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政书类
>>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四库本
>>
正文
卷一百二十六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一百二十六
工部
营缮清吏司
宫殿
一营建
宫殿顺治元年
定鼎燕京上
大清门牌额○二年定正中三殿名殿前曰太和门门之左曰昭德门右曰贞度门东庑之中曰协和门西庑之中曰雍和门
太和门之後曰
太和殿殿之左曰中左门右曰中右门东庑之中曰体仁阁西庑之中曰弘义阁体仁阁之北曰左翼门弘义阁之北曰右翼门
太和殿後曰
中和殿
中和殿後曰
保和殿殿之左曰後左门右曰後右门○四年建午门翼以两观中三门东西为左右掖门○八年建
承天门工成改为
天安门○十年建
慈宁宫○十二年重建内宫前曰
乾清门东垣之中曰景运门西垣之中曰隆宗门乾清门之内曰
乾清宫宫後曰
交泰殿殿後曰
坤宁宫宫後曰
坤宁门
坤宁宫之东曰
景仁宫
承乾宫
锺粹宫西曰
永寿宫
翊坤宫
储秀宫○十四年建
奉先殿○康熙六年建
端门○八年重建
太和殿
乾清宫○是年迎
坤宁宫吻安
交泰殿金顶○十八年重建
奉先殿○二十一年建
咸安宫○二十二年建
文华殿○是年建
啓祥宫
长春宫
咸福宫○二十五年建
延禧宫
永和宫
景阳宫○二十七年建
宁寿宫○三十四年重建
太和殿○三十六年重建
东暖殿
西暖殿
承乾宫
永寿宫○乾隆元年改雍和门曰熙和门○十六年改
咸安宫为
寿安宫
一监修
宫殿顺治十二年覆准凡建造
宫殿所司先期具工程上请
勅下工部会同科道估计以防侵冒○又定修造宫殿竪柱上梁合龙悬匾均请
旨遣大臣祭告需用花红户工二部支给迎吻遣官
一人祭吻於琉璃窰并遣官四人於
正阳门
大清门
午门
太和门祭告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三品以上及科道官排班迎吻各
坛庙等工迎吻及祭经由之门均如之○是年重建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令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每佐领下出工匠一名夫四名管押各匠夫满洲每旗差管工官一人骁骑校一人每参领差领催一名蒙古汉军每旗差骁骑校一人每参领差领催一名由部委满司官四人汉军司官二人汉司官二人笔帖式五人○又题准增委内务府官一人同部委司官笔帖式及内监通事等协同管理○又题准五城匠役各委司坊官一人察管其直隶山东山西解到匠役顺天府委佐贰官一人协同本部监督官稽察○康熙十年题准
内廷应用匠夫物料据内务府印文照数给发其紫禁城
皇城内一应工程由部确估具题修理如不及千两由部酌定修理开明物料及需用钱粮行文内务府委官会部监修○十八年
谕修建宫殿工程紧要每处应差官五人监造工部官员不敷差遣於五部各取贤能官五人及少卿科员开列引见钦此○雍正九年奉
旨修理
紫禁城等工
钦点王大臣督率内务府工部官员监造○乾隆二年
修
奉先殿○五年覆准修造
宫殿及
紫禁城
皇城其工料银百两以上管工官将兴工日期知会科道开工後将所用物料匠夫数目十日一开单移送陕西道御史不时赴工亲勘工完总册报部细册移送陕西道会同工部察验如物料丈尺不符科道会部题参科道亦不得徇名失实倘兴工之日身不亲到工完之後又不据实详察由部会同都察院参奏再工程销算或有不能依限完结缘由照例呈明展限由部移会科道察核○八年奉
旨南面皇城并长安左右门上蒿草蔓生瓦片亦有脱损者着委官每年拔草苫补一次其东西北三面皇城着五年苫补一次○十一年奏准一切工程惟
午门以内
乾清门以外
殿宇并
紫禁城
皇城内外城垣有应修之处令各该处察勘报部其应急修者会同估计修理稍缓者於伏雨後确估核修如工程过多一时难竣於冬季备料春融兴工工完报部题销○十八年奏准
皇城墙垣观瞻所系自应修葺完固向来虽间有随时苫补之处因阅年久远西南二面尚不甚至剥落东北二面损裂甚多若不加修补将来坍塌益滋糜费应逐段勘估分别修整再永定左安右安等门城墙亦多鹻损虽与城垣根基尚属无碍但见有鹻入三四进者恐渐至坍塌则费用益多应一幷勘估随委官详勘
皇城四面内外拆裂者二千三百二十三丈三尺剥落者一千三百二十三丈七尺如按寻常修造其应行拆砌者已至三分之二葺补段落仅止三分之一约核工料银二十七万六千九百余两但葺补之处终属新旧参差未能一式坚整犹恐数年後又将有坍塌之虞是应全行拆造约估工料银三十一万六千余两请於冬令备料分限四五年次第兴修所需钱粮陆续由户部支领工竣据实核销至永定左安右安等门城墙竢
皇城工竣再行奏明办理
一工成
恩赉顺治三年
太和殿告成在事满汉官员各加职衔在工人员各赏朝衣皮裘鞾帽银币有差○十年以
慈宁宫告成照例叙赏有差○十三年以
乾清宫
坤宁宫告成在事满汉官员各加职衔○康熙九年重修
太和殿
乾清宫告成满汉各官分别在工久暂赏给鞍马蟒段表里匠役赏给银布有差○三十七年重建
太和殿告成照九年例官员匠役赏给有差○雍正十年修理
紫禁城工竣监造王大臣官员纪录有差○乾隆三年重修
奉先殿告成在工王大小官员加级纪录各有差匠役
由内务府工部量加赏给
坛庙
一规制
圜丘在正阳门外制圆南向三成上成面径五丈九尺高九尺二成面径九丈高八尺一寸三成面径十有二丈高八尺一寸每成面甎用一九七五阳数周围阑版及柱皆青色琉璃四出陛各九级白石为之内壝周九十七丈七尺五寸高八尺一寸厚二尺七寸五分四面皆三门楔阈皆制以石朱扉有棂门外各石柱二绿色琉璃燔柴鑪一瘗坎一外壝方二百四丈八尺五寸高九尺一寸厚二尺七寸门制如前【高用周尺余用今尺下同】
皇穹宇在
圜丘後制圆八柱旋转重檐上安金顶基周十有三丈七寸高九尺阑版高三尺六寸东西南三出陛各十有四级左右庑各五间一出陛皆七级殿庑阑槛均青色琉璃围垣周五十六丈六尺八寸高丈有八寸门三南向坛外壝门外东北为
神库五间南向
神?五间井亭一六角闲以朱棂均西向垣一重间一南向祭器库乐器库椶荐库各三门西向垣一重间一南向宰牲亭三门南向井亭一六角闲以朱棂西向垣一重门一南向坛内垣东西南皆方正北为圆形设四门东曰泰元南曰昭亨西曰广利北曰成贞皆三门广利门南角门一昭亨门外东西石牌坊各一成贞门西大门一左右门各一为
车驾诣坛宿
斋宫出入之门
祈年殿【旧名大享殿乾隆十六年改今名】在
圜丘北制圆南向外柱十有二内柱十有二中龙井柱四圆顶三层上覆青色中黄色下绿色琉璃上安金顶殿基三成卫以白石阑版南北各三出陛东西各一出陛上二成各九级三成各十级东西两庑二重前各九间後各七间均覆绿琉璃前为
祈年门【旧为大享门乾隆十六年改今名】五间亦覆绿琉璃崇基石阑前後三出陛各十有一级门东南绿色琉璃燔柴鑪一瘗坎一南向内壝方一百九十丈七尺二寸东西南甎门三各三门北琉璃门三座後为
皇乾殿南向五间上覆青琉璃下卫石阑五出陛各九级东甎门外廊房七十二间联檐通脊北为
神库五间南向左右
神?各五间东西向井亭一六角闲以朱棂西向垣一重门一东为宰牲亭五间南向井亭一六角闲以朱棂西向垣一重门一均南向
斋宫在成贞门外西北东向正殿五间崇基石阑三出陛正面十有三级左右各十有五级陛前设斋戒铜人石亭一时辰牌石亭一後殿五间左右配殿各三间内宫墙方一百二十三丈九尺九寸中三门左右各一门宫门前跨三石梁左右各一梁钟楼一座回廊一百六十三间外宫墙方一百九十八丈二尺二寸宫门石梁均与内围同
祈年殿内垣南接
圜丘东西环转至北为圆形东西北坛门各三间西门南角门一坛内垣共周千二百八十六丈一尺五寸高丈一尺趾厚九尺顶厚七尺坛门七座每座三间
神乐署【旧名神乐观乾隆二十年改今名】东向正中凝禧殿五间【旧名太和殿康熙十二年改今名】崇基三出陛各六级左右步廊各二间後显佑殿七间左右各三间殿後袍服库二十三间典礼署奉祀堂南北各三间左右门各三间左门东通赞房恪恭堂各三间正伦堂候公堂各五间南转穆佾所三间右门东掌乐房协律堂各三间教师房伶伦堂各五间北转昭佾所三间前後均联檐通脊正门三间三出陛各四级围墙东西四十四丈四尺南北二十丈七尺二寸
牺牲所南向大门三间内花门一座正房十有一间中三间奉
牺牲之神左右牧夫房各二间牛房各二间後屋十有六间内满汉所牧房各三间所军房一间贮草房五间草夫房四间东边两重四十八间内贮料房二间贮草房三间牛房十有五间羊房五间鹿房二十间兔房三间西边一重十有五间内库房一间泡料房磨房各二间豕房五间牛房五间鹿槛牛枋均分列屋之左右西北隅官厅三间东向井一北门一间围墙东西五十二丈南北五十二丈五尺坛外垣前方後圆周千九百八十七丈五尺高一丈一尺五寸趾厚八尺顶厚六尺西向门一三门角门一
方泽在安定门外制方泽周四十九丈四尺四寸深八尺六寸濶六尺祭日贮水水深以过龙口为度泽中方坛北向二成上成方六丈高六尺二成方十丈六尺高六尺二成坛面均用黄色琉璃合六八隂数外环砌白石每成四出陛各八级二成南左右设五岳五鎭五山北左右设四海四渎各石座分刻山形水形均东西向水形座周围凿池贮水以祭内壝方二十七丈二尺高六尺厚二尺壝正北三门石柱六东西南各一门石柱二楔阈皆制以石朱扉有棂壝北门外西北隅瘗坎一东西门外南北瘗坎各二外壝方四十二丈高八尺厚二尺四寸门制如前
皇只室在
方泽後五间北向脊瓦均绿色琉璃围垣正方周四十
四丈八尺高丈一尺正门一间
神库乐器库各五间均北向
神?祭器库各五间东西向井亭一东向四面闲以朱棂垣一重门一北向宰牲亭三间北向井亭一东向四面闲以朱棂垣一重门一北向西北为
斋宫东向正殿七门崇基石阑五出陛中九级左右各七级南北一出陛各七级左右配殿各七间侍直房南北各七间宫墙周百有十丈二尺正门一左右门各一均东向西北钟楼一祠祭署三间在内垣西门外东向左右各三间垣一重门一坛内垣周五百四十九丈四尺北门三间东西南门各一间东西角门各二间坛外垣周七百六十五丈西坛门三间西北角门一自坛外垣西门南北夹墙各七十一丈二尺直西为广厚街【旧名泰折雍正二年改今名】牌坊坊前界以朱栅长二十六丈
太庙在
阙左南向围垣一重琉璃甎门三间左右门各一戟门五间崇基石阑中三间前後均三出陛中九级左右七级门内外列戟百有二十左右门各三间前後均一出陛各五级
前殿十有一间重檐阶三成绕以石阑五出陛一成均四级二成均五级三成中十有一级左右九级东西庑各十有五间阶均八级燎鑪二
中殿九间
後殿九间两庑各十间
後殿东庑南燎鑪一
戟门外石桥五桥北井亭二六角闲以朱棂桥南神库五间西向
神?五间东向
庙门外之西南奉祠署三间东向左右房各三间垣一重门一北向东南宰牲亭三间前治牲房五间均西向垣一重门一西向井亭一六角闲以朱棂西南为
太庙街门五间西北为
太庙右门三间均西向
社稷坛在
阙右北向坛制方二成高四尺上成方五丈二成方五丈三尺四出陛皆白石各四级上成筑五色土中黄东青南赤西白北黑土由涿霸二州房山东安二县豫办解部同太常寺验用内壝四面各一门楔阈皆制以石朱扉有棂门外各石柱二壝色亦各如其方壝北门内西北瘗坎二北为
拜殿又北为戟门各五间戟门内列戟七十有二均覆黄琉璃崇基三出陛壝外西南
神库五间
神?五间井一均东向坛垣周百五十三丈四尺内外丹雘覆黄琉璃北门三间东西南门各一间循垣东北隅东向正门一左右门各一相对
阙右门为
乘舆躬祭出入之门坛西门外宰牲亭三间东向井一垣一重门一北向西南奉祀署东西各三间垣一重门一东向东遣官房一间南向东南为
社稷街门五间东北为
社稷左门三间均东向
日坛在朝阳门外制方西向一成方五丈高五尺九寸坛面用红色琉璃四出陛皆白石各九级圆壝周七十六丈五尺高八尺一寸厚二尺三寸壝正西三门石柱六东南北各一门石柱二楔阈皆制以石朱扉有棂燎鑪一西南瘗坎一壝北门外东
神库三间西向
神?三间井亭一四面闲以朱棂均南向垣一重门一西向宰牲亭三间垣一重门一西向北祭器库乐器库椶荐库各三间联檐通脊均南向
具服殿正殿三间左右配殿各三间周卫宫墙宫门三间南向西北钟楼一座祠祭署三间东向左右各三间坛西门北门各三间北门西角门一坛垣前方後圆周二百九十丈五尺外围墙西自坊西抵坛垣西南角长三百八十二丈四尺东自坊东抵坛垣东北角长三百十有二丈四尺直北为景升街【旧名礼神雍正二年改今名】牌坊坊前界以朱栅长十有五丈
月坛在阜成门外制方东向一成方四丈高四尺六寸面用白色琉璃四出陛皆白石各六级方壝周九十四丈七尺高八尺厚二尺二寸八分壝正东三门石柱六西南北各一门石柱二楔阈皆制以石朱扉有棂燎鑪二东北瘗坎一壝南门外西
神库三间东向
神?三间井亭一四面闲以朱棂均北向垣一重门一东向宰牲亭三间垣一重门一东向南祭器库乐器库各三间联檐通脊均北向
具服殿正殿三间左右配殿各三间周卫宫墙宫门三间南向祠祭署三间北向左右各三门东北钟楼一座坛东门北门各三间北门东角门一坛垣方二百三十五丈九尺五寸外围墙东自坊东抵坛垣东南角长二百六十丈西自坊西抵坛垣西北角长二百四十丈四尺直北为光恒街【旧名礼神雍正二年改今名】牌坊坊前界以朱栅长十有二丈八尺
帝王庙在阜成门内南向
庙门三间左右门各一前石梁三
景德门五间崇基石阑前後三出陛中十有一级左右各九级左右门各一
景德崇圣殿九间重檐崇基石阑南三出陛中十有三级左右各十有一级东西一出陛各十有二级东西庑各七间一出陛均八级庑前燎鑪各一殿後祭器库五间南向殿西南碑亭一景德门外东
神库三间南向
神?三间宰牲亭三间均西向井亭一四面闲以朱棂北向垣一重门一西向西遣官房五间斋宿房前後各五间庙门内东南钟楼一座围垣周一百八十六丈三尺八寸庙门外东西下马牌各一景德街牌坊各一
先师庙在安定门内太学之左南向街门三间西为持敬门一间西向
大成门五间崇基石阑中三门前後三出陛门内列戟二十有四石鼔十右石鼓音训碣一左右门各一东西列舍各十有一间北向
大成殿七间重檐崇基石阑三出陛正面十有二级东西各十有七级东西庑各十有九间东西列舍各十有一间南向西南燎鑪一西北瘗坎一殿後围垣一重门一西向
崇圣祠门三间南向
崇圣殿五间东西庑各三间东南燎鑪一戟门外东
神?五间宰牲亭三间井亭一西向西
神库五间致斋所三间更衣亭一间东向街门外列木为栅涂以丹东西成贤街牌坊各一下马牌各一
先农坛在
正阳门外西南制方南向一成周四丈七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陛各八级东南瘗坎一坛北
神库五间南向
神?五间西向乐器库五间东向左右井亭各一六角闲以朱棂垣一重门一南向宰牲亭三间川井一均南向坛东南为
观耕台方广五丈高五尺东南西三出陛各七级以木为之耕耤时由部安设【今改甃甎石】台前为
耤田一亩三分後为
具服殿五间南向殿台三出陛南九级东西各七级仪门一间东北为
神仓中圆廪一座收谷亭一座左右仓前後各三间垣一重门三间南向
旗纛殿五间南向後为祭器库五间左右庑各五间垣一重门三间南向北门外东北隅旗竿一【今彻去】
太岁殿在
先农坛之东北南向七间三出陛各六级东西庑各十有一间一出陛均四级前为拜殿七间拜殿东南燎鑪一坛内垣门四各三间
神只坛在
先农坛内垣南门外
神只坛门三间南向缭以周垣东为
天神坛制方南向一成方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级坛北刻云形青白石龛四座各高九尺二寸五分方壝周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壝正南三门石柱六东西北各一门石柱二楔阈皆制以石朱扉有棂东南燎鑪一西为
地只坛制方北向一成广十丈纵六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级坛南设青白石龛五刻山形者三均分五门刻水形者二均分四门各高八尺二寸坛东从位石龛刻山水形各一西如之各高七尺六寸凡水形龛均周围凿池贮水以祭方壝周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壝正北三门石柱六东西南各一门石柱二楔阈皆制以石朱扉有棂西北瘗坎一
先农坛内垣东门外北为
庆成宫【乾隆二十年定】五间南向崇基石阑三出陛各九级後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尚茶尚膳房各五间
正殿前时辰牌亭一殿西辇房五间内宫门三间南向东西掖门各一外缭以宫墙正门三间左右门各一宫门东南钟楼一座垣後祠祭署前後各五间南向左右各三间垣一重门一南向坛外垣周千三百六十八丈东向门二南北并列南入
先农坛北入
太岁殿皆三门角门一
灵明显佑宫在地安门外日中坊桥之东北南向庙甎门三间门内东西钟鼓楼各一显佑门三间
正殿五间崇基石阑三出陛中九级东西各七级东西庑各五间碑亭各一东南燎鑪一後殿五间庙门外元威圣烈牌坊一
火神庙在地安门外日中坊桥之西南向庙门一间左右门各一寿国僊林牌坊门三间均东向南北钟鼔楼各一
正殿三间南向西配殿三间南殿三间左右各三间东西庑各一间燎鑪一殿後阁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阁後羣楼十有五间庙门外离德昭明牌坊一
都城隍庙在宣武门内瞻云坊之西南向庙门顺德门阐威门三重均三间左右门各一顺德门外东西钟鼓楼各一中为甬道殿东碑亭一西燎鑪一
正殿五间东西庑各三间回廊各二十二间後殿五间阐威门外东治牲所三间井亭一西向大门外列木为栅涂以丹城隍庙牌坊一
东岳庙在朝阳门外南向庙门三间前石梁三左右铁狮二门内东西钟鼓楼各一进为光联日观牌坊门三间左右门各一後为瞻岱门五间左右门各一中为甬道东西
御碑亭各一燎鑪各一
正殿七间两庑各三间东西回廊各三十六间後殿五间两庑各三间殿东西回廊各三间後阁羣楼三十三间庙门南秩祀岱宗琉璃牌坊一东弘仁锡福牌坊一西灵岳崇祠牌坊一
龙神庙在黑龙潭山顶偏北去西直门三十余里东向山门二重碑亭二牌坊一殿门一间左右
御书碑亭各一
正殿三间燎鑪一东北为龙潭潭西殿三间绕潭回廊三十三间南祝版房三间外治牲所斋室各三间垣一重门一均东向循山缭以围垣
先医庙在太医院署内之左围垣一重庙门一间咸济门三间左右更衣室各三间
景惠殿三间南向左右步廊六间东西庑各五间庙门东西南均列栅涂丹南燎鑪一
关帝庙在地安门外南向庙门一间前石梁一左右门各一正门三间
前殿三间殿台中为甬路左右各一出陛均五级东西庑各三间东庑南燎鑪一庑北斋室三间西向後殿五间东西庑及燎鑪与前殿同殿後东为祭器库西为治牲所各三间
庙门外列木为栅涂以丹○康熙十一年建武壮王祠於广宁门外围垣一重大门三间正屋三间两庑各三间均覆黑琉璃前立石碑一门外列栅涂丹○十二年
谕神乐观大殿所悬牌匾系太和殿三字着改为凝禧殿钦此○十九年建恪僖公祠於安定门外制与武
壮王祠同○二十五年
御制
至圣先师孔子赞勒石於国学
大成殿甬道之东由部动支正项委官料估监造工竣察核报销○二十八年
御制顔曾思孟赞勒石於国学
大成殿甬道之西○四十三年以平定朔漠勒石於国学
大成殿甬道之西○雍正二年奉
旨
方泽坛外牌坊旧名泰折街着改为广厚街
日坛外牌坊旧名礼神街着改为景升街
月坛外牌坊旧名礼神街着改为光恒街○又奏准日坛西南
月坛东北二面地方均属空濶应各建照墙三座○
是年
驾诣国学致祭
至圣先师
御制诗文奉
旨勒石於国学
大成殿甬道之西○是年建
昭忠祠於崇文门内就日坊之西南向围垣一重大门五间中三门三阶前石狮二左右门各一二门三间左右碑亭各一正殿七间七龛东西角门各一左右序各七间七龛东西楼各五间五龛楼南东西庑各三间三龛殿前为露台三面设阶中为甬道东燎鑪一西向殿後正屋五间五龛东西屋各三间三龛正屋之左右五间五龛东西屋之左右三间三龛均南向东南燎鑪一二门外桥东门一内斋戒亭一斋室三间南向东祭器库三间西向东北宰牲房三间西向西北治牲所五间井亭一均南向东西门各一门南遣官房七间左右官厅各五间○又建勤襄公祠於朝阳门外文襄公祠於德胜门外制皆如武壮王祠○三年以平定青海勒石於国学
大成殿甬道之东由部监造题销○五年议准京师为首善之地八旗忠孝节义应入祠者不少应分别位次以彰典礼察王府大街官房一所二十三间为左翼忠孝祠理藩院署後官房一所二十二间为左翼节孝祠武定侯衚衕官房一所二十五间为右翼忠孝祠按院衚衕官房一所二十三间为右翼节孝祠皆於二门外立石碑一大门外建牌坊一祠内正屋旁屋每间各设一龛○七年议准
帝王庙
关帝庙
都城隍庙均经修建请
御制碑文各立丰碑一○八年建
贤良祠於地安门外之西南向大门三间二门三间左右门各一正殿三间东西庑各三间燎鑪一後正屋五间两庑及燎鑪如前制左右门各一内东治牲房三间西宰牲房三间均南向二门外左右
御碑亭各一大门以外列木为栅涂以丹○十三年议
准
京师於北郊择地建
先蚕祠每岁以季春己日遣官承祭○乾隆二年谕
至圣先师孔子天纵圣神师表万世尊崇之典至我朝而极盛
皇考世宗宪皇帝尊师重道礼敬尤隆阙里
圣庙
特命易以黄瓦鸿仪炳焕超越前模朕祗绍先猷羹墙念切思国子监为首善观瞻之地辟痈规制宜加崇饰
大成殿大成门着用黄瓦
崇圣祠着用绿瓦以昭展敬至意钦此遵
旨议准太学
大成门前之街门外照墙均改用黄瓦
崇圣祠前之中门均改为绿瓦其工程事宜照例交与太常寺衙门委官料估监修工竣报部核销○是年建宏毅公祠於安定门外制如恪僖公祠○三年奏准
先师庙大成殿大成门更用黄瓦
崇圣祠更用绿瓦应建立石碑於
大成殿甬道之东交太常寺料估监造工竣报部核销○七年
谕
日坛具服殿旧制建於坛南临祭时必经过神路始至殿所似於诚敬之仪未协着将具服殿移建坛之西北隅其西北隅见有奉祀衙署即移於具服殿地基盖造钦此○又议准古制天子亲耕南郊以供粢盛后亲蚕北郊以供祭服亲蚕之礼原与亲耕并重是以前代举行具载史册明嘉靖九年作先蚕坛於北郊在安定门外以出入道远亲涖未便且其地水源不通无浴蚕所遗址久废考唐宋后妃亲蚕多在宫苑之中明代亦改建於西苑伏读
圣祖仁皇帝御制耕织图序於丰泽园北治田数畦环以溪水陇畔树桑旁列蚕舍育蚕之事已详悉绘图今相度蚕地建立蚕坛桑田蚕宫从室之处内务府会同工部等衙门办理○八年奉
旨
天坛燎鑪五座样式不齐着交太常寺画一办理○又
奉
旨神乐观改为神乐所○九年建
先蚕坛於西苑之东北隅制方南向一成方四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十级西北瘗坎一东南
先蚕神殿三间西向左右宰牲亭井亭各一
神库三间
神?三间东为采桑台方广三丈二尺高四尺东西南三出陛各十级东北正殿五间【为具服殿为蠒馆】殿基三出陛各五级东西配殿各三间後殿五间【为织室】东西配殿各三间回廊二十间卫以宫墙南门一间东西门各一间浴蚕河在宫墙东自外围北墙流入由南墙出各设水关启闭直宫墙东门木桥一又迤南木桥一桥东蚕室二十七间西向外围垣周一百六十丈西南隅正门三间左右门各一西北隅角门一围垣南陪祀公主福晋室五间命妇室五间外垣一重门一西向○十四年
谕稽古明禋肇祀
郊坛各以其色
地坛方色尚黄今
皇只室乃用绿瓦盖仍前明旧制未及致详
两郊大飨殿在胜国时合祀
天
地山川故其上覆以青阳玉叶次黄次绿具有深意且南郊用青而
地坛用绿於义无取其议更之钦此遵
旨议准制礼从类辨色从方原属不易之道况栋宇
榱桷乃以藏
神只而昭妥侑其义尤谨明代南北两郊分祀而皇只室编次绿瓦详考礼经并无证据按绿乃青黄间
色诚如
圣谕於义无取坤卦天玄地黄考工记天谓之玄地
谓之黄二者实乾坤正色今
北郊坛甎壝瓦及牲币帷幄色皆用黄乾隆十三年遵旨议定笾豆成式
地坛祭器色亦用黄契合古制宁神与歆神不当有异皇只室旧用绿瓦应遵
旨易盖黄琉璃瓦○又
谕
圜丘坛上张幄次及陈祭品处过窄可将
圜丘三层坛面仍九五之数量加展寛则执事者得以
从容进退益昭诚敬钦此遵
旨议准展寛坛面请依
圣祖仁皇帝御制律吕正义所载古尺上成径九丈取九数二成径十有五丈取五数三成径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数上成为一九二成为三五三成为三七以全一三五七九天数且合九丈十五丈二十一丈共成四十五丈以符九五之义至
坛面甎数原制上成九重二成七重三成五重上成面甎取阳数之极自一九起递至环砌以至九九二成三成围甎不拘未免参差今
坛面既加展寛二成三成亦应用九重递加环砌二成自九十至百六十二三成自百七十一至二百四十三四周阑版原制上成每面用九二成每面十有七取除十用七之义三成每面积五用二十五虽各成均属阳数而合计三成数目并无取义今
坛面展寛请三成阑版共用三百六十应周天度数上成每面十有八四面计七十二各长二尺三寸有奇二成每面二十七四面计百有八各长二尺六寸有奇三成每面四十五四面计百八十各长二尺二寸有奇每成每面亦皆与九数相合总计三百六十取义尤明再三成径数均系古尺而所定中心圆面周围压面及九重之长则皆系今尺至三成台高见今上成高五尺七寸二成高五尺二寸三成高五尺并阑柱长濶高厚阶级濶深亦系今尺再
坛面甃砌及阑版阑柱旧皆青色琉璃今改用艾叶青石朴素浑坚堪垂永久饬令管工官於直隶房山县开采选用○又奏准
地坛神库宰牲亭之右有井无亭应照左旁增设井亭
一○是年以平定金川勒石於国学
大成殿甬道之西如雍正三年例○又建恪僖公祠於东安门内制与武壮王祠同○十五年奏准
皇穹宇旧制台面前檐镶砌青白石周围接墁天青色琉璃甎一路每甎长二尺濶一尺二寸五分今
圜丘业经议改青石此处似宜一例改用青白石铺墁
再
祈谷坛
大享殿外三层坛面从前屡经修补甎色不一请改用
金甎墁砌○又奏准
方泽坛二成坛面甎旧用黄琉璃惟中含六六隂数其
外悉系小甎凑合并无成法今遵
旨照依
圜丘坛改墁石块仍就坛面凿成榫眼安设幄次请将石块数目上成正中仍照原制六六三十六外八方均以八八积成纵横各二十四路二成倍上成八方八八之数半径各八路以符地偶之义至
方泽坛正位幄次旧制进深一丈六尺五寸面濶一丈二尺配位幄次旧制进深一丈五尺面濶一丈一尺较之
天坛幄次过大而
方泽坛正位牲匣设於幄内配位牲匣又系半在幄内半在幄外体制未免参差执事官员趋跄未便请将正幄配幄面濶尺寸照旧无庸酌减其进深尺寸均改为一丈二尺照
圜丘之制均於幄次之中安设牲匣以昭画一再皇只室正殿覆瓦已奉
旨改用黄琉璃其门楼围垣亦应请改黄色琉璃以
昭画一○又奏准
天坛
皇穹宇
祈谷坛
皇乾殿门楼围垣亦皆绿色并请改为青琉璃以符体
制至
皇穹宇扇面墙上身抹饰青灰今请改天青色琉璃甎
成砌○又奏准
两郊大祀陪祀官行礼处嵌设品级拜石百官届时按
班就次行礼○十六年建
双忠祠於崇文门内就日坊之东北南向大门三间左右门各一二门一间正屋三间东西庑各三间燎鑪一二门外正中碑亭一缭以朱垣○是年奏准
祈谷坛牌匾旧书
大享二字殿与门同名义未协盖缘前明初建大祀殿合祀天地至嘉靖九年定南北郊二至分祀罢大祀殿不用十七年议举明堂秋飨遂改大祀为大享殿
国朝即於其地举行
祈谷之礼旧有题额袭用未改考大享之名与孟春祈
谷异义应请别荐嘉名奉
旨改为
祈年殿○十七年奏准
祈年殿旧制三覆檐成造上层青瓦中层黄瓦下层绿瓦考明初合祀天神地只前代帝王是以瓦片分用三色嗣举季秋飨帝之礼易为大享殿瓦色仍用初制
国朝改为祈谷於
上帝之所瓦片仍用三色今改为
祈年殿所有殿及大门两庑均请改用青色琉璃再圜丘坛内外壝垣旧制皆覆绿瓦应均换青色琉璃其
东西南北坛门四座以及
祈谷坛门三座及随门围垣离坛稍远仍照旧制盖覆
绿瓦○又奉
旨
圜丘坛青白石仰覆莲座安螭头成造
皇穹宇单檐式成造地面用青石铺墁墙身槛墙用临清城甎金柱准照转枝莲油饰○十八年
谕
先农坛外壖隙地老圃於彼灌园殊为?凟应多植松栢榆槐俾成阴郁翠以昭虔妥
灵着该部会同该衙门绘图具奏钦此○又奉旨
先农坛旧有旗纛殿可彻去将神仓移建於此○又
奉
旨
先农坛墙外隙地前经降旨令栽种树木今
天坛工竣其北面隙地亦应一例栽种交与工部妥协
办理○十九年奉
旨观耕台着改用甎石制造随遵
旨议准台座用琉璃仰覆莲式成造前左右三出陛砌青白石阑版用白石台面铺墁金甎○二十年以平定准噶尔勒石於国学
大成殿甬道之西○又奏准
日坛应行兴修详细确估计
日坛一座内壝门六神库神?各一井亭一祭器库宰牲亭各一钟楼一西北坛门各一牌坊一地面海墁散水甬路月台燎鑪各垣墙等项均应照旧制修理完整至内垣原系土墙应照
天坛之式用甎两面镶砌以资巩固外垣原高七尺六寸今应增高三尺并增砌大甬路二道○二十一年奏准
社稷坛年久应行重饰见新并於南门外左右增盖看守房各三间街门内左右增盖看守房各三间瘗坎旧在坛壝之内今移建於坛壝外西北隅○又奏准
社稷坛四面壝垣向以五色土随方垩色请改为四
色琉璃甎瓦成砌○又奏准
月坛应行兴修详细确估计
月坛一座内壝门六瘗坎一神库神?各一井亭一祭器库宰牲亭各一钟楼一东北坛门各一牌坊一均照旧修理壝垣地面海墁散水甬路月台燎鑪亦应拆砌完整至内垣亦应两面砌甎二进外垣增高三尺增砌大甬路四道
一修葺
坛庙顺治十四年发帑金三万两修理
京师
先师庙○十五年覆准各
坛庙每届祭祀太常寺先期移文工部酌量修理○康
熙二十三年重修黑龙潭
龙神庙宇
御制碑文勒石○二十九年议准顺天府学
先师庙遇有倾圮之处着该府丞动用大宛二县库贮正项修葺工完报部题销○雍正元年
谕
圜丘
方泽日月社稷先农各坛及
太庙前代帝王庙眞武庙等处着差给事中御史共九人部院贤能司官工部司官共九人敬谨坚固修理仍令大臣九人分工监修再各
坛庙工程从前修过者甚多并未年久即至倾圮皆浮冒钱粮之所致一并严加确察钦此○三年议准
天坛旧有望镫台三座镫杆三根因年久杆木朽烂应
行修建又
方泽坛东北望镫台一座亦应一并修建其镫杆四根每根长九丈大径二尺七寸小径一尺二寸朱红油饰祭时悬镫○又奏准
月坛外牌坊两边墙垣虽倾颓已久基址犹存交部
照旧修整○五年奉
旨修理
先农坛墙垣嗣後着动正项○又
谕各处修理
坛庙从前皆交与工部修理嗣後不必交与工部如有应行修理处或令太常寺会同工部官估计交与太常寺修理或即交与太常寺估计具题修理其动用何处钱粮并用过钱粮应於何处奏销着大学士会同太常寺议奏钦此遵
旨议准
坛庙地方系太常寺经管嗣後应大修者由太常寺会同工部估计具题交太常寺委官修理该管官不时稽察倘工程不坚冒销钱粮即指名题参如有徇隐经科道察出将堂官一并议处其应用钱粮均由部支取工竣即缮黄册具题至每岁祭祀前期小修交太常寺详计一年需用钱粮若干先期题请由户部给发年终亦缮黄册具题○又奏准
月坛牌坊两边墙垣已於雍正二年遵
旨修理
日坛牌坊两边墙垣亦应照
月坛增造仍会部详估具奏兴工○乾隆五年奏准
凡
坛庙临祭时糊饰及岁修工程银千两以下者仍由太常寺照例修理年终汇销若千两以上者太常寺将应修理之处奏请交部估计奏
闻由部委官会同太常寺委官公同修理该堂官仍不时察看如工程草率钱粮不清即指名题参交部议处再太常寺工程不拘大小均令该堂官一人督率该寺匠头亦由部於见在工役内选老成谙练一人承役如有违慢侵欺各弊交部治罪换役○七年
谕朕惟
郊坛祭祀必致诚敬以荐明禋历来前期斋戒悉遵旧
制住宿别殿今
郊坛建有斋宫年久倾圮未经缮修其应如何修建之处尔等即前往敬谨相视绘图呈览至兴修之时着委内务府熟悉工程之官会同工部太常寺委官一同监修所需钱粮由工部行文户部支取钦此○又奉
旨
日
月坛旧有之具服殿尔等亦前往相视应如何修理详议具奏○八年遵
旨修理完竣
天坛斋宫新建正殿五间左右配殿六间内宫门一座回廊六间修理劵殿一座方亭一座宫门六座石桥十座钟楼一座外围廊房一百六十三间拆墁月台修理河道墙垣
地坛斋宫改建正殿七间修理左右配殿十有四间宫门一座增建内宫门三间守卫房十有二间
日坛移建具服殿三间左右配殿六间宫门一座拆
移衙署十有三间
月坛修理具服殿三间左右配殿六间宫门一座钟楼一座并各处拆建守卫房成砌墙垣铺墁地面甬路○九年奏准凡
坛庙工程千两以上者仍照旧例具奏交部会同太常寺修理未及千两以上之土工木作均咨部委官会同监修仍将工程丈尺造册咨部核实奏销其糊饰及岁修祭品各工照例由太常寺委官修理报部核销○十年奏准
天坛等处斋宫遇有应行修理之处由太常寺移咨内
务府办理○又奏准
先农坛内外墙垣坍塌损坏处甚多请将应行修理之处交部会同太常寺计费兴修○十二年奏准
天坛内垣长一千二百八十六丈一尺五寸高丈一尺趾厚九尺顶厚七尺外垣长一千九百八十七丈五尺高丈一尺五寸趾厚八尺顶厚六尺四围墙顶墙身皆年久损坏完固整齐者甚少应将墙顶坍塌椽题望版朽烂者更新墙身劈裂者用甎包砌其微觉完整者量加插补句抿但如此修理未能周遍闲有剥落损坏仍须随时苫补且损坏之处包砌城甎见在完整处依旧土墙观瞻不一应请一律拆修外垣两掖出檐各四尺四寸酌收一尺二寸墙身内外均铲去浮土上包城甎二进下包城甎三进旧有泊岸坍塌处用灰土筑打内垣里外出廊外濶六尺八寸旧有檐柱因出檐较濶不能负重以致头顶沉垂雨水淋湿檐柱朽烂酌将里外檐均改进四尺八寸不用檐柱墙身内外铲去浮土上包城甎二进下包城甎三进共需物料工价银十万两有奇○又奏准
天坛内外垣至泰元门之东见有废垣一座仅存甎石询知为崇雩坛乃前明嘉靖年闲建置岁旱则祀
上帝以祷雨坛成未经行礼而罢
国朝祈雨既祀於
圜丘又於每岁孟夏龙见行常雩礼大祀
天於
圜丘是崇雩坛洵属无用请交部拆卸亦可为见今修
理内外围垣之用○十四年
谕
两郊坛宇虽岁加涂塈而经阅久远应勅所司省视所
当修整者敬谨从事钦此遵
旨详勘
圜丘坛天青色琉璃阑版门柱甎块
方泽坛黄色琉璃瓦料均有脱釉门柱椽题望版门有应换金碧采章残旧不鲜阶级甎甓闲有损阙垩赤亦多漫漶月台甬路海墁泊岸水沟等处甎瓦酥鹻均应依式修整请交部委官逐欵详细估计核定钱粮数目奏
闻及时备办物料会同太常寺依次敬谨兴修○十
五年
谕
大享殿前两庑系前後两重乃前明时祫祭所建今祫祭之礼既不举行而前後两庑又属参差竢兴修时将後一层拆去再
两郊坛宇工程所用物料皆令各省办解所需铜亦应着云南省办解即酌定数目奏闻行令该省办解应用钦此○十六年
谕京师玉泉灵源濬发为德水之枢纽畿甸衆流环汇皆从此潆注朕品历名泉实为天下第一其泽流润广惠济者博而远矣泉上有龙神祠已命所司鸠工崇饰宜列之祀典其品式一视黑龙潭该部具仪以闻钦此遵
旨议准维兹玉河钦蒙
谕旨业经饬令所司就泉上旧有
龙神祠鸠工崇饰聿新庙貌妥侑
神灵并请
勅赐鸿文勒石祠左用以昭纪
神功○十七年奏准
地坛工程业已告竣各处殿宇墙垣皆新建整齐惟从前旧有泄水沟渠年久湮塞无存一经雨水无从宣泄积潦难消请交钦天监官详加相度於外垣之内四面开土沟一道使内外诸处雨水各顺地势流入沟内统於东南外垣下泄出归入护城河中庶免雨水积聚之患计沟长七百四十八丈又各处甬路下增揠过水小沟地面起高平垫出水总汇处成砌劵门嗣後交与太常寺於每年未雨之先饬令坛官董率坛户先期疏濬毋使壅积淤塞○十八年
谕朕每岁亲耕耤田而
先农坛年久未加崇饰不足称祗肃明禋之意今
两郊大工告竣应将
先农坛修缮鼎新即令原督工大臣敬谨将事钦此○十九年奏准牺牲所房宇经年久远闲有倾圮渗漏交与修理
两坛工程处核估修理○又奉
旨
天坛西面外垣之南相对
先农门处增建门一座垣内增建钟楼一座门外甬路一律成造嗣後遇祭
天坛即进新建之南门祭
祈年殿仍进北门○二十年奉
旨神乐所改为神乐署
一
坛庙禁令顺治十四年覆准
天坛墙垣外壅积沙土由部委官修治完日交兵部令该营兵丁同守门军役每年春秋二季平治○康熙五年议准各
坛庙遇有损坏该管官即行具报如迟延不报以致盗失甎石木植等物将该管官题参议处○又题准各
坛庙十有五步之内不许埋葬开沟栽种其附近坟茔令该城御史察勘有力者自行迁葬无力者报部酌量给银迁葬○二十四年奏准牺牲所牧管理畜牧准於
天坛附近处给房居住○三十三年遵
旨议准
天坛风沙淤壅之处於大路旁栽种柳树御风所栽之
树交廵捕三营看守
一直省
坛庙康熙二十三年
诏直隶各省修理
文庙银照旧存留以供修葺其
五岳五鎭四海四渎庙宇倾颓者令该地方官修理
以昭诚敬○二十八年奉
旨泰山祠宇旧有储备修葺工银嗣後着每岁分给东岳庙
岱顶祠各二百两令守祠庙祝时加修葺仍令山东廵抚稽察毋使有司克扣虚冒○二十九年奉
旨修理阙里
圣庙所有物料工价不必动支户部库银着照数发内库银采办其物料着囘空粮船载运○三十四年
谕凡
五岳五鎭四海四渎神庙有倾颓者该地方官估计价直具奏修葺钦此○四十二年
诏修
岳鎭海渎庙宇如前
谕○四十六年重修医巫闾山
北鎭庙
御制碑文勒石○四十七年重修衡山
南岳庙
御书匾额并勒碑文○雍正元年重修医巫闾山北鎭庙○二年重建阙里
先师大成殿令山东廵抚动用藩库银庀材鸠工择日兴修务期规制复旧庙貌重新凡殿庑门垣
特命易以黄色琉璃瓦○又奉
旨直省府州县学宫
先师庙及祭器等项如应行修葺凡本籍科甲出身之人及居家之进士举人生监等平时读圣贤之书有饮水思源不忘所自情愿捐修者听不必限数亦不必勉强○四年覆准各直省督抚饬各府州县卫所於各该地方择洁浄之地置耤田四亩九分内设立
先农坛坛高二尺一寸方二丈五尺并建
神仓
神库
神?○七年奉
旨曲阜
圣庙应建碑亭二座着钦差等动支正项鸠工兴造
○乾隆元年
谕闻山西霍州
中鎭庙殿宇年久未修渐就倾圯着该抚委官确估修葺知会工部钦此○二年议准各直省督抚转饬各地方官将境内各坛应行修理之处详估工料数目报明督抚咨部动用正项钱粮如式修理工竣报销至各坛祭器或制造未备以及岁久损坏应行修理者亦转饬各地方官照依会典开载数目如式修造以备祭飨○十年议准各直省
先农坛宇如有倾圯及器具不备之州县即勒限地方官赔补逾限题参倘因循怠忽除地方官照例议处外该管道府照例降二级调用抚司罚俸一年○十五年奏准广宁医巫闾山之
北鎭庙正殿後殿神库神?钟鼔楼石牌坊等处渗漏朽折殿宇墙垣采画涂饰多有剥落委官确估动用
盛京户部库贮备用银及时兴修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一百二十六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1:11:53