元帝诗:“江风当夏清。”曹植《七启》:“长裾随风、悲歌入云。”③古诗:“谁能为此曲。”《宣室志》:玄宗梦仙子十辈御云而下,列于庭,各执乐器而奏之,其度曲清越,殆非人世也。及乐阕,有一仙子前曰:“此神仙紫云之曲也。”乐府《陇西行》:“天上何所有。”④《列子》:“耳目所观听,皆非人间之有。”
    焦竑曰:花卿恃功骄恣,杜公讥之,而含蓄不露,有风人言之无罪,闻者足戒之旨。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
    杨慎曰:花卿在蜀,颇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讽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当时锦城妓女,独以此诗入歌,亦有见哉。
    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少伯,无以过之。其首句点题,而下作承转,乃绝句正法也。李白《苏台览古》云:“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亦首句点题也。有在次句点题者,如杜常《华清宫》云:“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是也。有在三句点题者,如储光羲《寄孙山人》云:“新林二月孤舟还,水满清江花满山。借问故园隐君子,时时来往住人间。”是也。有在四句点题者,如韩愈《楚昭王庙》云:”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是也。有一句二句点题者,如李白《秋下荆门》云:“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是也。有一句三句点题者,如李白《与史钦听黄鹤楼吹笛》云:“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也。有一句四句点题者,如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云:“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是也。有二句三句点题者,如常建《三日寻李九庄》云:“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是也。有二句四句点题者,如孟浩然《济江问舟子》云:“潮落江平未有风,轻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是也。有三句四句点题者,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会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也。又有两扇立格,对起分承者,如少陵《存殁口号》云:“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玉局他年无限事,白杨今日几人悲。”是也。
    少年行二首
    【鹤注】此上元二年夏在成都作。
    莫笑田家老瓦盆①,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玉惊人眼②,共醉终同卧竹根③。(首章,有达观齐物意,乃晓悟少年之词。【卢注】瓦盆与金玉虽异,若论盛酒而饮,及其醉时,则彼此共卧于竹根,又何贵贱之别乎?)①《后汉逢萌传》:“首戴瓦盆。”《阮籍传》:“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
    ②《吴越春秋》:玉杯银樽。
    ③公诗“只想竹林眠”,即卧竹根之意。又诗“鸟下竹根行”,亦概言竹傍也。按:杜田《补遗》:《酒谱》云:老杜“共醉终同卧竹根”,盖以竹根为饮器也。庾信《谢赵王赐酒》诗:“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赵次公曰:卧竹根,谓同醉卧竹根之傍,《选》诗“徘徊孤竹根”可证。若如杜田说,饮器岂可谓之卧乎。《汉高帝纪》:“时饮醉卧。”罗大经曰:瓦盆金玉,同博一醉,尚何分别之有。由是推之,蹇驴布鞯,与骏马金鞍,同一游也。松床筦席,与绣帏玉枕,同一寝也。知此,则贫富贵贱,皆可以一视矣。
    其二
    巢燕引雏浑去尽,江花结子也无多。黄衫年少来宜数①,不见堂前东逝波。(次章有及时行乐意,乃鼓舞少年之词。春光已去,时不可返,故宜频数来游。)
    ①《北史麦铁杖传》:将度辽,呼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我得被杀,尔当富贵。”《唐书礼乐志》: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立左右,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
    赠虞十五司马
    【鹤注】梁氏编在大历三年,时公年是五十七岁矣。当如《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不应云“百年嗟已半。”当是上元宝应间在成都作,故云:“沙岸风吹叶,云江月上轩。”若在公安,则公未尝舍舟,不应有此语也。
    远师虞秘监①,今喜识玄孙。形象丹青逼,家声器宇存。凄凉怜笔势②,浩荡问词源③。爽气金天豁④,清谈玉露繁⑤。伫鸣南岳凤⑥,欲化北溟鲲⑦。(上叙虞氏渊源。【卢注】师秘监,师其书法也。公九龄作大字,平日能书可知。形象逼丹青,以孙比祖。家声存器宇,自祖及孙也。笔势、词源,追怀秘监。爽气以下,称美司马。金天、玉露,借秋景为喻。南凤、北鲲,言能变化飞腾。)
    ①《唐书》:虞世南,余姚人。太宗践阼,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为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殁,太宗敕图其像于凌烟阁。《唐书》:时称世南五绝,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②王僧虔《论书》:“崔瑗笔势甚快,而结字小疏。”③浩荡,旷远也。《隋文学传》:“笔有余力,词无竭源。”④张衡《思玄赋》:“顾金天而叹息兮。”⑤周祗箴:“清谈辍响。”江淹赋:“玉露暖天。”董仲舒有《繁露篇》。⑥刘桢诗:“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⑦《庄子》:北海有鱼,名曰鲲,化为大鹏。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①。过逢连客位②,日夜倒芳樽③。沙岸风吹叶..
    ④,云江月上轩⑤。百年嗟已半,四座敢辞喧⑥。书籍终相与,青山隔故园.. ⑦。(下叙彼此交情。儒门不异,虞杜皆旧家。“过逢连客位”,虞为主人也。岸风、江月,乃成都晚景。“四座敢辞喧”,同饮兴豪也。赠书于故园,言两人相期北归。或特过,或偶逢,皆与诸客连位而饮,正见司马好客,与俗交有别。《杜臆》谓虞杜作客而饮他人者,非是。此章两段,各十句。)。①《前汉艺文志》:“儒家者流。”颜延之诗:“家崇儒门。”
    ②沈约诗:“客位紫苔生。”③《晋史论》:“刘、毕芳樽之交。”④鲍照诗:“野旷沙岸静。”⑤《别赋》:“月上轩而飞光。”⑥古乐府:“四座乐且康。”⑦《魏志》:蔡邕闻王粲在门,倒屣迎之。谓座客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病柏
    此下四章,梁权道及黄鹤俱编在上元二年之秋,今并依旧次。
    有柏生崇冈①,童童状车盖②。偃蹇龙虎姿③,主当风云会。神明依正直..
    ④,故老多再拜⑤。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⑥。(病柏,伤直节之见摧者,此从盛时叙起。崇冈,势尊严。车盖,状耸翠。龙虎,干奇古。风云,气阴森。神依树,故人致敬。根内拨,故色外枯。)①《琴赋》:“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冈。”
    ②《蜀志》:“先主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高五丈,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③司马相如《大人赋》:“绸缪偃蹇。”注:“偃蹇,夭矫也。”《后汉耿纯传》:纯说李轶曰:“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
    ④《左传》:“史嚣曰:“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庄子》:“松柏其生也正。”⑤《宋书》:鲁郡孔子庙柏,旧有二十四株,其二株先折倒,土人崇敬。江夏王义恭悉遣伐取,父老莫不叹息。⑥《长杨赋》:“中路而后驰。”
    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①,日夜柯叶改②。丹凤领九雏③哀鸣翔其外。鸱鸮志意满④,养子穿穴内。(此形容衰时之柏,得地盘据,(,) 承千年根。岁寒改柯,承颜色坏。凤去鸱巢,则神人失所凭依矣。忽无凭,翻《论语》岁寒后调。柯叶改,翻《礼记》不改柯易叶。)
    ①欧阳建诗:“松柏隆冬瘁,然后知岁寒。”古诗:“枝叶日夜零。”②《记》:“如松柏之有心,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③《乐府》:“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④《记》:“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后汉北海靖王传》:“志意衰惰。”
    客从何乡来,仁立久吁怪①。静求元精理②,浩荡难倚赖③。(未以感慨之意作结。观盛衰倏异,知造化为难凭矣。此章前二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①《诗》:“伫立以泣。”孔安国《尚书传》:”吁,疑怪之词。”
    ②《后汉书》:元精所生,王之佐臣。《论衡》:“天禀元气,人受元精。”
    ③浩荡,犹言渺茫。王嗣奭曰:此章有托而发。“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一木之微,崇重至此。丹凤、鸱鸮,喻正人摧折,则善类伤心,而小人快意。结语尤悲,如范滂语子云:“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意正相似。师氏谓此诗为郭英又而作。英乂镇成都,为人端直,蜀人重之。永泰元年,崔旰反,英乂为韩澄所杀。诸孤哀苦莫诉,故有凤雏哀鸣之句。崔旰窃据成都,故有鸱鸮穿穴之句。盖隐其词以托讽也。今按崔郭事在去成都后,时地未合。
    黄生曰:此喻宗社欹倾之时,君子废斥在外,无从匡救,而宵小根据于内,恣为奸私,此真天理之不可问者。
    病橘
    【鹤注】《唐十道志》:蜀有橘柚之园。
    群橘少生意①,虽多亦奚为,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②。剖之尽蠹蚀,采掇爽所宜③。纷然不适口④,岂只存其皮。萧萧半死叶⑤,未忍别故枝。玄冬霜雪积⑥,况乃回风吹⑦。(病橘,伤贡献之劳民也。首叙橘病堪怜。少生意,故其实酸涩而蠹,其叶半死易调。《杜臆》:“未忍别故枝”,偏于无知之物写得有情。)
    ①《晋书殷仲文传》:“无复生意。”
    ②《尔雅注》:棠,今之杜梨。陆曰:其子有赤白美恶,白色为甘棠,赤色者涩而醉。
    ③《诗》:“薄言采之。”“薄言掇之。”
    ④《庄子》:“柦梨橘柚,皆可于口。”梁元帝书:“适口充肠,无索弗获。”
    ⑤《七发》:“其根半生半死。”
    ⑥刘桢诗:“自夏涉玄冬。”⑦庾信诗:“回风好送师。”尝闻蓬莱殿,罗列潇湘姿①。此物岁不稔②,玉食失光辉③。冠盗尚凭陵..
    ④,当君减膳时⑤。汝病是天意⑥,吾愁罪有司。忆昔南海使⑦,奔腾献荔支。百马死山谷⑧,到今耆旧悲⑨。(此借橘以慨时事。病橘不供,适当减膳之时,疑是天意使然。但恐责有司而疲民力,故引献荔事为证。节节推开,意多风折。此章两段,各十二句。)①鲍照诗:“橘生潇湘侧。”《山海经》:洞庭之山,其木多橘。《唐书》:潭州有橘洲。《太真外传》:开元末,江陵进乳柑橘,上以十枝种于蓬莱宫,天宝十载秋,结实,于是宣命赐及宰臣。
    ②古诗:“此物何须用。”【朱注】橘结实,一年多必一年少,故曰岁不稔。《国语》:“不稔于岁。”③《尚书》:“惟辟玉食。”《汉陈咸传》:“泰侈玉食。”注:“玉食,美食如玉也。”④《左传》:“凭陵我城郭。”⑤《汉书》:国有大灾,则减膳撤乐,示自责也。
    ⑥又《息夫躬传》:“民心悦而大意得矣。”⑦《后汉和帝纪》: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险阻,死者继路。唐羌为临武长,上书言状,和帝罢致之。《唐国史补》: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支。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每岁飞驰以进。《唐书》:杨贵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其味未变,已至于京师。杜修可曰:唐所贡乃涪州荔支,由子午道而往,非南海也。此特借汉事以讥之。
    ⑧魏明帝诗:“百马齐辔。”⑨曹植诗:“但见耆旧老,不睹新少年。”
    枯棕
    鹤曰:上元二年,蜀有段子璋之变,故诗云“伤时苦军乏。”《广志》:棕一名栟榈,状如蒲葵,有叶无枝。陈藏器《本草》:其皮作绳,入水千年不烂。
    蜀门多棕榈①,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②,虽众亦易朽。徒布如云叶③,青青岁寒后④。交横集斧斤⑤,凋丧先蒲柳⑥。(枯棕,伤民困于重敛也。首叙棕枯之故。棕本耐寒,但为斧斤所剥,故先蒲柳而凋零耳。)。
    ①《南都赋》:“其木则栟榈,结根竦本,垂条婢媛。”
    ②陈琳檄:“割剥元元。”③卢湛云:“叶不云布,华不星烛。”④《抱朴子》:“扬青于岁寒之后。”⑤韩安国《几赋》:“荷斧斤,援葛虆。”⑥《北史》:韦世康与子书曰:“耄虽未及,壮年已谢,霜早楸梧,风走蒲柳。”《世说》:顾悦之发早白,帝问其故,对曰:“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之质,望秋先零。”《说文》:“杨柳即蒲。”
    伤时苦军乏①,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有同桔棕木,使我沉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此见枯棕而念生民。军兴赋重,剥民等于剥棕,此嗟叹本意。江汉,指巴蜀,生成,谓物。生死,比人。)
    ①《齐高帝纪》:时军容寡阙,乃编棕皮为马具。
    啾啾黄雀啄①。侧见寒蓬走②。念尔形影干③,摧残没藜莠④。(一结语多感慨。雀啄棕毛,飘如蓬走,究竟形销影灭,埋没藜莠耳。此章前二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①《吴越春秋》:螳螂捕蝉,不知黄雀之在其后。
    ②何逊诗:“严野散寒蓬。”③李密《陈情表》:“形影相吊。”④《前汉郊祀志》:嘉禾不生,而蓬蒿藜莠茂焉。卢元昌曰:公《为王阆州进论》一表,其中云:敕天下征收赦文,减省军用外,诸色杂赋名目,损之又损,剑南诸州,困而复振矣。《枯棕》一章,即是此意。
    诗中咏物之作,有就本题作结者,如此章是也。有借客意作结者,如《病橘》、《枯柟》是也。可悟诗家擒纵之法。
    枯柟
    楩柟枯峥嵘①,乡党皆莫记。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②。(枯柟、伤大材之见弃也。首叙老于孤立。)
    ①《蜀都赋》:“楩楠幽蔼于谷底。”《子虚赋》:“刻削峥嵘。”
    ②陶潜诗:“惨惨寒日”上枝摩苍天①,下根蟠厚地。巨围雷霆拆,万孔虫蚁萃。冻雨落流胶②冲风夺佳气③。白鹄遂不来④,天鸡为愁思⑤。(此言其憔悴失所。枝根虽具,(,) 生意久亡,故造物日侵,而虫鸟见伤。)
    ①魏文帝诗:“修于摩苍天。”②《楚辞》:“使冻雨兮洒尘。”《尔雅注》:“江东呼夏月暴雨为冻雨。”庾信诗:“枯枫乍落胶。”【朱注】流胶,树中胶液流出也。③《楚辞》:“冲风起兮水扬波。”注:“冲风,隧风也。”宋江夏王锋《修柏赋》:“冲风不能摧其枝。”
    ④吴迈远诗:“可怜双白鹄。”⑤谢灵运诗:“天鸡弄和风。”《尔雅》:“翰,一名天鸡,赤羽之鸟也。”注:《逸周书》:“文翰,若彩鸡,成王时蜀人献之。”按《汲冢周书王会篇》云:“蜀人以文鶾。”文鶾者,若翬雉。犹含栋梁具①,无复霄汉志②。良工古昔少③,识者出涕泪④。种榆水中央⑤,成长何容易。截承金露盘⑥,袅袅不自畏。(未用比喻作结,慨用舍之失宜。栋梁,伤大才莫用。种榆,比力小任重。此章,首段四句,下两段各八句。)
    ①《王命论》:“楶棁之材,不荷栋梁之任。”
    ②仲长统《乐志论》:“可以凌霄汉,出宇宙之外矣。”③《东都赋》:“眇古昔而论功。”④蔡琰《笳曲》:“涕泪交垂。”⑤《诗》:“东门之枌。”毛氏注:“枌,白榆也。”《尔雅释》:“榆之皮色白者,名枌。”《齐民要术》:“榆性软弱,久无不曲例,非佳好之木。”《诗》:“宛在水中央。”
    ⑥《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叶石林曰:此诗“犹含栋梁具,无复霄汉志”,当是为房次律而作。自汉魏以来,诗人用意深远,不失古风,惟此公为然,不特语言之工也。
    黄生曰:《病橘》一章,赋也。《病柏》、《枯柟》二章,比也。三诗皆得汉魏之髓,不在皮毛上论。
    不见原注:近无李白消息。
    【鹤注】诗云:“世人皆欲杀”,当是白流夜郎之后,盖上元二年也。梁氏编在宝应元年梓州作,不知是年,白己卒矣。曾巩序:乾元元年,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浸阳,过金陵,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间。其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过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诗》:“爱而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①。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②,飘零酒一杯③。匡山读书处④,头白好归来⑤。(此怀李白而作也。敏捷千篇,见才可怜。飘零纵酒,见狂可哀。归老匡山,盖悯其放逐而望其生还,始终是哀怜意。)。
    ①箕子被发佯狂,白之纵酒豪放,亦不得已而然。②《汉书儒林传》:鲁荣广,高材敏捷。刘向《新序》:“聪明敏捷,人之美材。”③《雪赋》:“从风飘零。”薛道衡诗:“陶然寄一杯。”
    ④太白,蜀人,而公亦在蜀,故云归来。《丹铅录》谓指彰明县南之匡山,若以为匡庐,太白非九江人,何得言归来乎?⑤《楚辞》:“王孙兮归来。”
    顾宸曰:公与白同游齐鲁,在天宝四载。白有《鲁郡石门别杜》诗,自此以后,公屡形怀忆,竟不得再见。冬日春日之怀及梦白二首,白在夜郎,公在秦州。此云“不见李生久”,白在浪游,公在成都。公与白最称交好,考其相从岁月,仅在游齐鲁时。前乎此,后乎此,俱未相见也。
    附考:洪容斋《三笔》曰:杜诗:“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说者以为即庐山也。吴曾《能改斋漫录》辩误一卷,正辩是事。引杜田《杜诗补遗》云:范传正《李白新墓碑》云:白本宗室子,厥先避仇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彰明,绵州之属邑,有大小匡山,白读书于大匡山,有读书堂尚存。其宅在清廉乡,后废为僧房,称陇西院,盖以太白得名。院有太白像,吴君以是证杜句,知匡山在蜀,非庐山也。予按当涂所刊《太白集》,其首载《新墓碑》,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范传正撰,凡千五百余字,但云:“自国朝以来,编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初无补遗所纪七十余言,岂非好事者伪为此书,如《开元遗事》之类,以附会杜诗耶?欧阳
    《舆地广记》云,彰明有李白碑,白生于此县。盖亦传说之误,当以范碑
    为正。
    【朱注】杜田之说,本于杨天惠《彰明逸事》。《杜臆》:太白系出陇西,后遂误传为陇西成纪人。所云清廉乡,亦必青莲之讹。
    黄鹤曰:李集有《望庐山五老》诗云:“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又《望庐山瀑布》云:“而我游名山,对之心益闲。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又《南康军图经》云: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至五老峰,爱其险峭奇胜,曰:“天下之壮观也。卜筑于此,吾将老焉。”今峰下有书堂旧基,白后北归,犹不忍去,乃指庐山曰:“与君再会,不敢寒盟,丹崖绿壑,神其鉴之。”又白《送侄嵩游庐山
    序》,“惭未归于名山。”然则匡山断指浔阳匡庐山。
    今按:《全蜀总志》:龙安府江油县,有大匡山,在县治西三十里,山势高耸,状如匡字。唐李白读书处。岂修志者,亦因《彰明逸事》而附会欤?又考《水经注》:远法师《庐山志》曰:殷周之际,匡俗先生游此山,时人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因以名山。然则庐山亦称匡山,盖以姓得名耶?
    草堂即事
    诗云“建子月”,是上元二年十一月在草堂作。
    荒村建子月①,独树老夫家②。雪里江船渡③,风前竹径斜④。寒鱼依密藻⑤,宿雁聚圆沙⑥。蜀酒禁愁得,无钱何处赊。(首叙冬日草堂,中四写景,末二述情,合之皆所谓即事也。荒村、独树,凄凉之况。建子、老夫,用假对法。寒鱼、宿雁,兼自喻穷冬族泊,故落句有赊酒销愁之慨。)。
    ①《杜臆》:《春秋》变古则书。诗云“建子月”,盖史法也。《肃宗纪》:上元二年九月,诏去上元号,称元年,以十一月为岁首,建子月王午朔,上受朝贺,如正旦仪。马融曰:周正建子,为天统。”
    ②陶潜诗:“独树众乃奇。”③庾信诗:“俱来雪里看。”④刘宪诗:“风前雪里觅芳菲。”梁元帝诗:“竹径露初圆。”⑤庾信诗:“寒鱼抱冻沉。”薛昉诗:“细藻欲藏鱼。”⑥骆宾王诗:“宿雁下庐洲。”《杜臆》,宿鹭,当作宿雁。冬寒但有雁耳,鹭畏露,白露降,便飞去矣。《物类志》:人养鹭于池塘,驯若家禽。每至白露,即飞腾而去。
    徐少尹见过
    【鹤注】此当是上元二年冬作。又曰:少尹与行军自不同。西都、东都、北都、凤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府尹各一人,少尹二人,初不言以少尹为行军长史,但云:永徽中,改尹为长史。又云:天下兵马元帅府,有行军长史、行军司马。今题云“少尹”,而诗云“行军”,徐当是成都尹兼节制兵马,以时乱,故少尹兼称行军也。
    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交新徒有喜,礼厚愧无才,赏静怜云竹①忘归步月台②。何当看花蕊,欲发照江梅。(上四叙事,见自谦意。下四叙(,) 景,见喜客意。晚景,谓日暮之时。尹何时当再来乎,梅将发而照江矣,期之也。)
    ①张正见诗:“翠竹梢云而结丛。”②谢灵运诗:“游目倦忘归。”梁武帝《秋笛曲》:”绕虹梁,流月台。”
    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作
    【鹤注】当是上元二年浣花时作。过江上宅时郁尚谪楚中,是年盖放还矣。
    暂往比邻去①,空闻二妙归②。幽栖诚简略,衰白已光辉。野外贫家远③村中好客稀。论文或不愧,重肯款柴扉④。(简略,承比邻句,阙展待也。(,) 光辉,承二妙句,特枉驾也。下四,困失款而冀其重来。)
    ①曹植诗:”万里犹比邻。”②《晋书》:尚书令卫瓘与尚书郎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③陶潜诗:”野外罕人事。”④范云诗:“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赵汸曰:前后诗中,每以无俗物、绝交游、门径榛塞为喜,独于范吴之来,阙于展待,委曲尽情如此,则平日称懒者果真懒乎。
    王嗣奭曰:公素以文自负,如“文章千古事”,则内信干心。“斯文忧患余,”则窃比于圣。故亦不轻与人论文。“重与细论文”,则须李白;“佳句法如何,”则询高适。二人皆高品也。如吴侍御辩释无辜,宁拂上官而甘迁斥者,乃公心契,论文不愧,岂泛言者哉。
    罗大经《鹤林玉露》曰:范员外、吴侍御,访少陵于草堂,杜偶出,不及接见,因谢之以诗。陈后山在京师,张文潜、晁无咎为馆职,联骑过之,后山偶出萧寺,二君题壁而去。后山亦谢之以诗云:“白社双林去,高轩二妙来。排门冲鸟雀,挥壁带尘埃。不惮升堂费,深愁载酒回。功名付公等,归路在蓬莱。”杜陈一时之事相类。二诗蕴藉风流,未易优劣。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鹤注编在上元二年冬成都作。是时高适刺蜀,以摄尹事至成都也。考《旧书高适传》:崔光远不能摄军,天子罢之,以适代为成都尹、西川节度。然此诗不曰高尹,而仍谓高使君。且是年十一月,光远卒,十二月旋以严武为成都尹,则适实未尝代光远也。及严武于宝应元年召归后,却不闻成都别除尹。史云:代宗即位,吐蕃陷松、维、保诸州,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以严武代还。必宝应元年七月至广德元年十二月,乃适尹成都也。但此时,公无一诗与高,盖适为尹时,公同在东川,及严武再镇蜀,方归草堂也。王抡终于彭州刺史,后有《哭王彭州抡》诗。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①。江鹳巧当幽径浴②,邻鸡还过短墙来。绣衣屡许携家酝③,皂盖能忘折野梅④。戏假霜威促山简⑤,须成一醉习池回⑥。(上四,草堂阒寂之景,下欲王携酒邀高同至也。鹳浴、鸡飞,晴暖景象,即开门所见者。绣衣、霜威,指王。皂盖、山简,指高。习池,借比草堂。堂有野梅,故以折梅招之。)
    ①《抱朴子》:公旦执贽于白屋。白屋,白茅覆屋也。
    ②鹳,水鸟,形似鹤。庾信诗:“幽径忽春临。”③洙曰:汉侍御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大狱。④《续汉志》:二千石,皂盖朱雨幡。陆凯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⑤赵曰:霜威,御史有风霜之任也。崔篆《御史箴》:“今鹰隼始击,以成严霜之威。”诸葛颖诗:“叶落霜威重。”⑥《晋书》:习氏,荆上豪族,有佳园池。山简每山嬉游,多之池上,名之曰高阳池。
    朱瀚云:作诗代书,促侍御践约,并邀高来同饮,真率如话,而矩度谨严,仍有惜墨如金之意。
    今按:邻鸡过墙,语近浅易。绣衣、皂盖,又近拙钝。恐非少陵匠意之作也。【补注】诗家用短墙,不避俗字,但有工拙之不同。杜公此句,语率而近俚,元仇仁近云:“桃柳参差出短墙,小楼突兀看湖光。”自觉风趣嫣然。
    王竟携酒高亦同过共用寒字
    卧病荒郊远①,通行小径难②。故人能领客,携酒重相看。自愧无鲑菜③空烦卸马鞍,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④。(亦从草堂叙起。王果携酒而至,(,) 喜之也。劝高醉饮御寒,戏之也。【原注】“高每云:汝年几小,且不必小于我,故此句戏之。”)
    ①谢灵运诗:“卧病同淮阳。”②《前汉书》:陈恢见沛公曰:“足不通行无所累。”③《集韵》:“鲑,吴人鱼菜总称。”《齐书》:庾杲之清贫自业,食唯有韭、葅、瀹韭、生韭杂菜。任昉戏之曰:“谁谓庾郎贫,食鲑尝有二十七种。”二十七,言三九也。
    ④颜延之诗:“严驾越风寒。”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
    【鹤注】此当上元二年冬在蜀州作。《元和郡县志》:江,一名皂江,
    经蜀州唐兴县东三里。任慥《渠堰志》:九■口堰,其源出于皂江,至郫之
    栅头,别流为温江口。曰九口者,实两江之汇也。晏公《类要》;江,
    一名皂里水,今在新津。,音躬。
    伐竹为桥结构同①,褰裳不涉往来通②。天寒白鹤归华表③,日落青龙见水中④。顾我老非题柱客⑤,知君才是济川功⑥。合欢却笑千年事⑦,驱石何时到海东⑧。(上四观竹桥,下四简李公。结构同,等于木桥。往来通,驾竹而渡。鹤归华表,柱可栖鹤。龙见水中,桥影若龙也。题柱客,公自谦。济川功,颂司马。赵次公曰:合欢,桥落成而聚客欢饮。笑者,笑前人之劳而无成。)
    ①雷次宗《豫章记》:“伐竹为筏。”《鲁灵光殿赋》:“观其结构。”②《诗》:“褰裳涉洧。”“褰裳涉溱。”任昉诗:“江湖忽往来。”③刘叔敬《异苑》:晋太康二年冬,大雪,南州人见二白鹤语于桥下曰:“今兹寒不减尧崩年也。”于是飞去。白鹤事当主《异苑》,奋引丁令威化鹤归集城门华表柱者,误。此华表,指桥柱。李义山诗“灞水桥边倚华表,”亦可证。又梁昭明太子启:“虹入汉而藏形,鹤临桥而送语。”④《朝野佥载》:赵州石桥甚工,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天后时,默啜欲南过桥,马跪地不进,但见青龙卧桥上,奋迅而怒,贼乃遁去。今按:青龙,用费长房竹杖事,切竹桥也。《楚辞》:“麾蚊龙以津梁。知桥可称龙。”
    ⑤顾,念也。《华阳国志》:蜀城北八十里,有升仙桥、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其柱曰:“大丈夫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⑥《说命》:“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⑦《乐记》:“酒食者,所以合欢也。”《淮南诠言》:“今有美酒
    合欢以相飨,卑礼婉辞以接之。”⑧《齐地记》:秦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石皆流血。
    观作桥成月夜舟中有述还呈李司马
    草堂本有此题。诸本通上章,为二首。连日观桥,舟皆设酒,观诗中屡字可见。
    把烛桥成夜①,回舟客坐时。天高云去尽,江迥月来迟。衰谢多扶病,招邀屡有期。异方成此兴,乐罢不无悲。(上章题桥成,此章述己意。把烛桥成,言刻日完功。云去月来,记舟前夜景。悲有三意,衰年多病,而又在异方,故悲不自胜。)。
    ①《梁武帝纪》:“把烛看事。”
    李司马桥成承高使君自成都回
    王洙曰:时高适守蜀州而摄成都,故题云自成都回。《九域志》:蜀州东至成都一百里,故诗云:“桥东待使君。”又知是诗在蜀州作。【钱笺】唐制节度使阙,以行军司马摄知军事,未闻以刺史也。
    向来江上手纷纷,三日功成事出群。已传童子骑青竹①,总拟桥东待使君。(上二司马桥成,下二使君回蜀。手纷纷,经营者众也。)①《后汉书》:郭弼为并州牧,始至,行部到河西美稷,有童儿数百,骑竹马迎之曰,”闻使君到,喜,故来迎。”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黄鹤编在宝应元年。梦弼曰:时吐蕃分三道入寇,欲取成都为东府,窦公以御史出检校诸州军储器械。得以便宜入奏,公作是诗以赠之。鹤曰:考新旧史、《会要》,无检察使,唯有巡察、观察、按察之名。然《欧阳詹集》有《送韦检察》诗,又似史失书。
    【朱注】《会要》有西山运粮使、检校户部员外郎。诗云:“运粮绳桥壮士喜。”疑即此官,窦盖以侍御出耳。又曰:诗云:“八州刺史思一战,三城守边却可图。”是西山未没吐蕃时作。
    窦侍御,骥之子、凤之雏①。年未三十忠义俱②,骨鲠绝代无③。炯如一段清冰出万壑,置在迎风露寒之玉壶④。蔗浆归厨金碗冻⑤,洗涤烦热足以宁君躯。政用疏通合典则⑥,戚联豪贵耽文儒⑦。(此叙窦之履历。首四,记其美质忠心。清冰四句。喻其廉操清望。政用二句,称其法古崇儒。《杜臆》:起段,如雷轰电闪,风雨骤至,长短错综,似无条理,而所注意,在“骨鲠绝代无”、”足以宁君躯”,至衬语则极形容其清冷,盖必清心冷面入,方能直言时事,足以制强寇而释主忧。玉壶、清冰,金碗、蔗浆,欲涤君王之烦热。窦行盖在夏时,故借喻及此。窦侍御为一句,骥子、凤雏为一句。)
    ①《北齐书》:裴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蜀志》:庞统,德公之从子。德公谓统为凤雏。《晋书》:陆云幼时,吴尚书闵鸿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②《华阳国志》:汉施表忠义。
    ③《荀子》:“君有忠臣,谓之骨鲠。”
    ④鲍照诗:“清如玉壶冰。”《西京赋》:“既新作于迎风,增露寒与储胥。”注:“皆馆名。”《汉书》:武帝元封二年,因秦林光宫,复增通天、迎风、储胥、露寒。赵曰:露寒,旧本作寒露,盖传写之误。公《槐叶冷淘》诗:“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则用字初未尝倒。⑤《前汉礼乐志》:《景星歌》:“秦尊柘浆析朝醒。”注:“取柘
    浆汁以为饮,可解酲也。”⑥《礼经解》:“疏通知远,书教也。”《书》:“有典有则。”⑦《后汉舆服志》:进贤冠,文儒者之服。
    兵革未息人未苏①,天子亦念西南隅②。吐蕃凭陵气颇粗,窦氏检察应时须。运粮绳桥壮士喜③,斩木火井穷猿呼④。八州刺史思一战⑤,三城守边却可图⑥。此行入奏计未小,密奉圣旨恩宜殊⑦。(此送侍御入觐。西山密迩吐蕃,窦公检察其地,运粮斩木,则军储足而运道通,故乘此可议战守。今回京入奏,必能上合帝心也。【卢注】检校责在轮粮,粮足始可战守,故公上严武《两川说》云:顷者三城失守,非兵之过也,粮不足也。)
    ①陆机《思归赋》:“兵革未息,宿愿有违。”②《初学记》:自剑阁西南为益州。③【钱笺】《元和郡县志》:绳桥,在茂州汶川县西北,架大江水,蔑笮四条,以葛藤纬络,布板其上,虽从风摇动,而牢固有余,夷人驱牛马去来无惧。今按其桥以竹为索,阔六尺,长十丈。《舆地纪胜》:绳桥,在维州保宁县东十五里,辫竹为绳,其上施木板,长三十丈,通蕃汉路。
    ④斩木于火井之地,言除道以通运,无木可依,故猿呼。鹤曰:《寰宇记》:水涸时,以火投井中,即焰出,移时方灭,令在蓬州。此诗指蓬州火井言。《蜀都赋注》:火井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焰出通天,以竹筒盛之,接其光而无炭。取井火还,煮井水一斛,得四五斗盐。家火煮之,不过二三斗盐耳。《晋书》:李充为记室参军,家贫,求补外。楚裒问之。曰,“穷猿投林,何暇择木。”⑤《旧书地理志》:剑南节度使,西抗吐蕃,南抚蛮獠,统团结营及松、维、恭、蓬、雅、黎、姚、悉八州兵马。公《东西两川说》:八州素归心于其世袭刺史。【朱注】《高适传》:自邛关黎雅以抵南蛮,由茂而西,经羌中平戎等城,界吐蕃濒边诸城,皆仰给剑南。
    ⑥《唐书》:彭州有羊灌、田朋、笮绳桥、三守捉城,又有七盘、安远、龙溪三城,皆界茂州汶山。朱又云:公《西山》诗有“绳桥战胜迟”之句,则此三城,乃三城捉手也。【蔡注】指姚、维、松三州,非。
    ⑦晋群臣《立庙奏》:“圣旨弘深,远迹上世。”绣衣春当霄汉立①,彩服日向庭闱趋②。省郎京尹必俯拾③,江花未落还成都④。(此言侍御省亲。霄汉立,得近君。庭闱趋,得侍亲。省郎京尹、冀其增秩。江花未落,仲夏去而初秋回也。)
    ①绣衣,御史之服。汉有绣衣直指使。②老莱子彩眼以娱亲。庭闱,注见本卷。③《前汉书》:夏侯胜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取青紫如俯地拾芥耳。”
    ④江花,指荷。后《到村》诗“蛟龙引子过,荷董逐花低”可证。江花未落还成都,肯访浣花老翁无?为君酤酒满眼酤①。与奴白饭马青刍②。(此望侍御还蜀。【钱笺】酤酒相贺,而又下及奴马,燕喜之至也,《杜臆》未段承上,须有叠句,而通篇一韵到底,每用叠韵。妙协音节,极起伏顿挫之妙。此章前二段各十句,后二段各四句。①满眼酤,谓满前皆酒酤也,即公诗“浊醪必在眼”意。旧注谓蜀人以竹筒沽酒,酒满筒眼,似近于俚。上酤字,贾酒也。《小雅》:“无酒酤我。”下酤字,一宿酒也。《商颂》:“既载清酤。”《世说》:鲍照答颜延之曰:“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②林时对曰:傅玄《盘中》诗:“何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菽。”此诗结句所祖。王建诗云:“人客少能留我屋,客有新浆马有粟。”句法与杜相合。朱鹤龄曰:是时吐蕃窥西山三城,西川八州刺史合兵御之,故窦侍御以战守机宜入奏朝廷。《钱笺》引东川梓、遂、果阆等八州者,全无交涉。
    申涵光曰:《入奏行》是集中变体。长短纵横,太白所长,正尔不必效之,失其故步。
    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
    诗云蜀城,当是在成都时作。黄鹤编在梓州,误。【朱注】张叔卿,鲁人,见公《杂述》及《旧唐书李白传》。
    乡关胡骑满①,宇宙蜀城偏。忽得炎州信②,遥从月峡传③。云深骠骑幕..
    ④,夜隔孝廉船⑤。却寄双愁眼,相思泪点悬⑥。(上四得叔卿书,下四以诗代意。《杜臆》:胡骑满,言居蜀之故。炎州来信,从月峡遥传。正见蜀城之偏也。云深夜隔,总伤其远阔。骠骑幕,判官所居。孝廉船,因张凭同姓而借用之。公所寄者诗,而云却寄双眼,出语甚奇,盖写诗时,泪点沾纸,则泪眼与诗同去矣,此十字句法。)。①隋孙万寿诗:“乡关不再见,怅望穷此晨。”②《楚辞》:“嘉南州之炎德。”③《十道志》:渝州有明月峡,三峡之始。④《汉书》:元狩二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⑤《世说》:张凭尝谒丹阳尹刘惔,惔留宿,明日乃还船。须臾,惔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召与同载,时人荣之。⑥《吴越春秋》:王夫人歌:“泪泫泫兮双悬。”
    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
    【鹤注】诗云“江边问草堂”,当是宝应元年在草堂时作。
    有客骑骢马①,江边问草堂。远寻留药价②,惜别倒文场③。入幕旌旗动..
    ④,归轩锦绣香⑤。时应念衰疾,书疏及沧浪⑥。(上四侍御就别,下四送别侍御。倒文场,意气倾倒于文场。若作到字,与问草堂重复矣。行幕轩车,魏之行色。沧浪,即指浣溪,所谓“百花潭北即沧浪”也。)①骢马,用汉桓典事。②《高士传》:韩康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③《杜预传赞》:“元凯文场,号为武库。”④《东都赋》:“施旗拂天。”⑤刘绘诗:“交错锦绣陈。”⑥王羲之帖:“不得君家书疏。”晋那呵滩侍:”书疏数知闻,莫令信使断。”
    赠别何邕
    【鹤注】宝应元年,公送严武至绵州,其别何邕,当在此时。诗云“绵谷元通汉”,何盖为绵谷尉也。又云“传语故乡春”,何盖京兆入而赴长安也。邕即前所云何十一少府耶?
    生死论交地①,何由见一人。悲君随燕雀②,薄宦走风尘③。绵谷元通汉..
    ④,沱江不向秦⑤。五陵花满眼⑥,传语故乡春。(上四送别何邕,下四别后情绪。生死交情,既难多得,何又随燕雀而走风尘,更觉孤寂矣。绵谷通汉,邕可至京。沱江背秦,己犹滞蜀也。长安不见,而欲传语春光,公思乡之意切矣。悲君二字贯下,此十字为句。)①《翟方进传》:“一死一生,乃见交情。”②《公孙弘传赞》:“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
    ③任昉表:“薄宦东朝。”④《唐书》:绵谷县,属利州,利与剑为邻,剑州至绵,不远三百里。《禹贡》注:汉出为潜。《史记正义》:潜水,出利州绵谷县东龙门山大石穴下。【朱注】绵谷,即蜀汉之汉寿,今保宁府广元县是。“绵谷元通汉”,谓绵谷潜水,本上合于沔阳之汉水也。汉中北直长安,故云。
    ⑤《汉书地理志》:沱水,在蜀郡郫县西,东入大江。其一在汶江县西南,东入江。郭璞《尔雅注》:沱水,自蜀郡都安县湔山,与江别而更流。金履祥曰:江至永康军导江县,诸源既盛,遂分为沱,东至眉州彭山县,复合于江。【朱注】沱江,《蜀志》谓一在灌县,一在新繁。灌县之沱,一名郫江,即郭注所云别江于湔山者。《沟洫志》谓李冰所穿,恐亦因禹故迹而疏之耳。
    ⑥五陵,见《秋兴》诗注。
    绝句
    赵次公谓江边踏青,乃成都事,盖因前诗有“草见踏青心”句也。按:是年西山有吐蕃之警,故云旌旗、鼓角。依赵氏编在宝应元年春成都诗内。
    江边踏青罢①,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此春日伤乱之作。旌旗,日所见。鼓角,夕所闻。)
    ①杜氏《壶中赘录》:蜀中风俗,旧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占公范《馈饷仪》:三月三日上踏青鞋。隋炀帝诗:“踏青斗草事青春。”李绰《岁时记》:上已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曰踏青。刘禹锡《竹枝词》:“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高棅曰:五言绝句,作自古也。汉魏乐府古词,则有《白头吟》、《出塞曲》、《桃叶歌》、《欢问歌》、《长干曲》、《团扇郎》等篇。下及六代,述作惭繁。唐初工之者众,四杰尤多,宋之问、韦承庆之流,相与继出,可谓盛矣。开元后,独李白、王维,尤胜诸人。次则崔国辅、孟浩然,可以并驾。若储光羲、王昌龄、裴迪、崔颢、高适等数篇,辞简而意长,与前数公,实相羽翼。中唐虽声律稍变,而作者接迹之盛,过于天宝。元和以后,不可得矣。
    严羽曰:绝句难于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
    周敬曰:五言绝难于七言绝者,以语短而气苦于促,字少而意忌于露,格似拙而辞易流于俗也。众唐人一样,宋人又是一样,当以摩诘、青莲为法。
    茅一相曰:绝句固难,五言尤难,离首即尾,离尾即首,而腹亦不可少,妙在愈小而愈大,愈促而愈缓。
    顾璘曰:五言绝句,以调古为上,以情真为得体。
    赠别郑炼赴襄阳
    【鹤注】此宝应元年在浣花溪作,故云“柴门老病身。”其年,史朝义陷营州,羌、浑、奴刺陷梁州,且河东、河中军皆乱,故首言“戎马交驰际。”
    戎马交驰际①,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②,念此别惊神③。地阔峨眉晚..
    ④,天高岘首春⑤。为于耆旧内⑥,试觅姓庞人⑦。(上四惜郑之别,下四赠赴襄阳。《杜臆》:当戎马交驰之际,有此柴门老病之身,无可销愁,惟把君诗以过日耳。今又远去,能不念此别而惊神乎?自兹一别,我在峨眉,君在岘首,地阔天高,何由会面,所以惊神也。倘耆旧中有如庞德公,觅以相报,吾亦将与之偕隐襄阳矣。把君诗、念此别,各三字另读。临别踌蹰,故日色将晚。归览景物,适春意已生。晚春二字,俱不空下。【生注】地阔天高,即水远山长意,变词以避熟。阔贴眉、高贴首,各见匠心。公诗:“狼籍画眉阔。”)。①吴质书:“羽檄交驰。”②《陈书》:隋文帝使后主节饮,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③庾信诗:“眷然惟此别。”④蔡琰《笳曲》:“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⑤《记》:“天高地下。”陈后主《归魂赋》:“映岘首之沉碑。”《元和郡县志》:岘山,在襄阳县东南九里,东临汉水,古今大路。⑥《襄阳耆旧传》,晋习凿齿作。
    ⑦庞德公隐鹿门山,在襄阳。
    重赠郑炼绝句
    与上章先后同时作。
    郑子将行罢使臣①,囊无一物献尊亲②。江山路远羇离日,裘马谁为感激人。(上章叙惜别之情,此章怜其清况也。师氏曰:郑炼出为使臣,其罢归也,囊无一物,廉洁如此。彼乘肥衣轻之人,谁感动激发而周旋之耶。)。
    ①《楚辞》:“历吉日兮吾将行。”《诗小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
    ②《后汉范式传》: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拜尊亲,见孺子焉。”
    江头五咏
    【鹤注】江头,即前江畔独步寻花处。五诗据所见入咏,皆有寓意。
    旧次编在宝应元年。
    丁香
    《图经本草》:丁香,木类桂,高丈余。叶似栎,凌冬不凋。花圆细,黄色。《齐民要术》:鸡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即今丁香是也。《日华子》云:丁香,治口气,所以郎官含之。《碎录》:丁香,一名百结。子出枝叶上,如钉,长三四分。有粗大如山茱萸者,名母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①。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晚堕兰麝中②,休怀粉身念。(【卢注】比喻柔弱者当知自守。丁香体弱而枝坠,其花叶植于小斋,止堪与幽人作缘。若使坠入兰麝,将粉身而不保矣。身名隳于晚节,大概如此。)
    ①【朱注】陈藏器云:丁香,击之则顺理而解为两。李义山诗:“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其合则为结也。《说文》:“垫,下也。”凡物之下堕,皆可云垫。
    ②《石崇传》:婢妾数十人,皆蕴兰麝,被罗縠。《抱朴子》:“耳疲乎郑衙,鼻乎兰麝。”
    丽春
    《图经本草》:丽春草,一名仙女蒿。《格物论》:丽春,一云长春花。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颜色好①,多漫枝条剩②。纷纷桃李姿,处处总能移。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卢注】此比人以知希者为贵。花少则颜色鲜好,花多则枝头余剩,此丽春之胜也。彼桃李凡姿,随移随活,独丽春性异,移之即槁,却似怕人知者,所以可贵也。少字、多字略读,句意自明。须,应须也。漫,徒然也。)
    ①顾云:《群芳谱》:“丽春,罂粟别种也。”根苗一类而数色咸具,此其颜色之好也。②陶潜诗:“枝条始欲茂。”《北史贾思伯传》:客曰:“公合贵重,宁能不骄。”栀子
    《图经本草》:栀子,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热黄,中仁深红。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①。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②。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③。(【远注】此有孤芳自赏之意。此章全属自寓。人间未多,种特异矣。色有用比才堪济时。气相和,比性不
    戾俗。青红点景,自叹历经霜露。色映江波,故钟情在此。舍汝之外,别无可移情矣。)。
    ①【顾注】《西阳杂俎》:诸花少六出者,惟栀子花六出,此正众木中未有也。陶贞白云:栀子,剪花六出,剖房七道,其花甚香,即西域薝蔔花也。《名山志》:楼石山,多栀子,色可染帛,即所云“色有用”也。其性极冷,即所云“气伤和”也。其实经霜则红,即所云“红取风霜实”也。叶似兔耳,厚而深绿,春荣秋瘁,即所云“青看雨露柯”也。
    ②【赵注】《本草》称:栀子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其能理气明矣。此颂栀子之功也,作“气相和”亦是。
    ③谢脁《墙北栀子树》诗:“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还思照绿水,君家无曲池。”末二句本此。黄鹤云:公自喻饱经风霜,而独见遗于物外也。鶒
    陈藏器《本草》:鶒,水鸟。形小如鸭,毛有五采。
    故使笼宽织①,须知动损毛。看云犹怅望,失水任呼号②。六翮曾经剪③孤飞卒未高④。且无鹰隼虑,留滞莫辞劳。(【卢注】此章意在安于义命。(,) 鸟在笼中,不免怅望呼号。上四,怜之也。剪融难飞,留此可免搏击。下四,
    慰之也。竹笼宽织者,恐其损羽毛也,下句申明上旬。【远注】鶒本水鸟
    而受樊笼,故有看云失水之状。)
    ①谢惠连《鶒赋》:“宛羁畜于樊笼。”②《前汉游侠传》:“昼夜呼号。”③【顾注】凡鸟之劲羽,止于六片。《韩诗外传》:“鸿飞千里,特六翮耳。”
    ④陶潜诗:“望云惭高鸟。”花鸭
    花鸭无泥滓①,阶前每缓行。羽毛知独立②,黑白太分明③。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稻梁沾汝在,作意莫先鸣④。(【卢注】此章即渔父独醒之意。独立、分明,是花鸭之皭然自异处。然惟独立,故群心皭。惟分明,故众眼惊。且既沾足稻梁,又何须先鸣以取忌乎。上四,作称羡之词。下四,作警戒之词。“羽毛知独立”,谓群羽之中,知其独立。群心、众眼,指诸鸭言。花鸭当食必呜,但戒其毋先耳。鹤云:公自喻以直言受妒,出居于外,虽有一饱之适,犹以先鸣为戒。)。
    ①《抱朴子》:“虚谈则口吐冰霜,行己则守污泥滓。”
    ②《鹦鹉赋》:“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朱超诗:“独立不成群。”
    ③《汉书薛宣传》:黑白分明。《会稽典录》:张温死,诸葛武侯曰:“其人于清浊太明,善恶太分。”
    ④《尸子》:“战如斗鸡,胜者先鸣。”
    顾宸曰:丁香,立晚节也。丽春,守坚操也。栀子,适幽性也。鶒,
    遣留滞也。花鸭,戒多言也。此虽咏物,实自咏耳。
    野望
    【鹤注】此当是宝应元年成都作。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③,天涯涕泪一身遥④。惟将迟暮供多病⑤。未有涓埃答圣朝⑥。跨马出郊时极目⑦,不堪人事日萧条⑧。(此因野望而寄慨也。上四,野望感怀,思家之念。下四,野望抚时,忧国之情。临桥而望三城,近虑吐蕃。天涯而望海内,远愁河北也。五六属自慨。末句,乃慨世。出郊极目,点醒本题。朱瀚曰:国步多艰,皆由人事所致,结句感慨深长。)。
    ①【唐氏注】西山,在成都府西,一名雪岭。三城戍,即松、维、堡三城。《唐志》注:唐兴有羊灌、田朋、笮绳桥三城。《困学纪闻》:《唐地理志》:彭州导江县,有三奇戍。《韦皋传》:大将陈垍等,出三奇西南。《备边录》:所谓三奇营也。【钱笺】西山三城,界于吐蕃,为蜀边要害,屡见杜诗,正不必作三奇也。
    ②谢脁诗:“怅望南浦时。”《楚辞》:“隐玫山以清江。”《一统志》:万里桥,在成都府中和门外。③《汉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汉宗室传》:王睦悉推财物与诸弟。
    ④古诗:“各在天一涯。”蔡琰《胡笳》:“涕泪交垂。”孔融:“安能苦一身。”⑤《楚辞》:“恐美人之迟暮。”《史记》:留侯性多病。⑥《汉书》:使者谓龚胜曰,“圣朝未尝忘君。”
    ⑦鲍照诗:“跨马出北门。”《世说》,王东亭尝春月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镳俱进。王景兴书:“想亦极目而迥望。”⑧嵇康诗:“何为人事间,自令心不夷。”《楚辞》:“山萧条而无兽。”朱鹤龄曰:按史:是时分剑南为两节度,而西山三城列戍,百姓疲于调役,高适尝上疏论之,不纳。公诗当为此作,故有人事萧条之叹。
    畏人
    诗成后,拈畏人二字为题,非专咏畏人也。蔡氏编在宝应元年。曹植诗:“客子常畏人。”
    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万里清江上①,三年落日低②。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门径从榛草,无心待马蹄。(此诗叹羇旅寂寥也。上四言景,有故乡故国之思。下四叙情,有避世避人之意。《杜臆》:离家万里,寄迹三年,身世孤危,所以畏人而幽栖也。胡夏客曰:万里二语,十字只如一句。)
    ①孔稚珪诗:“孤征越清江。”②三年,旧作三峰,谓登万里桥而望三峰,此说非也。成都无山,安有三峰?【赵注】公自乾元二年入成都,至宝应元年春,为三年矣。
    屏迹三首
    依蔡氏、梁氏,编在宝应元年。按:诗中景物,乃是春夏之候。黄鹤因诗有“年荒酒价乏”句,遂引永泰元年京师斗米千钱为证。又引广德二年,定京城上下酤户,以收月税为证。顾氏谓史书所记,乃长安事,不涉成都。黄氏次在永泰元年者,非是,鲍照诗:“屏迹勤躬稼。”
    衰年甘屏迹,幽事供高卧。鸟下竹根行①,龟开萍叶过②。年荒酒价乏,日并园蔬课③。独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④。(首章,言屏迹景事,在四句分截。鸟下竹根,龟开萍叶,偶然所见,皆属幽事。日并卖蔬课钱,以充沽酒之价,然犹苦不继,故止酌饮甘泉耳。顾云:酌而歌,歌而长,长而至于击樽,击搏而至于破,公之狂态俱见,无聊之态亦见矣。)
    ①《选》诗:“徘徊孤竹根。”
    ②薛道衡诗:“胜龟莲叶开。”③《记》:“儒有并日而食。”庾信诗:“拂雪就园蔬。”④赵曰:击空樽,暗使王大将军酒后击缺唾壶事。秦始皇作骊山陵,诸民怨之,作《甘泉》之歌。此诗则言酌甘泉而歌也。此以屏迹领起,自属首章,他本编在未者,非。顾云:此首虽属古体,而无一句失拈,无一字失对,自是仄韵之律。
    其二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①。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杖藜从白首②,心迹喜双清③。(次章,申言屏迹之志。下六分应一二。拙者心静,故能存道。幽居身暇,故近物情。桑麻、燕雀,动植对言。村鼓、渔舟,耕渔对言。皆物情之相近者。对此而心迹两清,吾道得以常存矣。【赵访注】雨露、生成,句中自对,语意深厚老成,识得生物气象。《杜臆》:半生成,谓生音已成,成者又生,半字最佳。心迹二字,乃三首之眼。公在草堂,地僻可以屏迹,而性懒亦宜于屏迹也。)。
    ①江淹诗:“物情叶疵贱。”②《庄子》:“原宪杖藜而应门。”③谢灵运诗:“心迹双寂寞。”杨守阯曰:心迹双清,言无尘俗气也。罗大经曰:杜诗:“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陈后山诗:“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虚。”或疑虚实不类,不知生为造,成为化,吹为阴,嘘为阳,气势力量,与雨露日月,正相配也。
    其三
    晚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竹光团野色①,舍影漾江流。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②。(三章,又申用拙、幽居意。下六分应次句。【洪仲注】首联乃一问一答。《社臆》:无营,根用拙;地幽,根幽居。竹光二句,申地幽,以补幽居佳景。失学四句,申无营,以发用拙
    余意。洪注谓末联以放达寓悲凉,是也。不然,百年常醉,懒不梳头,成何人品乎?上有“年荒乏酒价”句,则知“百年浑得醉”,尚属期望之词。)。
    ①谢脁诗:“月阴洞野色。”②《绝交书》: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
    少年行
    鹤依旧编在宝应元年。
    马上谁家白面郎①,临阶下马坐人床②。不通姓氏粗豪甚③,指点银瓶索酒尝④。(此摹少年意气,色色逼真。下马坐床,指瓶索酒,有旁若无人之状,其写生之妙,尤在“不通姓氏”一句。)
    ①《南史》:童谣云:不见马上郎,但见黄尘起。《楚辞》:“厌白玉之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②床,胡床也。③《南史》:袁粲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吴志孙皎传》:孙权曰:“卿与甘兴霸饮,因酒发作侵陵。此人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
    ④《南史》:颜延之好骑马,遨游里巷,遇知旧,辄据鞍索酒。
    胡夏客曰:此盖贵介子弟,恃其家世,而恣情放荡者。既非才流,又非侠士,徒供少陵诗料,留千古一噱耳。
    此说少年意志神情,跃跃欲动。王维诗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吴象之云:“承恩借猎小平津,使气常游中贵人。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皆善于写生者。
    即事
    黄鹤依旧次,编在宝应元年。【卢注】“此为舞妓作。”
    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①。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②。(百宝真珠,舞者之饰。花近眼,比笑容可掬。锦缠头,舞毕而赠彩也。)①《淳于髠传》:“帣鞴鞠”《通鉴注》:“鞴,臂捍也。”《汉书马后传》:“苍头衣绿鞴。”注:“臂衣以缚左右手,于事便也。”
    ②《通鉴注》:旧俗赏歌舞人以锦彩,置之头上,谓之锦缠头。
    寄题杜二锦江野亭附严武诗
    漫向江头把钓竿①,懒眠沙草爱风湍②。莫倚善题《鹦鹉赋》.. ③,何须不著鵕冠④。腹中书籍幽时晒⑤,时后医方静处看⑥。兴发会能驰骏马⑦,终当直到使君滩⑧。(上二,题杜公草堂。三四,讽其耽诗而不仕。五六,怜其好学而多病。未致欲过草堂之意。《杜臆》:以结语为招公往见,盖泥在使君二字耳。此诗为寄题草堂而作,自应关合草堂。堂在江干,故借用使君滩耳。此诗第三句失严。)
    ①漫,徒也。②《说文》:“湍,急濑也。”谢景运诗:“枕底失风湍。”③《鹦鹉赋》,以祢衡之才比少陵,非刺其恃才傲物。旧注误解。曹操送称衡于江夏太守黄祖,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衡揽笔而作,词采甚丽。
    ④《汉书》: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音义》:“鵕,鸟名,以其羽饰冠。”《南越志》:鵕,山鸡也,其色鲜明,丑采炫耀。
    ⑤《世说》: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曰:“我晒腹中书
    也。”⑥《葛洪传》:洪抄《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急要方》四卷。⑦《世说》:山简为荆州刺史,时人为之歌曰:“复能乘骏马。”
    ⑧盛弘之《荆州记》:鱼复县界,有羊肠虎臂滩,杨亮为益州,至此舟覆,至今名为使君滩。《九域志》:使君滩,在万州。沈佺期《过巫峡》诗:“使君滩上草,神女庙前云。”亦指此。洪容斋《续笔》:《新唐书严武传》云:房琯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武慢倨不为礼。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李白《蜀道难》,为房、杜危之也。甫传云:甫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衔之。一日,欲杀甫,冠钩于帘者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旧史》但云:甫性褊躁,尝凭醉登武床,斥其父名,武不以为忤。初无欲杀之说,盖唐小说所载,而《新书》信以为然。按太白《蜀道难》,本讥章仇兼琼,前人尝论之矣。子美集中诗,凡为武者几三十篇。《送还朝》曰:“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喜再镇》曰:“得归茅屋赴成都,真为文翁再剖符。”此犹武在时语。至《哭归榇》云:“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八哀》诗云:“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若果有欲杀之怨。不应眷眷如此。好事者但以武诗有“莫倚善题《鹦鹅赋》”之句,故用证前说,引黄祖杀祢衡为喻,是殆痴人面前,不得说梦也。武肯以黄祖自比乎?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鹤注】此当是宝应元年作。
    拾遗曾奏数行书①,懒性从来水竹居。奉引滥骑沙苑马②,幽栖真钓锦江鱼。谢安不倦登临费③,阮籍焉知礼法疏④。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⑤。(上四,答严诗前四句。下四,答严诗后四句。严曰“何须不着鵕冠”,盖劝之仕也。公答曰“拾遗奏书,奉引骑马”,见斥官之后,无复此兴矣。严曰“漫把钓竿,懒眠沙草”,谓不当隐也。公答曰“懒性从来,幽栖真钓”,见托迹此堂,习而安之矣。严曰“兴发”,公答曰“登临不倦。”严曰“驰马”,公答曰“枉沐旌麾”,皆喜之也。礼法疏,先致谦词。径欲锄,急待其至矣。在严诗固款曲而殷勤,在公诗亦和平而委婉。解者指严为语多刺讥,指公为始终傲岸,两失作者之意。孔毅父《续世说》:武过草堂,公有时不冠,故严诗云:“何须不着鵕冠。”而公答曰:“阮籍焉知礼法疏。”以解嘲也。《杜臆》:此因后人误读杜句,遂有不冠之诬,而欲杀之诬,亦从此起矣。)
    ①【远注】拾遗贬官,从此水竹居矣。
    ②【赵注】拾遗掌供奉,则骑马以奉引。《后汉刘圣公传》:李松奉引马惊。唐于沙苑置坊监,养马。
    ③《谢安传》:安于东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子侄往来游集,肴膳亦屡费百金。
    ④《阮籍传》:籍性疏懒,礼法之士,疾之如仇。
    ⑤《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